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济南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济南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济南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济南版

姓名魏永法单位枣庄五中E-mail wyf7482 @https://www.doczj.com/doc/a418618201.html,

课时课题: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1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4 年 3月 26日,星期三,第3 节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重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描述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难点)能力目标

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很熟悉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血液,但是对于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了解的不多,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活动为主体。

(1)要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活动,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得出科学结论。

(2)教法注重实验法、归纳法。(3)学习方法上重点体现分析、讨论、总结归纳。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释生活中蕴含的科学。

课前准备:

1.备好课;制作PPT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2.探究实验的材料器具:家畜的新鲜血液;试管,量筒,试管架;质量分数为5%的柠檬酸钠溶液。

3.要求学生分好实验小组;网上搜集关于血液的知识,形成对血液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及时

间安

创设

情境

激发

兴趣

2分钟

展示图片:繁忙的交通运输

繁忙的交通,对物质的运输起到了

重要作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条繁忙的运输线,它能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肺部吸收的氧气,迅速运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你知道这条运输线是什么吗?它里面流动着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1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问

题,踊跃发言:

生1: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

小小的血管。

生2: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通过图片激

发学生学习

激情,在轻松

的气氛中导

入新课。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过渡: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红

色液体,属于结缔组织,它在人体内执

行者重要的运输功能。

师:你对血液的了解有多少呢?你还想

知道关于血液的哪些知识?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血液的

成分和功能。

探究一:认识血液的组成

演示实验: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1.指导阅读课文43页,本实验的目的要

生:血液是红色的、人失

血过多会死亡、生病了通

常要验血、血液流出来不

久就变黑了……。

生1:血液为何是红色的?

生2:血液里面有什么?

生3:血液对人体有什么作

用?

生4:为什么通过验血能检

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生认真阅读实验目的要

通过不断设

疑,引导学生

积极思维,激

活学生的想

象力。

教师通过两

个演示实验,

的设计—血

液的凝固现

象和分层现

求是什么?材料用具有哪些?方法步骤如何?

2.教师演示实验:

(1)取两支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 (2)在甲试管内加入少量质量分数为5%的柠檬酸钠溶液,乙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

(3)用注射器从鸡体内分别抽取10ml 血液,分别注入甲、乙试管中,轻轻摇

动几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3.组织学生结合课本图3.3-1,进行小组讨论:

(1)想一想,甲试管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2)静置一段时间后,你观察到甲、乙试管中分别出现了什么现象? (3)仔细观察甲试管,分成了几层?颜色如何?所占的体积如何?

(4)你认为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 4.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4页,完成下列问题。

1.血液属于 组织,由 和 组成。血浆是一种 色的液体,约占血液的 ,其主要成分有 、 、 求、材料用具。

生认真看老师进行实验操作,了解实验步骤。边观察,边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回答: 生1:防止血液凝固。 生2:甲出现分层现象,乙试管出现凝固现象。 生3:甲内的血液分成两层,大约各占一半。 生4:血液可能有两部分组成,液体的部分和固体的部分。

生1:结缔组织、血浆和血

细胞、淡黄色、55%、水、

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

象,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正常情况下从体内流出血

液会凝固, 而血液的分

层现象是因

为加入了柠檬酸钠的缘故,是为了研究的需要。

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设计这4个讨论题,能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分析,主动获取知识。

此部分内容

较简单,学生

通过自主学

血清

血块

分层现象

凝固现象

血浆

血细胞

不加柠檬酸钠…

加入柠檬酸钠

、等,主要功能是运载,运输和。

2.血细胞包括、和。师:刚才演示实验中,两支试管的血液都出现了淡黄色的液体,他们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阅读相关链接来了解。

学以致用:皮肤划破出血,止血后伤口通常会渗出少量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你知道是什么吗?

师生共同总结:

血浆

血液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

废物。

生2:红细胞、白细胞、血

小板

生:甲试管中的是血浆,

体积较多,乙试管是血清,

体积较少。血液凝固后,

血块周围析出的淡黄色液

体不是血浆,而是血清,

血清中含有血浆蛋白、脂

肪、葡萄糖、激素、维生

素等,对人体的免疫有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血清

习能学会,既

培养了学生

自学能力,又

提高了课堂

效率。

通过总结,形

成知识框架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8分钟过渡: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

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

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

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

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

探究二: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分组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本实验的目

的要求,叙述实验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温馨提示】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左右

移动装片,细心寻找。先用低倍镜找到

血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3.结合图3.3-2在显微镜下辨认红细胞、

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

学生非常想知道检验科的

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

么,因此跃跃欲试。

认真阅读课文,熟悉实验

目的要求和步骤。

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显微

镜的使用方法

小组合作,规范操作显微

镜,找到清晰的物像,对

照图3.3-2尝试区分三种

血细胞。

通过设置激

发学生实验

探究的欲望。

为下面的学

习做好铺垫。

突破重难点。

由于显微镜

的使用步骤

学生已经遗

忘,因此在动

手操作前先

让学生回忆

使用方法,为

正确操作打

4.小组间汇报交流:

(1)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一种?不容易找到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2)你们是怎样区分三种血细胞的?尝试描述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小组代表汇报:

1组:视野中最多的是红细

胞,圆饼状,中央凹陷。

2组:白细胞的个体最大,

有细胞核。

3组:白细胞不容易找到,

因为数量少。

4组:血小板的个体最小,

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好基础。

通过小组汇

报交流,来增

强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促进小组之

间的互动

知识整合迁移应用6分钟1.指导学生列表比较三种血细胞的特

点。

血细胞形态结构数量

红细胞较小,双面

凹圆饼状

无细

胞核

最多

白细胞最大

球形

有细

胞核

最少

血小板最小

不规则

无细

胞核

较少

2.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梳理实验中获取的知识,

完成表格。

生: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

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

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

等功能,血液可以流动,

因此称血液是一种流动的

结缔组织。

指导学生完

成表格,对所

学知识的进

行整理,运用

比较的方法

记忆三种血

细胞的特点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A类:

1.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

支试管中,C、D两支试管中放入抗凝剂。

下图是静置24小时后的结果,其中正确

的是( )

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课堂检测并要及时互纠。通过练习加

强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

解,同时培养

作业

5分钟

2.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

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B类:

3.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

一组是( )

A.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4.血液的组成为()

A.血浆和血红蛋白

B.血浆和血细胞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白细胞和红细胞

5.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

物质 (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

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

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

D.氧、尿素、磷脂

C类:

6.下图为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

的图像,请据图回答:A类:

1.D

2.B.

B类:

3.C.

4.B.

5.A.

C类:

6.(1)细胞核白细胞暗

(2)[C] 红细胞

呈双面凹的圆饼状

无细胞核

(3)血小板

个体最小,无细胞核、形

状不规则

学生的答题

速度和规范,

将学习延伸

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提

出明确的完

成目标。

A

B C

B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反思:

(1)图中A 所示的细胞体积最大,且与C 所示细胞相比,细胞中有_____,故该细胞是_______。观察该细胞时,要调节光圈,使显微镜的视野变______ (2)视野中数目最多的是[ ]_____,其形态_______状,无_____。

(3)图中的B 表示的是______,其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

白细胞:个体最大、呈球形、有细胞核、数目最少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组成

功能

红细胞:个体较小、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数目最多

血小板: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数目较少

90%以上是水

其余是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等 运载血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济南版

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案 课题物运输质的载体序号 授课时间主备人课型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 (2)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2、技能目标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熟练使用显微镜 3、情感目标 认同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的组成功能: 血浆水蛋白质葡萄糖等运载血细胞,运输 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红细胞运输氧等 血细胞白细胞防御疾病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创设点按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活泼生动,有效的生物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功能。 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些恐惧,因此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单的主

教学策略要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可以用畜禽的血)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使他们在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有关知识。 教法 边讲述,边观察,边实验,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后反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 2、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 涂片,显微镜。 3、查询相关资料和视频。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预习并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与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课前延伸 了解预习情况 课内探究 (一)明确学习目标(二)学案导学,引导诱根据课前的准备,自由发 言,提出有关血液方面的 问题,交流各自对血液的 认识,积极相互补充。 学生阅读,明确本节学习 目标 利用生活中常见事例创设 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提 出的问题记录下来,为后 面的学习做准备,鼓励学 生积极发言,互相补充。 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生

人教初中生物七下《人体内物质的运输》word教案 (3)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课题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编号备课 日期 二次备课 日期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尝试通过实验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5、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壁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被人体吸收后,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知识后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因此《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的学习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这部分内容既与前面所学内容相呼应,也为第五章的学习做铺垫。 设置情境教学法、资料分析法、情感认同法、引导讨论法。 学法指导分析资料法、知识迁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教学 环节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生读复习目标,师明确复习重难点 (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 明确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点,完成知识结构图,小组代表展示,其他

学探导学导引诱思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尝试独立完成 知识结构图,小组展示,其他组同学补充、 纠正。 目标1:观察血液循环图并描述血液循环的过 程 目 标2:说出血液在循环 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目标3:描述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组织学生列表 (三)、展示交流拓展新知 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展示的情况进行补偿教 学、重点讲析。 同学进行补充纠正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学习”,两生板演, 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 →→动脉 体 循环 肺循环 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处汇合。 1、体循环:二氧化碳(填增加 或减少),颜色变得。2、肺 循环:氧气(填增加或减 少),颜色变得。 3、流经的血液 含营养物质最丰富; 流经的血液 含废物最少; 流经的血液 含氧气最丰富。 自制表格比较三类血管 心率和脉搏:正常成年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 与心率次数一样,约次/分。 展示交流 质疑深化 梳理知识归纳整合 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腔静脉 左心室 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右心室 毛细血管网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过程环节及情境创设中中心镇台县王庙山(东 省鱼盛红梅) https://www.doczj.com/doc/a418618201.html,/submission/she ngwu/6041911 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的第一节,人从生《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须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统的基础,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其中新课学习主要是通过第二个环节中的四个活动来完计了四个环节,成的,敬请指导老师和专家指点。教学过程环节设计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分钟)1.多媒体展示“白求恩大夫为战士输血的图片”,让学生讲述白求恩“由此可见血液对人大夫为八路军战士输血的故事。我接着导入陈述:类有重要意义,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起来认识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又不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创设情景,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35分钟)参

与活动,探究新知(2. 获取真知观察思考活动一会就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⑴首先让学生畅谈对血液的认识,血液的颜色、出血状况、化验抽血等畅谈自己对血液的认识。我在学生畅谈后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⑵接着我开始做演示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让学生带着三个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问题观察思考: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血液有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⑶学生分成四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展开组内互动。讨论后填写《导学案》中的观察报告。 ⑷最后各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设计情境和意图:结合学生平时对血液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交流对血液的认识,了解血液的颜色和状态,引发问题,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观察、思考、讨论得到答案,这是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过程。 活动二自己动手分组实验 ⑴按照课本实验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导学案》中的探究实验报告中。⑵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最后各组推荐一位发言人以接力的形式明确成果。⑶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及时用多媒体展示电镜下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状图片。⑷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6页的内容,并观看血液的科教视频,探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在探究红细胞功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红细胞功能的

七年级生物《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血液循环的途径”是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 循环来完成的,本章的前三节密切围绕物质运输这一功能, 从运输的载体、器官、途径三方面进行介绍。这节课以体循 环和肺循环途径为中心展开,通过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 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理解;而通过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使学生领悟 血液即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人体内物质运 输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就在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三点:一是“两个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之间的联系;二是“两对概 念”即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是“两处交换”即血液在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处的 毛细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也 就是血液循环的意义。 目标定位 七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 合作探究的空间。由于这节课非常抽象,集本章的重点、难 点于一体,既是对吸收、呼吸知识的深化,又是学习尿的形

成知识的前提。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阐明血液循环的意义。 3. 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情感目标 1. 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通过对冠脉循环的理解,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方法阐释 血液循环的途径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像,并创设问题情境,以小活动“一滴血的旅程”为探究的载体,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探究学习报告、自制课件等、培养皿中的新鲜血块。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2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本节课是章节总结复习,因此本着以本为本,夯实基础的原则,对本章知识进行强化、升华、完善。将各个知识点逐一突破,深挖教材,做到宽到边、底够深,细致、不遗留知识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键是血液循环途径的应用。面向中考,进行专题专练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第四章。是在学习了人从外界吸收营养和呼吸之后,学习人体内物质是如何运输的。也为第五章的学习做铺垫。 2、教学内容: 本节课包括《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内容。中心问题是人体怎样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的。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细胞、毛细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1)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向 (2)血液循环途径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起点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本章节的内容。对人体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知识掌握较好。但是本章知识内容较难,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对知识的梳理和拓展能力较差。 2、学生思维特征分析: 从思维特点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应创造条件,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提供形象化、多样化、层次分明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方案。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4)概述循环系统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常规指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用图解法来表示复杂知识的方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1)读图法:采用以结构示意图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图来解决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2)讨论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2、学法指导: (1)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习惯。 (2)分析归纳法:将所学知识综合在一起,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观察探究和材料分析,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列举ABO血型系统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和血型、血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 【教学难点】 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 2.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 2.血液上面所说的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 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 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 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 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提 问: 1.血液是什么状态 2.为什么我们平常所吃的猪血和 鸡血不是液态的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血液的组 成内容,展示血液分层图,开展人 血涂片观察探究活动,播放相关视 频及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 2-1血液分层图、图2-2血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 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 几层 2.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 胞 3.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根据老师的思路,想象血液 在人体中流动的画面。思考 问题,认识到血液对人体物 质运输的重要性。 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 课件,参与探究活动,回答 老师问题,能够说出血液的 组成。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能力方面: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积极主动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给学生呈现P70图,提出下列讨论题: 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讲述 (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1.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进出细胞,这种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 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 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总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异同。 2.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Na+、K+、Ca2+的吸收。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需要消耗能量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 (复习课)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复习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2章、3章、5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也知道本章包括血液、血管、心脏、输血与血型四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4)了解输血和血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2) 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五)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的 三、学法引领 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是分析法、迁移法。 四、教学流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冀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说出人体内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1、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收。 2、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新授: 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 上面所说的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 2、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 3、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 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 血液的组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 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本章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本课是在了解前两节的知识基础之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的方式提出猜想。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三、教学目标 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3、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4、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难点:主动运输 五、教学思路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教学设计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

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3 节)教学设计 教学突破教学中让学生事前看书,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画龙点睛,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加以突破,讲解相关的典型习题,来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达到复习的效果。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学法:自主、合作、讨论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引导学生课前复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复习课打好基础。2.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准备好相关的习题。五,学生准备:在上课前做好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复习。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等相关知识,这一节课我们回过头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借助复习学案个人回顾知识点 复习学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3 节) 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涂片,能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特点 2.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 3.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能区分三种血管,并能描述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重点难点 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会区别三种血细胞以及三种血管。 3 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能灵活地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知识梳理】(自主梳理后小组内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讲解,可以借助模型,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一.血液 、、等 血浆功能:运载,运输营养物质和

血 液 的组成血 细胞 2.血液只所以呈红色,是因为 的缘故,它的特性是 3 . 贫血有两种形式: 分别是 和 都低于正常值, 你采取缓解贫血的措施是 。 4.输血应输入 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 时,也可输入 的异型血,但也要进行交叉配血 实验,以防 凝集。 二.血管(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 三.心脏 : 部 侧 左右 相同 1. 房室瓣:位于 和 之间 保证血液按 的方向瓣膜 流动:即 动脉瓣:位于 和 之 向 ; 从 流 向 功能:输送血液的 :左右两个“泵”同时 工作的 2. → 四.习题巩固

《物质运输的载体》说课稿+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血液的主要功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课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掌握。七年级的学生乐于讨论交流,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这将有助于本节课探究的组织和开展。由于本节课的知识过于抽象,因此需要教师,一方面化繁为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描述血的成分及主要功能;能够区分三种血细胞。 能力目标: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显微镜操作使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血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为,能够区分三种血细胞。 五、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我的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将进行我说课的中心环节,说教学过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到5分钟)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20到25分钟)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我的扁桃体发炎了,为了尽快的好起来,就进行了静脉注射,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药物是借助于什么从我的手部到达扁桃体,来发挥治疗作用的呢? 是借助血液进行了运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携带有药物的血液从手部到达扁桃体经过了怎样的路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运输的途径》。希望大家学完以后,能够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用我们在生活中熟知的输液为切入点,符合生物学新课标“来源于生活、解释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水泵将水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心脏如同水泵一样,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人体的血液循环的途径。 播放血液循环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大体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流动的方向,了解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两处气体交换,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与学习 体循环

(一)自学探究:仔细观察课本54页“血液循环示意图”,参考55页有关内容讨论: 1.体循环的起点是,终点是。 2.血液循环的途径: 左心室→_______→_______→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_______→_______→右心房。 3.通过体循环,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发生转变的?在体循环 中,哪些血管中流动脉血,哪些血管中流静脉血? 利用动态的体循环途径示意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写出体循环的血流方向及途径。 师生共同总结体循环的路径。(板书)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设计意图】通过动态体循环示意图的观察,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体循环的途径,通 过师生共同书写,更利于学生的记忆。 点拨: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与营养物质一起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又扩散进入血液,这样交换完了之后血液含氧气少了,颜色变暗红,我们把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称为静脉血。 【设计意图】血液循环的路线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本节的难点,利用课件创设教学 情境,教学过程能更好突破难点。 通过体循环给组织细胞带来了充足的氧和养料,并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也正是体循环的意义所在。 肺循环 (一)自学探究:仔细观察课本54页“血液循环示意图”,参考55页有关内容讨论: 1.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__。 2.血液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_______→肺部的毛细血管→______→左心房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含答案】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一)组成和功能 1.(2019·湖南郴州)血液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的液体是() A.红细胞B.血浆C.白细胞D.血小板2.(2019·聊城)能够准确表达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3.(2019·江西)人体血液中起运输作用的是() 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④血小板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二)红细胞 4.(2019·山西太原)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无论氧含量高低,均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B.无论氧含量高低,均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在含氧量高处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处易与氧分离 D.在含氧量高处易与氧分离,在含氧量低处易与氧结合 5.(2019·四川乐山)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一种成分会显著增加,这种成分是() A.血浆B.血小板C.红细胞D.白细胞6.(2019·海南)在人体中能运输氧的血细胞是() A.血小板B.白细胞C.红细胞D.吞噬细胞7.(2019·四川内江)下列关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B.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 C.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D.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8.(2019·广东广州)如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图中所示为血管,其主要功能是。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系统吸收进入血液,氧通过系统进入血液,除二氧化碳外的废物主要通过系统排出人体。 (3)红细胞里有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具有运输的功能。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知识点及答案)

A B C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知识点) 1、血液两大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液属于_________。血液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 3、新鲜血液在自然状态下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________现象。要想不出现这种现象,需要在新鲜血液中加入________。 4、新鲜血液不加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会凝固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 5、血清呈________色。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不含________________。 6、 7、血浆:(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等 (2)血浆中________以上是________。 (3)蛋白质、________和________等由________运输。 (4)血浆所占血液比例:________; (5)血浆颜色:____________; (6)血浆功能: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8、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该输入________。 9、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 (1)观察血涂片时,最容易观察到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2)不容易观察到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红细胞: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红细胞形状:_________________; ④红细胞富含___________:①血红蛋白是一种含_____的__________; ②血红蛋白的特点: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⑤红细胞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刚到高原的人,血液中会增多的是__________。 12、(1)贫血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血导致血液___________的能力降低。 (3)贫血应多吃含___________的食物,贫血患者应输入___________。 13、白细胞:①白细胞数量______,体积______; ②白细胞有____________;(血液亲子鉴定需要鉴定_________) ③白细胞能作________,穿过________进入组织,吞噬细菌。 ④能穿透毛细血管壁的血细胞是________。 ⑤白细胞功能:__________________。 ⑥身体有炎症,_____________;白细胞增多,_____________。 14、血小板:①血小板体积______. ②血小板____________; ③血小板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输血与血型:①ABO血型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输血原则:以输_________为原则, 输不同型血容易出现_________现象。

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一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说出人体内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1、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收。 2、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新授: 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 上面所说的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 2、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 3、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 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重点、难点)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变化及关系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体循环 要求学生仔细看动画并阅读课本57页“体循环”一段,思考并交流: (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2)尝试写出体循环途径。 (3)血液在何处发生了变化?如何变化的? 让学生尝试归纳: [知识归纳一]:(我参与,我快乐!) 体循环的途径: 左心室→_______→_______→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___→右心房 [巩固练习]: 通过体循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_____和_____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_____等代谢废物运走,血液就由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血。 活动二:自学“肺循环” 仔细看动画并阅读课本57页“肺循环”一段,思考并交流: (1)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2)尝试写出肺循环途径。 (3)血液在何处发生了变化?如何变化的? 让学生尝试归纳: [知识归纳二]:(我参与,我快乐!)

1、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_______→肺部的毛细血管网→_______→左心房 2、经肺循环过程中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___血变为____血 经体循环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周围的物质交换:_____血变为______血 [知识归纳三] 请你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共同的规律。 [巩固练习]:《同步》P 30 1、5、6、7、8 [学以致用]: 假如你就是左心室里的一滴血,离开心脏旅行后,能否再回到左心室?你认为旅行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思维提升]: 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后是如何到达组织细胞的? [点击中考] :(我能行,我成功!) (2010·福建)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标号中结构名称:A :E 。 (2)通过F 处气体交换后, 血液由 血变成 血。 (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 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 的 。(只填字母代号,不能填结构名称) [总结] 让学生谈收获! A B C ↑ N M H ← ← E G ↑ ↓ ← ↓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公开课反思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公开课反思 文 章来源初中教 师网w w 9 10 .co M经过一周紧张的准备,终于在上周四完成了我的第一节公开课,在讲完课的一瞬间,我顿时感觉一身轻松。虽然有近一年的教龄,但是我从未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 首先我谈一谈这一节课的设计思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实际上就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作为复习课,主要是把琐碎的知识点有机整合,同时拓展知识内容,另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因为学过、了解而轻视。 1. 引入部分。提出质疑:“在输液的时候,药物是通过哪些路径进入患处的。”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入本节的主要内容——血液循环。 2. 教学主要内容环节。我把这节课分为四个部分: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管的种类及其特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和血管部分,我以图表的形式把知识点整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填空补充内容;心脏部分,画心脏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心脏四腔及连通各腔的血管;血液循环途径部分,组织小组活动——提前制作血液循环途径中各

路径的卡片,以及分别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红、蓝箭头的卡片,小组活动时分发给各组,让学生们沿顺序贴在黑板上。同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深刻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小组合作探究某人患肠炎,打针、输液、吃药三种方式,药物分别经过什么路径到达患处。 3.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章重难点。 4. 课堂反馈。给出六道练习题,主观题和客观题结合,难易结合。 5. 课堂评价。最后对本节课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堂课中,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清晰的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呈现出来,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足,如下: 1. 小组活动控制的不太好。在小组活动时,我没有把规则提前向同学们说明,导致学生在贴卡片时,发现别人贴错直接撕下来贴在他认为对的地方。我应该提前说明,如果同学们发现别人有错误,不要动别人的答案,直接把自己的答案贴在旁边即可。这是因为经验少,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估计不足。 2. 合作探究用时较长。给出的探究题非常贴合生活,因此学生们讨论的兴趣较强,不自觉的讨论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续的课堂反馈仓促进行。

七年级生物下册 3.3.3《物质运输的途径》学案(无答案) 济南版

《物质运输的途径》学案 一、目标导学: (一)学前检测: 1.与流入小肠壁的血液相比,从小肠壁流出的血液中() A氧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了 C养料增加了 D食物残渣增多了 2.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到达心脏的是哪一个腔()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二)学习目标: 1.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重点) 2. 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发生了哪些变化?(难点) 二.互动导学 (一)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是指血液从( )流入(),流经()、()、 ()经上、下腔静脉,流回()的循环。 2、在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血变成()血。 3、肺动脉里流()血,肺静脉里流()血。 4、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它不停地有节律地(),推动着血液在心脏、血管中往复流动。 能力培养: 1、某人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推断最先在心脏的哪个腔中发现该药物。 2、写出下肢的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肺部的途径。 控究性试题: 1、人每天吸入的氧气是被肺部消耗掉了吗?二氧化碳是哪产生的? 2、为什么人在下蹲时突然站起会感到头晕,两眼发黑?

(二)血压与脉搏 (1)测血压的部位是上臂肱动脉,测脉博的部位是腕部桡动脉。 收缩压的范围是 12~18. 7千帕;舒张压的范围是 8~12千帕。 (2) 高血压指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 三当堂检测(附后) 四.学后反思 1、肝动脉和肝门静脉的作用有何不同? 五.友情提示:血液的变化包括成分变化和性质变化。 《物质运输的途径》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外周阻力 E、心排出量 2、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A、推动和运送血液保证血液功能的实现 B、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和防御功能 C、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D、以上都是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心脏 4、从人体前臂抽血时,常用橡皮带扎住上臂,发现前臂一些血管隆起,这些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有动脉,也有静脉 5、手臂被毒蛇咬伤,为防止蛇毒扩散,你应用止血带扎住他手臂的() A、被毒蛇咬伤 B、近心端 C、远心端 D、上臂处 6、下列哪项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基本相同的() A、循环路程 B、收缩压 C、舒张压 D、心输出量 7、测定脉搏和血压部位是在() A、桡动脉、主动脉 B、肱动脉、肱动脉 C、桡动脉、肱动脉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