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

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

基于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

研究单位:荷包湖学区

负责人:宋勇

组成员:孙雁洲李秋涛胡欣荣吴超王翔

吴秋梅罗红冯威李友福胡必光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等内容作为今后十年的工作重点,提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作为教育公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更宽泛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更加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成为新的社会热点,教育资源之争也成为一种新的等级分化工具。把这些事情交给市场去自动调节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口号,更是经济决定论者的冷酷,这显然有些不负责任。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会影响到社会公平、社会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这显

然与社会进步相背离,所以,政府必须出面,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为教育均衡化、教育资源的拓展和优化配置来实行调控。

学区制是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是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通过学区制的实行,建立更为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探索教师流动、教学管理、教师研训、考核评价等新机制,从而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互助等方面有所突破。我市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在区划分3个学区,是在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试验。本研究课题是将学区制的科学探索和有形成果进行及时的积累和分析,试图在小范围的实践中探讨出:通过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这一路径来促进学区内部各学校之间均衡发展,为全市大范围的学区教学管理提供先期的实践经验,丰富区域教育均衡的理论,提高教育合作水平,向薄弱学校输入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各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内教育高位均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教育公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无论从教育发展的趋势分析,还是从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来看,学区制的实施都有其存在、发展的价值。伴随其实施,原来局限于一校一地的教学管理上升到区域层面,相应地在实施学区制的初始阶段,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就关键的教学管理环节实现有效突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普及学区政策,树立学区观念;通过搭建组织架构,实施教学层级管理;通过成立学区学科中心教研组,建立教研实体;通过实施教学公开、科研与实践同行、开通学区“e网通”、激活教师流动等管理新机制,实现学区内学校的“均而不同”、统一、特色并进。

方法:历史法与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法。

三、研究过程

(一)2014年10月,课题组成员进行充分酝酿,制定学区制下的教学管理机制。

(二)2014年11月,以学区文件形式传达教学管理机制,在学区内予以实施。

(三)2014年12月—2015年6月,课题组进行动态跟踪、充分调研,具体分析教学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经验,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然后再进行实施,做到循环上升。期间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四)2015年7月—9月,课题组对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四、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树立学区观念——准教育管理单元

观念决定行为。在学区制实行之初,需要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尽快普及学区政策,使学区成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学区观念,认同新生事物。

学区制源于美国, 美国的学区制属于教育行政上的学区,一个学区中包含多所中小学,其学区内每所学校独立办学。美国教育实行的是分权制的管理体系,分联邦、州、学区三级。学区是由各州立法机构设立的、为居住在服务区内的儿童提供公共教育的实体,是州的最基层的教育行政单位,是直接经营和管理学校的地方公共团体。学区在美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权利”,各个学区都会依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符合本学区需要的教育政策决定。

我市的学区制和美国的学区制有很大的区别,是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各学区实行学区长负责制,是一个附着在教育局这一层级上的亚结构,承担一些特定的教育事务:建立更为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探索教师流动、教学管理、教师研训、考核评价等新机制,努力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互助等方面有所突破,促使校际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学区制工作中应以协调为主,尊重个性,统一规划,打破校际壁垒。学区内各学校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学校人”到“学区人”的转变。二是从“学校资源”到“学区资源”的转变。三是从“学校内涵”到“学区内涵”的转变。最终达到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倍增。

(二)搭建组织架构——教学层级管理

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一定会伴生着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问题,此目标实现的过程也一定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漫长过程。这就需要有一批专业素养高的教育工作者勇于担当此项工作。由于我市实施的学区制是在保持各阶段同一层次学校间法人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尊重法人学校办学自主权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沟通无处不在,协调尤显重要。这也就需要在教学管理中必须实行规范、科学的管理,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使其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按照管理层次简化,领导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率、决策和执行融合的原则,实行两级管理体制,学区建立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务处)、政教主任(政教处)、教科室主任(教科室)、学科中心教研组等六个工作组。校长(包括教学副校长)为层级管理的第一级;职能部门和学科中心教研组为层级管理的第二级组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了解和掌握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统一教学工作思路,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合理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共性问题,(三)建立教研实体——学科中心教研组

教学研究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完善学区教学管理网络,稳步推进和有效指导学区教学研究工作,必须成立由教师群体的中坚力量(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学区学科中心教研组。在管理方式上实行聘任制。中心教研组组长和成员由学区聘用,聘期三年,实行动态管理。各学科组要坚持“明确工作职责,倡导有效教研”的工作指导思想,本着“资源、信息共享,

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工作原则,实施学科中心备课和教学视导制、校际师徒结对制等,团结学区同学科全体老师,基于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学科课程与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在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科教研、学生特色发展等方面开展务实有效的工作,为学区教学、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改进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学区内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四)实施教学公开——深度课堂观察

课堂是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通过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工作流程,使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教学行为。

实施教学公开制,学区内各校互相公开课堂教学,学区内全体教师可随时到各校听课、参加教学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学生家长可以申请预约听课。学校校级和业务中层领导对学区教学有指导的职责,实行以本校为主、兼顾各校的原则,每月组织1-2次学校领导参加的观课交流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学科中心教研组每月要对学区内学校相应学科教研组进行一次教研视导,开展一次校际间集体观课活动。通过专业合作研究共同体的集体观课,在观察量表的支撑下,基于证据展开专业、系统、深层的研讨。通过分工协作、专业切磋、交流合作,形成一种“经验分

享,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研究共同体,以集体智慧改进教学。这种常态的职业生活将会有效实现专业研究草根化和专业成长日常化。

(五)实施双轮驱动——研究与实践同行

作为新生事物,理论和实践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同行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区工作,保证我们的实践有扎实、准确的理论支撑,从理论源头找到力量,并不断地总结、升华实践。学区应积极联系科研部门指导学区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区如何有效运转”这一主题,就如何有效发挥学区主体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如何基于学区制进行有效教学管理(包括教师流动、教师研训等机制)等关键环节展开研究。同时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研究为主线,自我反思为形式的多样化校际科研活动,就新课改广泛开展课程内容整合研究,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和道德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每所学校都要有科研课题,针对本校、本学区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以学科改革为突破,以科研促创新,探索具有本校、本学区特色的发展途径和管理模式,增强教科研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教科研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龙头作用,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在参与”的科研局面。同时学区要组织好课题的结题工作、课题成果的应用工作。

(六)开通空间载体——创建学区“e网通”

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将会促进教育生产方式的持续转变。学区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区网站、班班通工程)搭建教学管理平台,每所学校都可以发布本学校资源情况,建设远程优

质课程超市,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享有优质资源的机会;建设网络教师、校长交流群,为每个教师搭建学习、成长、创新、发展的平台;在网络上进行实时交流互动,学区的各项工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各种活动、教研成果、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等内容都可在网络平台上公开,使学校之间在各项工作上都做到资源共享,实现学区管理和学校交流全方位、全天候。

(七)激活教师流动——人力资源共享

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是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抓住师资均衡,就抓住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点,也就抓住了均衡的核心要素。过去,封闭的校门不仅尘封了各自的物质资源,更阻碍了人力资源的互相流动。“学区制”的实施,无疑为教师流动提供了契机和空间——在学区的统筹布置下,优质教师将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科学的流动,真正还原了教育资源的公共属性。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科学的教师流动和校长轮换保障机制,采取刚性化推动和人性化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打通人力资源流动关节,畅通流动渠道。一是建立健全校长任期交流机制。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和定期交流制度。通过优秀校长的输入,为薄弱学校注入优良的管理、教学理念、方法,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二是完善教师流动的约束机制和柔性流动机制。在评优晋级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创造教师良性流动的政策“坡度”,把是否进行过开放课堂、跨校兼课、集体备课、承担课题和跨校师徒结对等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八)实现“均而不同”——统一、特色并进

学区内逐步实行教学统一管理。力争达到“五个相对统一”:课程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考试和评价统一、校本培训统一。学区制订学区教学活动计划,定期开展学区教学活动——以活动为抓手,从之所以成立学区的本源意义出发,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活动缔造影响力。学区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教学工作。

在统一的基础上要注意两点:一是防止优质资源稀释。学区的初始目的是“以强带弱”,促进同一区域内学校的共同提高,从而缩小学校间的差距。我们要防止优质教育资源被瓜分,进而平庸,导致所有的学校教学水平下滑的危险,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做到既不影响优势学校的优势继承和发扬,又能够促进薄弱学校的迅速跟进;二是正视差异,特色互补。通过整合学区内各校的教学资源,发挥校际优势,促进学区内各校之间的共享、共建、共融、共进,实现从“差距合作”走向“差异合作”,在提升弱势学校教学水平的同时要促进优势学校自身的发展,鼓励竞争,构筑课程文化,关注课堂生态,彰显办学特色,从而让每一所学校在原有水平上实现新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加优质、更有特色的教育。

五、研究成效

(一)普及了“学区制”这一概念,使学区内广大教职工了解并接受了学区这一新生命事物。

(二)充分发挥了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和团队整体教研水平的提升。

(三)促进了学区内各校的课堂文化、教研文化和办学特色的相互交融和共同进步,并在教师资源、教学资源等方面开始了校际间的合作、共享。

(四)一年多来,通过对实行学区制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进行研究,为我市学区制建设提供了一些操作路径和实践经验,为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在积极地学区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和遇到了一些问题,“学区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群体认可和行为跟进需要或长或短的过程,如:如何把“制度上的学区教学管理机制”,最终落实为“行动上的学区教学管理活动”;教师资源的真正共享还存在很大障碍,如何增加内驱力,使教师真正由“学校人”向“学区人”转变,实现心里认可、行为支持;评价制度、教师激励措施和如何在交流的同时保持办学特色等方面仍然需要智慧解决。但我们相信:只要找到路、找对路,就不怕路途遥远。当有一天家长的择校考量不是出于对教育资源的争夺,而是基于对孩子兴趣、个性以及天赋的综合分析,那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成为幸福的教育。

1、什么是“学区制”

“学区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是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在学区内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估措施,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施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指导与帮扶,以及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和生源的均衡分配,从而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这是一种中心拉动、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整体推进的均衡发展策略。

2、试行“学区制”改革的意思

一、通过实行学区化管理和推进学校联盟建设,盘活资源存量,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形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基本实现了学校优质均衡发展。通过逐步实现从以校为单位到以学区、校区为平台,在一个学区和校区内,实现硬件设施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

二、通过“学区制”改革,有效控制择校现象。

三、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四、促进教师资源共享

荷包湖学区管理制度

学区内教育教学实行统一管理,要达到“七个统一”:教师配置统一、课程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集体备课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校本培训统一、教师待遇统一。通过学区化的统一管理,发挥学区内优质学校的中心辐射作用和带头作用,帮助薄弱学校发展,达到教育资源的全面均衡。

1、实施学区教育教学联动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思考学区化的“大学校”概念,探索学区教育教学联动机制,实行学区校长联席例会制度。通过校长联席会议,共同探讨学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促进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成立学区学科中心备课组制度。由学区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组成学区学科中心备课组,结合学区的实际指导学区的学科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定期开展活动,备课及研究成果学区共享,带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优化学区师资力量。同时,强化教研部门的指导,教研员及时对各学区进行调研与指导,使这项工作科学地开展。

建立和完善学区调研监督制度。学区定期组织对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调查、研究论证,研究学区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理论、思路,制定均很发展的措施和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价,及时纠正均衡发展工作的偏差,总结经验,指导学区均衡发工作的稳步推进。

2、实施管理援助,提高被帮扶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施促进学校管理的“对口帮扶”制度。优质学校的各科教研组每月对所扶薄弱学校进行一次教研指导,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活动;优质学校要利用本校的资源优势帮助被帮扶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

实行领导干部学区听评课制度。明确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学区教学指导职责,实行以本校为主、兼顾各校的办法,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学期听评课的节数,同时规定到学区内其他学校听评课的节数,按学期检查、公布完成情况,并纳入考核管理。

3、实施教师援助,推动教师整体水平提高。

实施提升教师素质的“支教结对子”制度。建立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对帮扶学校的支教制度。每所优质学校每学年安排四位以上的优秀教师对帮扶学校进行对口帮扶,在帮扶学校每位优秀教师要收一名徒弟;上一堂示范课,指导徒弟上两节公开课、完成一篇教学论文;每所优质学校每学期每学科至少要安排一位优秀教师到帮扶学校上一堂公开示范课,开展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优质学校与帮扶学校每学期开展两次以上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活动。

建立学科教学指导员制度。学区内各学科聘用优秀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的指导员,指导员除正常教学工作外,安排对学区内其他同学科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指导,听课、导课、评课、交流等,将指导员指导工作纳入绩效工作考核范畴。

实行学区内教学公开制度。学区内各学校相互公开课堂教学,学区内教师可随时到各校听课、参加教学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业务交流,

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

4、建立学区化科研制度。

结合新课改广泛开展课程内容整合研究、高效课堂研究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每所学校都要有科研课题,针对本校、本学区特色的发展途径,增强教科研课题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发挥教科研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龙头作用,努力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在参与”的科研局面。

5、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

建立学区物质教育资源共享制度。学区内各校图书馆、体育场地、实验室等专用功能室及劳动实践基地的共享;学校再每学期做好物质资源的使用计划,对资源使用情况上报学区校长联系会议,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学校场馆室对社区开放,休息日、节假日应限时对本学区学生开放。

学区课程资源共享制度。学校应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根据学校实际开放校本课程,所有课程学区内共享,学校间实现课程互补。课程的教材、教案、辅助资料、教具等资源学区内各校共同使用。各校在开学前将本校课程计划上报学区校联会,由学区统筹安排。鼓励学区内同学科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其他教师有义务帮助完善课程、改进教学。

学区人力资源共享制度。每所学校有为其他学校提供人力资源的义务。学区内各校实行教师的合理流动,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教师指导员制度,教师跨校兼课等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6、加强信息技术交流,创建网上“互动校园”。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育信息交流,实现在更大的程度上拓展帮扶活动的范围,做到帮扶学校之间在教育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备课活动上资源共享,达到帮扶与交流全方位、全天候。

7、学校财务公开,定期公示,欢迎全体教师和广大教师监督执行。

中高职院校系部改革方案(上传版)

×××学校 系部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试行稿) 为了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根据学校第三个五年(2016-2020)发展规划和高级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以下系部管理改革实施试行草案,呈报校委会研讨论证。 一、系部改革的意义 改革,代表创新;发展,激发活力;突破,示范引领。我校将改革、发展、创新、突破融入到学校的第三个五年发展战略中,围绕我市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的总体发展要求,坚持以培养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对接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以学校与当地骨干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形式,坚持走内涵发展和多元化办学之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重点扩大高级技工学制教育招生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和质量,促进学校从当前“行政管理型”向今后“行政服务型”的转变,突出教育教学为中心,一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 二、系部建设架构图

三、教育教学中心职责 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通知[2015]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校委会当前彰显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现拟定教育教学中心的职责如下: 1、熟悉国家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现依法治校 2、掌握学校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了解国内外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熟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实施与评价的相关政策和知识。——体现终身学习能力 3、组织多方(含行业、企业专家)制订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确立学校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细则。 4、指导各校区、各系部制订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以及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5、组织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学校各专业系部建设的规划、常规、实训、实习实践等方面进行指导;对各系部的常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以学分制为依托,建立各系部“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学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6、根据各校区提出的改进意见,诊断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实施状况,及时修正学校发展规划、调整各系部工作计划、修订专业建设方案等大政方针; 7、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教育价值,树立育人品牌。 8、熟悉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接职业和岗位需求,在政府、行业、企业等指导下开展专业建设。 9、落实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推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落实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要求。 10、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指导,每学期听评课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和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德鲁克 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 A.状态分析 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 A.行动过程 B.总结过程 C.实验过程 D.观察过程 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 科或教育委员会,【 B 】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 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 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 A.监督制度 B.决策制度 C.法规保障制度 D.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 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 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 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 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 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 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 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 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 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 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价 D.深入实际、作出评价、总结指导

高邮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要求

高邮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要求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加快高效课堂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及《扬州市中小学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扬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特制订本要求。 第二条: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一切工作都应服务于教学。各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教学实效。 第三条:本要求共八章,其中第二至七章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第八章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教师教学质态的重要标准。 第四条:本要求是教学管理的底线,对未按要求落实、违反相关要求的学校或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能参加教学类评优表彰。 第二章课程设置 第五条: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科学安排课表,合理安排作息。 1.小学和初中确保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同时每天至少安排一次体艺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确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深入推进体艺“2+1”工程,让学生逐步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2.均衡配置教学资源,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科学、信息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健康教育(含心理健康)等课程均应配备专任、专职教师。十三五期间,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专职教师比例应逐步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要求。深入实施《高邮市中小学生阅读工程实施意见》,每周从地方课程中开辟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3.学校课表对外开放,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体育活动表公布上墙和在学校网站公示。 第六条: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其数量应达《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要求,力争实现校本课程教材化。注重开发和利用校内外教育基地及其他社会资源,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富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节庆、学生社团活动。 第三章管理机制 第七条:教学管理组织。学校教学管理团队分工明确,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健全,形成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负责,备课组和任课教师具体落实的课程实施团队。 第八条: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教育行政部门基本要求的、有学校特点的、细化的校级教学管理制度。 第九条:教学专题会议。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召开三次关于教学工作的校务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教导处(教科室)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

教学管理制度83665

教学管理制度 一、机构及制度建设 1、教学管理有组织机构,有分工、有职责。 2、加强校风建设,有明确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导全校师生奋发向上。 3、完善基本制度 (1)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职责; (2)教学计划制定的要求; (3)教师授课的基本要求; (4)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5)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管理制度; (6)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7)领导及教师的听课、评课制度; (8)学籍管理制度; (9)学习成绩考评、管理制度; (10)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制度。 二、教学流程管理 4、抓好管理周期的起始环节。开学前,校长根据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学校的实际,确定学校的工作要点,提交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据此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于开学后一周内成文,报送教育主管部门。 5、依据新课程标准科学安排课表,开足、开齐国家、省规定的各类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不准随意停课、增减课时;未经学校教导处批准,不准擅自调课或改换科目上课。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给学生集体补课,更不准利用节日和假期给学生有偿补课。 6、学校要依据教育局下发的校历、作息时间,设置月历或周历,作息时间表。在每学期开学第四周开展“教育开放周”活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间的联系,展示学校的工作成果。 7、学校分周(月)进行工作安排和小结;有固定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时间。每学期期末进行学校工作总结,每学年举办教学节或教学经验交流会、表奖会。 8、每学期要举行开学典礼、结业仪式。毕业年级应举行毕业典礼。假期要安排好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活动。 三、教学环节管理 9、抓好教学全过程的管理。计划与进度、备课与教案、课堂教学、课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各教学科(室)和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分别由科(室)主任和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组具体情况按学期制订。 第六条教务处应在放假前编制完毕新学期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其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学校整体安排和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计划),也应结合实习、实验条件等具体情况。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经教务例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以学校名义印发至各科(室)实施。 编制校历应注意: (1)新学年开始为9月1日(逢双休日顺延);(2)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共42个教学周,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入学与毕业教育、公益劳动、考试和机动时间等(含公休); (3)寒暑假每学年共10周,一般寒假3周(含春节),暑假7周。 学校在编制校历时,因特殊原因要延迟开学或减少教学周数,应事先征得学校主管部门(指区、县教育局,各委、局、控股集团公司及其他主管

部门,下同)的同意。 第七条教务处在学校印发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的同时,下达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学期课程设置及教师任课计划)。各科(室)应根据统筹兼顾、新老结合、择优安排、合理负荷等原则对新学期的教师任务作出初步安排,并报教务处。教师教学任务须经教务例会讨论调整,分管校长批准后正式确定。教务处应于放假前颁发教师教学任务书,开学后制成各班教师任课一览表,印发各科(室)。 第八条教务处编制课程表一般应于放假前一周完成,经分管校长审定后在放假前将教师课表先分发至每一位任课教师。课程表包括学校总课程表,分班课表和教师课表等。课程表一经排定公布不允许轻易变动。学校应建立“排课、调课、代课及停课制度”。 第九条教务处应经常检查各班级教学日志填写情况,用以考核学生出缺勤情况、教师授课情况以及统计教师工作量。

校院系二级管理方案

关于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 为强化学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职能,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学校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履行各项教学管理的职能,制定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进行宏观管理调控、督查指导。院(系)全面负责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执行和落实学校、院(系)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院(系)要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总体要求,结合院(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好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 一、专业建设 (一)教务处职责 1.根据经济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负责制定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负责每学年度学校新设专业的申报及初审工作; 2.负责制定学校各年度专业建设计划,负责制定对各专业(含新建设专业)的评估指标、验收办法,负责对各专业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3.负责校级特色专业、综合专业改革项目等的立项、检查、评估和省级特色专业等的推荐工作。 (二)院(系)职责 1.根据院(系)专业发展规划,制定院(系)专业建设规划; 2.根据专业发展规划,负责组织拟申报专业的调研、论证工作,并组

织起草新设专业的申报材料,同时做好申报专业的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相关筹备和建设工作; 3.组织院(系)专业建设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并根据专业 建设要求,负责做好专业建设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4.按照院(系)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 (一)教务处职责 1.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出发,负责制定并下达全校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编制的基本原则; 2.组织审核院(系)制定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提交学校教授议事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主管校长审批,负责培养方案变更的审核并报主管校长审批; 3.汇编全校各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 (二)院(系)职责 1.根据教务处制定的基本原则,编制院(系)各专业的培养方 案,经院(系)专业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审核; 2.负责专业培养方案的执行,确保实施有序。如确需变更须办理变更审批手续报教务处备案; 3.根据教务处制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编制与修订原则,组织编写、修订院(系)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为了搞好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素质、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行、依制度管理、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目标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参照其它兄弟学校管理制度,特拟定我校规章制度,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必须共同遵守执行。 一、办学原则 1、办学方向:(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3)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课时,开齐课程,全体教职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做到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学校坚持收好、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尽最大限度地改善办学条件,一切为教学服务。 3、领导及教职工不能以任何借口贪腐、挪用公款及公款请客。 4、任何人不准以任何借口侵占学校财产为己有,全体教职工应自觉遵守、互相监督。 二、学校行政领导分工 校长刘和南,负责主持学校的所有工作,把握学校的全面性、方向性几学校的关键问题,决策学校的一切问题。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项管理。主管学校的财务,随时控制学校的财务开支、定期召开校务公开会议。负责学校的校产管理,含制定校产管理制度、实施校产登记、维修、以及损失赔偿登记,师生平安保险、工会、师生互助会、学校团组织、少先大队部的工作。师生的安全工作。 教导主任朱昌隆: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课程设计,学生学籍,

班主任及教研组长的工作安排,安排各种业务培训、检查监督教研组工作,招生工作、教师的继教工作,普及教育,各种考试的安排,教师的填写年度综合报表,考勤统计按月出勤,收集整理学校的各种业务档案。 校长、教导主任,在明确分管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经常交换意见,真诚相待,充分发挥领导的职能作用。 三、值星、值日的职责 1、值星领导的职责 监督值日教师,值日班级每天的值日情况,一经发现违章行为,按有关规定处理,每学期出现两次,学校记录归档,值星领导失职的加倍处罚(特殊情况除外)。每周的值日教师各天将校务日志如实填写交值星领导签字方有效,隐瞒不填的一经查出加倍执行值日教师。处理当周校内的一切事务及突发事件。组织周一升旗,按排少先队国旗下讲话,总结上周教学情况和本周工作安排。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3)教研活动的安排(含教科研课题研究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 见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教基一[ ]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上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加强中小学规范管理,办好每一所学校,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加强了中小学校的管理。但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依然存在着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制约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中小学管理,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强化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 1.加强省级统筹,整体提升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水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整体推进的政策措施。 ——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中小学校管理基本规范,组织排查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加强对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大力倡导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坚决禁止下达升学指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做法,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 ——加强教育经费统筹,切实保障区域内基础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为实施规范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开展全省(区、市)范围内的中小学管理随机督导检查,督促地(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落实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 ——积极营造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依法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以县为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实施管理。 ——具体分析当地中小学办学行为、学生课业负担及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办法,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及时纠正行政区域内各种不规范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区域内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办学秩序。 ——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指导和保障学校科学安排课程,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切实加强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落实对校长、教师的培训。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过程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过程管理 ——AA学校科研工作自查小结 我校在认真学习《普陀区教育科研三年行动计划》后,开展自查,现按照普陀区学校教科研管理工作评估标准,将我校教科研工作情况自查总结简要报告如下: 一、完善规章制度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领导重视是基础,组织健全是保障。我们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是校长主抓的工程。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形式的需要,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书记、科研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形成了较强的教育科研队伍和较为合理的管理网络,在此基础上层层落实目标责任。 制度建设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因而学校制定了教科研管理的相关制度。主要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职责》和《学校科研工作绩效评估办法》等,有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有教研活动要求。在规章制度汇编和教研规划中,都规定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教科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职责和工作要求。除制定了校科研工作三年规划外,每学期还制定教科研工作计划,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开展理论学习,进行专项课题的研讨。对校级课题进行重点指导,课题组教师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活动。 同时,我校也能认真执行区科研工作管理条例,及时完成区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下达的有关任务。 二、开展科研活动 我校教育科研活动与教研活动相融合,在校本研修的基础上,抓细节,抓落实。我们继续进行校级课题《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的主课题下的各子课题的研究方式,教研组内开展以“设计——实践——反思——修正”为模式的教科研活动;保证每周不低于1小时的教研活动时间,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和课题研究,着重把教研放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各个教研组在教研组计划中确立研究专题,围绕专题有系列性地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宣传、有记录。 我们还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教学观摩、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和教学反思的工作。在组内交流课中,以一课多磨的形式,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研组长也就是各子课题主要负责人,做好教科研活动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做好相关资料的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模板

修睦完小学校管理制度

行政领导分工制度 1、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学校处于中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即有重大事务决策权、人事任免权、财务经费治理权、教育教学治理权、师生功过奖惩权等。校长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2、学校中层设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三个职能部门。基层设教研组长。主任要组织实施学校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组长要负责本组的教育教学、教研等活动的组织和日常治理工作。 责任追究制度 1、学校所设各个岗位,必须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状。 2、工作中不管哪个岗位出现问题、失误或事故,学校均要严肃认真地追查其缘故,分析是人为的,依旧客观的,是可预见操纵的,依旧不可预见操纵的。 3、问题缘故查清后,层层追究责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当事人要负直接责任。 4、依照问题、失误或事故的缘故和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阻碍程度,给予责任人相应处分。

5、处分分类: (1)批判; (2)赔偿经济损失; (3)触犯法律者按法律程序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学校会议制度 (一)学校会议总要求 1、坚持减少会议的原则,有些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就坚持不开,尽量操纵会议次数。学校重大会议须领导班子会议决定,校长批准方能召开。 2、上级要求召开的会议及学校打算召开的会议,要按期、及时召开。 3、每次会议,要事先做好充分的预备,明确会议的中心议题、通知会议参加者,依照会议中心议题预备发言的内容,不开无预备的会,保证会议质量。 4、树立良好的会风,做到不迟到、不早退、遵守会议纪律,手机放置振动档,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保证会议效果。(二)校长办公会议制度 校长办公会研究处理的事项要紧有: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学校长远进展规划、年度工作打算及要紧工作的实施方

系部教学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合格公安专门人才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系部为主体实行院、系部两级管理。 二、目的任务 目的:理清教学管理层次,明晰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的职责,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任务: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机构 1、建立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 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有丰富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和懂得教学工作、有管理专长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研究和决定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2、建全院、系部教学管理机构 (1)教务处是学院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系部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负责系部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2)系部教学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分管教学的主任或副主任主持日常教学工作。系部配备专职教学秘书,处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3)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及其它环节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组织学术活动;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等。 3、建立督导制度 学院实行督导制度。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由教务处、系部推荐,院长聘任,学院委托教务处负责组织管理院督导组对全院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

四、管理内容 (一)教学计划管理 1、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原则上不改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2、学院提出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要求;系部负责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经教务处组织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定,院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 3、审定后的教学计划由系部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所列各门课程、环节的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等均不得随意改变,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时,由系部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意见,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二)教学过程管理 1、教学过程管理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以院、系部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其基本点是全院协同,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管理 学院负责制定教学大纲的原则规定;系部组织有关教师编写,经系部、学院相继认定,批准施行。 3、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系部的任务是: (1)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讨论教学大纲,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编制教学日历和教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2)组织任课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 (3)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4、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践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最新教育文档1通用.doc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最新 教育文档1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是直接体现育人过程与办学成果的一项活动。加强教学管理,始终是高等院校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高校的各项管理都是以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为前提和目的的。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一条科学的、优化的路径。对此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提升,对于巩固完善并创新发展这一积极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化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这里所说的现代大学制度,既包括体制机制等关于组织架构及其运行方式的顶层设计,也包括具体操作性的工作规则和行为准则。 制度建设是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工程。高校的教学管理包括常规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科研与教改管理以及学生学籍与考试管理、专业建设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各个方面,内容繁多而琐细,既涉及办学宗旨、教育理念等重大问题,又涉及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既涉及对学生、教师等人的管理,又涉及对教材、设备、场所等物的管理;既涉及工作标准及流程管理,又涉及日常行为规范及责任管理。要实现这些

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化,单纯靠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行,单纯靠经验的积累、利益的刺激也不行,必须靠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把复杂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实做细,才能实现工作的有序、有节、有效。 制度建设是教学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从广义上讲,管理理念、教育观念是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是一种自律的软性引导;而制度是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是一种外在的硬性调节。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是一种载体与内涵的关系。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规章、标准、程序、规范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高校以人为本的理念,要通过对师生尊严的尊重和权益的维护,以及对员工职业的发展和福利的提升等制度体现出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通过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培养教育,校园文化和后勤服务,严格管理和促进就业等制度体现出来;以能力为核心的理念,要通过深化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等制度体现出来,等等。文化是产生制度的土壤,有什么样的组织文化,就会制定出什么样的制度规定,就会通过制度的执行这一路径把组织文化融会于日常行为中得以落实。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效力的关键。用制度管人、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践证明,当广大 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度较高时,制度的成本就低,管理的效力就高;反之,当认同度较低时,制度的成本就高,管理的效力就低。高校的教学管理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涉及的问题林林总

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搞好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素质、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行、依制度管理、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目标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参照其它兄弟学校管理制度,特拟定我校规章制度,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必须共同遵守执行。 一、办学原则 1、办学方向:(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3)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课时,开齐课程,全体教职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做到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学校坚持收好、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尽最大限度地改善办学条件,一切为教学服务。 3、领导及教职工不能以任何借口贪污、挪用公款及公款请客。 4、任何人不准以任何借口侵占学校财产为己有,全体教职工应自觉遵守、互相监督。 二、学校行政领导分工 校长刘和南,负责主持学校的所有工作,把握学校的全面性、方向性几学校的关键问题,决策学校的一切问题。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项管理。主管学校的财务,随时控制学校的财务开支、定期召开校务公开会议。负责学校的校产管理,含制定校产管理制度、实施校产登记、维修、以及损失赔偿登记,师生平安保险、工会、师生互助会、学校团组织、少先大队部的工作。师生的安全工作。 教导主任朱昌隆: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课程设计,学生学籍,班主任及教研组长的工作安排,安排各种业务培训、检查监督教研组工作,招生工作、教师的继教工作,普及教育,各种考试的安排,教师的填写年度综合报表,考勤统计按月出勤,收集整理学校的各种业务档案。 校长、教导主任,在明确分管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经常交换意见,真诚相待,充分发挥领导的职能作用。

学院教学二级管理细则.doc

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为强化院、系(部)二级教学管理职能,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则 (一)学院教学工作由院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有关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研究决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定期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其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二)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包括院、系两级。教务处是在院长领导下的院级教学管理职能机构,各系、部由系、部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工作。 (三)教务处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主要负责全院的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系级教学管理主要负责本系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并根据各系具体情况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一)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教务处职责:

1.负责拟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2.负责布置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组织对各系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论证并提交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主管院长审批。 3.编印全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 4.负责指导、监督各系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并完成对调整报告的审批。 5.负责审核各专业课程标准,并指导、监督各系执行。 系、部职责: 1.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以及教务处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原则性意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体系,制、修订本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论证,经系主任审核通过后报教务处审核。 2.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落实学期教学任务。如需调整,须事先报教务处审批。 3.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原则,组织编写各课课程标准,报教务处审核后编印成册,并组织实施。 (二)教学运行管理 教务处职责: 1.开课计划: (1)编制学院学年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 (2)根据培养方案,每学期第12周下达下学期各系各专业教学任务。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做好我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切实把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中小学教学管理秩序,特制定涵江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建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突出机制建设,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强化教学监测、评价、指导手段,通过督查、测评全面掌握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促进的功能作用,使教师能够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保证教学秩序稳定、教师队伍稳定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三、内容要求 (一)制定计划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等。 3、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后进生辅导、转化措施和后进生名单。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4、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

关于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戴直楷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对全校各部门与师生起着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既能促进教师不断自主学习,提升业务,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不自觉的成为了学校的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所谓学校管理制度是调节和控制学校各部门与师生员工行为的的统一准则,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管理的权限和职能不同,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又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体系。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呢? 一、深刻领悟学校教育内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学校制度建设目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明朗、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世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不光是要培养一个人的生活技能,增加其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安顿其灵魂,并使其灵魂变得高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指出:教育要着力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

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关系到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适应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学校及师生的行为和发展方向,推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观念,创新学校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制度建设的实效性。 学校管理制度就是学校的办学法规,也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本保障。建章立制的目的一是服务,二是规范,三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的潜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是优化,使学校健康、全面、和谐、稳步快速发展。学校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时,务必遵循相应教育教学原则,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彰显学校管理特色。 (一)明确新时期学校管理制度的内涵,确定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的流程与措施。 学校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是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高管理效能的前提。建立学校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实现约束、规范、鼓励和引导。笔者认为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应当构建以鼓励与倡导为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机制。所以,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是领导班子决策,“智囊组织”拟定,全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为全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本校教学工作重点放在提 高教学质量上,为学生打好基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教学点管理制度: 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建设和大力推进各项教学 基木建设等方而取得许多显着成效,教学怎样站在更高的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树立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基础教育小学生。 如何牢牢把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把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存之木、发展之源和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关键,以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努力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这是学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而临的任务。为此,学校在总结多年教学改革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 《团庄教学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方案》。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加大专业建设和支持力度,加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建成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使学校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为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进行了二次修订 浅谈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儿点认知

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分别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狠抓校本教研工作,推进教研创新等方面去研。教学管理关系到教育方针的实施,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学管理应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教学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U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 全面优化教学管理,最终提尚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即指教师在教学.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身体、思想、情感、意识形态等进行自觉的管理。这种自我管理是教师从自身出发对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调节。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本身就是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与知识相关联的这种特有的本性使得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成为可能。一个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非常自觉地遵守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认真地经营着自己的教师职业。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充分地信任和尊重教师,并积极地引导教师立足本职岗位,自觉自愿地做好各自份内之事。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只有遵循"以人为本标的管理理念,才能逐步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达到过程管理的终极目标。 学校管理者围绕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组织制度和行为措施 是有效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根本保证,它要以实现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服务为中心任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木目的,以促进教师思想的解放.业务素养的提高为核心内容。怎样才能有效加强学校管理中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笔者想从以下儿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根本保障教师在 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实施管理 的主体,要处理好这种主客体关系靠的是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关键所在。目前,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只强调教师在管理中的客体地位,对他们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接受什么样的评价及奖惩都很明确,但对他们如何体现管理的主人,他们的智慧如何受到尊重和得到支持,怎样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却很少涉及。这就使得教师自身因为很难发挥出个性优势而失去了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出现单一的机械式教学行为, 教与学两张皮。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变传统的管卡式管理为科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