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你解读膏滋方

教你解读膏滋方

教你解读膏滋方
教你解读膏滋方

教你解读膏滋方【吕柳荫中药膏滋专栏】

膏方的发展历史漫长,《正韵》、《博雅》上所述“膏滋”为“润泽”人体。《膏方大全》说:“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

从【吕柳荫中药膏滋专栏】了解到:膏方,有膏滋、膏滋药、膏滋方、滋补药等称谓,顾名思义是具有润泽滋补作用之方,属于八种中药传统剂型之一,可分外敷和内服。普通人常将内服膏剂称为膏方,因其有滋补作用,广泛地使用于体虚者。而近来引人注目、不断升温的膏方主要指内服膏滋药,尤其是盛行于江南一带、适合一人一方的滋补膏方。

膏滋药历史沿革和文化背景

膏方的发展历史漫长,《正韵》、《博雅》上所述“膏滋”为“润泽”人体。《膏方大全》说:“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其形成源于汤药。膏滋药通常是由汤药(煎剂)向浓缩演变发展而来,故有“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之说。

从【吕柳荫中药膏滋专栏】了解到,早在《五十二病方》中有膏剂30余首中药处方,制作时加用膏糊剂而称为“膏滋”。膏类药配成剂型应用,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均可见记载。膏方由外敷逐步发展到内服治疗疾病是膏方运用的重要变革。膏方发展到明清,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膏滋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具有个体化方案的制剂。

膏滋药的长处

传统认为冬季是补益的时令,服膏滋药是冬季调理最为常用的方法。膏滋药与只用人参、鹿茸之类补药只顾一面不同,膏滋方通过辨别病人体质,详察阴阳虚实,同时兼顾其原有的旧疾,通过辨证,制定最适合每个个体的滋补膏方,以期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膏滋药处方、配制、制作过程复杂,工艺讲究。中药饮片等原料要经过多道工序煎煮浓缩加工,浓度高,药性滋润,作用相对稳定、持久、缓和,且体积小,易保存,服用比较方便。

从【吕柳荫中药膏滋专栏】了解到:膏滋药长于补虚和疗疾,能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用于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在南方素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之说。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群众接受和信赖膏滋药,冬令进补服用膏滋药早已经形成气候,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如何开膏滋药的处方

膏滋药并非是简单的“补”,应该是治病和防病相结合,扶正和祛邪相结合,调理和滋补相结合,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统一整体。开具膏滋药须辨证精细,一人一方,应由专业医师辨证分析来拟定处方。

一般症状、生活质量、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心理压力、精神情况、背景等客观指标在开膏滋药时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时,疾病谱的改变使传统膏滋药内涵有所变化。当今的膏滋药已经倾向于清、调、平、和。山楂、虎杖、蒲黄、黄芩、黄连、大黄等药物进入膏滋

药中已经十分普遍。膏方的涵义不再是单纯的补药,而是已经演变成促进人体机能的调整,追求人体的“和谐”。

膏方所选中药越来越注重安全和防治效果。药味数量一般在20~50种左右,一料膏方的常用剂量约相当于汤剂20~40剂,遵循“量体裁衣”、“用药如用兵”的策略。重金属含量超标、易污染、易变质、毒性大、致畸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药物以及一些昂贵药物、特殊药物等已淡出膏方。

从【吕柳荫中药膏滋专栏】了解到:传统膏滋药的收膏多采用冰糖、阿胶、蜂蜜、鹿角胶、鱼膘胶、鳖甲胶、龟板胶等胶类作为基质和矫味剂,性质较为滞腻,当今已经不再全部适合。食用明胶、淀粉、木糖醇、元贞糖等其他基质和矫味剂已被采用。

膏滋药的加工工艺

膏滋药为特殊的“药”,配方要求选料道地。其制作过程涉及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工序,制作须有相关资质,依法熬制。加工过程中恪守道德,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要求,不随意添加辅料和防腐剂,投用的中药饮片符合国家药典和饮片炮制规范的质量要求,按处方调剂配伍,按要求规范地进行加工。加工成品应符合中国药典附录“煎膏剂”的通则要求。

膏滋药的包装与存储

目前多数用瓷罐、瓷盆、玻璃瓶等容器包装与存储。使用符合科学、安全、卫生、方便的包装方法正在得到改良和推广。采用冰箱保存这是一个良好的过渡存储方法,已经为多数用户所接受。

膏滋药的服法

服用膏滋药传统习惯推崇冬季,从冬至前后起,约持续50~60天,需要特别指导。从药效角度分析,每次服药应该定量、定时。保证疗程的数量与总量,这是提高膏方效果的前提条件。膏方属于“药物”范畴,可以冲开水喝,也可直接食用。而我们所推荐的夹在面包、馒头中间食用的方法已受到欢迎。膏滋药一般每天服两次,早、晚各服一次。数量因人而异,大多每次服一汤匙(15~30克)。

膏滋药的副作用和忌口

通常,大多数人在服用膏滋药期间出现的一些副作用不易被发现。因为膏滋药成分复杂,影响因素过多,难以介定。一般说来,如遇感冒发热或伤食腹泻等应暂停服用膏滋药。

从【吕柳荫中药膏滋专栏】了解到:传统讲究对服膏滋药期间的忌口很多,但有些带有十分明显的随意性,多数还缺乏有力依据。只能向老中医咨询。

【吕柳荫中药膏滋专栏】由湖北省中医院退休老专家,国宝级的膏滋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柳荫发起,旨在弘扬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膏滋的独特魅力,精选正宗道地药材,遵循古法熬制,让每一位中国人都能享受到“上好”的中药膏滋,调出好身体!

药膳----补气血 通经络 去寒湿

气血双补-药膳 气的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血的功能:血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气与血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制约。 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1)血能载气(2)血能养气 气血两虚的临床表现:面色萎黄,语声低微,神疲乏力,纳谷不磬,大便溏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或闭经,舌淡,脉细。 常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制首乌、阿胶、枸杞子。补而不滞、补而不腻 气血双补-药膳 1.归参鳝鱼 处方来源:《本经逢原》。 组成:鳝鱼50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黄酒、姜、葱、蒜、盐、味精、酱油各适量。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久病体弱,疲倦乏力,面黄消瘦等。 2.地骨爆两羊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 组成:地骨皮12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嫩羊肉250克,羊肝250克,豆粉、葱、姜、豆豉、盐、白糖、植物油、黄酒各适量。 地骨皮功效:凉血清热泄肺 主治:1.阴虚血热证;2.咳血、吐血、衄血、便血;3.肺热证 功用:补气养血。 主治:久病体弱消瘦等。 3.牛肉胶冻 处方来源:《丹溪心法》。 组成:牛肉1000克,黄酒250克。 功用:补益气血,健脾安中。 主治:久病体弱消瘦等。 气血双补-药酒 1.八珍酒 处方来源:《万病回春》。 组成:全当归22克,南芎7.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2克,五加皮60克,小肥红枣、核桃肉各30克,糯米酒5000克。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食少乏力,易疲倦,面色少华,头眩短气,月经量少色淡,腰膝酸软等。 2.补血顺气药酒 处方来源:《医便》。

50个经典中医养生方

50个经典中医养生方 所谓的中医养生秘方,都是我们日常中都能看到的药物或者食物去配合而成的成本低,效果好的中医养生疗法。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中医50个经典的中医养生秘方吧!大家不妨将之收其藏。 1.牙齿变白 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上一点小苏达,刷三次后牙齿洁白如玉,牙锈自然脱落。 2.怎么戒烟 槟榔一只,钻个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点烟代油用水泡两天取出凉干,想吸烟时,闻一下就不吸了,谁闻都可以戒烟。 3.怎么醒酒 醋、白糖、茶叶水各100克,醉酒以后,立即喝下,可达迅速醒酒,多喝醒多更快。 4.怎么戒酒 取生杏仁二两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两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怎样去除口臭 每天放几片茶叶在口中嚼三遍,这样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后除去口臭。 6.嗓子哑了怎么办 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凉水250克搅拌均匀后,慢慢饮用,一天即可,严重患者晚上增加两次。 7.牛皮廯 半斤米醋浸泡一两去皮的松树籽,泡二天后,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调勺涂抹。 8.牙痛绝招 用桃仁放在火上烧热以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几次永不牙痛。 9.鼻子流血怎么办 当鼻子大量流血时,患者放平躺下,将鼻眼相反的手高举,穴位自动封死,血立即可止。 10.鱼刺卡喉 用陈醋漱喉部,然后慢慢咽下,反复几次即可治愈。 11.脚气小窍门 米醋一斤,将醋倒入盆内,浸泡或浸洗,每日两次,每次约一小时,消炎杀菌,可治脚化,又简单,见效又快,轻者四天根治。

12.病后耳聋、耳鸣 大蒜味猫鼻猫自尿。猫尿滴耳三次一次两滴可根治病后耳聋。耳鸣可将蛇皮焙成灰,吹入耳中,连吹三次可治耳鸣。 13.控制糖尿病新方法 新鲜玉米粒一斤。加水适量煎煮,至玉米开花后分四次,每天喝一碗,此方不能去根,只能控制病情。可以降低血糖。有浮肿尿量增多的患者服用,效果特别好。 14.睡觉打呼咬牙 睡觉时口含桔皮一块,含十五分钟后吐出3-5次可根治打呼咬牙。 15.脚臭、脚出汗 白矾研成细末,擦脚掌心10分钟3-4次脚以后不再出汗不臭。可保持七八个月。 16.癫痫(羊角疯) 蚯蚓一条,白矾半两放入大碗中用开白水冲开。一次一碗晨起空腹,连喝十天。 17.口腔炎症 每天早晚吃梨一个,慢慢咽下,保持3-4天,立即好转。病情严重的也可以用本方治疗。 18.冠心病 黄豆50克,煮熟加食盐适量多吃连吃3-4天,此方对控制冠心病不发展,特别理想,犯病以后再用此方。 19.治偏头痛窍门 用白色的萝卜皮贴在两面的太阳穴上,每晚贴20分钟,可达速效,头不痛就不用再贴了,此方主治头晕脑涨。 20.治痔疮偏方 尿素三两放盆中开水冲开后将毛巾放入沾湿后拧干放凳上腾。一次十分钟一天三次,边腾七天。可治内外痔,便血脱肛。 21.急速催奶 芝麻炒熟,加入盐少许,最好是产前10天就开始吃,进餐时作副食,可快速增乳汁,吃得越多奶来的越快。 22.治失眠小窍门 将大葱白切碎放在小盘内,临睡前把小盘摆在枕头边便可安然入睡,连续几天可根治,常年睡不着觉者,边疆治疗5天便可去根。 23.心脏病

中医膏方的临床特点

中医膏方的临床特点 及应用 ? 张发荣 1、什么叫膏方 ?膏方,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 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如脂形态, 以凝而不固称膏。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 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 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 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内服膏 剂,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 滋补膏方,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 儿、伤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 体虚者。

2、膏方起源和发展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 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 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 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 以后历代都有发展,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 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 形成滋补类制剂。 ?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地区广泛使 用,尤以上海为甚。发展趋势如火如荼。 3、膏方的基本适应症  ?中老年慢性、虚损性、正虚邪实性患者。 4、膏方配伍原则 ?用膏方治病,既可一味单方,又可使用复方。按照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将两种以上药物合用,就是配伍。单方药简功专,针对性强;复方是针对较复杂的疾病证候进行辨证论治的处方。膏方总的治则是调补和扶正袪邪 ?调补是指调补阴阳气血,袪邪是指化痰逐瘀。 ?调补慢性的阴阳气血亏虚,核心是调整机体重建新的健康平衡。需要调理改变体质。 ?人的体质与生俱来,受种族、地域、家族因素的影响。?体质的分类繁多,内经以五行分类,历代医家备有发挥和建树。现在临床多以阴阳气血痰湿瘀血分类。。?医生对患者的体质的深入认识有一个过程,并非一目了然。所以开膏方之前应观察试服效应,然后定制具有个性化处方。

国医大师提供的补气血良方

国医大师提供的补气血良方 选自《国医大师亲身养生秘诀》编撰:Niuniuyumami 王玉川教授认为,《黄帝内经》的“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学说,为中医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创了中医保健的先河。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气血不畅,则疾患自现。因此,任何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都要从调理气血入手。尤其是对于一些无法确定病机的疑难病、杂病,从气血入手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王教授发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经常感到头昏脑涨、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困倦乏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什么毛病,要治疗也是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他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体内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代谢物不能及时清除而沉积在体内各系统的通道中,致使经络阻塞,也就是气血不通。这种状况,除了通过药物以畅通气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放慢生活节奏,让身心适当放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气血是否通畅呢?以下6种方法可以一试:1.看眼睛所谓“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巩膜)的颜色。俗语有云:“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巩膜)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另外,

有些人还会有眼袋变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则表明你气血不畅了。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有弹性,没有皱纹、斑点等,代表气血通畅。反之,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等,则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畅。3.摸手的温度如果一年四季手都是温暖的,就代表人体气血通畅;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手冰冷,则表示气血不畅。4.看指甲上的半月形一般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且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畅,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等病。5.看睡眠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通畅;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则表示气血不畅。那么,针对气血虚,我们该如何从饮食和运动方面补养呢?血虚 相对于男人来说,女性有月经、妊娠(怀孕)等生理现象,这使得女性更容易出现血亏现象。再加上现代女性不仅上班劳累,下班后还要操持家务,照料老人、孩子等,家庭琐事相对较多,身体亏虚现象更加普遍。此外,女性减肥又

中医名方 个经典处方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 1、益气通瘀 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 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30 克,肉桂 3 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 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 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 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

补气血的中药材

补气血的中药材 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气血不足,会使人经常出现所谓亚健康的症状,甚至疾病缠身,过早衰老。补气血可以用中药来治疗,那么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1、黑枸杞黑枸杞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食材,还是一种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起到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补肾益精、预防癌症、生津止渴、改善循环、补血安神、改善睡眠、明目等多种作用。 2、甘草中医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 3、黄芪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现在医学更是将其用于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等方面。这也说明,这味补气血的中药是一个多面手,什么病都敢医治。 4、三七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着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5、当归

中医认为,当归味甘而厚,甘入脾,厚养血,具有补血的功效。《本草正》记载:“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补血中之圣药也。”由此可见,当归的补血效果可见一斑。6、白术中医认为,白术性温,味甘、苦,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留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7、西洋参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是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饮,有润喉美声之效,戏曲、歌唱演员常饮,有益于嗓音保健;西洋参亦是体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8、人参人参是补气血的中药。人参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糖类、人参皂甙、人参酸、胆碱等,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营养胃的作用。由于人参大补元气,可常用于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脉微弱,血压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于人参有补益强壮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9、太子参中医认为,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10、党参党参性平、味甘,功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

经典药方大全

经典药方大全 (2012-11-09 11:38:01) 转载▼ 分类:健康知识 标签: 健康 经典药方大全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的。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 干姜,肉桂,蜀椒。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那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百科全说》 3:各种骨刺; 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将骨刺软化掉。 4 :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 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养生堂) 5:治疗尿蛋白方;(赵林教授) 每天一两花生仁(红皮),用水煮烂,每天早晨空腹当早餐吃,约40天就好了(一般肾炎。糖尿病出现的尿蛋白都可治。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大夫开的) 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 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 王院长也给出了一个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王院长还推荐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次服用30毫升. (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0 :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一般2-3次即愈。 11:脑中风出院后用药:同仁堂牛黄安宫丸一丸(好的)+民间种的葫芦籽研粉,早晚各一勺大约用12丸。后在用步长脑心通。(民间) 12;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

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正常的体质是阴阳平衡,人感觉顺畅舒服,但这样的人仅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人体质有所颇偏,平时能感觉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如果检查身体没有实则性的病变,那就是体质问题,这种情况中药就大有用武之地,用中医的话来说“以药性质偏纠身体之偏”。现在人都忙,喝中药的汤剂麻烦,那就可选用中成药来解决问题。 调理性的中成药大都平和,一般可以长期服用,何况调理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如果服了感觉症状有所好转,则贵在坚持。 气虚体质和血虚体质 气虚症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特征: 一、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饮食不化大便溏泻。 二、免疫力下降,出现短气自汗、容易感冒等症状。 三、气的固定作用减弱,出现脏腑下垂;气的摄纳作用减弱,出现月经过多出血不止、自汗盗汗等症状。 血虚症状: 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一黄五白四不养”。“一黄”指面色萎黄,气色不好肌肤淡黄枯槁无光泽是血虚的信号;“五白”,指面色苍白、嘴唇淡白、爪甲淡白、舌体淡白,这五种白都是血虚导致供血不足引起的;“四不养”,指血不养心、血不养肝、血不养头目、血不养肢体。 造成血虚的原因,除了大出血,久病耗损,思虑过渡引发外还有生成不足如长期营养不良或是消化吸收功能差,导致人体没有足够的精微物质来生长血液。

另外,气虚也会导致血虚的产生,有“气能生血”的说法,气不足自然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生成了。因此,对于血虚,补气是关键。气虚常用的中成药有: 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 用于血虚体质的中成药有: 归芍地黄丸、阿胶补血膏; 气血双补的中成药有: 十全大补丸、八珍丸等。此外被誉为妇科圣药的乌鸡白凤丸也可作为男性气血双补的良药。 补中益气丸 【药方组成】: 黄芪(炙)、党参、白术(炒)、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蜜炙)。 【方解】: 本方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之证而设。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浓缩xx 【药方组成】党参、白术(炒)、甘草(蜜炙)、茯苓、当归、白芍、黄芪(蜜炙)、熟地黄、肉桂、陈皮、远志、五味子、生姜、大枣(去核)。

中医经典方剂

.' 中医经典方剂 一.实证用方 (一)治风剂 1.疏散风寒剂 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代表方】【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风寒感冒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原方主治:【主治】。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荆防败毒为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防风解表;败毒散类方。如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同类常用中成药 (1)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所以对于解表之力独彰。寒热之性不显,皆可服用。(2)午时茶 【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方解】本方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感冒中成药。针对南方多湿热的环境特点,本方解表药多选性味温和,兼有和里作用的药物(苏叶、藿香)。同时增加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为燥湿和胃的经典方剂),以健脾和中;加山楂、麦芽等消食药以消食滞,从而更加适合当地的感冒病症。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2013-04-24 | 争筝静净 | 转藏(108) 1、补气药 补中益气丸成分黄芪,党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功效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用于脾肺气虚引起的头痛懒言,阴虚自汗,恶风厌食,劳症寒热,久泻久痢,胃下垂,子宫下垂等 参苓白术丸成分白扁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莲子,桔梗,砂仁,薏米 功效调补脾胃,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良,或吐或泻,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六君子丸,成分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甘草陈皮大枣生姜 功效健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便溏 2助阳药 金匮肾气丸成分熟地山药肉桂丹皮茯苓山茱萸附子泽泻 功效温补肾阳,用于肾经亏损,脾胃虚寒,腰酸足软,小腹拘挛,遗精,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下肢浮肿及消渴脚气等 人参鹿茸丸成分人参,补骨脂鹿茸,巴戟天,当归,杜仲牛膝,警丝子,茯苓,黄芪龙眼肉,五味子,黄柏,香附,冬虫夏草 功效滋肾益气,补血生精,用于精血亏损引起的气血两亏,精神不振,目暗耳顾,阳痿遗精,自汗盗汗,腰酸办及妇女血寒,子宫寒冷,崩漏带下

五子补肾丸成分枸杞子,警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 功效滋补肾水,添精益髓,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阳萎精薄,尿后余漓。 无比山药丸山药,杜仲,山茱萸,警丝子,泽泻五味子, 熟地黄,肉苁蓉,茯苓,巴戟天,牛膝,赤石脂 功效滋阴补肾,健脾益胃,用于脾肾亏损引起的腰腿无力,身体衰弱,梦遗,滑精,盗汗,遗尿,耳鸣,目暗 金鹿丸成分活鹿,楮实子,巴戟天,葫芦巴,黄芪,牛膝,锁阳,枸蕊子,五味子,党参,甘草,天门冬,肉肉蓉等。 功效曙壮肾阳,固精益气,用于肾阳亏损引起的精神衰惫,神志不安,头眩耳聋,遗精盗汗,面黄无力,及崩漏带下等 补肾强身片:成分淫羊藿,警丝了,金樱子,狗脊,女贞子 功效补肾强身,用于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眼花心悸,阳痿 青蛾丸成分胡桃仁,补骨脂,杜仲,大蒜 功效温肾暖腰,用于肾亏虚寒引起的腰痛,腿膝足奚落酸痛以及白带等 龟龄集:黄毛鹿茸,地黄,补骨脂,人参,石燕,熟地黄,大青地方国营,细辛,砂仁,杜仲,麻雀脑,丁香,蚕蛾等 功效补肾壮阳,用于阳痿,阳寒腹痛,腰膝酸软无力等。 三鞭酒,成分鹿鞭,海狗鞭,狗鞭,蛤蚧,海马,鹿茸,人参,青花桂,沉香,龙骨,阳起石,覆盆子,菜螵蛸等

中医养生经典

中国神传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组图) 《易经》和九宫八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神传文化的奠基石。五行有阴阳,依据也是先天八卦的阴阳原理,所以称阴阳五行。九宫、八卦、阴阳、五行起源于史前文化的河图洛书,而河图洛书又由更原始更基础的道家太极图和佛家万卍字符构成。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太阳磁力线就是太极图和万卍字符的形状,更有人发现很多银河系就是万卍字符的形状。有人认为,太极图或万卍字符的符图根本上是能量的表现,佛家修出具有善的特点如万卍字符图形旋转的宇宙体系,道家修出具有真的特点如太极图图形旋转的宇宙体系。也就是说,九宫、八卦、阴阳、五行对应着天象的变化。所以说,“天人合一”,或“天人合德”、“天人相应”,是中国神传文化的精髓,贯穿在古代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 伏羲用太极图来表现宇宙本源,用先天八卦来显示万物的属性。伏羲创造了卦爻用“一”来表示阳,用“--”来表示阴,这就是“两仪”;如果给两仪各加一个阴或一个阳,就会出现四种符号,这就是“四象”;如果再给四象各加一个阴 阳,就会出现八种符号,这就是“八卦”:?(乾qianㄑㄧㄢˊ),?(兑dui ㄉㄨㄟˋ),?(离liㄌㄧˊ),?(震zhenㄓㄣˋ),?(巽xunㄒㄩㄣˋ),?(坎kǎnㄎㄢˇ),?(艮genㄍㄣˋ),?(坤kūnㄎㄨㄣ)。 伏羲首先用八卦对应五行: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然后用八卦确定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他又用八卦确定季节: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之月指的是每季最后一月,即阴历三、六、九、十二月,为辰戌丑未月,属土。后来又用八卦表现人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先天八卦后来发展成三大流派:易经六十四卦学,五行学,阴阳历学。易经学重于用阴阳学原理解说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范围和规律;五行学侧重于用阴阳原理解说个体生命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及生命之间的关系;阴阳历学侧重于生命发展变化的时间规律,以及日月五星与生命发展变化的关系,特别是日月五星与地球相对的位置和距离变化对生命的影响。这三流派各有所长,人们一般是综合运用。中国对外部部分的研究早在周朝之前已达深处,集中表现在易经诸子百家。秦朝之前重研究外界的阴阳和日月星辰与生命的关系。汉后重于研究山水风物声色与生命生存发展变化的关系,到唐宋已达深处。 中医养生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生命学的主要观点,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观点。中国古人认为,人生活的时空会对人体自身都有各种各样的影响,九宫、八卦、阴阳、五行等在人体上都有相应的地方(图1-5),因此,中医诊断是一个全方位的信

中医经典方剂

中医经典方剂

中医经典方剂 一.实证用方 (一)治风剂 1.疏散风寒剂 【代表方】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主治】风寒感冒。(原方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类方。如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败毒散;表邪较重可增加荆

芥、防风解表为荆防败毒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 同类常用中成药 (1)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寒热之性不显,解表之力独彰。所以对于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皆可服用。 (2)午时茶 【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 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方解】本方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感冒中成药。针对南方多湿热的环境特点,本方解表药多选性味温和,兼有和里作用的药物(苏叶、藿香)。同时增加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为燥湿和胃的经典方剂),以健脾和中;加山楂、麦芽等消食药以消食滞,从而更加适合当地的感冒病症。 2.疏散风热剂 【代表方】银翘散(《温病条辨》)。

补气血中成药方

2009-02-17 11:01:32来自: 香(结雨安居) https://www.doczj.com/doc/af7450128.html,/110090191.html 防病益气养血的十全大补汤 九牧林医家导读:上次写了抗衰老经典十大中药和“四物汤”后,引起朋友的很大回响。看来中医和中药,许多朋友们还是挺相信的,并希望能够多多介绍,说说益于身体健康,特别是女性方面的中药,并介绍一些方法。博主现在特地介绍“十全大补汤”,以供朋友们参考。 “十全大补汤”,出自宋代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成药方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补气基础方“四君子汤”,与补血基本方“四物汤”合并而成的“八珍汤”,再加补气之黄芪、补阳之肉桂二药而成。 “十全大补汤”,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而偏有阳虚寒象的患者。 下面把“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详尽作一个介绍,并推荐一些食疗方。 一、“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 方解:本方中党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党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此方最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用量: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服法:可研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通口服;可水煎服。 二、“四物汤”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中药组成。 方解:本方是治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的常用方剂。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

古今中医养生最高境界

古今中医养生最高境界:顺应四季、四时,天人合一 古今谈中医养生应循天时之变,一年四季,自然规律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规律。 古今认为从中医学传统的理论来看,季节不同,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明显不同。四季养生强调人必须遵循天时变化,调养精神、饮食与起居,来适应四时的变化,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长寿的目的。《黄帝内经》是古往今来的养生经典,在《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应”,具体说就是“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即夏天;肺者,气之本……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即秋天;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即冬天;肝者,罢极之本……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即春天。”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五脏各有对应的季节,肝对应春天,心对应夏天,肺对应秋天,肾对应冬天。所以,根据季节的不同,每一个脏器的养生调理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人来源于自然。人类的活动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做到顺天应时,天人合一。 只有适应在自然的规律如此则气血运行畅达,健康长寿自然而来。人和树木是一样的。秋天的时候,分布在树枝上的营养开始向根部收了。秋末,枝叶相对处于营养不足的状态,树叶就会逐渐变黄、掉落。冬天,树枝上的营养藏于树根,树木完全停止

生长,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营养又从根部开始向树枝走。但因里边的营养向外发,外边还没有准备好条件,就会长出一个芽。夏天,所有的营养都到外面来了,所以枝繁叶茂。而秋分一起,营养成分又开始从外面向里面收了,树叶又开始变黄脱落。总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发、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自然规律。我们人除了整个生命周期有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四个阶段与自然界的四季相似外,在一年里受四季影响也十分明显。 古今谈一年四季之养生: 春生肝气,早睡早起精神好,春应肝而养生。《黄帝内经》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既然肝脏对应的是春天,春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肝为主。这里不仅讲了五行也讲了五味养生的精髓。春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是阳气初生且逐渐转旺的时节。在五行上春季属于“木”,此季多风。春季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人体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增加,各器官负担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定催眠的作用,从而使人倦懒嗜睡,这就是民间说的“春困”。但是睡觉不利于阳气升发,因此,应当控制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到户外活动锻炼,使春困消除。春季里要保持心情愉快、舒畅,胸怀开朗,要喜爱大自然,使自己的情志与春季万物生发之气相和谐,这样人体的肝气就会调和畅达,使周身气血和畅、五脏和平。

春季补气血应该知道的三个小知识

春季补气血应该知道的三个小知识 春季是补气血的好时节。很多不知道如何补气血。下面三个小知识你是否了解呢? 一、黄芪是补气利水良药,却不是人人可以吃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在中医五行理论中,春季对应的是肝脏,因此,调养肝气对于春季的养生至关重要。黄芪作为补气佳品,在春季生发的季节能够起到一定的补气作用。在现代临床医学中,黄芪也常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银屑病、肾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鼻炎等疾病,食欲不振、脾胃虚弱、肢体倦怠无力的人都能够用黄芪配合其他中药材熬汤或烹茶来进行调理。 黄芪虽然好,但终究是一味中药材,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如果大家去看过中医,确诊自己属于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或阴虚阳亢的人群,均应禁食黄芪,不可再食用黄芪作为补气之用。如果大家坚持想要补气,就需要认真听取中医师的建议了。 二、春季吃红枣,能有效养肝护肝 红枣不仅是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食品,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P 等,以及微量元素钙、磷、钾、铁、镁、铝和大量的环磷酸腺苷等。它性温、味甘,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生津液、解药毒、缓和药性的功效。中医很早就有用红枣组方的“养肝汤”来养肝排毒的方法。湖北省中医院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盛国光教授介绍,红枣具有保肝、健脾、降低胆固醇、升高白血球、抗过敏等作用。 三、红枣含铁丰富,可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 红枣虽好,但针对红枣是不是真的可以补血的说法,媒体界一直吵得沸沸扬扬。实际上,中医和西医对于“血”的认知是不同的,中医中所指的“血”,和“气”一样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整体性概念,指在脾胃中运化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的东西;而西医中的“血”则是非常具体的红色液体,其中包括红血球、血小板等物质。 因此,传统的“补血”的概念,用中医的角度来解释,就是红枣可以有效健脾,进而促进脾胃将水谷精气转化为“血”,进而达到补充气血的效果;而从西医的角度来解释,是因为红枣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而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补充铁质就可以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补气血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不但对补气血没有效果。而且对我么你的身体也有一定的伤害。所以亲们一定要注意哦!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 1、纵欲耗精,损伤正气。思虑烦多,心劳成疾。安然无恙,居安思危。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2、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中求安,乐中求恬”。自然和-谐之美的安静,健身不生病;享受天伦之乐的恬静,越活越年轻。 3、调节情绪,走出低谷,方法有六,下列陈述:音乐:唱歌曲,听音乐。 4、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5、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食能养生,也能丧生。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6、性情气暴刚烈,或多思焦虑容易衰老;性情缓慢柔和,或少思寡欲常可延年。 7、药疗食疗,神疗体疗(活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四驾马车”。降低血糖,促进代谢,行之有效,良方妙药。 8、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有动有静,动静相济,一张一松,预防百病;动后血通,血通气行,气行

神爽,祛病健康;静后而定,定后而安,安后神怡,无病健体。 9、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10、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11、长吁短叹,缓解紧张。稳定情绪,血压下降;畅快微笑,解除疲劳。消除烦恼,灵丹妙药。 12、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13、晨前皮包水(喝温开水),睡前水包皮(热水烫脚),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稀奇。 14、滋味煎其脏腑,芳甘腐其骨髓。忧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清淡和其脏腑,芬香养其骨髓。笑乐蓄其正气,寡欲安其精神。 15、脏腑胃肠,常令宽舒。其气流行,其血畅通。各种器官,功能平衡。身健神安,百病不生。恣纵口服,煎炸烤烹。香甜肥腻,悦人口食。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病。 16、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17、游山乐养法;对弈智养法;日光熙养法;气功意养法。 18、数好十个数,能活大岁数。 19、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20、吃点萝卜喝绿茶,寒冬养生好办法;葱蒜不离口,百病绕

膏方临床应用综述

膏方临床应用综述 标签:中药;膏方;临床应用;综述 由于膏方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先天之肾为主兼顾脾胃,使脏腑相合,纠正机体偏性见长[1],故常用于慢性疾病、女性人群、疾病康复期、亚健康人群、皮肤病、老年人及儿童等。兹将近年来膏方临床运用情况综述如下。 1 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1.1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主血脉,血液的正常运化除营气的作用外,也离不开心气与心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化生的元气灌注于心脉,荣卫心脏。若脾胃功能失调,则机体气血不足,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心阳心气阻痹,会影响营血的运行,出现血瘀;反之,血瘀又会导致气滞,脉络不畅,不通则痛,久则致胸痹心痛。另外,脾胃功能衰弱,肝胆失于疏泄,聚湿生痰,气郁化火,煎熬津液,出现痰涎,痰热胶固或痰湿滞留,均可致心气痹阻[2]。故将膏方用于心血管病患者时应注意健运脾胃、通利化痰;疏肝利胆、调畅气血;振奋心阳、益气养心[2-4]。如高血压病患者,其病机为以虚为主的肝肾阴虚,致阴阳两虚,以及以实为主的肝阳上亢,痰浊中阻[5]。故用膏方调治时应从“调虚”及“祛实”两方面入手。调虚方面,益气常用白术、黄精、党参、太子参等,滋阴多用麦冬、天冬、生地黄、龟甲、鳖甲、玉竹等,养血用当归、白芍、熟地黄、何首乌等,温阳可取杜仲、巴戟天、续断、桑寄生、淫羊藿等[6]。 1.2 呼吸系统疾病 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精,司摄纳。肾为气之根,肺为气之主,共同作用维持机体正常呼吸功能。然肺为娇脏,诸邪皆可伤肺。若寒邪阻肺,则肺气壅遏;热邪犯肺,则津液灼伤;湿邪恋肺,则痰湿阻滞。肺为肾之母,肺病易致肾病,且肾病多为虚证。另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失宣降,脾失健运,则水湿易成痰饮,阻滞于肺。故肺、肾、脾三脏病变与机体呼吸系统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用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调治时应注意:清润肺金,宜甘凉轻灵;健脾燥湿,祛化痰之源;补肾填精,纳气固本;肺肾同病,宜峻补[7-8]。如哮喘病机为脾、肺、肾功能失调,致积湿生痰,痰浊内伏,肺气出纳失司。以膏方治疗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9-10]。石氏等[11]通过观察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膏方治疗后的变化情况,认为冬令服用补肾平喘膏方能减轻哮喘的临床症状,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 1.3 消化系统疾病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人体所需水谷精微有赖于脾胃的运化。脾胃有消化、吸收、输布的功能,是机体化生气血、充养精微的源泉。胃主受纳,

为你推荐简单日常补气血的方法

为你推荐简单日常补气血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人们提到一个人的气血,感觉有点玄乎,其实也就是中医所判定一个人健康与否的标准:气血是否充足。在中医中讲,气是生命的运动,它主要是能起到推动人体器官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温养,防御的作用。所以一旦出现气虚的情况,就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就会让患者表现在身体乏力,不想动,腹泻等症状。而血是我们生命的最重要,如果没有血我们的身体将会消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如何判断人的气血问题,同时在饮食方面也推荐给大家一些容易操作的且最快的补气血方法。 ★四种判断人气血的参考方法: 1.看眼睛: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 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

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看头发: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指甲上的半月形: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它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的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饮食方面最快的补气血方法:食用高营养的各种汤以及用黑米、玉米、血糯米、大米做成的糊,再加进已加工成糊状的红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