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发表时间:2019-07-23T14:25:52.3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王继海

[导读] 摘要: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

泗水县泉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它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品质,促进工业的健康发展。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广阔。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1实施水肥一体化现状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集灌溉与施肥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建立在压力系统(或自然地形)的基础上的。根据作物土壤养分含量、肥料要求及作物的特性,采用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混合使用。混合肥料液体由灌溉用水控制。管道系统的供水量和供肥量,经水肥混合后,通过管道和滴灌管形成滴灌。根系生长发育区渗透作物的规律和均匀性得到控制,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

2水肥一体化技术显著特点

2.1施肥及时,具速效性

水肥一体化技术由于肥和水结合,肥随水走,非常有利于作物快速吸收养分,避免了传统施肥等天下雨的窘境。

2.2肥料利用率高,具高效性

传统施肥肥料利用率很低,据调查,传统施肥,氮肥利用率只有26.9%,钾肥利用率只有43.6%,磷肥利用率只有5.9%,是由于肥料经过挥发、淋溶、径流以及被土壤固定,在土壤中待的时间比较长。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肥,肥水直供根区,减少了浪费,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肥水利用率可达到70%左右。

2.3少量多次供肥,具精准性

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将营养通过配方化的方式少量多次、均匀持续的供应给作物,使水肥在时间上、种类上以及数量上与作物生长需求达到完美的吻合,以符合作物生长规律和节奏。

2.4自动控制肥量,具可控性

传统施肥多受自然环境影响,往往造成肥效滞后,肥料失去可控性,致使作物生长紊乱;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追肥,可以自动、准确的控制肥效,使作物在边际土壤条件下正常生长。

2.5节省施肥劳力,具省力化

采用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据初步调查,其用工量是传统追肥的五至十分之一,可大量节省用工量,特别对蔬菜和大棚内栽植的作物尤为明显,真正达到省工省力。

2.6改善土壤环境,具无损化

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不仅不损伤作物根系或土壤结构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状况。

3技术要领

水肥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到农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其主要技术要领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3.1水源水质

水源用井水或蓄水池储水,水源充足,水质洁净,无色无味,水温变化幅度小不受环境污染,符合灌溉标准。

3.2滴灌系统

由水源、首部枢组,输水管和滴灌带四部分组成,首部枢组包括水泵、施肥器,过滤器、各种控制量测设备等,其中过滤器是滴灌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内管网入口处安装控制阀、过滤器与文丘里式施肥器,输水管采用直径50~60毫米的防老化碳黑PE管,滴灌带选用直径20~25毫米内镶式滴灌管。每棚铺设田间管网60米,滴灌带16×7.5米。

3.3系统布设

输水管顺温室后墙沿走道东西铺设,南北向起垄定植作物,垄与走道垂直,一般垄宽50厘米,高10~15厘米。起垄时要做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四型垄”。滴灌带顺垄铺设,放在垄的中间低凹处,长度同垄长,末端封堵,然后垄上覆盖地膜。“凹”型垄的中心距一般为100~120厘米,因而消灌带的布设间距为100~120厘米。输水管与滴灌带垂直对接,用旁通连接。作物幼苗在垄上滴灌带两旁定植,窄行距控制在25~30厘米。定苗株距随滴灌带滨孔间距确定,一般滴灌带滴孔司距为30厘米。

3.4连接滴管

在主管上扎眼后,把前端的螺丝头用力嵌入主管内,然后拧紧螺丝,另一头对折4次后装入6厘米支管内堵水,支管的总长度要比种植面长15厘米。支管也可以使用双管,如芝麻香瓜等种植面较宽的作物,一般情况种植垄面超过60厘米的都采用双管。灌溉时支管上的间门根据距水源距离由小变大,距离水源近的阀门小一点。

3.5肥料选择

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如尿素、硫铵、硝铵,磷酸二铵、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硝酸钙、硫酸镁等肥料: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首选,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如果用沼液或离殖酸液肥,必须过滤,以免堵塞管道。

3.6灌溉施肥

施用液态肥料时不需要搅动或混合,固态肥料需要与水混合搅拌成液肥,必要时分离,避免出现沉淀等问题。施肥时要掌握剂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泯流量的0.1%。例如灌溉流量为50方/亩,注入肥液大约为50升/亩:先用不含肥的水湿润管网再施用肥料溶液灌溉,后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统。

4水肥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4.1水肥一体化技术国际的发展前景

这些年以来,农业向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向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增加产量、缩短时间、降低人工,还能够减少水和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