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句式差异对英汉新闻导语信息结构的影响

英汉句式差异对英汉新闻导语信息结构的影响

英汉句式差异对英汉新闻导语信息结构的影响
英汉句式差异对英汉新闻导语信息结构的影响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目录 摘 要 ............................................................................. .. (1) 一、英汉句子中所反映的结构对比 ............................................................................. . (1) (一)生存环境的对比 ............................................................................. (1) (二)习俗对比 ............................................................................. (2) (三)文学对比 ............................................................................. (3) (四)宗教信仰的对比 ............................................................................. (3) (五)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 ............................................................................. . (4)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对比 ............................................................................. .. (4) 二、英汉句子研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 (5) 总 结 ............................................................................. (5) 参考文献 ............................................................................. (6)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摘要:句子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句子研究是在地域结构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的研究,即对不同结构以及不同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结构与研究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本文所要讨论的句子是广义的、包括成语、典故等。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对比,英汉句子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结构特色和结构信息,它们与结构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句子中的结构因素往往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借助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句子的研究作一些探索。关键词:英汉句子、结构对比、句子研究 语言是结构的载体,同时又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句子是最带有地方性色彩的语言,它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结构特征的部分。如地理环

英汉 句子 结构总体差异分析

总的英汉句子结构分析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中国学生写的句子,即使用词、语法和结构方面没有明显问题,但读起来总没有英美人写的那样地道。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学生不了解英语的思维模式,采用了汉语的思维模式进行写作造成的。其实,语言和思维是分不开的。思维是语言的指导,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下面就中英思维中句子结构差异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1、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曾说过:“就汉语和英语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所谓“形合”是指利用连接词(并列连词and、but、or等或从属连词that、who、when、if等)表现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是指不通过连接词,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反映句子成分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英文句子形合关系比汉语多,也就是说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依赖连接词来表现逻辑关系。 【例1】 “你来,我就走。”, “If you come, I'll go.” 或 “When you come, I'll go” 【例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以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最后两句) The boundless sky and endless earth may pass away, but 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 (许渊冲译)。 在汉语中这两句之间体现了很明显的强对比的逻辑关系(拿天地和此恨对比),但这种逻辑关系是通过上下文语境反映,并未借助任何连接词,译成英文后却加了一个but,表示强对比逻辑关系。(这里的but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表示转折) 总结:在将汉语句子写成英文时,注意将隐藏的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隐藏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因此对于连接词的掌握就变得尤为重要。 【例3】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If you try again ,you wi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4】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

“英汉差异”之句子结构的差异 11S015016 张毅博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异多于同,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体现为意和与形合、后饰与前饰、前重心与后重心、复合句与简单句的区别。透彻了解这些差异,就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把握翻译规律,这对英语教学和翻译实践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句子结构;差异;翻译 1.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谓+宾,然而这两种语言句子的形成却大不一样。其中,汉语的句法结构重意合,即以语义、语序为句子内部及外部连接的手段。而英语句子却重形合,所谓“形合”是指利用连接词(并列连词and、but、or等或从属连词that、who、when、if等)表现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是指不通过连接词,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反映句子成分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英文句子形合关系比汉语多,也就是说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依赖连接词来表现逻辑关系。英语的句子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也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并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分层搭架而成,从而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而汉语句的脉络是一种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并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以流水句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张开来。 如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in the bathroom,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 the cut upon his cheek.(他跳起来,连忙跑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拿掉毛巾,仔细查看脸上的伤口。)其中,英语句子除了一主动词(两个并列动词)外,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了分词和不定式;汉语则用多个动词按时间先后将一个个动作介绍清楚。又如,He didn’t remember his fa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这句话以限定动词remember为中心搭建,可直译为“他不记得他三岁时死去的父亲。”这种句式在汉语里显得过于“紧凑”、不够顺畅,因为它是以“形”(动词中心的框架)译“意”的。而按汉语的语言习惯,这句话应该译成:“他三岁就死了父亲,已记不得他父亲的模样了。”这就是一种按逻辑顺序展开的时间流。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14商贸英语2班15 吴楚楚摘要: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1、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2、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3、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构向线形结构的转换可初步归纳为一种句子结构的“分散”,即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焦点变为散点,由层层相扣(内包)变为句段相承的疏散铺排。汉译英则相反,是一种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密,分主次,抓焦点,将铺排的句读纳入一定的构架之中。[4]

(完整版)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

一、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 (一)句子成分 1.主语(subject): 句子说明的人或事物。 主语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主语从句和短语等来担任。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名词) He likes dancing. (代词) Twenty years is a short time in history. (数词) Seeing is believing. (动名词) To see is to believe. (不定式) What he needs is a book. (主语从句) It is very clear that the elephant i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It形式主语,主语从句是真正主语) 找出下列句中的主语: Jane is good at playing the piano.(名词) She went out in a hurry.(代词) Four plus four is eight.(数词) To see is to believe.(不定式) Smoking is bad for health.(动名词) The young should respect the old.(名词化的形容词)What he has said is true. (句子) 2.谓语(predicate): 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和特征。 简单谓语:由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 I saw the flag on the top of the hill? He looked after two orphans. 复合谓语:由情态动词或助动词+动词; He can speak English well. She doesn’t seem to like dancing. 找出下列句中的谓语(注:只有动词才可作谓语。): 1. We love China. 2. We have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3. He can speak English. 4. She seems tired. 3.表语(predicative): 系动词之后的成分,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和特征。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1.引言 对译者来说,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对比的范围非常广泛,对比的层面可以从语音、词汇、词组、句子、句群、语篇、修辞、文体等两种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类别、功能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比与分析,各种对比有助于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把握各自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 本文之所以选择句子作为英汉对比的单位,这是因为,首先,句子是语言表述最基本的单位,也是人类思维的单位之一。其次,句子在语言中是连接词汇词组与句群、语篇的纽带。换句话说,句子最能反映两种语言差别之所在。而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把握东西方人思维模式的差异,将有助于探寻英汉互译的规律和法则[1]。对译者来说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有充分、透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英汉翻译工作。当然,英汉语句子结构的比较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研究项目。本文只是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之间的关系着手,通过对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分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使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注意这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更准确流畅地进行英汉语之间的翻译。 2.英汉语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2.1 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译意》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具体来说,英语比较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的合理性。英语的语法成分都具有独立的作用,其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if,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等表现出来,即英语句子往往以形统神,以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而汉语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表达,句子中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内在化、隐含化、模糊化,往往并不追求形式的完整,而只求达意而已。但是英汉语句

中英信息结构对比与翻译

中英信息结构的对比与翻译 摘要:译者做到源语和目标语形式上的对等是很难的,但意义上的对等是必须的。因此,翻译就是不同语言形式的转换,目的是通过不同语言介质表达相同的信息。本文旨在通过中英文信息结构的对比对两者的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结构;中英文;翻译 abstract: as a translator, to maintain equivalence in form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original language is quiet difficult, but it is essential to keep equivalence in meaning.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a trans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of language, and the purpose is to convey the same information via different language carrier. this paper aims to benefit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y making comparison of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se two. key words: information structure;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ⅰ.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prague school, mathesius and firbas viewed that language is a functional system which aims to convey information and achieve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

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我想简单谈谈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通过专业课的一些学习,我们都知道,英汉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差异,但今天我主要想说说他们在句子结构上的不同。下面,我将从形合与意合、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及间接与直接这四方面来详细阐述。 首先,在形合与意合上,英汉存在着差距。所谓的形合就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而汉语则主要采用意合法。英语造句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关系词和连接词;(2)介词;(3)其他连接手段。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英语中几乎离不开这些关系词和连接词,汉语则很少甚至不用这类词。举个例子吧: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其中who就是关系词,and是连接词)。但翻到中文就大不同了: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丧失了生命。(很明显,没有使用连词,就是用逗号隔开)。介词包括:简单介词、合成介词和成语介词。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例如:This was an intelligently organized and fervent meeting in a packed Town Hall, with Mr. Strong in the chair.(此处用了in和with两个介词)而中文:这是一次精心组织起来的会议。市政厅里济济一堂,热情洋溢,主持会议的是斯特朗先生。(其中就省略了介词“在”、“和”)。至于其他连接手段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及其保持前后一致的关系。英语常常综合使用上述的关系词、连接词、介词等等,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成长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汉语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汉语的介词数量少,大约只有30个,而且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介词和连词常常可以省略,甚至不用,尤其是口语。此外,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没有“it”和“there”这类替补词,代词用得也比较少。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采取一些手段:(1)语序;(2)反复、排比、对偶、对照;(3)紧缩句;(4)四字格。就语序而言,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含义却有主有次。从句若前置,一般有“因为”、“如果”、“虽然”、“即使”等含义。例如:人(若)不犯我,我(则)不犯人。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就反复、排比、对偶、对照来说,这些句式词句整齐、均匀,往往不用关联词。如:;他不来,我不去。(=如果他不来,我就不去。)If he won’t come here ,I’ll not go there.紧缩句中,句式简明紧凑,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往往是隐含的。如:有饭大家吃。(=如果有饭的话,那就让大家吃吧。)Let anybody share the food if there is any.四字词是汉语里广为运用的语言形式。四字格往往历经锤炼,言简意赅。例如:不进则退。Move forward , or you’ll fall behind. 其次,在物称与人称上,英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非人称表达法是英语常见的一种文风,尤其常见于书面语。这种表达法往往使叙述显得客观、公正,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两方面。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英语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举个例子:What happened to you? 你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目录 摘要 (1) 一、英汉句子中所反映的结构对比 (1) (一)生存环境的对比 (1) (二)习俗对比 (2) (三)文学对比 (3) (四)宗教信仰的对比 (3) (五)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 (4)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对比 (4) 二、英汉句子研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摘要:句子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句子研究是在地域结构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的研究,即对不同结构以及不同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结构与研究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本文所要讨论的句子是广义的、包括成语、典故等。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对比,英汉句子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结构特色和结构信息,它们与结构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句子中的结构因素往往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借助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句子的研究作一些探索。 关键词:英汉句子、结构对比、句子研究 语言是结构的载体,同时又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句子是最带有地方性色彩的语言,它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结构特征的部分。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结构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结构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性。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背景对比,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句子之间的多方面对比可归分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对比,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对比,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结构对比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句子结构意义研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句子中所反映的结构对比 朱光潜先生在《谈研究》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研究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很难找出,而这对文学却极关仅要。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结构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研究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结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结构》(1871)一书中,首次把结构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结构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为社会地位能力与习惯等。"可见结构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结构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句子所反映的是非曲直结构对比,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存环境的对比 句子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

英汉句法构造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

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期末重点

《英汉语言文化比较》讲义 第1讲语言与文化概述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y intertwined. (1)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2) Language is a manifestation of culture. (Culture manifests itself both in patterns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and in forms of activity and behavior.) (3) Language is the stimulus of culture (A flourished languag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2.English speakers are good at abstract thinking while the Chinese are apt to think in terms of images. 3.English speakers prefer analytical thinking while the Chinese prefer comprehensive thinking. 4.English speakers think more in a linear way while the Chinese think more or less in a curving way. 5.According to Whorf hypothesis, “The language that an individual speaks facilitates particular ways of thinking.” 第2讲英汉语发展简史1 1.Based on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形态分类法), English belongs to inflected language (屈折语), while Chinese belongs to isolating language (孤立语). 2.Based on 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结构分类法),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analytic language (分析语). 3.Based on genetic classification (谱系分类法), English belongs to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and Chinese belongs to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4.English is a West Germanic (西日耳曼语支) language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Anglo-Frisian dialects brought to Britain by Germanic invaders. 5.English is a phoneme language (表音文字) and Chinese is an ideographic language (表意文字). 6.The first people in England about whose language we have definite knowledge are the Celts. 7.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English entered the period of Middle English. 8.The period from 450 to 1150 is known as Old English. From 1150 to 1500 the language is known as Middle English. The language since 1500 is called Modern English (1500-1700, early Modern English, 1700 until now, later Modern English). 9.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words and English words: a) Letters in English are like strokes in Chinese. b) Morphemes in English are like radicals in Chinese. c) Chinese associative compounds (会意字) are like English compound words. 第3讲英汉语发展简史2

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及练习

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及练习 1. 主语(subject):句子说明的人或事物。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名词) He likes dancing. (代词) Twenty years is a short time in history. (数词) Seeing is believing. (动名词) To see is to believe.(不定式) What he needs is a book.(主语从句) It is very clear that the elephant i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It形式主语,主语从句是真正主语) (一)指出下列句中主语的中心词 ① The teacher with two of his students is walking into the classroom. ② There is an old man coming here. ③ The useful dictionary was given by my mother last year. ④ To do toda y's homework without the teacher's help is very difficult. 2. 谓语(predicate):是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常用动词或者动词词组担任,放在主语的后面。 We study English. He is asleep. (二). 选出句中谓语的中心词 ① I don't like the picture on the wall. A. don't B. like C. picture D. wall ② The days get longer and longer when summer comes. A. get B. longer C. days D. summer ③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us A. Do B. usually C. go D. bus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 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 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 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 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 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 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 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 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 nding ano 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 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 it ”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 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 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及练习

英语句子成分 1.主语(subject): 句子说明的人或事物, 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 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名词) He likes dancing. (代词) Twenty years is a short time in history. (数词) Seeing is believing. (动名词) To see is to believe. (不定式) What he needs is a book. (主语从句) 2.谓语(predicate): 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和特征。 We study English. He is asleep. 3.表语(predicative): 系动词之后的成分,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和特征。 He is a teacher. The cake tastes delicious. He looks tired. He became mad after that. 系动词亦称联系动词(Link Verb),作为系动词,它本身有词义,但不能单独用作谓语,后边必须跟表语,构成系表结构说明主语的状况、性质、特征等情况。 常见的系动词有: 1)状态系动词:be (am is are was were…) 2)持续系动词:keep, rest, remain, stay, stand, “保持” 3)表像系动词:seem, appear, look.. "看起来像" 4)感官系动词:feel, smell, sound, tast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