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接序列扩频伪码捕获的matlab仿真word版本

直接序列扩频伪码捕获的matlab仿真word版本

直接序列扩频伪码捕获的matlab仿真word版本
直接序列扩频伪码捕获的matlab仿真word版本

单位代码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分类号___________

密级___________

课程设计

院(系)名称___ ___

专业名称___ _ ____

学生姓名__ ______

指导教师___ _______

直接序列扩频伪码捕获的matlab仿真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一般是指用比信号带宽宽得多的频带宽度来传输信息的技术。随着通信容量的不断增加,频率资源愈发紧张,为了缓解这一突出问题,通常在窄带通信系统中,主要是通过频率划分来防止各信道之间的干扰。但是,随着扩频通信的研究和运用,由于其对接收端要求强相关性,使得频率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同时扩频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强,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无线电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跟踪和报警等系统中。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信息论中关于信息容量的仙农(Shannon)公式为

(式1)

其中C为信道容量;W为信号频带宽度;S/N为信噪比。由式1可得到以下结论:在信道容量C不变的条件下,可用不同带宽W和信噪比S/N组合来传输。即可以通过增加信号带宽,实现在比较低的信噪比下传送信息。这样使得有用信号的功率接近噪声的功率甚至淹没在噪声之下,从而具有很好的隐蔽性。扩频通信就是用扩展频谱来换取信噪比要求的降低,这正是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和理论依据。

扩频通信从早期用于军事保密通信,到现在广泛用于民用通信系统中,并成为现代通信主要发展的方向,是因为它具有窄带通信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

1)抗干扰性强,误码率较低。接收机必须采用相关检测才能对PN码(PN码就是伪随机码,具有与二元随机序列性质相似的周期性码组。是一种预先确定,并可重复实现的具有某种随机特性的码,它虽然仅有2个电平,却具有类似白噪声的相关特性,只是幅度概率分布不再服从高斯分布。最广为人知的二位元P-NCode是最大长度位移暂存器序列,简称m-序列)相同的扩频信号进行解扩,同频信号或其他干扰经解扩后,带宽被展宽,具有良好的抑制能力。因此误码率也比较低,一般可低于l0-10,完全能满足国内相关系统对通道传输质量的要求。

2)可以实现码分多址。因为在扩频通信中是采用扩频码序进行扩频调制,可以利用不同的扩频码序列之间较强的自相关性和较弱的互相关性,在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可以通过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扩频码型,实现在一宽频带上许多对用户可以同时通信而且互不干扰。

3)抗多径干扰。由于扩频系统中利用不同的PN可以很容易从多种路径传输来的信号分离和提取出有用信号。同时可以把不同路径来的不同延迟、不同相位的信号在时间和相位上重新对齐,形成用多个频率的信号传送同一个信息,从而提高了系统传输的可靠性。

可以使用不同技术对所传的信息进行扩频处理,因此扩频通信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序列扩频工作方式(DS),跳变频率工作方式(FH),跳变时间工作方式(TH)和宽带线性调频脉冲(CHIRP)以及以上几种方法的组合。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又称为直接序列调制系统或者伪噪声系统(PN系统),简称直扩(DS),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扩频通信系统。直接序列扩频(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

工作方式,简称直扩方式(DS方式)。就是用高速率的扩频序列在发射端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把展开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来的信号。直接序列扩频方式是直接用伪噪声序列对载波进行调制,要传送的数据信息需要经过信道编码后,与伪噪声序列进行模2和生成复合码去调制载波。要传送的信息经过伪随机序列(或称伪噪声码)扩频后再对射频载波进行调制。伪随机序列的码元速率远高于传送信号的码元速率,因而调制后的信号频谱宽度远远大于原始信息的频谱宽度。直扩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民用通信系统以及导航、自控等其他领域方面,比如美军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AN-VSC-28)、全球定位系统(GPS)、航天飞机通信用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码分多址卫星通信系统等。

直扩系统模型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原理图

直扩系统组成框图模型

如上图所示,信源信息经过编码后为码元速率为Ra的信息码,扩频码发生器产生伪随机码(PN码),每个伪随机码的码元速率为Rc(Rc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变频处理后为中频信号。然后用与发送端同步的伪随机码对中频信号进行解扩,将信号的频带恢复为原始信息的频带,然后再进行解调,恢复出所传送的信息。

对于信道中的干扰,这些干扰有窄带干扰、多径干扰、多址干扰等。由于它们与伪随机码不相关,接收机的相关解扩对这些干扰相当于又一次扩频,将干扰和噪声的频谱展宽,降低了功率谱密度,经滤波后就大大降低了进入信号通频带内的干扰功率,使解调器的输入信噪比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扩频通信常用的伪随机码

常用的伪随机码主要有m序列、GOLD序列、WALSH码和OVSF码。其中最常见的是m 序列,由n级移位寄存器所能产生的周期最长的序列。由于m序列容易产生,规律性强,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在扩频通信中最早获得广泛的应用。

捕获系统

伪码同步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即捕获和跟踪。捕获又称为粗同步或初始同步,捕获是对输入扩频信号的同步信息进行搜索,使收发双方用的伪随机码相位差小于一个码元宽度Tc 。跟踪又称为精同步,它是在捕获的基础上,使收发双方的伪随机码的相位误差进一步减小,保证收端的伪随机码相位一直跟随接收到的伪随机码相位,在一允许的范围内变化。

针对直接序列系统(DSSS )的捕获方法有很多,从解扩时间上可以分为相干捕获和非相干捕获。从实现结构上可以分为串行捕获、并行捕获和串并行结合的混合捕获,从处理域上可以分为时域捕获和频域捕获,从解扩运算方法上可以分为基于相关器的捕获和基于匹配滤波器的捕获。

如果对输入信号先解调后解扩,称为相干捕获;若不经解调直接对接收信号解扩,则称为非相干捕获。在直扩系统中,PN 码同步一般先于载波同步。串行捕获方法实现简单,但捕获速度有时不能满足要求。而并行捕获方法捕获速度快,但系统的复杂度很高。而串并行结合的混合捕获是实现PN 码捕获的时间性能与系统复杂度的折衷。频域与时域相比,频域计算量小,所占用的硬件资源少。基于相关器的捕获实际上是一种主动的积分方式,而基于匹配滤波器的捕获则是被动式的。

捕获系统方法原理

串行捕获方式

串行捕获方式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把接收信号与本地产生的已知序列在时间间隔内做相关运算。

单驻留时间串行PN 码捕获系统框图

当本地序列与接收序列未达到同步时,相关器输出幅度很小的噪声,若接收序列与本地序列相位差小于一个伪码码片时,相关器输出出现峰值。积分清洗器对包络检波器的输出进行积分。每隔d c NT τ=采样一次,采样后将积分器清零。采样值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若采样值大于预设的阈值,则认为已捕获到接收伪码,停止捕获,进入跟踪状态。否则,调整本地伪码的驱动时钟,重新进行捕获。

并行捕获法

串行捕获系统的显著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但是其搜索时间长,对捕获时间有较高的要求,串行滑动相关的捕获方式就不能满足要求。

缩短捕获时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是采用并行捕获结构,如下图所示。

并行捕获方框图

并行捕获法需要N个相关器,每个相关器的本地伪码相位相差一个码片时间,这样一次性就能将接收伪码的相位穷尽。接收信号在不同的通路与所有可能的伪码相位同时进行相关运算,然后对所有运算支路和相关值进行比较,相关值最大的那一路伪码相位被判断为接收伪码的初始相位。并行捕获方法的捕获时间最短,但电路较为复杂。

串/并捕获方法

并行捕获方法搜索时间短,但电路较为复杂,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串行捕获方式电路简单,但捕获时间长。在实际的应用中,有时需要在电路复杂度和搜索时间之间进行折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串、并相结合的方法。在串/并结构的方式中,接收信号不是同本地伪码序列一位一位地进行相关运算,而是与M个不同相位的本地m序列同时进行相关运算,判决逻辑一次分别对这M个相关结果进行判决,从而确定接收序列与本地序列的哪一个初始相位一致。本地m序列以M个码片时间进行步进更新相位,从而大大减小捕获时间。一种典型串、并捕获电路(又称大步进捕获电路)如下图所示。

串/并联捕获电路图

图中,本地伪码产生器的移位寄存器序列为M位,每位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作为对应一定的伪码相位,分别参与接收信号的相关运算,这样一次就可同时完成M个初始相位的相关运算。本地伪码的相位递进不是一个码片一个码片地进行,而是一次步进M个码片。这样,一个伪码周期内,对所有可能相位的检测最多需要时间。

匹配滤波捕获原理

数字匹配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移位寄存器、乘法器和多输入加法器组成,这是一个类似于FIR数字滤波器的结构。

在数字匹配滤波器中,以静止的本地PN码序列作为累加器的系数,相关过程相当于接收信号滑过本地序列,每一时刻产生一个相关结果,当滑到两个序列相位对齐时,必有一个相关峰值输出,检测到这个相关峰值,并同时启动另一个预先设置好的PN码序列发生器,那么此PN码序列必定与接收序列同步。

匹配滤波器结构图

串行捕获和匹配滤波结合捕获系统

系统如下图所示,采用较短积分时间的匹配滤波器作为前级辅助捕获单元,借以快速跳过非同步态.采用具有较长积分时间的串行捕获相关器作为后级捕获单元,以减少虚警概率,实现可靠序列相位捕获.这样系统所需的硬件资源则较匹配滤波的方法大大减少,从而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了长周期序列的快速捕获,缩短了同步时间.

当序列周期m很大时,此捕获系统的平均捕获时间远小于单次系统的平均捕获时间。随着伪码周期的增加,这种优点更加明显。

仿真程序及截图

code_length=20; %信息码元个数

N=1:code_length;

rand('seed',0);

x=sign(rand(1,code_length)-0.5); %信息码

for i=1:20

s((1+(i-1)*800):i*800)=x(i); %每个信息码元内含fs/f=800个采样点

end

生成的信息码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信源信息码

%产生伪随机码,调用的mgen函数见附录

length=100*20; %伪码频率5MHz,每个信息码内含5MHz/50kHz=100个伪码x_code=sign(mgen(19,8,length)-0.5); %把0,1序列码变换为-1,1调制码

for i=1:2000

w_code((1+(i-1)*8):i*8)=x_code(i); %每个伪码码元内含8个采样点end

生成的PN码波形如图2所示。

%扩频

k_code=s.*w_code; %k_code为扩频码

扩频码如图3所示。

图2 PN码

图3 扩频码

%调制

fs=20e6;

f0=30e6;

for i=1:2000

AI=2;

dt=fs/f0;

n=0:dt/7:dt; %一个载波周期内采样八个点cI=AI*cos(2*pi*f0*n/fs);

signal((1+(i-1)*8):i*8)=k_code((1+(i-1)*8):i*8).*cI; end

PSK调制后的波形如图4所示。

图4 PSK调制后的波形%解调

AI=1;

dt=fs/f0;

n=0:dt/7:dt; %一个载波周期内采样八个点

cI=AI*cos(2*pi*f0*n/fs);

for i=1:2000

signal_h((1+(i-1)*8):i*8)=signal((1+(i-1)*8):i*8).*cI; end

解调后的波形如图5所示。

图5 解调后的波形

jk_code=signal_h.*w_code;

%低通滤波

wn=5/10000000; %截止频率wn=fn/(fs/2),这里的fn为信息码(扩频码)的带宽5M

b=fir1(16,wn);

H=freqz(b,1,16000);

signal_d=filter(b,1, jk_code);

解扩并滤波后的波形如图6所示。

图6 解扩并滤波后的波形

从图形整体看,解扩出来的信息码与信源信息码基本相同。输入与输出对比如图7所示。

图7 输入与输出对比

%mgen.m

function[out]=mgen(g,state,N)

gen=dec2bin(g)-48;

M=length(gen);

curState=dec2bin(state,M-1)-48;

for k=1:N

out(k)=curState(M-1);

a=rem(sum(gen(2:end).*curState),2); curState=[a curState(1:M-2)];

end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

MATLAB仿真直接序列扩频通信 1.摘要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DS-CDMA)因其抗干扰性强、隐蔽性好、易于实现码分多址(CDMA)、抗多径干扰、直扩通信速率高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中。针对频通信广泛的应用,本文用MATLAB工具箱中的SIMULINK通信仿真模块和MATLAB函数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使其更加形象和具体。 关键字:扩频通信m序列gold正交序列matlab仿真 2.引言 直接序列扩频(DSS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技术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扩频技术之一。这种技术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码(PN码)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码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发送的信息。 它是二战期间开发的,最初的用途是为军事通信提供安全保障, 是美军重要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这种技术使敌人很难探测到信号。即便探测到信号,如果不知道正确的编码,也不可能将噪声信号重新汇编成原始的信号。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 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提出的。基于对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他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不幸的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 直序扩频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GPS)、3G移动通信系统、WLAN (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802.11g)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因此也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提供帮助。 3.直接序列扩频DS-SS是直接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送端去扩展信 号的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进行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一、实验的背景及内容 1、直接扩频通信背景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提出的。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通信系统、WLAN(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802.11g)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因此也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提供帮助。 扩频通信技术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便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通信容量的需求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各国都纷纷提出在数字峰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采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蜂窝电话、无绳电话、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遥测、监控、报警等等的系统中。 2、实验的内容及意义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建立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在信道中存在高斯白噪声和干扰的情况下,对系统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一些新型元器件的应用,扩频通信在技术上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在军事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正迅速地渗透到了个人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等民用领域,成为新世纪最有潜力的通信技术之一因此研究扩频通信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本人通过此次实验,进行深入地研究学习扩频通信技术及对它进行仿真应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巩固通信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个人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设计

扩频通信技术实现方法的研究和设计 ——DS直接序列扩频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2002级1班 姓名:佟岩

引言 3 1扩频通信系统 6 1.1扩展频谱通信的定义 6 1.2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6 1.3扩频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8 1.4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10 1.5频谱扩展的实现和直接序列扩频13 1.6扩频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7 1.7扩频通信特征17 2直序扩频通信系统 18 2.1直序扩频通信系统框图18 2.2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产生原理18 2.3直接序列扩频原理20 2.4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实现方法21 3用编程来实现直序扩频通信系统23 3.1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与PSK调制23 3.2信号解调 24 3.3差错概率 26 4实验28 4.1 Monte Carlo仿真28 4.2 SIMULINK仿真30 结论 36 致谢 37 参考文献 38 附录1直扩程序M-文件40 附录2直扩-SIMULINK动态仿真模框图43

扩频通信技术(简称扩频通信)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通信技术,具有大容量、抗干扰、低截获功率等特点以及可实现码分多址(CDMA)等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通信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基础。在扩频通信系统中,直序扩频的应用最为广泛。首先介绍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及组成,重点论述了直序扩频通信在通信系统中的使用。 MATLAB因具有强大的数学计算、算法推导、建模仿真和图形绘制等功能而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本文利用MATLAB的M语言进行编程、仿真,从而对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介绍了建立系统仿真模型的方法。利用MATLAB 软件对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可见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简单、方便、形象、具体,是系统仿真较好软件之一。 关键词: 直序扩频通信系统;PN序列产生器;误码率;仿真;MATLAB;干扰

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1.实验原理:直接序列扩频(DSSS)是直接利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系列采用各种调 制方式在发端与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去进行解扩,把扩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它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具体说,就是将信源与一定的PN码(伪噪声码)进行摸二加。例如说在发射端将"1"用11000100110,而将"0"用00110010110去代替,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扩频,而在接收机处只要把收到的序列是11000100110就恢复成"1"是00110010110就恢复成"0",这就是解扩。这样信源速率就被提高了11倍,同时也使处理增益达到10DB以上,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机倍噪比。 1.1 直扩系统模型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码(PN码)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送端相同的伪随机码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发送的信号。对干扰信号而言,与伪随机码不相关,在接收端被扩展,使落入信号通频带的干扰信号功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相关的输出信噪比,达到了抗干扰的目的。直扩系统一般采用频率调制或相位调制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调制,在码分多址通信中,其调制多采用BPSK、DPSK、QPSK、MPSK等方式,本实验中采取BPSK方式。 直扩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与信源输出的信号a(t)是码元持续时间为Ta的信息流,伪随机码产生器产生伪随机码c(t),每个伪随机码的码元宽度为Tc (Tc<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复习课程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在现代战争中,通信对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 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军事通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跳频、扩频等一些新的通信手段应用之后,使得通信频谱越来越宽,通信的反侦察、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迫使各国加紧对通信对抗技术以及装备的研制。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由于其优良的多址接入、低截获概率、抗干扰和强保密等特性,使得它在军事通信、卫星通信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电子对抗中,对扩频通信的有效干扰成为制胜关键。 第一章研究背景介绍 1.1直扩通信研究背景 现代战争首先是电子战,在电子战中失去优势的一方,将导致通信中断,指挥失灵等,从而丧失战争主导权。两次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都是很好的佐证。因此,通信对抗作为C4ISR系统的核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通信对抗属于电子对抗,它包括通信侦察、通信干扰等主要对抗措施。通信对抗的目的在于:侦收和截获敌方信息,测量有关技战术参数;采用各种干扰方式阻止敌方正常通信并抑制敌方对我方的干扰,保证我方通信系统有效工作。

扩频通信作为新型的通信方式,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及频谱利用率高、多址通信等诸多优点,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通信领域,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因此,扩频通信系统成为干扰方的首要作战目标,同时,扩频通信的抗干扰、抗截获、抗侦破特性给干扰方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取得现代电子战的胜利,针对扩频通信系统研究高效的干扰方式,如何有效的干扰成为取得现代电子战胜利的重要一环,对战时通信对抗具有重要意义。 1.2直扩通信的军事应用情况 1)直扩通信技术在舰艇卫星通信系统上应用广泛。国外舰艇卫星通信系统和国内舰艇卫星通信系统均采用码分多址通信方式,使用C波段。这样网络组织与撤收灵活,通信质量高,频道使用少。从目前使用看,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特点,是扩频通信应用成功的范例。另外,美军使用的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也使用直接扩频技术,主要用于在战术作战环境中进行抗干扰、发布保密数字信息,具有容纳用户数多和交互数据量大的特点,能快速保密地交换指挥控制信息和敌方战术设备的状态参数。 2)直扩通信技术在军用战术移动通信电台、数据分发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1996年美军演示了SICOM公司研制

扩频编码M序列和gold序列

M序列 由n级移位寄存器所能产生的周期最长的序列。这种序列必须由非线性移位寄存器产生,并且周期为2n(n 为移位寄存器的级数)。例如,考察图中a的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其状态转移关系如表:

状态(a k-3,a k-2,a k-1)的接续状态是(a k-2,a k-1,a k),其中a k=a k-3嘰a k-1嘰1嘰a k-2a k-1是一种非线性逻辑。从任一状态出发,例如从(000)出发,其接续状态恰好构成一个完全循环(图b),由此产生一个周期为23=8的3级序列。M序列最早是用抽象的数学方法构造的。它出现于组合数学的一些数学游戏中,例如L.欧拉关于哥尼斯堡的七桥问题等。后来发现这种序列具有某些良好的伪随机特性。例如,M序列在一个周期中,0与1的个数各占一半。同时,同样长度的0游程与1游程也各占一半。所有这些性质在数据通信、自动控制、光学技术和密码学诸领域中均有重要应用。 隐蔽通信内容的通信方式。为了使非法的截收者不能理解通信内容的含义,信息在传输前必须先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化,成为加密信息,在收信端进行相应的逆变化以恢复原信息。电报通信、电话通信、图像通信和数据通信,都有相应的保密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从保密通信中获得军事、政治、经济、技术等机密信息,破译技术也在发展。保密技术和破译技术是在相互对立中发展起来的。 1881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电话保密专利。电话保密开始是采用模拟保密或置乱的方法,即把话音的频谱或时间分段打乱。置乱后的信号仍保持连续变化的性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频域和时域的置乱器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70年代以来,由于采用集成电路,电话保密通信得到进一步完善。但置乱器仍是有线载波和短波单边带电话保密通信的主要手段。模拟保密还可以采用加噪声掩盖、人工混响或逆向混响等方法,但因恢复后话音的质量大幅度下降或保密效果差,这些方法没有得到推广应用。数字保密是由文字密码发展起来的。数字信号(包括由模拟信号转换成的数字信号),由相同速率的密码序列加密,成为数字保密信号;保密信号传输到收信端后由同一密码序列去密,恢复原数字信号。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数字保密通信已成为保密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话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都可以用数字保密方式。一般来说,数字破译要比模拟破译困难得多。数字保密的主要限制是传输数字信号所需带宽要比传输模拟信号的带宽大好多倍。 模拟保密通信话音信号置乱后的带宽基本保持不变,这是模拟保密通信的一个特点。但是,置乱后恢复的话音质量有所下降。置乱的过程越复杂,则话音质量下降的程度越大。 倒频用倒频器(图1)把话音频谱颠倒过来,使高频变为低频,低频变为高频,这是最简单的一种频域置乱方法。频域置乱器的基本电路是平衡调制器和带通滤波器。平衡调制器可以搬移和倒置频谱,而滤波器可以滤取所需要的频谱成分。输入的话音信号经过平衡调制器后输出上、下两个边带。适当地选择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开题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现 系(部)应用电子与通信技术 专业通信工程 学生薛光宇 学号24 班号0992222 指导教师周凯 开题报告日期2012.10,22 哈工大华德学院

说明 一、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通过学生对文献论述和方案论证,判断是否已充分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 2.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 3.是否具备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基础条件。 4.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如学生首次开题报告未通过,需在一周内再进行一次。 三、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填写意见、签字后,统一交所在系(部)保存,以备检查。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检查日期:

一、课题题目和课题研究现状 课题题目: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现。 研究现状:目前扩频技术中研究最多的对象是CDMA技术,其中又以码捕获技术和多用户检测(MUD)技术代表了目前扩频技术研究的现状。 1.码捕获 同步的实现是直扩系统中一个关键问题。只有在接收机将本地产生的伪码和接收信号中调制信息的伪码实现同步以后,才有可能实现直序扩频通信的各种优点。同步过程分为两步来实现:首先是捕获阶段,实现对接收信号中伪码的粗跟踪;然后是跟踪阶段,实现对伪码的精确跟踪。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码捕获过程。 2, 多用户检测 CDMA系统容量受到来自其他用户的多址干扰的限制,多用户检测能够利用这些多址干扰来改善接收机的性能,因此是一种提高系统容量的有效方法。传统的CDMA 接收机是由一系列单用户检测器组成,每个检测器都是与特定扩频码对应的相关器,它并没有考虑多址干扰的结构,而是把来自其它用户的干扰当成加性噪声,因此当用户数量增加时,其性能急剧下降。通过对所有用户的联合译码可以极大地改善CDMA系统的性能。但是最优的多用户接收机,其复杂度随用户数量成指数增长,因此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几乎不可能实现。这样寻找在性能和复杂度之间折中的次最优多用户检测器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科研学术论文的撰写流程,并且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论文中,全面多角度的分析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恰当处理和准确分析,对大学本科四年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检验,并且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和自主进行科学研究的水平。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所谓直接序列扩频(DS),就是直接用具有高速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送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而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Simulink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 摘要:本文利用Matlab/Simulink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进行了仿真,对其原理进 行了相关的说明。读者可以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对直接序列扩频的相关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字:扩频通信直接序列扩频 一、仿真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技术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对于大部分学者,特别是我们学生来说,在学习通信技术时,若对每一个系统都要实体研究是不现实的。此时通信系统仿真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建立相应的通信系统的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可以使我们把琐碎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个通信系统的概念,可以让我们对各个知识点的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二、直接序列扩频的原理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用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 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而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扩频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抗噪声、保密性强、功率谱密度低,具有隐蔽性和较低的截获概率、可多址复用和任意选址、高精度测量等优点。 根据扩展频谱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扩频通信系统分为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工作方式,简称直扩(DS)方式;跳变频率(Frequency 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跳频(FH)方式;跳变时间(Time 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跳时(TH)方式;宽带线性调频(Chirp Modulation)工作方式,简称Chirp方式和各种混合方式。 直接序列(DS-Direct Scquency)扩频,就是直接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进行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直接序列扩频是扩频通信系统最基本的工作方式。 假设信源序列对应的双极性波形为a(t),其电平取值为±1 ,码元速率为Rabps,码元宽度为Ta=1/Ra/秒。扩频所使用的伪随机序列c(t)也是电平取值为±1 的双极性波形,伪随机序列(PN序列)的码元也称为码片(chip),码片速率设为Rcchip/s,对应的码片宽度就是Tc=1/Rc/秒。对于双极性波形而言,扩频过程等价于数据流a(t)与伪随机序列c(t)相乘的过程,扩频输出序列设为d(t),也是取值为±1 的双极性波形,其速率等于码片速率。扩频序列经过调制后得到调制输出信号s(t)送入信道。对于BPSK调制,发送的信号就相当于是数据流与伪随机序列相乘后再乘于一个高频的余弦信号。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中有包含了有用信号s(t)及各种干扰J(t)和噪声n(t)。由于接收端采用相关解扩,即将s(t)J(t)n(t)和本地PN序列c(t)相乘,只有有用信号的频谱能够被还原为窄带信号,其他的噪声和干扰的频谱只会被展宽,当信号通过窄带滤波器后只有一小部分被展宽了的频谱会混进有用信号中,由此大大增强了其抗干扰的能力。 三、仿真的系统与结果 此处是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假设该系统以BPSK方式调制,数

基于SIMULINK直接扩频序列通信系统的设计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毕业设计 基于Simulink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设计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s Design Based on Simulink

摘要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DSSS)因其抗干扰性强、隐蔽性好、易于实现码分多址(CDMA)、抗多径干扰、直扩通信速率高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中。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imulink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首先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从应用背景、特点、意义和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然后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性能和扩频通信系统的同步原理等方面阐述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并对直接扩频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和理论分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本系统包括信号生成部分、发送部分、接收部分、调制和解调、加扩与解扩五个部分。并以BPSK系统为例,给出了误码率理论分析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研究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为以后的频谱通信系统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MATLAB仿真Simulink模块仿真

Abstract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DSSS) because of its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easy to conceal and easy to realiz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fight multipath interference, straight expansion communication rate higher numerous advantages, is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esign of Simulink based on th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First to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from application background, features, signific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research, and then from th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basic theory of basic principle, performance and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synchronous principle, this paper describe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directly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and theory analysis,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The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This system includes signal generation part, sending part, receiving part,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dd expansion and solution expansion of five parts. And with BPSK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are ber,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he following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laid a foundation. Keyword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ink MATLAB Simulation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matlab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一、实验的背景及内容 1、直接扩频通信的背景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和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提出的。基于对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他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1]。不幸的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通信系统、WLAN(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802.11g)和蓝牙技术等使用的关键问题。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因此也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提供帮助。 扩频通信技术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便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使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直到80年代初才被使用于民用通信领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通信容量的需求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各国都纷纷提出在数字峰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采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现已广泛使用于蜂窝电话、无绳电话、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遥测、监控、报警等等的系统中。 2、实验的内容及意义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建立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在信道中存在高斯白噪声和干扰的情况下,对系统的在不同扩频增益下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一些新型元器件的使用,扩频通信在技术上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在军事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正迅速地渗透到了个人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等民用领域,成为新世纪最有潜力的通信技术之一因此研究扩频通信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本人通过此次实验,进行深入地研究学习扩频通信技术及对它进行仿真使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巩固通信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个人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仿真培训讲学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仿真 1.引言 扩展频谱通信系统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扩展至很宽的频带上,然后再进行 传输的一种通信系统,即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用伪随机编码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同样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 扩频通信的基础理论根据信息论中的shannon 公式 ) (N S B C /1log 2+= 式中,C 是系统的信道容量,B 是系统信道带宽,N 是噪声功率,S 为信号的功率,S/N 即为信噪比。 Shannon 公式表明了一个系统信道无误差的传输信息的能力与存在于信道中的信噪比以及用于传输信息的系统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该公式说明了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一是在一定的信道容量条件下,可以用减少发送信号功率、增加带宽的方法来达到信道容量的要求;另一个是可以采用减少带宽而增加信号功率的方法来达到信道容量的要求。这也就说明了信道容量可以通过带宽与信噪比的互换来保持不变。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改变信号的功率并不容易,相比较而言,扩展信号的带宽更容易操作,所以,要提高信道容量,采用增加信号的带宽比提高信号功率的方法要有效的多。 由于扩频通信系统可以在信号功率远低于噪声功率的环境中工作,因此扩 频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强等优点,在现在通信领域内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2.系统概述 本次仿真实验是以MATLAB 为仿真平台,信号是8位双极性二进制信号,由 1和-1组成。随后对产生的双极性信号进行时域抽样,得到基带信号s ,是一组1024位的信息码。伪随机序列由mgen 函数产生,共有1024个码元。对已得到的基带信号进行扩频调制,直接把基带信号S 与产生的伪随机序列相乘,得到扩频信号。然后对已作扩频处理的信号作BPSK 载波调制,得到发射信号。发射信号通过存在高斯白噪声的信道,到达接到端,接收端首先对信号进

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扩频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直接扩频系统仿真 班级:0110910和0110911 姓名:詹晓丹(2009210432) 姜微(2009210503) 张建华(2009210336) 指导老师:李兆玉

1.课程设计目的 (1)了解、掌握直接扩频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2)了解、熟悉扩频调制、解调、解扩方法,并分析其性能; (3)学习、掌握Matlab相关编程知识并用其实现仿真的直接扩频通信系统; 2.课程设计实验原理 直接扩频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直接序列扩频,就是直接用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去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基带信号。 在发端输入的信息与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码序列(这里使用的是m序列)进行波形相乘,得到复合信号,实现信号频谱的展宽,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射频载波发送出去。由于采用平衡调制可以提高系统抗侦波的能力,所以直接序列扩频调制一般都采用二相平衡调制方式。一般扩频调制时一个信息码包含一个周期的伪码,用扩频后的复合信号对载波进行二相相移监控(BPSK)调制,当gt从“0”变成“1”或从“1”变到“0”时,载波相位发生180度相移。接收端的本振信号与发射端射频载波相差一个中频,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低频滤波后得到中频信号,然后与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并且同步的扩频码序列进行波形相乘,实现相关解扩,再经信息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3.建立模型描述 (1)直接扩频通信系统组成框图: (2)直接扩频通信系统波形图:

4.模块功能分析 (1)直扩系统的调制功能模块:(都包含模块框图和不同调制、解调方式介绍、分析)(a)扩频调制模块 用扩频码发生器产生一个伪随机码pn(这里用的是m序列),与信源信息码序列xt相乘,实现频谱的展宽 (b)BPSK调制模块

基于m序列的直接序列扩频

扩频通信实验 实验名称:基于m序列的直接序列扩频 专业班级:通信111501班 学生姓名:穆琦沈傲立孙琳王瑞学熊晓倩

学号:201115040111 13 16 20 27 指导教师:郑秀萍 时间:2014.10.29 1 需求分析 在通信发射端将载波信号展宽到较宽的频段上;在接收端,用同样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和解调,把展宽的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通过扩展频谱的相关处理,大大降低了频谱的平均能量密度,可在负信噪比条件下工作,获得了高处理增益,从而降低了被截获和检测的概率,避免了干扰影响.通过仿真模型结果分析抗噪声性能结果。 2 概要设计 扩频通信系统分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跳频扩频系统、跳时扩频系统和混合式扩频系统。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又称“平均”系统或伪噪声系统,就是采用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PN 码(伪随机码),在发送端与编码数据信号进行模2 加,产生一扩频序列,这一码序列由于码元很窄,占用了很宽的频带,达到扩频的目的,然后用扩频序列去调制载波并予以传输。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经高频放大混频之后,用与发端相同且同步的伪随机码对扩频信号进行相关解扩,由于收发端伪随机码的相关系数为1,故可以完全恢复所传的信息,而干扰和噪声由于与接收机伪

随机码不相关,在相关解调时大大降低进入信号通频带内的干扰。它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扩展频谱系统。在国外已获得成功的空间探测器“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测距技术”就是一种直接序列调制,TATS-1 军用卫星中的扩展频谱多址(SSMA)系统等都使用DSSS。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接收一般采用相关接收,并分成两步,即解扩和解调。在接收端,接收信号经过数控振荡器放大混频后,用与发射端相同且同步的由M 序列发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码对中频信号进行相关解扩,把扩频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然后再由基带滤波器进行解调,最后恢复出原始信息序列。扩频与解扩过程中,利用PN序列生成器模块( PN Sequence Generator ) ,产生6级、传输速率500b/s的PN伪随机序列来达到扩频和多址接入效果,这里扩频增益为50倍.扩频的运算是信息流与PN码相乘或模二加的过程.解扩的过程与扩频过程完全相同,即将接收的信号用PN码进行第二次扩频处理.要求使用的PN码与发送端扩频用PN码不仅码字相同,而且相位相同.否则会使有用信号自身相互抵消.解扩处理将信号压缩到信号频带内,由宽带信号恢复为窄带信号.同时将干扰信号扩展,降低干扰信号的谱密度,使之进入到信息频带内的功率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处理增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调制与解调使用二相相移键控PSK方式. 为了方便分析, 我们可对系统作如下假设: 系统各用户同步;系统各用户功率相同;仅考虑系统MAI和白噪声干扰引起的误码, 忽略信号传输、调制解调过程中的误码。 3 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 开发工具: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通系统仿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学习扩频通信系统的原理,理解扩频通信系统性能能指标的意义,学会分析扩频通信系统性能能指标的方法。学会根据给定的系统参数和性能,设计扩频通信系统的方法。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学会MATLAB的使用和MATLAB的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扩频通信系统的原理; 3、理解扩频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意义; 4、能够用Monte Carlo仿真估计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三、课程设计内容 1、讨扩频通信系统的原理,分析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2、讨论根据给定的系统参数和性能,设计扩频通信系统的方法; 3、通过Monte Carlo仿真,说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在抑制正弦干扰方面的有效性。仿真系统的方框图如图: 四、理论基础 4.1扩频通信的背景 扩展频谱通信是建立在Claude E.Shannon的信息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的通信体制。由于扩频通信体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截获率低、码分多址、信号隐蔽、测距和易于组网等一系列优点,自从问世之后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并率先应用在军事通信中。随着近年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的广泛应用,以及一些新型器件的应用,扩频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的高潮。事实上,扩频通信已成为电子对抗环境下提高通信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并在近十几年来爆发的几场现代化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随着CDMA扩频通信技术在民用通信中的深入应用和不断渗透,以及在卫星通信、深空通信、武器制导、GPS全球定位系统和跳频通信等民用和国防民事通信的强烈需求下,扩谱通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4.2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原理理论基础 直接序列扩频(DSSS)是直接利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系列采用各种调制方式在发端与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去进行解扩,把扩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它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具体说,就是将信源与一定的PN码(伪噪声码)进行摸二加。例如说在发射端将"1"用11000100110,而将"0"用00110010110去代替,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扩频,而在接收机处只要把收到的序列是11000100110就恢复成"1"是00110010110就恢复成"0",这就是解扩。这样信源速率就被提高了11倍,同时也使处理增益达到10DB以上,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机倍噪比。

三种扩频码的作用

短码、长码和Walsh码 直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扩频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他所用的传送频带比任何用户的信息频带和数据速率都大许多倍。用W表示传送带宽(单位为Hz),用R表示数据速率(单位为bit/s),W/R被称为扩展系数或处理增益。W/R的值一般可以在一百到一百万的范围(20db~60db)。 讲到这里,不得不把香农老先生搬出来,这个人可是咱们现代通信理论的奠基人,严重的崇拜(可惜他的著作《信息论》咱实在是看不懂啊,汗!) 香农容量公式(Shannon’ scapacityequation),这个公式放在这里,人老先生费半天劲搞出来的,我们不去讨论其推算原理,只认为这是正确的。哦,香农还指出这是在加性高斯白噪声的信道模型下的公式,基本上我们现在的移动通信就是用这个东东啦。 C=Blog2[1 + S/N] 其中:B为传送带宽(单位为Hz); C为信道容量(单位为bit/s);

S/N为信号噪声功率比。 传统通信系统通常压缩信号速率至尽可能小的带宽信道进行传送,cdma系统则采用宽带信道传送信号,以获得处理增益,提高信道容量。为什么哪?根据香农公式,他老人家说增加信道带宽可以换取更高的信道容量或者是更低的信噪比,以提高收发双方通信的可靠性。 当一个用户以9600bps速率进行语音通信时,cdma的信道带宽是1,228,800hz,处理增益为1,228,800hz/9600=128=21dB。以此推算,每当用户数增加一倍,信道处理增益下降3db,当用户数达到32个时,信噪比接近底线,达到单扇区容量极限。实际上,cdma系统对单载波单扇区通话的用户数进行了限制,以确保系统处理增益可以保持在理想的水平。 发信者把需传送的低速数据与一组快速扩频序列合成后通过发射机发射出去,接收者从空中借口截取信息流后,用同一快速扩频序列进行解扩频,从而得到原始信息。 好,扩频的概念有了。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cdma系统通过码片(chip)来传输信号(signal),通常每一比特信息要占用几个码片。所有用户共用cdma信道资源,每个用户拥有自己唯一的码型以区别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程序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程序 杨晶超s2******* >> code_length=20; %信息码元个数 >> N=1:code_length; >> rand('seed',0); >> x=sign(rand(1,code_length)-0.5); %信息码 >> for i=1:20 s((1+(i-1)*800):i*800)=x(i); %每个信息码元内含fs/f=800个采样点end 生成的信息码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信源信息码 >> %产生伪随机码,调用的mgen函数见附录 >> length=100*20; %伪码频率5MHz,每个信息码内含5MHz/50kHz=100个伪码>> x_code=sign(mgen(19,8,length)-0.5); %把0,1序列码变换为-1,1调制码 >> for i=1:2000 w_code((1+(i-1)*8):i*8)=x_code(i); %每个伪码码元内含8个采样点 end 生成的PN码波形如图2所示。

>> %扩频 >> k_code=s.*w_code; %k_code为扩频码扩频码如图3所示。 图2 PN码 图3 扩频码>> %调制 >> fs=20e6; >> f0=30e6; >> for i=1:2000 AI=2; dt=fs/f0;

n=0:dt/7:dt; %一个载波周期内采样八个点 cI=AI*cos(2*pi*f0*n/fs); signal((1+(i-1)*8):i*8)=k_code((1+(i-1)*8):i*8).*cI; end PSK调制后的波形如图4所示。 图4 PSK调制后的波形 >> %解调 >> AI=1; >> dt=fs/f0; >> n=0:dt/7:dt; %一个载波周期内采样八个点>> cI=AI*cos(2*pi*f0*n/fs); >> for i=1:2000 signal_h((1+(i-1)*8):i*8)=signal((1+(i-1)*8):i*8).*cI; end 解调后的波形如图5所示。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技术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扩频技术之一。这种技术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码(PN码)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码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发送的信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DS-CDMA)因其抗干扰性强、隐蔽性好、易于实现码分多址(CDMA)、抗多径干扰、直扩通信速率高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中。针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广泛的应用,本文用Matlab仿真程序画出调制信号、载波、已调信号、相干解调之后信号的波形以及功率频谱密度,分析所设计系统性能,理解其原理。用 Matlab-Simulink仿真建立基于相干解调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叙述模块参数的设置。先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原理进行介绍,然后基于Simulink 的仿真,并对仿真结果做了详细的讲解分析,使其更加形象和具体。 关键词: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 MATLAB仿真 SINMULINK模块仿真 I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1) 2 课程设计要求 (1) 3 相关知识 (1) 4 课程设计分析 (3) 5 仿真 (7) 6结果分析 (12) 7 参考文献 (15) II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 1.课程设计目的 (1)培养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和编程能力。 (2)掌握用MATLAB实现信号的PM调制。 (3)掌握MATLAB软件的使用。 2.课程设计要求 (1)掌握MATLAB使用方法,利用软件绘制图像。 (2)程序设计合理、能够正确运行。 3.相关知识 3.1扩频通信概念及分类 扩频通信是扩展频谱通信的简称。它是指用来传输信息的射频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的 一种通信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类: 1直接序列扩频 简称直扩(DS)。所传送的信息符号经伪随机序列(或称伪噪声码)编码后对载波进行调制。伪随机序列的速率远大于要传送信息的速率,因而调制后的信号频谱宽度将远大于所传送信息的频谱宽度。 2载波频率跳变扩频 简称跳频(FH)。载荷信息的载波信号频率受伪随机序列的控制,快速地在给定的频段中跳变,此跳变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送信息的频谱宽度。 3跳时(TH) 将时间轴分成周期性的时帧,每帧内分成许多时片。在一帧内哪个时片发送信号 1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5.1 直扩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5.1.1 组成与原理 前面已经说过:所谓直接序列(DS)扩频,就是直接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进行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图5-1为直扩系统的组成与原理框图。 图5-1 在图5-1(a)中,假定发送的是一个频带限于fin以内的窄带信息。将此信息在信息调制器中先对某一副载额fo进行调制(例如进行调幅或窄带调频),得到一中心频率为fo而带宽为2fin的信号,即通常的窄带信号。一般的窄带通信系统直接将此信号在发射机中对射频进行调制后由天线辐

射出去。 但在扩展频谱通信中还需要增加一个扩展频谱的处理过程。常用的一种扩展频谱的方法就是用一高码率fc的随机码序列对窄带信号进行二相相移键控调制见图5-1(b)中发端波形。二相相移键控相当于载波抑制的调幅双边带信号。选择fc >>fo>fin。这样得到了带宽为2fc的载波抑制的宽带信号。这一扩展了频谱的信号再送到发射机中去对射频f T进行调制后由天线辐射出去。 信号在射频信道传输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外来信号的干扰。因此,在收端,进入接收机的除有用信号外还存在干扰信号。假定干扰为功率较强的窄带信号,宽带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同时经变频至中心频率为中频f I输出。不言而喻,对这一中频宽带信号必须进行解扩处理才能进行信息解调。解扩实际上就是扩频的反变换,通常也是用与发端相同的调制器,并用与发端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序列对收到的宽带信号再一次进行二相相移键控。 从图5-1(b)中收端波形可以看出,再一次的相移键控正好把扩频信号恢复成相移键控前的原始信号。从频谱上看则表现为宽带信号被解扩压缩还原成窄带信号。这一窄带信号经中频窄带滤波器后至信息解调器再恢复成原始信息。但是对于进入接收机的变窄带干扰信号,在收端调制器中同样也受到伪随机码的双相相移键控调制,它反而使窄带干扰变成宽度干扰信号。由于干扰信号频谱的扩展,经过中频窄带通滤波作用,只允许通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