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解名词解释)

系解名词解释)

系解名词解释)
系解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

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骨髓bone marrow: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3.板障diploe: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肋弓costal arch:第(7)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

弓。肋弓是触摸肝、脾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结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其

构造可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

6.颅囟(xin)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

与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在多骨相交部位结缔组织膜较大称颅囟。

7.腱膜aponeurosis: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片状,称腱膜。

8.Pterion(翼点)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

最为薄弱(该处骨板较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柯道子颅内出血。

9.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

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10.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肝门portahepatis:在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

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2.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13.麦氏点(McBurney’s point):是指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1/3与外

侧1/3交点,交点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14.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

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15.齿状线:为连接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状线。齿状线上、

下肠管的血管,淋巴回流,神经分布皆不相同,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16.鼻旁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腔内衬以黏

膜并与鼻腔黏膜相移行,4对额窦、上颌窦、蝶窦、筛窦。能温暖与湿润空气,对发音产生共鸣。

17.肺门:在肺的纵隔胸膜(内侧面)中部有一长圆的凹陷,称肺门。

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神经进出肺的部位。

18.肺根:肺门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出入并被结缔组织

包裹,称肺根。

19.胸膜与胸膜腔:胸膜是衬覆于胸壁内面、纵隔表面、隔上面和肺表

面的一层浆膜。分为壁腹膜和脏胸膜,脏壁胸膜相互移行,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的潜在性间隙,称胸膜腔,胸膜腔左右各一,呈负压。

20.肋膈隐窝: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

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存于此。

21.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肾门是肾窦的开口。

22.心包:是包裹心与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为

外层的纤维心包,内层的浆膜心包。

23.视神经乳头:视乳头位于黄斑区颞侧约3mm处,直径约1.5mm,

境界清楚,呈淡红色、圆盘状,因此也称为视盘。视网膜上视觉纤维在此汇集,并于此穿出眼球向视中枢传递。视乳头中央有一小凹陷区,称为视杯或生理凹陷。视乳头是视神经纤维聚合组成视神经的起始端,它没有视细胞,因而没有视觉,在视野中是生理盲点。

24.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后部,视神经起始处有圆形白色隆起,称视神

经乳头。在正常情况下,视神经乳头并不突起,而是边缘隆起,又称视神经盘。视神经盘中央有视神经、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

25.光锥:鼓膜下3/4固定于鼓膜环沟内,为紧张部,坚实而紧张,在

活体呈灰白色,其前下部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为光锥。中耳的一些疾患可引起光锥改变或消失。

26.腹膜与腹膜腔:腹膜是衬覆于腹腔、盆腔内表面及腹、盆腔脏器表

面的一层浆膜,由间皮及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覆盖于腹腔、盆腔内表面的腹膜称为壁腹膜,覆盖于腹、盆腔脏器表面的腹膜称为脏腹膜。壁腹膜与脏腹膜共同围成的腔隙,称为腹膜腔。

27.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

总称。

28.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处称肾门,为肾动脉、肾静脉、神经、

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29.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

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学习指导解释: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神经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肾蒂。)

30.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

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学习指导解释: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病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

31.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由两侧输尿管

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由于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光滑无皱襞),称为膀胱三角。是膀胱结核、炎症、肿瘤(膀胱癌)的易发区,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32.19.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

间襞,是临床上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33.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在二者之间形成的环

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为相互连通的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在后上方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进行诊断与治疗。

34.静脉角: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两

静脉汇合部称静脉角,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右淋巴导管注入右又静脉角。

35.瞳孔:虹膜中央的圆孔称为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球。在虹膜基质内

有两种平滑肌纤维,环绕瞳孔周缘成环,行排列的,称瞳孔括约肌,可缩小瞳孔;呈放射性排列的平滑肌,称瞳孔开大肌。在弱光下或看远物时,瞳孔开大;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瞳孔缩小。

36.内囊: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是投射纤维在此高度集

中的白质板,在端脑水平切面上呈“<”字形,分前肢、膝和后肢三部。前支内有丘脑前辐射,后支内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伤及丘脑中央辐射和皮质脊髓束,可导致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伤及视辐射,可引起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偏盲。

37.乳糜池:是胸导管的起始端,在第一腰椎水平的膨大处,由左、右

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收集人体3/4的淋巴.(学习指导解释:于第1腰椎前方,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形成膨大的胸导管起始部,称为乳糜池。)

38.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

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指导里解释:位于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为声门裂,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39.精索: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 从腹股沟管腹环,经腹股沟管,

延至睾丸上端。精索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即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40.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其窦壁的

外膜较厚,有丰富的游离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压的变化。

41.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

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氧、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42.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连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结缔

组织索,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称为动脉韧带,若生后不闭锁有血液流通则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43.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偏下方,处于人眼的光

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黄斑区富含叶黄素,比周围视网膜颜色暗些。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学习指导解释:在活体上,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偏下方,有一呈黄色或红褐色小区,称黄斑,是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

44.灰质(皮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短树突聚集之处,

因其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故称灰质。分布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45.白质(髓质):指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聚集的部位,因神经纤维

外包髓鞘而色泽白亮,故称白质。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皮质深面的白质称髓质。

46.纤维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47.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

神经核。

48.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

神经节。

49.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集聚在一起呈条索状称为神经。

50.反射:神经系统通过与它相连的各种刺激,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和

脑的各级中枢,中枢对传入信息进行整合,再将神经活动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产生各种适应性反应,这个过程称为反射。

5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

是完成神经反射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

52.边缘叶:位于胼胝体周围和偏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包括

隔室、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和内脏活动有关。

53.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由大脑皮质投射纤维和皮

质下各中枢上行纤维集中通过的区域,可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

54.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称内脏神经。

55.交感干:位于脊柱两旁的交感干神经节即椎旁神经节,尾骨的前面

成左、右两条交感干。交感干上至颅底,下至尾骨,于尾骨的前面两干合并,形成尾骨前方的一个奇神经节(即奇节),交感干分颈、胸、腰、骶、尾5个部分。

56.硬脑膜窦: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

不能收缩,损伤时易形成颅内血肿,是颅内静脉回流的主要途径,如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等。

57.卵圆窝:是右心房内面,房间隔下部的卵圆形薄弱区,为胎儿时期

卵圆孔的遗迹。少数人出生后不闭锁即为先天性心脏病。

58.基底核:是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的功能整体。它与大脑皮

层,丘脑和脑干相连。其主要功能为自主运动的控制。它同时还参与记忆,情感和奖励学习等高级认知功能。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包括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顿氏症等。(大脑半球深部,蕴藏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核。)

59.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统称为锥体外系,

在种系发生上比较古老,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的运动、维持体态姿势、担负半自动的刻板运动和反射性运动等。锥体系与锥体外系两者不可截然分割,功能是协调一致的。锥体外系结构较复杂,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通过复杂的环路对躯体运动进行调节,确保锥体系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学习指导解释: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的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

60.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隙):在脊髓的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有一宽大

的间隙,名叫蛛网膜下腔,腰部最大,内含脑脊液,腰椎穿刺术一般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此处不可能伤至脊髓,长的马尾神经根游动于脑脊液内,也不易刺伤。是腰穿的安全部位。(学习指导解释:脊髓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以及脑的蛛网膜与软脑膜

之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和血管。)

61.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

膜外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和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不与颅内相通,略呈负压,临床上可进行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处,以阻滞脊神经内的神经传导)

62.蛛网膜颗粒: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菜

花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

63.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

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64.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

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5.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

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66.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

外侧弓和横弓。

67.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

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68.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

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69.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

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70.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

角。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71.胼胝体:哺乳类真兽亚纲的特有结构,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

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组成胼胝体的纤维向两半球内部的前、后、左、右辐射,连系额、顶、枕、颞叶,其下面构成侧脑室顶。人和大多数哺乳动

物的胼胝体都属于大脑的髓质。

72.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网膜孔和十

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73.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

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大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

74.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

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肺循环(小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较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饱合的动脉血。

75.Koch三角: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

腱之间的三角区,称Koch 三角。此三角的前部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

76.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

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它们共同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其中任何一部分结构损伤,将会导致血流动力学上的改变。

77.掌浅弓: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

深面,弓的凸缘约平掌骨中部。

78.掌深弓: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

肌腱深面,弓的凸缘约平腕掌关节高度。

79.危险三角: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因面静脉缺乏静脉瓣,并

与颅内的海绵窦交通,故面部发生化脓性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

80.局部淋巴结: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称局部淋巴

结,临床通常称哨位淋巴结。

81.Virchow淋巴结:左侧斜角肌淋巴结又称Virchow淋巴结,位于左侧

前斜角肌的前方。患胸、腹、盆部的肿瘤,尤其是患食管腹段癌和胃癌时,癌细胞栓子可经胸导管转移至该淋巴结。

82.结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的一层薄而光滑、富有血管的粘膜。

按所在部位可分为三部分:球结膜、睑结膜和结膜穹窿。

83.螺旋器(Corti器):位于内耳膜迷路蜗管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

器,能感受声波的刺激。

84.壶腹嵴:各膜半规管的膜壶腹壁上隆起的结构,是感受旋转变速运

动刺激的位置觉感受器。

85.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

分散的神经元或较小的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86.内侧丘系: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

二级纤维,于中央管腹外侧左、右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锥体的后方转而上行,形成内侧丘系。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87.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向前、内、下膨出的部分,称为小脑扁桃体,

因其靠近延髓并位于枕骨大孔附近,当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将它挤入枕骨大孔与延髓之间,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危及生命。

88.上丘脑:上丘脑是间脑的背侧部分与中脑顶盖前区的移行部,包括松

果体、缰三角、缰连合、丘脑髓纹和后连合

89.海马:海马是在大脑颞叶外侧面齿状回外侧卷入侧脑室下角底壁上

的弓形灰质隆起。

90.梨状隐窝:在喉咽,喉口两侧各有一深凹称梨状隐窝,为异物易嵌顿

滞留的部位。

91.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

上宽下窄。脐以上宽约1~2cm,较坚韧而少血管,因而更较明显。

在白线处,交错的腱膜纤维之间常有小孔或裂隙通过血管、神经,如腹膜外组织甚至腹膜壁层由此突出,则形成白线疝。

92.咽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的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

列,称为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结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成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93.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

肌组成的结构称尿生殖膈。封闭尿生殖三角,男性有尿道,女的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器。

94.心包腔:浆膜性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

间的间隙称心包腔。腔内含有少许浆液。

95.界嵴(cristaterminalis,CT)位于右房侧壁,是自上腔静脉口前方至下腔

静脉口前方的肌性隆起,与下腔静脉口前方的欧氏嵴(eustachianvalve,EV)相延续。当胚胎发育至第6~8周时,静脉窦右角连同上、下腔静脉与原始心房融合,形成CT,并将右房分成由原始静脉窦成分为主的光滑部和由原始心房部为主的小梁肌部。而处于原始起搏区域的起搏细胞也随着静脉窦移动而集中分布于右房上部及CT上部。

系解名词解释

系解名词解释 1.骺软骨: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成年后骨化遗留骺线 作用是使骨长长。 2.胸骨角: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椎间盘: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突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神经,临床称为椎间盘突出症。 4.肋弓:第8-10肋软骨的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依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接,在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 5.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面的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把骨盆分为大小骨盆,同时也是小骨盆的上口。 6.翼点:位于颞下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骨会合形成的H形缝,此处骨壁最为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7.斜角肌间隙:位于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空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8.膈:起止: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胰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 裂孔:主动脉裂孔 T12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8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以助吸气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叫做腹股沟韧带。 10.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形成。 11.腹股沟管: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男性内穿精索,女性内穿子宫圆韧带。补: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1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13.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纵襞的下端的突起,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于此,其距中切牙约75厘米。 14.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15.齿状线: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此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 16.白线:肛梳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形线,称白线。活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及此处有一条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17.肝门:位于肝脏面的一条横沟,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人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部分成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形成H形的缝,成为翼点,其内面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骨折时易伤及此动脉,是是临床上X线检查的部位。 4.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 5.喙肩韧带:为三角形的扁韧带,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喙突、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6.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7.咽峡(isthmus of fauces):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8.肝门(porta hepatis):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

称肝门。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9.Calot三角(或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成为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 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弹性圆锥:又称环声膜,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其余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 骨上缘。其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称 声韧带,较前庭韧带厚而短。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 面的喉粘膜一起,成为声带。弹性圆锥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 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可在环甲正中韧 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性通气道。当紧急切开动脉圆锥进 行抢救时,注意切勿损伤环甲动脉吻合弓)。 11.声带(vocal cord):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声门裂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比前庭裂长 而窄,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带和声门裂合称为声门(glottis)。12.气管隆嵴:在气管杈的内面,有一矢状位向上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隆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 标志。(异物坠落偏向左侧) 13.肺门(hilum 0f lung):纵膈面即内侧面,与纵膈相邻,其中央为椭圆形凹陷,称肺门,肺门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系解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 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骨髓bone marrow: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3.板障diploe: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肋弓costal arch:第(7)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 弓。肋弓是触摸肝、脾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结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其 构造可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 6.颅囟(xin)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 与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在多骨相交部位结缔组织膜较大称颅囟。 7.腱膜aponeurosis: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片状,称腱膜。 8.Pterion(翼点)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 最为薄弱(该处骨板较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柯道子颅内出血。 9.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 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10.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肝门porta hepatis:在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 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2.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The Supreme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2.Pterion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 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 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 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7.足弓:跗骨和跖 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8.斜角肌间隙: 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 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12. 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 的部位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 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18. 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 瘤的易发区。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20. **峡:**颈**上部的上端与**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 术常在此进行21. **穹:**的上端包绕**颈**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22.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 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23.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孔(vertebral foramen):由椎体和椎弓构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保护脊髓。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的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构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sternal angel):由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呈“H”形的区域,称翼点。 肝门(porta hepatis):为左右纵沟中间横行的沟,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及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 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肝蒂。 肺门(hilum of lung):为肺内侧面中部的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的门户。 肺根(root of lung):为出入肺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和胸膜包裹起来。 肾门(renal hilum):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 肾蒂(renal pedicle):为入肾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为肾蒂,左侧稍长。 肾窦(renal sinus):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空腔,肾窦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结构。 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又称动脉导管索,位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之间的结缔组织索,为胚胎时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淋巴(lymph):由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淋巴组织(分散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内称上皮下淋巴组织),功能为辅助经脉回流,过滤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免疫防御。 乳糜池(cisterna chyli):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L1前方会合而形成的囊装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系解英文名词解释

1.Piphyseal cartilage(epiphysial line)骺软骨(骺线) 长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的有透明软骨,成年后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的痕迹,叫骺线。 2.Pterion翼点 翼点是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Paranasal sinuses鼻旁窦 又名副鼻窦,是上颌骨,额骨,筛骨,蝶骨内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共四对,均位于同名骨内。由于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续,故鼻腔炎症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窦炎。 3.Diploe 板障 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Vertebral foramen(vertebral canal) 椎孔(椎管)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及其被膜。5.Intervertebral foramina 椎间孔 相邻椎骨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Sternal angle 胸骨角 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7.Intervertebral disc 椎间盘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8.Costal arch 肋弓 为第8~10肋软骨各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9.Scalene fissure 斜角肌间隙 为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围成的三角形的空隙;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通过。 10.Isthmus of fauces(oropharyngeal isthmus) 咽峡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Calot triangle(cystohepatic triangle) 卡洛氏三角(胆囊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2.Dentate line 齿状线 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 13.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肋膈隐窝 肋胸膜和膈胸膜互相转折处形成较大的间隙。 14.Renal region 肾区 是指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区域,为肾门的体表投影处(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 15.Renal hilum 肾门 renal sinus肾窦 肾内侧缘中间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盂,肾动静脉,淋巴管,神经的出入处。出入肾门的结构合成肾蒂(从前向后静动盂,从上到下动静盂)。由肾门深入肾实质的凹陷称为肾窦。

系解名词解释

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垂直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翼点:颞窝内额、顶、蝶、颞四骨的交汇处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深方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时容易损伤动脉,引起颅腔内血肿。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向前微凸出称胸骨角,其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椎间孔: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锥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椎管:椎体与锥弓共同构成的孔为锥孔,所有的锥孔相互贯通,构成容纳骨髓的椎管。颅卤:新生儿颅骨,在多骨相连的交汇部位,由于骨化尚未完毕,仍为结缔组织膜,称颅卤 肱骨外科颈:肱骨骨干与上端相接处较细,称外科颈,此处易发生骨折。 桡神经沟:肱骨骨干中部后面有一条由上内侧向下外侧,呈螺旋状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绕神经通过 髂脊:髂骨翼上缘称髂脊,呈弓形,两侧髂脊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椎棘突,可作为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骨突,称骶角,是骶管麻醉的标志。 骨髓:骨髓为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网眼内的软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间的软骨盘,周围部是纤维软骨环,中央部是富有弹性的髓核。 纤维环的外后侧较薄弱,破裂时可致髓核突向椎间孔或椎管,压迫脊神经根或脊髓,称椎间盘脱出症。 胸骨下角:是指两侧肋弓在前正中线相交形成的向下开放的角,角间夹有剑突,在体表可以扪到。 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1个胸骨及其连结共同构成的笼状支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具有支持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构成,以界线为界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借韧带牢固相连形成的、向上凸的弓,分为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 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有肌、血管和神经通过。 肋弓:是第8~10对肋的前端借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的弓。 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为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的裂隙,有锁骨下动脉和神经(臂丛)经过 联合腱:腹内斜肌腱膜下缘结合,呈弓状跨过精索后方,附着于耻骨梳内侧端,称联合腱或腹股沟镰。 腹股沟三角:腹股沟三角是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构成的三角,又称海氏三角,为腹壁下部的薄弱区。 腹股管沟浅环:由腹外斜肌的部分腱膜止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三角形的裂隙,又称皮下环,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胸腰筋膜:竖脊肌周围的深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在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并分为浅、中、深三层包裹着竖脊肌和腰方肌,形成竖脊肌鞘。 上消化道:上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空肠为止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腭舌弓、舌根围成,是口腔和咽腔的分界线。 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构成,具有免疫功能。

诊断学大体题目和名解英文

名解: 1.症状symptom 2.体征sign 3.发热fever 4.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5.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6.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7.波状热undulant fever 8.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9.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10.水肿edema 11.咳嗽cough 12.咳痰expectoration 13.咯血hemoptysis 14.呕血hematemesis 15.放射痛或牵涉痛radiating pain P41 16.呼吸困难dyspnea 17.心源性呼吸困难或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 18.Kussmaul 呼吸 19.Saegesser 征 20.腹泻diarrhea 21.黄疸jaundice 22.Gilbert综合征 23.Crigler-Najiar综合征 24.Rotor综合征 25.Dubin-Johnson综合征 26.夏科Charcot三联征 27.血尿haematuria 28.尿频frequent micturition 29.尿急urgent micturition 30.尿痛odynuria 31.尿路刺激征 32.神经源性膀胱 33.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34.嗜睡somnolence 35.意识模糊confusion 36.嗜睡stupor 37.昏迷coma 38.谵妄delirium 39.问诊inquiry 40.主诉chief complaint 41.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42.既往史past history 43.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s 44.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 45.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46.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47.视诊inspection 48.触诊palpation 49.叩诊percussion 50.叩诊音percussion sound 51.清音resonance 52.浊音dullness 53.实音flatness 54.鼓音tympany 55.过清音hyperresonance 56.听诊auscultation 57.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 58. 生命征vital sign 59.无力型asthenic 60.超力型sthenic type 61.正力型ortho-sthenic type 62.营养不良innutrition 63.营养过剩excess nutrient 64.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65.自知力insight 66.二尖瓣面容mitral facies 67.甲亢面容thyrotoxic facies 68.体位position 69.被动体位passive position 70.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 71.端坐呼吸orthopnea 72.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73.发绀cyanosis 74.色素沉着pigmentation 75.斑疹maculae 76.玫瑰疹roseola 77.丘疹papules 78.斑丘疹maculopapule 79.荨麻疹urticaria 80.瘀点petechia 81.紫癜purpura 82.瘀斑ecchymosis 83.血肿hematoma 84.蜘蛛痣spider angioma 85.肝掌liver palms 86.溃疡ulcer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 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处。 12. 肝门: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 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 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 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 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 的标志 20. 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 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 21. 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 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22.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 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23.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大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 24.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肺循环(小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较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饱合的动脉血。 25.Koch三角: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称Koch 三角。此三角的前部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

系解名词解释

1.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2、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3、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4、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5、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 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 7、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 8、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 9、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腹膜:是贴附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和腹盆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具有分泌、吸收、防御、修复、保护和支持作用。 11、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左、右淋巴结、神经和淋巴管等,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走行。 12、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13、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内,由心大静脉延续而成,以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它收纳心壁的绝大部分静脉血,它的属支主要有心大、中、小静脉。 14、心包:为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浆膜性心包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贴附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贴附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两层之间形成潜在间隙为心包腔,心包的功能为减少心脏跳动时的摩擦,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相对恒定,还可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 15、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变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16、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Pterion(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 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 缘围成,呈菱形。 7.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 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 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2. 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18. 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瘤的易发区。 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20. 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 21. 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

系解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1分) 4.肋弓第8~10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呈假肋。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 二:指出下列结构位置(每题1分) 2.垂体窝蝶骨体上方 4.肱三头肌止点尺骨鹰嘴 5.McBurney点(阑尾体表投影)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 三、填空(20分;每空0.5分) 2.臂的前群肌有(1)、(2)和(3) 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 4.腹股沟管男性有(1)通过;女性有(2)通过。精索、子宫圆韧带 6.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牙式为(1);左下颌尖恒牙的牙式为(2)。Ⅴ、3 六、选择题(25分;每题1分) 21属于短骨的是 A手舟骨 B指骨 C距骨 D髌骨 E骰骨 6. 属于面肌者: A. 咬肌 B. 颞肌

C. 翼内肌 D. 颊肌 E. 翼外肌 7. 关节腔内有关节盘的关节是: A. 肩关节 B. 胸锁关节 C. 肘关节 D. 髋关节 E. 踝关节 2003年临医本科系统解剖学试题 专业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肩胛下角平对(C ). A.第5肋B.第6肋C.第7肋D.第8肋E.第9肋 3.位于颅中窝的结构不包括(C ). A.鼓室盖B.垂体窝C.内耳门 D.圆孔E.视神经管 8.小腿的伸肌是( B ).

A.缝匠肌B.股四头肌C.股二头肌 D.胫骨前肌E.小腿三头肌 A.B.骨髓C.骺线 D.E.关节软骨 41.与长骨的增长有关的是(D骺软骨). 42.与骨折修复愈合有关的是(A骨膜). A B.肱三头肌C. D.肱肌E.喙肱肌 45.可屈肘并使前臂旋后的肌是(C 肱二头肌). 46.使臂外展的肌是(A .三角肌). A.第6肋B.第8肋C. D.第11肋E.第12肋 49.肺下界在肩胛线交于(C第10肋). 50.胸膜下界在腋中线交于(C ). 四.问答题(共15 分) 1.前臂旋前旋后运动发生于什么关节?旋前旋后的主要运动肌各有哪些? 发生于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旋前运动的肌是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旋后运动的肌是肱二头肌和旋后肌。 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2、肝门:横沟(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以及神经、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

【参考书怎么用系列】图文解析英语黄皮书真题怎么用

【参考书怎么用系列】图文解析英语黄皮书真题怎么 用 PS:看正文前请一定看完下面这段: 几天前我发了帖子征集意见,没人理我,好吧,广泛意见没有征集到,我就按照唯一一位留言的粱可惟童鞋说的先写黄皮书吧,就是张剑那本真题,14的还没出,我以13的为例,主要说说我是怎么用它的。风格嘛,自己看吧~ 下面不想看的可以直接看正文: 1、之前看到一位开帖的13研友说写了英语经验之后本来打算写政治经验,但是没人回复实在寒心,我也深有感触,我知道那种回复才能查看的方式,我发最长的那个帖子之前想来想去还是算了吧,我只是想分享一下,有帮助就好。但现实告诉我我2了,点击快过万了,回复的就是那些同学,我不需要你们回报,我自己的水平也不是什么大神,我就需要个简单的回应,人怎么能对着空气老说话呢,那不是疯子吗?而且我觉得我的确是一点点码字,不按Ctrl的~质量不敢说,保证原创吧。按照剧本下面该说:所以这篇日志我采用回复看隐藏的形式,很无奈的决定。但是我还是直接公开吧,好吧,你们知道我也俗得很,我也是正常人就好。也许真的像之前看到的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法那样,在中国只有某类论坛才是各种“楼主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如山洪般爆发的地方,咳咳。总之我要感谢那些回复我的同学,没有你们,这个帖子不说秒沉吧,也就分分钟的事。 2、关于伸手党的问题,我是认真的,很严肃的~伸手党到底怎么定义,参考三国杀帖吧~一些简单到百度直接出结果的问题,去百度吧,你看度娘多漂亮,我说真的~我来举一个栗子,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其实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可能真的是不了解,我理解你们急切的心情,但先去查查,了解一下情况再找人问会更好的,你们不算伸手党。 3、我记得第一个帖子里提到过书托,当时只是听说,现在我确信真的有,因为有跑来加我骚扰我的,第一次我上当和他聊了,发现问题就直接不理他了,结果一晚上发十几遍笑脸什么的,我烦了就拉黑,第二天竟然换个号加我,还说一样的话,我了个去,是你傻呢还是你当我傻呢?对不起,您的好友节操已下线。还夸我“前途无量”之类的balabala,无节操套近乎,就是想让我帮着发广告,还“前途无量”,怎么就是个奸贼劝降的节奏呢,你就不会夸个萌什么的~总之对于这类人我表示喜(qu)闻(ni)乐(mei)见(de),出门左转广告专区,比我这好。咦?哪里来的节操,碎碎的一地都是,还热乎呢。 4、关于我三国杀ID,好像跑题了哈~你们在任何大区看到的“司马爱嘉嘉”都不是我,这个ID早就被注册了,我实际ID就不爆了…… 5、天王盖地虎……看到这的同学你们不想说什么吗…… 好了,不管你看没看上面那些吧,该开始正文了,这才是正道呀。

系解历年名解答案

系解 名解 考了三次的: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有较宽阔的间隙 咽峡:咽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路,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脊柱前方,上达颅底,下平第6颈椎下缘。前壁不完整,自上向下分别有通向鼻腔、口腔和喉腔的开口;后壁平坦,连于椎前筋膜,这种连接形式既有利于咽壁肌的活动,又会成为炎症扩散、蔓延的基础,分为鼻部,口部,喉部。 静脉角: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汇合点的夹角 考了两次的: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平对第二肋,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的重要标志;左、右主支气管;T2胸神经皮支。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字形分部: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3部。 窦房结:窦房结——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是心脏正常地起搏点。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形似海绵。两侧海绵窦借海绵间窦和后窦相连。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三叉神经第1 支)和上领神经( 三叉神经第2支)通过。海绵窦主要接受大脑中静脉、眼静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 膀胱三角:两侧输尿管口之间的粘膜形成一横行皱襞一输尿管间襞(膀胱镜检查时,此间襞为一苍白带,可作为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膀胱三角处无粘膜下层,粘膜紧贴于肌层,不形成皱襞。该处为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鼻旁窦: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窦口高于窦底,直立位时不易引流。 额窦位于额骨眉弓的深面,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鼻甲后方)。 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内,分前、中、后三群,前群和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只考过一次的: 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 腹膜腔:壁膜腹与脏腹膜之间围成不规则形的腔隙。男性密封,女性借输卵管腹腔口通外界。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内含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系解-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1.骺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e):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 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形成骺线。 2.关节盘(articular disc):是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其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内面,将 关节腔分为两部分,关节盘多成圆形,中央稍薄,周缘略厚。可使两关节面各为适合,减少冲击和震荡,并可增加关节的稳固性,此外,两个腔可产生不同的运动,从而增加量运动的形式和范围,具有典型关节盘的关节有胸锁关节和颞下颌关节。 3.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两侧平 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肋胸椎体下缘。 4.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椎间盘有两部分组成,中央 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牢固连接各椎体上下面,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外膨出。椎间盘既坚韧又富有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压力消除时又复原,具有“弹性垫”样缓冲作用,并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由于颈腰部的纤维环前厚后薄,纤维环破裂时,髓核易向后外侧突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临床上称为腰椎间盘突出,以第4-5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5.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 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为脑膜中动脉沟,沟有同名动脉通过。故受暴力打击易引起骨折造成颅内出血 6.斜角肌间隙(scalene space):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 脉和臂丛通过。 7.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个肌和腱之间的裂隙,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是腹股沟韧带。 8.咽峡(isthmus of fauces):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它是口 腔和咽的分界。 9.十二指肠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duodenum):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 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连系在十二指肠空肠曲和腹后壁之间,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10.齿状线(dentate line):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行线称齿状线或肛皮线。 此线以上是粘膜,以下为皮肤。齿状线上、下部分的肠管在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支配等方面都不同,这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意义,如在齿状线以上发生的病理性静脉曲张突向肛管腔内称为内痔,在齿状线以下称为外痔,跨越于齿状线上下的称为混合痔。 11.肝门(porta hepatis):肝的脏面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即有二条矢状位的纵沟和一条冠状 位的横沟。横沟又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之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