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信息安全

国家信息安全

国家信息安全
国家信息安全

数据显示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受思科等美企威胁

2012-11-27 10:05:33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北京) 有13697人参与

40

被西方国家及媒体频频指责是安全威胁源的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无形的网络安全阴影之下。

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抽样监测显示,2011年有近5万个境外IP地址作为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参与控制了我国境内近890万台主机,其中有超过99.4%的被控主机,源头在美国。而仿冒我国境内银行网站站点的IP也有将近四分之三来自美国。

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显示出中国网络安全的脆弱现状。中国的信息安全在以思科为代表的美国“八大金刚”(思科、IBM、Google、高通、英特尔、苹果、Oracle、微软)面前形同虚设。在绝大多数核心领域,这八家企业都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一位在信息安全领域沉浸了20多年的专家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几乎是赤身裸体地站在已经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八大金刚’面前。”

多位信息安全专家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在全球范围内,除美国在信息安全方面采用进攻型策略以外,其他国家都只能防守。而如何防范可能被插进体内的獠牙,国内相关部门应当拿出更多办法。

而本刊获得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九成的网络战发端于美国。而网络设备正是网络战必备的武器。

在此威胁下,已有中国大型央企觉醒。思科在中国的第二大客户中国联通,正在更换已经使用的思科网络设备。中国联通及江苏联通向本刊确认称,截至10月底,中国两大骨干网之一的China169骨干网江苏无锡节点核心集群路由器已搬迁完成,而被“扫地出门”的路由器正是思科的产品。江苏联通综合部部长向记者证实,此次搬迁是来自中国联通总部的统一安排,并不是江苏联通的决定。

中国联通还称,不排除有其他省级公司继续弃用思科产品。

这或许是这艘来自美国的通信领域航空母舰在中国第一次遭受挫折。在18年前,它驶入一片荒芜的中国通信海域大展拳脚,凭借强悍的技术实力与公关能力横行无阻。

也有专家呼吁,因为承担着振兴国家经济命脉的重任,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应当率先警惕使用思科等产品带来的潜在安全威胁。

技术漏洞还是另有玄机?

美国与以色列曾经借助电脑蠕虫病毒令伊朗的核设施瘫痪——之所以该病毒具备如此威力,是因为几乎伊朗每台电脑都安装了微软的Windows系统。

在传统的四大战争空间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网络空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任命微软的前安全总管霍华德·施密特作为网络安全总指挥。五角大楼甚至成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司令部,担任领导的是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将军,他的任务是保卫美国的军事网络和攻击他国的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打信息战之后,在美国本土以质量牢靠著称的思科在中国开始问题频发。

资料显示,2005年7月12日,承载着超过200万用户的北京网通ADSL和LAN宽带网,突然同时大面积中断。根据事后统计,此次事故影响了至少20万北京网民。最初有消息将矛头指向网通员工操作失误,随后北京网通负责人公开澄清称此次事故主要原因是互联网路由器出现问题。而肇事的服务器,正是思科提供的设备。

这引发了行业大范围反思。在某门户网站的网络调查中,超过七成网民认为,我国电信部门在关键设备上如果过度使用国外产品将带来安全问题。

事故发生后,思科对外表态称此事件“不说明思科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更矢口否认思科控制了骨干网络,仅认为这是一起孤立事件。

但事实证明这起曾引发业界警醒的事件并非偶然。自2011年至今的两年时间内,全国各地因为思科“设备故障”引发的通信事故密集上演。2011年初,厦门电信城域网使用的思科设备经常出现下挂IPTV业务异常问题,平均每两周出现一次,故障很难定位。

与此前一样,思科一再辩称设备不存在问题。但经专家多次研究分析,确认思科设备出现错误,思科才被迫承认该设备存在“技术漏洞”,并直至2011年6月27日才提供了新的软件版本解决。

此外,上海联通、沈阳联通城域网及辽宁联通等都因为思科的某些设备出了问题而影响正常运行。

究竟是纯粹的技术漏洞,还是另有玄机?坊间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纯粹的技术问题,思科在国外的处理态度也与国内截然不同:2004年一个外国互联网聊天室中展示了思科公司主要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的部分源代码。随后思科公开证实该源代码档案确实

是属于思科所有,但至于是否因为网络遭外人入侵导致专属源代码外流,思科旋即对外界发表声明,称公司已全力调查源代码外泄一事。

本刊记者调查得知,在业界主流的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中,思科的操作系统上存在着不安全的明文密码系统、低级的加密算法、协议设计方面的安全漏洞。以思科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的成熟产品CISCO7600业务路由器为例,某电信运营商由于业务发展需要进行扩容,在对设备进行版本升级时,工作人员发现,思科工程师在思科设备上配置了一个账号的密码后,用键盘就可以调出已配置的密码,而且该密码采用明文显示,根本没有安全性可言。

在明文密码外,密码后门更加受到运营商关注。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系统和网络都可能处于他人的控制之下,其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在信息安全领域颇具知名度的“黑帽安全技术大会”上,IBM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黑客可轻易地利用思科操作系统中的后门,在忘记密码的情况下,通过恢复系统的出厂配置进入操作系统,对路由器进行管理配置。在特殊模式下加载一个新的路由器软件大包,就可以改变路由器之前的功能。

如果这个新加载的软件大包被恶意篡改过,植入了新的软件程序或者逻辑炸弹,一旦系统重新启动,单台设备、整个网络、全网应用都将存在不可预知的安全风险。

断网、后门、明文密码,未来一旦战争爆发,使用了思科设备的中国几大核心领域的信息安全,将如纸糊一般脆弱。

思科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仕伟

思科把持中国信息系统中枢?

由于美国在软件上的绝对优势,美国政府能够决定所有软件如不设有木马程序则禁止出口。当计算机内出现具有“与美国开战”字样的文件或有其它外界的触发时,这些隐藏的程序就会被激活,其结果可以是格式化计算机硬盘或将用户电脑里的文件发给美国中央情报局。

——1997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网域空间政策研究所学者RetoE.Haeni《信息战导论》

与众多中国企业在美国遭到封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思科为代表的美国“八大金刚”在华长驱直入,中国几乎丝毫不设防。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信息技术关键基础设施,也大多应用美国的技术和产品。这不得不引发对我国信息安全现状的反思和忧虑——在西亚北非的政局动荡中,谷歌等网络公司正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在中国,此类企业的典型代表非思科莫属。

思科进入中国后发展顺风顺水,国内各级政府对思科几乎没有设置任何门槛,并且在很多方面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这让本就实力强大的思科如鱼得水。

目前思科在中国拥有员工超过4000人,分别从事销售、客户支持和服务、研发、业务流程运营和IT服务外包、思科融资及制造等工作。思科在中国设立了12个业务分支机构,并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大型研发中心。

思科的旗帜已经插遍了国内几大领域的核心企业,其客户名单中包括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骨干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石化、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政府等众多央企及政府部门。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调查发现,中国骨干网络几乎被思科产品全面占据。中国电信163和中联通169承担了中国互联网80%以上的流量,思科占据了中国电信163骨干网络约73%的份额,把持了163骨干网所有的超级核心节点和绝大部分普通核心节点。从169网来看,思科占据了中国联通169骨干网约81%的份额。Internet骨干网络是公众因特网的核心,所有的数据都要经过骨干网进行转发,Internet骨干网络的安全性是电信行业的重中之重。

除电信行业外,思科在其他领域也处于垄断地位。据互联网实验室出具的数据显示,在金融行业,中国四大银行及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全部采用思科设备,思科占有了金融行业70%以上的份额;在海关、公安、武警、工商、教育等政府机构,思科的份额超过了50%;在铁路系统,思科的份额约占60%;在民航,空中管制骨干网络全部为思科设备;在机场、码头和港口,思科占有超过60%以上的份额;在石油、制造、轻工和烟草等行业,思科的份额超过60%,甚至很多企业和机构只采用思科设备;在互联网行业,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排名前20的互联网企业,思科设备占据了约60%份额,而在电视台及传媒行业,思科的份额更是达到了80%以上。

而在这长长的名单背后,思科的扩张仍在继续。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说:“思科把持着中国经济的神经中枢。有冲突出现时,中国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

思科之所以能如此快速扩张,得益于中国地方政府的“不设防”甚至是欢迎的态度。思科CEO钱伯斯在2007年11月宣布的对华160亿美元的投资正在发酵:它被拆解为与相关部门的若干备忘录、新的供应链体系、50家被投资公司和一支针对创业公司与小型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250家新开设的思科网络学院,以及和成都的“智能城市框架协议”。

但多位安全专家也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思科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正在对中国政府公共事业、金融、石油化工和军工等敏感领域的安全造成威胁。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变成事实,将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害。

即便是有如此严重的安全隐患,思科仍能在中国众多关键领域获取如此多得市场份额,除了思科近20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经营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中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由于GDP至上的发展思路,地方政府日益“公司化”,热衷于招商引资,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涉足投资等领域。显而易见跨国公司因为先天的优势能为地方政府提供其所需要的拉动GDP的必然动力,所以在招商引资时其难免会向跨国公司倾斜,甚至不计后果地给予更多的照顾。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在政府采购、公共采购上,现阶段可以参考的法律是2001年的《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但是两部法律对政府采购国产化产品的界定比较模糊。

倪光南认为,在过去的时间里,国内对网络安全问题重视的高度不够,这也造成了在基础设备采购上,思科在国家的系统,央企的系统中占了太多的份额。要约束思科,就要在公共采购时增强信息主权的意识,有效地保障信息主权。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分析,目前国内相关领域技术人才缺乏,一些工作人员并不是十分精通思科的设备以及软件,即使思科对中国的信息安全造成了损害,相关工作人员也只能像一个未带测速仪的交警一样,对这种超速行为浑然不觉。

该人士还从技术角度剖析了思科产品的危险系数。在思科网络产品中,其镜像功能(仅仅需要管理员就可以操作,没有任何政府管控)、合法监听(仅仅是用SNMPv3协议进行管理,而这个协议本身并不安全,政府机构无法了解这些功能是否被滥用)、DPI内容安全审计(无法区分流量统计分析和内容审计功能,SCE产品可以对包括电子邮件、语音RTP流、网页、文件等数据进行还原操作,在机要部门网络中一旦部署,能够非常方便地实现对机密信息的“窃取”)等功能,都是在没有政府授权的情况下就能够开启、配置、生效,因此,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部门,一旦选择思科的产品,几乎就等于选择了安全隐患。

方兴东则认为政府必须要出台真正有效的措施。他说:“必须要搞清楚思科的安全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在方兴东看来,对于安全性存在问题的设备,可采取的对策有两个,第一,应该限制使用;第二,逐步采取安全性高的产品进行代替。“中国经过十多年大力自主创新,国内厂商生产的设备,无论是技术、质量还是价格,基本可以替代思科。从产品替代性来看,国内很多厂商的产品可以替代思科产品。”

项立刚认为应该对思科进行一些合理的反制,他认为中国应尽快建立及完善信息安全审查制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政府多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比如不允许在骨干网以及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采用国外产品等。”他说,美国会将中国高技术值、高附加值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比较常见的办法为专利控制、反倾销和国家安全三种办法。

在制度上,方兴东则建议可以采用源代码托管和首席安全官制度。“首先可以采用的办法是源代码托管,很多国家在采用这种办法对信息安全方面进行监管。但在中国更方便借鉴的是首席安全官制度,在欧美很多国家的大企业都有这样一个职位,首席安全官既是公司

的员工,也受国家安全部门直接管理,在涉及到安全领域的大量采购时他拥有一票否决权。国内的一些央企或者大型企业也有必要设立这样一个职位。”

网络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4、《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5、《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 6、《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7、《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8、《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11、《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12、中办、国办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 13、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4]32号) 14、中央网信办《关于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14]1号) 15、中央网信办《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网络安全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14]5号) 16、国家发改委5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986号) 17、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3年重点领域信息安

全检查工作方案>的函》(工信部协函[2013]259号) 18、《广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 19、《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0、《广东公安网安部门信息安全检查细则》 21、省公安厅《关于继续深休我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粤公通字[2011]124号) 22、《关于切实加强我省涉外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05]12号) 23、《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05]25号 24、《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12]38号 25、《关于加强我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意见》(粤信办[2012]3号) 26、省保密局、省公安厅、省安全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检查工作制度》 27、《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部令第11号) 28、《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业和信息部令第24号)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漏洞分类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漏洞分类规范》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0年下达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国标计划号为:20100385-T-469。由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主要负责进行规范的起草,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等单位参与起草。 1.2主要工作过程 1、2010年6月,组织参与本规范编写的相关单位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规范编制小组,确立各自分工,进行初步设计,并听取各协作单位的相关意见。 2、2010年7月,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规范编制小组开展考察调研和资料搜集工作,按照需求分析整理出安全漏洞分类规范的框架结构。 3、2011年4月,按照制定的框架结构,确定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形成《安全漏洞分类规范》草稿V1.0。 4、2011年7月,课题组在专家指导下,积极采纳国外相关漏洞分类的原则,形成《安全漏洞分类规范》草稿V1.1。 5、2011年8月26日,规范编制小组在积极采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规范内容进行修改,形成《安全漏洞分类规范》草稿V1.2。 6、2013年8月28日,安标委秘书处组织了该标准的专家评审,编制小组听取了专家意见,对标准文本的内容进行修订、简化,形成《安全漏洞分类规范》草稿V1.3。 7、2014年11月,安标委WG5工作组对《安全漏洞分类规范》标准草案稿进行了投票表决,通过了本标准。投票表决中相关单位和专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和意见,标准编制组对意见进行了逐条分析和理解,对标准文本进行了完善,形成了《安全漏洞分类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相关文件。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 编制原则

企业信息安全整体方案方案

企业信息安全整体方案设计 一、企业安全背景与现状 全球信息网的出现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得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贮、查询以及预测决策等工作量越来越大,原来的电脑只是停留在单机工作的模式,各科室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致使工作效率大大下降,纯粹手工管理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需求,这将严重妨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1.企业组织机构和信息系统简介 该企业包括生产,市场,财务,资源等部门. 该企业的的信息系统包括公司内部员工信息交流,部门之间的消息公告,还有企业总部和各地的分公司、办事处以及出差的员工需要实时地进行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等。 2. 用户安全需求分析 在日常的企业办公中,企业总部和各地的分公司、办事处以及出差的员工需要实时地进行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等,企业之间的业务来往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但是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通信协议原始设计的局限性影响,所有信息采用明文传输,导致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日益严重,非法访问、网络攻击、信息窃取等频频发生,给公司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信息安全威胁类型

目前企业信息化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来自网络攻击的威胁,会造成我们的服务器或者工作站瘫痪。 <2)、来自信息窃取的威胁,造成我们的商业机密泄漏,内部服务器被非法访问,破坏传输信息的完整性或者被直接假冒。 <3)、来自公共网络中计算机病毒的威胁,造成服务器或者工作站被计算机病毒感染,而使系统崩溃或陷入瘫痪,甚至造成网络瘫痪。 <4)、管理及操作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因为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信息的应用和安全技术相对滞后,用户在引入和采用安全设备和系统时,缺乏全面和深入的培训和学习,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技术认识不足,很容易使安全设备系统成为摆设,不能使其发挥正确的作用。如本来对某些通信和操作需要限制,为了方便,设置成全开放状态等等,从而出现网络漏洞。 <5)、雷击。因为网络系统中涉及很多的网络设备、终端、线路等,而这些都是通过通信电缆进行传输,因此极易受到雷击,造成连锁反应,使整个网络瘫痪,设备损坏,造成严重后果。 二.企业安全需求分析 1、对信息的保护方式进行安全需求分析 该企业目前已建成覆盖整个企业的网络平台,网络设备以Cisco为主。在数据通信方面,以企业所在地为中心与数个城市通过1M帧中继专线实现点对点连接,其他城市和移动用户使用ADSL、CDMA登录互联网后通过VPN连接到企业内网,或者通过PSTN拨号连接。在公司的网络平台上运行着办公自动化系统、

XX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策略保证公司计算机设备、信息网络平台(内部网络系统及ERP、CRM、WMS、网站、企业邮箱等)、电子数据等的安全、稳定、正常,旨在规范与保护信息在传输、交换和 存储、备份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加强公司信息安全的管理,预防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使用新合程计算机设备、信息系统、网络系统的所有人员。 1.计算机设备安全管理 1.1员工须使用公司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特殊情况的,经批准许可的方能使用自已的计算机),不 得私自调换或拆卸并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使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1.2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私自拆卸计算机组件,当计算机出现硬件故障时应及时向信息技术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和维修。 1.3员工对所使用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安全负责,如暂时离开座位时须锁定系统,移动介质自行安全保管。未经许可,不得私自使用他人计算机或相关设备,不得私自将计算机等设备带离公司。 1.4因工作需要借用公司公共笔记本的,实行“谁借用、谁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到为工作所用,使用结束后应及时还回公司。 2.电子资料文件安全管理。 2.1文件存储 重要的文件和工作资料不允许保存在C盘(含桌面),同时定期做好相应备份,以防丢失;不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下载、游戏等行为,定期查杀病毒与清理垃圾文件;拷贝至公共计算机上使用的相关资料,使用完毕须注意删除;各部门自行负责对存放在公司文件服务器P盘的资料进行审核与安全管理;若因个人原因造成数据资料泄密、丢失的,将由其本人承担相关后果。 2.2文件加密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1、我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实现信息 安全保密责任制,切实负起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的责 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 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 信息服务的安全。 2、网站信息内容更新全部由网站工作人员完成, 工作人员素质高、专业水平好, 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网站所有信 息发布之前都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 工作人员采集信息将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 规定。严禁通过我公司网站及短信平台散布《互联网信息管 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信息(即“九不准”), 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3、遵守对网站服务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的制度。 开展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清理整治工作,对违法犯罪案件,报 告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 4、所有信息都及时做备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网站将保 存60 天内系统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短信服务系 统将保存 5 个月以内的系统及用户收发短信记录。制定并遵守安全教

育和培训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用户网络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不泄密、不制作和传 播有害信息,不链接有害信息或网页。 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防病毒、防黑客攻击技术措施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络 进行破坏活动,保护互联网络和电子公告服务的信息安全的 需要。我公司特此制定以下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的安全技术 措施: 1、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应使用经公安机关检测合格的 防病毒产品并定期下载病毒特征码对杀毒软 件升级,确保计算机不会受到已发现的病毒攻击。 2、确保物理网络安全,防范因为物理介质、信号辐射等造 成的安全风险。 3、采用网络安全控制技术,联网单位已采用防火墙、IDS 等设备对网络安全进行防护。 4、使用漏洞扫描软件扫描系统漏洞,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 口。 5、制订口令管理制度,防止系统口令泄露和被暴力破解。 6、制订系统补丁的管理制度,确定系统补丁的更新、安装、 发布措施,及时堵住系统漏洞。

现行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

现行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号 Standard No. 中文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in Chinese 英文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in English 备注 Remark 1GB/T 33133.1-2016信息安全技术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第1部分:算法描述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ZUC stream cipher algorithm— Part 1: Algorithm description 2GB/T 33134-2016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域名服务系统安全要求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ecurity requirement of public DNS service system 3GB/T 33131-2016信息安全技术基于IPSec的IP存储网络安全技术要求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pecification for IP storage network security based on IPSec 4GB/T 25067-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机构要求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Requirements for bodies providing audit and cert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 5GB/T 33132-201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处理实施指南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Guide of implement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treatment 6GB/T 32905-2016信息安全技术 SM3密码杂凑算法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ques—SM3 crytographic hash algorithm 国标委计划[2006]81号 7GB/T 22186-2016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芯片安全技术要求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ques—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C card chip with CPU 8GB/T 32907-2016信息安全技术 SM4分组密码算法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M4 block cipher algorthm 国标委计划[2006]81号 9GB/T 32918.1-2016信息安全技术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第1部分:总则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Public key cryptographic algorithm SM2 based on elliptic curves—Part 1: General 国标委计划 [2006]81号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计划精选3篇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计划精选3篇 为加强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经局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县工业商务和信 息化局20**年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计划。 一、加强考核,落实责任 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和考核制度,进一步优化流程,明确责任,与各部门重点涉密岗位签订《网络与信息安全及保密责任书》。加大考核力度,将计 算机应用及运维情况列入年度考核中,通过考核寻找信息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 真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严格落实各项措施,持续改进信息安全工作。 二、做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加强用户管理、变更管理、网络安全检查等运行 控制制度和数据安全管理、病责防护管理等日常网络应用制度;加强入侵检测系统应用, 通过桌管系统、瑞星控制台密切关注各移动存储介质(移动硬盘、U盘、CD光驱)等设备 运行情况;在业务分析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安全策略,充分利用局域网优势,进一步 发挥技术防范措施的作用,从源头上杜绝木马、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提高信息网络安全管 理实效;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应对突发 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加强各应用系统管理 进一步作好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后台管理系统、OA等业务系统应用管理。加强与各部门勾通,收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检查系统内各模块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完善系统基础资料,加大操作人员指导力度,确保系统有效运行,切 实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四、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利用局域网、OA系统,通过宣传栏等形式,加大信息安全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广泛宣传动员、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气氛;着力加 强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服 务的有效性和服务效率。 一、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信息安全承诺书

网络信息安全承诺书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本单位郑重承诺遵守本承诺书的有关条款,如有违反本承诺书有关条款的行为,本单位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一、本单位承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文件规定。 二、本单位保证不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第三方的合法权益,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三、本单位承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本单位网站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按政府有关部门要求设立信息安全责任人和信息安全审查员,信息安全责任人和信息安全审查员应在通过公安机关的安全技术培训后,持证上岗。 四、本单位承诺健全各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五、本单位承诺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和检查,如实主动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积极协助查处通过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六、用户确保所有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有效,如若网站备案信息发生变更,

须立即到当地核验点办理变更手续。若经电信公司备案人员核实信息有误,将按照《非经营性互联网备案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原信息产业部33号令)要求,按虚假备案信息进行停止接入处理 七、本单位承诺不通过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含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八、本单位承诺不从事任何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1.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的。 2.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3.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4.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5.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

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构架 公司成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是信息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下设负责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重大事件,落实方针政策和制定总体策略等。职责主要包括: 1.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信息安全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2.批准公司信息安全总体策略规划、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3.确定公司信息安全有关部门工作职责,指导、监督信息安全工作。 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工作组: 1.信息安全工作组于海峰负责、 2.应急处理工作组张会负责。 3.组长均由公司负责人郑建国担任。 三、信息安全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包括: 1.贯彻执行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决议,协调和规范公司信息安全工作; 2.根据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对信息安全工作进行具体安排、落实; 3.组织对重大的信息安全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策略进行审查,拟订信息安全总体策略规划,并监督执行; 4.负责协调、督促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信息安全工作,参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的安全规划,监督安全措施的执行; 5.组织信息安全工作检查,分析信息安全总体状况,提出分析报告和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 6.负责接受各单位的紧急信息安全事件报告,组织进行事件调查,分析原因、涉及范围,并评估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提出信息安全事件防范措施; 7.及时向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有关部门、单位报告信息安全事件。 8.跟踪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组织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四、应急处理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包括: 1.审定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应急策略及应急预案;

2.决定相应应急预案的启动,负责现场指挥,并组织相关人员排除故障,恢复系统; 3.每年组织对信息安全应急策略和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和演练。 五、公司指定分管信息的领导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并配备信息安全相关人员对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落实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修改)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1.总则 为规范公司计算机与网络的管理,确保计算机与网络资源的高效性与安全性,特制订本办法。 1.1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中的软件、硬件及信息资源,使之免受偶然或恶意的破坏、篡改和泄露,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1.2本规定涉及的管理范围,包括各类软、硬件设备。其中,软件设备包含:办公系统(OA、CRM、现金流系统)、邮件系统、局域网、操作系统以及网络上提供的相关服务;硬件设备包含计算机及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打印机、扫描仪、路由器、服务器、U盘、移动硬盘等设备。 1.3本办法适用于部门及车间各单位。 2.网络安全管理 2.1全公司计算机由其指定责任人负责计算机与网络管理的各项工作。该部门与责任人有权对公司的所有计算机进行操作并查看。同时,其负有对所有计算机信息保密的义务。若发现该责任人泄漏计算机内信息秘密,将视情节轻重,对该责任人处以200-5000元的经济处罚。 2.2公司员工必须定期对其重要文件进行备份,不建议将文件数据单一存储在某一设备介质中,应在多种设备介质(移动硬盘或U盘)中建立多个备份。一旦数据丢失且无法恢复,将视数据损失情况及重

要程度,对当事人处以200-5000元的经济处罚。 2.3公司各部门的重要数据,应每季度由其部门特定人员进行备份,同时应将数据备份到多种设备介质中,包括移动硬盘,光盘等。一旦数据丢失,将视数据损失情况及重要程度,对当事人处以200-5000元的经济处罚。 2.4公司服务器系统的数据备份,由其部门特定人员进行数据备份。责任人需每周一次对数据文件进行完整备份,并将备份文件转移到指定存储介质中。未按要求进行备份,并导致服务器数据丢失,将视数据损失情况及重要程度,对当事人处以200-5000经济处罚。 2.5公司员工不得使用各种手段破解、攻击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各种服务平台。一经发现,将对当事人处以5000元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开除处理。 2.6 责任人需定期对使用电脑进行杀毒、清理垃圾文件、升级补丁,保持计算机系统清洁。未按规定执行,对部门第一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分别处以200元和100元的经济处罚。 2.7责任人需定期对服务器进行杀毒、清理垃圾文件、升级补丁,保持计算机系统清洁。未按规定执行,对第一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分别处以200元和100元的经济处罚。 2.8 公司员工因履行职务或者主要利用公司的物质条件、技术累积、业务信息等产生的发明创造、作品、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或其他与商业信息有关的知识产权均属公司所有。工作成果包括发明创造、技术改造、工具模型、专有技术、专有设计、专利、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长效机制 2014.04.17 08:54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薛瑞汉 随着互联网对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渗透,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传播给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长效机制。 制定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战略规划。网络空间是国家主权延伸的新疆域,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大力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顶层设计。截至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颁布了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我国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出台专门针对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因此,应将网络和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将信息疆域作为与传统国土疆域等同的国家核心利益予以保护。制定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战略规划,包括制定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国家战略、国防与军事战略以及具体的行动路线和实施纲要,构建积极防御、攻防兼备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架构,全面提升网络信息空间的信息保障、网络治理和网络对抗的能力。 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维护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核心在于组织管理。应按照统分结合、相对集中、职责明确、责权一致的原则,进一步调整、理顺管理体制,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以及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加强管理、企业依法运营、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互联网管理工作新格局。新近成立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就是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性机构。同时,各地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监察队伍,提高对高技术犯罪的预防和侦破能力。 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但有些法律制度过于原则或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应进一步完

解读国标GBT 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解读国标GBT 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发布时间:2018-01-28浏览:578 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第32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和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GB/T 35273-2017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于2017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将于2018年5月1日实施。 本文重点提炼个人信息的保存、个人信息安处理以及组织的管理要求等方面内容,解读国家标准GB/T 35273-2017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一、《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第六点“个人信息的保存”,对个人信息控制者对个人信息的保存提出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6.1 个人信息保存时间最小化 对个人信息控制者的要求包括: a) 个人信息保存期限应为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 b) 超出上述个人信息保存期限后,应对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6.2 去标识化处理 收集个人信息后,个人信息控制者宜立即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并采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将去标识化后的数据与可用于恢复识别个人的信息分开存储,并确保在后续的个人信息处理中不重新识别个人。 6.3 个人敏感信息的传输和存储 对个人信息控制者的要求包括: a) 传输和存储个人敏感信息时,应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 b) 存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时,应采用技术措施处理后再进行存储,例如仅存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摘要。 6.4 个人信息控制者停止运营 当个人信息控制者停止运营其产品或服务时,应: a) 及时停止继续收集个人信息的活动; b) 将停止运营的通知以逐一送达或公告的形式通知个人信息主体; c) 对其所持有的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二、《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第九点“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对个人信息控制者处理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方式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9.1 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 对个人信息控制者的要求包括: a) 应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b) 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组织内部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响应培训和应急演练,使其掌握岗位职责和应急处置策略和规程; c) 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后,个人信息控制者应根据应急响应预案进行以下处置: 1) 记录事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发现事件的人员、时间、地点,涉及的个人信息及人数,发生事件的系统名称,对其他互联系统的影响,是否已联系执法机关或有关部门; 2) 评估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消除隐患; 3) 按《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涉及个人信息主体的类型、数量、内容、性质等总体情况,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已采取或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计划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计划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计划(3篇)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计划1 为加强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经局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县工业 商务和信息化局20**年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计划。 一、加强考核,落实责任 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和考核制度,进一步优化流程,明确责任,与各部门重点涉密岗位签订《网络与信息安全及保密责任书》。加大考核力度,将计算机应用及运维情况列入年度考核中,通过考核寻找信息安全工作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严格落实 各项措施,持续改进信息安全工作。 二、做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加强用户管理、变更管理、网络安全检查等运行控制制度和数据安全管理、病责防护管理等日常网络应用制度;加强入 侵检测系统应用,通过桌管系统、瑞星控制台密切关注各移动存储介质(移动硬盘、U盘、CD光驱)等设备运行情况;在业务分析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安全策略,充分利用局域网优势,进一步发挥技术防范措施的作用,从源头上杜绝木马、病 毒的感染和传播,提高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实效;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提 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加强各应用系统管理 进一步作好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后台管理系统、OA等业务系统应用管理。加强与各部门勾通,收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检查系统内各模块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完善系统基础资料,加大操作人员指导力度,确保系统有效运行,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四、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利用局域网、OA系统,通过宣传栏等形式,加大信息安全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广泛宣传动员、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气氛;着力加强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和服务效率。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计划2 一、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按照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工作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要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各种责任,规范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切实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 各单位要设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应用、管理、维护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要建立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各尽其职,常抓不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国家信息安全论文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与此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通常利用计算机犯罪很难留下犯罪证据,这也大大刺激了计算机高技术犯罪案件的发生。利用非法手段获得的系统讯问权去闯入运程机器系统、破坏重要数据,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病毒的泛滥和各种网络业务的安全威胁。计算机犯罪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国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网络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而构成了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 本文就从“攻击”和“防范”这两个方面来对网络进行研究。阐述目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现有网络安全的威胁以及表现形式做了分析与比较,对为加强安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了较深入讨论,并描述了本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走向。让人们明白各种网络攻击的原理与防范的方法。从而减少因网络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损失。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网络攻击网络防范计算机病毒 绪论 1、课题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互连程度随之扩大。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许多信息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不同使用层次的用户共同关心的问题。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网络系统能够更加可靠地运行,不受外来入侵者干扰和破坏。所以解决好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无论是有意的攻击,还是无意的误操作,都将会给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计算机网络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防范措施。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中,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应是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和脆弱性,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所以本文就从网络的“攻击”与“防范”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让人们明白各种网络攻击的原理与防范的方法。从而减少因网络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损失。 2、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表现形式 计算机网络具有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泛性、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等特征,这使得网络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的攻击。 攻击者可以听网络上的信息,窃取用户的口令、数据库的信息;还可以篡改数据库内容,伪造用户身份,否认自己的签名。更有甚者,攻击者可以删除数据库内容,摧毁网络节点,释放计算机病毒等等。这致使数据的安全性和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3、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 (1) 信息泄露 信息被透漏给非授权的实体。它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射频截获、人员的有意或无意、媒体清理、漏洞利用、授权侵弛、物理侵入、病毒、木马、后门、流氓软件、网络钓鱼等。 (2) 完整性破坏 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等方式文现。

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

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 姓名杨直霖 信息安全标准是解决有关信息安全的产品和系统在设计、研发、生产、建设、使用、检测认证中的一致性、可靠性、可控性,先进性和符合性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依据。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产品认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国外信息安全标准发展现状:CC标准(Common Criteria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标准,用来评估信息系统和信息产品的安全性。CC标准源于世界多个国家的信息安全准则规范,包括欧洲ITSEC、美国TCSEC(桔皮书)、加拿大CTCPEC 以及美国的联邦准则(Federal Criteria)等,由6个国家(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家技术标准研究所、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共同提出制定。 国际上,很多国家根据CC标准实施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评估与认证。1999年被转化为国际标准ISO/IEC15408-1999《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Evaluation criteria for IT security》,目前,最新版本ISO/IEC15408-2008采用了。 用于CC评估的配套文档CEM标准(Common Methodolog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提供了通用的评估方法,并且跟随CC标准版本的发展而更新。CEM标准主要描述了保护轮廓(PP-Protection Profile)、安全目标(ST-Security Target)和不同安全保证级产品的评估要求和评估方法。CEM标准于2005年成为国际标准ISO/IEC18045《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Methodology for ITsecurity evaluation》。 国内信息安全标准:为了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信安标委会”编号为TC260)。在信安标委会的协调与管理下,我国已经制修订了几十个信息安全标准,为信息安全产品检测认证提供了技术基础。 2001年,我国将ISO/IEC15408-1999转化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18336-2001 (CC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目前,国内最新版本GB/T18336-2008采用了 IS0/IEC15408-2005.即CC 。 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借鉴了GB/T 18336结构框架和技术要求,包括安全功能要求、安全保证要求和安全保证级的定义方法,以及标准的框架结构等。例如,GB/T20276-2006《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卡嵌入式软件安全技术要求(EAL4增强级)》借用了PP的结构和内容要求,包括安全环境、安全目的和安全要求(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证要求)等内容,以及CC标准预先定义的安全保证级别(EAL4)。同时,结合国内信息安全产品产业的实际情况,我国信息安全标准还规定了产品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以及产品的测试方法。有些标准描述产品分级要求时,还考虑了产品功能要求与性能要求方面的影响因素。 国外信息安全现状 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非常重视国家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美、俄、日等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制订自己的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确保信息安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美国信息安全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美国国土安全局,分担信息安全管理和执行的机构有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国防部等,主要是根据相应的方针和政策结合自己部门的情况实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2000年初,美国出台了电脑空间安全计划,旨在加强关键基础设施、计算机系统网络免受威胁的防御能力。2000年7月,日本信息技术战略本部及信息安全

企业信息安全工作报告

年信息安全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依照《印发Xx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方案和信息安全自查操纵指南的通知》,我局立即组织展开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以下。 一、信息安全组织管理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针对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理事会高度重视,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身抓,并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Xx担负,副组长由Xx,成员由各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工作制度,积极主动展开信息安全自查工作,保证了残疾人工作的良好运行,确保了信息系统的安全。 二、健全制度,严格管理 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集团信息安全工作方针和策略、信息安全组织结构及职责、信息安全事件处置与报告制度、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变更管理办法、网络管理制度、系统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办法、人员安全管理办法等内容。并严格网络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实行“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坚持“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实行领导审查签字制度,凡互联网上传的信息,必须经本单位主要领导审查批准,并按照台里新闻领导三审制度,做好信息审批才能上传。特别是针对重点岗位人员鉴证了保密安全责任书,制定了日常考核监督制度,确保管理监查到位。 三、技术落实 日常管理方面切实抓好网内、外网和硬件、应用软件“三层管理”,落实具体负责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对涉密信息文件、材料实行专人管理,对重点部门、

岗位等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工作。同时,重点抓好“三大安全”排查:一是硬件安全。包括传输、防雷、防火、监控和电源等硬件设备都具有灾难备份,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转。二是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结构、安全日志管理、密码管理、互联网行为管理等;数据库存储备份、移动存储设备管理、数据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明确了网络安全责任,强化了网络安全工作。三是应用安全。包括网站、软件管理等;上传文件提前进行病素检测;分模块分权限进行维护。各机房和网站的服务器使用专属权限密码锁登陆后台,主要管理人员负责保密管理,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开机密码为其专有,且规定严禁外泄。同时,涉密计算机相互共享之间设有严格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2、技术防护 按照等级保护、密码防护等标准规范要求,各信息系统安装了硬件防火墙,同时配置安装了瑞星专业杀毒软件,涉密计算机经过保密技术检查,加强了在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方面的有效性。并要求安全信息管理员积极与网络安全保障经验丰富的人员取得联系,定期对网站安全保障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在突发信息安全事件时给予技术支持。 3、应急处置与灾备 我局信息系统系统,在突发事件时候,安全信息人员马上切换应急备份系统,并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及时处置,保证信息系统万无一失。同时,为了技术安全与服务提供商签订硬件、软件维护事宜,商定给予应急技术最大程度的支持。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威胁分析 1、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2020年全国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2020年全国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 案(共200题) 1. 下面为预防计算机病毒,正确的做法是(D ) A. 一旦计算机染上病毒,立即格式化磁盘 B. 如果是软盘染上病毒,就扔掉该磁盘 C. 一旦计算机染上病毒,则重装系统 D. 尽量用杀毒软件先杀毒,若还不能解决,再想其他办法 2. 在进行杀毒时应注意的事项不包括(B ) A. 在对系统进行杀毒之前,先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 B. 在对系统进行杀毒之前,先断开所有的I/O 设备 C. 在对系统进行杀毒之前,先断开网络 D. 杀完毒后,应及时打补丁 3. 限制某个用户只允许对某个文件进行读操作,这属于(D ) A. 认证技术 B. 防病毒技术 C. 加密技术 D. 访问控制技术 4. 以下关于防火墙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 防火墙只能检查外部网络访问内网的合法性 B. 只要安装了防火墙,则系统就不会受到黑客的攻击 C.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查杀病毒 D. 防火墙不能防止内部人员对其内网的非法访问 5. 实现验证通信双方真实性的技术手段是(A ) A. 身份认证技术 B. 防病毒技术 C. 跟踪技术 D. 防火墙技术

6. 为了减少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应(A ) A. 打开不明身份人的邮件时先杀毒 B. 尽可能用软盘启动计算机 C. 把用户程序和数据写到系统盘上 D. 不使用没有写保护的软盘 7. 有些计算机病毒每感染一个EXE 文件就会演变成为另一种病毒,这种特性称为计算机病毒的(C ) A. 激发性 B. 传播性 C. 衍生性 D. 隐蔽性 8. 面对产生计算机病毒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C ) A. 操作系统设计中的漏洞 B. 有人输入了错误的命令,而导致系统被破坏 C. 为了破坏别人的系统,有意编写的破坏程序 D. 数据库中由于原始数据的错误而导致的破坏程序 9. 以下不属于渗透测试的是(D ) A. 白盒测试 B. 黑盒测试 C. 灰盒测试 D. 红盒测试 10.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 A. 所有的操作系统都可能有漏洞 B. 防火墙也有漏洞 C. 正版软件不会受到病毒攻击 D. 不付费使用试用版软件是合法的 11. 以下对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D ) A. 信息安全问题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造成的 B. 信息安全问题是由于黑客组织和犯罪集团追求名和利造成的 C. 信息安全问题是由于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的 D.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内因是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外因是对手的威胁与破坏

简述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朱节中

滨江学院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论文题目简述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院系计算机系 专业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王二麻 学号 20122344900 学期 2014-2015(1) 指导教师朱节中 职称副教授 二O一四年十二月九日

简述网络结构安全防护体系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由硬件网络、通信软件以及操作系统构成的,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首先要以硬件电路等物理设备为载体,然后才能运行载体上的功能程序。通过使用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网线等网络设备,用户可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通信网络,对于小范围的无线局域网而言,人们可以使用这些设备搭建用户需要的通信网络,最简单的防护方式是对无线路由器设置相应的指令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这种防护措施可以作为一种通信协议保护,目前广泛采用WPA2加密协议实现协议加密,用户只有通过使用密匙才能对路由器进行访问,通常可以讲驱动程序看作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经过注册表注册后,相应的网络通信驱动接口才能被通信应用程序所调用。 网络安全通常是指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要受到保护,不能被更改、泄露和破坏,能够使整个网络得到可持续的稳定运行,信息能够完整的传送,并得到很好的保密。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设计到网络硬件、通信协议、加密技术等领域。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是基于安全技术集成的基础之上,依据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起来的。 二、需求与安全 网络本身的开放性、无界性等特性,在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安全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 2.1 信息 信息是资源,信息是财富。信息化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综合技术水平,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信息技术和发展信息产业也是当今竞争的一个制高点。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焦点集中在网络技术,开放系统,小型化,多媒体这四大技术上。2.2安全 Internet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带来巨大推动和冲击。但同时,Internet 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由于Internet强调它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其采用的TCP/IP、SNMP等技术的安全性很弱,本身并不为用户提供高度的安全保护,Internet自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因此是一个不设防的网络空间。随着Internet网上用户的日益增加,网上的犯罪行为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包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