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巴山区玉米田间杂草的危害及防治

秦巴山区玉米田间杂草的危害及防治

秦巴山区玉米田间杂草的危害及防治
秦巴山区玉米田间杂草的危害及防治

各省玉米田杂草种类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截止2008年,中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2%。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 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 1.1省 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713.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 841.10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2.61%,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7.84%。 1.1.1 省种植结构 夏播面积保持80%左右,可灌溉区面积也在80%以上,冀中原夏播玉米区,是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占总播种面积的70%;冀东平原和太行丘陵山区夏播区,热量资源相对短缺,约占总面积的10%;春播玉米区,生态、生产类型多样,约占总面积的20%。省约70% 的玉米用于饲料加工和养殖,约29%用于工业加工。 (省玉米生产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研究,文英,农业科学,2009,13(6):113-115)春玉米是冀北地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田杂草群落主要由马唐、稗草、黎、反枝苋、

牛筋草等杂草组成。在化学除草剂的长期作用下,近年来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东北春玉米区鸭跖草、芭英菜、问荆等杂草的危害程度不断上升,逐步演变为田间主要杂草,而华北夏玉米区难除杂草铁苋菜、苘麻在田间的优势度显著提高。 省玉米田杂草有136种(含变种),隶属于34科、97属,其中优势杂草有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等9种,是构成各地区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区域性优势杂草10种:牛筋草、鸭跖草、灰绿藜、打碗花、苦荬菜、苣荬菜、芦苇、蒺藜、野稷、碎米莎草。常见杂草有21种,一般杂草有96种。地区主要形成反枝苋十狗尾草+灰绿藜+藜为主的杂草群落,地区为马唐+稗+反枝苋十藜,一地区为马唐+马齿苋+鸭跖草十稗+反枝苋,地区为马唐+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和地区玉米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较其它地区高,而优势度较低。从群落相似性来看,与一地区群落结构最为相似。(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2006.6,植物保护学报,守辉等) 春玉米是冀北地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于2006—200在冀北地区春玉米生产重点县选择有代表性的8个地点、72个地块进行调查,鉴定出春玉米杂草18科、46种。其中主要优势种有马唐、藜、反枝苋、铁苋菜、鸭趾草,次要优势种有狗尾草、鬼针草、小蓟、山苦荬、葎草、稗草、辣子草、猪毛菜、个别地块黄花蒿、苣荬菜、圆叶牵牛、莎草等为害较重。圆叶牵牛较多的地块,宜选择含有烟嘧磺隆的药剂等。 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灭草松;鸭趾草、小蓟、黄花蒿、藜等较多的地块,可在配中加入适量的2,4一滴丁酯;圆叶牵牛较多的地块,宜选择含有烟嘧磺隆的药剂等。对于乙草胺+莠去津和异丙草胺+莠去津的配,为提高对藜、鸭趾草等的药效,可适当加入2,4一滴丁酯,但加入量一般每亩不超过有效成分309, (冀北春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化学防除技术探讨,明辉,树才.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小麦秸秆覆盖对杂草出苗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若无覆盖并去除麦根,则对马齿苋的萌发和生长更有利,主要原因有以下2个面,1、麦根的去除为杂草生长腾出了生存空间;2、麦根对杂草生长有抑制作用减少。麦根水提物对杂草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麦秸覆盖对杂草萌发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郭宪,农业科学,2007,35(9):2584,2596)

处理霉变饲料的方法

在我国饲料原料来源复杂广泛,越来越多的作物、泔水等可以发酵成牲畜饲料。在潮湿的环境中,饲料容易发霉变质,饲料霉变的因素有很多,像原料的种植和采集时已经霉变;其次是在初级加工时未处理好饲料水分;3、储存条件差、运输环节出了问题。既然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如何处理霉变问题呢?肯定会有人说使用脱霉剂或者防霉剂不就行了,而一味地依靠它们是否正确呢?这里有些资料供大家参考,不妥请指正。 (一) 科学使用脱霉剂,适度使用防霉剂 主要针对轻微霉变的原料,采用原料与脱霉剂逐级混匀的办法,使脱霉剂与原料充分混匀,然后作为原料使用。脱霉剂在脱霉的同时也有吸附部分营养物质的作用,不要与维生素等微量成分直接混用,因此,科学使用和掌握一定的技巧十分重要,一味地加大剂量只会适得其反。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饲料则需要适度使用防霉剂,推荐使用双乙酸钠、乳酸、丙酸等防霉剂。 (二) 通风晾晒,去表霉 霉菌有很多种,在表皮的霉变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通风晾晒法,以去掉表皮附着的霉菌体。最典型的是玉米黄曲霉,在晒场进行晾晒后初筛,使表皮霉菌脱落,然后再依据霉变的情况决定使用方法,轻微者可采用第一种方法,中度或严重霉变者则推荐使用下一种方法。

(三)稀释法 中高度霉变原料不应再用作动物饲料,但我国不合格的霉变饲料比重较大,且价值不菲,丢弃不太现实,此时建议稀释法,即用好的原料与其混合使用,比例依情况而定,喜事前必须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进行处理。 (四)水洗法 对于玉米而言可采用此法,玉米粉碎后,采用水洗的方法,洗去霉菌及其毒素,同时去掉浮在表面的胚芽,可以较好地去除霉菌毒素。但此法操作难度较大,量少可以用,处理后的玉米要及时使用,不便存储。 (五)改变用途 在批量大时可用,一是完全改变,用于工业发酵等,收回大部分成本;二是改变饲喂对象,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比如由猪改成普通水产,但要先进行第1-3种方法处理,否则效果很差。 (六)微生态缓解法 霉变饲料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用户来说有继续霉变恶化的风险,会引起拉稀、中毒等等问题,因此推荐大家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来缓解损害,它对霉菌具有竞争抑制性作用,其产生的复合酶还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发霉的玉米怎么处理才好

发霉的玉米怎么处理才好 在生活中,受到潮湿天气的影响,很多粮食往往会出现发霉的现象,尤其是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当粮食发霉,比如玉米发霉的话,如果食用,很容易造成身体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发霉的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关于发霉的玉米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下面一起来看这篇文章了解一下。 要知道霉变的原因,玉米霉变主要原因一是水分高,二是温度高,三是生虫,所以最主要办法是降温、降水、通风。如果是堆积玉米棒,需将堆散开,摊开于太阳底下暴晒,降低水分,同时通风降低粮食温度;如果是玉米粒堆积或包装,能机械通风的直接通风降温降水,不能通风的同样摊薄在太阳下暴晒,降水降温;如果是生虫引起发热生霉的,要进行药物处理,杀虫降温,以缓解霉变。 花生和玉米在保存的过程中如果保管不善,使其受热和受潮,就很容易发霉长毛,这种霉菌就是黄曲霉菌,它所产生的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有人曾做过实验,用含黄曲霉素的玉米饲养老鼠,一年以后可诱发肝癌。所以,发生霉变的花生、玉米都不能吃。 如果无意中吃到发霉的花生和玉米,因黄曲霉素很苦,吃到嘴里可以感觉到,要马上吐出,并用清水漱口。 补充营养素:补充充足VA、VD、VE、VK、叶酸,有机硒、蛋氨酸等以缓解中毒效应,或使用有机酸类添加剂、益生菌类产品

如乳酸菌、酵母菌等也有助于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部分酶制剂也有利于缓解霉菌毒素的危害。 重度污染的玉米处理:霉变较为严重的玉米应集中收购、专仓储存、及时送质检机构检测,经检验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只能作为工业用粮定向销售,不得用于食粮和饲料加工,霉变严重的必须销毁不得使用。以上是针对霉菌污染玉米的处理措施,建议饲料中最好禁止使用霉变玉米,即使是轻度污染的玉米长期使用也会对畜禽及人类造成很大危害。 以上便是关于发霉的玉米怎么处理的简单介绍。相信看完这以后,您对于如何处理发霉的玉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也能够发挥它的作用,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所以,在平时多一些对知识的了解,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480克升麦草畏水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与探讨

480克升麦草畏水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田间药效试 验研究与探讨 1 试验目的 目的是明确该药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适宜用量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提出田间应用防治技术,为登记提供依据。 2 试验条件 2.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试验作物:玉米;品种:先玉335 2.2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玉米田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刺蓼、藜、反枝苋、龙葵、苘麻。 2.3栽培条件 试验地点在双城区农药管理站试验田,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碳酸盐黑钙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2.3%,PH值7.0。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药剂 3.1.1试验药剂 480克/升麦草畏水剂,山东中禾化学有限公司提供。 3.1.2对照药剂

25%辛酰溴苯腈乳油,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处理。 3.1.3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3.2小区安排 3.2.1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26m2(4垄×10m×0.65m) 重复次数:四次重复。 3.3施药方法 3.3.1使用方法 本试验施药于玉米苗后4-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按设计用药量采用喷雾法均匀喷洒茎叶处理一次,喷液量为每亩30升,其后玉米正常管理。配药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配成母液再进一步稀释。 3.3.2施药器械 施药采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农HD400 背负式喷雾器械,扇形喷头。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 施药时间是6月6日下午,施药时玉米4-5叶期,阔叶杂草2-6叶期,茎叶均匀喷雾施药一次。 3.3.4使用量 试验药剂480克/升麦草畏水剂有效成份用量190.0克/公顷、235.02克/公顷、280.0克/公顷、470.0克/公顷。对照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 摘要:目前,玉米田的杂草危害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随着玉米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杂草的种类也逐年增多。再加上农民滥用除草剂,导致杂草群发生变化,使危害更加严重。该文通过对玉米杂草的种类与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化学除草的技术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后期的补救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为后期的玉米田除草作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玉米;杂草;防除技术 苏彦丽.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25. 一、玉米田草害发生趋势 免耕技术推广后,小麦收割后遗留在玉米田中的杂草数量多、草龄大,麦田机械化收割的普及,使自生麦已成为玉米田中的主要草害,已成为玉米生产的主要威胁。另一方面,一些除草剂长期使用,使田间杂草种群发生变化,宿根性杂草如旋花科杂草、芦苇的比例上升,危害加重。还有生产者对除草剂种类和技术使用不当,防除效果不佳,药害频发。 二、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

春播玉米田常见的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莎草、反枝苋、草、龙葵、铁苋菜、打碗花、田旋花、藜、酸模叶蓼、苍耳、茼麻、黄花蒿、龙葵、苦卖菜、刺儿菜、猪毛菜、问荆等;夏播玉米田主要有狗尾草、稗草、马唐、反枝苋、马齿苋、铁苋菜、刺儿菜、藜、小藜、苍耳、龙葵、打碗花、田旋花、q蓄、茼麻、莎草、苣荬菜、草等。 三、主要杂草形态识别 许多除草剂就是由于杂草的动态特征而获得选择性的,应用形态学分类可以较好地指导杂草的化学防治。根据形态特征将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莎草科杂草三类。 1、禾本科杂草特征 茎圆或略扁,节和节间区别明显,节间中空,中鞘开张、常有叶舌。胚具1子叶,叶片狭窄而长,平行脉,叶无柄。如狗尾草、金狗尾草、狗牙根、虎尾草、虮子草、节节麦、芦苇、看麦娘、狼尾草、雀麦、荩草、牛筋草、千金子等。 2、阔叶类杂草 包括所有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及部分单子叶植物杂草。特征:茎圆形或四棱形。叶片宽阔,叶有柄,网状叶脉,胚具2子叶。如车前科(车前、大车前、平车前)、唇形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综述) 易中华1 吴兴利2 (1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 ) 饲料霉变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霉菌毒素,可造成高达10%的经济损失,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 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不但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动物对霉菌毒素的临床反应与其它化学毒物的反应相似,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症,并具 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急性中毒可产生毁灭性影响,而且由于可疑饲料在检测前就被采食,中毒难以诊断和治疗。由于大量化学结构不相关的霉菌毒素产自不同真菌,很难准确指出某特定疾病发作是何种毒素造成的。动物慢性中毒症可降低生产性能、降低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肉和蛋的产量、抑制免疫并增加疾病发生率、损害重要组织器官、扰乱繁殖性能,引起的经济负面影响是急性发病和死亡的几倍。饲料和食品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微妙的未知毒性作用,这与全球关注的健康危机紧密相关。现将饲料中几种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介绍如下: 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 Aspergillus flavus )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 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以毒素B1、B2、G1和G2的毒力最强,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 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动物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 其中又以B1 的致癌性最强。当B1 进入机体后,在肝细胞内质网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环氧化黄曲霉毒素B1,再与DNA及RNA吉合,并发生变异,使正常肝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可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毒性很强的毒素。黄曲霉毒素作用机理是影响细胞膜,抑制RNA合成并干扰某些酶的感应方式,中毒症状无特异表现,按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可表现为发育迟缓、腹泻、肝肿大、肝出血、肝硬化、肝坏死、脂肪渗透、胆道增生等。其毒性因剂量、中毒持续时间、动物种类、品种、饲粮或营养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不同(见图 1 )。家畜对黄曲霉毒素的 易感性其顺序是:小鸭>小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 图 1 黄曲霉毒素攻毒递增剂量与豚鼠肝脏变化。上排最左边豚鼠未接毒,下排最右边豚鼠接毒剂量最大。注意到,豚鼠肝的苍白色随黄曲霉毒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黄曲霉毒素摄入剂量过大时可致死,亚致死量可产生慢性毒性,长期摄入低剂量黄曲霉毒素可致癌(Sin nhuber 等,1977;Wogan和Newberne,1967)。一般情况下,动物年龄越小,其敏感性越高;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营养状况越差越容易发病;怀孕母畜比未怀孕母畜更容易产生反应。黄曲霉毒素已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强烈关注,因为黄曲霉毒素广 泛存在于被污染的花生、玉米、大豆、油类等食物中,是人类致癌的潜在因子。虹鳟鱼是早期研究黄曲霉毒素的试验动物,它们对黄曲霉毒素很敏感,其半数致死量按等比例混合黄曲霉毒素B1和G1计算为0.5?1.0 mg/kg(Lee等,1991)。饲粮中黄曲霉毒素的肝细胞恶性瘤致病几率高达8.0 x 10-8。虹鳟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对性疾病很敏感。将鱼苗或胚胎浸在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5 mg/kg 的水中半小时,9 个月后30%?40%的鱼患有肝细胞癌(Sinnhuber 等,1977)。根据Lee 等(1991)综述黄曲霉毒素在对鱼的毒性,黄曲霉毒素导致加利福尼亚州鱼苗孵化场黄曲霉毒素中毒症流行,并很可能是鱼肝癌流行的原因。据调查,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棉籽粕是发病的原因。虹鳟鱼采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逐渐发展为肝癌(Sin nhuber 等,1977)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症在哺乳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和种猪上有报道。临床和病理症状包括:体增重减速,饲料转换效率下降,中毒性肝炎,肾病变,全身出血(Hoerr 和Andrea ,1983 ;Miller 等,1981 ,1982)。黄曲霉毒素对猪的毒性作用因年龄、饲粮、含量和中毒持续时间等的变化而 变化。猪从断奶至上市,饲粮黄曲霉毒素耐受量为0.3 mg/kg(Monegue 等,1977)。猪饲喂了毒素含量

如何判断玉米是否发霉

如何判断玉米是否发霉 玉米自从在唐朝我国成功从墨西哥引进以后,就在我国农民心灵手巧的种植之下一直生长的很好,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是人们餐坐上的常客。但是成熟的玉米是有一定保质期的,如果储存不当,玉米会很快的发霉变质,那么,大家要如何判断玉米是否发霉? 如何判断玉米是否发霉 1、正常玉米籽粒多为黄白色,颗粒饱满,无损害、无虫咬、虫蛀和发霉变质现象。发霉玉米可见胚部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质地疏松,有霉味。 2、发霉后的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 3、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 4、在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很苦。 5、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的颗粒。另外,还要警惕不法商贩用油抛光已经发霉的玉米并进行烘干的处理,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将已经发芽的玉米用除草剂喷洒,再进行烘干销售。 6、玉米粒发黑的,是长时间高湿高温造成的;胚芽外皮有绿的,是脱粒早,来不及晒造成的;胚芽皮内发绿或发黑的,是闷时间过长的原因。 如何避免玉米发霉 霉菌生长有四个条件,分别是必须与空气接触,真空条件下不会生长,需要一个相应湿度和温度的环境中才能生长。霉菌和人一样,需要食物,淀粉、蛋白质、油脂、纤维等都是霉菌的营养源。霉菌无处不在,空气中、灰尘中、土壤中、汗液里均有,霉菌还特容易停留在一些凹凸不平的表面。综合以上述情况,大家可以在湿度和温度方面去控制玉米发霉,其他方法成本比较高。 为了让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能吃到自己想要吃的食物,不受到食物成熟时间的限制。工作在餐饮行业的人们一直在想尽各种办法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而且还尽力不影响食物的口感和品质。目前已经有不少的食物打破了时间的束缚能够得到长久的保鲜。

防止玉米发霉及霉玉米脱霉措施_王曙光

2013年第9期(总第200期) 经验交流 91 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缺氧,当30%的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时,即出现临诊症状。(2)亚硝酸盐可使病畜末梢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外周循环衰竭。(3)亚硝酸盐与消化道或血液中某些胺形成亚硝胺或者亚硝酸胺,具有致癌性。 2 发病原因 (1)猪饲喂了大量的白菜、蔓菁、瓜叶、罗卜叶等含硝酸盐较多的青绿饲料,特别是施用氮肥充足的植物,含硝酸盐更高,在调制饲喂过程中方法不对,如小火闷煮,或者霉烂变质等,硝酸盐均可因混杂于饲料中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而还原为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进入体内,超过一定浓度后就会发生中毒。(2)亚硝酸盐还可以在体内形成,猪在一般情况下,硝酸盐在肠胃中转化为亚硝酸盐的能力较弱,但当猪的胃肠道机能紊乱(肠道寄生虫、胃酸浓度降低等)可使胃肠道的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此时猪采食了大量含硝酸盐的饲料,就可使亚硝酸盐在肠道内大量产生并吸收而引起中毒。 3 症状 (1)亚硝酸盐毒中毒的猪,潜伏期的长短随摄入量的多少而不同,短则5~15min 或突然死亡,一般为1~3h ,个别情况可长达20h 。(2)病猪常在饲喂后呈现突然不安、流涎 、腹痛、腹泻、呕吐、肌肉震颤、步态摇晃、结膜苍白或发绀,呼吸困难、全身痉挛等症状。(3)剖解猪体,因死亡快,内脏多无显著变化,主要特征是血液呈紫黑色,酱油状,不易凝固,胃底、幽门部和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气管及支气管有血液样泡沫,肺有出血或气肿。 4 预防 (1)青绿饲料要鲜喂,不能堆码放置,要采用摊开敞放,同时不要单纯喂给含硝酸盐较多的饲料。(2)青绿饲料一旦发霉、变质、枯萎就不能饲喂。(3)改熟食生喂,若要熟喂,应大火煮熟,不要闷盖在锅里。(4)接近收割的青饲料不能再施用硝酸盐或化肥农药。 5 治疗 根据猪的具体病情,采取以下措施:(1)特效解毒剂是美蓝(亚甲蓝),按每千克体重1~2mg 剂量计算,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制成1%的溶液静脉注射;(2)甲苯胺蓝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较美蓝更好,还原变性血红蛋白的速度比美蓝快37%,按5mg/kg 体重制成5%的溶液,静脉注射,也可作肌肉或腹腔注射。 (3)按每千克体重用25%~50%高渗葡萄糖液12ml 、维生素C10~20mg 静脉注射。(4)症状较轻的猪,投服适量糖水,结合耳尖和断尾放血。 6 体会 猪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容易辨别,病因较清楚,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都能治愈。笔者在午街铺镇兽医站执门诊6年来,遇到的亚硝酸盐中毒病例134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治愈122例,治愈率达91.05%。 (收稿日期:2013–07–05) 防止玉米发霉及霉玉米脱霉措施 王曙光 许海军 (山东省烟台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264001) 中图分类号:S81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3)09-0091-02 我国玉米发霉现象较为严重,发霉玉米不仅严重降低了饲料营养价值,同时所产生的很多异味损害了饲料的适口性,并且产生对畜禽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导致急、慢性中毒,严重影响着畜禽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性能以及成活率。此外,残留于畜禽肌肉、内脏中的霉菌毒素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从而影响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充分认识霉变玉米的危害,制订和实施其行之有效的防制措施,对于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霉玉米的防止措施 1.1 及时晾晒 收摘回来的玉米应尽快剥壳、脱粒,及时晾干水分。若来不及脱粒时,可先晒干玉米棒,以后再陆续脱粒。脱粒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玉米粒,因破损玉米粒易生虫发霉。遇阴雨天无法晾晒时,玉米不宜脱粒堆放,应将玉米棒摆放在通风的地方,并经常翻动,以散去湿热,待天晴时立即取出暴晒。实在无法晾晒的玉米,也可把玉米苞衣卷起来系好,悬挂在通风、不漏雨的屋檐房梁下阴干。 1.2 晒干储藏 玉米要晒干晒透方可装袋、装柜或装缸储藏,晒干后的玉米经剔出霉粒后,可趁热拌入5%~10%的石灰粉,装柜(缸),然后密封储存。饲料库要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做到清洁防潮,定期打扫。 1.3 霉料处理 从收摘到储存前,拣出霉变的玉米棒,要单独脱粒,洗干净霉迹后,单独晒干,可以作为畜禽饲料,但人不宜食用。对储存过程中已有霉变者应及时挑出,以防止霉菌扩散。 2 霉玉米的脱霉措施 2.1 晾晒法 将霉变的玉米置于阳光下晾晒,主要利用太阳光线的不同波长所具有的特性来达到去毒目的,经一段时间后,放通风于燥处保存。 2.2 清水浸洗法 将霉变的玉米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摘要介绍了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从除草剂选择、除草方式选择、药害预防与补救等方面总结了其化学防除技术,以期为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化学防除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玉米主要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2 000万hm2。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及汽车用乙醇汽油的普及,玉米的价格逐步提升,农民种植玉米的面积也在进一步扩大,相应对玉米田除草剂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玉米田除草剂的应用呈现从农民不用到大部分使用;从使用苗前除草剂为主,向使用苗前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并存;从使用单一型除草剂,向使用复配型除草剂为主的发展趋势。玉米田除草剂以其高效、经济、省时省力、增产显著等特点,为农业生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由于除草剂是一种有着专业技术的特殊商品,其技术性和区域性较强,在使用方面有着较严格的技术要求,若不按要求使用,极易造成效果不佳或出现药害,不但不能服务于农业生产,还会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1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 玉米田杂草主要有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一年生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自生麦苗、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野高粱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反枝苋、藜、苘麻、马齿苋、苍耳、龙葵、野西瓜苗等;多年生杂草主要是香附子、田旋花、刺儿菜等[1]。根据播期不同,玉米田杂草发生有明显的差异。春播玉米播种时气温较低,玉米前期生长缓慢,田间间隙大,极有利于杂草的发生;春玉米田杂草自玉米播种后就开始发生,与玉米同步生长,随着气温上升,杂草发生进入高峰,一般生长期长,出苗不整齐。夏玉米播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温度较高,玉米与杂草生长较快,在墒情较好时杂草发生集中,一般在播后10 d即达出苗高峰期,15 d出苗杂草可达杂草总数的90%,播后30 d出草97%左右[2]。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玉米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灌水或降水对杂草的出苗有较大的影响,凡浇水后或连续降水量大于10 mm,隔3~5 d田间就可以出现1次杂草出苗小高峰。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中后期的玉米形成高大密闭的群体,杂草的发生与生长受到抑制,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因此,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治主要抓好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2个关键时期。 2 玉米田除草化学防除技术 2.1 除草剂选择 玉米田除草剂按施药时期不同主要分为苗前封闭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苗前除草剂主要品种有莠去津、绿麦隆、利谷隆和2,4-D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通过将莠去津与酰胺类除草剂合理混用并制剂化,才使玉米田化学除草剂在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平原春玉米区、华北春夏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图1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 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辽宁、云南、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82%。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

况如图2所示: 图2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 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 1.1 吉林省 一年一熟制,旱地垄作,无霜期短,低温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大部分农田地势平坦,适宜机械作业,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998.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922.5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8.47%,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9.79%。 1.1.1 玉米田杂草群落结构 主要杂草28种,单子叶杂草有6种,双子叶杂草22种。以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居多,其中一年生杂草约占60%以上,以禾本科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多年生杂草约占27%左右,以蒲公英、苣荬菜、大蓟和小蓟等数量多,危害大。越年生杂草不到13%。其中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马唐,在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吉林地区旱田杂草种类调查及研究,尚海庆等,作物杂志,2008.2) 1.2 黑龙江

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一年一熟制,旱田以垄作为主,无霜期短,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农田地势平坦,人少地多,非常适宜大机械作业。 注:以上数据是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03-2007的5年数据平均得到的,单位是万亩,个位数后面的小数部分采取了4舍5入。 单位:万亩

霉变玉米危害

霉变玉米危害 玉米霉变对当前养猪业带来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进入今年十月份以来,在我省许多养猪场(户)普遍出现了猪的适口性变差,日采食量明显降低,并常伴有拉稀或消化不良,以及小母猪阴门红肿(似发情症状)和妊娠母猪时有流产等一系列现象。为尽快查明上述问题,公司技术部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对猪群、环境、原料等进行认真调查,经反复诊断,并与有关专家、教授探讨,确认为系由霉变玉米所造成。为能减少或避免霉变玉米对广大养猪场(户)带来的危害与损失,现就霉菌毒素的相关知识,以及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作一概略介绍。 一、玉米为什么容易发霉变质: 1、玉米胚大。玉米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因其呼吸强度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它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整粒77%——89%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丧失发芽能力。 2、原始水分大。一般新收获玉米的水分在20%——35%,而今年由于秋雨连绵,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 3、易感染虫害。因玉米胚部富含营养,并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较大,所以很易感染虫害,这又加快了玉米发霉变质的程度。 二、霉变玉米有何危害: 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菌、赤霉烯酮、伏马霉素及呕吐霉素等。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改变饲料的营养组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率最少下降10%;B、造成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饲料;C、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D、种畜禽生殖系统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E、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 G、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甚至死亡。 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对动物肝脏的伤害,它可导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生产性能,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黄曲霉毒素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

饲料霉变的原因分析

饲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使饲料储存周期延长,饲料霉变问题成为夏季困绕饲料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霉变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了适口性更为严重的是造成饲料产品霉菌毒素超标,危害动物健康从而危害人类食品安全。为了防止饲料霉变,各厂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霉变原因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原料验收入库到饲料成品到达养殖现场整个物流过程中只要任何一个环节防霉措施不力都有可能发生霉变。下面就每一个环节可能引起霉变的因素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分别加以分析: 一、原料的验收入库和仓储: 原料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严重的饲料质量问题几乎都与原料有关。饲料原料中允许一定量的水分、霉菌和仓虫存在,但是数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数量后,原料的价值迅速下降,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原料霉变。变质的原料被生产成饲料后容易诱发霉变,即使饲料不发生霉变也会影响饲料的卫生指标和适口性。因此在原料的验收入库和仓储环节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1、原料在采购前,除检测其营养指标之外,还应控制原料的水分、微生物指标和仓虫的种类数量。 水分是霉菌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一般玉米、稻谷、麦类等原生态谷物的水分应不高于14%;大豆、次粉、糠麸类、豆粕等的水分应低于13%;棉粕、菜粕、花生粕、鱼粉、肉骨粉、骨粉等的水分应小于12%。水分超标的原料不耐储存,容易发霉。对于棉粕、菜粕等经加工过的原料还需要关注局部水分有无超标,因为即使平均水分很低但由于生产厂家的工艺缺陷等原因常造成局部水分超标产生结块进而霉变。 可以通过霉菌检测了解原料中的霉菌总数是否超标。对于没有条件进行霉菌检测的企业,可通过了解原料的生产日期、生产工艺、贮存条件;观察原料的颜色外观是否正常,是否有结团现象;用嗅觉判断原料的气味是否正常,有无异味;用手或温度计测定原料是否有发热现象等措施来判断原料是否发生霉变。 在夏季仓虫不仅是某些储存原料损耗加大的直接原因,而且它们在生长发育、繁殖和迁移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会严重污染粮食。更为严重的是,仓虫的活动会导致原料发热,招致微生物的滋生与发展,引发或加速霉变。在仓虫中以螨虫对霉变的影响最大。螨虫属蜱螨目,粉螨科;不完全变态类型,体躯微小人们肉眼难以发现。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螨虫通常在谷物、饲料中以及在运输、加工设备中大量繁殖,极易引发霉变。饲料中生长螨虫也已成为客户对加工厂饲料投诉的理由之一,所以要监测和控制仓虫的数量特别是螨虫的情况。拒收被螨虫污染的原料。 2. 加强原料入库后的储存管理 水分、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霉菌和仓虫繁殖的主要因素。原料入库时,应按不同品种、批次分开码堆,粮垛码堆不宜过高过大,堆与墙、堆与堆之间留有20~50cm左右的距离,以利通风散热。长期储存的季节性原料或吸湿性强的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汇总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平原春玉米区、华北春夏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图1 个省、市、自治区。其千公顷,分布在约2429863.8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玉米、云南、广西辽宁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82% 1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1吉林省1.1 一年一熟制,旱地垄作,无霜期短,低温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大部分农田地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千公顷,适宜机械作业,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998.2势平坦,,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58.47%2922.5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为9.79%面积的。1.1.1 玉米田杂草群落结构种。以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22种,单子叶杂草有286种,双子叶杂草主要杂草%以上,以禾本科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多60居多,其中一年生杂草约占%左右,以蒲公英、苣荬菜、大蓟和小蓟等数量多,危害大。越年生杂年生杂草约占27(吉林地区旱田%。其中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马唐,在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13草不到2008.2杂草种类调查及研究,尚海庆等,作物杂志,)黑龙江1.2 2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一年一熟制,旱田以垄作为主,无霜期短,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农田地势平坦,人少地多,非常适宜大机械作业。

玉米田化学除草的药害及方法

1前言 目的与意义: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 面积在2000万hm 2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藜、马齿苋、苍耳等,因玉米生长较快,封行早,特别是夏玉米,故只有那些比玉米出苗早或几乎和玉米同时出苗的杂草才对玉米造成严重的危害。田间杂草不仅与玉米争光、水分、养分和空间,部分杂草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重病虫害蔓延与传播,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玉米播种到收获期间进行有效的田间除草,是玉米丰产的重要保证。除草剂尤其是混合除草剂的使用,对玉米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药害问题。笔者对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的现状及药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使用方法作一介绍。 2 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 2.1 玉米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 根据统计,2012年我国玉米播种总面积为 2449.83万hm 2,占旱田播种面积的36.6%,当年玉米 总产量为1.2747亿t ,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25.3%,单产为5203kg/hm 2,仅排在水稻、甘薯之后,并且播种面积在近几年不断增加。其中播种面积超过 67万hm 2的有河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 河南、四川、陕西等9省区,它们的种植面积累计之和占全国的74.2%。由于玉米地理分布极为广泛,其杂草种类及危害也十分复杂,其中马唐、稗草、藜、苋、苣荬菜、双穗雀稗、牛筋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因轮作和土壤耕作使杂草群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象鸭跖草、蓼、苍耳、苘麻、龙葵、铁苋菜等也有上升趋势。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玉米草害面积达 667万hm 2,其中严重危害占20%,每年玉米因杂草 危害减产超过10%。杂草与玉米伴生,与玉米争夺阳光、空间、二氧化碳等资源,造成玉米生长群体郁闭、通风不畅、光合利用率降低;在地下争夺土壤养分、水分,导致玉米营养不良,品质下降。 玉米田化学除草的药害及方法 作者简介:杜丽娟,女,本科,从事马铃薯、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杜丽娟 (河北省围场县农牧局 围场068450)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又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藜、马齿苋、苍耳等。玉米生长较快,封行早,特别是夏玉米,只有那些比玉米出苗早或几乎和玉米同时出苗的杂草才对玉米造成严重的危害。应用化学除草剂具有高效、省工、减轻劳动强度、增产等优点,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近年来,我国在除草剂的研究、生产与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除草剂的品种、产量与施药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混合除草剂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作物的安全性,降低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增强了药效,扩大了杀草范围,对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对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药量掌握及其药害处理等问题。笔者初步概括了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使用方法作一介绍。关键词:玉米;除草剂;发展趋势 227--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 摘要:目前,玉米田的杂草危害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随着玉米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杂草的种类也逐年增多。再加上农民滥用除草剂,导致杂草群发生变化,使危害更加严重。该文通过对玉米杂草的种类与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化学除草的技术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后期的补救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为后期的玉米田除草作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玉米;杂草;防除技术 苏彦丽.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25. 一、玉米田草害发生趋势 免耕技术推广后,小麦收割后遗留在玉米田中的杂草数量多、草龄大,麦田机械化收割的普及,使自生麦已成为玉米田中的主要草害,已成为玉米生产的主要威胁。另一方面,一些除草剂长期使用,使田间杂草种群发生变化,宿根性杂草如旋花科杂草、芦苇的比例上升,危害加重。还有生产者对除草剂种类和技术使用不当,防除效果不佳,药害频发。 二、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 春播玉米田常见的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

莎草、反枝苋、?草、龙葵、铁苋菜、打碗花、田旋花、藜、酸模叶蓼、苍耳、茼麻、黄花蒿、龙葵、苦卖菜、刺儿菜、猪毛菜、问荆等;夏播玉米田主要有狗尾草、稗草、马唐、反枝苋、马齿苋、铁苋菜、刺儿菜、藜、小藜、苍耳、龙葵、打碗花、田旋花、?q蓄、茼麻、莎草、苣荬菜、?草等。 三、主要杂草形态识别 许多除草剂就是由于杂草的动态特征而获得选择性的,应用形态学分类可以较好地指导杂草的化学防治。根据形态特征将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莎草科杂草三类。 1、禾本科杂草特征 茎圆或略扁,节和节间区别明显,节间中空,中鞘开张、常有叶舌。胚具1子叶,叶片狭窄而长,平行脉,叶无柄。如狗尾草、金狗尾草、狗牙根、虎尾草、虮子草、节节麦、芦苇、看麦娘、狼尾草、雀麦、荩草、牛筋草、千金子等。 2、阔叶类杂草 包括所有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及部分单子叶植物杂草。特征:茎圆形或四棱形。叶片宽阔,叶有柄,网状叶脉,胚具2子叶。如车前科(车前、大车前、平车前)、唇形科(夏至草、益母草)、大麻科(?草)与大戟科(铁苋菜)。 3、莎草类杂草 主要包括莎草科杂草。特征:茎三棱形或扁三棱形,无节和节间的区别,茎常实心。叶鞘不开张,无叶舌。胚具1

玉米田杂草综合治理简明技术操作规程

玉米田杂草综合治理简明技术操作规程 一、玉米田杂草种类 (一)禾本科杂草 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谷莠子等。 (二)阔叶杂草 铁苋菜、反枝苋、凹头苋、皱果苋、马齿苋、苘麻、鳢肠、鸭跖草、饭包草、藜、青葙、跑马秧、小藜、牵牛花、酸模叶蓼、半夏、田旋花、打碗花、苣荬菜、刺儿菜、乌蔹莓等。 (三)莎草科杂草 香附子、黄颖莎草等。 二、玉米田杂草防治措施 以植物检疫为前提,因地制宜地采用生态、农业、化学等措施,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杂草发生与危害。 (一)生态措施 采用秸秆覆盖法,即利用作物秸秆,如粉碎的小麦秸杆、碎草、树叶等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一般每亩可覆盖粉碎的小麦秸杆等150~200公斤。 (二)农业措施 采用春花生或春棉花等与玉米、小麦二年三作,有利于改变杂草群体,减少伴随性杂草种群,有效减少杂草基数,控制杂草危害;播种前,配合增施肥料,适当深耕30~50厘米;播种采用精选种子、施用腐熟有机肥料,并及时清除田边沟边杂草;中期管理以人工或利用农机具直接清除杂草。 (三)化学措施 根据田间优势杂草,选择在玉米田登记使用的合适除草剂。按说明书中规定的除草剂使用剂量、施药时期等执行。不同年份,除草剂应轮换使用。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及玉米亲本田慎用除草剂或使用前进行试验确定。 车载喷雾机械喷施除草剂兑水量一般为每亩15~30公斤,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施除草剂兑水量一般为每亩30~50公斤。 三、玉米不同播种方式化学除草技术 (一)夏直播玉米 1.土壤处理。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的地块,每亩可分别选用:48%甲草胺乳油150~200毫升,或72%异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毫升,或96%精异丙甲草胺乳

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摘要在了解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分布的基础上,总结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分析玉米田除草剂药害问题,提出了玉米田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对玉米田化学除草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玉米田;化学除草;发生;分布;现状 田间杂草不仅和玉米争光、水分、养分和空间,部分杂草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重病虫害蔓延与传播,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1]。因此,在玉米播种到收获期间,进行有效的田间除草,是玉米丰产的重要保证。 除草剂尤其是混合除草剂的使用,对玉米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药害问题。现对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的现状及药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玉米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 据统计,1996年我国玉米播种总面积为2449.83万hm2,占旱田播种面积的36.6%,当年玉米总产量为1.2747亿t,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25.3%,单产为5203kg/hm2,仅在水稻、甘薯之后,位于旱粮之首,并且播种面积在近几年还不断增加。其中播种面积超过67万hm2的有河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9省区,它们的种植面积累计之和占全国的74.2%。由于玉米地理分布极为广泛,其杂草种类及危害也十分复杂,其中马唐、稗草、藜、苋、苣荬菜、双穗雀稗、牛筋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1]。并且因轮作和土壤耕作使杂草群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象鸭跖草、蓼、苍耳、苘麻、龙葵、铁苋菜等也有上升趋势。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玉米草害面积达667万hm2,其中严重危害占20%,每年玉米因杂草危害减产达10%以上。杂草与玉米伴生,与玉米争夺阳光、空间、二氧化碳等资源,造成玉米生长群体郁闭、通风不畅、光合利用率降低;在地下争夺土壤养分、水分,导致玉米营养不良,品质下降。 2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 近10年来,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发展很快,面积越来越大,除草剂品种越来越多,搭配更趋合理。到目前为止,玉米田除草剂仅苗前用单剂已发展到十几种之多,还不包括茎叶处理单剂及各种混剂2]。但是比较常用的是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阿特拉津、赛克津、2,4-滴丁酯等及其混剂,特别是乙草胺、阿特拉津及乙阿合剂近几年发展迅速,已成为玉米田苗前除草的主导产品3],因此有很多厂家纷纷生产乙阿合剂,而农民在实际应用中也按两者商品量相等的比例现混现用,这些都为玉米田化学除草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两者相混,不单是杀草谱互补,更重要的是降低阿特拉津用量,减少其对环境的残留和地下水的污染。但是这类除草剂均为苗前土壤处理型药剂,其除草效果与土壤湿度关系密切,土壤墒情不好,其防效也大打折扣。并且我国的气候十春九旱,特别是在占全国32%的播种面积春玉米主产区辽、吉、黑及内蒙春旱更为严重,每年春旱使这类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降低了15%以上,并且还不包括药剂投入损失。另外,阿特拉津代谢缓慢,残留时间长,易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积累,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再者由于除草剂的长期使用,残留药害、杂草抗性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3除草剂药害问题 3.1症状表现 除草剂产生药害主要表现在幼龄植株和植株的分生组织部位,引起根、茎、叶等形态的变化。症状轻者,表现为受害处失绿,出现坏死斑点、局部干枯、叶茎轻微皱缩弯曲、根系发育不良等4],危害期短,植株10~15d左右能基本恢复正常,一般不影响产量;症状重者,表现为植株严重畸形(如:茎基部产生肿瘤、心叶苞茎、茎叶卷曲、畸型、心叶呈马鞭状或葱状不能抽雄即拧心)、生长点坏死、根系短少老化等,危害期长,导致植株停滞生长,严重矮化、黄化,并逐渐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 3.2除草剂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