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

最新经典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讲义-中考专题复习-有答案

教学内容 简单机械 【基础知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

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 1、定滑轮:

功和机械能(知识总结)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这 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另一个是。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但。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 了距离,但。③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这个力也不做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即:W= 。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表示功,单位是 (J),1J=1N·m;表示力,单位是 (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 如何判断物体的做功情况 1.理解判断的依据 依据:见课本P207——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2.明白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A.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如见课本中的图14—2).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B.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C.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 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在分析做功情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当物体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垂直时,这个力就要做功. B.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有一些力做了功,有些力没有做功.因此,讲做功必须指 出是哪一个力对哪一个物体做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C.什么叫物体克服阻力做功: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我 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做了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比如:在竖直向上,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Gh;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fs. (二)对公式W=Fs的理解 1.公式一般式 W=Fs 常用式 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焦耳(J) 3.注意事项 A.有力才有可能做功,没有力根本不做功.

高一政治必修《财政与税收》知识点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财政与税收》知识点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财政与税收》知识点梳理 一、国家财政 1、财政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从本质上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

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注:财政政策国家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如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税收,免收利息税和农业税,调整出口退税等。货币政策是国家关于货币和金融的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如调整存贷款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等等。 ★2、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的资金。财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②利润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国家参股企业的分红收入。

初二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1)

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距离为s,已知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该滑轮组一定省力B.拉力的功率为Fv C.额外功为1 n (2nF﹣G)s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G F 2.如图所示,O为轻质硬直杠杆OA的支点,在杠杆的A点悬挂着一个重物G,在B点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与杠杆成ɑ角度的动力F,使杠杆从竖直位置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力F始终在变大B.动力F先变大再变小 C.杠杆始终为省力杠杆D.杠杆始终为费力杠杆 3.如图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使重为G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不变,F的力臂变大 B.拉力F变大,F的力臂变小

C.重力G不变,G的力臂变小 D.重力G变小,G的力臂变大 4.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三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 A、F B、F 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F A:F B:F c=3:2:1 B.F A:F B:F c=1:2:3 C.F A:F B:F c=6:3:2 D.F A:F B:F c=2:3:6 5.一个刻度准确的杆秤,如果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则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6.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天花板上,在其下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让木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动力臂逐渐变小 B.阻力臂逐渐变大 C.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不变 D.动力F逐渐变大 7.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 B.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 C.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 D.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 8.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中考物理第一轮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结构图、习题、答案

201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结 构 功 和 机 械 能

2017年东丽区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知识结构 功 和 机 械 能

201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填空题 1. 在水平地面上,用50N 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N 的小车前进5m ,拉力做功为 J ,重力做的功为 J 。 2. 甲乙两机器功率之比3:2,工作时间之比1:2,则它们做功之比 。 3. 质量为50 kg 的某同学,在体育课上用15 s 的时间匀速爬到了一根竖直长杆的3 m 处。 则在这段时间内,该同学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 J ,功率为_____________W 。(g=10 N/kg) 4.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物体的 和 有关。一辆小汽车与一辆装满货物的大卡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小汽车的动能____________大卡车的动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 下列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1)在空中飞行的飞机 (2)被压弯的钢尺 (3)空中下落的皮球 (4)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________ 6.小明用20 N 的水平推力,使重为60 N 的木箱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了5 m ,此过程中木 箱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______N ,木箱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__ J 。 7.从能量的角度解释,骑自行车时速度不能太快是因为行驶速度太快,自行车的 大,易发生事故。 8. 如图1的过山车在下降时速度越来越 , 能转化为 能;上升 时速度越来越 , 能转化为 能。 9. 如图2是运动员的蹦床表演,当他在最高点时 能最大,当他下落时 能逐渐变大;他与蹦床面接触后,床面发生弹性形变,物体的 能转化为蹦床的 能;床面恢复原状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物体的 能;物体在上升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10.如图3是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示意图,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卫星在运行过 程中机械能守恒。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_________,动能 12.阅读图4的剪报,用物理知识解释,馒头能把人砸伤是因为从快速的火车向窗外扔馒头,馒头的 是一定的,但是馒头由于 会保持较大的运动 ,所以它的 图3 图2 图1

最新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知识讲解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一、国家财政

3、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适用

第二框征税与税收二、征税与税收 (一)税收及其种类

2、几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含义手段处理联系 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 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欺骗、隐瞒 等方式 税务机关在 追缴税款的 同时,要加 收滞纳金甚 至并处罚 款,触犯刑 法的还要由 司法机关依 法追究其刑 事责任 四种违法 行为从程 度上越来 越高,其违 法性也一 个比一个 强。违反税 法规定,都 要受到法 律制裁 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 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 没有按时缴 纳而拖欠 骗税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 惠 骗取税收优 惠 抗税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 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 等手段 3、怎样依法纳税 异位妊娠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抗休克处理,置患者头部抬高15度,下肢抬 高20度。 2.迅速扩容,选择大号针头快速进行静脉穿刺,若因失血多,血管 瘪陷难穿刺者,配合医生立即行深静脉穿刺,保证液体的充分补充。 3.氧气吸入,吸氧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观察生命 体征和给氧效果。氧流量调至2~4L/min。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0~30分钟侧量生命体征一次,认真观察 患者意识,皮肤黏膜的颜色、温度、尿量。 5.协助医生做好后穹窿穿刺。 6.及时做好手术前准备,抽血、配血、留置导尿管等,尽快送患者 进手术室。 7.及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抢救过程。 【处理程序】 立即通知医生→迅速扩容→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术前准备→记录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额=W 总-W 有用=G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W 额=FS= W 有用/η 斜面:W 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财政与税收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百姓生活保障,还是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依靠国家提供的财力,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国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么作用?这是本课要向大家介绍的有关国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识。

二、复习预习 大家一起来跟我回忆一下上节多变的价格的知识点有哪些: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国家财政 1.财政及其作用 (1)几个重要的概念: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①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注意选择题) 2.财政的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注意】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机械功和机械能》知识要点与总结

《功和机械能》知识要点与总结 、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__________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 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 ? 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 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 1.内容:____________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_________ 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 :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o

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 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 (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 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 公式 W=FS=Pt 各量单位—W :J (焦耳)F :N (牛顿) S :m (米) P :W (瓦特) t :s (秒) 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 ·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 J 。 5、公式应用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 6、常见的功: 克服重力做功:W=Gh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 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 ④对于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人做的功(F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④实际斜面:斜面粗糙(考虑摩擦) 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FL 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W) 1、公式: W F S P F V t t ?= ==?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 kW ,MW , 马力 换算:1kW=103W W 1马力=735W 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某小轿车功率66kW ,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 4、机械中的功率 有用: 总功 : 5、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四、机械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017年高考政治 全国卷大纲《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2017年高考全国卷大纲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 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 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 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 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三、社会再生产过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及检测

【知识梳理】 一、功 1.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__ _;②物体在这个___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 2.力没做功的三种情况:①“劳而无功”:物体受力但没______;②“垂直无功”:物体受力和移动的方向______; ③“不劳无功”:运动物体缺力凭_______保持继续运动。 二、功的大小 1.规定:在物理学中,力做功的多少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______的方向上移动_____的乘积。用字母______表示。 2.公式:________;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____。 3.理解: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F和s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内,且同一方向上的两个量。 三、功率 1.定义:__________里完成的功叫功率。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______的物理量。 2.做功越_____,功率就越_____。功率用字母_____表示。 3.比较方法:①做功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做功越_____,功率越大。 ②做同样多的功时,比较______________,用时越_____,功率越大。 4.定义公式:_______ 国际制单位 1W=1 1W的意义 5.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在______内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J。 6.由W=______和v=_______,得P=________。汽车的功率一定,上坡时要换低速档,以获得更_____的牵引力,即在功率一定时,要增大F,必须______ 四、动能和势能及相互转化 1.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只是说明它有做功的能力,但不一定要做功。 2.动能(1)定义:;(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3.势能:(1)重力势能:①定义;②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2)弹性势能:①定义②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思考:如何探究? 4.举例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5.与统称机械能。(思考:一个物体一定既有动能又有势能吗?) 6.什么是机械能守恒?。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提着箱子站在地面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B.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做功 D.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2.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须超过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陈强同学能连续匀速做16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动作。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现要估测陈强同学做动作时的功率。写出计算陈强同学动作时功率的表达式。 3.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慢,此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而在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速度会逐渐加快,则此过程中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人造地球卫星在______处动能最大,速度最快。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知识总结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一、 功 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 2、 功的计算公式:W=FS 3、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惯性)、力和距离垂直。 二、 功率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叫功率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三、 机械效率 1、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 有用/W 总×100%=Gh/Fs ×100% (2) 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η =W 有用/W 总×100%=Gh/FS ×100%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增加有用功、减小额外功 四、 机械能及其转化: 1、 能量:一个物体如果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速度、质量有关 3、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其大小与高度、质量有关 4、 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其大小与弹性形变形变程度有关。 5、 机械能:功能+势能 6、 能量转化: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市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自由下落的物体重力势能转化动能。 【练习题】 1(功)下列有关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 B: 吊车吊着重物使其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过程中,吊车对重物做了功 C: 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内对杠铃要做很大的功 D: 用相同的力将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所做的功不同 2(功)一个足球运动员用100N 的力踢一个重为5N 的足球,球离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30M 。在球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 )。 A:0J B:150J C:500J D: 3000J 3(功率)已知小汽车的总质量为1500kg ,该车以30m/s 的速度作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行驶了180s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6倍(g=10N/kg )求: ⑴小车行驶的距离。 ⑵在此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和功率。 W P =t W Fs P ==t t =FV (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功率 )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基本知识结构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为重点 判断商品的方法: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价值尺度的含义: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 货币 流通手段的含义: . 商品流通的含义: 公式: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 的货币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 (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越多越好) ▲ 含义: 优点 : 。 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 为限度。 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和面额(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货币的含义: 本质▲: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前提是国际市场 支付手段:随着商品赊账买卖出现。如支付地租、利息、工资、税款等。( 提前或延期付款) 货币的发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对待金钱 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 商品 P4 含义--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取之有 :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用之有 :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有利于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 用之有 :花钱要有节制,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货币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货币与财富的关系) 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 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财政与税收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财政与税收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财政与税收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一) 1.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的构成;(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4)财政支出; (5)财政支出的构成;(6)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2)财政与宏观调控;(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3.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2)税收的基本特征;(3)税收的种类;(4)税收的作用。 4.依法纳税:(1)纳税人;(2)负税人;(3)依法纳税。 考点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资*源%库 (2)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 分配政策 表现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 的财富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职 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措施 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保证国家 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 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 点拨合理确定财政收入比例 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国家 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例。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构成:按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 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的关系 (1)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2)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的功率为3W,则() A.拉力做的总功为4.8J 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90% C.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 D.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 2.如图甲,轻质杠杆AOB可以绕支点O转动,A、B两端分别用竖直细线连接体积均为1000cm3的正方体甲、乙,杠杆刚好水平平衡,已知AO:OB=5:2;乙的重力为50N,乙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甲物体下方放置一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6000cm3的水(甲并未与水面接触),现将甲上方的绳子剪断,甲落入容器中静止,整个过程不考虑水溅出,若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为50N B.甲的密度为2×103kg/m3 C.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400Pa D.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4N 3.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一段距离s,试比较拉力F1、F2及拉力所做的功W1、W2的大小(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1=2F2W1=W2

B.F1=1 2 F2W1= 1 2 W2 C.F1=4F2W1= W2 D.F1=1 4 F2W1= 1 4 W2 4.如图所示,重为60牛的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与重为6牛的物体乙用细绳相连,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当物体乙恰好能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落时,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绳拉甲物体的力为6牛 B.甲物体的速度为0.2米/秒 C.5秒内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为60焦 D.绳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W 5.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 A.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B.将滚摆从最高点放手后,发现它上下运动,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C.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将物体匀速拉动到某一高度,发现用长木板比短木扳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 D.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车轮朝下比车轮朝上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6.用4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2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的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 B.F1大于F2 C.v1大于v2 D.F1和F2做的功不相等 7.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计绳重及绳子与轮的摩擦)动滑轮重6N,滑轮下面悬挂一个物体B,当物体B重8N时,恰能匀速下落,若用一个水平向左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单位: 基本工具:刻度尺 基本工具:停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主单位:米/秒(m/s) 公式: t s v=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机 械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运动的描述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 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特点 (1)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播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音色 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声音的利用 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 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

《经济生活》知识结构图(最新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外汇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 2、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 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 货币产生的原因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 神奇的货币 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货 币 的 发 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我国汇率的表示: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意义 商品 含义C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 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 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 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1

功和机械能复习知识点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 (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 3 P :W (瓦特) t :s (秒) 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 ·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 克服重力做功:W=Gh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 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对于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人做的功(F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④实际斜面:斜面粗糙(考虑摩擦) 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FL 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2、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3、 4、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1)公式: (2)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例如: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 ① 原 理: η W 有用 W 总 = η W 有用 W 总 = Gh F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