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与统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特点

1、实践性。社会调查过程中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2、客观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

3、综合性。视角的综合性。放开视野,综观全局。知识的综合性。方法的多样性。

近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调查

(一)近代欧美等国社会调查的类型

1、行政性社会调查。它主要是政府或议会为了管理国家和社会而进行的调查。

2、学术性社会调查。它主要是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学者为了学术研究而做的社会调查。

, 3、应用性社会调查。它主要是由不同类型调查主体,根据各自需要而开展的社会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1)社会改良调查。主要是一些社会改良家、慈善家或学者为改良某些社会问题而展开的调查。

, (2)民意调查。主要是一些报刊和调研机构为了解民意而进行的调查。

, (3)市场调查。主要是一些企业、商业性调研机构和政府商贸部门为了解市场行情、预测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调查。

, 、

,

, 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

, (一)广泛化趋势

, 它主要表现为:1、调查主体日益广泛。2、调查内容日益多样3、调查范围日益扩大

, (二)科学化趋势

, 它的主要表现是社会调查方法日益程序化、规范化、数量化和精确化。 , (三)现代化趋势

, 现代化科技在调查中的应用,社会调查的应用范围和科学性、精确度达到新高度。

, (四)专业化趋势

, 调查主体日益专业化,独立的营业性调研机构不断涌现和日益壮大。

程序和准备

, 一、准备阶段

, 准备阶段是社会调查的起始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调查任务,设计调

查方案,组织调查队伍。

, 确定调查任务包括选择调查课题,进行初步勃勃和提出研究假设等项工

作。 , 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指标的设计、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 组织调查队伍,主要包括调查人员的选择与培训,建立调查人员的管理机构,制定调查纪律和注意事项,筹备供调查人员使用的各种物资。

, 二、调查阶段

, 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方案的执行,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中确定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设计的具体要求,进入现场搜集各方面的资料。 , 三、研究阶段, 调查阶段结束后,就进入研究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鉴别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开展理论研究。

, 四、总结阶段

, 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和评估调查结果。、课题的选择

一、调查课题及其类型

, 1、概念:调查课题就是社会调查所要研究、说明、或回答的社会问题。 , 2、类型:按照不同标准,调查课题可分为不同类别

, 按照调查目的;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 按照调查深度;分为描述性课题(对社会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写或叙述的课题,回答是什么)、因果性课题(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社会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课题,回答为什么)、预测性课题(在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因果关系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今后发展趋势的课题,回答将怎样)。

, 此外按照调查课题的内容可分类综合性课题和专业性课题。

, 二、选题的重要意义

, 选择调查课题,决定着社会调查的总方向、总水平。 , 选择调查课题,决定着社会调查的方案设计,制约着社会调查的全部过程。

, 选择调查课题,决定着社会调查的成功和调查成果的社会价值。

, 三、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

, 1、需要性原则,即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选择调查课题。 , 2、科学性原则,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选择调查课题。 , 3、创造性原则,即按照新颖、独特和先进的要求选择调查课题。 , 4、可行性原则,即根据调查主体和客体的现实条件选择调查课题。

, 四、课题形成的途径

, 1、查阅文献资料

, 2、向有关专家咨询

, 3、实地考察

第三节建立研究假设

, 一、假设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作用

, 1、概念

, 假设亦称假说,它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未知事实及其规律提出的一种不完备的、尚待验证的设想与推测。

, 一项假设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 它必须以一定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与已知的客观事实相违背 , 它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不能与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原理相违背。

, 它必须可以被实践证实或证伪,而不能是一个无法被实践检验的虚幻设想或推测 , 假设必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 2、作用

, (1)假设是设计调查方案的指南。

, (2)假设是搜集社会信息的向导

, (3)假设是探索客观真理的桥梁

, 二、假设的类型与表达方式

, 1、类型

, 假设作为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推测性说明,总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达的,其类型有:

, (1)一元假设(X)

, (2)二元假设(X,Y)

, (3)多元假设(X,Y,Z)

, 2、表达方式

, (1)函数式

, (2)条件式

, (3)差异式

, 3、形成假设的方法

, (1)归纳推理法

, (2)逻辑推理法

, (3)类比推理法

第四节解释概念

, 一、解释概念的意义

, 1、解释概念的含义:

, 所谓解释概念,是指对调查中使用的主要概念给予明确的定义,并确定其边界和测量指标的一种设计工作。

, 2、解释概念的意义:

, (1)它能使不同的研究对象对同一个概念有统一而明确的理解,可以避免人们对概念的不同理解或在检验研究结果时发生误解。

, (2)能够进一步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

, (3)能使我们对研究对象的具体观察和测量成为可能。

, 二、概念的操作化

, 解释概念,必须掌握下定义的方法。对概念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抽象定义,一种是操作定义。

, 1、抽象定义

, 抽象定义是对某类事物或现象共同本质的概括。在社会调查中,抽象定义的作用在于揭示事物的内涵,概括事物的共同本质,并把它与其他对象区别开来。但是,抽象定义没有解决在调查过程中如何实际操作的问题。因此,对比较抽象的概念还必须做出明确的操作定义。 , 2、操作定义

, 所谓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对抽象定义作出界定或说明的方法,也即用变量和调查指标来反映抽象概念的方法。

, 设计操作定义,一般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 (1) 用确定具体事物边界的方法来设计操作定义。

, (2) 用可直接感知和度量的社会事实来设计操作定义。

, 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验证命题的过程。它是以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

三、变量

1、概念:

在社会研究中的所谓变量,是指可具体观察和测量的、其取值是可变的经验概念。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值的概念,则叫做常量。

, 变量是概念,但概念不一定是变量。识别变量的主要依据是: , (1)它是一个代表具体事物和现象的概念,这类事物和现象是可以凭经验具体观察和测量的,而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抽象概念如价值观、道德、法律等则不是变量。

, (2)它有按一定标准的不同取值。

2、类型

根据一组互有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区分,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两类。引起其他变量产生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它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X 来表示。随着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它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Y 来表示。

, 根据变量取值的是否具有连续性,可以将变量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两类。离散(型)变量是指其取值只有有限的类别的变量(只能取整数值)。连续变量是指其取值可以是某一区间内的任何一个值的变量

, 根据所使用的社会测量尺度的不同,又可以将变量分为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四种类型。

第五节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

, 一、调查总体方案的内容

, 第一,确定调查目标。

, 第二,选择调查单位。

, 第三,选择调查方法。如何选择最有效的调查方法,就成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 第四,调查工具的使用。调查工具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器具性的,如录像机、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计算机、交通工具等。另一类是文书性的,如访问提纲、问卷表、统计表、卡片等。

, 第五,调查人员的组织。

, 第六,调查经费的筹措。

, 第七,调查时间的安排。

, 第八,其它有关工作的安排。包括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工具,对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宣传以引起人们对调查工作的注意等等。

, 二、制定调查总体方案的原则

, 1.可行性原则

, 2.完整性原则

, 3.时效性原则

, 4.经济性原则

, 5.留有余地的原则

, 三、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 第一,逻辑分析方法。即用逻辑学的方法来检验调查设计的可行性。

, 第二,经验判断法。即用以往的实践经验来判断调查设计的可行性。

, 第三,试验调查法。即通过小规模的实地调查来检验调查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试验调查的结果来修改和完善原设计的方案。

第四章社会测量

第一节社会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

, 社会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将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用一组符号或数字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 社会测量有四个基本要素:

, 第一,测量客体。

, 第二,测量内容。

, 第三,测量规则。

, 第四,测量工具。

, 二、社会测量的特点

, 首先表现为其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低

, 其次,社会测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 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只有对社会现象的量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科学的分析,才有可能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其本质及其规律性。

第二节社会测量的尺度

, 一、定类尺度

, 定类测量尺度,又被称为定名测量尺度它是对测量对象的属性或特征的类别加以鉴别的一种测量方法。事实上就是将调查的事物加以分类。原则:第一,两个

以上的变量值。第二,变量相互排斥,也就是说,同一个变量值只能代表性质或特性相同的事物,如被测定者非男即女,第三,不能没有归属。

, 定类测量是社会测量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测量类型,测量水平和层次最低。

, 二、定序尺度

, 定序测量尺度,又称等级和顺序测量尺度。按高低、强弱、大小、多少的程度排列成序。、精确度上,定序尺度比定类尺度要高一个层次。

, 三、定距尺度

, 定距测量尺度,是一种能够测定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的差别程度的测量方法。它除了能够确定变值的类别以及变值之间的顺序外,还能进一步计算各变值之间相差的实际数值。

, 四、定比尺度

, 定比测量尺度又称为比率或比例测量尺度,是一种能够测定事物间比例、倍数关系的测量尺度。这种测量尺度除了具有前面三种变量的所有特征外,还能对变量值进行乘除法的运算

要求有一个绝对的、固定的而非任意规定的零点。有没有这个绝对零点存在,是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第一,从定类——定序——定距——定比尺度,层次依次上升,趋向复杂,水平也不断提高。

第二,每一较高层次的测量尺度,都是以较低层次测量尺度为基础的。所以,每一高层次的测量,都包含着低层次测量尺度的全部特征。第三节指标, 一、调查指标及其设计原则

, 1、调查指标的概念

, 调查指标是指在调查过程中用来反映社会现象的类别、状态、规模、水平等特性的项目及其测量标准。它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指标名称,它反映指标的内容和所属范围;其二是指标值,具体说明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标准。、

, 查指标可分为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四类指标。

, 2、调查指标的设计原则

, 第一,设计的调查指标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原则。

, 第二,调查指标的设计要全面、正确地反映调查对象的整体,达到完备性和互斥性。

, 第三,调查指标的设计应该有明确的定义,定量指标应该有统一的计算方法,以做到准确无误。

, 第四,调查指标的设计要力求简明。

, 第五,调查指标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实际调查的可能性。

, 二、社会指标与社会指标体系

, 1、社会指标概念

, 社会指标是指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及其特征的统计指标。社会指标既是对社会过程和调查研究成果的某种概括和总结,也为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社会调查提供一定的指南和依据。

, 2、社会指标与调查指标的联系与区别

, 其联系表现在:社会指标是通过调查指标而发展、完善的,反过来,社会指标又可作为制订调查指标的依据和指南。

, 其区别则表现在:社会指标是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而制定出来的,其测量规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它主要用于衡量、监测宏观社会现象。而调查指标是研究人员在某项调查中选择和制定出来的,其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低,它主要用于对微观社会现象的测量。

, 3.社会指标的特点

, 第一,具体性。由于社会指标的本质在于给社会现象以明确的规定性,因而它在再现社会现象时,不是一般的、笼统的,而是具体的、明确的。

, 第二,定量性。对社会现象的反映或评价既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社会指标更倾向于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 第三,替代性。由于社会状况、社会现象、社会活动和社会变迁等现象难以直接进行测量,它们必须借用社会指标才具有可测性,因此,替代性是社会指标的一个重要特点。

, 第四,时间性。社会指标是对社会某一个时期的某一社会现象的反映,因而其数据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指标所反映的各种数据也会失去效用。

, 4、社会指标体系

, 由若干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综合组成的社会指标又称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一般包括社会生活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两大类,它基本上不包括经济统计指标,它反映的是除经济以外的主要社会现象。

第四节信度和效度

, 一、社会测量的信度

, 1、概念

, 社会测量的信度是指社会测量活动中测量主体运用某一确定的测量手段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测量值的前后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反映测量对象实际情况的可靠性程度。

, 2、类型

, (1)复查信度。所谓复查信度,是指在第一次调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对同一对象进行复查,然后对两次不同时间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求出相同项目两次回答值的相关系数。

, (2)复本信度。即研究者设计两套测量工具以测定同一主题现象,复本信度主要应用于问卷调查或访问调查。

, (3)折半信度。复本信度、复查信度的共同特点都是必须经过两次调查才能检验其信度,在一种调查没有复本且只能实施一次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折半法来估计测量的信度。

, 3、影响社会调查信度的因素主要有:

, (1)抽样调查所依据的样本容量太小。

, (2)抽样方法不当(或典型的选择不当),造成较大的抽样误差。

, (3)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当或不全面。

, 二、社会测量的效度

, 1、概念

, 社会测量的效度,是指在社会测量活动中,社会测量主体运用某一确定的测量手段对测量客体进行考察后,他所取得的测量结果对说明该测量客体某方面属性的恰当、准确、有效的程度。它有两层含义:

, (1) 测量对象是否是所要测量的变量;

, (2)被测量的变量的结果是否接近真实值。如果二者均一致与接近,则该计量的效度较高。例如,测验学生某科学习成绩,如果所出考试题目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整个学习情况,或者测验结果远远低于或高于学生现实水平,那么,这种测验就是无效的,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

, 2 、类型

, 1、内容效度。即测量内容的适合性和相符性。

, 2、标准效度。即用几种不同的测量方式或不同指标对同一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或指标作为标准,而其它的方式或指标则与这个标准作比较,如果感到其它的方式或指标与标准的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其它的方

式及指标也具有标准效度。 , 3、结构效度,所谓结构效度是指通过对某种理论概念或特质的测量结构的考察,来验证测量对理论概念的衡量程度。

, 3、影响社会调查效度的因素

, (1)调查内容不能准确地反映调查目的。即跟调查目的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内容较多,而跟调查目的密切相关的内容又考虑不周全。

, (2) 调查问题提得太笼统,调查中使用的概念不清楚或者超出被调查人的经验范围,在这些情况下往往会收集到无效的资料。

,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 信度与效度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效度要以信度为基础,有效的测量必须是可信的测量,不可信的测量必定是无效的。 , 但是,信度高只是测量所要达到的必要条件,还不是其充分条件。一个信度高的调查并不等于效度也高。信度只解释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并不能解释这项资料与研究对象是否相关以及相关的程度多大。 , 一个优良的测量指标必须同时具有效度和信度,是效度和信度的有机统一

基本类型

第一节普查

, 一、普查的涵义、特点与应用范围

, 1、涵义

, 普查是指为了掌握被研究对象的总体状况,对全体被研究对象逐个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式。普查又称全面调查,但并不是所有全面调查都可以称为普查。普查一般是范围较广、规模较大的全面调查。

, 2、特点:

, (1)调查范围广、调查对象多。

, (2)工作量大,代价高。

, (3)时间性强。

, (4)调查的资料全面,但调查的内容和项目比较简单。 , 3、应用范围

, 普查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它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由于普查是一项庞大的调查工程,故一般只能由政府牵头抓,才可顺利进行。

, 二、普查的方法与程序

, 1、普查的具体方法

, (1)逐级普查。

, (2)快速普查。

, 2、普查的程序

, (1)准备工作。

, (2)调查登记。

, (3)汇总整理并总结公布。

第二节典型调查

, 一、典型调查的涵义、特点

, 1、涵义

, 典型调查法是指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典型,对其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以认识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这种方法,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解剖麻雀”的方法。

, 2、特点

, (1)典型调查法是一种定性调查。

, (2)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者的主观判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 (3)典型调查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调查。

, (4)典型调查方便、灵活,节省人力、物力。

, 二、典型调查的步骤

, (1)对调查总体进行面上的初步研究。

, (2)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

, (3)深入调查,详细占有第一手资料,典型调查实施前,必须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详尽的调查提纲或调查表。 , (4)细致加工资料,适当做出推论。

第三节个案调查

, 一、个案调查的涵义与特点

, 1、涵义:

, 所谓个案调查,是指对某个特定的社会单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如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事件,都可以当作个案来进行详尽的研究,作出社会诊断,并加以治理。

, 2、特点

, 第一,对特定对象的调查研究比典型调查更为具体、深入、细致。 , 第二,个案调查的目的主要不是用来说明它所能代表的同类事物,而是为了了解和认识个案本身的问题。

, 第三,个案调查法的特点还表现在调查时间、活动安排上有一定弹性,研究者可采取的方法也比较多样,便于灵活掌握。

, 3、应用范围

, (1)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调查中。 , (2)应用于同社会福利工作有关的专门机关和部门。

, (3)应用于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专门性的调查研究,以把握有关问题的性质、作用、现状和发展趋向等,消除社会变革进程中的障碍,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 二、个案调查的步骤

, 1、确定个案。

, 2、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有关个案的各种资料。 , 3、在取得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作出客观的社会诊断。

, 4、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的建议或方案,进行社会治疗。第六章访谈法

, 一、访谈法的涵义、特点

, 1、涵义

, 访谈法,也称访问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以了解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 , 2、特点:

, 第一,可以进行双向沟通。

, 第二,控制性强。

, 第三,适用性广。

, 第四,成功率高。

, 访谈法在其应用过程中既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它的局限性表现在: , 第一,受调查员影响较大。第二,匿名性差。第三,调查成本大。

, 二、访谈法的程序与技巧

, (一)、访谈前的准备

, 第一,要选择适当的访谈方法,掌握与调查内容有关的知识。 , 第二,要尽可能了解被访者的有关情况,并将调查主题事先通知调查对象。

, 第三,要选好访谈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场合。

, (二)、进入访谈现场

, 访谈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对于彼此陌生的人来讲,一开始的接触是相当困难的,有道是“万事开头难”。入户调查,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进门的问题。

, 访问员与被访者接触后,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与被访者接近。一般说来,接近被访者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一是正面接近。二是求同接近。三是友好接近。即从关怀帮助被访者入手,以联络感情、建立信任。四是自然接近。

, (三)、谈话与记录技术

, 1、谈话技术

, 2、记录技术

, (四)、引导与追问技术

, (五)、结束访谈

第七章观察法与文献法

, 一、观察法的涵义、特点

, 观察法又称实地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带有明确目的,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从社会生活的现场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 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 1、它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 2、它是一种在自然状态下的现场调查。

, 3、调查的手段主要靠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以及它们的延伸物,如照相机、摄影机、录音机等仪器。

, 4、观察法观察到的主要是被调查对象的外显行为。

, 二、文献法的涵义、特点

, 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而进行的搜集和分析书面或声像资料的方法。文献是人们专门建立起来储存与传递信息的载体,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记录。

, 相对于其他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文献法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 , 第一,间接性。第二,稳定性。第三,效率高,花费少。第八章问卷法

第一节问卷法的特点和分类

, 一、问卷法的特点

, 问卷法是指调查者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来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 1、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 首先,问卷调查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在大范围内对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

, 第二,问卷调查有利于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 , 第三,问卷调查可以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

, 第四,问卷调查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 第五,问卷调查可以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

, 2、问卷调查法的弱点

, 第一,问卷调查法只能获得有限的书面信息。

, 第二,问卷调查法不适合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群体。

, 第三,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比较低。

, 由于问卷调查法有上述的优点和不足,因此,它有自身所适用的范围。从被调查对象所在的地域看,在城市中比在农村中适用,在大城市比在小城市适用;从被调查对象的职业看,在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中比在商业人员和工人中适用。二、问卷调查法的基本类型

, 按照问卷调查是否要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来区分,可以将问卷调查分为代填问卷和自填问卷两类。

, 代填问卷是调查者按照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当面提出问题,然后再由调查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口头回答来填写问卷。代填问卷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式访问,又称访问问卷。

, 自填问卷一般是通过报刊发行、邮局传递或派人送发等方式将问卷交到被调查者手中,并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然后再返回调查者手里。自填问卷分为报刊问卷、邮寄问卷和送发问卷、网络问卷四种。

第二节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 一、问卷的结构

, 1、封面信

, 封面信是一封给被调查者的短信,主要是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内容、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等等。

, 2 、指导语

, 指导语是指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也称“填表说明”,其作用是对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导语的语言要简明易懂,使回答者懂得如何填写。

, 3、问题和答案

, 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

, 4、编码及其他资料

, 在一些大型的统计调查中,为了将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以便录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往往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所谓编码,是指给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编上数码,目的在于方便地把问题和答案交由计算机处理。

, 二、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 1、简明性原则

, 2、适应性原则

, 3、目的性原则

, 4、针对性原则

第九章描述统计

第一节统计表与统计图

, 一、统计表的结构、种类与制作方法

, 1、统计表的结构

, 统计表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四部分组成。 , 标题是统计表的名称,位于表的顶端中央。它的作用是简要说明表中统计资料的内容,包括这些资料收集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等。

, 横标目,又称统计表的主项,是指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也即分组的名称或标志值,通常写在表的左边。

, 纵标目,又称统计表的宾项,是指调查指标或统计指标的名称,通常写在表的最上面一格。

, 数字,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整理的结果,是统计表的主体,一般有绝对数、相对数等。每一个数字都必须与横标目、纵标目一一对应。

, 此外,有些统计表根据需要还在表的下面增列注解,用以表明资料的出处及对表中的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说明等。

, 2、统计表的类型

简单分组表,年份分组,按性别分组,按家庭人口分组等

复合分组表,即主项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统计表。这种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反映社会现象的特征。

打造三大工程培养特色人才成果总结-渤海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维素质”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教学成果 成果总结 成果完成人:王淑芳孟庆男李劲韩娜郭涛

一、成果依据的教育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教育的本质是对个体施以身心方面的影响,使其成为适应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终身性的,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教育者本身要研究教育的本质,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看待教育和教育职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了社会的首选。当前,高等教育的竞争异常激烈,对于不具备学科、地域和专业优势的高校来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抢占制高点,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上打开突破口,竞争优势就无从谈起。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反思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多数高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即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不注重实践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学到了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但却未能提高素质和形成能力,特别是没能学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高分低能、学非所用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和创业市场竞争中根本就没有出路,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教育公平性的失衡。因此,我们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把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作为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追求。在这种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专业进行了重新定位,确立了“宽基础、厚专业、强技能”的指导思想,设计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三维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要具备“理论功底+专业技能+情商情趣”三维立体化素质。通过设置模块课程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学生在某一两个学科或几个理论层面要有深入的掌握,做到“理论求精”;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进行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做到“技能过硬”;通过走出去接触社会,实现课堂知识的应用和检验,形成竞争优势,做到“情商突出”。 二、成果的核心思想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三维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具备“理论功底+专业技能+情商情趣”三维立体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特色培养模式。 这一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依托课堂探究性教学、专业技能性训练、社会体验性活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情感态度。 这一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三方面成果: 1、实现了教学理念的创新,即人本性教学理念、自主性教学理念、生活性教学

社会调查与统计试卷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人口文化 2.理论实际 3.描述型研究预测性研究 4.直接提问假设提问 5.简明通俗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 2.C 3.B 4.B 5.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少答、多答均要酌情扣分) 1.ABCD 2.ABC 3.BCDE 4.CDE 5.BCDE 三、名词简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L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也就是说概念是具有变量和变量值。变量是指概念本身是可变动的,变量值即取值,是指用数值表现的变量。(3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所运用的变量值与数学中变量不同的地方是:变量值可以用程度来表示。对变量可以从不同方面区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和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2分) 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要以随机方式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以调查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3分)随机抽样的主要类型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另外还有非随机抽样。(2分) 3.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在所有社会调查方法中是运用的最广泛和普及的一种方法。对于国家公务人员这是基本功。(3 分)访谈法的类型主要有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一般访谈和深度访谈、作为搜集资料主要手段与辅助手段的访谈。(2分) 4.试点调查法:就是为了取得实行某一政策或方案的经验,固守一个有代表性的基点,进行一个时期的持续调查,系统地搜集和积累第二手资料,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试点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借以指导全面工作的调查方法。(3分)主要类型有平行试点和连续试点、实验室试点和实地试点、单一试点组试点、试点组对照组试点和多试点组试点。(2分)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操作化?它有什么作用? 答: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分析和研究来认 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的活动。 2.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的逐个调查 3.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的结果 推论总体特征,从总体中选取部分代表的过程就是抽样,所选取的这一部分代表就称为样本。 4.分析单位:分析单位是研究者所要调查的一个个“点”即调查对象,它是进行调查和抽 样的基本单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单位的特征汇集起来以描述由他们组成的较大的集合体或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5.层次谬误:是由于分析单位不明确,分析层次混乱或调查内容狭窄而导致的错误。层次 谬误是只用一种高层次分析单位作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作结论。 6.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7.样本框:指一次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8.置信度:置信度也称为置信水平,它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 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它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9.置信区间:指的是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置信区间反映的是抽样的精 确性程度。 10.社会测量:指在社会调查中对社会现象之间性质差异和数量差异的度量。 11.李克特量表:是属评分加总式变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属同一构念的这些项目是用加总方 式来计分,单独或个别项目是无意义的。 12.信度: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 量的事项的程度。 13.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是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工具能准确、真实、 客观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4.操作化:所谓操作化是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定义来选择或制定调查目标,从而将抽象概念 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观测的变量,将研究假设转化为具体假设。 15.编码:就是用阿拉伯数字来代替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的回答,或者说是将问卷中的答案 转换成数字的全过程,要给不同的问题分配合适的栏码,即指定该问题的编码值在整个数据文件中所处的位置。 1.社会调查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糸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选题的基本原则:必要性、创造性、可行性、适当性。 3.课题类型: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4.抽样类型:(1)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糸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2)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5.测量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6.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总结与应用) 1.抽样调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它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专科)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立起小样本检验理论使抽样调查方法的走向完善的是 [ ] A.费希尔 B.凯尔 C.帕克 D.涂尔干 2.将调查研究分为探索、描述和解释三类的标准是 [ ] A.调查对象 B.调查目的 C.执行方式 D.应用领域 3.适合于对态度和意见进行测量的题目是 [ ] A.是否题 B.复选题 C.排序题 D.语义差异题 4.社会调查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会事业的时间是 [ ] A.18 世纪到19世纪 B.18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 C.18 世纪到19世纪 D.19世纪到20世纪 5.实现定序测量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 [ ] A.是否题 B.评定尺度 C.排序题 D.复选题 6.评定尺度的答案选项的数目通常是 [ ] A.1-3 B.1-5 C.2-5 D.3-7 7.依照时间顺序,调查研究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 ] A.近代调查 B.现代调查 C.当代调查 D.近代与现代调查 8.评定尺度的一种转换形式是 [ ] A.是否题 B.复选题 C.排序题 D.语义差异 9.在采用自填问卷方法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 A.研究者难找 B.信度低 C.效度低 D.回收率偏低 10.对违法的行为和事件的题目设计的方法是 [ ] A.辅助法 B.调整答案法 C.随机回答法 D.提供背景信息 11.好的连续量表设计应要求被访者在一个界定良好的()来表述自己的评价。 [ ] A.单一纬度 B.两个纬度 C.三个纬度 D.四个纬度 12.数据处理中回访时随机抽取已访问过的进行回访的百分比例是 [ ] A.1-10 B.1-15 C.5-10 D.5-15 13.按缺失值处理的问卷有可能使数据出现偏差的百分比例是大于 [ ] A.5 B.10 C.15 D.20 14.下列属于统计分析软件的是 [ ] A.SPSS B.dBASE C.FoxPro D.Excel 15.语义差异量表制定的时间是 [ ] A.1950 年 B.1954年 C.1957年 D.1960年 16.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时样本的规模的判断起点是 [ ] A.30 B.50 C.70 D.100 17.下列属于电子表格的是 [ ] A.SPSS B.dBASE C.FoxPro D.Excel 18.调查伦理中最关注的隐私是 [ ] A.匿名性 B.个人独处 C.亲密 D.保留 二、多项选择题: 1.纵贯调查具体可以分为 [ ] A.趋势调查 B.民意调查 C.同期群调查 D.抽样调查 E.追踪调查 2.语义差异量表的共同提出者有 [ ] A.奥斯古德 B.苏奇 C.利克特 D.坦嫩鲍姆 E.罗森博格 3.调查设计主要包括 [ ] A.抽样设计 B.资料收集 C.资料处理方案 D.调查设计的总体规划 E.撰写报告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考试考试题模拟考试练习.doc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考试考试题模拟考试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地理信息系统将所处理的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空间数据特点的是( )。A.关于事物空间位置的数据 B.一般用图形、图像表示 C.和空间位置有关,反映事物某些特性的数据 D.也称图形数据,图像数据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 )是遥感图像判读和识别的基础和出发点。A.地物的光谱特性 B.图像的清晰度 C.天气状况 D.技术手段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下列对遥感技术应用的局限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像判读、解译后获得的往往是对地物的大致估计,或间接信息,会和实际情况有出入 B.在很多情况下用计算机判读、解译比用熟练的人工误差大,但全靠人工,解译工作量大、周期很长 C.城市规划中需要地物的社会属性,但靠遥感只能间接获取,主要还得靠实地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调查解决 D.遥感信息的获取、解译技术比较简单,成本较低,不需多种专业人员的配合就能实现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目前,最典型、最常用的储存、管理属性数据的技术是采用()。A.层次数据库 B.关系模型的数据库 C.网络数据库 D.面向目标的数据库 本题答案: 5、多项选择题 三维表面一般以()等方式表示。A.图像 B.图形 C.等值线 D.属性数据 E.数据表格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应用不包括下列()。A.城市人口遥感估算 B.城市道路交通调查 C.城市土地使用及其变化的遥感分析 D.城市经济作物、植物的含水量分析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不同地物具有反射、发射和吸收电磁波的不同能力被称为()。A.地物的实体特性 B.地物的光谱特性 C.地物的光谱能力 D.地物的物理特性 本题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

1.社会调查:指一种采用自填问卷或结构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特征:①社会调查是一个系统性和程序性的认识活动,具一定的结构和程序。②主要采用自填问卷与结构访问两种方法收集资料。③指抽样调查。④直接从调查对象那里获取第一手资料。⑤使用定量的研究方式。⑥社会调查是一种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的完整的社会研究类型。即我们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独立完成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探索和认识任务。作用:①描述状况②解释原因③预测趋势。题材:①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②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③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一般程序:①选题阶段,主要任务是选择调查问题和调查问题的明确化。②准备阶段,即为实现调查目的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阶段。③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调查方案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④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和分析。⑤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结果。 2.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①节省时间人力物力②可以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③可以比较详尽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④应用范围十分广泛⑤准确性高。缺点:①使用与定量研究而不适合定性研究②不适用于调查总体模糊的对象③调查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 3.选题的标准:①重要性,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②创造性,指研究问题应该有新的东西,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③可行性,指研究者具备完成某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④合适性,指所选问题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课题明确化:指通过对研究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不仅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方法:①缩小内容范围②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4.分析单位:即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层次谬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精品文档 教案检查记录情况记录 根据学校安排,由教导处组织,学校领导、各教研组长参加,对2013年春季 开学至3月22号期间的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语文组: 本次教案编写课时量充足,设计合理,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作业次数充足, 批注认真,有评语。特别是杨焕荣、尹秋菊等老师的教案内容充实,书写认真,反 思深刻。 数学组: 各教师教案编写认真,规范,内容充实,环节完整,有教学反思。且能从实际 出发,由感而发,作业批改及时,有详细的批注,评语。简亚丽、何修建、王新爱 等老师,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很认真 英语组: 通过检查英语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且设计合理,条理清楚,书写工整。写 有反思的有楚玉莉、董玉玲、余为勇、陈海云老师。作业形式多样,批改认真,董 玉玲、孙俊老师全批全改且有鼓励性语言的有余为勇,存在问题是个别教师备课量 虽足但过于简单,没写课后反思。 政史地组: 本次检查中,教案编写都较认真,及时,足额,且内容较为充实,完备,结构 完整,书写认真,反思深刻,设计 1 / 12 精品文档

操作性强,方法多样,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作业批改较及时认真,个别同志有 针对性评语,对学生进行详细评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个别同志教案过 于简单,不能完全体现新课改要求,设计不十分合理,需要大力改进。 理化生组: 大多数教师多为详案,书写认真,结构完整,节节有反思。作业有批有改,极 个别教师部分教案书写有点简单,内容空洞。 通过各组反馈情况,总结如下: 好的方面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班级实际备课、编 写教案,课时教案目标突出,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 现了学习方法、课后练习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3(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科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能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进度。 4(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大部分老师课后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能及 时写的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 2 / 12 精品文档 好,使下次备课更加完美,较有效地达到了反思的目的。 5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对待作业的布置及批改这一环节;批改及时、认真,对于作业完成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能够给出激励性的评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模块测试,单词测试,课文背诵检查到位及时. 存在的问题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2004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Investigation (三)开课对象:公共管理专科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本课程是公共管理类专科一体化教学阶段的必修课。本课程介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管理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社会调查的技巧,能独立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六)教学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理论和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为社会调查研究确定了指导思想和方向;操作部分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具体方法与技巧。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有关知识,讲解社会调查研究和方法技巧的重要性。结合实例,讲解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与技巧。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议组织或模拟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概念、作用、类型和题材以及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掌握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2、理解抽样调查和普遍调查的区别。 3、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调查的概念 一、现有的认识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第二节社会调查的作用 第三节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 二、社会调查的题材 第四节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一、普遍调查概念与方式 二、普遍调查的特点 三、抽样调查的概念 四、抽样调查的优点 第五节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发展简介 二、“传统的”和“现代的”社会调查 第六节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考核要求: 1、社会调查的概念 1.1现有的认识(了解) 1.2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2、社会调查的作用(理解) 3、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3.1社会调查的分类(掌握) 3.2社会调查的题材(掌握) 4、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1普遍调查概念与方式(了解) 4.2普遍调查的特点(了解)

社会调查与统计试卷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试卷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社会调查与统计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人口文化 2.理论实际 3.描述型研究预测性研究 4.直接提问假设提问 5.简明通俗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 2.C 3.B 4.B 5.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少答、多答均要酌情扣分) 1.ABCD 2.ABC 3.BCDE 4.CDE 5.BCDE 三、名词简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L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也就是说概念是具有变量和变量值。变量是指概念本身是可变动的,变量值即取值,是指用数值表现的变量。(3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所运用的变量值与数学中变量不同的地方是:变量值可以用程度来表示。对变量可以从不同方面区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和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2分) 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要以随机方式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以调查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3分)随机抽样的主要类型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另外还有非随机抽样。(2分) 3.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在所有社会调查方法中是运用的最广泛和普及的一种方法。对于国家公务人员这是基本功。(3 分)访谈法的类型主要有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一般访谈和深度访谈、作为搜集资料主要手段与辅助手段的访谈。(2分) 4.试点调查法:就是为了取得实行某一政策或方案的经验,固守一个有代表性的基点,进行一个时期的持续调查,系统地搜集和积累第二手资料,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试点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借以指导全面工作的调查方法。(3分)主要类型有平行试点和连续试点、实验室试点和实地试点、单一试点组试点、试点组对照组试点和多试点组试点。(2分)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操作化它有什么作用 答: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3分)

社会调查与统计教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教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教案 人文科学系王红 预备知识:社会调查概述 这是社会调查这门课的第一堂课。在这堂课里,将介绍“什么是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有什么作用?” “社会调查的发展史”、“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社会调查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这六个基本问题,以便学习者对这门课有一个总体认识。 一、什么是社会调查? 这是每一位学习社会调查方法,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所应弄明白的第一件事。 袁方在《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一书中给社会调查下的定义是:社会调查研究是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风笑天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一书中给社会调查下的定义是:社会调查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系统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从以上两个定义中都可以看出,社会调查要经过收集有关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达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目的。可见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既

然是一种认识活动,就要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然,由于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认识,因此,我们今天用不着从头开始去摸索,而可以直接学习已有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社会调查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基于以上认识,这门课的教学将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四周讲理论,后3周将利用XXXX年3-6月我所主持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状况与市民心态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做模拟实践。 二、社会调查有什么作用? 1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我们知道,近几十年来,美国总统大选前夕,总有一些民意测验机构喜欢对总统选择投票的结果进行预测。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夕,盖洛普民意测验所仅仅调查了3000人,就成功地预测了民主党人罗斯福将当选为美国的新一任总统。1984年这家民意测验机构又一次成功地预测了罗纳得?里根将以59%比41%的优势战胜蒙代尔而当选为美国的新一任总统。这一预测结果与实际投票结果(59%:41%)相一致。而当时盖洛普民意测验所在将近1亿美国选民中,调查的对象还不到XXXX 年人比没有配偶的老年人更健康。那么,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传统观念的改变,社会舆论压力的减弱,老年人再婚比例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同时,国家、社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为老年人再婚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便使更多的老年人再结

社会调查方法模拟试卷D与答案

模拟试卷D 《社会调查方法》模拟试卷 D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5题,共10分) 1.人们从每天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中总结出“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的普遍性命题,遵循的是() A.抽样—推论原则 B.经验归纳原则 C.演绎推理原则 D.假设—检验原则 2.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人口普查都属于() A.同期群研究 B.同组研究 C.趋势研究 D.横向研究 3.在社会研究的初始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 A.选题与研究设计 B.开展实地调查 C.设计问卷 D.撰写研究报告 4.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A.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C.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定比测量 D.定序测量——定类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5. 在利用现存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时,所依据的统计资料的分析单位与结论的分析单位不一致,这种错误是() A.层次谬误 B.抽样方法错误 C.系统误差 D.抽样误差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4题,共24分)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分析单位 3.操作化 4.总体与样本 三、简答题(每题6分,5题,共30分) 1.对社会研究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2.抽样调查的特点? 3.选择研究问题时所依据的标准。 4.信度与效度有什么关系? 5.试析影响样本规模的各种因素?

四、应用题(每题9分,4题,共36分) 1.调查100名工人和100名教师的收入,得到下列资料,问:工人组收入的差别与教师组收 收入工人数教师数 300 30 20 400 20 30 500 30 40 600 20 10 2.某工厂车间共有40名职工。请从第7名职工开始,运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7名职工作为样本,并说明等距抽样的基本步骤。 3.试析问卷调查的优点与不足? 4.在下列研究案例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 案例1:在研究城市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其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于是,研究者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结论说:“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更容易犯罪”。 案例2:研究人员发现,愈穷的村生育率愈高,由此得出结论:愈穷的农民生育愈多。 案例3:某项研究发现,干部中患神经衰弱的多于农民。有人由此推论:农村的干部比率愈高,神经衰弱率愈高。

社会调查与统计

社会调查与统计 研究方法是人们在探究事物发展规律、认识影响现象决定因素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手段、途径和方式。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层面:哲学方法论、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 方法论:哲学基础、逻辑、范式、价值、客观性。 基本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具体方法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逻辑思维方式:归纳、演绎、比较、分类、类比、分析和综合。 基本研究方法是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是指人们为了解决理论、认识、实践、日常生活的等特定任务所选择和采取的手段、途径、方式的总和。具体研究技术是属于各门学科本身所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是指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的社会调查研究。 定性研究特点:多运用典型调查方法来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获得结论;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探寻其本质特征和要素,从个别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由于缺乏精确数据的支持,势必造成可比性较差。一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以定量的问题的研究。 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特点是: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在实地调查搜集资料方面,强调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中,运用变量、操作化、假设、检验等概念和方法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量化研究;它是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由此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要素之间量的关系。定量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的比较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和要求: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及其特点,明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在中学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发展的历史,分析总结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 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我国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明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和新特点。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及其确立的依据,明确基础教育改革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把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调整的趋向。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界定;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历史考察;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4、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目标;5、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结构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界定 1、课程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 (1)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 (3)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历史考察 (1)民主革命时期(清末、民国、民主革命) (2)新中国成立后(初创、加强和发展、严重破坏、恢复和发展、改革时期) (3)改革时期 ①实验阶段(1985~1992) ②调整完善阶段(1992~1994) ③总结发展阶段(1994~1999) ④新课程改革阶段(1999年至今) 4、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①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本课程的核心。 ②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

土地信息系统考试重点精简

第一章 1.什么叫信息,数据,土地信息,土地信息系统 信息:是客观世界的特征及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抽象反应 数据:记录事件现象等内容、数量或特征的信息载体 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土地信息有何特点 ①区域分布②数据多维③时序动态 3.4D产品指的是 DLG:数字划线地图 DRG:数字栅格地图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DEM:数字高程模型 4.土地信息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有何主要功能? 构成:硬件设备,计算机软件,数据和用户 功能:①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②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③数据的存储与组织④查询统计和计算⑤空间决策分析⑥信息显示与输出 5.土地信息系统与地图学,CAD什么区别 地图是LIS的重要数据来源及成果可视化实现手段,但地图学强调的事数据分析、符号化与显示,而LIS更注重于信息分析,表现手段更灵活和丰富; 与CAD的共同点在于都能设计制图,区别在于:CAD偏重几何制图和表达,LIS强调地理目标的位置和特征空间映射;CAD图形编辑功能较强,LIS核心是数据管理与信息提取,空间查询与分析能力较强;LIS比CAD的图形数据具有更强的定义;CAD缺乏面向地理目标对象进行数据组织的规则性,容易造成数据冗余。 6.说说土地信息发展的过程和趋势 趋势(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系统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主要研究时空模型以及时空数据的表示、存储、操作、查询和时空分析;(3)、LIS应用模型;(4)、Internet与LIS的结合,研究热点有组件式LIS和Open LIS;(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专家系统研究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的推理思维过程,发展智能LIS。 第二章 1.土地信息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线分类法面分类法 2.土地信息编码的原则是什么 ①唯一性②稳定性③应反映顺序④⑤简明性⑥长度一致性⑦具备弹性⑧代码应标准化⑨多重属性组码原则 3.地图投影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进行分类和选择 ①按照投影变形性质分类 ②构成方法分类 ③按照投影面与椭球体相割或者相切分类 选择①制图区域的范围形态和地理位置②地图的用途出版方式③其他特殊要求 4.简述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原理,性质和分带情况 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1)中央经线和赤道被投影伪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2)投影后无角度变形,即保角投影;(3)中央经线投影后没有长度变形。分带是将中央子午线左右各6度或3度划分为一带,为了减少投影后产生的变形 第三章 1.常见的拓扑关系主要哪几种?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调查与研究》复习题 页脚内容1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专科) 一单选题 1.建立起小样本检验理论使抽样调查方法的走向完善的是[ A ] A.费希尔 B.凯尔 C.帕克 D.涂尔干 2.将调查研究分为探索、描述和解释三类的标准是[ B ] A.调查对象 B.调查目的 C.执行方式 D.应用领域 3.适合于对态度和意见进行测量的题目是[ A ] A.是否题 B.复选题 C.排序题 D.语义差异题 4.社会调查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会事业的时间是[ B ] A.18世纪到19世纪 B.18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 C.18世纪到19世纪 D.19世纪到20世纪 5.实现定序测量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 B ] A.是否题 B.评定尺度 C.排序题 D.复选题 6.评定尺度的答案选项的数目通常是[ D ] A.1-3 B.1-5 C.2-5 D.3-7 7.依照时间顺序,调查研究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D ] A.近代调查 B.现代调查 C.当代调查 D.近代与现代调查 8.评定尺度的一种转换形式是[ D ] A.是否题 B.复选题 C.排序题 D.语义差异 9.在采用自填问卷方法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D ] A.研究者难找 B.信度低 C.效度低 D.回收率偏低 10.对违法的行为和事件的题目设计的方法是[ C] A.辅助法 B.调整答案法 C.随机回答法 D.提供背景信息 11.好的连续量表设计应要求被访者在一个界定良好的()来表述自己的评价。[ A ] A.单一纬度 B.两个纬度 C.三个纬度 D.四个纬度 12.数据处理中回访时随机抽取已访问过的进行回访的百分比例是[ D ] A.1-10 B.1-15 C.5-10 D.5-15 13.按缺失值处理的问卷有可能使数据出现偏差的百分比例是大于[ B ] A.5 B.10 C.15 D.20 14.下列属于统计分析软件的是[ A ] A.SPSS B.dBASE C.FoxPro D.Excel 15.语义差异量表制定的时间是[ C ] A.1950 年 B.1954年 C.1957年 D.1960年 16.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时样本的规模的判断起点是[ D ] A.30 B.50 C.70 D.100 17.下列属于电子表格的是[ D ] A.SPSS B.dBASE C. FoxPro D. Excel 18.调查伦理中最关注的隐私是[ A ] A.匿名性 B.个人独处 C.亲密 D.保留 二、多选题: 1.纵贯调查具体可以分为[ ] A.趋势调查 B.民意调查 C.同期群调查 D.抽样调查 E.追踪调查 2.语义差异量表的共同提出者有[ ] A.奥斯古德 B.苏奇 C.利克特 D.坦嫩鲍姆 E.罗森博格 3.调查设计主要包括[ ] A.抽样设计 B.资料收集 C.资料处理方案 D.调查设计的总体规划 E.撰写报告

教导处对作业、教案检查的总结报告

教导处对作业、教案检查的总结报告 在教导处组织下,以教研组为单位,我们本学期在学初、期中、期末对全体任课教师的作业教案进行了检查与评价。本次检查与评价我们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注重检查作业、教案的质量,依据我校制定的相关要求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对老师们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记载,同时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因此,我在总结过程中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听,这样有利于完善自己。下来,我就从三方面对本次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优点: 1、全体教师作业、教案数量达标;能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合理安排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备课方法。 2、教案书写工整、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条理清楚。 3、教材基点把握准确,能显示教研教改思路,注意学法渗透,具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及设计意图。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案备写中能看到课件、碟片、大屏幕等字眼。 5、教案有的教师开始注重教后修补。 6、新、老教师听课记录达标,记录认真,评析到位。 7、教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对难点、重点的反复推敲。 8、作业批改详细、认真,鼓励语新颖准确,作文批改认真、批注到位。 9、作业布置分量适中,注重双基,分层次作业,形式多样(活动作业)。 10、各教研组通报会通报到位,注重实效,为作业批改、教案备写指明方向。 二、不足: 1、个别教师备课过程简单,教学设计粗略,字迹潦草,龙飞凤舞,重数量忽质量,更重要的是个别教师有错字、病句现象。

2、个别教师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与课时案及不吻合。 3、个别新教师教案只是教材内容的罗列或者是教材内容的填充,未能体现教学组织和设计,就象是教材的翻版。 4、个别新教师的教案记流水帐,如师说什么,生答什么。 5、个别教师教学反思没有落到实处。 6、个别教师作业批改不规范,细节、步骤中的问题来纠正,一道大题只打一个对号,没有要求补错,鼓励性评语较少。 7、备课新授课多,极少见备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 8、个别教师欠认真、细心,如作业本学校名称写错等现象说明这一点。 9、教师对什么是教案知之甚少,不能学习常规制度。 10、听课记录参与活动的评析认真,不参与的记录评析粗略。 11、照抄教案书籍现象严重。 12、作文批改不认真,批注模棱两可。 三、努力的方向: 1、教研组长应加强对个别教师作业、教案进行个别指导,力争将作业批改、教案备写纳入正规化。 2、教导处加强教案的质量管理,要求教师写实实在在的教案,要注重备教法和学法。 3、提倡广大教师备表格教案,要求教师对教案实行再回笼。 4、要求写实实在在的教学心得,不要写空洞的理论。 总之,本次作业教案检查与展评比以前好得多,好的做法我们要认真学习,发扬广大,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断完善。作业、教案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我们决不能走形式,走过程来应付检查,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外,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全体教师的展评,我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 社会调查学是关于人们自觉认识社会的理论、方法和过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具有方法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对于提高人们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以及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社会调查学科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各种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并选取实际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本门课程计划学时为51学时。 本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共同编写,由叶金国老师审核定稿。 课时分配表 推荐教材: Ⅰ.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Ⅱ.李莉,实用社会调查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Ⅲ徐经泽,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目录 第一章社会调查研究导论 第一节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 第二节社会调查的作用 第三节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第五节社会调查简史 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 第一节调查课题的类型 第二节选题的重要性 第三节选题的标准 第四节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节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第六节文献查阅与选题 第三章调查设计 第一节调查目的 第二节分析单位 第三节调查内容 第四节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 第四章抽样

第一节抽样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第三节概率抽样方法 第四节非概率抽样方法 第五节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第五章测量 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测量层次 第三节操作化 第四节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第六章问卷设计 第一节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第二节问卷设计的原则 第三节问卷设计的步骤 第四节提醒及答案的设计 第五节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第六节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第七节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第八节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第七章资料的收集 第一节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自填问卷法 第三节结构访问法 第四节资料收集要点提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