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https://www.doczj.com/doc/aa18191065.html, ]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观

一、引言

回忆和展示学习历程

大学阶段学习要完成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回归不同学习阶段都有一个过渡过程

进入大学学习过程的适应曲线

二、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教育的本质

人类的两种继承

遗传的继承靠生育,文化的继承靠教育。

生育和教育构成人类的生产和再生产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价值限定

三、人生方程式

学会学习是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基础

赫胥黎的生活算术

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四、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观

(一)大学生学习的十二个基础观点

学习内因观,学习能力超前观,大潜力——高目标观,全面学习观、侧重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勤奋学习观,科学学习观,创新学习观,实践学习观,社会责任观,终身学习观。

(二)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观

重点有三个方面

全面学习观

自主创新学习观

终身学习观

(三)大学生要学会学习

树立自主学习观是“学会学习”的基础

具有远大目标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善于学习是“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

良好学习品格是学会学习的保证

五、论学改

学改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意义

大学教学的状况和“学改”内容的初步展开

大学理念和功能的发展为终身教育展开了广阔的前景六、结束语

时间经济学

时间的特性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一、引言

(一)回忆和展示学习历程

(1)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儿童以独立的学习(认识了主体的身份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和惊异的心情,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家长、亲友是从旁引导、指点、扶持和关怀)。

(2)进入学校后的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学习阶段。基本上是“他主”(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状态。其中又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学习阶段。形象地说,在小学阶段学生是手背在身后学习,中学是手伏在课桌上学习,大学则应当站起身、举起手来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问个为什么的置疑式学习。大学应完成向自主学习的回归。因此有人把大学学习规律概括为教学回归律。

(3)离开学校后的成人学习:人们进入到职业学习及终身教育的学习状态,基本上是独立自主的学习。

(二)不同学习阶段的过渡:大学学习过程适应曲线

所附大学学习的典型化曲线图是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发展过程进行大量调查研究获得的。图中表明高中生入大学后处于从中学到大学学习过渡阶段,一般都有一个成绩略有下降的过程。这说明对大学学习还不适应。

曲线4、3表示一年级、二年级后留级甚至被淘汰的学生变化情况。其原因一是进大学后学习动力减弱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是由于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出现恶性循环而一蹶不振。曲线2表示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仍具有较

强的学习动力和旺盛的学习热情,不过在初始阶段仍沿

用中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观念未作相应的改变,因而不

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学习成绩一度明显下降。但仍由

于其学习勤奋,并能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

所以学习成绩逐渐回升和提高。曲线1表示有些学生进

入大学后,学习状况稍有不适,成绩水平略有下降,同

时能迅速改变某些方面观念,注意分析和掌握大学学习

的特点,迅速改进学习方法,在经历短期不适应后就越

学越主动,在各方面都超过入学时水平而显著提高。除

心理障碍外,还有方法、思维、知识障碍。

二、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教育的本质

(一)人类的两种继承

康德讲过:“人唯有凭借教育才能成为人。”即自然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发展成为社会人。 人类有种族的继承和文化的继承两种继承,与人类发展的两个方面相对应。

人的发展学说有两个方面:受遗传因素影响发展侧面的变化,叫做“成长”乃至成熟(成长的完善化)。受环境因素(加上主观努力)的后天获得的发展侧面,则称之为“学习”。因为学习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有称之为“经验”的。

前一方面的继承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决定了人的的遗传素质,由人类的“生育”活动来完成。后一方面的传承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决定了人的后天习得,由人类的“教育”活动来完成。生育加上教育便构成了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

在人的发展中在“成长”、“成熟”一面与“学习”、“经验”一面的关系问题,两者在思辩中可分;在现实中、在个体上则不可分,是可分与不可分的辩证统一。

一切学习(教育)包含着成熟,而成熟也与学习有关。成熟制约着学习引起的发展水平。学习制约着成熟影响发展的效果。两者是相乘的依存关系。若一方为零、则总体也为零。

(二)教育的本质

从价值的观点看教育(包含着学习),把人的发展看作是一种实践行为。这种实践行为是以引导到人们所期待方向的价值意向为基础的。教育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连结存在与价值两个方面,形成人的价值这一目标意识。因此,教育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观而作出取舍选择的有目的的行为。或者说,教育是人的发展的一种价值行为。简单说,教育是人的发展的一种价值限定。(如以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及广义的各种社会规范为价值目标或运行轨道、前导方式、塑造的模具等等)

三、人生方程式

人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也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简明的概括,这些概括反映了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学习或教育是人生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学会学习是为了适应社会、学会生存。

(一)赫胥黎的人生算术

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家和教育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不仅是进化论的勇敢捍卫者和宣传者,在比较解剖学、海洋生物学、人类形态学和古生物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是科学教育的积极提倡者和组织者,有力地推动了近代英国以及欧美其他国家科学教育的发展。《新大英百科全书》对他的评价是:“尽管有些科学家的成就比他更伟大,但是,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同时代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影响等方面,几乎没有人象他那样广泛而深刻。”

赫胥黎于1874年2月27日在英国(苏格兰)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苏格兰古老大学之一,创建于1494年)作了题为“现实的和理想的大学”校长就职演说。在这个著名演说中他提出了“人的实际生活就是一道运算题”。他说,在我们理想的大学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各种知识的教育。“各种知识”指的是许多门类的可认知的事物。第一类是有关人类思维能力的范围和限度的知识。这类知识从它的肯定方面来看,完全涉及到逻辑学和心理学的一部分,但从否定的和批判的方面来看,又被认为是形而上学。

第二类包括那些与人类的幸福有关的知识;这种幸福是由人类自己的行动或我们所说的行为所决定的。这类知识就是道德和宗教哲学。实际上,它是各种知识中最有直接价值的;但是从思辩上来说,它又受到我所列举的顺序中在它之前和在它之后的知识的限制和评判。 第三类它括那些存在于人周围的各种宇宙现象的知识,以及我们观察到这些现象交替出现的法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规律。

这种知识包括所有关于自然事实的精确的知识,不管它是数学方面的、物理方面的和生物方面的,还是社会方面的。

康德(Immann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曾经说过,所有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回答三个问题:我能够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我可以期望得到什么?前面列举的知识类型应该能回答这些问题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因为这是在人类力所能及范围之内的。至于第三个问题,最明智的回答可能是,“尽你的可能去做你应该做的,而把希望和担忧置于一旁。”

实际生活就是这样一道运算题,你的责任乘上你的能力,再除以你的境遇,就得出第四项,那就是你应得的赏罚。即:

你从社会得到的赏罚=境迂能力

责任

责任与能力,一方为零,其乘积等于零。这两项都是与教育、学学有关的,都是可以追求的。你的境遇是主体无法决定的,但却是可以适应的。适应能力也是与教育、学习有关的。对待境遇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时事造英雄;另一种是英雄造时事。

(二)爱因斯坦“成功方程式”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学习也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加上正确的方法和重在实践,才能获得学习的成功。

(三)普利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知与行;信仰与行动

普列汉诺夫(Г.B.Плеханов,1856-1918)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883年组织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后成为孟什维克首领之一。在其所著《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中论述了知与行、信仰与行动的关系问题。

对于某种现象A的绝对必然性的认识,只会加强同情于此现象并认为自己是引起此种现象的一份力量的人的毅力。

(现象A可以理解为大到经过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从小康到四个现代化,中国将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小到个人努力学习成才、回报家庭、服务社会,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如果一个人认识了该现象的必然性以后却袖手旁观,只是表明他不懂得简单的算术。例如,现在就准备条件,到T时某种条件总和S就具备,现象A就必然要发生。如果同情于A现象的我确信这点后,便赞叹道:“妙极了!”说罢便躺下大睡,直到你所预测的事变到来的良辰吉日为止。结果如何呢?在你计算实现现象A的条件总和S中,本来是把我的活动(=a)也包括在内的。由于你的鼾睡,到T时,条件总和不是S,而是S-a。这样A现象将推迟到T+t才实现,或者不能实现,或者由b=a的力量加入而实现A。总之,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不仅是理论上的树立信仰、更主要的是行动、是实践而达于理想境界的实现A。四、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观

为什么当前大学生学习要强调研究学习观问题?至少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由于学习观念不正确往往导致学习停顿或失败,或者说学习停顿或失败都可以追溯到学习观上的问题。

第二、学会学习已成为新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学习的革命》一书曾在我国引起的巨大反响。因为它提出的“学习的革命”具有时代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学习的革命确实正在兴起。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化社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第三、学会学习是大学学习的基本任务。这个结论至今并没有取得普遍的共识。实际情况是学习能力的学习远远落后于具体知识、学科的学习。因此,Unesco的有关文件提出,“教育应该较少致力于传播和储存知识(当然,不应过分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Unesco前总干事纳伊曼说:“在各级教育体系里,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人们估计用80%的时间来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话。这个比例将一定要根本改变,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我甚至可以说,这个比例应该例过来”。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往往是工具理性大于价值理性,物大于人,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这样,当人们的某些具体目标实现(甚至并未很好实现)后,则失去了人生动的内在动力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一)学生学习观的基本内涵

学生学习观是指关于学生学习的基本观念系统。学生一定要把这个理念体系“嵌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作为其支柱,既可以用它指导自己的成才学习,又可以用它查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而求得改进。

1.学习内因观:学习是成人(社会人)与成才的内因。

2.学习能力超前观:成人学习的首要之点是使学习能力(或称为元能力)走在其它方

面的前头。现在有的学者提出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学习素质是最基本的。思想品德、文化业务,身心素质等均需通过学习而获得或养成。因此,学习素质可以称之为元素质。

现实情况是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大大落后于具体知识、学科的学习,甚至大学毕业了乃至终其一生也没有学会学习。

3.大潜力—高目标观:学生的智能潜力很大,远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因此学生们必须给自己选择更高的学习目标。

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在著名的《计算机与人脑》一书中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人的记忆储量,以人的寿命为60岁,神经细胞每秒钟接受的信息量为14比特(实际上最高可达25比特)计算得出,一个人毕生的总记忆储量大约是2.8×1020比特。这些信息量相当于七、八千万册图书的信息。即一个人的大脑可以“容纳”三、四个新建的北京图书馆(能藏书约2000万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关于人脑的功能,有的研究报告说只利用了十分之一左右;有的说只用了百分之一左右。因此,有人提出:假如这个1%利用率是存在的,很可能是人脑的“结构功能比”即人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最佳的黄金比——“存百用一”的结构功能关系。“存百”保证了“用一”的锐利性、持久性和可靠性,“存百”又体现了“用一”的基础性,后援性和安全性。总之,人脑的潜力是很大的。

4.全面学习观:人才必须全面发展,全面学习,这是不可抗拒、不能违反的规律。

5.侧重学习观: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方向并侧重地学习,即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6.自主学习观:学生必须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即自主学习。

7.勤奋学习观:学生不论其聪明程度如何均须勤奋学习。

8.科学学习观:学生学习必须逐步科学化。

9.创造性学习观:社会需要创造,成才必须创造,学生能够创造。

10.实践学习观:应建立学习离不开实践的观点。有以下三点内涵: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大特点是认识的实践性;2.在人生中主要是从实践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去学习;3.学生在校期间要重视实践性环节的学习。

11.社会责任观:成才学习必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建立社会责任观。

12.终身学习观、个性化学习观:人类正在向学习化社会前进,学习将呈现终身化和个别化的发展趋势。

(二)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观,即面向未来的大学生学习观。

综合各方面要求,集中起来,应着重建立三个方面的学习观为重点。

1.全面学习观:要处理好德与才,通与专,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2.自主创新学习观:要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自主创新学习的特征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什么是终身学习?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采纳的终身学习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终身学习:将导致从“学历社会”走向“学习社会”。

(三)大学生要学会学习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当前知识总量空前增长,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知识量的递增速度愈来愈快。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推测: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大约每50年翻一番,到20世纪初每30年翻一番。到50年代每10年就翻一番。到70年代5年就翻一番。80年代以来大约是3年就翻一番。

科学发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层出不穷。据统计,各种重大的发现发明16世纪不过26项;17世纪106项;18世纪156项,19世纪540项,20世纪头50年961项,60-70年代的10多年中,新的发明、发现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多。

图书发行情况,据Unesco统计资料:全世界图书发行种数,1952年是25万种,1962年为38.8万种,1964年为45万种,1972年达56.1万种。估计到2040年,将达2亿种。如按传统方式的书架陈列将长达5000英里。

科学期刊方面,据美国史学家法克里·普赖斯统计:1750年,全世纪仅有科学期刊10种左右,19世纪初为100种左右,19世纪中期达1000种,1900年达到1万种,1965年已突破10万种。

在70年代,世界平均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达到500万篇,平均每天13000余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项。据有的学者推算:今天出生的孩子,50年后,他所学知识将有97%是在他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发现的。

二是知识陈旧周期愈来愈短。一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日新月异地迅速生长;另一方面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日益缩短,造成知识陈旧的周期愈来愈短。这种知识陈旧周期或知识老化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教育思想、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教育管理制度等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1)人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与蓬勃增长的浩瀚的知识量之间的矛盾。有人计算,一个化学家即使每周阅读40个小时,只能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用48年。(2)人的有限学习年限与知识老化之间的矛盾。

面对挑战,教育将采取何种对策,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重要问题。普遍认为,以往在年青时期受教育,然后用上一辈子的时代已经结束。必须代之以终生教育,以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过去社会变革周期远远大于人的生命周期,而现在人的生命周期已远远大于社会变革的周期。教育的目的现在已不能仅限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上,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上。这样,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会”,而更主要的是“会学”。Unesco于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研究报告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Unesco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另一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对“学会学习”的意义又做了进一步阐述,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人生目标。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可见,“学会学习”不仅是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更是为了适应人的未来的生存的需要。

大学生怎样才能“学会学习”呢?主要有以下五点:

1.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是“学会学习”的基础

大学生的学习境界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三种状态:自觉无自主,自主而低效和学优多创新。

(1)自觉无自主: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想学不懂学;一种是懂学不会学,学习主权不在手中。

(2)自主而低效: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会学而厌学;一种是乐学而不能优学。学习主权在握,就是效率不高。

(3)优学多创新: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成绩极佳而创新不多;一种是成绩既佳

创新又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意识强烈,学习兴趣浓厚,思路开阔,顿悟频发,创新灵感涌动,创造性成果层出不穷。

以上三种状态也可以看做学习境界由低向高的发展历程。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自主学习是全程性的。其主要内涵大体包括四个方面:

(1)要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即要对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2)知识、能力结构的自我调整。即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些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3)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即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并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合于自己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4)不断在学习实践中自我调整,使学习状态进入佳境。即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在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节,在思维方法和处理相互关系上经常注意总结,调整和完善,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就能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明白学习要靠自己艰苦的努力,才能在受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才能不断探究学习规律,达到驾驭学习,适应科技迅猛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需要。

2.具有远大的目标是“学会学习”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个严肃认真的年轻人来说,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为自己确定所追求的目标,这是十分自然的事”。目标就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随风漂流,就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目标渺小,就做不成大事。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的:“只有心中有一个坚实的、值得你为之作出最大努力的目标,才有可能期待自己在精神上和道德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目标的选择与理想有关。理想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人从事学习和工作乃至生活的内在驱动力。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能具有远大的目标,从而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你奋勇前进。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具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正如我国老教育家吴玉章所说的:“只有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人才能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努力不懈地去学习和奋斗,如此才会有所成就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所谓“学会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法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二章高等教育制度中第十六条有关高等学历教育在学业标准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过去有关教育法规中只提“三基”(注意:中等教育只提“双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大学一直有基础理论的教学要求,所以总起来提“三基”的要求。有无“基础理论”是高教与普教在教学要求上的一个根本性区别)的要求。而现在在“三基”之外又加上了“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要求。这可以看做是21世纪新时期高等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在专业要求上的一个重要区别。显然,把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提到了“学业标准”的要求之中,可见学习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培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毛泽东主席关于过河要解决桥或船的问题的论述中指出:“不解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也是强调解决方法问题的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学习能力,如阅读和观察能力、听课能力、提问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引导人们攀登学习高峰。笛卡尔曾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象瞎子一样盲目摸索。结果只能一事无成。”前面曾经提到过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这个成功方程式也是对他自己整个探索生涯的总结。在成功的王国里,“正确的方法”是三大要素之一,占据了1/3的天下,可见其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反映,因此它具有共同性和普通性,又具有多样性和个别性。

我们要研究和探索适应新时期的学习方法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要研究学习规律,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合乎规律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具有普通意义。比如,科学运用大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时间运筹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方法,联系实际的方法等等。

(2)要重视借鉴前人的学习经验。如“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者贵疑”、“不耻下问”“闻、见、知、行”等等。

(3)要注意联系学习的实际,研究具有不同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比如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不同。专业性质和课程特点不同,学习方法也有差异。因此,学习方法要因地置宜。

(4)要做到从个人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建立适合于自己特点而又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好的学习方法应当既是科学的,又是适合于自己的。所以人们常说:“学习有法、学无定法”。

4.善于学习是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

华罗庚说过:“对一个人来讲,一辈子总是自学的时间多”。达尔文曾经说过:“我认为,我所学的任何知识都是从自学中得到的”。钱三强说:“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说自学是善于学习、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成人的必由之路。

自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读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自学就要学会读书。学会学习,还需要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能。例如,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习查阅文献资料,学会做学习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学会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等。

5.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是学会学习的保证

学习方法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事实上,一种成功的、高效率的学习,除了解决“怎么学”之外,还必须首先解决“肯不肯学”、“爱不爱学”和“以什么态度学”的问题。也就是说,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品格。所谓学习品格,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心理品质和素质。它是一个人在人格、精神、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决定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方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坚忍不拔的还是畏缩退却的,等等。如果说学习方法是学习过程中的操作系统的话,那么,学习品格则是学习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肯学、爱学又会学,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格主要包括:崇高远大的学习理想、热烈浓厚的学习兴趣,勤奋向上的进取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热情饱满的学习情绪,谦虚谨慎的学习风尚等。

五、论学改

大学生新学习观的树立必然是与旧学习观的改革共生的。研究学会学习,必然要研究学

习改革。这是题中应有之意,是顺理成章的问题。学会学习与学习改革的必然联系,其中有三层含义:就传统学习观来说,每个人或大多数人也不会是尽善尽美的,有改进的余地,这是一。传统教育思想向新时期教育思想转变,学习观更有改革的必要,这是二。从终身教育观念来说,学习是不断更新的,学习改革也应是与时俱进的,这是三。学改是个需要另篇讨论、研究的大问题,内容很广阔。这里只能讲一点基本思想。

(一)学改在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意义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将根本改变人类教育方式。由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形成的强劲的教育解放力将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成为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社会迅速降临的催生婆。据说,人们不能预见未来;但人们可以创造未来。也可以说,我们能够预见多种多样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和需要某一种未来。迈向学习化社会的大学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种未来选择。我们研究“学改”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审时度势,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大局,提出有关深化教学改革深层次的觸及整体的问题,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探索新思路、开拓新天地。

(二)大学教学所处的境况和“学改”内涵的初步展开

1.大学教学所处的境况

当前,我国大学教学工作仍然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过死等问题,以及教育经费不足和教师队伍不适应,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不稳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从普通高校的教学现实状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严重问题:比如,教学计划的实施基本上是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理论知识传授体系。能力培养、科研训练很不落实。教学过程组织基本上还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实践教学日趋式微。教学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师生关系基本上是单向传输、缺乏学问探讨、感情交流,等等。

2.学改内涵的初步展开

(1)从大学学习论研究入手建立大学生学习的自身秩序。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就是要把过去大学教学主要是一个知识系统的传授与应用拓展为能力的提高和素质养成,形成一个具有可操作程序的各种因素总成的系统。由于能力提高和素质养成需要在一定客观条件下依靠个体的学习、研究和社会实践通过内省、自我提升和修炼而逐步积累,这就需要研究构筑在传授知识基础上重在通过自主学习,强调实践经验积累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协调发展的新教学体系。通过实践试验建立新的大学生学习的自身秩序。

(2)从大学教学论研究入手建立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

高等学校的三项主要职能为:传播高深学问,扩大学问领域,运用其成果为公众服务。因此大学教学要把学问引向发展研究的前沿并应在研究的氛围下组织教学。这就要求学习者具有探索精神、发挥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建立的是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的教学体系。这种新教学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创新性学习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因而创新性教学必然要与“扩大学问领域”这个高等学校第二项主要职能结合。第二,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组织体系。第三,人机教学系统的发展将带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新变化。一切经过程序化的教学内容将通过电脑化教学实施。当要求学习者发挥创造性时,机器教学就很难切合需要。因此,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将日益显出其重要性。

(3)大学理念和功能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传统大学(University)发展为多元化巨型大学(Multiversity),进而又发展为总体(全能)大学(Omniversity)的趋势。Unesco于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1995年发表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1996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对大学的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提出了建立“进取性大学(或者

译为前瞻性大学)”(Pro-active university),赋与大学的新使命:提出了大学被赋予四种基本职能:

第一、培养学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第二、提供适合于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的高度专业化的培训;

第三、向全民开放,以满足最广义的终身教育各个方面的需要;

第四、国际合作。

大学也应作为社会需要的、能帮助它思考、理解和采取行动的一种智力权威机构,能构完全独立和完全负责地就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发表意见。

结束语

时间经济学。时间经济学是时间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时序经济、探讨生产力的时间范畴,认识和驾驭时间节约规律,探寻和利用最优经济时间,努力揭示经济效果与时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企业的时间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掌握经济时间的主动权而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实践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也是生命的一种体现形式。

时间资源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各点:

1.时间是分配最为公平的资源。时间资源不象其他资源,它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2.时间是一种不可代替的资源。如棉纱可用化纤代替。唯有时间找不到代替物,因而是一种最为奇缺的资源。

3.时间是一种无法创造和筹措的资源。时间是租不到、借不到,买不来又无法创造的,无法筹措的资源。

4.时间是一种不能贮存的资源。时间是一种留不住、挡不住又装不下的不能保存的资源。因而,分分秒秒都显得格外金贵。

5.时间是一种不能重复使用的资源。时间是一种不能再生、不能重复使用的资源。时间一旦消耗,就一去不复返。

6.时间是既不可穷尽又级其稀少的资源。时间与人类的社会经济运动共存。在这个意义上,时间资源是丰富的,不可穷尽的。然而对一个人来说,时间又是级其有限的。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有人对人的一生的时间消耗作过统计分析,大体数据如下:

1.一个人用于在校学习时间约占

2.8%;

2.用于家庭作业时间约占1.6%;

3.用于睡眠时间约占33%;

4.用于非工作的其它活动时间约占52%;

5.用于工作的时间仅占10.6%。一个人如果20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他一生从事工作的时间实际上只有4年多一点!

马鞍山日报2000年4月13日第2版,在《人生宝鉴》上公布了一组类似的统计分析数据:人类寿命平均72岁,每人一生时间大体上是这样渡过的:睡觉20年;工作14年;吃饭6年;看电视5年;打扮5年;旅行5年;聊天4年;读书3年;生病3年;等人3年。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20世纪是人类以物理学进步的基础向空间挑战的世纪。21世纪将是分配时间、控制时间、人类向时间挑战的世纪。21世纪向时间挑战的精神文明的基础就是生物学和生命科学。所以,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2002年8月初稿

2003年8月修改

注:2002年01级新生、2003年02级新生《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讲授提纲。

第八讲关于学习策略的几个问题

安徽工业大学高教所王端庆

内容提要

一、引言:一般学习系统由动力系统、执行监控系统和执行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汽车

与学习。

二、学习策略与学会学习:(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二)重视学习策略研究对推进教改的

意义。(三)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四)学习策略分类。

三、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制策略。(三)组织策略。

四、元认知策略:(一)元认知结构。(二)元认知能力。

五、学习策略的教育训练及其成效:(一)影响学习策略获得因素的研究。(二)学习策略

训练的原则。(三)训练方式。(四)训练方法与步骤。(五)策略教育训练要点。

一、引言

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习的自我调控,自我调控的基础就在于学习策略的把握。

一般学习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动力系统、执行监控系统和执行系统。学习的内容的运作过程就是执行监控系统的工作。

举例说明学习执行监控系统:小汽车与学习(杜智敏,2000)。

小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如我们前进在学习的大道上。

小汽车的动力系统是发动机系统,相当于人的动力系统,即我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期望。小汽车的执行监控系统是汽车司机,由他调节和控制汽车行进的方向和速度。相当于我们的大脑,针对“学到什么水平”、“怎样学”等实质性问题,对学习的执行进行调节和控制。司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主体,而汽车为客体。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学习行为也发生在我们身上。于是,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和客体合二而一。让我们把自己分为一个“自我”,一个“客我”。“主我”相当于汽车司机,“客我”相当于小汽车。

小汽车的执行监控系统:有各种仪表,司机知道如何使用,知道交通规则,司机通过自己的驾驶活动有了经验,司机掌握了开车策略。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执行监控系统就是开车策略。

作为学习监控系统的大脑,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是因为大脑中储存了各种学习方法。人掌握了各种学习技能,知道怎样操作,知道学习规律(如学习要循序渐进等),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要使人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偏离方向,使学习真正有效,高效,关键是要知道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在什么条件下应该使用哪种方法,各种方法应该怎样组合,这就是学习策略。所以,学习的执行监控系统就是学习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你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材料,二是正在进行阅读活动的“客我”与正在从事认识活动的“主我”。阅读活动进行过程,就是“主我”不断监控“客我”的过程;就是“主我”根据自己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自己学习状态的反馈,对阅读策略的认识等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选择最适宜的阅读方法。这些“根据”是对认知的认知,心理学家把它称做“元认知”。是“元认知”在指导你采用了阅读的策略(比如略读)。但略读还不是具体的方法。具体的方法还有扫读(即所谓一目十行)、跳读,

等等。所以在调控(策略)下面还有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支持。因此,可以说,“学习方法属于战术的范畴,而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选用最为适当的学习方法的过程才是学习策略,属于战略的范畴(杜智敏,2000)。”

图8-1 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一般模式图(蒯超英,1999)

二、学习策略与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一个聪明的学习者,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Unesco有关文件指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于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怎样学习)。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学习策略的获得和改进。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才真正找到了学习的金钥匙,才是一个会学的学习者。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布鲁纳1965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但目前仍无统一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马喜亭等,2001):

1.学习策略是学习的程序、方法和规则。

2.学习策略是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

3.学习策略是学习监控和学习方法的结合。

有人把学习策略的实质归纳为四种观点(刘电芝等,2002):

1.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

2.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Mayer,1988)。

3.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学习的程序和步骤(Rigney,1978)。

4.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

可以把学习策略概括为以下两种表述方式: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据此,学习策略具有以下特点:

1.可指总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也可指具体的活动或技巧。

2.可能是外部行为,即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如SQ3R(Surrey概览,Question提问,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阅读法;也可能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如内隐的思维过程。

3.对学习的影响,有的是直接影响,例如记忆策略、组织策略;有的是间接影响,如

情感策略、社会策略。

4.对策略的运用,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意识不到。高水平的策略使用者,策略的使用已相当熟练,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对策略使用的意识水平即便不高,但当要求描述策略的内容,特别是当要求他们注意自己的活动时,也能意识到所用的策略。低水平的策略使用者,往往是随机地、盲目地使用,对策略的应用通常处于无意识状态。

5.策略的应用有水平层次之别。例如同是复述策略,有可能是简单地按次序复述;也可能是选择陌生的或重点的内容复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范畴。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会不会学习的标志。

当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三类:

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世界事实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程序性知识。是个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使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或算法,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3.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前两种知识去学习,组织、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例如,学习时如何有效组织、写作时如何拟定提纲,解决问题时如何明确思维等。

当代的知识观重视的是策略性知识的获得和运用。因为只有在策略性知识的指导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才能更有效地被感知、理解、组织,才能更有效地用来解答问题。诺曼(Norman)指出:我们仍需要总结出关于怎样学习、怎样组织、怎样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然后设置一些传授这些一般原则的应用性课程,最后把这些一般性原则渗入到学生的各门学科中。

(二)重视学习策略研究对推进教改的意义

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因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他们学习的困难。

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以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3.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三)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1.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变化

国外自1956年布鲁纳等人研究人工概念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聚焦策略和审视策略,并发现运用一定的策略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从此“认知策略”研究兴起。

第一阶段以儿童不熟悉的认知任务研究为主。以免儿童鹦鹉学舌地重复从成人那里学来的答案。但单纯在生疏的任务环境中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会低估儿童的推理能力,忽视不断发展的渐变式机制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第二阶段,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展,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精加策略等不涉及特定学科知识的通用策略相继出现。自1971年Flavell提出元认知概念以来,以此为基础形成、发展的元认知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训练指导,出版了许多学习策略指导教程。但研究表明,不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训练研究对学科成绩的提高帮助甚小。

第三阶段,学科学习策略研究的兴起,特别是第二语言获得的学习策略与阅读策略研究已成为学科学习策略研究的热点学科。

我国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主要集中于第二语言和阅读领域,90年代才出现了刘电芝主编的《学习策略研究》和蒯超英撰写的《学习策略》专著对这一

领域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总之,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变化经历了从研究生疏的认知任务到通用学习策略再到学科学习策略的发展进程。这说明学习策略研究已从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研究发展到应用领域研究。

2.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

关于策略发展的阶段有不同观点。心理学家从策略运用的生成缺陷(production deficiency)和策略运用存在的实验事实出发,认为策略运用缺陷现象是普通存在的。这一观点的代表为Miller的阶段说。他把策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无策略阶段,即学生根本不会使用策略。它包括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自发使用策略,二是在他人要求或暗示下使用某一策略,第二阶段为部分使用或使用策略的某一变式,即有些场合学生会使用策略,有些场合又不会。第三阶段为完全使用但不受益阶段。由于使用策略而没有提高成绩,其典型特点是出现策略运用缺陷现象。第四阶段为使用且受益阶段。即使用策略会导致成绩和策略有效性的提高。

不同年龄策略的运用体现出不同特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拥有和使用策略上也有巨大的差异。表现在:

(1)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策略,他们不能抑制不必要的信息输入,不能有效地选择线索,不能适当地利用编码策略以及不能自发地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评价使用策略的效果。

(2)低水平的学习者由于缺少丰富的相关经验,难以获得并使用高级的,复杂的策略。中等或高等水平的学习者容易获得并容易从高水平的策略受益。

(3)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不仅在学习策略使用的数量与频率上有差异,特别是质量上也有差异。

(4)不同水平学习者使用策略的根本差异在于使用策略的恰当性,即善学者懂得何时何地完成何种任务,使用何种策略最合适。

(四)学习策略分类

1.丹赛路(Dancereau,1985)的二分法:一类是基本策略(primary strategy),指用来直接操作学习材料的各种策略。包括信息获得、贮存、信息检索和应用的策略,如记忆、组织、回忆等策略;一类是支持策略(support strategy),主要用来帮助学习者维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主要包括计划和时间安排、注意的集中和自我监控。

2.迈克卡(Mekeachic et al,1990)的三分法。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资源管理策略。

图8-2 学习策略分类表(陈琦等,1997)

(三)温斯坦(Weinstein,1985)有四分法:

1.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

2.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

3.辅助性策略,如处理焦虑等。

4.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她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包括十个分量表,即: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应试策略、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焦虑、学习辅助手段及自我测查。

北航研发的学习策略量表共有九个分量表,即学习态度、焦虑水平、专心程度、计划性、自我调控水平、自我评价、认知加工、人际关系及环境利用。

(四)关于通用学习策略体系的构建

人们研究发现,学习成绩往往取决于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因此,建立一套学习策略体系,以便于有计划、系统地教授学生也就成为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将学习策略体系归纳为八个方面,即:复述策略;综合复述策略;基本解释策略;综合解释策略:基本组织策略;综合组织策略;理解检测策略;情感和动机策略。

国内学者刘志华等归纳为九种通用性学习策略,即:组织策略,搜集信息,复述与记忆、寻求社会帮助,复习、评估与诊断,目标与计划,记录与自我监控及环境建构。

张履祥等则概括为五种策略,即:课堂学习策略、巩固记忆策略、解题思维策略,创造学习策略和总结考试策略。

(五)学科学习策略(英语比较系统)分类:

有三种不同观点,现分述如下。

第一种观点,将学科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三种。

O’maller和Chamot(1990)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分为上述三类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之中。社会/情感策略只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

第二种观点,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直接策略,即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有直接联系,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

间接策略,即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联系,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

第三种观点,将策略分为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学习语言策略包括认别材料、区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接触材料及有意识记等五类。

运用语言策略包括检查策略、排练策略、掩饰策略(为掩盖自己语言知识不足所采取的措施)交际策略等四类。

三、认知策略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内部组织化的技能,其功能是调节和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含的范围更广。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根据作用于信息加工过程的不同阶段,理解和保持知识的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的复述策略,也就是“选择”、“获得”阶段;过渡阶段的精制策略(“选择”、“获得”与“构建”,“综合”之间的过渡阶段);认知过程的深加工阶段的组织策略(作用于“构建”、“综合”阶段)。

现对三个阶段的策略分述如下: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为了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识记的策略。复述策略是对具体复述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可根据“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组织复述,使新学材料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二)精制策略

精制即“精心制作”(elaboration),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记忆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发生(Lewin)。比如,小学老师告诉学生:“人”(单人旁)累了,就靠在“树(木)”上“休息”。这里对“休息”的“休”字的处理,就是采用了精制策略。精制策略作为一种深加工策略,是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策略,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记忆效果。辨别是否是精制策略有两个标准:(1)精制必须是学生自己产生的;(2)精制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引用加涅(1984)等人设计的要求对精制与非精制进行辨别练习中的几个例子来分析讨论(杜晓新等,1999):例1 一个学生读到“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时,他认为应该记住,就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重复“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

分析:这不是精制。因为他只是简单的复述,而没有进行精制。

例2 小明读到“哥伦布是西班牙人,1492年航海到了美洲”,他想记住此事,于是便想:“哥伦布很可能是由东而西到美洲的,因为这是从西班牙到美洲的最短航线。”

分析:这是精制。这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并将其原有的地理知识与这一新知识联系起来了。

例3 小斌读到“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他是西班牙人”,而后又想:“哥伦布平时爱吃什么呢?”

分析:这显然不是精制。尽管它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但与教学内容毫无关联。

例4 一个学生所到老师讲:“分子在气体中比液体中相隔更远,所以气体比液体轻”。该生就想到:“这好像编织疏松毛织物要比用同样毛线编密实的衣物来得轻”。

分析这是精制。它与教学内容有关,并且该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这一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了。

(三)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的目的在于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例如网络法,是指以树状式连线方式来表示材料种属关系的一种组织方法。例如对一篇描写《绿》的短文,运用网络法,可编制出如图8-3所示的网络:

图8-3 网络法组织图

四、元认知策略

前已提及,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弗拉维尔(Flavell)最早在1976年提出来的。他所谓的元认知是以认知过程本身的活动为对象,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元认知在学习和学会学习中的作用,如何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已成为学习策略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内容。

(一)元认知结构

根据Flavell的观点,元认知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现分述如下: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个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的一般性知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

一是知人方面的知识。当然不是关于人的全面知识,而是与学习心理有关的知识。主要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认知能力与特点的认识,即所谓知已知彼,如对自己的智力、兴趣、记忆特点的认识,对他在学习方面的长处与不足的认识等。

二是知事方面的知识,是指对认知对象的特点的认识,例如学生对不同课程内容的性质(图形的、文字的),对学习材料的结构、逻辑性以及材料的呈现方式(视觉的、听觉的)的知识。

三是知“法”方面的知识。此处所谓“法”不是“法律”之法,而是指我们在完成认知活动中所需的策略知识的认识,例如对不同的学习材料应选用哪些有效的策略,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复习旧知识可采用哪些不同的方法等。

2.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可能被主体清晰地意识到,也可能是处于下意识状态,在内容上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可以是知的体验,也可以是对不知的体验;可以发生在认知活动之前,也可发生在认知活动的过程中或认知活动结束之后。例如,有的学生预感考试失败后产生焦虑,预感学业成功后产生愉悦;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得心得,从失败经验中汲取教训,借此产生信心,等等。

3.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的监视、控制和协调的过程。包括:制定计划、执行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四个基本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对整个学习活动起着控制和协调的作用,监视和指导着策略的选用和使用。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由于善于选择策略,从而表现出目的明确、计划性好、自控能力强,灵活性高的良好的学习能力。

(二)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的提出使我们意识到,我们不但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什么和怎样学,而且要了解学生是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这就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元认知能力问题。

1.元认知能力的实质

元认知能力的核心是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对其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它包括学习过程中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管理时间、调节努力程度、执行计划、反馈和分析效果、采取补救措施等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是关于知识、技能和理论获得效率的重要问题。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地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与行为的有效地获取知识、技能与理论的过程。监控、调节贯彻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从学习前准备直到学习后评价。

2.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主要措施如下:

(1)让学生每天记学习日记。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理清思路、澄清混乱,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自己教自己,乃至从中产生顿悟,将学习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移到自己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学习。

(2)增强学生对他人及自己认识过程的意识。

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在解决新问题时,想到哪些策略,什么是首选策略。哪些是补救策略,自己是如何调整、转换这些策略的。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

有些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理清思路,忙于完成作业,结果往往产生许多错误。应当要求学生经常自我提问:“我知道做些什么吗?”“我对作业的要求清楚吗?”“这样做是否正确?我有把握吗?”“能否稳操胜卷?”通过自我质疑促进思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最新)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106 授课对象:所有专业总学时:36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伴随我国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而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此提高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能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在理论、知识方面: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现行政策及体系;了解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开展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了解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知识,包括求职中自我合法权益的维护;掌握大学生就业派遣的基本程序。在能力、技能方面:运用职业测评系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合理定位;学会了解、筛选就业信息,做好就业前的简历制作、求职书等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掌握一般的求职应聘、面试技巧;结合自身特点,抓紧时间弥补自身就业能力的不足,为顺利成为职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与课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方法。 五、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理性认识大学生活 1、目标: 面临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许多大学生都遇到了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学习环境,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需要大学新生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得大学新生理性认识大学生活,并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做一个受社会欢迎的大学生! 2、内容: ⑴大学生的社会角色; ⑵做受社会欢迎的大学生; ⑶理性规划大学生活; 3、重点: 如何理性认识大学生活 第二章. 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1、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职业特别分析,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2、内容: ⑴自我认识的内容; ⑵常用职业测评方法介绍; ⑶自我评价的原则; ⑷自我评价方法; 3、重点 自我评价 第三章. 专业发展与就业分析 1、目标: 2、内容: ⑴专业概况、课程体系; ⑵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需求情况; ⑶专业就业动态和趋势; ⑷职业对所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3、重点: 第四章. 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 1、目标: 1.使学生了解职业理想的内涵。

浙江工商大学大一心理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选择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1分×60,共计60分): 1. 心理素质中的“素质”是。 A.广义上讲;B.狭义上讲;C.综合上讲;D.潜能上讲。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集体教育;B.咨询;C.开设相关课程;D.个别教育。 3.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一对一的“镜像”反映;B.个人的主观反映;C.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映像;D.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 4. 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有与有意识地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心理活动统称为。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知、情、意的过程。 5. 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和身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被称为。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心理、社会模式;D.心理医学模式。 6. 哪个学派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A.精神分析;B.行为理论;C.人本理论;D.认知理论。 7. 心理自我不包括。 A.能力;B.角色;C.爱好;D.智慧。 8.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的评价和看法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9.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10. 一个人具有情绪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具有内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时倾向于。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1. 一个人具有直率、热情、动作迅速、情绪体验强烈、具有外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2.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失恋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能最好地说明哪种调节情绪方法。A.转移调节;B.延缓调节;C.宣泄调节;D.升华调节 13. 一个人企图摆脱或逃避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是。 A.恐惧;B.愤怒;C.悲伤;D.羞耻 14. 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A.动机;B.需要;C.行为;D.认知 15. 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调控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是意志。 A.坚毅性;B.自觉性;C.自制性;D.果断性 16.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说的是哪种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 A.遵循循序渐进;B.增强挫折承受力;C.确立适当目标;D.完善人格 17. 与意志坚毅性相反的品质有。A.18. A.19. 盲从性;B.放任性;C.独断性;D.顽固性 把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质加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倾向。第一印象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零距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就业零距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学时:36学时学分:1 课程类别:文化素质教育考核方式:考查 使用教材:〈《就业零距离》 大纲编写人:宁军胜编写日期:2008.9.1 大纲审定人:慕东周审定日期:2008.11.1 课程性质:必修课 1.性质、任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政府、高校的重要任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了,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我院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内。 (1)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任务: 1、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 2、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 3、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 4、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走向成功 (2)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把握理论知识的传授同转变思想观念紧密结合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发挥学生的自为精神紧密结合 3、坚持一般教育同个别教育紧密结合 2.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要求 1)基本要求: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由学院思政部、就业处和教务处统一安排,五年制高职班一般在第八学期结束前完成,高中后专科班一般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总课时为36课时。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指导。 本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各系再安排部分讲座、座谈、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2)基本内容 第一讲:大学生活及职业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重视学业和能力的培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认清就业形势,自信、从容面对就业。通过职业和国内外职业发展趋势的学习,帮助同学们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第一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政策 第1节: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第2节: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第3节:大学生的就业政策 第二章:职业的基本知识 第1节:职业的概述 第2节:职业的发展趋势 第3节:专业、职业与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讲:规划职业生涯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规则同择业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迈好人生道路的关键一步,为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初步的基础。 第四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1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 第2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 第3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第三讲:洞察就业行情做好职业选择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确定职业目标。 第五章: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第1节:职业素质的概述 第2节:职业素质的的构成

大学生恋爱现状及特点

大学生恋爱现状及特点

大学生恋爱现状 大学校园历来都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在恋爱观上更有革故求新的特殊条件。莘莘学子,才情荟萃,正值青春妙龄,其生理早已成熟,一旦进入大学校门,心理上立即萌生势不可挡的生机盎然的爱情意识,这就使大学生追求自由与爱情成为校园永恒的话题。 一、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和特点 可以说,自有大学,就有大学生谈恋爱,但是近几年来大学生恋爱状况有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1.恋爱人数增多,且十分投入与公开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就不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恋爱的大潮中去,而且越发表现得十分投入与公开。在教室、在餐厅、在操场、在行人道等各种公共场所勾肩搭背者有之、拥抱接吻者有之,抚爱触摸者有之,卿卿我我,旁若无人,其行为令人惊诧。这种投入的程度,可以说自恢复高考以来达到白热化程度,使清静的校园变成待月西厢,使大学管理者无所适从,使大学风气难以言说。大学生对恋爱的如此投入,究竟还有多少精力学习,这种现象实际就是恋爱至上主义的表现,是社会上利益至上主义在校园中的思想折射。 2.恋爱的低年化 当前,大学生谈恋爱出现了低年化趋势,一些人的观点是“进校后的首要任务是抓紧时间谈恋爱,否则优秀的则被他人抢先一步,就轮不到我了”。于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校就下手,以至于现在大学生的恋爱是“年龄小、胆子大、热情高、速度快、敢实践”。这种恋爱低年化的倾向,危害极大,它充分表现了一些人的人生价值判断,万事悠悠,唯恋爱之唯大,只追求两个人的世界,必然导致对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人类的疾苦的冷漠和淡忘。 3.恋爱快节奏、打时间差 在竞争、开放、进取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当今社会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感想与收获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感想与收获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们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压力,在中小学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应试教育,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读书、考试,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考上好的中学、大学。但是现在我们考上大学了,这些压力就离我们远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大学里我们同样要面对很多的压力,有考试的压力,还有就业的压力。这么多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习心理健康课是必不可少的。 在心理课上,我知道了所谓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完整和正常,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成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即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通俗的描述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都抱有积极的态度,特别是遭受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如失恋、失业和生病等,能够主动的去面对、学习和寻求帮助,在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满足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表现出一个人具有解决问题、应对压力、适应人生各种改变的能力。 通过个人的感受与经历,我愈加觉得心理健康课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高校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前方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也是光明的。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对心理健康的重新认识与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在大学里,许多同学都因为课程较少、压力大于是就沉迷于网络游戏,到了最后就无法自拔,于是他们为了打游戏就开始荒废学业,开始连课也不去上了,整天呆在宿舍,坐在电脑前。甚至是不分昼夜的打,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使得他们的心理开始变得扭曲了,可能分不清自己身在虚拟的游戏中还是现实的世界里。这让他们变得孤僻了,不善于与人交流,他们只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于是他们有的模仿游戏的场景去杀人,连自己的亲人也杀了;也有的猝死在电脑前,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保持快乐人生的秘诀是:1.学会宽恕他人 2.要有目标和追求 3.经常保持微笑 4.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 5.乐于助人 6.保持一颗童心 7.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相处 8.保持幽默感 9.能处变不惊 10.有几个知心朋友 11.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得到乐趣 12.保持高度自信 13.尊重弱者 14.偶尔放松一下自己 15.具备胆识和勇气 16.不要财迷。倘若我们可以做到这些,那我们就可以保持心理健康、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作者:陈琪瑶 学号:10031202 软件学院10-2班

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将影响人的一生。然而每个人的恋爱,婚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爱情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幸福、快乐,还常常伴随着失意和惆怅。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他们敢于追求理想爱情,恋爱观念开放,更注重精神生活,在择偶标准上主要注重德才,追求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当今时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化交融碰撞之际,一些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恋爱方面产生了一些误区,比如至上恋爱、从众恋爱、攀比恋爱、填空恋爱、匆忙恋爱以及痴迷性恋爱等。如何引导大学生从恋爱的误区中走出来,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减少恋爱问题对成才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动机误区调试措施 一、大学生恋爱动机误区 1、用爱情转移思想上的空虚。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出现了理想的真空地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当的动机,出现错误的心态。 2、思想上不成熟、不稳定出现矛盾冲突。两个人确立恋爱关系以后,经常会出现争吵的现象,这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互相猜疑和不理解、不包容所导致。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里人和周围人的关心和宠爱,不能容自己有一点的被伤害,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思想上往往更多的是索取。 3、好奇心较重,存在试一试的想法。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只在乎爱的过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在毕业之前,很坦然的提出分手,理由也自然是相当的简单,“我对你已经没有感觉了”、“我们俩不合适”等坦然的话语,对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认为爱情本身是一场游戏。新型的恋爱观逐渐把恋爱的场所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恋成为了新的恋爱方式。在网络中,可以隐瞒自己的年龄、性别、地点、长相。这种隐蔽而又可以解放自己情感的方式,吸引着无数的青少年。网恋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时尚的活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往往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陷入网恋不能自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案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就业和就业指导的基本知识,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从而增强学好这门课程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就业与就业指导的含义 2、我国就业指导的现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章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第一节就业及就业指导的基本知识 一、就业及其基本特征 就业、职业——两个名词解释,比较。 (一)解释 1、什么是就业 就业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 把握四个方面: 其一劳动主体必须是从事社会劳动(从事家务劳动不是就业), 其二有报酬和经济收入(如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不是就业) 其三从事社会劳动必须是合法(如走私、贩毒、卖淫有非法收入,但不是就业) 其四劳动主体符合法律规定(劳动法规定就业必须年满16岁,如文艺、体育等特殊工种除外) 2、什么职业 职业在德语中乃是“天职”之意,它意味着个人毕生为之而不懈奋斗的目标。因此,职业本身已经包含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它是一种具有高尚性的事业。 职业体现了专业的分工,没有高度的分工就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职业观念,职业化意味着专门从事某项事务。它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要求劳动者对它的忠诚。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生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 (二)比较 就业——是劳动者获得一份合法的工作并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的活动,职业目标尚未确定,是初级的职业活动。 职业——是劳动者专门从事某项事务并终身为之奋斗,目标明确的精神追求,是高级的职业活动。 举例:职业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职业演员和一般文艺工作者等。 2、就业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是构成就业的基本要素。两者相结合,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中。生产关系就是社会关系,就业总是受到社会关系的推动和制约,总是同社会的现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 (2)经济性。对社会来讲,就业活动在宏观上要求尽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劳动力资源。对劳动者个人来讲,就业是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就业活动的结果,要尽可能地满足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不断完善。 (3)计划性和合理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要按一定的计划和比例来进行。其计划的方式由生产关系决定,结合的比例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变换越来越频繁。这种变动在现代社会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不同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相结合的劳动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有着不同的要求。要提高结合的效益,就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并使劳动者尽可能地稳定在一定就业岗位上,从而发展成职业的追求。 二、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的涵义概括为: 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求职择业的一项公益性服务工作,它以个人的身心、素质及其意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拓宽自己的就业思路和择业范围。“我”适合做

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困境应对

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困境应对 恋爱心理困境之一: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上述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出现偏差。这样的学生往往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却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如何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对恋爱吸引力的误解与缺乏科学的认知。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在魅力,实际上男女大学生,在选择异性对象的条件上大多都认为性格、才能、心理相容、人品和兴趣爱好更具吸引性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们对选择恋爱对象的条件越来越实际,一般不会再“跟着感觉走”,也不会只在乎“曾经拥有”。 所以,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

排列一下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及特征,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悦纳自己;其次,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一个人是否对异性有吸引力?是否非要在大学期间拥有如意恋人?并不意味着你今后的生活如何,“迟到的爱”也许会是真爱,早到的爱也许提前消失。 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的“恋爱的光晕效应”必然会导致对自我、尤其是对对方的“认知偏差”和“评价偏差”,这是导致单相思和失恋后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关键所在。大胆地去与异性同学交往,多参加有异性同学的集体活动和娱乐活动,去了解和观察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同学,同时也了解自己的恋爱期待心理特征,缩短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心理差距,调节好恋爱心理的内部期待与外部期待的矛盾,矫正恋爱动机和恋爱价值定向。通俗地说,就是在挑剔对方时也挑剔一下自己。在不能接纳自己时,也找找对方的毛病,多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其要诀是:之一,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也没有完美的女人;之二,善于讨女人欢心的男人可能使你后悔莫及,反之亦然;之三,男人和女人的自尊不能靠对方来肯定;之四,选择理想恋人的期望越高,结局越差,反之,则事半功倍。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cc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发生的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将迫在眉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经过半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 心理课的房老师上课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处理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上这样的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尤其是老师讲过自己或是从媒体上见过的案例,让我感同深受。 上心理课,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说出来。忍一尺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论与多少人同处,总要存心公正,一视同仁,不可特别与一两个人亲近,却与其他的人疏远。尤其不可袒护自己所爱的人,一有这种情形,势必引起别人的嫉妒,许多纠纷就因此发生了。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生,上司对属员,兄弟,姊妹,同学,同事,彼此中间都必须谨防这种情形。 我记住了老师的一句话:不能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误会家长,要多和家长沟通,多谈心里话。让家长多理解自己,也让自己多理解家长。 通过上心理课,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平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通过上课,我变了很多,希望有机会上更多这样的课。 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虽然老师和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丝毫感觉不到她与我们之间存在的任何代沟,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我第一次上心理课,开始很紧张,以为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那么多同学的面说,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用有顾忌。以后有什么事情,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顾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伤。我很高兴,现在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笔财富。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也回答了很多问题,我还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通过上心理健康课,我懂得了怎样尊敬父母,怎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他人。上心理课让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他人。更知道怎样去理解父母,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多开展这样的课程。心理课给了我新的生活体验:我要常去替别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爱。 通过上心理健康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之个人简历的制作

求职信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完这封求职信,由于时间仓促,准备难免有所不足以及存在纰漏之处,请予以谅解。我要应聘的职业是通信方面的设计开发。 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我学习生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全面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我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力求做到最好。在大学的生活工作中,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如何与人共事,培养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关心集体,务实求进的思想。 其实,我只是抱着一种平静而真诚的心情,把这看作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真的,这可能是我人生中又一转折,至少会是人生中一次不一般的经历。 首先,我想表明一下个人的工作态度。也可能是阅历的浅薄吧,一直到现在我都固执地认为:我的工作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汲取知识就是工作中最大的收获。当然,钱很重要,不过对我来说,充实而快乐的感觉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我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做事情比较容易投入也很有耐心和细心,我认为这是我从事技术开发的优势,我会一直努力让自己变强,未来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我知道设计开发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我认为,只要兴趣所在,心志所向,什么都是可以克服的。 我会踏踏实实地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果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虚心尽责,勤奋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竭力为公司的发展添一份光彩。 最后,恭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祝您工作顺利!请予以考虑我这个新兵。愿与贵公司携手共筑美好未来!为盼! 此致 敬礼! 求职者: 时间:****年*月**日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

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1

精品文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系别:人力资源管理系 班级: 09409012 姓名: 学号: 22 指导教师:谢瑞红

内容摘要 摘要:恋爱已成为大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大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传统的大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对大学生恋爱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将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自己设计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对本校政法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二)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沈阳工程学院的学生,通过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占100%。我将这50份问卷全部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我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调查范围涉及了整个学院的学生。 (三)(三)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社会上鱼龙混杂的性文化泛滥,传统的爱情观、两性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可以说“谈恋爱”已被视为一道风景线,男女同学手拉手的背影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十分可惜”,“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这种不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感悟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感悟 学校:xxxx 系:xxxx 年级:xxxx 班级:xxxx 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xx 上了一个学期的《大学生心里健康的维护与调适》,在老师的认真教授下,虽然只有一个星期只有一次的课,但是通过上课我还是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它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让我有了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好奇心。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对于心理学的求知欲望会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去探索,去了解。 在刚接触到心理学这门课的时候,相信会有很多的人和我有一样的疑惑,什么是心理健康?研究心理健康学的意义与用处是什么?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为这些疑惑找到了答案。 首先什么是健康?健康(health),是人的基本追求,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在健康与某些事物不能兼得时,应该首选健康,因为只有“留在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进步和深入。因此,健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再者,什么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称之精神健康,是相对于躯体健康的概念,一般来说对其理解并不存在多大的困难。但是,如果要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一个简明的定义和完整的标准绝非易事。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对人类影响的广泛性,关于心理健康形成了众多的定义和标准。但至今尚没有一个简明,公认或统一

的说法。 说完了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再说到心理健康教育对自己的益处,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了我适应大学生活。刚进入大学时,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有着很多心理问题。首先是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中学阶段,我有一个具体目标:考大学。随着“上大学”这个直接、实在、确定的目标实现,我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但是由于对大学生活缺乏了解,所以,确立目标时产生了许多心理冲突。首先,“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 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另外就是自豪感与自卑感的冲突。高中时候我是班上的佼佼者,我带着优越感和自豪感踏入大学校园,但很快我发现,在强手如林又需要较好自理能力的新环境中自己的优势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法面对挫折的自卑感。还有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冲突。理想中的我是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的,因为社会对我的期望很高,也与我自己曾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案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授课计划 第一讲、大学生涯与职业准备 第二讲、职业认知与就业选择 第三讲、就业政策、形势与程序 第四讲、择业心理与求职心理 第五讲、自荐材料的准备与面试笔试技巧 第六讲、就业权益与法律保障 (包括求职“陷阱”的识别与防范)第七讲、职场适应与职业发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案

课程意义:不是一门理论课程,而是定位为一门工具课程,为同学们顺利开始求职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授课形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发言,情景模拟, 观看就业指导录像 授课要求:1、全班分为5个讨论小组,抽签决定(确定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及小组长) 2、保证课堂纪律、请销假制度 3、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引导案例: 《爬楼梯的故事》话说有两兄弟,他们一起住在一幢公寓楼里。一天,他们一起去郊外爬山。傍晚时分,等他们爬山回来,回到公寓楼的时候,发现一件事情:大厦停电了!这真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很不巧,这两兄弟是住在大厦的顶楼。那么,顶楼是几楼呢?呢就更加不巧了,顶楼是80楼。很恐怖吧!虽然两兄弟都背着大大的登山包,但看来,也是别无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爬楼梯上去吧。” 于是,他们就背着一大包行李开始往上爬。到了20楼的时候,他们觉得累了。于是弟弟提议说:“哥哥,行李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它放在20楼,我们先上去,等大厦恢复电力,我们再坐电梯下来拿吧。”哥哥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好呀!弟弟,你真聪明呀。”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20楼,继续往上爬。 卸下沉重的包袱之后,两个人觉得轻松多了。他们一路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又觉得累了。想到只爬了一半,往上一看,竟然还有40楼要爬。两人开始相互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停电公告,才会落到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 到了60楼,两人筋疲力尽,累的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哥哥对弟弟说:“算了,只剩下最后20楼,我们就不要再吵了。”于是,他们一路无言,安静地继续往上爬。终于,80楼到了。到了家门口,哥哥长吁了一口气,摆了一个很酷的姿势,说:“弟弟,拿钥匙来。”弟弟说:“有没有搞错,钥匙不是在你那里吗?”。。。。。。原来,钥匙还留在20楼的登山包里!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却形象的反映了我们的人生。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压力,不停地做功课、考试、升学,就好像背着一个很重的登山包,加上自己不够成熟,没有什么太大的能力,所以走的很辛苦。20之后,从学校毕业出来,踏上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好像是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所以说,从20岁到40岁是一生中最愉快的20年。 到了40岁,人到中年,发现青春早已逝去,但又有很多遗憾,于是开始骂老板不识货,怪家人不体恤,埋怨政府,埋怨国家,埋怨社会。。。。。。就这样在埋怨中又过了20年。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题目:论如何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 姓名:倾城 学号:********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2017.11.20

论如何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 摘要: 美好的爱情一直以来是人们最大追求,而大学生恋爱已经越来越被人视为平常了。大学生中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谈恋爱的过程,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种种限制,种种原因,大学生爱情的成功率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所以在大学里,失恋也就成了和恋爱一样频繁的事情了,但是,爱情固然好,毕竟爱情也是一件要随缘的事情,而且人生中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将恋爱和学业协调好,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性对待大学爱情,平衡好爱情和其他事物的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思考 正文: 爱情的开始可能是友谊,可能是利用,可能是欺骗,也可能是需要或寂寞,甚至可能是报复,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最后的结果是演变成了爱情。 曾经听说过一件事,让我对此感触良多。中山大学一名男生喝醉酒跪在女生宿舍楼下大声喊着“xx,我爱你”,向一位女生求爱,当时那个女生不在宿舍,所以没有回应,他就一直在喊,此举很快惊动了大家,一时间,宿舍楼里的数千名学生在阳台,窗户上呐喊助威,大有演变成暴动的感觉,校方大感震怒,虽然那个女同学很无辜,但是还是和那个男生一起记了大过。选择这种方式求爱,本属于私事,个人有着自由权,但是他没有考虑到那个女生的感受还有有违公序良俗,他只是自私的觉得他想要得到爱,并没有想到要为爱付出,为对方缔造幸福。所以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爱情。 恋爱是男女彼此喜欢,两颗心相互交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念的牵引将两颗心拉近,真情的澎湃激荡出爱的浪花。成功的恋爱会结出真爱的果实两颗心

精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心得1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心得1000字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心得1000字 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心理健康尤为重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心得1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

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