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单元备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单元备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单元备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单元备课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5、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9、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1、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3、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4、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5、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6、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17、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4、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 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 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4、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 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 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 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 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 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6、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方法是, 左边阻力乘以阻力臂等于右边动力乘以动力臂。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支点在中间的不一定省力, 阻力点在中间的一定省力, 用力点在中间的一定费力。2.省力的是(铁片、羊角 榔头、老虎钳、开瓶器), 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3.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面包夹、鱼竿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4.“秤砣虽小, 能压千斤” , 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 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5 开瓶器、面包夹、镊子它们这些杠杆的支点不在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6.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 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 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 力点。 7.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 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 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 它的刀柄是轮, 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当轮轴的轴不变时, 轮越大并且用轮来带动轴转动时就越省力。当轮轴的轮不变时轴越大并且用轴来带动轮转动时就越不省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 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实 验 教案 教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实验一:放大镜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实验结论】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018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2018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活动记录 1. 2.(仅供参考)) 物体名称 肉眼观察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发现 报纸 字的笔划很清晰, 纸面呈灰色,有颗粒感 字的笔划是由放多黑色小点组成,纸面灰面,凹凸不平,撕开的口子能看到清晰的毛边。 布料 能清楚的看到交错的线,表面有细毛。 横竖交错的线很清晰,能清楚的看到表面卷曲的细毛。 (略) 2选择题 (1)C (2)C 、D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活动记录 1、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并画下来。 观察微小零件 考古学家 研究文物 部队指挥官 查看微缩地图 探险家 聚光取火 学生 观察小动物 拆除危险物品 查看胚芽

这是(蚕蛾)的触角,它的形状是(羽毛状)。 课堂练习 2.选择题 (1)D (2)A 资料阅读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活动记录

1.画出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形状。 名称:白糖名称:食盐 课堂练习 2.选择题(1)B (2)B 资料阅读 3. (1)B (2)C 4.怎样放得更大 活动记录 1.略 课堂练习 2.顺序为:4132 3.选择题:(1)A (2)D (3)B (4)A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活动记录 1.观察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结构并把它画下来。 课堂练习 2.填图题 BEDAC 3.选择(1)C (2)C (3)B <配图与文字不匹配,此答案按文字排序>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活动记录

1.记录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 名称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特点(用文字或者图片)气孔 叶绿体 课堂练习 2.通过阅读教科书,我们知道细胞的作用有(在方框里打勾): √呼吸√运动√消化√排泄 √生长√发育√繁殖√遗传 3.选择题(1)C (2)C 资料阅读 选择题(1)D (2)B (3)B (4)C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活动记录 1.用文字描述或用图表示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形状。 课堂练习 2.选择题(1)D (2)A 3.连线题 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 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K支点2支撑看杠杆,能使杠杆绕着运动的位置可以在任意位子^边上、中间等。 用力点、阻力点 例子|压水井的压杆、蹺跷板、慑子、自行车刹车等等 A省力或费力的判断依据; 厂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羊角僮s开瓶蓋 4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钓鱼竿.侵子.帑桨 L等力杠杆:不省力、不费距离天平 木I杆公式=匸血丄通方=卜星勺丄乏方

吳经典分析; 指甲钳 ACK?省力杠杆DEO:费力杠杆DE6 费力杠杆秤杆, 支层。点,(A是备用支点,防止称的东西太重0不够用)阻力点 用力点:P〔秤死)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 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 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1) 第 1 课时 主备人张春晓复备人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参备人本组科学老师 教材分析 教在“微小世界”单元里,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 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 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 教具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个性复备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知识要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 (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 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6.实验: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小车所用额力,并记录; (2)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的力,并记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由一个较大“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简单机械的比较:

10、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重点知识: 第一课:抵抗弯曲 1、房子、桥梁等都有柱子和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 2、横梁一般是立着放置的; 3、形状和结构影响着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4、增加纸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I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瓦楞纸板的结构不但呈W形,而且纸板的里面是又折又黏合的,这样虽然减少了纸板的宽度,要降低一点抗弯曲能力,却增加了纸板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所以,瓦楞纸板的结构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科学概念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各单元科学概念 1.六下“微小世界”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六下“微小世界”单元的科学概念有: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 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科学概念有: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3. 六下“宇宙”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六下“宇宙”单元的科学概念有: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4. 六下“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六下“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科学概念有: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 (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 B、复杂机械 C、简单机械 D、工具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点 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轮组合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6.()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 二、多项选择题 1.()等都是机械。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平面 2.杠杆有三个点:()。A、用力点 B、中心点 C、支点 D、阻力点 3.杠杆可以分为()。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 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A、平面 B、轮轴 C、斜面 D、杠杆 三、填空题 1.()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小学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初议稿) 六年级试教:XXX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

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常瑞祥陈维礼尚秀芬 责任编辑: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使用工具 第2课杠杆的科学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4课轮轴的秘密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6课滑轮组 第7课斜面的作用 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形状与结构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抵抗弯曲 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课拱形的力量 第4课找拱形 第5课做框架 第6课建高塔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能量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电和磁 第2课电磁铁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6课电能和能量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第8课能量与太阳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完整word版)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卷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卷 第1单元测试 1.1放大镜 1、判断题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选择题 (1)()发明了能增近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塔斯特 B、牛顿 C、培根 3、小制作。 自制放大镜的几种方法。 (1)在透明玻璃杯中装满水。 (2)把冰片做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 (3)在保鲜袋中装满水,扎紧袋口。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判断题 (1)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2)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3)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5)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片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的翅膀有关。(6)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它们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1、填空题 (1)实验、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集合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2)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的。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2、判断题 (1)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一样。 (3)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4)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5)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美丽的雪花 雪花是由空气中的尘埃引起水分子层层凝结而成的。尽管每一朵雪花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物质 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宇宙”单元,学生将 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 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

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十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二、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