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血管正常值

超声血管正常值

超声血管正常值
超声血管正常值

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

颈部血管

1.内中膜厚度(IMT): 颈总动脉< 1mm,分叉处IMT< 1.2 mm

2.内径:颈外动脉4-5mm;颈内动脉5-6mm;颈总动脉6-7mm

3.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SPV):

颈总动脉91.3±20.7cm/s;颈外动脉70.9±16.1 cm/s;颈内动脉67.6±14.3 cm/s 4.阻力指数(RI):

颈外动脉0.65-0.83;颈总动脉0.65-0.75;颈内动脉0.55-0.65

5.颈总动脉:V2 / V1< 0.8

6.椎动脉:内径3.5-4.2cm;收缩期峰值流速45-75 cm/s

颈内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

1.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⑵频窗存在

2.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

⑶频窗消失

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

3.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

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

⑶频窗消失

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

4.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1%-99%)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

⑵舒张末期流速>100cm/s

⑶频窗消失

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4

5.完全闭塞(内径减少100%)

⑴闭塞的管腔内可有充满的血栓回声

⑵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

⑶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

四肢血管

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

动脉测点测值(mm)

锁骨下动脉第一肋外侧缘处 6.18±0.49

腋动脉大圆肌下缘处 4.87±0.67

肱动脉内外上髁间 3.87±0.55

桡动脉桡骨茎突平面 1.87±0.36

尺动脉尺骨茎突平面 2.04±0.37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

内径 SPV(cm/s) PI

锁骨下动脉 5.64±0.79 85±22

腋动脉 3.79±0.64 71±16 4.61±2.17

肱动脉 3.62±0.65 68±18 4.2l±2.29

桡动脉近段 2.5l±0.49 51±26 3.66±2.03

桡动脉远端 2.04±0.39 52±12 3.35±1.56

尺动脉近端 3.18±0.44 53±14 3.95±1.91

尺动脉远端 1.87±0.39 56±15 3.56±2.04

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

动脉内径(mm)

左右

股动脉 7.6±1.3 7.8±1.1

腘动脉 5.9±0.7 5.8±0.6

胫后动脉 2.5±0.4 2.5±0.3

足背动脉 2.3±0.4 2.2±0.3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

1.近段髂总动脉 85±20cm/s 远段髂总动脉 90±21cm/s 2.髂内动脉 93±18cm/s

3.近段髂外动脉 99±22cm/s 远段髂外动脉 96±13cm/s 4.近段股总动脉 89±16cm/s 远段股总动脉 71±15cm/s 5.股深动脉 64±15cm/s

6.近段股浅动脉 73±10cm/s 中段股浅动脉 74±13cm/s 远段股浅动脉 56±12cm/s

7.近段腘动脉 53±9cm/s 远段腘动脉 53±24cm/s

8.胫腓动脉干 57±14cm/s

9.近段胫前动脉 40±7cm/s 远段胫前动脉 56±20cm/s 10.近段胫后动脉 42±14cm/s 远段胫后动脉 48±23cm/s 11.近段腓动脉 46±14cm/s 远段腓动脉 44±12cm/s 12.足背动脉 30±10cm/s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

I级:返流时间持续1-2秒

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2-3秒

I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4-6秒

IV级:返流时间大于6秒

返流时间在0.5秒以内,可视为正常;0.5-1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腹部血管及其他

肝脏血管

1.肝固有动脉

⑴内径2-6mm

⑵峰值流速46-66cm/s

⑶阻力指数0.5-0.7

2.肝静脉

⑴频谱形态:三相(S波、D波、a波)或双相频谱

⑵内径:<10mm

3.门静脉

⑴主干内径12-14mm

⑵最高流速15-25cm/s

⑶平均流速14.8±3.7 cm/s

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

1.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出现双向或离肝血流,血流期相性消失,平均流速降低(7.6±2.8cm/s)

2.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0.4-1.0cm

3.脾门静脉:内径>0.9cm

4.附脐静脉:内径>0.3cm

5.冠状静脉:内径>0.5cm

肾动脉

1.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RI<0.7

2.不同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

年龄组管径

(mm) SPV

(cm/s) EDV

(cm/s) RI

20~ 5.14±0.71 85.69±18.52 31.88±11.29 0.64±0.17

31~ 5.21±0.51 87.28±26.23 31.98±8.57 0.64±0.16

41~ 5.24±0.31 79.09±13.38 29.83±8.97 0.63±0.15

51~ 5.37±0.54 87.44±8.37 24.72±9.59 0.65±0.15

61~ 5.30±0.43 77.9±19.91 24.74±8.06 0.68±0.14

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

⑵舒张期无血流信号

⑶频谱的频带增宽

⑷动脉加速时间延长(>0.8s),加速度降低(<3m/s2)

⑸肾动脉狭窄段SPV与邻近腹主动脉SPV之比>3.5

腹主动脉

1.内径:近段2.0cm-3.0cm,中段1.6cm-2.2cm,远段1.3cm-1.7cm 2.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150cm/s

甲状腺上下动脉

1.内径2mm

2.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

3.阻力指数0.5-0.6

血管内超声系统资料论证报告

血管内超声系统论证报告

目录 血管内超声系统论证报告 (1) 新技术理论依据及实施细则 (4) 社会及经济效益 (5) 经济效益分析 (5) 社会效益分析 (5) IVUS 成本效益分析文献 (6) 科研和教学的有力工具 (6) 风险预测及对策 (7) iLab 血管内超声系统硬件特点 (7) iLab 血管内超声系统软件特点 (10) 1、操作系统: (10) 2、图像采集: (10) 3、图像测量 (12) 4、图像分析 (12) 5、图像特异性应用 (14) 6 、图像后处理 (15) 7、QIVUS 影像后处理工作站(选配) (15) 8、导管室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15) iLab 血管内超声系统详细配置表 (16) 选配件/功能: (17) 1、iLab 1.30功能软件包(目前可升级至2.6)(标配) (17) 2、iMap 组织状态学硬件及软件包(标配): (17) 3、QIVUS 影像后处理工作站(选配) (17) 4、血管内钙化旋磨治疗仪系统 (17) iLab 血管内超声系统售后服务 (18) iLab 血管内超声系统的特点 (19) 1.对斑块的结构进行显示和评估 (19) 2.诊断模糊病变 (19) 3.确定斑块性质以帮助治疗方法的选择 (19) 4.研究介入治疗扩大管腔的机制 (20) 5.精确定量测定 (20) 6.指导冠脉内放置支架 (20) 7.IVUS 在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 (20) 8.IVUS 在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 (21)

波士顿公司血管内超声系统用户名单 (22)

新技术理论依据及实施细则 超声波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各个领域。超声影像学在临床已普遍用于诊断心血管病,它既能显示心血管的病理解剖变化,又能显示其病理生理变化,因此在心血管病的诊断中已取代了传统的心导管检查。90年代以来,介入性血管内超声技术逐渐开展和成熟,使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血管内超声波这一用于临床的全新的技术不仅能够提供血管腔的形态而且能够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状态。目前认为血管内超声波技术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及指导和判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又一可靠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内超声波技术在现代心脏病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年来,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介入性心脏病学诊断的金标准。然而造影剂只随血液而流动于冠状动脉管腔之中,经X线显像只显示出管腔的狭窄情况,对管壁的变化最多只能从突入管腔处的血管内膜面的表现得到一些了解。不能提供血管壁的结构信息和血管胜利功能状况,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正确反映血管的病变程度。 血管腔内超声可得到整段血管的切面像,不但显示其管腔,还显示其管壁包括管壁的厚度及形态,甚至可以辨认钙化纤维化和脂质池等病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球囊扩张介入操作时可能出现动脉内膜撕裂、夹层分离、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球囊扩张后可有30%-40%的血管发生再狭窄,此时,进行动脉内支架操作后,进行血管腔内超声显像可以判断支架是否已紧贴血管壁,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以后发生血栓形成和再狭窄。自2003年以来,药物支架的问世带来了冠脉介入的新纪元,支架内再狭窄率大大的得以降低,冠脉技术更加拓展到更深更广的领域,药物支架的贴壁程度决定了药物的释放是否充分有效,而血管腔内超声在判断病变复杂程度,决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上更加起到了独一无二的作用。 除了在冠脉介入治疗领域的巨大价值之外,血管腔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药物治疗等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方面亦日益显现其无以替代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在欧美日发达国家以及韩国、香港等地,血管腔内超声已成为一项普及性的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在国内,许多同行也认识到了它的巨大价值,许多知名医院的心脏中心都陆续应用和开展了这一技术,大大推动了这些医院的冠脉介入治疗水平。我院作为教学和科研的知名医院,应该拥有该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