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63-基于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选择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1263-基于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选择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1263-基于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选择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1263-基于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选择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选择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此拉开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序幕。本次改革是我国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改革,旨在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与过去高考相比,变化最大的就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实行“3+高校招生选考科目”为主的科目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考试科目,因此,以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选择到适合于他的教育的选择性教育,将成为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校教育的新常态。 2.课题的界定

“选择性教育”这一观念是建立在相信所有人都能被教育、相信教育能够用不同方法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的基础上的,大多数选择性学校最初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那些有纪律问题或行为问题、有特殊学习需求或发展需求以及面临辍学危险的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选择性教育也得到巨大发展,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有问题、面临辍学危险的学生的需要,而是致力于让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选择到适合于他的教育,从而扩展了选择性教育的内涵与受教育的对象、丰富了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3.研究的现状

尽管选择性教育在美国、英国、芬兰等欧美国家得以蓬勃发展,但我国选择性教育起步较晚,基本上由民办学校承担,相对于公办学校所占比重非常小,关于选择性教育的研究也鲜见于诸报端。当前,选择性教育在上海、浙江等地全面展开,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对选择性教育的认识较为肤浅,特别是围绕选择性教育而展开的生涯教育、选课走班、学程建设、学校特色创建等活动多停留于实践层面与割裂状态,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4.研究的意义

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出发点,从学校教育实践的角度,对高中选择性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探索,这不仅对我们进一步明晰高中选择性教育的内涵、充实选择性教育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市进入高考改革后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程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各高中学校实施选择性教育培养一支专业队伍,从而对学校选择性教育的开展进行有效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内容与目标

1.研究的依据

本课题研究主要依据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4年4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有效教学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等教育理论。

2.研究的目标

(1)明确高中选择性教育的基本内涵,充实选择性教育基本理论;

(2)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生涯规划、选课选考进行指导;

(3)培育一批实验样本校,为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程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为全市各高中学校提供范式;

(4)形成一批物化成果,如撰写结题报告,编写高中生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制定各学科学程建设方案、教学指导意见与评价标准,构建特色各异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及发表文章、论文、案例等成果汇编;

(5)初步建立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学业质量监测与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6)通过课题研究提高高中学校、教师对高中选择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3.研究的内容

(1)对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以萨帕的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理论为依据,着力探讨高中生生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建立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职业规划指导;打造一支高中生生涯教育专业队伍,开发生涯教育系列课程,对学生的学涯、职涯、生涯进行指导。

(2)对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着力探讨走班制教学管理(如课表编排、班级管理等)、分层教学实施与有效策略、学程规划与建设等问题,对学生选课节点、学考节点以及选考节点进行科学安排。

(3)对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学校特色创建的实践与研究

着力探讨以学科为轴心的课程群建设,构建符合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兴趣特长、知识拓展、社会实践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选修课程精品化,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特色发展。

(4)对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选择性教育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着力探讨基于不同选课模式、不同学程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修订完善与高考改革相适应的学业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三、课题研究思路、方法与步骤

1.总体思路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有效教学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等基本理论以及高中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实验样本校以及信息化网络平台为依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课题专家组的引领作用与样本校的示范作用,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高中选择性教育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实施策略与一般规律,构建高中选择性教育的评价体系,促进高中学生健康、自主而有个性发展以及学校特色发展。

2.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通过相关理论、资料等文献查阅,学习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分层教学、学校课程建设与特色创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及时了解国内外选择性教育的研究成果与最新动态。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等调查方法,充分了解学生志趣爱好、发展方向、选科意向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合理诉求、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为学生的选科走班、分层教学的实施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观察法: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以及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等进行观察,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特长禀赋、心理状态以及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开展情况,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分层教学、选课走班、学校特色创建等活动的实施提供第一手材料。

实验法:以样本校为立足点大力开展分层教学实验,通过样本校与其他学校的对比试验,着力探讨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案例法:加强基于案例的实证性研究,通过典型案例深入探讨分层教学、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特色创建等选择性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主要问题。

由于选择性教育涉及面广,内容较为庞杂,为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

除采用上述科学研究方法之外,还务必落实好以下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以教研员为核心、以高中学校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充分发挥研究成员的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打造一支高中生生涯教育专业队伍。

(2)精心培育样本校。课题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依托样本校展开研究。要有计划地深入到样本校,共同探讨课题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炼样本校的经验与成果,充分发挥样本校的示范效应与辐射作用。

(3)加强展示交流。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与交流,着力探讨课题研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注重文本开发。及时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成果、经验文本化,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以指导各高中学校的选择性教育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设课题研究网络平台,及时发布课题实验研究信息、交流课题研究经验、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并构建基于网络平台和大数据下的学业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3.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计划大约用三年半的时间完成,从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前期准备阶段(2014.12—2015.8)

①考察学习(2014年12月中下旬)。市教科院高中教育研究室全体成员到上海、浙江习考察,深入了解两地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生涯教育、学程建设以及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的实施情况;

②课题论证(2015.4)。在通过前期学习考察、收集资料这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以及可行性等进行论证;

③课题立项(2015.7)。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及子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方案,并予以申报立项;

④子课题申报(2015.8)。申报子课题,并根据申报情况确定实验样本校,组建研究队伍,各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具体研究阶段(2015.9—2018.6)

①课题开题(2015.9):

课题开题、与选择性教育相关培训,使参与实验研究的学校、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有关动态,提升参与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

②前期研究(2015.9—2017.8):

1°以现有几所学校为试验点进行分层走班实验研究,积极探讨分层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等问题;

2°积极开展生涯教育相关理论研究,着力开发生涯教育相关课程;

3°开展高中学程研究,形成与不同类别学校、不同选课方式、不同层次学生相适应的学程规划方案,为学校课程计划、课时安排予以指导,同时分学科制定学程教学指导意见与评价标准。

③中期研究(2017.9—2018.6):

大力开展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打造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生涯规划指导咨询队伍,并从实践层面对生涯教育、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程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特色创建、教育评价进行全方位探索。

(3)课题总结阶段(2018.7—2018.12)

①子课题结题(2018.7—2018.9)

1°收集整理资料(2016.7):各子课题学校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纸质、影像等过程性资料以及发表文章、获奖论文、案例、特色校本课程等研究成果,并汇编成册;

2°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2016.8):各子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及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3°课题结题(2016.9):由课题组对各子课题进行结题;

②总课题结题(2016.10—11)

由宜昌市教科院牵头对本课题研究进行资料汇编、总结,形成课题结题报告;迎接省教科院课题规划办对本课题的结题。

③课题成果推广(2016. 12)

将课题研究的一些成果、经验在全市甚至全省予以推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