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分析:必修2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1

教材分析:必修2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1

教材分析:必修2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1
教材分析:必修2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1

教材分析:必修2第五课《我国的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

件www.5yk

https://www.doczj.com/doc/af17756756.html,#TRS_AUToADD_1239948804718{mARGIN-ToP:0px;mARG 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39948804718P{mARGIN-To 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39948804718T 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3 9948804718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 _AUToADD_1239948804718LI{mARGIN-ToP:0px;mARGIN-BoTT 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 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 ":{"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 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 39350691557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 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39350691 557LI.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 IZE:10.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

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39350691557DIV. 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 .5pt;mARGIN:0cm0cm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T 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39350691557P.msoFoote r{FoNT-SIZE:9pt;mARGIN:0cm0cm0pt;LAyoUT-GRID-moDE:c har;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myFav_123935069 1557LI.msoFooter{FoNT-SIZE:9pt;mARGIN:0cm0cm0pt;LAy oUT-GRID-moDE:char;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 myFav_1239350691557DIV.msoFooter{FoNT-SIZE:9pt;mARG IN:0cm0cm0pt;LAyoUT-GRID-moDE:char;FoNT-FAmILy:"Tim esNewRoman"}DIV.myFav_1239350691557P.msoBodyText{TE 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 0cm0cm0pt;coLoR:black;FoNT-FAmILy:"TimesNewRoman";T 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39350691557LI.msoBody Text{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 mARGIN:0cm0cm0pt;coLoR:black;FoNT-FAmILy:"TimesNewR 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39350691557DIV .msoBodyText{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mARGIN:0cm0cm0pt;coLoR:black;FoNT-FAmILy:"T 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393506 91557P{FoNT-SIZE:12pt;mARGIN-LEFT:0cm;mARGIN-RIGHT: 0cm;FoNT-FAmILy:宋

体}DIV.myFav_1239350691557P.charcharcharcharcharcha 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 ar{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 RGIN:0cm0cm0pt;TEXT-INDENT:10pt;LINE-HEIGHT:125%;Fo NT-FAmILy:Verdana;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39 350691557LI.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 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T EXT-INDENT:10pt;LINE-HEIGHT:125%;FoNT-FAmILy:Verdan a;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39350691557DIV.cha 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arch archarcharcharcharchar{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SIZE:10.5pt;mARGIN:0cm0cm0pt;TEXT-INDENT:10pt ;LINE-HEIGHT:125%;FoNT-FAmILy:Verdana;TEXT-ALIGN:ju stify}DIV.myFav_1239350691557DIV.Section1{page:Sect ion1}DIV.myFav_1239350691557oL{mARGIN-BoTTom:0cm}DI V.myFav_1239350691557UL{mARGIN-BoTTom:0cm}

【课程目标】

§3.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习目标】

1.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3.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4.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知道全国人大与人大的区别与联系

6.明确我国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之间的联系

【细说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介绍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应我国国体的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无比优越性的根本政治制度。本课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等六个高考考点。

一、人民

1.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是国家权力的间接行使者

3.人民与公民的关系

性质不同: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而公民是与外国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

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更加广泛,公民除了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

二、人民代表

1.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产生方式和任期:

产生方式──由民主选举产生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间接选举产生,即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任期──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为五年

3.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包括享有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的权力(即审议权和表决权),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人民代表大会

1.产生

──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

家权力。

2.性质和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3.组成体系

4.职权

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

决定权: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工作的权力。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

民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最重要的特点:实行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5.决定因素: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6.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五、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问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从体系上看,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形式。

4.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并与它相适应的根本政治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关系

共同点:二者都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和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制。

本质区别

①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后者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

②国家性质不同:前者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后者则由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③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前者权力主体是人民,后者权力主体是资产阶级。

④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不同:前者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后者一般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知识构建】

【时政热点】

1.XX年11月2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举办的XX年第六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在深圳开班。来自湖北、浙江、广西、香港、澳门近90名新当选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履职学习培训。针对代表履职的实际需要,这期履职培训班安排了《如何审议工作报告》、《提高议案建议质量,增强代表活动实效》等5个专题学习报告,并请十届、十一届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履职经验,以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培训实效。

2.XX年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XX年中央决算的决议,决定批准XX年中央决算。会议还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把人民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监督重点。

【真题演练】

例1.XX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

A.任免权

B.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答案]c

例2.(XX年全国高考文综Ⅰ,34)w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

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这表明

①w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③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④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例3.(XX年四川高考文综,33)XX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部分人大代表在互联网上利用QQ、

高一必修二第一课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Period 2 Reading & Language points 课前预习 必背短语 1.be anxious for sth. 渴望得到 2. be anxious to do渴望做某事 3. see sb doing sth看见某人正做事…… 4. head towards朝……走去/前进 5. catch/have/get a cold得感冒 6. make sure确保,保证 7. have a sweet tooth爱吃甜食8. anything like that类似的事情 9. a bit of有一点儿10.be…enough to do sth.足够……做某事 11. take a lot of exercise做大量锻炼12. be crazy about...为……疯狂 13. because of 由于14. would rather do sth. 宁愿做某事 课堂学习 一、课文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 (一)Zhou Kai (1) Activity 1: Read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is Zhou Kai’s mother anxio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at does she think will happ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at does she ask him to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tivity 2: Work in groups to make a flow chart about how Zhou Kai caught a cold. Activity3:Careful-Reading :Fill in the blanks. When Zhou Kai’s mother saw him _______ towards the front door ________ a jacket ____, she _____ him anxiously. She asked him where he ____ going. Zhou Kai ______ his mother he _____ going to play football ___ the park. And his mother said he ______ catch a bad cold ____ he didn’t _____ his jacket ____. In addition, it was raining. ____ Zhou Kai wouldn’t listen at first. ______ his mother advised him again and again, he did ____ he ____ told. (二)Zhou Kai (2) Activity 1: Decide i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Zhou Kai’s family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fruit and fish. 2. Zhou Kai is very lucky because he hasn’t a sweet tooth, although he eats sweets every day. 3. One week ago, Zhou Kai caught a bad cold. 4. Two years ago, Zhou Kai hurt his leg while playing football. 5. Zhou Kai is crazy about football and is captain of the Senior high team. Activity 2: Fill in the blanks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wo tasks. Zhou Kai is a _______boy. He eats ________.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s are part of his _____. He lives near the sea and he has fish often. He doesn’t eat much fat ___ sugar so he doesn’t have a __________. And he is not too heavy, so he doesn’t h ave to _____.He _____ gets colds or things like flu, because he takes a lot of exercise. He is _____ about football and is ______ of the class team. Because of this, he has a good diet and this isn’t a problem because his mother _____ him so well.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精品教案

2.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课的情节特点。 2.鉴赏本课的主旨。 3.了解作者与本文的讽刺手法。 教学重点 2.鉴赏本课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 安·巴·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他与美国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鲁迅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契诃夫小说的主题:讽刺庸俗。 《装在套子里的人》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转引自《契诃夫传》)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㈡提出目标。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共性目标是: 1. 理解本课的情节特点。 2.鉴赏本课的主旨。 1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讲义及习题

历史必修二——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必修Ⅱ教材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 (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本册教材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 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学习方法点拨: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练习题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3、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4、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7、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8、.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耒耜②青铜农具③铁锄、铁犁④耧车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使用 B.铁农具的出现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 10、《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反映() A .春秋时期牛耕出现 B.战国时期牛耕推广 C.春秋战国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1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西汉 1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 A.垄作法 B.代田法 C.区田法 D.精耕细作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教案

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体系】 “精耕细作”的含义: 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

【重难点解析】 1.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表现: (1)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农具、铁犁牛耕、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从千耦其酝到个体农耕。 (3)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如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 (4)农学知识理论不断积累和推广:如《农政全书》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重视水利的兴修,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按工具出现先后顺序 B.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 C.按考古学特点来划分 D.按工具的优劣来划分 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 A.犁壁的安装 B.铁犁铧的发明 C.牛鼻环的使用 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 3.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 A.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 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 C.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 D.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了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6.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7.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 8.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9.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 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 10.1956年我国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根据出土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 A.夏商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 11.《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A.合作经营B.集体劳作C.重农抑商D.自给自足 1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练习

《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检测 基础检测 1。下列各组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熟稔 rěn 阻击 jū说服 shuì弄巧成拙 zhuōB。落泊 bó绯闻 fēi 碑帖tiè名符其实 fú C.脖颈 gěng 铜臭 xiù偌大 nuò煊赫一时 xuān D。杀戮 lù蕴藉 jiè癖好 pǐ伛偻提携 lóu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战战兢兢滑稽可笑听信谗言下缀题名 B。哀声叹气吃荤吃素噩梦连连消遣娱乐 C。没精打采通霄做梦安然无恙令人难堪 D。兴高采烈性情孤癖心神不定周济穷人 3。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高”只是一个的标准,而究竟高出多少,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尽管各地的“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豆腐渣"工程, 要严格质量管理,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①制定定量②因此既/又 B。①制订定性②所以不仅/还 C.①制定定性②因此不仅/还 D.①制订定量②所以既/又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爱晚亭依山傍水,吸引着无数游客徜徉其间,酝酿出不少有趣的故事。 B.冰雪灾害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C.当年他独闯关东,筚路蓝缕,硬是凭借着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D.美国师出无名的伊拉克战争,造成10万平民死于非命,也让众多美国兵丧生异域。 5。下列句子表述失误,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立法指引制度,是指法规的起草、审核和审议单位,须就法规草案条文内容的立法依据、事实、理由等进行详细的书面诠释,并提供其他省、市和国际的相关立法经验等资料。 B。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在财富、权力等社会资源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教育权力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保证教育公平的两个主要因素。 C。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犹如置身于《红楼梦》的情境之中 D.正在指导冬训的总教练告诉记者,中国跳水队的健儿们能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取男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的冠军,关键在于两个队员届时能否发挥出最佳水平。 阅读欣赏

高一必修二第一课练习题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传说中的人物,曾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的是 A.蚩尤 B.黄帝 C.大禹 D.神农氏 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 A 五六千年前 B 七八千年前 C 六七千年前 D 八九千年前 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钹 D铁铲、铁犁 4.被称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A 火耕 B 牛耕 C 耜耕 D 铁犁的运用 5.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 6.垄与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比普遍采用的播撒方法先进,这种方法是 A “区田法” B “代田法” C “轮种法” D “间种法” 7.观察阅读下面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 汉代代田法模型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 8.下列结合错误的是:

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 9.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 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 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二、问答题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 (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全课概述 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

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课

第一单元第一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9·黄石高一检测)“药祖”神农(右图)在中国上古传说的帝王中,地位显赫,其主要原因是(D) A.创制并推广铁犁B.使用大镰收获 C.推广牛耕技术D.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相关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传说的“帝王”中,神农氏有显赫的地位。“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创制耒耜,教民耕作,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铁犁在神农氏时期还没有出现,排除;B项错误,神农氏时期还没有大镰(铁农具范畴),排除;C项错误,推广牛耕技术是在汉代,排除。故选D项。 2.“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 C.耜耕D.耦犁 [解析]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故本题选择A项。 3.(2019·威海高一期中)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B)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商朝时,人们在种植作物时已知道应对旱灾、进行施肥和灌溉,B项较为全面。故选B项。 4.(2019·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C)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并被长期沿用,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 5.(2019·安阳高一检测)《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这说明,战国时期(D) 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 C.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解析]由材料“人善治之,则亩数盆”,说明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故选D项。A项的“开始”错误。“铁犁牛耕”广泛使用于汉朝时期,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不是“土地私有”,C项错误。 6.(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古代农业的耕犁技术的完善。A项是耒;B项是耦犁;C项是直辕犁;D项是曲辕犁。故选D项。 7.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B) A.灵渠B.都江堰 C.郑国渠D.白渠 [解析]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都江堰,故答案为B项。 8.(2019·长沙高一下学期期中)曹魏时出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C) A.曲辕犁B.水排 C.翻车D.筒车 [解析]翻车是曹魏时发明的灌溉工具,有脚踏与手摇两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作业: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单元第2课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他也真怪,即使 ..(即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B.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 ..(有时)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C.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 ..(甚至)压得我们透不出气。 D.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 ..(不只)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 A解析A项,“即使”与“即便”都是连词,表让步假设,没有区别。B项,老是:总是(多含不满或厌恶意)。有时:有时候。二者意思不一样。C项,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夸张)。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二者意思不一样。D项,不止: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连词,不但,不仅。二者意思不一样。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 ....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②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 ....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③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 ....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④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 ....的消息。 ⑤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 ....,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睛,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 ⑥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 ....,脸色苍白。 A.①③⑤B.①⑤⑥ C.②③④D.②④⑥ C解析①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有时也用来讥讽假装正经的人。使用正确。 ②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不合语境。③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不合语境,此处应用“兢兢业业”。④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望文生义。⑤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使用正确。⑥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使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掌握好答题技巧有助于考生在高考中节约时间并且取得更高的分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掌握好答题技巧有助于考生在高考中节约时间并且取得更高的分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

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下移,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2.春秋大国争霸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发展起来。3.战国社会剧变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王”本来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各大国的国君改称“王”,反映出这些国君已经不满足于诸侯的政治地位,他们已经公开表示不再承认周朝的分封。(2)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卿大夫夺位,彻底打破了周朝分封的统治秩序。(3)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各国变法改革以及战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制度的宣战,最终使新的生产关系确立。 4.秦国的强大及统一1)秦的强大: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是秦国能够发展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2)秦的统一:经过100多年的奋斗,它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始皇帝”和三公九卿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1)首先是皇权至上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皇帝称号建立后,嬴政规定自己死后帝位传给子孙,妄想皇位永远由他的后裔承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历史上称之为“秦始皇”。“始”——秦始皇希望自己皇帝的宝座传给子孙后代,源源不绝。2.中央政府的组成及特点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1)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2)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2)中央政府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三)废分封,置郡县 1.秦朝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县制1)郡县制的推行2)郡县制的内容 2.秦朝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为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带好地发挥应有效能,秦帝国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3.秦朝细密、严苛的法律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秦法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朝法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的原则。秦律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4.中央集权政体的作用和意义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 1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辨证看待“套子”的意义,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2、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欧洲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谁?哦,我听到有同学回答出有美国的欧·亨利,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我还听到有同学说有法国的莫泊桑,作品有《漂亮朋友》《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那还有一位谁知道呢?我刚听到有同学小声说是俄国的契诃夫,那作品有哪些呢?除了《变色龙》,还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资料: 1、关于作者: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柯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2、写作背景: 契河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但是,在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

必修1第2课多变的价格

必修1 第2课多变的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供求影响价格 (1)当商品①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②卖方市场,它是由③卖者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类型。 (2)当商品④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⑤买方市场,它是由⑥买者起主导作用的市场类型。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⑦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⑧基础,价格是价值的⑨货币表现,价格一般与价值成正比。 (2)⑩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意义:个别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价值规律? 提示:(1)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的。商品在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2)商品价格的跌涨波动,始终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的。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得价格不能无限上涨或下跌,价格与价值大致相符。商品价格不会背离价值太远,是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原则决定的。 (3)等价交换原则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得以贯彻。从单个的交换过程来看,虽然价格时涨时跌,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①上升时,人们会②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③下降时,人们会④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⑤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⑥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①互为代替品:功用⑦相同或⑧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⑨同一需求的两种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⑩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②互补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两种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问题探究2:供求关系能否决定价格? 提示: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不会也不能决定价格。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