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

包头地区的文物与考古综述

https://www.doczj.com/doc/af17023188.html,2006-10-24 13:14

包头位于内蒙古的中部,南隔黄河与伊克昭盟相望,东与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盟为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西与巴彦淖尔盟交界。下辖六区两盟一县,分别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白云区、石拐区,土默特右旗、达茂联合旗、固阳县。总面积27691平方公里,南北长,东西短,中部横亘阳山山脉,山前为狭长的平原地带,山北为广袤的草原,典型的从农耕到畜牧的过渡的经济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地区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考古与文物事业也取得重大成果。包头市坚持“研究整理、保护利用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方针,完善配套功能,继承发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文明城市。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古为今用”原则和“两重两利”政策的指导下,我市我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在保护原有文物的同时,调查、发掘,一些古遗迹和古墓葬,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遗物和革命烈士遗物。得到一批重要的文物资料。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各个时期的文物和文献,是包头地区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为研究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及与内地的联系都提供了宝贵的事物资料。

一、包头地区的文物发掘概况

包头地区的考古发掘和文物调查,始于1927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包头的考古调查活动,这揭开了包头文物考古的序幕。该团成员黄文弼1927年6月在达茂旗发现了汪古部世居的赵王城即敖伦苏木古城。在城内发现了《王傅德风堂碑记》,在燕京学报刊登后引起关注。随后发现了白灵淖城圐圙古城。疑是汉代稠县故址。此外1933年美国人欧文·拉铁摩尔、1936年法国人D·马丁和美国人海涅士、1935日本人江上波夫等人先后考察了敖伦苏木古城。

解放后内蒙古文物工作组和内蒙古文物考古队在包头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主要有1954年6月麻池村\召湾村清理了汉墓11座。1955年和1959年两次东河区转龙藏试掘。1956年4月盂家梁清理汉墓10座。1958年在包头南郊上窝尔吐壕清理汉墓4座。1960年6月在土右旗水涧沟清理战国墓葬一座。1964年在包头东郊清理汉墓一座。1974年试掘敖伦苏木古城30号、50号建筑遗址并在起西北15公里的毕其好来江古部墓群清理3座墓葬,另在达茂旗额尔登敖包木胡儿索卜嘎汪古部墓群清理墓葬1座。1978年和1984年两次发掘达茂旗大苏吉乡明水金元时期汪古部墓群。1980年对固阳县白灵淖乡城圐圙古城进行试掘。此外还调查了麻池古城敖伦苏木古城、木胡索儿卜嘎古城、大苏吉乡城圐圙古城、梅令山遗址、古城湾古城、韩庆坝遗址、燕家梁遗址、三元成古城、战国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1974年盖山林先生首先在达茂旗发现了岩画,1980至1983

年全面考察了达茂旗境内及达茂旗与乌拉特中旗交界处的岩画。

1978年包头市文物管理所(后改文物管理处)成立。随即展开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与内蒙古社科院合作,1980年对阿善遗址进行了试掘,第二年6月至9月进行正式发掘,1985年对西园遗址有进行了试掘。1983年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西园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1988年在沼潭火车站清理了一所战国墓。包头文管所从1979至1998年陆续在召湾清理了汉墓近49座。1988年和1994年在下窝尔吐壕清理汉墓6座,1990年1992年在观音庙清理汉墓2座,1995年在沼潭又清理汉墓3座。1984年和1997年在包头铝厂清理汉墓8座。1998年在边墙壕清理汉墓3座。北魏时期遗存,1982年在固阳城圐圙古城清理寺庙一座。1985年在固阳蒙中清理墓葬7座。1994年由内蒙古考古所发掘了土右旗沟门乡纳太遗址,包头市文管所发掘了阿善遗址附近的元代遗址,并清理北魏墓葬三座。1996年内蒙古考古所与包头文管处、达茂文管所合作在达茂额尔登敖包古城附近清理了金元时期墓葬10座。次年包头文管处在此又清理了墓葬10余座。1997年包头文管处在昆区昆河镇刘二圪梁村清理北魏墓葬2座。同年,内蒙古考古所与达茂旗文管所对毕其好来江古部陵园进行清理,发现2座雕刻精致的石椁墓。1998年在观音庙有清理

汉墓2座。1990年在对秦长城进行调查,在固阳县天面此老一带石砌长城上发现岩画百余幅。

二、包头地区的文物考古的历史序列

1、原始社会时期:早在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包头地区便有了人类的活动。

1954年和1958年发掘的转龙藏遗址是包头地区发现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现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公23处。主要分布在自上右旗美岱召至九原区后营于一带大青山山前台地、大青山内沟谷地和大青山北及秦长城南的狭长河谷平地。阿善、一旗和西园一旗遗存是本地最早的遗存。相当于仰韶文化的早中期。这一类文化遗存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700年——前3000年。经济类型一原始锄耕农业为主,另有家畜饲养和狩猎业。阿善遗址以第二、第三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许多房屋基址、窖穴以及晚期出现的地面石筑围墙等重要遗迹,业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原始村落布局,这为河套地区的以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所少见。阿善遗址晚期的地面石筑围墙是迄今国内发现的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地面防御工程,他标志着经历了两千多年氏族制度的阿善先民即将迈进文明社会的门坎,无疑,对探讨我国城邑的起源、及氏族制的解体具有重要的作用。

2、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发现的遗存较少。仅在昆都仑区北发现一夏代三足瓮(1)。属朱开沟文化。器壁较薄,敛口,圜底,乳状足,绳纹,近口沿磨光。表明包头地区夏代遗存的存在。

3、春秋战国时期:西园清理春秋墓葬7座,祭祀坑2座。为西戎人墓葬。使用牛、羊、头骨殉葬。也有牛肩胛骨和蹄骨。佩带耳环和项饰。土右旗水涧够门清理一座战国墓为匈奴墓,出土有铜戈、铜兽、铜象牌饰、环首青钢刀、铜泡和马衔。沼潭发掘一座战国墓葬疑为赵武灵王赵国开拓九原后之移民墓。出土陶罐、铜带钩、簇、玛瑙环等。

4、秦汉:这一时期本地区的遗存最多。汉代古城共发现九座,其中麻池古城北城为秦九原城,汉五原郡九原县城,古城湾古城为汉五原郡固稠阳县城。还有古障塞石们塞障、固阳塞、五原塞、光录塞等。

包头清理的汉代有百余座,主要集中于南郊。这些汉墓形制有土扩竖穴木椁墓、砖室墓、土洞墓三类。墓葬上起元朔二年(前127年),下至建安二十年(215年),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演变系列完整,又以西汉晚期、东汉后期数量为多。出土陶器较多。其中召湾出土的“单于天降”和“单于和亲”瓦当(2)是以汉匈关系为背景,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

5、魏晋南北朝;遗存较少。征集到的文物有十六国时期的半人面瓦饰。北魏时的古城三座。固阳县白灵淖城圐圙古城(3)是北魏六镇之一怀朔镇城址。达茂旗白石头沟古城有人认为是六镇之一的武中川镇址。达茂旗的希日穆仁城圐圙古城有人考证是武川镇遗址。达茂旗境内有一段北魏时期修建的从赤城至五原的长城。墓葬有固阳蒙古族中学墓群、上右旗萨拉齐姚齐姬墓、西郊吴家花旦墓群、东郊阿善墓群、昆区昆河镇刘二圪梁墓群、固阳白灵淖乡补卜代墓葬等。

6、隋唐时期:发现的文物较少。有位于南郊共青农场陶窑子村的唐代中受降城。阴山以北草原地区发现了一些突厥人用石块垒砌的方形墓葬。达茂旗的新宝力个苏木和百灵庙附近发现三座石雕像,立于方形石块墓前,雕法粗糙。

7、辽金元时期:辽金元时期包头大青山以南地区置云内州,辽、金时期此地也是辽与西夏、金与西夏交锋拉锯的地区。而大青山以北属江古部族活动地方。九原区沙尔沁乡阿都赖和土右旗沟门乡马留村都曾出土过西夏窖藏铁钱。包头发下现的元代遗址较多。大青山前九原区麻池镇的燕家梁以出土元代青花瓷罐著称。石拐区曾发现元代窖藏钢铁钱。大青山北达茂旗都荣敖包苏木的敖伦苏木古城是元宁德路治所,也是汪古部首府所在,俗称赵王城。还有元代额尔登敖包古城于古城、大苏吉乡城、德里森呼图克古城圐圙古城、沙贝库仑古堡、小城壕古堡。这些古城街道、建筑址仍清晰可见。城内遍布砖瓦陶片,城外多有居民区遗迹。

8、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以喇嘛教寺院建筑为主。土右旗的美岱召是明代土默特部主阿拉坦汗修建的城寺,是明末喇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重要中心。清朝喇嘛教在康熙乾隆年间有掀起建筑高潮。梅力更召、百灵庙建于康熙年间。昆都合召建于雍正年间,普会夺、五当召建于乾隆年间。其中昆都仑召大殿和五当召建筑群属纯藏式建筑,其余多为汉藏结合式建筑。五当召古沁殿二楼的外墙回廊壁画则研究佛寺历史沿革和佛寺建筑珍贵的资料。

9、近现代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有大行马号大厅,是绥远将军岫堃镇压革命党人,制造的“马号事件”,由此导致包头革命党人和平光复包头的希望破灭。李智育于1925年组建的包头公委的地点包头召,这是包头地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革命活动的地方。1931年组建的中共西北特委,王若飞任书记,住在泰安客栈,现已修复成占地1050平方米的纪念观。陈列着王若飞穿过的三件衣服,和国民党强加给他的“判决书”等文物。抗战时期有大青山游击支队司令部所在地——上右旗公山湾巴总窑子村;“百灵庙暴动雕碑”,这些都反映近现代包头地区的社会运动和革命斗争。

此外,包头地区的岩画在整个文物考古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集中在达茂旗境内,固阳县有零星分布。这些岩画属乌兰察布草原岩画系统。特别是达茂旗岩画是乌兰察布岩画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画以家育放牧、蹄印等与畜牧业有关的画幅为主。反映了草原牧人的生活。表现手法多采用抽象化、图案化、符号化的艺术风格。岩画时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与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回纥、突厥、蒙古有关。少部分作品为汉人所作。

总之,包头全市己查明的各类文物遗址近300处,成群落分布特点。大致分为六大群落:一是以阿善遗址为代表的分布于大青山南麓及其沟谷地的史前遗址群;二是以昆都仑沟为核心形成的战国——唐代的长城、古城遗址群;三是阴山及以北的金元时期汪古部遗址群。四是达茂草原的古代岩画群;五是阴山南北明清以来的古寺庙群;六是主要分布于旧城区的近现代建筑群。其中美岱召、五当召等四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善遗址等6处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燕家梁、赵长城等42处被列为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长城遗址是现存国内最古老的一段长城。

三、从文物考古与历史沿革看包头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

包头作为一个城市,形成较晚,从清嘉庆14年(1809年)设置包头镇算起,至今还不到200年。但是,由于包头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漫长的嬗变过程中,也曾几度成为演出威武雄壮活剧的历史舞台,故不应以设镇、筑城为限,可以追溯更长的历史。

黄河流经包头的地段是原始人类较早活动的地方,在这里蕴藏着大量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己发掘的就有10多处。在位于东河区以东15公里的阿善沟门的格膝盖沟,发掘出一处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和大量的文物。

蒙古高原位于东西上千公里的阴山山脉之北,中国古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各代王朝的交往中,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交往。

从战国至唐朝,包头境内曾几次建筑过一些古城。最早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6年(武灵王 20年)筑九原城。公元前 221年秦为九原郡。公元 433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设怀朔镇。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古城被一一废弃了。

五代时包头属辽统治。辽在这里设云内州,直至金元。元代初年,包头地区的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开始兴盛,出现了商品经济,商业活动随之兴旺起来。后来蒙古族各部落陆续进驻河套。包头地区又成为土默特部落游牧之地。

清王朝建立后,乾隆 5年。(公元1741年),萨拉齐设协理通判,这是包头地区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1870年(同治9年)前后,包头修筑城墙,辟东、南、西、东北、西北5座城门,形成了近代包头的城市规模。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包头已发展成为我国西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码头。1923年平绥铁路通车包头,1931年,包头电灯面粉公司和永茂源甘草公司创办,包头开始

有了近代工业。1934年,中德双方组织的“欧亚航空邮运股份有限公司”在包头修筑飞机场,开辟包头——宁夏——兰州航线,定期航班每周往返一次。饮食、服务业日益兴旺,市面日趋繁荣。中国革命时期,王若飞、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过地下斗争。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包头地区各族军民,开创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绥远发动“9·19”起义,包头获得和平解放。1950年2月13日,包头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结合上面包头地区文物与考古和历史沿革,我们可以进一步总结包头地区的文化特色:

一、从新石器时代至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文物出土与考古发掘虽不平衡。但前后相连,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物链。这些已经发掘的文物基本上映证了包头地区的的历史演进过程。

二、体现了鲜明的从农耕文明到畜牧文明的过渡特色。从包头地区的历史记载、行政沿革并结合考古文物的成就,说明了本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区域。大量城障的修建和废置说明了这一点。而墓葬中汉族墓葬和少数民族墓葬的大量交错,同样反映了这一地区曾先后为不同的政权和民族所控制。

三、体现了中华文明民族融合的趋势。从包头地区的考古文物可以看到这一地区的民族融合,尤其是“单于和亲”和“单于天降”瓦当的出土更能说明这一点。先后在此生活过的有西戎、匈奴、鲜卑、柔然、回纥、突厥,蒙古等,他们有都与汉政权时战时和,但大都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农牧业互补,以民族融合为归宿。

化学与文物考古

化学与文物考古 梁宏斌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先民建造和使用过的具有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各种遗存实物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文物。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物更是枚不胜举,为了保护珍贵的文物,学习一些文物保护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一个基础化学教育工作者,如果要提到化学在文物考古中的应用,很容易想到的可能是在无机化学中接触到的14C 断代法。该法建立在活的有机体中14C/12C之比保持恒定,而死的有机体中14C的含量由于衰变而逐渐减少这一基础上,195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F·Libby创立了14C断代法,并因创立该法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桨。 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应用14C断代法,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有些成果甚至改变了旧的观点。如河套人、峙峪人、资阳人和山顶洞人等,原来认为其活动年代为5万年或5万年以上,但应用14C断代法证明其均在4万年以内,甚至山顶洞人可晚到1万多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旧石器晚期文化变迁和进展速度比考古工作者原先想象的要快。再如,在汉代冶铁遗址中曾发现有煤的使用,这一发现使一些考古工作者认为在汉代时就已把煤用于冶铁,但后来从铁器中l4C的鉴定结果推断,我国在宋代才开始把煤炭用于冶铁,尽管汉代冶铁遗址中发现有煤,但并末用于炼铁。 以上两个例子都表明了化学应用于考古学,对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影响,单从对现代考古学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14C断代法能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一事实,我们已不难想象化学对考古学的重大意义了。当然,化学在文物考古上的应用不会、也不可能仅限于14C断代法,在文物考证、文物腐蚀损害过程和文物保护等各方面,都涉及和应用着很多化学知识。 一、化学在文物考证上的应用 据义献报道,我国出土古代玻璃(琉璃)的地区已遍及二十多个省市。那么这些出土的玻璃究竟是国内烧制的还是出外国传入的呢?化学在判定这些文物的产地上显示了其价值—这可以通过测定玻璃中铅的含量而确定。原来,我国唐宋以前的玻璃主要是铅钡玻璃, 其成分属Na2O-PbO-BaO-SiO2系统玻璃,而西方和印度古代玻璃属于钠钙玻璃类。 化学上的很多仪器分析方法都可应用于文物考证上, 从下面的两个例子就可见一斑。 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欧洲古董市场, 曾有售价很高的“战国陶俑”出现,人们难辨其真假, 后来,英国牛津实验室采用热释光技术—一种化学中的热分析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证明是近代制作的赝品。其所以热释光方法能推断古陶的年代,这是因为粘土中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固体结晶颗粒,受粘土中少量长寿命天然放射性物质如238U、232Th、40K等及宇宙射线作用,一部分电子跃迁到

考古与文物鉴赏通识课论文

杭州商学院2014 / 201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 课程名称:考古与文物鉴赏考试方式:大型作业 班级名称:金融14己班学号:1490810609 姓名:袁文君 简论第五章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感想(80分) 上个学期听寝室里的孩子们说考古老师特别好,再加上自己也经常看《百家讲坛》,所以也就对考古老师特别感兴趣。所以上个学期结束的选课,我便毫无犹豫的选了您的课。 关于您的《考古与文物鉴赏》的第五章的教学内容的主题是“陶器”。 陶器是史前时期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总结的制陶过程为水火既济而土合。陶器虽然容易残破,但在埋藏中不会腐烂,它便成了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研究信息,所以,陶器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十分重视的古代遗物,陶器的发明也是学术界多年来力求解决的重大课题。您在课上也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关于陶器的知识,例如: 1、陶器的发展 在新石器时代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的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在现代中国有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降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 2、陶器出土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1962年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圆底罐,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6875±240年,系夹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的大地湾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商、西周至秦汉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依其种类可分为彩陶、墨陶、白陶、印纹陶、彩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长为L的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栓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先令小球以O为圆心,L为半径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能通过最高点,如图所示,g为重力加速度,则() A.小球通过最高点时速度可能为零 B.小球通过最高点时所受轻绳的拉力可能为零 C.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可能等于2gl D.小球通过最低点时所受轻绳的拉力可能等于5mg 2.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轮A和B固定在同一轴上,A、B、C分别是三个轮边缘的质点,且R A=R C=2R B,则三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 A∶a B∶a C等于() A.1∶2∶4B.2∶1∶2 C.4∶2∶1D.4∶1∶4 3.如图所示,人用轻绳通过定滑轮拉穿在光滑竖直杆上的物块A,人以速度v0向左匀速拉绳,某一时刻,绳与竖直杆的夹角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此时物块A的速度v1为 A. B. C. D. 4.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小轮的半径为。b点在大的边缘轮上,c点位于小轮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a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B.b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b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a点与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5.一条小河宽100m,水流速度为8m/s,一艘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用该快艇将人员送往对岸.关于该快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渡河的最短时间为10s B.渡河时间随河水流速加大而增长 C.以最短位移渡河,位移大小为100m D.以最短时间渡河,沿水流方向位移大小为400 m 3 6.如图所示,歼-15沿曲线MN向上爬升,速度逐渐增大,图中画出表示歼-15在P点受到合力的四种方向,其中可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汽车保持恒定的速率运动,若通过凸形路面最高处时对路面的压力为F1 ,通过凹形路面最低处时对路面的压力为F2,则() A.F1= mg B.F1>mg C.F2= mg D.F2>mg 8.如图所示,从某高处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到达地面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tan gtθ B.小球在t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2 θ

铁器文物保护的历史

如何保护正在消逝的铁质文物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遗留和保存下来的文物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文物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历代先民文明发展的根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历史的承载体,记录了中国的古老文明,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破坏,就会使那些具有价值的历史、科学、艺术成分部分或全部消失。科学工作者从古到今都在不停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并且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铁质文物保护的现状确不容乐观,也存在许多保存不完善的现象,在许多领域都存在许多空白点值得我们去研究,这就为我们更好的保护文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铁质文物铁锈腐蚀文物保护 对于学习及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文献和考古实物。但是对于学习先秦历史的人来说,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物实在是太少,而且有好多还遗失在国外,所以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就有些困难。而且即使发现的文物由于保存不好也会慢慢消失而失去价值,所以我想写一写铁质文物的保护措施及其现状,希望能够呼吁大家重视我们身边的文物,并且能够很好的保护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一、铁质文物的锈蚀简介 铁质文物锈蚀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有土壤腐蚀、大气腐蚀和海水腐蚀。铁质文物锈蚀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铁锈。通常人们将铁器文物腐蚀的产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增加铁器文物的艺术价值,并且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无害锈”;另一类是能够使铁器文物酥粉、毁溃,缩短铁器寿命的“有害锈” ①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种铁锈相互掺杂,颜色相近,因此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二、铁质文物保护的历史及现状 铁器质地容易氧化腐蚀,再加上保管条件不好,往往许多出土时本来完好无损的铁器,在出土后被氧化损坏。而且铁质文物有可以移动的,也有不可以移动的,因此在搬运移动铁质文物时候就容易造成一些遭损,而对于不可以移动的铁器文物来说一些环境没有控制好,就会在不经意间造成了对文物破坏的加重。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保护工作基本步骤如下: (一)古代的铁质文物保护方法 对于如何有效地保护好铁质文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早期的铁质文物的保护可能开始于人们对各种铁质文物有意无意的维护,并且也很少有人将其处理保护的过程记录下来,因此追溯文物保护的历史起源是相当困难的。 在古罗马学者和博物馆学家老普林尼的记载中,我们找到了一些关于铁质文物的保护方法。用沥青、树脂、石灰和铅白的混合物来防止铁质文物生锈,这是 ①王丽琴:《文物保护技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2001年2月。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附答案(2)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易错题汇编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个内侧光滑、半径为R的四分之三圆弧竖直固定放置,A为最高点,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与A点水平等高,当小球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刚好从B点内侧进入圆弧并恰好能过A点。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则() A.小球刚进入圆弧时,不受弹力作用 B.小球竖直向下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为gR C.小球在最低点所受弹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5倍 D.小球不会飞出圆弧外 2.光滑水平面上,小球m的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小球运动到P点时,拉力F发生变化,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拉力突然消失,小球将沿轨迹Pb做离心运动 B.若拉力突然变小,小球将沿轨迹Pa做离心运动 C.若拉力突然变大,小球将可能沿半径朝圆心运动 D.若拉力突然变大,小球将可能沿轨迹Pc做近心运动 3.如图所示,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各系一个相同的小铁球,两小球恰好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A球受绳的拉力较大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相等 C.它们所需的向心力跟轨道半径成反比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4.如图所示,小孩用玩具手枪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先后射出两粒弹珠,击中竖直墙上M、N两点(空气阻力不计),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运动时间分别为t M、t N,则 A.v M=v N B.v M>v N C.t M>t N D.t M=t N 5.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的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他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2mgR B.4mgR C.5mgR D.6mgR 6.小明玩飞镖游戏时,从同一位置先后以速度v A和v B将飞镖水平掷出,依次落在靶盘上的A、B两点,如图所示,飞镖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别t A和t B.不计空气阻力,则 () A.v A<v B,t A<t B B.v A<v B,t A>t B C.v A>v B,t A>t B D.v A>v B,t A<t B 7.关于曲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是恒定的 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D.物体只有受到方向时刻变化的力的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8.一条小河宽100m,水流速度为8m/s,一艘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用该快艇将人员送往对岸.关于该快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3200006 课程名称: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 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 制订(修订)人: 黎晓华 审核人: 汤皎宁 批准人:汤皎宁 2013 年 3 月 15日制(修)订

课程名称: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英文名称: Primarily authent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 0 学时 学分: 2 先修课程: 中国历史 教材: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王富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文物鉴定基础王琦、林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教材: 文物鉴赏指南马承源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古陶瓷鉴识杨静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青铜器鉴赏张懋鎔漓江出版社,1993 课程性质:全校公共选修课,选修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文理学生掌握材料现代检测方法,应用于古文物分析鉴定,尤其是针对文物金属材料进行逆向工程对生产工艺进行剖析,还原科技历史,提高学生对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认知,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形成知识交叉,并能够掌握现代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考古的最新进展。 课程简介: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课程是面向全校非材料专业本科学生,以普及文物材料基础知识为主的科普性的综合选修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中国历史中材料发展史;2、文物材料的性能及分类;3、

青铜文物分析鉴赏;4、古钱币分析鉴赏;5、古陶瓷材料分类及鉴定; 6、玉器及珐琅彩材料分析鉴赏等。本课程面向校内文、理各专业,尽量照顾学生的特点,做到内容由浅入深、丰富,在讲授中让学生对中华古文明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内容: 1.绪论 文物与材料分析、文物的作用、文物的价值、文物的定义、文物的分类、文物定级、收藏概论 2. 文物与文化、文化飞地 3. 文物的价值及分级原则、文物的时限、文物分类; 4. 文物鉴定领域现状分析;收藏与鉴定概论; 5. 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础知识 6. 不同历史时代青铜器鉴赏 7. 青铜器材料冶金学研究、纹饰文化欣赏。青铜器辨伪 8. 哥、汝、官、定、钧窑瓷器鉴赏 9. 宋元明清青花瓷鉴赏。 10. 陶瓷材料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11. 中国历代铸币、钱币的鉴定与保养 12. 中华玉文化;玉器产地与种类、玉器的仿古、辩伪与鉴定。

曲线运动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四章曲线运动 第一模块: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夯实基础知识』 ■考点一、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即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 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由于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可推广为物体做类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恒力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垂直。 (3)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在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内) 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5、分类 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⑴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 ⑶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

考古与文物鉴赏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赏析 姓名:彭雅欣专业:10历史学学号:100301095 摘要: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的时期。新石器时代又可以称为是石器和陶器时代。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在造型美术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也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跨时代的创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里不断出土的陶器等工艺品,展现了我们祖先的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其中形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更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本文所要论述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关键词: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彩陶?所谓" 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 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陶器。”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它以各式盆、钵、壶、尖底瓶为主,彩绘基本为黑彩,常见鱼、鹿、蛙、羊等动物纹、人面纹以及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鱼纹是半坡彩陶中相对比较多见的题材。彩陶艺术的出现, 表明古代华夏审美文化意识的产生。它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半坡彩陶、庙底沟彩陶和马家窑彩陶等3 个时期, 其代表作有: 鹳鱼石斧、人面鱼纹盆、舞蹈纹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它们标志着中国美术滥觞时期的成就。而本文所要介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早期的代表作,据有关专家考证, 仰韶文化早期以半坡型彩陶为代表。半坡型彩陶多为赭红色, 是因为烧制中陶土铁氧化造成的。陶器在烧制之前原色多为灰白色, 以黑色矿粉在底上描绘。彩绘纹样除几何纹样外, 以人面、鱼、鹿形象最引人注目, 另外还有图案花纹、绳纹、弦纹、锥刺纹、宽带纹、三角纹、斜成纹等。早期图纹较为写实, 逐渐走向变形, 抽象。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珍品,于1955年出土于我国西北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纹饰,如鱼、鹿、蛙等,以鱼纹最为典型。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公认的彩陶艺术精品。不少学者认为,

曲线运动知识点与考点总结

曲线运动 考点梳理: 一.曲线运动 1.运动性质————变速运动,具有加速度 2.速度方向————沿曲线一点的切线方向 3.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看,物体所受合力方向跟物体的速度不再同一直线上,合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2)从运动学看,物体加速度方向跟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共线 例题:如图5-1-5在恒力F 作用下沿曲线从A 运动到B ,这时突然使它受的力反向,而大小不变,即由F 变为-F ,在此力作用下,关于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a 运动 B .物体不可能沿直线Bb 运动 C .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c 运动 D .物体不可能沿原曲线由B 返回A 2、图5-1-6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 、b 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 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A . 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 B . 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受力方向; C . 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 D . 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何处较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和分运动:当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时,其实际运动就叫做这几个运动的合运动,这几个运动叫做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已知分运动(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s)求合运动(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s),叫做运动的合成. (2)已知合运动(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s)求分运动(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s),叫做运动的分解.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相等. (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各自产生效果. (3)等效性:整体的合运动是各分运动决定的总效果,它替代所有的分运动. 三.平抛运动 1.定义: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性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 3.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1)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 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 图5-1-5 s

有关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

有关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 1、石器时代指的是什么? 石器时代,是指用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的人类发展阶段,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阶段,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其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新石器时代大约开始于距今1万年,其地质年代属于全新世。 2、何谓“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设在棺外的一种木结构,它是由黄色的柏木堆垒而成的,是王侯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题凑之制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经存在,西汉盛行,东汉消亡。 3、什么是考古? 考古就是通过田野发掘,对埋藏在地下的实物史料(即各种遗迹和遗物)进行研究,闸明古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物质文化面貌,进而探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活动。 4、古董与文物有何区别? 所谓“古董”,是指可供鉴赏、研究的古代器物;而“古玩”是指古时候玩赏的东西,所以,古董和古玩并不一定都是文物。所谓“文物”,在古代是各种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而现在它主要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葬在地下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物。 5、寺与庙有何区别? 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统称“庙”。庙是人们最尊敬的所在,皇帝的宫殿称“庙堂”,皇帝死后的谥号便也称为庙号。先秦以后规定凡有功

于国的,死后方可入庙,享受人们祭祀礼拜。有功于国的历史人物如关帝庙、岳王庙、孔庙等。寺是外来宗教的宣讲所,供奉的是佛,是超然世外的,人们在庵寺里祈求,是精神空灵的追求,而庙中祭祀,是对功臣烈士的缅怀,二者有其本质区别。 6、何谓“舍利”? 人体火化后通常只留下骨灰,然而一些高僧圆寂后,却往往烧出一种璀璨的珠状物,这种珠状物,即是佛家所说的“舍利”。后来,道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也称舍利。最初的舍利是指释迦牟尼佛舍利。据史载,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留下了8.4万粒舍利,分布于世界各地。 7、古瓷与新瓷有何区别? 古瓷青花款识沉于釉下,新瓷则浮于轴上;古瓷开片紧密,新瓷开片则呈崩裂状;古瓷釉面光泽静穆,无浮燥光,而新瓷有一种浮燥的“火光”;出土的古瓷土锈入釉,伪造者土锈浮于表面;刺其纹饰真者流畅自然,伪造者用笔或刀做作、呆板。 8、什么是“辨玉五要素”? 上品美玉讲求五个“到位”:一色泽,白玉为纯白或奶白色,微青、微黄次之,青白玉、青玉色泽宜清宜淡,黄玉、碧玉、墨玉以色泽纯正为佳;二亮度,以有流动感水光为佳,油光、蜡光次之,亚光最差;三匀度,上好呈半透明状,无杂质,烟雾状次之,石性较重透度差的为下品;四密度,质地细腻密度大,有明显沉手感,反之手感略“飘”;五硬度,上等和田玉的硬度稍低于紫砂壶。 9、字画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论南方宋墓的共性特征及其成因_吴敬-201401考古与文物

论南方宋墓的共性特征及其成因* 吴敬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长春市130012) 关键词:南方地区宋代墓葬共性特征形成原因 摘要: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地区已报道了1000多座宋代墓葬,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类、统计和归纳,我们发现其在分布特点、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规律。在分区上以河流山川为分界形成若干文化圈,在各文化圈中又受到了自然地理以及宋代社会、经济、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宋代南方各地葬俗的共同特征,这是宋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南方地区宋代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KEY WORDS:Southern China Song tomb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Causes of formation ABSTRACT:Over1000Song tombs to the south of the Qinling Mountain-Huaihe River line have been found and published so far.Through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 analysis,this study generalizes and identifies several principles that can help explain their distribution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Regarding distributional pattern,these burials demonstrate cultural variations that can be grouped into several cultural zones divided by either river tributary or mountain.Meanwhile,each cultural zone also was impacted by natural geology and other social,economical,and religious factors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us shares certain similarities.These patterns basically follow the general historical trend during the Song era,and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 of regional cultures of the Song Dynasty in Southern China. 中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指秦岭———淮河沿 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据本文统计,南方地区正式报道的宋代墓葬有1200多座,这些墓葬分布于现在的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南部、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中南部、江苏省中南部、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海南省。 就历史分期而言,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宋代历史体现了宋金时期不因朝代更替而连续发展的延续性,就考古发现而言,这一分界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宋代墓葬在文化面貌上存在着较大差异[1]。而且,历史学者的研究指出,宋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2]。因此无论是考古学材料还是历史学研究,都表明南方宋墓的文化面貌和发展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以南方地区正式报道的普通宋墓[3]为基础材料,结合历史学视角,探讨南方宋墓的共性特征。 一、南方宋墓共性特征的表现 南方宋墓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文化区[4],但是南方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内又有着很强的共性,这些共性既是南方宋墓区域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南方宋墓与北方宋墓的主要差异所在。 (一)区域划分原则 1.以考古材料为视角,南方不同地区宋代葬俗的流行范围遵循着一个原则,即具有相同或相近文化面貌的墓葬多以主要流域为中心,以山脉、丘陵、湖泊等自然地貌为天然屏障形成分布圈,多数地区没有遵循宋代行政区划的分界,因此南方宋墓的分区是文化特征与自然地理相结合所形成的人文地理区域。 2.相邻地区不同葬俗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更大的葬俗分布范围,就目前材料而言, 59 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1期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研究”(项目编号:12FKG007)阶段性成果。

文物与考古教案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物与考古》课程教案 主讲人王奇伟

《文物与考古》课程教案 教材:无 主要参考书: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 3、《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4、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 5、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1999年出版) 6、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7、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8、李晓东著《中国文物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 9、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马承源主编《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 11、杨仁恺主编《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 12、唐石父主编《中国古钱币》(上海古籍出版社) 13、罗哲文主编《中国古代建筑》(上海古籍出版社) 课时: 36课时 课程结构与课时分配:

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讨论等情况,占综合考核成绩的30%;试卷成绩为期终书面试卷考试,占综合考核成绩的70%。 第一章文物知识 甲、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是《文物与考古》课程的首章,也是重点章节。通过本章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文物的定义、价值与作用; 2、了解文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3、掌握文物鉴定的内容、方法与重要性; 4、了解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乙、时间分配 8学时 丙、思考题 1.什么是文物?试分析论述文物的价值与作用; 2.简述我国文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及其具体类型; 3.列举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并具体分析其历史文化价值; 4.列举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具体分析其历史文化价值; 5.简述文物鉴定的内容、方法与重要性; 6.简述我国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丁、教学内容 一、文物定义、价值与作用 1、文物的定义 “Cultural Relics” 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 谢辰生: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物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顾问。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在其撰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 2、文物的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如: 石块不是文物,但制作出石器就成了文物

第五章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曲线运动 1、所有物体的运动从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0°,≠180°) 性质: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4、曲线运动一定收到合外力,“拐弯必受力,”合外力方向:指向轨迹的凹侧。 若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为θ,特点:当0°<θ<90°,速度增大; 当0°<θ<180°,速度增大; 当θ=90°,速度大小不变。 5、曲线运动加速度:与合外力同向,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大小;径向加速度改变速度方向。 6、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 定义: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特征:① 等时性;② 独立性;③ 等效性;④ 同一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几种情况: ①两个任意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变速运动,当二者共线时轨迹为直线,不共线时轨迹为曲线。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合成时,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共线时,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共线时,合运动为曲线运动。 二、小船过河问题 1、渡河时间最少:无论船速与水速谁大谁小,均是船头与河岸垂直,渡河时间min d t v =船 ,合速度方向沿v 合的方向。 2、位移最小: ①若v v >船水,船头偏向上游,使得合速度垂直于河岸,船头偏上上游的角度为cos v v θ= 水船 ,最小位移为 min l d =。 ②若v v <船水,则无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则当船速与合速度垂直时渡河位移最小,船头偏向上游的角度为cos v v θ= 船水 ,过河最小位移为min cos v d l d v θ= =水船 。 三、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计空气阻力)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性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 类平抛: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初速度与恒力垂直,物体做类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 水平方向(x ) 竖直方向(y ) ①速度 0x v v = y v gt = 合速度:t v = ②位移 0x v t = 2 12 y gt = 合位移: x = 0tan 2y gt x v α== ※3、重要结论: y x 0 gt tan θv v v ==

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

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学是通过留下的物质(物质)来研究过去的文化。这些可以从小文物,如箭头,到大型建筑,如金字塔。人们创造或修改的任何东西都是考古记录的一部分。考古学家利用这些遗迹来理解和重新创造过去文化的各个方面,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到皇帝的宏伟征服。通常,这些物体被掩埋,在研究之前必须仔细地揭开或挖掘。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是考古学家必须帮助他们重建古代人民生活的唯一线索。这些物体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考古学家必须解决。 考古学帮助我们欣赏和保存我们共同的人类遗产。它告诉我们过去,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来自哪里,并向我们展示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如何克服挑战,以及如何发展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社会。考古学的重点多年来已经改变了。考古学家今天研究了从古代罐子到DNA到认知过程理论的一切。由于考古学范围的扩大,有必要建立许多新的解释方法和恢复技术。虽然刀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工具,考古学家也增加了卫星图像,计算机和机器人的数据库。挖掘现在通常包括来自不同学科的几十名专家,包括陶瓷、骨学、地质学和植物学,以及具有高度专业化人才的研究技术人员。 文物和文化. 当我们谈论文化时,我们指的是群体的行为和信仰. 这些不能直接挖掘,尽管它们影响着考古学家发现的物质遗迹、物质文化。这些遗骸从石器到建筑物,再到书面记录。特征是无法移动的遗迹(大型建筑物,柱孔),而文物则是较小的,可移植的物体.. 材料培养的保存取决于材料的类型(有机的,更快腐烂的,或无机的)和它们暴露的环境条件.. 露天沉积的材料受到雨、太阳、雪、风等自然现象的影响。掩埋的材料通常比暴露在环境中的材料保存得更好。虽然沼泽和其他水下环境的无气性也能保护许多物体,但干燥的条件通常比潮湿的条件更好。在罕见的情况下,在山顶冰川或苔原,也可以保存遗址,文物,甚至人类遗骸。 考古学的类型 考古学有许多分支,其中一些重叠。史前考古学家在写作发明之前处理时间。历史考古学家有权检查实物遗迹和文本(当它们存活时)。工业考古学家研究建筑和遗迹,直到工业革命之后。考古学家通常选择关注通常与时间周期相关的特定文化:古典考古学涵盖受希腊人和罗马人影响的文明,埃及考古学涉及埃及,中美洲考古学关注中美洲和墨西哥的文化等. 考古学家帮助重建过去的其他方式,除了简单地挖掘属于某一特定文化的遗址。民族考古学家研究今天生活的人,并记录他们如何组织和使用物体。对现代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揭示过去的人们如何和为什么在某些模式下留下某些类型的遗骸。环境考古学家帮助我们了解被研究的人活着时存在的条件。实验考古学家重建过去用来创造文物、艺术和建筑的技术和过程。水下考古学家研究水下生存的物质,包括沉船和海平面上升淹没的地点。在文化资源管理领域工作的其他人则评估建筑工地的考古遗迹,以便记录关键信息,并在遗址被摧毁或覆盖之前尽可能保存。 考古学考古的过程 运用科学原理指导其实践. 在开始挖掘之前,考古学家需要一个挖掘的理由,一个挖掘计划,以及被挖掘的地方的政府的许可。虽然考古学通常与挖掘有关,但有时目标不是挖掘,而是在一个景观或区域中识别和绘制地点,以看到一个地区居住或活动的全貌。以下是考古项目的一些步骤: 假设创造 考古学家不会随意挖掘文物。挖掘是为了回答特定的问题或解决特定的问题。唯一的

浅谈考古学及其意义

浅谈考古学及其意义 摘要:考古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文化,让你更能看清楚现在。现代人不断重复的犯上历史性的过错,就是因为不了解历史。人们多读一点历史,客式他同样不可避免的犯了历史性的错误。如果不关注考古、不关注历史,所犯的错误将更严重。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关键词:考古学,定义,研究的意义,中国近代考古学 这学期,我选择了考古与文物赏析这门选修课,一学期的学习,或许没能改变我们什么,但是,多多少少也让我们接触到了考古学,也让我们领略了很多有趣好玩的古代的文物,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考古的知识。考古学广泛而又精深,其意义也极其深远。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考古是为了了解从古到今的文化,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考古学的定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虽然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其概念本身的内涵是随着考古学科的发展而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古学发展的方向。夏鼐先生认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

必修二物理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物理曲线运动知 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一物理必修二在在《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必定具有加速度;知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道力、速度和轨迹间的关系;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考点1.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2、运动的性质: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加速度不为零。 3、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运动学角度说,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2)从动力学角度说,如果物体受力分方向跟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考点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即已知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求合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它是运动合成的逆运算。处理曲线问题往往是把曲线运动按实效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i.等时性:各分运动经历的时间与合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 ii.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的几个分运动,个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他分运动的影响。 iii.等效性:各分运动的叠加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4、运动合成与分解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常见考法 新课标高考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且注重方法的考查.题中蜡块、小船的运动充分体现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性、独立性、等时性等,同时体现了研究问题的思想及方法,并注重图象研究问题的直观性。在学习中,如何将知识点理解透彻,如何利用习题训练自己的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 误区提醒 1.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判断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的依据. 2.合力方向与轨迹的关系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一定夹在合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速度方向与轨迹相切,合力方向指向曲线的“凹”侧.

文物与考古选修课试题

文物与考古选修课试题 一、列举题:列举4项本世纪的重要考古发现,并作简单介绍。 ①叶家山西周古墓 2013年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3个月发掘74座墓葬,比曾侯乙墓早500年,是湖北省近30年最重要考古发现,也被誉为'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叶家山墓地为高等级贵族墓地,规格和规模在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都是首屈一指。所见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丰、时代特征之明确,都为迄今湖北考古发现之仅有。 ②中国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是目前中国国内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古城之一,城墙与城内宫殿区以及外围治水体系的营建工程浩大,为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重要资料。 ③石峁:公元前两千纪中国北方石城 石峁遗址地处中国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石峁遗址系公元前两千纪前后中国所见规模最大的城址,形制完备、保存良好,被誉为本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史前考古发现之一。 ④土耳其东南哥贝克力石阵:巨石神庙和新石器革命 哥贝克力石阵位于土耳其东南部桑尼乌法镇附近的山脊上,哥贝克力石阵所在地是北美索不达米亚,该石阵独特性是其突出的建筑物和多样组合的艺术题材,从小件的石俑,如人和动物的雕塑、雕像,到大型装饰巨石。它的发现为了解农业和家畜饲养等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几项发明提供重要资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社会的认识。 二、论述题:论述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1949年之前) 一般认为, 中国的近代考古学是从1921年河南混池县仰韶村遗址等处的发掘才开始的, 比欧洲整整晚了半个世纪以上。当初的地质调查所不仅负责调查和发掘了仰韶村等一大批新石器时代遗址, 几乎与此同时, 中国学者中也有了主持田野发掘的考古学家, 19 2 6 年从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归来的李济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 是中国人开展的第一次考古田野发掘。 从1 9 2 7 年起组织了对北京周口店洞穴等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发现了十分丰富的北京猿人化石、一大批石器和动物化石,还有长期用火的痕迹等, 成为当时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件大事。在西学东渐、科学救国、重整古史的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