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21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21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21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21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案设计二学习目标:

1.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

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3.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

义,长征精神。

学习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找出长征的原因和时间。

2.阅读教材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3.绘制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4.阅读教材找出长征结束的标志事件、长征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

题:。

2.我们的问

题:。

3.老师的问题:

①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②想一想,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

③两生起来报道长征中的艰难险阻。

(三)拓展延伸

①放影片《万水千山》片断《飞夺泸定桥》忆苦思甜。

②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

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你说,我说,大家说。

(四)系统总结:

(五)巩固训练:

①由于和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年月长征开始。

②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③在长征过程中,哪一事件被称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为什么?

④学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了解到了发生在长征途中那么多著名战役和红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带游客走长征路,忆革命史。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十九课时 教学课题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阅读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问题:第 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以 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建 立自己的军队,红军的 力量逐步壮大起来。如 果你是蒋介石,你会怎 样做?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媒 体展示并且简要介绍国 民党五次围剿和红军反 围剿的概况。 导入新课。 B教授新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媒体展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 (3)、本课所述长征的部队是主要是哪支部队?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2、媒体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征的经过,并能结合长征示意图讲述。

(2)、教师补充强调: 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四 渡赤水打乱敌人追缴计 划、毛泽东游击战术的 经典战例、、过乌江召开 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跳 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 渡河、爬雪山、过草地、 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2、媒体播放遵义会议视 频,提出问题: (1)、长征初期党内暴 露出哪些严重的问题急 需解决?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 是长征中的转折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概 括并媒体展示:红军长 征初期存在的问题是军 事上和组织上。如果这 两个问题不解决,危险 程度胜过强大的敌人, 对此党召开了具有转折 意义的遵义会议。补充, 这是党历史上第一次独 立自主的运动马克思主 义原理解决党的内部分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长征的胜利 1、学生阅读教材,媒体展示问题思考回答 (1)、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红军会师共有几次? (3)、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会师有三次:井冈山会师、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胜利的原因是:正确领导、人民群众支持、红军坚定的意志、艰苦奋斗、发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胜利的意义是:历史意义是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现实意义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2、媒体展示材料,教师介讲解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 3、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节选编辑片段,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概括: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众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李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教学难点:认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让学生在诗歌的情境中来了解历史,激发学习兴趣,启动思维。 2、初步认识长征 阅读讨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引导学生对长征的背景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长征。 4、整体感知长征过程 A、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瑞金(展示红军开始长征时的图片资料) B、初期受挫设问:红军长征初期的处境如何?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伤亡过半。 长征刚一开始就人员损失过半,照这样走下去,红军还有希望吗?在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了一个什么建议?

C、历史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 设问:这次会议是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红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讨论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引导学生比较遵义会议前后红军处境发生的变化,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不仅对长征具有重大的作用,甚至对整个中国革命都具有重大意义。 D、冲出重围: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强调红军的创新精神) 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的包围圈。(强调红军一鼓作气,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观看电影节选,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过雪山、草地(图片展示,体会红军遭遇的艰难困苦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E、胜利会师: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展示会师图片,体会会师的喜悦) 补充介绍红二军和红四军的长征出发地与到达时间。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强调红军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5、活动与探究 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6、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战胜了千难万险,历经二万五千多里的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长征是以失败开始,以胜利告终,成功的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势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7、体会长征精神: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标导读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知识要点 1、红军长征的开始: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2>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结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革命处于生死关头,毛泽东有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中考演练 ●长征的开始八上P59 识记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军长征②南昌起义③五四运动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③②①⑤ C. ③④②⑤① D. ③④⑤①② ●遵义会议八上P60 识记理解应用 1、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A.“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这次会议挽救了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收关的转折点。请问“这次会议”指()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4、有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遵义会议 D.挺进中原 ●长征的胜利八上P62 识记理解 1、下列毛泽东诗句中,描述图3历史事件的是()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油画《飞夺泸定桥》(右图)所反映的历史场景发生在 A.国民革命军进攻武昌的战役中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过程中 C.根据地红军反“围剿”斗争中 D.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过程中 3、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是在()

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教案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用时一课时。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思路教法、说教学程序也就是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教材,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共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下面进行第一部分 一、说教材 这一段内容主要是介绍本节课在本单元、本册书,甚至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这一段内内容说的是,依据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初中七年级学生特点和本课内容,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我们下面的第五部分内容主要就是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整合教材内容落实这三方面目标。 三、说重难点 此段表现的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确定的本课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难点:本课难点是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地位。长征精神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和思路 长征历时2年,行程两万五千里,途径12个省,长征是一部流动的人类战斗史,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和运动性。 长征中涌现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和英雄事迹以及重要事件,有着丰富的史料,是一节向学生进行爱党爱国、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等思想教育内容丰富的课。 基于本节课以上两个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情景创设、史料展示,既可以直观动态地展现长征本身的发展过程和空间变化,又可以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立体地感受长征,走进历史,身临其境,符合七年级学生学习直观性强的特点,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同时,由于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较好地引发学生内心共鸣,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方面,也起到了突出和强化的作用。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整合教材内容,展开教学,落实本课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下面进行第一步: 五、教学程序 一)、导课 导课以播放视频电视剧《长征》片头曲,开始,以鲜明的方式凝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并且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注意里面的场景和歌词毛泽东《长征七律》中提到的时间和地点,为全面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做铺设。 二)、新授 看完视频,学生进入好奇和求知的状态,教师马上提出,长征虽然波澜壮阔,动人心魄,但是也是千难万险,那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从而展开教学,落实教学目标之一——长征的原因。。。开始新授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武昌起义 2.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3.带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起义领导人是() A.朱德B.周恩来C.邓小平D.叶挺 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排列下列事件的顺序() ①秋收起义②“八七”会议③三湾改编④南昌起义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 5.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创建于() A.南昌起义B.三湾改编C.井冈山根据地建立D.井冈山会师 二、材料解析题: 1、“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这段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 (2)材料中有“讲起‘八一’历史长”,计算一下,“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 2、阅读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请回答:(1)请回答,你从上面的歌谣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这首诗反映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3)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

1、(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第四军 (2)2009-1927=82年。 2、(1)我能材料中得到以下信息: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生活条件很艰苦;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保持着高涨的革命乐观态度;井冈山的物产比较的丰富。 (2)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而艰巨,需要我们有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歌词

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7、《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色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哎,见牛羊。 8、《九九艳阳天》: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风车呀风车那个依呀呀地唱哪,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 9、《唱的幸福落满坡》:南山岭上南山坡,南山坡上唱山歌,唱的花儿朵朵开,唱得果树长满坡,唱得果树长满坡,长满坡。东坡唱起丰收歌,西坡唱起银水河,河水淙淙流不断,东坡西坡长稻禾,东坡西坡长稻禾,长稻禾。 10、《原野牧歌》:辽阔草原美丽山冈,群群的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烂,挂在蓝天上,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爱护着牛和羊。年轻人啊,希望我能够,和你一起和你一起,看护着牛和羊。 11、《绣金匾》: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救星毛泽东。 《信天游》: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不见我的童年。我抬头向青天,搜寻远去的从前,白云悠悠尽情的游,什么都没改变。大雁听过我的歌,小河亲过我的脸,山丹丹开花又落,一遍又一遍。 《山歌好比春江水》:哎,唱山歌来哎,这边唱来那边合,那边合,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山路十八弯》: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队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十八弯,弯出了土家人的金银寨,九连环连出了土家人的珠宝滩,耶………… 《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嚎,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好日子》:哎!开心的罗锅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哎!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妹妹找哥泪花流》: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心忧愁,望穿双眼盼亲人,花开花落几春秋,啊……花开花落几春秋。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暖人心,清清泉水流不尽,声声赞歌唱亲人,唱亲人边防军,军马鱼水情谊深情谊深。哎……唱亲人边防军,军民鱼水情谊深情谊深。 《浏阳河》: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有个什么县那?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咿呀咿子呦? 《茉莉花》:好一支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茉莉花,茉莉花。 《花儿与少年》:春季里吗这到了这,迎春花儿开,迎春花儿开,年呀轻的个女儿门呀踩呀踩青来呀,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小呀哥哥,手拉上手儿来。

历史: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上)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型:新授执笔:审核:班级: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讨论长征精神,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学习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1.原因:红军失败,被迫进行。 2.开始: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出发开始长征。 红①红军向湘西前进,冲破了敌人的,渡过湘江,损失过半。 ②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夺取。 军时间:年月, 2.经③遵义内容:解决了,取消了。 不会议肯定了 , 增选。 过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 怕这次会议挽救了。 ④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打乱了。 远⑤红军巧渡,跳出了。 ⑥红军强渡,飞夺。 征⑦红军又翻过大,通过,进入甘肃。 ①年月,党中央和方面军到达革命根据地的。 难 3.胜利②年月, 方面军和方面军,到达 ,同前来的 方面军会师.红三大主力回师,标志着。 4.长征的意义: , 。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1.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74周年,请回答有关长征的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和地点。 (3)长征途中,党中央在1935年1月召开了什么会议? (4)红军长征两次会师的时间、地点、和主要部队。 (5)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个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路线和100多个经典景区。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井冈山、遵义被国务院定为红色旅游景区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2)发展红色旅游,从发展经济角度看有何意义? (3)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今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请你谈谈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五、当堂测试 (一)选择题: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假期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他们应该去( )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陕北吴起镇 D.甘肃会宁 2.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事件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三湾改编

最新-红军不怕远征难串词朗诵词;红军不怕远征难歌词 精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串词朗诵词;红军不怕远征难歌词 篇一:诗朗诵串词诗朗诵串词开场白一()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了。 这长征,这胜利,本身就是一首伟大的史诗。 诗人们写了,留下了不少的诗篇,可是我们最爱读的,百读不厌的,写出了这气吞山河的长征的诗的,也还是这史诗最重要的创作者,毛泽东同志。 我们愿意再温习一下这感情,我们愿意再朗诵这名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幅北国风光图令人魂牵梦萦,一代领袖毛泽东引领着我们走入了如此多娇的江山画面,请听诗歌朗诵《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男)“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新的开始,春天是新世纪的希望。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我的祖国,我要用太阳金色的语言,用心海浩瀚的蔚蓝为您写一首诗;请欣赏祖国诗歌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

红军不怕远征难 习题(含答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 A. 红军长征 B. 中共七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2.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哪里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A. 江西瑞金 B. 陕甘革命根据地 C. 贵州遵义 D. 甘肃会宁 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宣告红军两万五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A. 渡过金沙江 B. 遵义会议 C. 吴起镇会师 D. 甘肃会宁会师 4.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①遵义②吴起镇③武汉④会宁。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白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以下对这一“传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D.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6. 历史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如图所示几幅图片,该老师讲解的主题是() A. 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B. 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 C. 中国工农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 D. 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7. 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强渡大渡河 D.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8. 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 A. 1933年10月,井冈山 B.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 C. 1935年10月,陕北 D. 1936年10月,会宁 9.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对中国革命进程影响深远。长征的历程说明() ①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②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④制定革命路线必须从国情出发。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合唱歌词(1)

1、《国歌》全场合唱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不唱 3、《保卫黄河》全场合唱 前面三段都不唱 乐队音乐间奏转调后全场齐唱: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4、《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全场男声唱 领唱: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全场男场合唱: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领唱: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全场男场合唱: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领唱: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哎嗨―― 5、《南泥湾》不唱

6、《党啊亲爱的妈妈》全场合唱 领唱: 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 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唱着夜曲伴我入眠心中时常把我牵挂全场合唱: 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你的品德多么朴实无华 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你激励我走上革命生涯 亲爱的妈妈 全场合唱: 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你就象妈妈一样把我培养大 教育我爱祖国鼓励我学文化幸福的明天向我招手 四化美景你描画 领唱: 党呵党呵亲爱的党呵你的形象多么崇高伟大 党呵党呵亲爱的党呵你就是我最亲爱的妈妈 亲爱的妈妈亲爱的妈妈呵啊~~~~~~~~~~~~~ 7、《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唱 8、《英雄赞歌》全场合唱 领唱: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全场合唱: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领唱: 一声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全场合唱: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9、《红星歌》不唱 10、《歌声与微笑》不唱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目之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我设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根据大纲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三、教材处理

1、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历史教材没有多少障碍,不喜欢老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讲授。 2、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自学为主,紧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这一主线,围绕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中面临怎样的困境?如何克服这些困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来展开教学,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不仅突出重点,而且试图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有劲”的预期效果! 以此为依据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纬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1)、问题导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2)、探究讨论法——激发兴趣,合作探究; 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突破重难点。 2、学法 (1)收集资料(2)自学(3)对学(4)群学(5)请教老师(6)巩固小结

11111《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1)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唐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及搜集红军长征的故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学生搜集长征故事,课前查找红军长征的原因,预习长征路线并能在黑板上大体画出长征所经过的各个省份,路线。 2.教师准备: 结合本班的学生写教学设计。多角度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长征》的视频导入。 1、你知道这段视频讲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学生回答:红军长征 师:红军长征是宣言书是播种机,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认识到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师:出示幻灯片一,导学案,检测学生的预习。 (1)学习新课: 课堂讨论:出示多媒体课件。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基础知识,自己不能解决的用红笔做上记号) 1、长征开始的原因:红军的失败。 2、开始时间:年月。进军路线: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中央根据地——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渡过——夺取遵义——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急渡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抢渡飞夺——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到达陕北与陕北的红军会师 3、转折:遵义会议: 1:时间:年 2:内容:①解决取 消,肯定 ②确 定 。 3:意义:①确立 了 。②会议挽救了、挽救了、挽救, 是转折点。 4、结束:会宁会师:年10月,方面军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与前来接应的方面军胜利会师,红 军会师,标志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 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 的,使转危为安 二: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对比感悟:探寻红军长征的原因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点评。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材料。 师:出示材料 (1)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概况 (2):师:前面四次反“围剿”的结果是怎么样的红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后由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前四次反“围剿”是由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采用的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术,而且是采用“避敌主力,击其虚弱,的战略战术。毛泽东的正确指挥 次数敌军 人数 红军 人数 歼敌 人数 指挥者战略战术结果 第一次10万4万 1.5万毛泽东逼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第二次20万3万3万毛泽东 第三次30万3万3万毛泽东 第四次30万7万3万毛泽东 朱德 第五次50万8万博古等人分散兵力 冒险进攻 失败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讨论:长征精神,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学习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一:自主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仔细阅读课本,针对提出的问题在课本上进行标注,圈划。组内订正,课上教师检查。) 1、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过程中的大事、胜利结束的标志? 2、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历史意义? 二:预习展示(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评价小组) 三:合作探究:(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讨论:我们应学习哪些长征精神? 2、根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说红军渡过了哪几条江河?发生过什么事?

四: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2.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遵义B.会宁C.吴起镇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3、八年级(5)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 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B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D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主要得益于党的哪次会议的召开? (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长征组歌》两首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科目:语文执笔:审核:课型:新授课学生姓名: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课时编号: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教学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 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一.字词检测: 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 似sì水似银似乎重ch?ng 重飞渡 shì似的zh?ng 重兵 扎zhā扎营盘乘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 行háng行情,欺行霸市奇 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奇数 解 jiè解送 jiě解嘲 xiè跑马卖解 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 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 皑皑皑袭袭击 铠铠甲垄垄断 锤千锤百炼钢钢铁 捶捶胸顿足刚刚强 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三.背景资料: 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欣赏歌曲、读懂诗歌 1.欣赏《长征组歌》音像作品 2.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在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的过程中,排除了千难万险,最终到达陕北并与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的情况,分析了长征胜利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中央红军长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及初期遭受的严重挫折。(2)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介绍了会议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 2、难点:正确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课前教师要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搜集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图片、文字、影视剧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联系法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开题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败的原因 2.比较法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读课本导入框中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过,要想理解这首诗,还需学习长征的历史。学生:读诗歌,听教师讲述,整体感知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教案

课型:______________备课日期___________ 上课日期________主备人:__________ 执教人:__________ 审阅签字:__________ 序号: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 2、指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长征和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爱党、爱军队、爱国家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无 【教法、学法】: 【新课导入】:

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历,按长征路线的先后顺序设计一个示意图 1、湘江战役 2、遵义会议 3、渡过乌江 4、翻雪山,过草地 5、四渡赤水河 6、飞夺泸定桥 7、渡过金沙江 【当堂训练】 同步训练 【学(教)后心得】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 2、指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长征和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爱党、爱军队、爱国家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无

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历,按长征路线的先后顺序设计一个示意图 1、湘江战役 2、遵义会议 3、渡过乌江 4、翻雪山,过草地 5、四渡赤水河 6、飞夺泸定桥 7、渡过金沙江 【当堂训练】 同步训练 【学有所得】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实验中学史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看《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后面的自由阅读卡的内容。这里面提到了老红军黄镇的漫画。大致含义为黄镇在艰苦条件下仍然笔耕不辍。用手中的笔表现了红军战士生活战斗的情景。长征途中的风土人情、汹涌的大渡河、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寒冷的雪山、荒芜的大草地,都是他作画的素材。黄镇用几百幅漫画生动地记录这个他亲身经历过的伟大的历史事件。那么,黄镇在漫画中记录下来的长征是怎么一回事?卡中所提到的“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吗?这么恶劣的环境,红军是如何克服的?红军长征胜利了,有什么意义?等等,我们学习完这一课后,就会弄懂上述问题的。 [板书]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内容,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提问一:课本上提到1933年10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是第五次“围剿”,那就是说,前面还应有四次“围剿”,这四次“围剿”的情况怎样? 提问二: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提问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吗?…… 教师讲解:从1930年冬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反革命“围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军队50万人,分左、中、右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周恩来和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采用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战略战术,于1933年春,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教师提问:从刚才对前四次反“围剿”的讲述中,同学们能总结出其中的共同点吗?大家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讲解:同学们回答得都正确。采用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不守成规、创新、根据实际情况决策。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方法消灭敌人。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诱敌深入,使其丧失警惕,抓住时机消灭敌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