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基准期

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它不等同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统一标准》所考虑的荷载统计参数,都是按设计基准期为50年确定的,如设计时需采用其他设计基准期,则必须另行确定在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的概率分布及相应的统计参数。

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规定时期内,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如达不到这个年限则意味着在设计、施工、使用与维护的某一环节上出现了非正常情况。这里指的“正常维护”包括必要的检测、防护及维修。设计使用年限是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的具体化。根据《统一标准》的规定,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表11-1采用,如建设单位提出更高要求,也可按建设单位的要求

确定。

安全等级

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统一标准》将建筑物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见表2-1。建筑结构设计时,应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大多数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均属二级

标准》对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划分为三级,见表2—1。

表2-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会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结构重要性系数一级很严重重要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1.1

二级严重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1.0

三级不严重次要的建筑物0.9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一、基本规定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此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

严重次生灾害。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丁类建筑,其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

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抗震设防烈度6度

抗震设防以抗震设防烈度位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破坏程度,6度是指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A.0.16 湖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常德(

2 个市辖区)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岳阳(2 个市辖区),岳阳县,汨罗,湘阴,临澧,澧县,津市,桃源,安乡,汉寿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长沙(5 个市辖区),长沙县,益阳(2 个市辖区),张家界(2 个市辖区),郴州(2 个市辖区),邵阳(3 个市辖区),邵阳县,泸溪,沅陵,娄底,宜章,资兴,平江,宁乡,新化,冷水江,涟源,双峰,新邵,邵东,隆回,石门,慈利,华容,南县,临湘,沅江,桃江,望城,溆浦,会同,靖州,韶山,江华,宁远,道县,临武,湘乡*,安化*,中方*,洪江*,岳阳(云溪)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是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级别。

共分甲、已、丙三个设计等级。

甲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就是根据施工现场的质保体系.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砌筑工人技术等级综合水平划分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级别.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现场质量管理

A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经常到现场,或现场设有常驻代表;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人员齐全,并持证上岗B理制度基本健全,并能执行;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间断地到现场进行质量控制;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并持证上岗

C 有制度;非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很少作现场质量控制;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砂浆、混凝土强度

A试块按规定制作,强度满足验收规定,离散性小

B试块按规定制作,强度满足验收规定,离散性较小

C试块强度满足验收规定,离散性大

砂浆拌合方式

A机械拌合;配合比计量控制严格

B机械拌合;配合比计量控制一般

C机械或人工拌合;配合比计量控制较差

砌筑工人

A 中级工以上,其中高级工不少于20%

B高、中级工不少于70%

C初级工以上

1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1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中外运天竺空港物流中心改扩建项目 (2)工程位置: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A区12号,北侧为天纬三街,东侧为天柱东路。 (3)工程描述:本工程勘察单位为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本工程±0.0=29.677m,勘察时假定高程50m(北侧传达室台阶上)=28.277m(相对标高-1.4m)。 拟建建筑物结构特征及复合地基技术要求见下表: 拟建建筑物结构特征及复合地基技术要求表1 2 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外运天竺空港物流中心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13YT1148),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述如下。 2.1拟建场地地质背景及地形地貌 北京市市区处于华北台地北缘,市区西、北及东北三面环山,东、东南为广阔的华北平原,第四纪以来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山区部分不断抬升,平原不断下降,并接受巨厚的河流相沉积物。自西北部的山前地带向东南部平原区河流相沉积物逐渐增厚,地貌单元由冲洪积扇过渡为冲积平原,地层岩性由以卵石类土、砂类土为主渐变为以粉土、粘性土为主的交互地层。 拟建场地地处北京市区东北部,主要受温榆河冲积扇影响,沉积土层为互层状粘性土、粉土和细砂。根据有关资料,场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约300m。本次勘察范围内钻孔孔口处地面标高在49.86m~50.58m之间,现场地开阔,地形基本平坦,局部存在混凝土基础及地下管沟。 2.2场区气象条件 北京市平原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2℃。1 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4~-5℃;7 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5~26℃。标准冻深为0.8m,年平均降水量550~660mm,且集中在雨季7~9 月份,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可超过20m/s。 2.3场地地层构成 拟建场地钻孔揭露25m 深度范围内,表层为人工填土层,其下为新近沉积 层和一般第四纪沉积地层。现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填土层 ①粘质粉土素填土:黄褐色,湿,以粘质粉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夹少量砖渣、灰渣等杂质,无层理,结构松散。夹①1 杂填土。本层揭露的厚度为2.00~3.80m,层底标高为46.17~48.58m。①1 杂填土:杂色,稍湿,主要为混凝土块,含少量灰渣、砖块等,部分为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面层,夹少量粘质粉土,结构松散,无层理。本层揭露的最大厚度为2.40m。 新近沉积地层 ②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褐黄~黄褐色;湿~很湿;中密~密实;中高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本层揭露的厚度为0.40~2.30m,层底标高为45.03~47.08m。 一般第四纪地层 ③粉、细砂:褐黄~黄褐色;湿~饱和;中密;含云母、石英,砂质不均,局部夹砂质粉土、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本层揭露的厚度为3.00~7.00m,层底标高为39.59~42.68m。 ④细砂:褐灰~浅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云母、石英及少量有机质等,砂质不均,夹粘质粉土、粘土薄层或透镜体,夹④1 重粉质粘土、粘土。本层揭露的厚度为1.50~13.00m,层底标高为 29.58~39.87m。 ④1 重粉质粘土、粘土:灰色;很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和少量有机质;土质不均,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中~中高压缩性。本层分布不均,在场地东北部的厚度较厚,揭露的最大厚度为4.40m。 ⑤重粉质粘土、粘土:褐灰~灰色;很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和少量有机质;土质不均,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中~中高压缩性。夹⑤1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部分钻孔未揭穿该层,揭露的厚度为0.50~3.30m,层底标高为26.54~29.95m。 ⑤1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褐灰色;含云母、氧化铁及少量有机质;湿;密实;中~中低压缩性。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细砂薄层。本层揭露的最大厚度为3.20m。 ⑥细砂:褐灰~黄灰色,饱和,密实,含云母、石英及氧化铁等,本层未揭穿,揭露的最大厚度为3.30m。 地层结构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第一节、术语 地基 subgrade,foundation soils 承受建筑物基础传来的各种作用的岩土体。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随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由土与岩石(或大块弧石)组成的地基 填土地基 fill-foundation soil 由人工填土组成的地基洞穴地基foundation with cavern 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着洞穴的地基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具有一定安全储备的地基承载能力代表值 扩展基础 spread foundation 底部截面扩大的基础。分为无筋扩展基础和有筋扩展基础两类 刚性下卧层 rigid sub-layer 相对上方持力层而言其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很大的土层或岩层 桩基础 pile foun dati on 由柱或桩与连接于桩顶的承台所组成的基础 嵌岩桩 rock-socketed piles 端部嵌入基岩不小于1倍桩径的桩 基坑支护结构 support ing of foun dati on pit

为保持基坑稳定、控制基坑变形而兴建的结构 第二节、基本规定 1、根据地基基础损坏造成建筑物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环境影响及修复的可能性)的严重性,将建筑物分为三个安全等级,按表3.0.2选用。 2、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应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 岩体分类有:1.岩石根据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及极软岩。 2.岩石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和微风化。 3、岩层根据单层厚度分为巨厚层(H>1.0)、厚层(1.0>H>0.5)、中厚层(0.5>H>0.1)和薄层(H<0.1) 4、按岩体结构类型分为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 5、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分为不发育、较发育、发育。 6、按岩体完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较不完整、不完整、和极不完整。 7、粒径大于2mm勺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勺土应定名为碎石土。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B50007-2011【28条】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 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3.0.5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 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不应小于1.0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篇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20xx]46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07—20xx,自20xx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3.0.2、3.0.4、5.1.3、5.3.1、5.3.4、5.3.10、6.1.1、6.3.1、6.4.1、7.2.7、 7.2.8、8.2.7、8.4.5、8.4.7、8.4.9、8.4.13、8.5.9、8.5.10、 8.5.18、8.5.19、9.1.3、9.1.6、9.2.8、10.1.1、10.1.6、10.1.8、10.2.9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于20xx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xx年2月20日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 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0和>gb50003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且行的有关强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2章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第2.1.1条地基subgradefoundation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11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 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2.1.10 复合地基 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11 扩展基础 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2.1.12 无筋扩展基础 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最新版本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2.1.10 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11 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2.1.12 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2.1.13 桩基础Pile foundation

建筑地基基础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计算 地基基础计算用表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2-27)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2-27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表2-28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

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间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表2-28 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为,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 2.地基主要受力层中如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层时,表中砌体承重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第7章的有关要求;

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于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度、荷载情况折合成与其相当的民用建筑层数; 4.表中吊车额定起重量、烟囱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2.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表2-29) 承载力修正系数表2-29 注:1.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 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ηd取0。 3.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表2-30)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表2-30

地基基础设计内容和一般步骤

地基基础设计内容和一般步骤: (1)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确定平面布置; (2)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即确定地基持力层; (3)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根据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积; (5)根据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进行相应的地基验算(变形和稳定性验算); (6)根据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确定基础构造尺寸,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 (7)绘制基础施工图。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 ?常规设计方法 ?常规设计方法的缺陷 ?合理的设计方法 ?常规设计方法可行的条件 (1)沉降较小或较均匀。 (2)基础刚度大。对连续基础通常还要求地基、荷载分布及柱距较均匀。 基础工程设计原则 (1)对防止地基土体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方面,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满足稳定性要求时应考虑所承受的水平荷载的作用。 (2)应控制地基的特征变形量,使之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特征变形允许值,以免引起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损坏、或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 (3)基础的型式、构造和尺寸,除应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使用需要、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外,还应满足对基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基础工程设计方法 常规的设计方法合理的设计方法应准备的资料 设计步骤 收集资料→ 选择方案→ 确定地基承载力→ 确定埋深→ 计算地基变形、沉降等→ 基础设定、对基础强度验算→ 绘制施工图 第二章刚性基础和独立柱基础设计 刚性基础是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很低. 应用于多层混合结构 独立柱基础就是抗弯、抗剪、抗冲切的性能良好,被广泛的应用于多层框架结构和单层厂房结构中.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是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基础埋置深度的大小,对建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工程的造价、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期都有密切的关系。 影响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1)建筑物自身的条件 建筑物的用途是选择基础埋深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如有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等,基础的埋置深度就需要整体或局部加深,使基础低于它们。若采用基础局部加深方案,应将基础做成台阶形,逐渐由浅至深,其台阶宽高比一般为1:2,地基条件较好的可为1:1。一般情况,上部结构荷载愈大,愈需将基础埋在较好的土层上,埋深一般较深;对于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基础,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也常将埋深加大;承受上拔力的构筑物(如水塔、烟囱、输变电塔、电视塔等)也要加大埋深,以提供足够的抗拔阻力;对于地震区或有振动荷载的基础,不宜将基础浅埋或放在易液化的土层上,应加大基础埋深、将基础放在不液化的土层上。 建筑物通过其墙、柱作用将荷载传至基础,基础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扩散到地基上。荷载的大小对于不同地基而言是相对的,同一荷载作用在较好的土层上,可认为荷载相对较小,基础埋深可能较浅;对于较差的土层,则认为荷载相对较大,基础埋深可能较深。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对于一般性的建筑场地,地质构成不外乎下列五种情况: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特征值”的说明

一、原因 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表控制了承载力。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诺承

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不符,因此本次规范进行了修订。 二、对策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鉴于地基设计的特殊性,将上一版“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修改为“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并加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也完善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表达式,认可了地基设计中承载力计算可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特征值”一词,用以表示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

独立地基基础设计

第八章 基础设计 8.1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8.1.1按持力层强度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1.轴心荷载时 要求k p ≤a f (8-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G F p k k k += (8-2) 将(8-2)代入(8-1),得基础底面积计算公式: k a G F A f d γ≥ - (8-3) 式中:k p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应力值; a f —修正后的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k F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k G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一般取k G G d γ=?; A —基础底面面积; G γ—基础及基础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203/kN m ; d —基础埋深。 在轴心荷载作用下一般采用方形,即A b l ==。 2.偏心荷载作用 要求 k p ≤a f (8-1) a k f p 2.1m a x ≤ (8-4) 式中: m ax k p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对常见的单向偏心矩形基础(见图8-1):

当偏心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 l e ≤时 m a x m i n k k k k M F G p lb W ±=± ∑ (8-5) 或 m a x m i n 61k k k F G e p lb b ±??= ± ?? ? 当偏心距6 l e > 时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m a x 23k k k F G p lk += (8-6) 其中 2 b k e =- 式中: ,k k M F ∑∑—由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于基础底面形心处的轴向力、弯矩标准组合 值 ; W —基础底面面积的抵抗矩,2 16 W b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 — 基础在弯矩作用方向的长度 ; e —偏心值; k k k G F M e +=∑ k —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oc 83页)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oc 83页)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

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2.1.10 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2.1.11 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 2.1.12 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GB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8条】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 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 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不应小于。 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岩石地基基础设计要求

岩石地基基础设计要求 岩石地基基础设计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第6.5节规定 6.5.1岩石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置于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体上的建筑物可仅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同一建筑物的地基存在坚硬程度不同,两种或多种岩体变形模量差异达2倍及2倍以上,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3、地基主要受力层深度内存在软弱下卧岩层时,应考虑软弱下卧岩层的影响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桩孔、基底和基坑边坡开挖应控制爆破,到达持力层后,对软岩、极软岩表面应及时封闭保护; 5、当基岩面起伏较大,且都使用岩石地基时,同一建筑物可以使用多种基础形式; 6、当基础附近有临空面时,应验算向临空面倾覆和滑移稳定性。存在不稳定的临空面时,应将基础埋深加大至下伏稳定基岩;亦可在基础底部设置锚杆,锚杆应进入下伏稳定岩体,并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要求。同一基础的地基可以放阶处理,但应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要求;

7、对于节理、裂隙发育及破碎程度较高的不稳定岩体,可采用注浆加固和清爆填塞等措施。 6.5.2对遇水易软化和膨胀、易崩解的岩石,应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其对岩体承载力的影响。 在岩石地基,特别是在层状岩石中,平面和垂向持力层范围内软、硬岩相间出现很常见。在平面上软硬岩石相间分布或在垂向上硬岩有一定厚度、软岩有一定埋深的情况下,为安全合理的使用地基,就有必要通过验算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来确定如何对地基进行使用。岩石一般可视为不可压缩地基,上部荷载通过基础传递到岩石地基上时,基底应力以直接传递为主,应力呈柱形分布,当荷载不断增加使岩石裂缝被压密产生微弱沉降而卸荷时,部分荷载将转移到冲切锥范围以外扩散,基底压力呈钟形分布。验算岩石下卧层强度时,其基底压力扩散角可按30°~40°考虑。由于岩石地基刚度大,在岩性均匀的情况下可不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故同一建筑物中允许使用多种基础形式,如桩基与独立基础并用,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与桩基础并用等。基岩面起伏剧烈,高差较大并形成临空面是岩石地基的常见情况,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应重视临空面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者:

-----------------------日期: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 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

基础设计规范方案(桩基础部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8.5桩基础(一) 8.5 桩基础 8.5.1 本节包括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低桩承台基础。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8.5.2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 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 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6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7配筋长度: 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

4)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Ⅰ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Ⅱ级钢和Ⅲ级钢)的35倍。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9 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8.5.3 群桩中单桩桩顶竖向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Q k=(F k+G k)/n (8.5.3-1)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8.5.3-2)2水平力作用下 H i k=H k/n (8.5.3-3)式中F 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 k——桩基承台自重及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Q 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 n——桩基中的桩数; Q i 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 M xk、M y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形心的x、y轴的力矩;

2第二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复习题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复习题答案 2.1单选题 1.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 A ) A、5m; B、>5m; C、<5m; D、≠5m; 2. 深基础埋置深度超过( A ) A、5m; B、>5m; C、<5m; D、≠5m; 3. 当Z>O或R>S时,结构处于( B ); A、失效状态; B、可靠状态; C、极限状态; D、平衡状态。 4.可靠指标β( B )失效概率P f越低,可靠度越高 A、越大; B、越小; C、=0; D、>0。 5.建筑结构荷载可分(B ) A、永久荷载、静荷载、偶然荷载; B、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C、临时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D、永久荷载、不变荷载、偶然荷载。 6. 石块基础的厚度不宜小于( B ) 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7.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 B )。 A、C15; B、C20; C、C25; D、C30; 8. 宁夏银川标准冻结深度为( B ) A、1.0m ; B、1.03m ; C、1.2m ; D、1.5m ; 9. 地基计算主要有三项内容为( B ) A、承载力验算、地基变形验算、地基裂缝性验算; B、承载力验算、地基变形验算、地基稳定性验算; C、承载力验算、地基长度验算、地基稳定性验算; B、承载力验算、地基宽度验算、地基稳定性验算。 10. 扩展基础破坏形式( B ) A、弯切破坏、弯曲破坏; B、冲切破坏、弯曲破坏; C、冲切破坏、拉曲破坏;D拉出破坏、弯曲破坏; 11. 在进行浅基础内力计算时,应采用下述何种基底压力。( A ) A 、基底净反力 B 、基底总压力 C、基底附加压力 12. 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异时,设置沉降缝,其原理是( C ) A、减少地基沉降的措施;B 、一种施工措施;C、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 13. 高耸结构物的地基允许变形值除了要控制绝对沉降量外,还要由下列何种性质控制。 ( C) A、平均沉降; B、沉降差; C、倾斜;

地基基础方案及计算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

施工升降机基础专项加固方案 一、工程安装概况及设备性能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安装单位:楼层数:地上 32 层、地下 2 层 安装高度:96m 安装位置:地下室顶板面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14 2、《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215-2010 3、《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4、《机械设备防护安全要求》GB8196—2003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8、施工升降机使用说明书 三、基础施工方案 按照使用手册的要求,工地现场的的升降机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0.15Mpa,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结合现场的地形、开挖土质情况,场地土为原土,表层在前期施工受到一定的扰动,经过夯压后能基本够满足要求。 根据现场需要,升降机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与安装地面持平的方案,地面与吊笼间的门坎高采用填高部分外地面高度来解决。SC200/200施工升降机基础规格采用3800×4400×300(厚度),砼强度等级采用C35;钢筋采用双层双向Φ12@200。如下图: 施工电梯基础 升降机采用II型附墙架,基础中心离墙根距离L=3200mm。

基础座应全部埋入砼内,并校正水平,等基础砼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即可进行安装。 四、 升降机基础验算 升降机自重: 18790kg 砼基础承载力:F=375.8kN 基础自重:G =3.8×4.4×0.3×25KN/m 3=125.4KN 1、验算基底压力 W M A G F P ±+=) (min max, 其中:G 为基础自重设计值=125.4kN 本基础仅考虑竖向荷载,弯距不予计算,取M=0 P max,min =(375.8kN+125.4KN)/(3.8×4.4m 2)=29.98kN/m 2=0.03Mpa < f=0.15Mpa 满足要求 2、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 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 hp =1.00;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f t =1.5kPa ; a 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 m =(0.650+[0.650+2×0.3])/2=0.95m ; h 0──承台的有效高度,取 h 0=0.3m ; P j ──最大压力设计值,取 P j =30kPa ; F l ──实际冲切承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