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素材(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素材(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素材(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素材(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课文,展示了现代散文的不同布局,有助于了解现代散文的疏与密的辩证关系。这些散文或偏向于疏,表现为疏中藏密、语疏而事密;或偏向于密,表现为密中含疏、语密而事疏;或疏密相间,表现为疏密得当、繁简有度。

《葡萄月令》颇具特色地写了葡萄一年四季的生产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种植葡萄的过程,读后受益匪浅。

《光》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

葡萄月令

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作家。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汪曾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汪曾祺的散文可称得上真正的散文,他的散文少有宏大题材,多为闲情逸致,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调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在新时期文学拥有了多样化的文化背景之后,他以其散文创作提供了文人审美化的生存方式,从容地表现文人的性灵与雅致的情趣,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

2.背景探寻

1958年夏,因单位右派指标没有达到要求,单位将汪曾祺补划为右派,发表在黑板报上的那篇短文《惶惑》成了他右派言论的主要罪证。汪曾祺被撤销职务,工资连降三级,下放农村

劳动。

1958年秋,汪曾祺和其他几名被补划为右派的人一道去了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那里,汪曾祺与农业工人一道垒猪圈、刨冻粪,几天下来,累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干,农业工人们都暗暗称赞。下放的第一年,农科所的大部分农活汪曾祺都干过,最后他被分配在果园劳动。《葡萄月令》就创作于此时。

名言警句

汪曾祺经典语录

1.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人间草木》

2.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语言是要磨炼,要学的。——《岁朝清供》

3.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岁朝清供》4.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一辈古人》

5.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有时你疲疲困困,你的心休息,你的生命匍伏着像一条假寐的狗,而一到有什么事情来了,你醒豁过来,白日里闪来了清晨。——《邂逅》

朴实自然雅致含蓄

——汪曾祺散文《葡萄月令》语言品析

汪曾祺是现代散文名家中较有特色的一位,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散文的语言上。著名作家王安忆说他的散文语言“总是最最平凡的字眼,合成最最平凡的句子”。贾平凹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他的散文语言朴实自然,雅致含蓄,耐人品味。他的散文《葡萄月令》就体现了这一特征。

《葡萄月令》这篇文章初看像是一篇介绍葡萄生长过程的说明文,细品则发现它的语言可不同一般。全文语言富含诗意,不斧凿,不堆砌,力求准确、简洁,崇尚朴实、自然,显得疏淡、雅致而含蓄。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多用短句,朗朗上口。通过阅读,我们发现本文的语句不是那种臃肿的长句,而是多用短小精练的短句。如:“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儿声音。”“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摽紧。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这些短句不仅有效地保持了语气的停顿,读来朗朗上口,而且还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节奏。文中有的句子更有短得夸张的:“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这里模拟着一种口语化的现场感,读来给人一种凝练而又轻盈跳跃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二是妙用修辞,生动形象。读了这篇文章,总给人一种生动形象之感,总能引起我们的联想与想象。这主要是得力于文中各种修辞的巧妙运用。如“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这里巧妙的譬喻虽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梨花、苹果花的特点,让人读了之后恍若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之中。另外文中运用较多的是拟人手法。在汪老的笔下,葡萄不仅仅是葡萄,简直就是他亲手伺弄拉扯大的孩子,这会儿正跟它们聊天呢,或正跟人夸说自己的孩子呢,语气里满是疼爱、亲昵、揶揄。如“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葡萄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其实就是一个劳动人民对劳动的感情,然而我们别忘了,汪曾祺在果园子里的劳动,是被打成右派,被强制进行劳动,他却能那样地投入,不但投入劳力,更投入感情。正如他在一篇题“梧桐”的文章里说:“这里凝聚着我们对时序的感情。”这才看出他诗人的秉性,难怪他的文字总是那么地平淡,保持那样一份平淡的心境。

三是描写细腻,绘声绘色。仔细阅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本文描写相当细腻,很多描写都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散文的开篇就极有声色:“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虽然说“静静”,说“听不到”,但这也是一种以无声说有声的方法。直接写声音的就多了,如写葡萄梢头滴水,是“嗒嗒”的;写给葡萄打条,是“劈劈啪啪”的。还包括直接的摹拟口语,如“‘起!——起!’哎,它起来了”“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就像是一个老农在和你聊天。绘色,就更多了,一月下大雪,是白色的;二月里刮春风,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最出色的是八月,葡萄“着色”,“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让人看了真是目不暇接,大饱眼福。

水做的汪曾祺

王桂国

汪曾祺是什么样的人?直到18岁,我才第一次接触到汪曾祺。

1980年,18岁的我考进了高邮师范学校,我很幸运,遇上了教文选课的莫绍裘老师——他可是全国著名的诗评家啊!莫老师打破常规自编教材,一下给我们印发了一叠厚厚的新小说、新诗歌。《受戒》《大淖记事》便是那时读到的。是时适逢汪曾祺回故乡高邮探亲,莫老师特邀汪先生来学校做文学讲座。说句老实话,当时痴迷北岛、顾城的我,对汪曾祺的小说

并不喜欢,嫌它们太平淡。所写的不过是家乡繁琐的风土人情,以及久远的人和事。不过,我对汪先生其人倒是十分喜爱的。

讲座设在学校大礼堂里,汪先生和莫老师坐在前台上。汪先生是一个十分慈祥的老人。开场白很别致,他说:“我是高邮人,是高邮湖的水把我喂养大的!”语气里明显带着几分自得,是想遮都遮不住的。记得他还讲《大淖记事》这篇小说是凭小时候印象写出来的,现在回故乡寻根,儿时的那个地方却已经看不见了。我从师范毕业已经25年了,讲座中很多东西我都淡忘了。但汪先生那行云流水、诙谐幽默的讲话风格,至今仍然深刻在记忆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从青年跨进了中年,再回头翻读汪先生的小说,我才发现,那个被我轻看甚至不屑的小说家,突然变得熟悉而伟大。

汪曾祺是什么样的人?我想用“水做的汪曾祺”来形容他,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高邮是一个水乡,汪先生自小在水边长大,水影响了他的性格,也影响了他的作品的风格。在他的小说里总少不了水!水乡里的人大都有一股水劲、韧劲。这种个性自然影响到他的小说。读他的小说,就像在欣赏一张水墨画,黑白相间,水汽泱泱。重彩处见精致,飞白时留暗香。清新隽永的水墨画卷中,透着那灵魂深处刻骨铭心的水乡情结,和作家淡泊和谐、漫散着一股水的气息、美梦一样的心境。

智者乐水,水是真君子。水永远是低调的,汪先生在生活中幽默随和、乐观豁达、随遇而安,读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便知他的真性情。汪先生回乡省亲,邻居老奶奶问他,在外面混得怎么样,汪先生很开心,说,托你的福,混得不丑;粉丝们恭维汪先生说,高邮名人辈出,排座次的话,秦少游第一,汪先生第二。汪先生不以为然,说,秦少游第一,高邮鸭蛋第二,本人第三。大红大紫的汪先生不以名人自居,不摆名人架子,乐于跟家乡人嗑叨。汪先生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他在作品里如此,在生活里亦如此!水的流向是朝下的,以“诗化美好人间”为己任的汪先生,始终记住这句话:“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他小说中人物多是本分、朴实、善良的平民百姓,敢爱敢恨,相濡以沫,令人感到人性的温馨和生活的诗意。

看多了汪先生的小说,心中便会生出一种苦恼来:汪先生的小说是学不来的!是啊,人站在一汪水前,水只能观赏,又有谁能伸出手去把水抓住,带走呢?

花甲之年以后写出小说《受戒》、《异秉》、《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的汪先生可谓大器晚成,他像故乡的水一样总是柔软地、平和地、静静地流淌着,但却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文革”年代的汪先生犹如一块封冻的冰,冬去春来,醒来的“冰”终于撒开脚丫子,挎着一篮子荸荠,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这一串美丽的脚印,简直把别人看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以后,这双脚丫子便踏遍了大江南北。

水做的汪曾祺,追求的是和谐、悠远的心灵世界,在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天真和童趣。因为在汪曾祺的眼睛里深藏着一个水做的故乡——高邮。(《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赏析水永远是低调的,水的流向是朝下的,汪曾祺先生像故乡的水一样总是柔软地、平和地、静静地流淌着,但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水做的汪曾祺,追求的是和谐、悠远的心灵世界,在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天真和童趣。

点击素材

葡萄这种植物,妇孺皆知;葡萄这种水果,大部分人都喜欢吃。在《葡萄月令》中,作者并没有赞美葡萄果实美妙爽口的滋味,而是在自然的年轮中认识葡萄,认识人生。

运用示例

吃葡萄可以预知人生的理念。

一串葡萄的吃法可以把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可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因为,第二种人还有确定的希望,第一种人只有惋惜的回忆。把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留下来当做希望,不是更美吗?

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杨必(1922—1968),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解放后在国际劳工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年院系调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68年因病去世。其翻译的《名利场》(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

2.相关知识

1979年,复旦大学外文系为杨必开了追悼会。对于她的死因,有人疑心是自杀。她姐姐杨绛不接受这种说法。她在忆文中这样说:“我知道阿必的脾气,她决不自杀。军医的解剖检查是彻底的,他们的诊断是急性心脏衰竭。”但是复旦大学外文系的同事知道杨必是在受到迫害后自杀的。他们说,杨绛如是说,可能是因为她在北京不清楚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当时自杀被当做“对抗文革”的罪行,所以家属一般都回避说是自杀,后来就一直沿用这个说法。

名言警句

关于光的名言

1.阳光越是强烈的地方,阴影就越是深邃。——歌德

2.日光是首屈一指的画师,在他的色彩浓艳的笔下,再丑陋的东西也会变得媚态百生。——爱默生

3.是阳光把黑暗变成一件貌似可心的东西。——骚塞

4.阳光一旦暗淡,影子便愈加显得阴森可怕。——俄罗斯谚语

5.应当趋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圣经

6.阳光所照之处,便是我安身立命之地。——布雷兹特里特

《光》的拟人艺术

《光》这篇散文感情细腻,语言繁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生动的、富于形象的拟人笔法。

1.用拟人写情态。如“它不停的抖动闪烁,欲言又止,欲进又退”一句,用“羞缩胆怯”描绘晨光的情态,灵动可感。

2.用拟人写阳光的“声”。如“下了百叶窗,你简直可以听见阳光在外面抵门,你闭着眼不理,眼前只见一片红,再闭紧一点,就是一片绿,窗外的温暖随着颜色的诱惑透进来,逼得你不能不开窗,于是一片耀目的白光从外面直泻进来,毫不客气地占领了每个角落,活泼泼闹营营的把室内的肃然之气都赶跑了”,以“活泼蓬勃的声气”“从四边腾身而起”写阳光的“声”,使“阳光”以生动可感的形象跃然纸上。

3.用拟人体现作者细密的语言风格。如“它活跃跳动,来去无定,忽而臃肿肥矮,忽而修长灵活,你回观壁上,为这黑魆魆的巨人所惊,转眼间,它又倏忽不见,再转身时,它又悄无声息的偷到你身后,你不动,它隐隐对你奸笑,你稍一转侧,它张爪扑来。你向前,它悠悠地向后退,谦虚地缩小了身子,你退后,它又复伸展得庞大可怕”,给烛光下的影子赋予生命,其细密的不透风的语言风格,令人惊艳。

纪念杨必(节选)

杨绛

杨必是我的小妹妹,小我十一岁。她行八。我父亲像一般研究古音韵学的人,爱用古字。杨必命名“必”,因为“必”是“八”的古音:家里就称阿必。她小时候,和我年龄差距很大。她渐渐长大,就和我一般儿大。后来竟颠倒了长幼,阿必抢先做了古人。

她是一九六八年睡梦里去世的,至今已二十二年了。

杨必一九二二年生在上海。不久我家搬到苏州。她的童年全是在苏州度过的。

她性情平和,很安静。可是自从她能自己行走,成了妈妈所谓“两脚众生”(无锡话“众生”指“牲口”),就看管不住了。她最爱猫,常一人偷偷爬上楼梯,到女佣住的楼上去看小猫。我家养猫多,同时也养一对哈巴狗,所以猫儿下仔总在楼上。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问她跌了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

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好,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乖乖地闭上眼,一动都不动,让我唱着催眠歌谣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以为她已入睡,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笑嘻嘻地“点戏”说:“再唱《喜旦娄》(Sweetandlow,丁尼生诗中流行的《摇篮曲》)。”原来她一直在品评,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沉下

脸说:“快点困!”(无锡话:“快睡!”)阿必觉得我太凶了,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过好一会儿才睁眼。

有时大家戏问阿必,某人对她怎么凶。例如,“三姐姐怎么凶?”

“这是‘田’字啊!”(三姐教她识字。)

“绛姐怎么凶?”

“快点困!”

阿必能逼真地摹仿我们的声音语调。

“二伯伯(二姑母)怎么凶?”

“着得里一记!”(霹呀的打一下)她形容二姑母暴躁地打她一下,也非常得神。二姑母很疼她,总怪我妈妈给孩子洗脸不得其法,没头没脑地闷上一把热毛巾,孩子怎么不哭。至于阿必的不肯睡觉,二姑母更有妙论。她说,这孩子前世准是睡梦里死的,所以今生不敢睡,只怕睡眠中又死去。

阿必去世,二姑母早殁了,不然她必定说:“不是吗?我早就说了。”

我记得妈妈端详着怀抱里的阿必,抑制着悲痛说:“活是个阿同(一九一七年去世的二姐)!她知道我想她,所以又来了。”

阿必在小学演《小小画家》的主角,妈妈和二姑母以家长身份去看孩子演剧。阿必当时剪“童化”头,演戏化装,头发往后掠,面貌宛如二姐。妈妈抬头一见,泪如雨下。

二姑母回家笑我妈妈真傻,看女儿演个戏都心疼得“眼泪嗒嗒滴”(无锡土话)。她哪里能体会妈妈的心呢。我们忘不了二姐姐十四岁病在上海医院里,日夜思念妈妈,而家在北京,当时因天灾人祸,南北路途不通,妈妈好不容易赶到上海医院看到二姐。二姐瞳孔已散,拉着妈妈的手却看不见妈妈了,直哭。我妈妈为此伤心得哭坏了眼睛。我们懂事后,心上都为妈妈流泪,对眼泪不流的爸爸也一样了解同情。所以阿必不仅是“最小偏怜”,还因为她长得像二姐,而失去二姐是爸爸妈妈最伤心的事。或许为这缘故,我们对阿必加倍爱怜,也夹带着对爸爸妈妈的同情。

阿必在家人偏宠下,不免成了个娇气十足的孩子。一是脾气娇,一是身体娇。身体娇只为妈妈怀她时身体虚弱,全靠吃药保住了孩子。阿必从小体弱,一辈子娇弱。脾气娇是惯出来的,连爸爸妈妈都说阿必太娇了。我们姊妹也嫌她娇,加上弟弟,大伙儿治她。七妹妹(家里称阿七)长阿必六岁,小姐妹俩从小一起玩,一起睡在妈妈大床的脚头,两人最亲密。治好阿必的娇,阿七功劳最大。阿七是妈妈亲自喂、亲自带大的小女儿,当初满以为她就是小女儿了。爸爸常说,人生第一次经受的伤心事就是妈妈生下面的孩子,因为就此夺去了妈妈的专宠。可是阿七特别善良忠厚,对阿必一点不妒忌,分外亲热。妈妈看着两个孩子凑在一起玩,又心疼又得意地说:“看她们俩!真要好啊,从来不吵架,阿七对阿必简直千依百顺。”

无锡人把“逗孩子”称作“引老小”。“引”可以是善意的,也可以带些“欺”和“惹”的意思。比如我小弟弟“引”阿必,有时就不是纯出善意。他催眠似的指着阿必说:“哦!

哭了!哭了!”阿必就应声而哭。爸爸妈妈说:“勿要引老小!”同时也训阿必:“勿要娇!”但阿七“引”阿必却从不挨骂。

……

阿必有个特殊的本领:她善摹仿。我家的哈巴狗雌性的叫“白克明”,远比雄性的聪明热情。它一见主人,就从头到尾——尤其是腰、后腿、臀、尾一个劲儿的又扭又摆又摇,大概只有极少数的民族舞蹈能全身扭得这么灵活而猛烈,散发出热腾腾的友好与欢忻。阿必有一天忽然高兴,趴在二姑母膝上学“白克明”。她虽然是个小女孩,又没有尾巴,学来却神情毕肖,逗得我们都大乐。以后我们叫她学个什么,她都能,也都像。

她尤其喜欢学和她完全不像的人,如美国电影《劳来与哈代》里的胖子哈代。她那么个瘦小女孩儿学大胖子,正如她学小狗那样惟妙惟肖。她能摹仿方言、声调、腔吻、神情。

她讲一件事,只需几句叙述,加上摹仿,便有声有色,传神逼真。所以阿必到哪里,总是个欢笑的中心。(有删改)

赏析杨绛先生笔下的小必妹妹娇婉可爱,先生的文笔真令人叹服!寥寥数语而人物灵动可见;似乎信手写来,却透着沧桑变故,浓黑的悲凉。

点击素材

阳光不但有色,它也有声,一有了阳光,一切活泼蓬勃的声气就从四边腾身而起,和阳光的活跃打成一片。

征服世界不是容易的事,黑夜从高空冉冉而降,吞灭了万物的颜色形状,可是地下开着的小白花倔强地举首鹄立,黑影虽在白花四周聚来,一片朦胧中,无数的白点像浇不灭的火星,仰视辽远的天空里,骄傲的对着闪烁的小星作会心的微笑。

运用示例

我依然会投入纷扰繁杂的人流之中,但我更愿意去寻找一个充满阳光的角落,寻觅、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善美,去感受那一片温暖的阳光,让爱的暖流在心头荡漾,哪怕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甚至是一闪而过的!——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阳光。

阳光不但有色,它也有声,一有了阳光,一切活泼蓬勃的声气就从四边腾身而起,和阳光的活跃打成一片。在阳光下曝晒自己的心灵,是一件惬意而爽朗的事情。尽管心灵在隐隐作疼,可那灵魂深处的污垢在不知不觉之中一一被清除掉。于是,我格外珍惜有阳光的日子,还有我在阳光下净享着纯净的思绪。——高考作文《心灵的阳光》

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

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观念在高中时期教会学生受益终身的阅读技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是每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责任。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 标签: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 1.以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的提出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散文的主要观点理论是形散而神不散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近二十年来,散文创作随着时代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时代下,散文中的“神”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中心思想和文章主旨,它的含义得到了拓宽,包括情绪、意蕴等。注明学者陈剑晖提出,散文的生命在于诗性,这种诗性是建立在个人的存在上的,人的生命本真性和人内心丰富的世界,则是诗性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新的教材大大的改善了原本已经不合时代的散文出现几率,一些新的名家的散文逐渐在书本中有了一席之地。这种文章的出现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的知识接触面也比以前更加宽泛,这种新形式,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2.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散文的阅读技能,必须要改变,有一个自我锻炼和练习的过程。文本是散文阅读的中心,要指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文本中,通过与文本交流理解散文的内涵。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培养思维、处理信息和提高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多方对话;老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合散文阅读的环境;老师要指导学生有侧重的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 2.1根据文章结构理顺文章思路, 首先,进行文章的整体分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全文内容的把握,进行文章框架的大体了解,形成了对文章的初步认识。 其次,学生对一些重点段落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把控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行文的思路。针对文章的内容,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思考分析,划分好层次,理清楚文章之间的联系。 最后,学生要在文中提取出重要线索,文章的线索就是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到行文思路就把控好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在文章中,不论是处于局部还是整体,我们都需要了解到,文章的线索就是文章的命门,是它将整篇文章串联起来,从而表达出主体思想的。

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精选练习

【散文阅读练习1】 人在草木间 周晓枫 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 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是啊,对生存来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 茶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 这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铁观音母株瘦小,每发新芽,每生新枝,收取的手就会到来。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扦插育苗——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 茶有近乎神迹之处。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活——万能地再生。你摧毁,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母株压条繁育时,经过扭转和压扁的伤枝,反而有利更好更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滚水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素。 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片,陈旧的花瓣。 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经的乡愁。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理时差。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雨雪,都在其中。活着的茶,在冷水里浇着,根系沉默的一切;死了的茶,在滚汤里沏着,重新活过,在袅袅升腾的丰沛水汽里,还你故乡的云雾缭绕。 形如铁、色如铁、重如铁……庄重,就在这一盏琥珀色的铁观音茶中。它是由土生长出的木,经过火上的铁锅炒制,最后水让它复活。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尽在不言之中。茶作,是人与植物的灵魂交流,就这样日月天地,就这样草木山水。 茶,经历水火,是树叶的前世今生。最初,它被揉搓,被携带,在更久的日子里不死。茶,折叠自己,它在自己的抱缩里藏好往昔的春秋。最后,神秘收拢的叶脉打开了,像一个人慢慢摊开手心里的掌纹。铺满刻痕的线条,记载它活过的风雨。制茶时,水分被蒸发,年少青春的饱满汁液消失。茶,是变成老年的树叶,暮色沧桑。的确,茶,是一片树叶的回忆;但这回忆里,饱含变化。是昨天的自己,又不是昨天的自己;是昨天的复活,又不是昨天的复活……浸泡缓慢,体会悠长,如是,恍兮惚兮。

(完整版)高中语文阅读经典美文.docx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 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 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 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 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在他们的欢笑声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 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失去的滋味 东方穹 “得到时不珍惜,失去时才努力。”当人们认为一切为理所当然时,人们就不会认为这弥 足珍贵。 失去是不易诉的,那是人心底的暗色。也许惟有其暗,才反衬出人生的明亮来。 不是有句明言这样说云:失去的才知道珍贵。除夕爆竹一响,大步一迈就嘻嘻哈哈不知 愁滋味地跨进了二十的门槛。瞀然回首,才发觉往前去的一道道大门笑口大开迎着你,只有通过的门紧紧关闭着,任你千呼万唤,不予理睬。 记得有位年轻的作家说要学钢琴,惹得他的学生们大惑不解。失去已无可奈何,何必老

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开展方法探讨

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开展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8-09-07T16:57:28.6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6期作者:冯莉[导读]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遇到了困境,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11102 摘要: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时至今天,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遇到了困境,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困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阅读教学在各个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散文阅读课程的引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但是散文阅读在高中学校的开展也有许多的问题,学校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才能充分体现散文阅读的价值。 一、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世纪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媒体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而且还能给学生开辟新的学习途径。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散文的表达方式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一直以来,“形散而神不散”,它是散文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观点,它能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限制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主题内容,能够让师生体会到作者文章表露的心理动态与情感流露,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对问题解析。二、高中散文阅读方法 在高中散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学习锻炼、累积经验、逐渐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散文阅读过程中,它的重点内容是文本,在教学时,老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要做好正确的思路指导,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此外,在学习不同类型的散文时,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对散文进行略读,要在宏观的角度上对总体文章进行分析。并且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全面地对文章的题目、段落、文体等内容进行分析,要分析文章的主体结构、弄清楚文章各个段落的内容以及写作手法,分清段落层次。当对文章的内容与思路全面地理解清楚以后,然后再对文章的每一段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对于文字的每一段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分析,要提取文章中的段落与要点。同时,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选择文章的线索,也就是作者在写文章时的思维轨迹,将作者的思路找出,并且全面掌握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对于散文阅读而言,作者情感的表达连接了文章的情感,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文章段落到整体文章,通常会有贯穿其中的线索。因此,只有理解文章段落的条例后,才能全面地了解文章主体意思。 2.把握关键语句,点出文章主旨。关键语句是散文阅读过程中需要寻找的重点,因为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包含了作者的中心情感。例如“这”、“此”词语代表的是代性词。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它对于作者情感的表达有重要作用。而文章的主旨构思就焦点而言,它属于一篇散文的文眼,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按照自己文章的焦点将想法与思想归纳在文章中,然后再统一对思想进行整合,从而能够让文章顺畅。散文中,“文眼”体现出来的意思多是概括情感、富含哲理的词语,同时也是阐述感同身受的语句,它不会固定在文章中某一个段落。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的文章特点,选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技巧,以保证学生能全面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标准体系。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特征,不能让学生一次性掌握审美能力、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将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任何事物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呈现一定的发展性特征,都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的熟练的过程,都是一个从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不能渴望一蹴而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审美标准体系。学生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阅读起来就会获得真正的感受和感悟。 4.强化审美内在驱动,优化学生审美秩序。审美是一种思想和心理实践活动,是一种感知和体验,不能够仅靠理论讲解和方法培养能够达到效果,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体悟找到感觉、逐步顿悟。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育需要强化他们的内在驱动,需要进行一定的程序优化指导,让学生逐步找到感觉、学会顿悟。例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教师先让学生整体阅读,感知基本的思想,对于一些思想和认识教师不必急于暴露给学生,也不必强加给学生,而是逐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逐步理解去其中的文句和思想。再让学生换位于苏轼,想象水与月,逐步和生活与人生靠拢,体会其中的哲思,体会这种“身处逆境依然保持放达乐观,依然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参考文献 [1]郭丽娟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分析[J].东方教育,2015,(9)。 [2]梁先军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0)。 [3]刘洁清用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提高语文质量[J].成功(教育版),2013,(4)。

(完整)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一】 山野间童年的我,却常常被美丽而神幻的虹所迷惑。我时常戴一 顶大斗笠,仰着童稚的脸,长久地看、认真地读那静卧在山野上空被 村人喊做天弓的虹。故乡的虹,大都悬生在午后的天空,彩虹起兮云 飞扬,天地间总是微雨细细,雨光氤氲,若有似无,我一低头,汪汪 积水中,竟也见有虹影流转。童年的我,以为虹都是从土地里拱起而 飘然升空的。大人说地上的蜈蚣,背不总是那么驼吗?在我童年的天空里,虹,仿佛和地上某种东西总有莫名的感应,神性充盈。我甚至想,那虹,是地里蜈蚣*的么? 及至青年,丰满的物事无止无息,人,总顾不上停歇脚步,仰头 读虹。重负的中年即便偶能读读虹,所读出的,恐也多是岁月的况味。老年时至,夕阳在天。人生舟楫,早早告别了土腴木秀的春夏,急急 就滑入了水瘦山寒的秋冬,人与虹,早疏离焉。 虹的色彩,使人漫生想像啊。诗人北岛就有一首诗叫《姑娘》, 短得只有两句:“颤动的虹/采集飞鸟的花翎”。姑娘与虹,大抵是皆 有照人光彩,诗人才能当上月下老人,将她们红线联姻吧。 虹,也算得上是阳光和雨滴曲折而奇幻的“合作”。与雨滴“合作”的、射在雨幕上的阳光,是齐刷平行的、集团无边的箭簇。每一 根阳光之箭,进入雨滴的位置和角度都不同,因而,每一根阳光之箭 的折射以及反射角度相对应也不同。你能否看见虹,取决于经雨滴反 射过来的光波,能量是否集中,光色是否够强,最根本的,还在于能 否如前所述,正好射入你的眼帘。 陆龟蒙在《和袭美咏臬桥》中咏虹:“横截春流架虹桥。”毛润 芝诗曰:“青山着意化为桥”。这些诗词,当然皆是先观虹桥而后作。虹何以常被喻作桥呢?抑或说,虹何以总是弧形的呢?这是因为,惟有

2018粤教版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论快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杂俎. zǔ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洗涤.dí趁.机chè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跛.脚bó正当.防卫dàng 姗.姗来迟shān 【答案】D(跛.脚bǒ)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愧怍掣肘求全责备阴庇后代 B. 静谧启事迫不急待莫衷一是 C. 阵脚赌博贸然从事心浮气躁 D. 宣泄申诉以德抱怨形迹可疑 【答案】C(A项中应为“荫庇后代”;B项中应为“迫不及待”;D项中应为“以德报怨”。)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隋朝的开科取士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不仅在当时具有毋庸的积极意义,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来看也是如此。 ②12日是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南通邮政局当天特“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纪念”、“神舟六号飞船飞行测控”连体式纪念邮戳各一枚。 ③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A.置疑启用飘瞥 B.质疑启用飘渺 C.置疑起用飘瞥 D.质疑起用飘渺 【答案】A(①置疑,一般用于否定句;质疑,用于肯定句。②启用,开始使用;起用,重新使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③飘瞥,雨雪飘扬纷飞貌。现多用来比喻事物的纷扬易逝。“飘渺”,同“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 ....,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 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 ....,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 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 ....的感慨。 D. 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足 ....。【答案】D(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A项中,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B项中,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C项中,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8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像浮士德那样,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 “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

最新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3.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4.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3.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体知识】: 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⑴形散:①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⑵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①抒情散文②记叙散文③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①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②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③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七、散文的语言:①质朴、自然、平实;②生动、形象、明快;③深刻、隽永、含蓄;④华丽、优美、典雅;⑤幽默、诙谐、辛辣 第一讲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 理解词义、句意 一、考点解读与突破: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见《新课标》(学生)P50 理解词义、句意见《新课标》(学生)P55 二、要点总结: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见《新课标》(学生)P51、53 理解词义、句意见《新课标》(学生)P56、58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卷第’期()*+,-.)/0*-12314)-.5,6*78+9:3-;<3+74)..3=3 >).?%&@)?’%AA%年B%月 #C<1.)7)D<9-,6E);1-.E;13,;37$ F3;?G%AA%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傅 瑛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淮北%&"AAA ) 摘要:本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独特贡献。作者通过对郁达夫散文理论、散文创作与编辑思想的综合分析,指出“个性化”原则是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核心所在。而个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要求,则体现了现代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在郁达夫现代散文观中的自然融合。至于郁达夫在坚持本土文学表现风貌和学习异域文学表现手法中的矛盾与最终取舍,也对后来者不无启发。文章最后指出了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局限性。 关键词:郁达夫;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创作;编辑;个性;感伤中图分类号:5%A’?’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BAA&—%B&I (%AA%)A’—AA!"—A! ———————————————— 收稿日期:%AA%—A’—%J 作者简介:傅瑛(BK"B —),女,天津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散文创作。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郁达夫是个不可忽略的名字,虽然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往往为小说的盛名所掩。时至%B 世纪,随着郁氏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瞩目于他的散文创作,并进行了十分认真的探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创作一途,他的散文理论批评与编辑思想同样有待研究。如果我们能将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可以更清晰地发现,他是如何融时代思想大潮与作家个性风采为一体,集异域艺术营养和本土文学特色于一身,在体现现代文学观念的同时继承古代文化传统,从而以独特的风姿行走于中国现代散文天地之间。虽然由于 “少勇毅多狂躁重柔情轻玄思纤敏有余而深刻不足”L B M ,郁 达夫散文创作缺少鲁迅的深刻,理论研究更难与周作人先生比肩,但它们对现代散文的影响依然不可低估。即便是其间表现出来的某些创作探索的难以为继、理论阐述和编辑思想的一时惘然,也颇有代表性地反映了那一时期散文发展的真实状况。一 作为一名五四时代的知识青年,一位挺立于时代大潮前列的文学弄潮儿,郁达夫与周作人等新文学作家一样,视“个性”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生命。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序言中他指出, “个性”是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的根本区别。“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N ……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N 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N 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散文的心’”。由古代将目光转入现代,他强调:“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我若无何有乎君,道之不适于我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则

高一语文必备经典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备经典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绵绵土牛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制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呢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求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上,“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扑棱棱地清理它们的羽毛。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上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飘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长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故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散文与诗歌阅读

散文与诗歌阅读 1、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备课资源,所以不从教学常规来谈。 2、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选取一个比较小的角度来谈。 3、有些问题思考的还不够深入和缜密,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4、我的谈话主题是:高中语文第三册古代诗歌与散文解读教学 二——六 先:我们先一起来看新课程标准:阅读目标、阅读教学和阅读评价中的一些文字。 后:新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并列,阅读重视的是理解。 阅读:理解与鉴赏(有的阅读学将阅读作为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了理解和鉴赏。) 文学阅读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理解,第二是鉴赏。对于某篇文章要了解其中的各句各段及全文的旨趣,这是属于理解的事;想知道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处,这是属于鉴赏的事。(《叶圣陶集第十六卷》)这第一步便是理解,第二步则是鉴赏。 七、 解读与理解 1、理解的价值。理解是从自身活动和外在世界中获得意义。人在理解中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失去理解,人生变成一片无意义的阴影。理解是构成人存在的一种基本状态。狄尔泰说,自然需要说明,人则必须理解;理解是在你中再发现我自己。 2、解读的价值。理解借助语言文字表达流露,成为解读。所谓意义解读,也就是人际之间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解释。一旦失去了对意义的探求与表达,人自身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也就丧失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3、文学的解读是两个视界的融合。文学作品有它自己的世界,解读者也有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解读者的理解中发生接触后,融合为新的世界——意义。真正的理解没有随意性,总是受到两个视界的限制,一个是作品的视界,一个是读者或解释者的视界。八、 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 九、 语文文学解读是针对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教学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因而既遵循文学解读规律,又遵循教学规律。 文学作品意义的丰富性和解读过程的个人性使解读产生的意义必然是多元的。文学解读教学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自主解读的基础上平等对话,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存留己见;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培养文学解读能力,形成多种解读方法。 十、 文学解读深受解释学的影响。传统解释学理论认为,解释的目标是恢复作者原意。由于读者与所要理解的对象处于不同的历史环境中,这就要求读者克服时空距离,摆脱历史的成见,以求保持解释的客观性。现代解释理论认为,解释的目标是出于现代的需要,解读的时空距离无须克服,而是要利用它,因为意义是在时空距离中展开的,既可看清自己,又能看清前一代人;成见更无须摆脱,正是它使理解的历史性成为可能,开拓出新的意义领域,意义的创造是读者参与的结果。文学解读也先后出现了三种理论: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

高一语文必备经典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绵绵土牛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制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呢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求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上,“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扑棱棱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上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飘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长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故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1988年10月 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

2016翻译硕士复习资料: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7)

2016翻译硕士复习资料: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7) 祖父和灯火管制(1) 冰心 一九一一年秋,我们从山东烟台回到福州老家去。在还乡的路上,母亲和父亲一再嘱咐我(2),“回到福州住在大家庭里,不能再像野孩子(3)似的,一切都要小心。对长辈们不能没大没小的。祖父是一家之主,尤其要尊敬……” 到了福州,在大家庭里住了下来,我觉得我在归途中的担心是多余的。祖父、伯父母、叔父母(4)和堂姐妹兄弟(5),都没有把我当作野孩子,大家也都很亲昵平等,并没有什么“规矩”。我还觉得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几个小家庭的很松散的组合(6)。每个小家庭都是各住各个的,各吃各的,各自有自己的亲戚朋友,比如说,我们就各自有自己的“外婆家(7)”! 就在这一年,也许是第二年吧,福州有了电灯公司。我们这所大房子里也安上了电灯,这在福州也是一件新鲜事,我们这班孩子跟着安装的工人们满房子跑,非常地兴奋欢喜!我记得这电灯是从房顶上吊下来的,每间屋子都有一盏,厅堂上和客室里的五十支光,卧房里的光小一些,厨房里的就更小了。我们这所大房子里至少也五六十盏灯,第一夜亮起来时,真是灯火辉煌,我们孩子们都拍手欢呼! 但是总电门是安在祖父的屋里的。祖父起得很早也睡得很早(8),每晚九点钟就上床了。他上床之前,就把电闸关上,于是整个大家庭就是黑沉沉的一片! 我们刚回老家(9),父母亲和他们的兄弟妯娌(10)都有许多别情要叙,我们一班弟兄姐妹,也在一起玩得正起劲(11),都很少在晚九点以前睡的。为了防备(12)这骤然的黑暗,于是每晚在九点以前,每个小家庭都在一两间屋里,点上一盏捻得很暗的煤油灯。一到九点,电灯一下子都灭了,这几盏煤油灯便都捻亮了,大家相视而笑,又都在灯下谈笑玩耍。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是一个整体,而祖父是一家之主! Grandpa and Nightly Blackout Bing Xin In the autumn of 1911, we returned from Yantai of Shandong Province to our native place Fuzhou. While on the way, my parents warned me again and again, “Since we’ll be living in a big family in Fuzhou, remember always to behave properly and never act like a naughty child. Show respect for your elders, particularly your grandpa, who is head of the family…” After settling down in the big family in Fuzhou, however, I found that my previous worries on the way turned out to be unfounded. My grandpa, uncles, aunties and cousins never thought me a naughty child. We treated each other lovingly and equally. There never existed anything like “family rules of good behaviour”. I also found that the big family was a loose community of several smaller ones, which lived and ate separately. They each had their own relatives and friends, for example, their own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20分) 怀念西府海棠 季羡林 暮春三月,风和日丽。我偶尔走过办公楼前面。在盘龙石阶的两旁,一边站着一棵翠柏,浑身碧绿,扑入眉宇。我顾而乐之,流连不忍离去。 然而,我的眼前蓦地一闪,就在这两棵翠柏站立的地方出现了两棵西府海棠,正开着满树繁花,已经绽开的花朵呈粉红色,没有绽开的骨朵呈鲜红色,粉红与鲜红,纷纭交划,宛如半天的粉红色彩云。成群的蜜蜂飞舞在花朵丛中,嗡嗡的叫声犹如春天的催眠曲。我立刻被这色彩和声音吸引住,沉醉于其中了。眼前再一闪,翠柏与海棠同时站立在同一个地方,两者的影子重叠起来,翠绿与鲜红纷纭交错起来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时有点茫然、懵然;然而不需要半秒钟,我立刻就意识到,眼前的翠柏与海棠都是现实,翠柏是眼前的现实,海棠则是过去的现实,它确曾在这个地方站立过,而今这两个现实又重叠起来,可是过去的现实早已化为灰烬,随风飘零了。 事情就发生在十年浩劫期间。一时忽然传说:养花是修正主义,最低的罪名也是玩物丧志。于是“四人帮”一伙就在海内名园燕园大肆“斗私、批修”,先批人,后批花木,几十年上百年的老丁香花树砍伐殆尽,屡见于清代笔记中的几架古藤萝也被斩草除根,几座楼房

外面墙上爬满了的“爬山虎”统统拔掉,办公楼前的两棵枝干繁茂、绿叶葳蕤的西府海棠也在劫难逃。总之,一切美好的花木,也像某些人一样,被打翻在地,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这两棵西府海棠在老北京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据说某一个文人的笔记中还专门讲到过它们。熟悉北京掌故的人,比如邓拓同志等,生前每到春天都要来园中探望一番。我自己不敢说对北京掌故多么熟悉,但是,每当西府海棠开花时,也常常自命风雅,到树下流连徘徊,欣赏花色之美,听一听蜜蜂的鸣声,顿时觉得人间毕竟是非常可爱的,生活毕竟是非常美好的,胸中的干劲陡然腾涌起来,我的身体好像成了一个蓄电瓶,看到了西府海棠,便仿佛蓄满了电,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精神抖擞地驰骋一气了。 中国古代的诗人中,喜爱海棠者颇不乏人。大家欣赏海棠之美,但颇以海棠无香为憾,在古代文人的笔记和诗话中,有很多地方谈到这个问题,可见文人墨客对海棠的关心。 稍有理智的人都应当知道,海棠与人无争,与世无忤,是决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它只能给人间增添美丽,给人们带来喜悦,能让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然而,就连这样天真无邪的海棠也难逃“四人帮”的毒手。燕园内的两棵西府海棠现在已经不知道消逝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也算是一种“含冤逝世”吧。代替它们站在这里的是两棵翠柏。翠柏也是我所喜爱的,它也能给人们带来美感享受,我毫无贬低翠柏的意思。但是,以燕园之大,竟不能给海棠留一点立足之地,一

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语言点整理笔记 1培训讲学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语言点整理笔 记1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语言点整理笔记 1 1. It is sometimes beset with …有时候会有…的境遇/会有…相伴 2. Nothing short of a … can help …唯有…才能/全靠…才能够 3. Rolling on non-stop for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miles. 一泻千里 4. Fare likewise. 正如这样 5. Now … , now …有时…,有时… 6. Better able to generate in oneself a sensation of …更能让人产生一种…之感 7. … is now confronted with a … section of its course. …现在正遭遇进程上的一段… 8. … , however, can only be shared by …而…,只有…样的人才可体会到 9. The present … crisis can never obstacle the advance of …目前的…危机绝不会阻碍…的进步 10. Let us brace up our spirits and march through …让我们鼓起雄健的精神… 11. The greatest joy of …, is to … during its most difficult days.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亦是最大的乐趣 12. Grow restless 变得焦躁不安 Beg to differ 恕不同意/持反对意见 13. Dash here and there in search of …跑来跑去的寻找 14. He is going to … so that he could …他决定…以便… 15. … is not groundless because ……并非空害怕/没依据,因为… 16. Keep moving around in a hurry 慌慌张张地走/跑 17. What’s the rush? 为何这般慌?/怎么这么着急? 18. Behind … lay half a dozen of … near …注意学习地理方位和位置的表述 19. look like rain, yet, to our great joy … [口语]像是要下雨,然而让我们高兴的是… 20. which of you could …你们谁能……?(别用who了,太土了!!) 21. they are most beloved in one aspect. 有一点最受人爱/有一点最为可贵 22. Unlike … , which … , … it just … to …不像…的…一样,它只是…,来… 23. You can never immediately tell whether or not it … until …你不能立刻判断它是否…,非得等到… 24. One should be useful rather than great or nice-looking. 应该成为有用的人,而不是伟大或体面的人 25. Engraved in my mind. 深深地刻在脑海 26. … is a household name all over the country. ……是家喻户晓/名遍全国的。 27. … is always on the lips because …把…天天挂在嘴上,因为… 28. What’s the use of being ………又有什么用/有什么必要呢? 29. Uttered intermittently. 断断续续地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