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巧用溶解度曲线

在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2 课题中溶解度曲线是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数学表示法,是溶解度曲线概念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溶液的的状态。

1、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2、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线上的点表示该游弋上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归纳为5 个字,就低不就高)

1、某温度下将溶升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2、某温度下将溶降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同温下饱和溶液的

质量分数最大)。

S

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g + S× 100%,溶解度S 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质量分数最大的

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笨拙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等效法)

S纵

3、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S纵+ 100g × 100%

技巧引入:

例: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

(1)在40℃时,向100g 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 中KCl 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 的质量分数为。

(3)在40℃时,向100g 水中加入50g 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此时溶液C 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其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40℃时,向100g 水中加入100g 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D,此时溶液D 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5)在溶解度曲线中绘制表示四各溶液A,B,C,D

规律:(1)点A,B,C,D 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线上,线上方,线下方)来判断溶液的状态。

(2)线上面的点C,D 与线上的点B 表示的溶液在该温度下的质量分数相等。(线上面的点C,D 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用B 点来代替)

技巧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图1 所示实验,已知图2 是

比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取 100mL 水,加入 25g 硝

酸钾,搅拌,恢复至 20°C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再加 w g 硝酸钾,搅拌,

恢复至 20°C

恰好饱和,得溶液②

再加 25g 硝酸钾,搅拌,

恢复至 20°C 得溶液③

加热 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冷却至 20°C

析出晶体,得溶液⑤ 根据右图 KNO 3 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50℃时,100 g 水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g 。

(2) 充分搅拌后。可观察到:A 中无剩余固体,B 中

(3) A —E 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下同)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填字母)

解析:(1)描点 ABCDE (如图)

(2) 判断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来判断溶液的状态 (3) 将线上面的点(BE )用线上的点(G )来代替,较点的位置的高低。 D >C> B= E> A

2、请根据下列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已知水的密

度约为 1g/CM 3)

请根据下列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已知水的密度约为 1g/cm 3

) (1) ③中溶液的质量为

g ;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

定相等的是 .

(2) 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A.25g B .(w+25)g C .(w+50)g .

解析:(1)将溶液①②③④⑤在曲线上描点。(如图)

(2)比较点曲线的位置关系来判断溶液的状态。(线下点①,线上点②线上方的点③⑤。特殊的点④在射线上 AB 上表示可能为饱和溶液)

(3) 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来比较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④>③=⑤=②>①

3、如右图是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 t3℃时,把 46g 固体 A 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 A 的

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2)t 1℃时,

A 、

B 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A

B(填“>”、“<”或“=”,下同)。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 t l ℃时 A 、B 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 2℃, 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A B :若把 t 3℃时 A 、B 的 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 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A

B 。

解析:在(3)中将 t l ℃是 A 、B 的饱得溶液分别升温到 t 2℃时,将 A 平移到 A`,在线下方为不饱和溶液,且前后无晶体析出。A 溶液质量分数不变。同理,将 B 平移到 B`质量分数不变,但 B`高于 A`,所以质量分数 B`>A`。

在 t 3℃时 A 、B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 2℃,将 A 、B 平移到 A2,B2;在各自曲线上方,都用点 K 代替, A 、B 在降温过程中不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变小,但降温后质量分数二者相等。

描点,是数学和化学知识结合的综合运用,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学生易于掌握。比单一用公式法来判断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更快捷。运用更灵活。更好的展示了溶液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晶体的析出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变化。

巩固训练: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 t 1℃升温到 t 2℃,仍是饱和溶液

B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 1℃时,甲和乙各 30g 分别加入 8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0

D .t 2℃时,在 100g 水中放入 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相同质量的 a 、b 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使 a 或 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将相同质量的 a 、b 分别加入 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 .20o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50o

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12

4. 右图是 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

B. t 1℃时,将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 将 t 2℃时的 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一定能得到 b 的饱 和溶 液

D. 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B. 在 20℃时,a 、b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6. t 2℃时往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a g M 和 a g N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

且溶质仍是 M 、N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 t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 解 50

- 度 40- /g 30- 20-

A.t2℃时,得到 M 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 N 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 t1℃时,M、N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 M、N 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 t1℃时,M、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 M、N 的饱和溶液

7.右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a、b、c 三种物质 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c

B.t2℃时 30g 物质a 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 80g 溶液

C.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小到大的顺

序排列是 b>a=c

D.若a 中混有少量 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8.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 a、b 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b的溶解度小于 a 的溶解度

B.分别将 t2℃时a、b 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 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含有少量 a 的b 溶液中得到较多的 b 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

晶的方法

D.在 t2℃时,用 a、b 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9.右图所示曲线 a、b、c 分别代表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 B>C>A

B.t2℃时,A 和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t3℃时,在 100g 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 mg,只有 b 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混有少量 C 的A 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 A,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0.右图是 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的溶解度一定小于 a 的溶解度

B.当 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C.通过降低温度可将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a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溶

g

t 1 2 温度/℃

11.有关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时,a、b 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3℃降温至 t1℃,a 有晶体析出,b 无晶体析出

D.t3℃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

12.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50℃时,取甲、乙两种a

b

\

氯化铵 硫酸钠 氯化钠 物质各 50g ,分别加人 100g 水中,使之充分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混合物在 20℃时,甲和乙形成溶液的质量相等

B .在 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C .温度高于 50℃时,甲和乙形成的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 .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分别降温至 20℃,溶液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相等

13、右图是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任何温度下,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B .a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 b 的大

C .t 1 ℃至 t 2 ℃之间 b 曲线以下区域为 a 、b 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对于 a 与 b 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

14.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 1℃ 时 , 甲 和 乙 的 溶 解 度 均 为 30

B .t 2℃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 2℃时,在 100 g 水中放入 60 g 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D .t 2℃时, 分别在 100 g 水中各溶解 20 g 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15. 根据右图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温度从 t 2℃降到 t 1℃时三种物质析出晶体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A>B>C

B. t 2℃时 A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C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

C.A 物质中混有 C 物质,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A

D.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0 t 1 t 2

16、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大

B .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 .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0%

D .把 40℃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

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 17.右图表示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

溶60 解 度50 /g 40

30

20

20 30 40

50 60 7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B .升高温度可使 A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C .t 3℃时,在 100g 水中溶解 60gA 能形成饱和溶液

D .t 2℃时,A 和 B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8、右图中 M 、N 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 A 点表示 M 、N 二种物质在 t 1℃时均达到饱和

B .M 、N 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 t 1 降至 t 2 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 .同处 A 点的相同质量的 M 、N 二种溶液,当温度从 t 1 降至 t 2 后,剩余溶液

的质量分数相等

解 甲

度50 乙

g 40 30 20 10

温度/ C

) D .0℃时,M 、N 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19、右图是 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c 物质的溶解度 B .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c 物质的溶解度

C .a 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 2℃降温至 t 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 .c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 t 2℃降温至 t 1℃时变为饱和溶液

20. 右图是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B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 .t ℃时,等质量的 A 、B 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 .当温度大于 t ℃时,A 溶液一定比 B 溶液浓

D .B 中含有少量 A 时,用溶解、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 B 中的 A

21. 右图是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解 A (1) t 1℃

时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下同)。

/g

B (2) t 1℃时 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 量是 g 。 (3) 将 t ℃时 A 、B 、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 t ℃时,

30

C

1

2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3)右图是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 1

t 2

温度

①在 t 1℃到 t 2℃之间时,a 、b 能否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②把 t 1℃时 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 2℃,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20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 10g 水,

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 1 所示的现象。20 ℃时, (填“甲”或“乙” 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右图 2 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

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 10 ℃时 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20 ℃(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BCCBC CDDAB BCADD DDCAD 22(1)B >C >A ;(2)45 ;(4)B >C >A .

1)2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 10g 水,使其充分溶解,甲有剩余固体,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乙无剩余固体,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甲;

(2)由图1 可知:20℃时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说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2 中20℃时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所以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答案为:b;加水(或加热);

(3)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将10℃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无溶质析出,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