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瓯市旅游规划

建瓯市旅游规划

建瓯市旅游规划
建瓯市旅游规划

建瓯市旅游规划

产品定位,主题形象,发展思路

摘要:福建省建瓯市古时称建州,简称芝,位于闽江上游,闽北中枢,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文字记载和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文化名城。在以水为主的年代,作为闽北地区最重要的水运枢纽,建瓯一直是闽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本篇论文主要了古城建瓯,让我们来了解分析建瓯的旅游。

关键字:建瓯旅游分析策略

建瓯市旅游业现状分析

一、建瓯市旅游自然环境条件

建瓯地处闽北内陆山区,界于鹫峰山脉与武夷山脉之间相对凹陷地带的东部鹫峰山脉西侧,属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南低,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建瓯市境内的整个地形地势格局和水文环境,在视觉上呈现出一幅“建水双流碧、芝山四耸青”的靓丽画卷和隽秀风貌,是开发旅游产业的理想宝地和胜境。这种四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为我市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一个特别舒爽宜人的气候环境。

建瓯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全市现有森林面积30088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9.2%,林木蓄积量2344万平方米,居全省前列。我市毛竹资源丰富,竹林占林地面积的19.75%,居全省第一,青竹蓄积量约8400多万根,被誉为“中国毛竹第一乡”。

建瓯市野生动物有28目、87科、330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7种,其中属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黑鹿、金猫、黄腹角雉等。属二级保护的有毛冠鹿、大灵猫、麝、小灵猫、穿山甲、水獭、猕猴、白鹇、鸳鸯、褐林鹗、蟒蛇、黑熊等。

二、建瓯市旅游社会经济环境

(一)经济状况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建瓯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达442297万元,比增15.2%,为建瓯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社会状况

建瓯市自东汉建安初年(196年)设立建安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福建”最早设置的四县之一,是全国第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县。历为郡、州、府、路之治所,1992年撤县设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建瓯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历史名城古风犹存,充分显示出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市场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质量显著提高的可喜景象,到这里来旅游,可使人感到它是一个有安全感的社会,一个人与人之间有信任感的社会。

在社会环境综合治理方面,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完善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不断取得实效;全市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城乡推行社会治安责任制,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使建瓯市具有较高的社会质量和环境质量。

(三)建瓯旅游业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瓯旅游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起步的。1986年正式成立市旅游局,纳入政府序列,强化其独立的经济开发职能。2002年“南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向国内外市场推出南平

市三大旅游精品之一的《建瓯——建阳文化旅游区》,这是福建省组织专家在“福建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构建以武夷山为中心,《闽北绿三角生态旅游区》的优先发展项目。特别是最近五年贯彻落实“十一五”旅游规划以来,我市在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基础科学研究和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突出表现在:

1、在全省众多旅游资源中,建瓯森林生态保护最早,1957年我市万木林被林业部首批划定为“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198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1994年建成万木林博物馆以及1998年在实验区内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同时,建瓯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1996)和“中国锥粟之乡”(2000),为建瓯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2、建瓯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从1982年起先后分三批(1982、1985、1995)将全市27个重点文物确定为市级保护单位,1991-1996年报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归宗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建宁府孔庙、东岳庙、北苑凿字岩石刻、中共闽北临时特委旧址),2007年我市东岳庙和北苑御焙遗址这两个省级文保单位升格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极大地提高了建瓯市旅游形象和品牌地位,逐步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最富于吸引力的行业加以培育。

3、旅游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横南铁路的建成、205国道的改善、连接省道福汾线、岭文线、八洋线共同形成“十”字型干线公路,浦南高速2008年已建成通车,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松建、建古等高速公路及京台高铁将共同构成建瓯市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移动通讯业务已通达主要景区景点等这些都将对旅游产业产生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4、建瓯市区的改造与建设,按其三江穿流、四面环山、古迹众多的特点,进行城市旅游中心的规划布局,成为功能各异的“一市五区、一主一副、二环、三水、四面山”结构,并充分重视人与自然地域的融合协调和对城市特色的追求,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遗产,将芝城镇建设成为保持鲜明地方特色、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山水园林旅游中心。

5、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迅速增长。2009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14000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达10186多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5%和19.6%。客源总量居南平市10县(市)的第四位,旅游收入占建瓯市2002年GDP的0.75%,贡献比率逐年有所提高。

建瓯市旅游开发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滞后,旅游功能分区模糊,优势旅游资源的技术含量偏低,没有形成美的“集粹效应”。

(2)旅游产业地位不够明确,旅游产品终端定位含糊,品牌形象创新意识淡薄,管理体制尚待理顺,认识到位、投入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3)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方式单一,旅游消费单一。不能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求特的需要。建瓯市除了森林生态旅游以外,文物古迹游刚刚起步,旅游建设项目不清,参与性、文化性、趣味性活动项目很少,旅游招商项目更少。

(4)建瓯市除主景区(万木林、归宗岩)开发较好外,外围景区(辰山、石塔山、擎天岩、郭岩山以及顺阳九仙山、迪口蟹龙岗、小桥上屯温泉等)几乎没有开发利用,主景区引度高,而幅射性弱,外地游客停留时间短,回头客、二次游客稀少。

建瓯市“十二五”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

规划指导思想

主打“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游”品牌,结合我市“中国笋竹城”建设,推出闽源文化游、生态休闲游、乡村游三大产品体系,主动对接大武夷,拉开大格局,推动建瓯市旅游业全面发展。

规划依据遵循特色就是优势的原则,历史悠久的古建州,曾在近千年的历史跨跃中扮演着统管闽北、闽中,乃至全闽的重要角色,曾数度成为闽北、全闽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宗教、文化中心,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原文化与古闽越文化的融合在此形成,且遗存的文物古迹、佛道寺庙居福建之冠,寺庙多达413处,有“佛国僧乡”之称。建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宁静优美的山水景观、生态奇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古建州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等都是建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优势,特别有着超然于八闽各地的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资源,是闽北乃至全省旅游的一大特色,抓住这一特色,精心策划、确定建瓯旅游品牌定位与“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游”。

三、“十二五”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任务

(一)发展战略

依托大武夷旅游产业布局(北接武夷山,南接延平、邵武以及闽东南地区),以古建州文化、宗教文化和森林生态旅游三大品牌为切入点,认真贯彻国家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贯彻福建省、南平市旅游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有主有次地开发多样性文化旅游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将建瓯市建设成大武夷“黄金通道”中独具魅力的融古建州文化与观光、民俗观赏、美食品尝、宗教朝觐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游”闽北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是建瓯旅游的灵魂,是闽北,乃至福建一大特色。因此,要充分发挥我市古文化底蕴深厚和文物古迹、旅游景点相对集中连片的旅游资源优势,主打古建州文化和宗教朝觐游(八大千年景观:五凤楼、通仙门古城楼、神木妈祖庙、东岳庙、光孝禅寺、建宁府孔庙、建安郡遗址、北苑御茶园)品牌,按国家3-4A级景区标准,重点打造归宗岩、万木林旅游景区,大力开发乡村游,努力实现从单一性生态观光型旅游到多样化、参与型旅游的转变。依靠现代科技,实现旅游物质支撑向地方化产品供应转变。在“十二五”期间,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做大旅游企业规模,重点开发古建州文化、佛道文化、儒家文化、妈祖文化、北苑茶文化、根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和森林生态文化九大旅游产品。力争旅游经济总收入在建瓯市内生产总值占的比重逐年上升0.6到1个百分点。

四、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根据已确定的“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游”这一旅游品牌定位,按“1-2-3-4”空间结构框架布局,形成一个旅游中心,二条旅游主线,三个旅游特色产品,四个旅游辐射片区的旅游发展建设体系。

一个旅游中心-----古建州文化游

▲古建洲文化游:以建瓯古城区为中心,包括五凤楼(今古楼)、古城墙(门、楼)、通仙门太保楼、通仙门码头、古街居、艮泉井、练氏夫人铜像、覆船山建安郡城遗址、中共闽北临委旧址、善见塔、朱熹和杨荣遗迹等。

二条旅游主线-----宗教朝觐游、森林生态游

▲宗教朝觐游:包括光孝寺、东岳行宫、孔庙、神木妈祖、崇仁禅寺、通仙古迹太保庙、城南南真观(三清宫)、黄华山白云寺、小黄华贞元阁、玉皇阁、木西林龙岗山大龙王庙等。▲森林生态游:包括房道万木林、绿硒生态园、东游翠竹山庄、忆源山庄、吉阳巧溪古民居、归宗岩、九仙山、蟹龙岗、六大森林公园、上屯温泉、乡村休闲等。

三个旅游特色产品-----以东峰北苑茶都建设为重点,主打北苑茶文化游;以房道吴大元村和东游胡墩两个少数民族村为重点,主打民俗风情游;以黄华山、天马山为重点区域,建

设建瓯古城民俗文化美食园,主打美食文化游。

四个辐射片区:

▲辰山:在建瓯东部,为建瓯诸山之冠,“四大天柱”之首,有“辰山拱北斗”之称。景有逍遥峰、饮甘峰、蟠桃峰,鼎立对峙,各显特色。除了怪石、奇松、飞雾、云海“四奇”外,尚有奇妙的“辰山日出”。

▲石塔山:在建瓯的西南方向,为建瓯四大天柱中的南天柱。山上多奇石,犹如塔群林立。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是那满山遍野的杜鹃花。

▲擎天岩:在建瓯的东北部,为建瓯北部最高峰。气势宏伟,风光奇特,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建州“北路屏障”之称,其构成的“西乡”风景区,以“擎天一柱之可观”而闻名遐迩。

▲郭岩山:在建瓯西北方向,巍峨高峻,峭壁千仞,形似覆钟。地跨建瓯、建阳、顺昌三县边界,广袤四十里,出产许多名贵植物和珍禽异兽。有“仙人挂画”、“仙人倚腰”、“仙人叠糍”、“仙人探井”和“十八蟠桃”等名胜古迹。

第三章重点景区旅游发展项目开发建设

一、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旅游区保护与开发建设

“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旅游”的地理范围主要以城区为主,她是建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5国道、204、303省道,浦南、松南、建古高速,京台高铁、横南铁路等交通干线交汇于此,全市其它各乡镇均有不同等级的公路与市区相联接,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在“十二五”期间,要将建瓯市建设成为融古建州观光和民俗观赏、美食品尝、宗教朝觐、生态休闲为一体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主要建设项目

1、五凤楼及五凤楼广场

2、古城墙遗址

3、覆船山建安郡城遗址、博物馆

4、朱熹遗迹

5、明太师杨荣遗迹

6、六大城市公园工程

努力建设好六大城市主题公园即“黄华山公园、芝城公园、玉龙潭峡谷公园、白鹤山森林公园、云际山公园、天湖山梅岩公园。

三、建瓯民俗文化美食园开发建设

建瓯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产生了印文陶文明。建瓯是古代中原入闽的要塞,中原文化在古建州与闽越文化经过长期的相互冲击,逐渐融合为独特而内涵丰富的古建州文化。异彩纷呈的儒、释、道三教文化;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独具风味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酒文化等。建瓯的民俗活动非常丰富,在生活、生产中,不断积聚、博采、创新逐步形成的习俗具有古越风采,尤其是舞龙、挑幡、奏“十幡”为主要内容的岁时喜庆民间艺术文化;以扁肉、纳底、粿包、薄饼、光饼、药膳为主要内容的饮食文

化,独具地方特色,逐步将民俗村建设成具有人文体验、生态旅游、体闲度假等综合旅游功能的人文旅游景区。

第四章实现规划的政策措施

为实现建瓯市旅游发展目标,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措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思想,确立旅游业在建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旅游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用足用活国家和省上有关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参照省政府及兄弟地区的做法,出台扶持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旅游建设项目在用地、建设配套费和资金融通等方面提供方便与优惠。

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对全社会进行旅游发展宣传,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旅游意识,发放个人旅游贷款,引导旅游消费,培育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发展。

二、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和协调

旅游业是关联度大、牵涉面广的综合性经济产业,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要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挂帅,成员包括旅游及规划、建设、财政、公安、土地、交通、铁路、林业、环保、税务、文化、商业等部门的负责人,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切实解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统一协调全市旅游业的发展。

建瓯市旅游局作为当地政府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管理职能,对全市各旅游区(点)、旅游开发区、旅游接待单位实行旅游全行业管理。

依法治旅,以国务院重新修订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投诉暂行规定》《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与划分》、《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入闽旅游和对台旅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有关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为依据,整顿旅游市场,规范旅游企业行为,加强旅游区(点)的建设和管理。

三、多方筹集旅游发展资金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把旅游业真正纳入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盘子,加大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内联外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调动全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性各方资金更多地投向旅游业,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合力。

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政府以及计划、交通、城建、文化、宗教等部门的支持,加大旅游景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投入,完善主要交通站点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市政府可先开发资金较少、见效较快的旅游配套项目,形成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多方集资。对一些开发意义大、资金有缺口的旅游项目,要以集资、募股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吸纳本市及外地的集体、部门、个体参股开发。

精选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对外公布,以优惠政策吸引多渠道投资。千方百计引进外资,开发吸引力大的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建设市场潜力大、综合效益好、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旅游项目。

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实行计划管理、有偿投放、定期回收、滚动发展的使用办法,扶持旅游业发展。

四、加强对外合作与协调

贯彻省委、省政府在新世纪建设三条战略通道的思想,找准建瓯在南平乃至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位置。

发挥建瓯市处于闽北“绿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强与武夷山、南平等旅游区的合作,联合推出旅游线路,共同对外宣传促销。同时加强与闽北其它县(市)的合作,共同发展旅游业。

加强与省内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在开拓市场、招徕客源上要主动接受这些地区幅射,还要积极引进沿海旅游发展较快地区的人才和资金参与建瓯旅游开发和管理。

加强与江西龙虎山、三青山、屏南白水洋、鸳鸯溪等邻近地区的联系与合作,互相宣传,互组客源。

五、加强旅游宣传与促销

要应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建瓯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提高建瓯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招徕更多的游客到建瓯旅游。

要瞄准目标市场,突出资源特色,加强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所能提供的旅游服务。联合新闻、宣传、文化、等部门,以新闻报道、文艺作品、艺术摄影等方式对外宣传,如在报刊、电视开设旅游专栏,印制图文并茂的旅游指南,举办旅游展览等,使游客对建瓯的旅游景点及各种配套设施有更加具体形象的了解。举办富有特色的大型旅游活动,与商贸、会议等结合开展旅游宣传。在信息时代,特别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旅游宣传,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拓促销渠道,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主动“走出去”,到主要客源地上门宣传,与当地旅游部门特别是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促销。还要积极“请进来”,定期邀请一些有影响的旅行社,以及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大中型企业工会等客源媒体到建瓯实地考察。

六、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还在于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为配合建瓯市旅游业的大发展,可着力培养建瓯本地的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职业中专增设旅游班,专为本地区输送观光导游人员、饭店饮食等专业服务人员;送一些有培养前途的旅游业务骨干到省一级的旅游大专院校进行短期业务培训;在送出去的同时,也可以请省内外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旅游相关专题讲座,提高建瓯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旅游意识并了解当今社会旅游的最新动态。

七、坚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建瓯市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都要十分重视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保护,坚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建设中要强化规划意识,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反对一哄而起,不搞重复建设。建立严格的旅游项目立项审批制度,没有编制规划的旅游景区,原则上不宜开发,以免出现建设性破坏。各旅游区内的旅游开发建设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强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科学安排开发建设项目。

提高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要使当地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保护好环境,保护好资源才能使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以此调动广大群众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积极性。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和管理监督,使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成为广大游客的自觉行动。

江西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规划构思

江西旅游精品线路规划构思 摘要:旅游精品线路,是连接精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节点,旅游“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好、服务水平高、市场品牌响、带动作用强的主打旅游产品。建设旅游精品线路,对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品位、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强化旅游产业素质、形成核心竞争力,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西旅游;精品线路;规划 为加快我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特提出如下设计构思。 一、基本思路 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旅游发展规律,以游客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旅游城市和精品景区为主要载体,以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要通道,以提升旅游产品整体质量为核心;坚持红色、绿色、古色旅游相融合,坚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相融合,坚持省内与省外旅游线路相融合,坚持旅游硬件与软件建设相融合,坚持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重点旅游目的地和节点旅游吸引物建设,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极品、黄金、特色旅游线路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效旅游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经营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围绕面向海内外旅游休闲“后花园”和“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总体定位,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步伐,一年全面展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明显成效。 建成一条极品旅游线路,使其成为品牌响亮、配套一流、功能优异、规模庞大、品质超群,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上具有很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龙头旅游产品,对全省旅游产业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与带动力,力争打造成中国黄金旅游线路。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江西省丰城市旅游业总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1月29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 7、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5号发布; 8、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3号,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9、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0年1月1日实施; 10、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2000年10月26日实施; 11、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12、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有关地方性法律法规 1、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2000年省1号文件; 2、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1999年12月23日颁布,2000年2月1日实施; 3、江西省旅游局《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批后公告材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引领,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和“五化”协同发展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机遇,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加快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全面提升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第三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西省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南昌市、上饶市、九江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宜春市、吉安市、抚州市等十一个地市,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 有法定效力。

第四条省域发展总目标 落实新时期江西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发展战略,利用江西省近邻长珠闽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开放区位,发挥江西省生态环境优良和文化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绿色崛起,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其它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促进沪昆(浙赣)、京九等交通走廊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秀美”的新江西。 1.富裕江西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城市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承接沿海地区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自身优势资源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就业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的富裕发展新局面。 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成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经济圈。 到规划期末,全省人均GDP超过16000美元(按2010年汇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家庭收入中非农产业比重超过60%。 2.和谐江西 以都市区、城镇群、县(市)域单元为载体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镇常住人口与返乡务工人员安居乐业、革命老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两篇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两篇 篇一: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研究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大、发展规模大、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包括保护完好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光和宁静的环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宿、土风十足的手工艺品和不可多得的物产、风味餐馆、传统民俗文化等等。 (一)规划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性原则之外,还需强调以下原则: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乡村旅游规划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把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看,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促进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的改善,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 2、突出优势 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种类多样,但是同时由于乡村产业的相似性,带来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相近。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进行横向资源类比分析,突出区域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突出优势,一是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二是要突出乡村的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0123162 程晓强国民经济管理121 摘要:婺源主要产业以茶产业,旅游业,小水电业及县工业园区为主,其中尤以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根据婺源的综合发展条件,应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茶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全县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婺源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并根据其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发展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主导产业区域优势规划 一: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自然优势:婺源县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内有上千对鸳鸯。有着最为良好的生态环境。 文化优势; 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紫阳古街上保留着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台湾詹氏后裔前来观光、祭祖。民俗文化绚丽多彩,有起源于缘故的傩舞,历史悠久的徽剧,还有别具风情的抬阁、灯彩、地戏等有着深厚的徽文化底蕴。 人文社会优势; 悠久的历史为婺源留下了大量的遗址、古迹。遗址有善山商周遗址,清华窑址。古墓有江湾的春秋吴太子鸿墓,镇头镇的西汉长沙王吴芮墓,紫阳镇朱熹的一世祖墓和文公山上四世祖墓和清皖派朴学大师江永墓等。古迹有浙源的龙天古塔、横槎古战场和古驿道等。这些遗址、古迹是婺源成为文化古城的历史名片。上世纪卅年代,婺源是中国共产党人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斗争的扩展地。抗日战争前夕,鄣公山是中共皖浙赣省委所在地,绿色婺源有着红色革命的史迹。婺源人文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以古村落为特色的宗祠、官宅、豪邸、廊桥、石拱桥、民居、戏台、井台、石碑等等徽派古建筑。县博物馆藏有各类文物珍宝上万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曾专程至婺源对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鉴赏,高度评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

蔺家庄-乡村旅游概念规划

昌邑市蔺家庄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The Conceptual Rural Tourism Planning Of Linj iazhuang In Changyi (2010-2014)

目录 前言 一、旅游规划总纲 (01) 二、SWOT分析 (01) 三、发展战略定位 (01) 四、旅游规划空间结构………………………………………………01 五、旅游项目规划……………………………………………………01 六、旅游线路规划 (01) 七、旅游产品结构……………………………………………………01 八、旅游市场营销 (01) 九、经济技术指标与新建项目投资估算 (01)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01)

前言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乡村旅游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城乡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 蔺家庄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立足于景色优美的生态环境,依托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深入发掘旅游发展核心要素,重点整合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脉络,高瞻远瞩,为蔺家庄乡村旅游指出一条明晰的道路,是本次规划的重要目标。同时,根据蔺家庄现阶段实际情况,结合整体规划的布局和指导思想,合理规划近期开发的旅游项目,以点带线,线线联动,从而全面开启蔺家庄乡村旅游大发展的序幕。 一、旅游规划总纲: 1、规划范围: 昌邑市蔺家庄辖区内潍河及其岸边区域。 2、规划依据: 1)《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 2)《昌邑市城市总体规划》(昌邑市政府) 3)《昌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昌邑市政府) 3、规划指导思想:

江西省余干县旅游总体规划

余干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04—2020) 第一章旅游产业背景分析 一、余干县基本概况 1、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 余干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及怀玉山脉与武夷山余脉尾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3′48″——116°54′24″,北纬28°21′36″——29°03′24″,属亚热带气候区。全县总面积为2,330.77平方千米。地处赣鄱水道这一南北交通要道一侧,历来为军事重地。秦置县时,余干疆域,东抵歙(今皖赣交界一带),西抵豫章(南昌等地),南抵瓯徼建宁(浙江、福建边区),北抵鄱甸(波阳县)。现余干东与万年接壤,西连新建、南昌、进贤,南毗余江、东乡,北邻波阳、都昌,并滨鄱阳湖。县城玉亭镇西距省会南昌市70千米,东距上饶市200千米,东北离景德镇市110千米,南距鹰潭市69千米。 (2)交通条件 陆路方面,县境东南的206国道、320国道为连接对外交通主干线。206国道鹰潭—乐平—景德镇线,经过黄(金)埠、五雷,从而使余干县由黄埠经206国道、320国道、沪瑞高速与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连通,形成以公路为主的区域旅游交通格局。此外,在建的昌万公路横穿余江,通过该公路县城玉亭镇距南昌市仅70千米,有利于省城及周边地区往返余干的经贸和旅游往来。水路主航道有信江横贯县境,全长146.5千米,平均宽度为330到390米,最宽处(大溪渡)668米,有主要航道8条,275千米,均可通往南昌、九江、鹰潭、上饶、景德镇等地。县内交通,到2003年11月,全县实现乡乡通柏油、水泥路。全县公路总里程1,262.8千米。其中已通县道167.7千米,乡道268.5千米,村道394千米。全县共有行政村442个,已通公路村338个,其中已通油路行政村114个。目前县境内外交通主要以陆路为主,水路为辅。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项目名称: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xxxx xxxx 旅游局托委 单位: xx位: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 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xx xx 项目总负责:教授 xx 项目负责人: xx xx xx参 xx 振华刘破浪员:人加 琳xx xx xx 兵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 7.2 植被景观恢复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纸目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3古树名木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导言................................................................................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4环境卫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建设环境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旅游区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一般规定............................. 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旅游管理 1.2旅游资 源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3餐饮、住宿1.3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医疗卫生.错误!未定 义书签。2. 规划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错误!未定义书签。导 游标志........................................................... 2.1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规划依据2.2.......................................................... 8.6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管线规划 2.3发展 目标定位和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9

江西靖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江西靖安旅游总体规划 赣南师范学院地理学院 1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谌雪青 100206004

一.规划背景分析 靖安县位于江西省拟重点建设的环鄱阳湖都市群的外围区域,东南距南昌 84公里,北距九江170公里,距昌北机场只有60公里。近都市区的区位使靖安属于南昌都市环城游憩带范围,具有发展都市休闲旅游的良好区位条件。环鄱阳湖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群发展形成的巨大市场潜力为靖安县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理想的区域经济环境的支撑。近年来县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三爪仑旅游公路的建设、万黄省道的改造使得全县域的道路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基本消除。靖安县不仅属于南昌都市圈范围,而且距离我国两大都市圈武汉大都市圈和长株潭都市圈等客源市场距离也较近,旅游市场腹地规模巨大。 二.区位分析 1.地理区位: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城靖安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东北部。东邻安义县,南接奉新县,西毗修水县,北接武宁、永修县;县城双溪镇距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只有80千米。地处九岭山脉东段南麓,以山地为主。 2.交通区位: 因毗邻南昌,交通十分便利便利。2011年10月份昌铜高速公路(南昌至靖安段)正式通车后,将全面改善靖安的交通条件,加快靖安融入“南昌半小时经济圈”和“环鄱阳湖经济圈”发展步伐。 3.经济区位: 广义来看,随着交通进一步便利,将来一个十字形的高速铁路就会形成,一个是沪昆高铁,一个是京沪高铁,交叉点都在南昌,就意味着交叉点同时也都在靖安,同时也意味着靖安对长三角的辐射和珠三角的辐射功能都会强化。南昌九江城市带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这会成为整个江西区域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靖安公路通了以后,离南昌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 就是在南昌的城市范围之中,都不是郊区的概念,放长远一点,南昌的城市在不断的扩大,随着城市的扩大,靖安就逐步融入了城市中心。 三.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1.总体目标: 用5-10年的时间,将靖安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以县域为地域单元的“生态公园县”。 目标诠释: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的生态与文化旅游区,进行整体开发,通过整个县域的旅游开发,将靖安县建设成为以“生态公园县”为品牌形象的旅游大县。 2.发展战略: “休闲产业带动”战略 将生态环境资源作为靖安的优势资源,通过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的休闲产业,改善靖安投资环境,提升靖安知名度,为靖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将休闲产业作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突出休闲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应成为未来靖安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整体开发”战略: 按照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公园县”的发展目标,采取整体开发战略。以靖安县全境作

乡村旅游规划范文

乡村旅游规划范文 1.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交通便利,地理区位优越,省道211线、岳汝高速和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公路穿境而过。镇区中心距离长沙、株洲、浏阳市区和黄花机场、武广南站车程均在半小时左右,处于长株潭融城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承接长株潭经济辐射的“第一站”。随着南横线和**连接线的修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完全具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潜力。 2.资源丰富,风光旖旎 跃龙互通口——金牌车田屋场——浏阳河风光带(**段)——游船百步滩,做客渔业社——漫步万亩油茶林——章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钟佛寺宗教文化旅游综合区 1.金牌车田屋场:“享隋唐千年古樟福地,游大美浏阳河第一湾,品明朝百年古井清泉,感浏河明珠淳朴民风。”浏阳河流入长沙的第一道湾环绕车田,这里土地肥沃、果木飘香、安静祥和,素有“小桃花源”之称。“浏阳河第一湾”、“千年古樟”、“百年古井”,这是一个充满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幸福屋场。

2.浏阳河风光带:600余米的浏阳河风光带一期已建成,集亲水 平台、钓鱼台、老码头、传统水车、吊桥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从建成至今,已经吸引了周边不少乡镇的居民来此游玩。 3.百步滩、渔业社:百步滩长约600米,最宽处200余米,四面 环水,零星还散布着几处小岛,其实就是几棵长于水中的大树,挡住了河里的泥沙,慢慢堆积,也就成了小岛。乘船上洲,洲上有成片的橘林,秋收季节,满目的果实,橙色甚是喜人。现如今,还增添了烧烤、钓鱼等场所,浏阳市、长沙市多家媒体曾多次对其进行报道,也就有了“浏阳河上的橘子洲”一说。 游经浏阳河上百步洲时,还可拜访下曾经的渔业社,这里曾有浏 阳唯一的专业渔业社——湘淮渔业社,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渔业社后来解散了,但现在还有零星的渔船停靠在浏阳河沿岸,一舟、一篙、一网,水乡人家的乐趣,是周末不错的选择! 4.万亩油茶精品走廊:万亩油茶林,只等君来识。万亩油茶产业 精品走廊包括了油茶高接换冠示范基地、现代油菜加工企业金霞油茶、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在建)、低产林改造示范区、绿海油都土桥林场观景台。来这里,你不仅仅震撼于成片成山的油茶,还可亲身体验采摘茶籽的乐趣、土榨茶油的方法,以及农家乐里用油茶烹饪的美味。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构想(一)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构想(一)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查询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江西省体育休闲旅游业开发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江西省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构想。 关键词]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环境;发展构想 体育旅游就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规划、设计、组合成相关产品,以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参与感受体育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旅游形式。它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地区,体育旅游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在瑞士,仅滑雪旅游一项,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5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左右;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体育旅游的年产值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亿美元达到目前的500亿美元左右,超过了汽车制造业和烟草业产值。在江西省,体育旅游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也正在以30%至40%的速度快速发展。特别是江西省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客家、道教文化以及根植于其文化土壤之中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成为吸引体育旅游游客的重要因素。 一、江西省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环境 江西省围绕“旅游后花园”的战略目标,打好“绿色、红色、古色”旅游牌,积极实施旅游名牌战略,加快了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如今,全省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色旅游交相辉映,湖光山色尽现魅力,江西旅游资源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近两年,江西省充分发挥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了特色山水、红色摇篮、陶瓷艺术、道教文化、特种生态、客家风情等六大主题特色产品的开发推介力度,做大做强江西省旅游业。各地规划先行,《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全省重点旅游景区加大了开发建设力度,庐山、景德镇、龙虎山、三清山等地不断开发和丰富景区景点,井冈山、婺源、仙女湖、柘林湖等景区也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产品。 各地坚持多渠道引进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把旅游业发展目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计划,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宣传促销。近两年,江西省先后举办、参加了2002年江西(香港)投资洽谈暨旅游推介会、2003年江西(香港)旅游招商推介会。2003年江西(香港)旅游招商推介会共签订旅游招商引资项目16个,累计投资总额51664万美元。全省已建设完成景德镇到黄山旅游公路、新余仙女湖旅游公路、九江柘林湖旅游公路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约5.6亿元,完成路面建设167公里。目前,全省现有对外开放的风景名胜区(点)400余处,其中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三百山、仙女湖等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24处;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6个;森林公园58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44个;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1个。拥有历史文化名城7座,其中国家级3座,省级4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个,重点保护寺观37处。 江西省积极实施旅游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中心”庐山、“世界瓷艺第一都”景德镇、“中国红色第一山”井冈山、“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中国红色故都”瑞金等旅游品牌。同时,积极创新旅游体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理念,组建了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全省已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目前,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绿色旅游得天独厚、古色旅游灿若群星,大大提升了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江西秀美的山水风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去年全省接待海外游客人数24.0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161.8万美元,全省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7.95%。这些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体育休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依托。其次是江西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适于开展户外运动和休闲的理想场所。如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等适宜开展攀岩、探险、登山等体育旅游项目;鄱阳湖、青山湖、仙女湖等以及众多依托水利设施建成的水利风景名胜区等等,适宜举办各类皮艇、摩托艇、滑水、漂流等水上运动。 二、江西省体育旅游业经营现状

2020江西旅游景点大全

2020江西旅游景点大全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它的前身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后又多次在此举行会议,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 1957年这里被定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馆额由陈毅元帅手书。199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中央江泽民亲笔为该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现供参观的有会议大厅即原“喜庆厅”、周恩来工作和休息室、林伯渠办公卧室、军事参谋团办公室、第二十军第一师警卫连及卫生处住房,二、三楼陈列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照片、图表、绘画和文物。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沿江北路与叠山路口的南边,这里也是赣江与抚河的汇合处。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四大名楼。唐永徽四年(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洲都督时兴建了这幢楼,而王勃为这座富丽堂皇的楼阁所作的《滕王阁序》更加使它名满天下。 滕王阁在历史上的兴废更迭达29次之多,现在的滕王阁主阁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共九层,净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滨邻南浦,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宫灯高悬,书画满堂,不失王勃《序》中的美妙意境,且能纵览现代城市的丰采;重建后的滕王阁,其高度和面积均居于三大名楼之首,是江西省的重要旅游景点。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 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 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 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 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 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 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暮秋 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侯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八大山人故居 八大山人故居即青云谱道院,位于南昌市郊6公里处,该道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代的著名画家朱耷就隐居在此。朱耷(1626-1705年),别号八大山人,在他19岁那年明朝灭亡,他便长期隐居 在青云谱道院当道士。朱耷在绘画上独辟蹊径,是清代水墨写意画 派的大师,对后世画家的影响很大。青云谱道院经过修复,现已辟 为八大山人纪念馆供游人参观。 绳金塔 绳金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904-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 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 只而得名。 绳金塔历经沧桑,屡毁屡兴,现存塔体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1988年清明动工,1989年10月竣工。2000年世纪之交,在市委、 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 资助下,绳金塔重焕生机,我们将努力把绳金塔规划,建设成为具 有地方特色的集宗教、文化、旅游、美食、工艺品销售为一体的绳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住:超五星级湖景别墅 玩: 游乐城、欢乐岛主题乐园 赏: 农家五绝表演 娱: 度假村KTV、原始部落、瀑布游泳池、药浴温泉 购:特色购物一条街,汇聚东西南北地区各种驰名特产 案例三: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 位于湛江市东海岸的破头区龙头莫村,结合滨海垂钓、美食的炭理疗美容保健休闲度假的旅游景点。分炭乐区、旅业区、旅游餐饮区、炭烧烤区、垂钓区和炭文化展示区等6个功能区。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主要是以高温度烧炭过程炭窑余留的远红外线、负离子、纯氧热能对人体有益的物理作用,刺激皮肤出汗,促进人体和细胞新陈代谢,打通人体经络,

江西省旅游产业项目库建设与

江西省旅游产业项目库建设与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若干意见》精神,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项目储备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实施项目库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引导各类资金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产业项目库(以下简称“项目库”)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的旅游产业项目资料信息系统,是加强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投入、招商引资和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第三条项目库建设和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设置、科学可行、动态管理”的原则,逐级审核、择优申报,根据项目投资规模,由省、设区市、县(市、区)分级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入库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重点规划的总体要求,符合当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市场的实际,对全省和当地旅游产业有一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 第二章项目入库原则 第五条效益统一原则。注重项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产业整合原则。优先发展有利于全省旅游产品提升,有利于优化旅游结构,有利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项目。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和主导产业,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发挥整体效应。 第七条结构优化原则。项目安排应注意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促进项目所在地乃至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八条重点突出原则。围绕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重

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日期:2009-01-02 09:56:41 点击:622 沂蒙新貌游 (一)规划范围 以罗庄城区做为游览区规划范围,北起陷泥河,南到文化路,东起沈泉庄,西至宝泉寺。(二)现状分析 罗庄区为改革开放以后,在沂蒙老区崛起的现代化的新城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庄人民发扬沂蒙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大力发展乡镇经济,走勤劳致富之路,涌现出以王廷江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家和模范人物以及华盛集团、盛能集团、飞龙花卉集团、双月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构筑了加速罗庄经济腾飞的综合产业群。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罗庄的城市建设,现已形成以双月公园广场为中心,新老城区布局合理、城市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优良、高楼林立、草坪如茵的现代化的花园城市,为沂蒙老区创造了一处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成为发展罗庄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沂蒙新貌游览区以罗庄的城市建筑景观、企业人文景观、社区文化景观、农家人居环境景观等展现老区新貌,并对沂蒙精神和沂蒙文化做出全新的诠释,完全可以成为“沂蒙好风光”旅游线乃至山东旅游的新亮点。 (三)旅游开发方向 1、基本定位 主题定位:沂蒙新貌、改革奇迹 功能定位:城市休闲观光、弘扬沂蒙精神 2、开发方向与重点 以罗庄改革开放成果与现代化城区风貌考察、观光为旅游开发主导方向。以城市景观与环境建设、人文旅游资源整合以及一日旅游产品开发为旅游开发重点。 3、旅游开发与规划对象 1)城市景观与环境 具体包括:城市中心与窗口设置、景观大道、罗庄夜景区、老城区形象改造、旅游标志及观赏要素。 2)景点与景物 具体包括飞龙花卉、盛能游乐园、沈泉庄、双月园、罗庄武校、欧洲街、湖台、双月湖、宝泉寺等。 4、开发思路: 1)对罗庄旅游资源进行梳理,确定景点景物的旅游开发思路。 2)通过资源评价,确定主导景观、辅助景观等不同景点景物旅游开发利用的层次。 3)实施旅游开发一体化策略,增加旅游吸引物,扩大旅游吸引功能。 4)突出改革开放新成果的人文主题,以“沂蒙精神—成功企业家—现代化企业—现代城市风貌—沂蒙文化”这一罗庄地方文化脉络,展现罗庄旅游的深刻内涵,开创罗庄旅游产品形象与品牌。 5)以罗庄人文景观整合,开发罗庄一日游产品,以一日游产品,启动罗庄城区旅游,以城区旅游激活全区旅游业的发展。 6)确定城区休闲观光、改革开放成果考察为罗庄旅游主题。

江西旅游市场分析(20200708184655)

江西旅游业分析报告 ——江西华信旅游社 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小组

江西旅游业分析报告 (1) 一、江西旅游市场分析 (3) (一)人次与收入 (3) (二)人均消费额 (3) (三)客源稳定增长 (4) (四)旅游高峰期 (6) (五)旅游核心力 (7) (六)营销关注度:热点事件牵动 (7) (七)景区新气象:呈现多源迸发 (8) (八)旅游信息化:现有水平较低 (9) (九)优惠政策不断推出 (9) (十)出游转方式:散升团降明显 (10) (十一)城市满意度稳中有增,但整体低于全国均值 (10) (十二)景区满意集中于资源,门票价格贵质疑最多 (11) (十三)团队旅游投诉比例大 (12) (十四)江西旅游区未完全开发 (13) 二、竞争者分析 (13) (一)途牛旅游网 (13) (二)江西康辉国际旅行社 (15) 三、消费者分析 (16) (一)儿童群体 (17) (二)少年群体 (17) (三)青年群体 (17) (四)中年群体 (17) (五)老年群体 (17) 四、swot分析 (18) (一)市场机会 (18) (二)市场威胁 (18) (三)自身优势 (18) (四)自身不足 (19)

一、江西旅游市场分析 (一)人次与收入 2014年1~6月,江西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 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2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1%和36.12%,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入境旅游人数92.80万人次,同比增长 3.27%,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2.95亿美元,同比增长 5.55%;相对于全国入境旅游整体下行的大背景,江西逆势而上。 预计今年即将迈入旅游经济“二千亿元俱乐部”。 (二)人均消费额 从人均消费上看, 2013年上半年全省 游客人均消费为 683.40元,下半年为 833.39元,全年为 758.40元,实现了 10.86%的高增长,详 见图1。2014年1~6 月,江西旅游游客人均消费749.64元,同比增长10.35%。预计2014年会延续2013年的高增长趋势,全年游 客人均 消费水 平将达 850元 左右,比 上年净 增100 元。从 消费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