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111

初中生物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111

初中生物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111
初中生物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111

对于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们,可能会有一部分老师对于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模拟实验”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对于教材中出现的相关模拟实验认识都不是很深,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相对于观察实验、探究实验等并不重视,常常为了赶进度忽略它的存在,觉得耽误课堂时间,又不太好管理课堂,不就是让学生动手做手工?或者一起做游戏一样。对学知识没有什么大的帮助。在日常的教学积累中,我也是对初中教材中的模拟实验进行过尝试、改进和逐步探索的过程,今天在这和大家一块来学习,分享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点点小经验或者说是小收获吧!也希望在座的老师们也把自己在教学中获得的想法和创新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我校的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我们生物教研组针对我们的学科特征,确立的子课题是:。所以在初中生物的各类实验组内老师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不管是探究实验还是观察实验,以至于被老师们经常忽略了的模拟实验,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物素养以及知识的提高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初中生物模拟实验的研究与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模拟实验开发与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模拟实验教学不仅仅能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能力,最终使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中学生物课程中模拟实验的运用, 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 也

是转变继承性教学思想, 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 培养具有系统思维,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一项有力措施。这项措施必将推动初中、高中生命科学教学改革, 有力地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将课本中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及不可能做的实验, 设计成构造模型或者模拟实验,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让学生动手操作, 感悟、体验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历程。

一、模拟实验的定义及特点:

1、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对象的模型,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验的研究活动。人教版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是这样解释的“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说,模拟实验就是利用这些“模拟”的,或者说与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实验材料,通过开展学生实验的手段,让学生来学习的方法。

2、模拟实验的基本特点

(1)直观性:与直接实验一样,模拟实验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模拟实验还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转化成直观的现象进行类比,使人们便于理解和接受。

(2)经济性:模拟实验所使用的模型是原型事物的替代物,我们要求它在某些方面与原型具有相似性,在多数情形下,对它的线度、强度、制作精度以及结构的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可以降低要求,使之降低造价。尤其是对于教学,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的瓶瓶罐罐,都可以在模拟实验中派上用场。

(3)易控性:控制是实验的灵魂,模拟实验含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相对较少,因此也就更容易被实验者控制,使实验沿着实验者所设计的方向进行。

(4)广泛性:模拟实验是一种间接的类比性实验,无论是宏观天体还是微观粒子,无论是漫长的过程还是短暂的瞬间,都可以转化成模型进行研究。所以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

3.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关系

模拟实验不同于真实实验,真实实验过程中能学到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训练实验技能,而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思维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由模拟实验过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实验的准备阶段,选择和建立关于研究对象的物质模型是重要的一步,原型确定之后,要依据原型的特点,按照相似性原理并运用类比推理,选择或建造与原型有结构上相似或功能上相似的事物作为实验模型,选择和构建相似模型是模拟实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模型与原型之间相似程度越高,则将模型的性质类推到原型上的可靠性就越大;在实验进行阶段,要将模型置于与原型相似的条件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从模型上获得的信息能可靠而有效地类推到原型上去;在实验结果处理阶段,要将模型实验的结果外推到实验中去。

因为,如果在用原型客体直接实验不经济、不可能、不适宜或效果不好时,这时模拟实验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它可使事过境迁或稍纵即逝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在实验室重现,可将现象简化或进行时空的放大、缩小,可对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进行研究。如模拟膈肌的变化,就很直观,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因此,模式实验与真实实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不可相互替代的。

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说,模拟实验就是利用这些“模拟”的或者说与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实验材料,通过开展学生实验的手段,让学生来学习模型方法。所谓“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实验,其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模型———对象的类似物来认识对象;从实验形式上看,模拟实验似乎不是“实验”,它的操作过程是让学生做游戏或者作手工劳动而已

二.模拟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模拟实验是一种全新的学生实验。此法应用于生物教学,可使事过境迁或稍纵即逝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在实验室重现,可将现象简化或进行时空的放大、缩小,可对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进行研究。特别是解决那些尚无简单有效的仪器可演示的实验,模拟法则成了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6]。如七年级学生对于细胞的认识,细胞很小,通过显微镜的观察认识到细胞的形态以后,再通过自己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模型,比如液泡的形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大小如何,叶绿体用什么来制作(展示图片),

模拟试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对象的模型, 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 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 来进行实验研究。由于生物学中很多研究对象直接用来实验很困难或者不可能, 因而模拟实验成为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的属性及实验过程的感受, 通常也将模拟实验分为现象模拟实验、过程模拟实验、探究模拟实验和仿真模拟实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系统归纳了初中生物课程可进行模拟实验教学的渗透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在生物课堂开展模拟实验教学,设计了模拟生男生女的奥秘、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等多个典型的模拟实验教学案例。

三.模拟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1.破除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神秘感

模拟实验说明了生物学实验除了可以用生物材料来做,也可以用非生物材料来做,可以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进行科学实验,这对于学生实验设计时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将大有益处。学生将由此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工作和科学实验并不神秘,并非高不可攀,通过自己找寻材料,自制仪器设备,拓宽思路,自行设

计实验,就能够达到探索科学真理的目的。例如:《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一课,课后练习中有这样的一道题“有些人认为:生男还是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可能亲眼看到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那怎样让学生理解精子的性染色体的两种类型,含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呢?结合对教材的研究与理解,我引导学生设计“探究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模拟实验。我用围棋(非生物材料)来代替生殖细胞来开展实验,①把全班学生按照自主学习小组分成8组进行实验。②一个同学从装有“精子”的容器中随机摸出一粒“精子”,另一个同学从装有“卵子”的容器内摸出一粒“卵子”,放在一起代表受精卵内含有性染色体的种类(或男或女),并把结果记录下来。③每组重复20次操作,统计本组实验结果中出现黑白棋子代表的男女的比例。

学生经过模拟探究精子和卵子结合来探究男女性别的问题,简单的模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解到如果在人为因素不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界男女性别比例是接近1:1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能重现时过境迁的自然现象

模拟实验能将自然现象进行放大或缩小等优点。在科学实验中,应该说,有时只能模拟,不能“实战”。特别是科学研究课题,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变迁,只有经过模拟,才有可能进行研究。例如,人教版8年级(下)生物第七单元第3章“生物的进化”——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众所周知,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是上亿年的演变。即使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有些进化现象在比较短的时间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发生在英国曼彻斯特的桦尺蛾体色变化与环境有关的例子也需要上百年的考察。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用“纸片、泥球”模拟猎物,“彩色的布料、泥土堆”模拟环境,小组成员模拟捕猎者的方式进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掌握生物研究的一种方法。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并对于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材料尝试做出相应的改进,目的是让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同学比较用不同的实验材料来探索到底哪个实验效果更佳。

1.3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模拟实验具有寓生物学知识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的性质。这样的实验,既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好形式。因此,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提高。

2.模拟实验的定位

模拟实验是一种间接的实验,它是直接实验的一种补充。通常情况下,我们偏爱直接实验,只有在用原型客体直接实验不经济、不可能、不适宜或效果不好时,才考虑用模拟实验。此外,模拟实验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类比,实验的结果要反推回到研究的事物上,在反推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地转化处理,而不能机械搬用,否则会弄巧反拙。

2.1模拟实验科学性的把握

模拟实验有其积极的一面,如由于受地域或季节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时,或者对于某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时使用模拟实验确实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对于模拟实验的把握是很重要的。曾经我在上人教版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我们主要模

拟的是酸雨的PH值,在实验室我们是用食醋混合清水把PH值控制在小于4的范畴内,食醋的成分是CH

3

COOH;模拟酸雨实验中包含的反应过程较简单,而实际

的反应过程远比模拟实验中的复杂,是排放到空气的废气中含SO

2

、NO经过氧化、

与水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的结果。酸雨中通常含有H

2SO

3

、H

2

SO

4

、HNO

3

。还有一点

较大的区别就是所用水的pH值,由于普通雨水中溶了一部分的二氧化碳,呈弱酸性;而实验室用的是蒸馏水。结果上可能会有一定的不同。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生物学实验中现象不明显或不宜操作等问题是实验发展的主要障碍, 对于这些实验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只作介绍, 至多不过看看录像, 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这些实验能在实验室加以模拟, 则不仅可激发学生探求生物奥秘的浓厚兴趣, 还可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与此同时,模拟实验还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将模型的实验结果类推到实验对象,以揭示有关的事实或规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因此我们把初中《生物》中的一些实验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设计了不同的模拟实验方法, 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操作更简单, 也便于学生对实验更深人理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 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有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并在教材中首次出现了模拟实验的定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用模拟实验做了以后还辅助了动物实验采用了气球、硬塑料片等实验材料来模拟探究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采用了鲤鱼、小木板、橡皮筋、绳子等实验材料来进行相关的探究。如果只用气球等模拟小鱼实验缺乏真实感,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采用模拟探究仅能探究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而采用真实的鱼来做进行补充观察实验,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触摸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留下深刻的记忆。如:鱼的外形呈梭形,可以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鱼的鳞片能分泌黏液,能有效地逃避敌害和减少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鱼在游泳时,靠各种鳍的协调作用在水中运动,并通过捆扎不同种类的鱼鳍探究得知: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来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决定运动的方向;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同时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等等。模拟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如“米勒”实验,模拟实验它的操作过程就像是让学生做游戏,或者作手工劳动而已。模拟实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选择和建立研究对象的模型;2、将模型置于与原型相似的条件下进行实验;3、将模拟实验的结果类推到原型上。

模拟实验具有如下优点: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与分享;模拟实验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模拟实验教学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且花费少,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很好的说明问题的根本原因。模拟试验缺点是:准确度不高,制作模型比较困难;实验中难以完全表现真实情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容易发生主观原因导致的错误,作为教师必须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境,尽量避免实验教学中的不利因素,达到教学目的。进

行模拟实验过程最好做到先整体,再局部,强化某些特点,别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注重实验原理过程的讨论。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综合试验报告

综合实验Ⅰ.Southern杂交 (质粒DNA提取、PCR技术体外扩增DNA、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地高辛标记的Southern杂交) 一.实验目的 1.学习Southern杂交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学习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 3.学习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了解引物设计的一般要求。 4.掌握DNA体外连接的基本技能,了解连接反应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碱变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而变性,质粒DNA氢键也大部分断裂,双螺旋也有部分解开,但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当pH=的乙酸钠将其pH调到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到原来的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构型,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形成缠绕的致密网状结构,离心后,由于浮力密度不同,染色体DNA与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DNA片段的一种技术,PCR 进行的基本条件:DNA模板(在RT-PCR中模板是RNA)、引物、dNTP (dATP、dTTP、dGTP、dCTP)、Taq DNA聚合酶、反应缓冲体系。 PCR循环由三个步骤组成:变性、退火、延伸。每一个循环的产物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通过30个左右循环后,目的片段的扩增可达106倍。

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是通过DNA连接酶的催化实现的。DNA连接酶催化具有平末端或互补粘性末端的DNA片段间相邻碱基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最常用的来源于T4噬菌体的T4DNA连接酶。对于平末端或互补的粘性末端可直接进行连接反应。一个片段是平末端,另一片段为粘性末端或两个片段都是粘性末端但不配对,则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可一匹配或通过平末端进行连接。通常采用末端补平、加同聚物尾、加接头等方式是目的片段之间能够匹配。 地高辛随机引物法标记的原理:在随机引物法标记的反应液中,有随机合成的六聚核苷酸作为引物,dATP、dCTP、dGTP、dTTP和D1G-11-dUTP作为合成底物,以单链DNA作为模板,在Klenow酶的作用下,合成插入地高辛的DNA链。以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靶基因DNA链杂交后,再通过免疫反应进行检测。一般通过酶标记地高辛抗体检测,就可以肯定杂交反应的存在。免疫检验一般用碱性磷酸酶系统,BClP/NBT显色,敏感性很高。 三.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 含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LB液体培养基, LB平板培养基 2.实验试剂: Taq DNA聚合酶,10×反应缓冲液(含25mmol MgCl2),dNTP,引物(P1、P2),溴乙啶 (EB) ,点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10×):%溴酚蓝,40%甘油,目的基因及载体, 2×ligation 缓冲液,T4 DNA连接酶, L CaCl2,氨苄青霉素(100mg/mL), TBE电泳缓冲液(5×), DIG Random Labeling Mix(高效),Anti-DIG-AP Conjugate, BCIP/NBT Stock Solution,Blocking Reagent。 20×SSC:柠檬酸钠,3M NaCl,2×SSC:柠檬酸钠, NaCl, EDTA,变性液: NaOH, NaCl,中和度: Tris-HCl、、3M NaCl,Standard buffer:5×SSC、%(w/v) N-Lauroylsarcosine, % (w/v) SDS, 1% Blocking Reagent,Standard buffer+50% formamide,Anti-DIG-AP 碱性磷酸酶标记抗地高辛单抗体,BCIP/NBT储备液,冲洗液:0. 1M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一、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 (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 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 (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 2. 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 (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 (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内室的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m,外室的紫外线灯可安装在外室中央。 (3)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盛有来苏儿水的瓷盆和毛巾、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等。 (4)内室应有酒精灯、常用接种工具、不锈钢制的刀、剪、镊子、70%的酒精棉球、工业酒精、载玻璃片、特种蜡笔、记录本、铅笔、标签纸、胶水、废物筐等。

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生物教材六年级上册第页安排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的气体,通过实验产生的现象,说明种子萌发时产生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实验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三、实验原型与不足之处: 教材实验原型: 不足之处: 1、原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器材较多,组装复杂。 2、实验操作繁琐。使用该装置实验时采用灌水排气法,从漏斗灌入清水,漏斗中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量二氧化碳逸出,操作复杂,容易漏气,也不够严谨(用注水法促使二氧化碳从导管里排出,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体积的水就能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降低了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实验效果不明显。 3、该装置不能连续使用,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既增加了工作量又浪费了实验材料。 4、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很难说明二氧化碳是萌发的种子产生的,也不能排出原有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影响。 四、实验改进与操作 1、实验装置的改进:两个塑料透明瓶子、注射器、澄清石灰水、小烧杯。材料易得,制作简单。 2、实验操作: ①两个塑料透明瓶子,分别贴上1号、2号标签,1号瓶中装入萌发的种子,2号瓶中装入煮熟的种子,然后盖住密封。2-4小时后就可用时行演示实验; ②两支注射器,分别贴上标签与瓶子对应,往两支注射器中抽取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③将1号注射器插入对应的塑料透明瓶子,用注射器抽取一号瓶中的气体打,观察、记录1号注射器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然后换用2号装置进行同样的操作,并观察、记录然后引导学生对照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装置如下图所示:

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 设计实验 题目: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绿色荧光基因(EGFP )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态学 教师:吴传芳 姓名/学号:余光辉/20 方成/20

一、实验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二、实验流程 三、实验试剂、材料及步骤 (一)质粒DNA的提取 1.原理 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当菌 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 质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 色体DNA不变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 经过苯酚、氯仿抽提,RNA酶消化和乙醇沉淀等简单步骤去除残余蛋白质和 RNA,所得纯化的质粒DNA已可满足细菌转化、DNA片段的分离和酶切、常 规亚克隆及探针标记等要求 2.试剂 LB培养液:胰蛋白胨(Tryptone)10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 g,NaCl 5g, 琼脂(固体培养基)15g,用1N NaOH调pH 7.5。 溶液Ⅰ:50mmol/L 葡萄糖, 10mmol/ EDTA-Na, 25mmol/L Tris-HCl (pH8.0) 溶液Ⅱ:0.4mol/L NaOH , 2% SDS 临用前1:1配制。 溶液Ⅲ:5mol/L 醋酸钾60ml 冰醋酸11.5ml 双蒸水28.5ml 卡那霉素(20mg/mL) 抽提液(饱和酚:氯仿:异戊醇=25:24:1 ) 无水乙醇 70%乙醇 TE缓冲液或ddH2O

3.材料 含质粒pET-28a和pEGFP-N3菌液 1.5ml塑料离心管 EP管架 微量取液器和取液器吸头 常用玻璃器皿 4.实验步骤 (1)将带有质粒pET-28a和pEGFP-N3的大肠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加氨苄青霉素50μg/mL),37℃培养过夜 (2)取培养菌液1.5mL置Eppendorf小管中,10000rpm×2min,弃上清液 (3)加入100μL溶液I,漩涡器上充分混匀,在室温下放置10 min (4)加入200μL新配制的溶液Ⅱ,轻轻翻转2~3次,使之混匀,冰上放置5 min (5)加入150μL冰冷的溶液Ⅲ,加盖后温和颠倒数次使混匀,产生白色絮状物,冰上放置15 min (6)10000rpm×5 min,取上清液于另一干净的离心管中 (7)向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约400μL)酚/氯仿/异戊醇(25:24:1,v/v),振荡混匀,10000rpm ×10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8)加入等体积(约370μL)氯仿/异戊醇(24:1),混匀,离心2min ,取上清液于新离心管中 (9)向上清液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200C放置1h (10)12000rpm × 5 min,倒去上清液,把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液体 (11)加0.8mL70%乙醇,离心1 min,倒去上清液,真空抽干或室温自然干燥30min (12)加30μL ddH2O ,-200C保存备用 5.注意 (1)饱和酚(取下层)单独吸200μL,氯仿:异戊醇(24:1)吸200μL (2)制备质粒过程中,所有操作必须缓和,不要剧烈振荡(特别是加入溶液II 和III ),以避免机械剪切力对DNA的断裂作用 (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原理 在质粒提取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提取的质粒可能有三种:线性DNA、 开环DNA 、闭环超螺旋DNA 。 当提取的质粒DNA电泳时,同一质粒DNA泳动速度:闭环超螺旋〉线状〉开 环。 但有时也有也会出现相反情况,因为与琼脂糖浓度、电流强度、离子强度及核 酸染料含量有关。 2.试剂 Gold view(DNA染料) 0.5×TBE缓冲液 上样缓冲液(6×) 3.材料 提取的pEGFP-N3和pET-28a ,琼脂糖,锥形瓶,一次性手套,胶铲,封口膜,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摘要] :把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首先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 [关键词]: 注重设计重视过程解题技巧 会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生物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 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

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 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 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 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求.doc

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和要求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任务书的制定,包括制定实验楼每个部门、每个实验 室的面积和功能要求;制定生物实验室每间房的建筑、装修内容,门窗要求,环境控制、电力(照明、通讯及网络等)、气体管道、给排水、空调、消防控制、结构等工艺设计的要求;制定每间生物实验室所需固定实验设备清单。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 /设备规划,包括按照国际生物实验室标准及项目工 艺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生物实验室固定设备规划、工艺布置图、典型生物实验室放大 工艺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和主要剖面图;完成生物实验室固定设备厂商资料及工 程设计数据归总。具体地说,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建筑工艺设计的要求是: 1.基地环境方面 在对基地现状充分分析基础上 ,采用将建筑作为环境背景的设计理念,将单体建 筑包容于环境之中。 2.建筑方面 主要包括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室内装修材料要求等。 实验室基本工作区域尺度( ELM ),是为保证生物医学研究的安全运行,而对其所需工作区域尺度的规划。实验室的ELM 一般包括对操作台、实验设备(包括储藏柜)、工作台、化学排烟罩以及生物安全柜的长度要求。 实验室设计当前的趋势,已经开始朝着规划区域空间尺度的方向发展,而不 仅仅限于规划区域长度。这种趋势是起源于模块化实验室形式的采用。 建筑面积由于包括流通区域、建筑核心区域、墙体以及公共区域的面积,必 然在整体上大于特定功能区域的使用面积。参考根据AIA 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换算方式,实验室(包括内部流通和功能分配区域)面积的基本换算系数在 1.7 至 2.2 之间。换算出的工程总面积在实际规划时,还需要做相应调整。 实验室建筑的材料,应该选择耐用和易清洗的类型,并且应能有助于创造一 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材料设计的关键因素,在于易清洗、易维护、易储藏并且尽量减少毒害传播。所选材料作穿墙以及楼板处理时,还必须考虑到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 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材料用具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观察时,可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讨论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答: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目的 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实验材料 绿豆50粒,培养皿1个、吸水纸若干 实验步骤 1.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吸水纸,洒上水让纸充分浸湿。在培养皿中均匀的放入50粒种子,再盖上两层吸水纸,放在通风阳光处。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实验结果 发芽率计算:50÷50×100%=100% 实验结论 本组实验结果发芽率为100%。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实验目的 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 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方法步骤 1、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 这就是根毛。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构成根尖的不同部位的 细胞有什么特点。 讨论 比较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说说幼根的伸长主要由哪些部位的细胞起作用。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生物实验室文化设计

实验室二 名言警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宣传栏: 趣味小实验: 一、鸡蛋冒汗 找一个空易拉罐,剪去上部三分之一,在罐内放一些干燥的黄沙,取一个新鲜鸡蛋,把蛋的大头一端放在沙中,露出小头一端,整个鸡蛋大约有一半埋在沙中就行了。用酒精灯的火焰慢慢加热空罐,同时仔细观察鸡蛋。过了一会儿,你会发现蛋壳表面冒出一小滴一小滴的水珠,就好像出汗似的。 鸡蛋为什么会出汗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蛋壳,你会发现蛋壳的表面粗糙不平,蛋壳上还有许多细孔。据科学家计算,一只鸡蛋表面的小孔有7000个左右。为什么鸡蛋壳上有这么多的小孔呢?我们知道,生命离不开空气,鸡蛋受精卵发育生长也需要一定的空气。在鸡蛋中,有一个贮存空气的空腔,叫做气室。蛋中的胚胎发育成长,需要呼吸,所呼吸的空气,就是通过蛋壳上的小孔进入蛋内的,这些蛋壳上的小孔又叫气孔。 当你把鸡蛋放在沙中加热时,鸡蛋中的蛋白、蛋黄遇热膨胀,蛋内的压力增大,必然使鸡蛋中的一部分水汽化,水蒸气被迫从蛋壳的气孔中挤出来,出现了一滴一滴小水珠,这就是鸡蛋“冒汗”的秘密。 二、白花变色 实验目的:通过“白花变色”实验,学生能理解植物枝条、叶和花所需的水分是通过茎的维管束来输送的。 实验过程 1、实验材料:玻璃瓶、红墨水 2、实验过程: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倒入半瓶红墨水,再剪取有叶和白色花的植物枝条,插入瓶中,放在阳光下,过半个小时,观察花瓣和枝条的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花瓣和叶脉都会呈现红色。 实验结论: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向切下一段,可以看到截面上出现的一些红色细点,把茎纵向切开就可以看到一些红色的线,这叫维管束。植物的茎就是通过维管束来输送水分和养料的。把植物枝条插入红墨水中,由于叶片和花瓣的蒸腾作用,红色墨水就会自下而上逐渐延伸到叶脉和花瓣中。 名人小故事: 达尔文从小爱观察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怎样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采集来做标本。 达尔文每天工作以后,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就是在这休息的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解决方案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各类微生物项目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乳酸菌、双歧杆菌、罐头商业无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微生物实验室选址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可与其他用途房屋设在一栋建筑物中 但必须自成一区。该区通过隔离门与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分区 平面布局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与之相连的缓 冲间;缓冲间形成进入实验间的通道。必须设两道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打开时,另一道门自动处于关闭状态。如使用电动连锁装置断电时两道门均必须处于可打开状态。在缓冲间可进行二次更衣;当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不设自动控制装置时,缓冲间面积不宜过大,不宜超过实验间面积的八分之一;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间入口,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 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

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无菌室 无菌室一般为4-5平方米、高2.5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辟于微生物实验室内。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种: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初中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与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与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与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 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与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 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 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 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 cm 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 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 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 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 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 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 问题: 染色时书中要求就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 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 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进: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就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度一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施工.doc

阳性对照室、无菌室、微生物实验室设计施工建造 一、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 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 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 (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 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 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 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 ,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 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 便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 2×= 5m2,外间面积 1×2= 2m2,高以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 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 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 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 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 (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 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 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 温恒湿机。 1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题(带答案)

生物实验题 一、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 材料用具:10只鼠妇、长方型铁盒、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透明的玻璃、不透明 的硬纸版(可以补充所需的材料和用具)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先在长方形铁盒中放入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 2.将鼠妇放在中央处。 3.将玻璃盖在左侧处,将纸版盖在右侧处。 4.静置10分钟后,大多数鼠妇跑到右侧侧。 5.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在研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在实验结束后,应该这样处理鼠妇:放归大自然 7.本实验探究的是光的不同对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影响。 8.本实验为什么要用10只而不是1只鼠妇?防止有偶然事情发生 9.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 1)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黑暗和光 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 (4)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水份,需要给鼠妇

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 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 3 2 1 6 4 5 8 7 .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 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 (2)对光时,应首先转动图中的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图中的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4)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低倍。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低倍。 (5)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200 倍。(6)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相反,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像。(学会判断玻片标本怎样移动?)(能判断看如“F”、“上”等的像是什么?) (7)怎样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移动玻片时,污点动则在玻片上,如不动,换物镜,污点没则在物镜上,如没有则在目镜上 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C ) ①目镜15×物镜10×②目镜10×物镜10× ③目镜15×物镜25×④目镜10×物镜25× A、①② B、④① C、③② D、③④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目录: 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实验二DNA的含量、纯度与分子量的电泳法测定 实验三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实验四PCR扩增技术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院系教学科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提高学生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主要开设常用而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它的内容包括质粒DNA的制备;DNA的重组;PCR基因扩增等等。 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一、实验原理 要把一个有用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进细胞中去进行繁殖和表达,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这种工具就叫载体(vector)。载体的设计和应用是DNA体外重组的重要条件。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是一个复制子,载体有复制点才能使与它结合的外源基因复制繁殖;(2)载体在受体细胞中能大量增殖,只有高复制率才能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大量扩增;(3)载体DNA链上有1到几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识别与切割位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4)载体具有选择性的遗传标记,

如有抗四环素基因(Tc r),抗新霉素基因(Ne r)等,以此知道它是否已进入受体细胞,也可根据这个标记将受体细胞从其他细胞中分离筛选出来。细菌质粒具备上述条件,它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之一。 质粒(plasmid)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在1~120kb之间,具有双链闭合环状结构的DNA分子,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质粒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使子代细胞保持它们恒定的拷贝数,可表达它携带的遗传信息。它可独立游离在细胞质内,也可以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它离开宿主的细胞就不能存活,而它控制的许多生物学功能也是对宿主细胞的补偿。 质粒在细胞内的复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严密控制型(stringent control)和松弛控制型(relaxed control)。前者只在细胞周期的一定阶段进行复制,染色体不复制时,它也不复制。每个细胞内只含有1个或几个质粒分子。后者的质粒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随时复制,在细胞里,它有许多拷贝,一般在20个以上。通常大的质粒如F因子等,拷贝数较少,复制受到严格控制。小的质粒,如ColE Ⅰ质粒(含有产生大肠杆菌素E1基因),拷贝数较多,复制不受严格控制。在使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氯霉素时,染色体DNA复制受阻,而松弛型ColEⅠ质粒继续复制12-16h,由原来20多个拷贝可扩增至1000-3000个拷贝,此时质粒DNA占总DNA的含量由原来的2%增加到40%-50%。本实验分离提纯化的质粒pBR322、pUC19就是由ColE Ⅰ衍生的质粒。 所有分离质粒DNA的方法都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收集和裂解细菌;分离和纯化质粒DNA。采用溶菌酶可破坏菌体细胞壁,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使细胞壁解,经溶菌酶和阴离子去污剂(SDS)处理后,细菌染色体DNA缠绕附着在细胞壁碎片上,离心时易被沉淀出来,而质粒DNA则留在清液中。用乙醇沉淀、洗涤,可得到质粒DNA。 质粒DNA的相对分子量一般在106-107范围内,如质粒pBR3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6,质粒pUC19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106。在细胞内,共价闭环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简称cccDNA)常以超螺旋形式存在。如果两条链中有一条链发生一处或多处断裂,分子就能旋转而消除链的张力,这种松弛型的分子叫做开环DNA(open circular DNA,简称ocDNA)。在电泳时,同一质粒如以cccDNA形式存在,它比其开环和线状DNA的泳动速度快,因此在本实验中,自制质粒DNA在电泳凝胶中呈现3条区带。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最常用的提取质粒DNA的方法和检测方法。 2.了解制备原理及各种试剂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和试剂 材料:大肠杆菌E.coli,含pBR322质粒。 试剂:

探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通过远程学习,我认为:一是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 的解释;二是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意识以及价值观念;三是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书内书外两个实验渠道;四是探究性实验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特点,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五是探究性实验能够使学生尝试到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使得理性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现举两个例子: 如何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 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本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表达与交流、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能从实验中总结 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学会、掌握和运用探究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 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设计 探究性实验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鼠妇通常躲在阴暗的花盆、石块下,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二)、作出假设: 因为鼠妇怕光,所以所以鼠妇通常躲在阴暗处。 (三)制定计划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液滴加到第二支试管中,记下滴数,直到三种新鲜果蔬的汁液以及果蔬饮料全部滴加计 数完毕。将三种果蔬的滴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讨论:1. 三种果蔬汁液是否都含有维生素C? 2. 果蔬饮料与新鲜果蔬汁液,哪一种维生素C含量更高, 3.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七、实验结果 三种果蔬汁液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所需滴数不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 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