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电厂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标准版本

火电厂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标准版本

火电厂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标准版本
火电厂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26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火电厂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标准版

火电厂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措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火电厂是技术密集的装置型企业,危险作业多。主设备体积大、笨重;转动机械与高温高压管道多;电气设备带高电压,生产的无形产品“电”能致人于死命。如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势必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其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对此,进行火电厂人身伤害事故原因分析并采取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1 人身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永安火电厂历年人身伤害84起事故的伤害形式

有: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烫伤(占78.6%),经分析,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防护能力差;违章作业;失去监护;安全措施不全;设备工器具缺陷等。为查明事故起因,进一步进行了分析。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1)落实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各负其职,奖罚分明。对重大问题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抓。健全三级安全管理系统,发挥安全网监督作用,各级领导与专职安全员把预防人身伤害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做到严抓实管、共同监督,并做好安全检查情况记录。凡严重违反安规的习惯性违章作业者,即使是人身未遂事故也将严肃查处,待岗学习3个月,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再上岗,扎扎实实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

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夯实安全基础。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等,现场运行规程与检修工艺规程。坚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对新上岗、离岗3个月以上的人员以及实习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举行安全规程、规章制度与现场操作、检修工艺规程方面的学习考试以及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操作监护人培训考试;认真开展季节性、专业性、专题性的安全知识及工作责任心学习;组织反事故演习、季节性安全大检查以及防误操作、反习惯性违章等竞赛,开展安全性评价、危险点控制活动;建立安全教育室,定期组织职工参观;开展“事故追忆”接受事故教训,作到警钟长鸣,以提高各级人员的防人身伤害意识、专业安全技术与实际操作水平,提高伤害异常分析与事故处理

的应变能力。

(3)对外来施工队伍做好施工前的安全管理协议的签订,每项工程项目施工前有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工作中认真执行监督制度,避免“以包代管”;对临时工应与正式职工一样作好安全教育,并签订安全注意事项交待卡,工作中认真履行监护职责。

(4)进入生产现场工作时应使用并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配戴安全帽,系好下颏带;电气人员穿绝缘鞋,佩戴近电报警器和正确使用塑料手电筒等。

(5)生产场所安全设施。车间防护设施完好无缺,符合安全规定,如:开关网门、机械转动部分的防护罩等。所有楼梯、平台、通道的栏杆和护板保持完整、牢固,管沟、孔洞盖板完好,铁板表面带有防滑纹路。防护设施变动设置临时安全防护措施,各设备、防护设施有清晰标示,危险场所有醒目警告牌,作到生产现

场安全设施标准化。

2.2 严格“两票”执行

(1)禁止无票操作,持票操作前必须预演,操作中监护人员严格履行监护职责,禁止监护人离位或进行其它操作。操作时认真核对被操作设备的名称、编号和现场设备实际状态,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操作;严防误入带电间隔、误拉(合)刀闸、带负荷拉刀闸、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开关(刀闸)。严格电气防误装置的使用管理,解锁钥匙由车间统一封存,禁止无故解除防误闭锁装置,运行中如确实需使用解锁钥匙,须经值长或车间领导批准后方能使用。

(2)严禁无工作票或在工作票未办好状态下进行检修工作,执行安措的标示牌、接地线无遗漏,检修系统与运行系统可靠隔离,特殊作业(如:带压堵漏、带电

作业等)履行特殊作业安全措施卡,对可能存在的危险部位,采取特殊安全措施。严禁任何人未经许可私自扩大检修任务或改变工作票上所列的安全措施。

(3)检修开工前,工作许可人向工作负责人交待安全注意事项,与工作负责人共同到现场检查核对安措已正确无误执行,经双方签名后,方能开工。施工前,工作负责人向所有工作班成员交待工作票上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检修工作结束,严格履行验收手续。

2.3 防止机械伤害

(1)在靠背轮上、安全罩上、栏杆上、管道上、输煤皮带上或运行中设备的轴承上等危险部位禁止行走和站立。检修工作前,作好防止设备转动的安全措施,如切断电源、风源、水源、汽源等,有关阀门、闸板都关闭;使用钻床、砂轮机之前认真检查防护设备是否齐全,严格执行《安规》操作;输煤皮带两侧(或靠

通道侧)装设防护栏杆,对较长的皮带,在适当的部位装设通行桥。

(2)对于正在转动的机器,不准装卸、清扫、擦拭及把手伸入栅栏内,也不准从靠背轮和齿轮上取下防护罩;检修作业中使用千斤顶时,不准在摇把上套接管子或用其它方法来加长摇把的长度;使用液压千斤顶时,不准工作人员站在千斤顶安全栓的前面。

(3)皮带滚筒处装有刮煤板,在皮带运行中不准用任何工具清理滚筒粘煤和清理落煤。不准用木棒、铁棍等工具校正运行中的皮带;卸煤沟、储煤场装有音响喇叭,使卸煤工及时知道机车到来,机车在摘钩并离开前,卸煤工不准靠近车辆,作业时上下机车从铁梯上下,禁止从车上跳下;螺旋卸煤机、桥式起重机的操作室门装设闭锁装置。

(4)进行人工打焦、吹灰时要戴好劳保手套和防

护面具,适当提高炉膛负压;打焦、吹灰人员应站在打焦孔侧面,看好两旁退路,严禁燃烧不稳时吹灰、打焦。不得将身体压在撬棍上,防止大焦砸在撬棍上时造成伤人;在液态炉内使用风钻和大锤打硬焦块和铁块时,在炉内设牢固的安全防护网;打击过程指定专人监视上部,落渣时提醒躲避,其他人员站在束腰下部。

(5)拆装内部有弹簧的设备时,防止弹簧弹出伤人,严禁将手插入阀门与阀座之间。如:拆装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时,应均匀地放松弹簧;炉膛清灰,采取防止落焦砸伤人措施。如:清除炉内高处可能掉落的挂焦;设立牢固的安全网,并切断风、粉、油、汽来源;严禁用长毛竹捅挂焦,防止挂焦沿长竹滑下伤人。

(6)高处作业工具放在工具袋或工具套内,使用的手持工具只能用绳子系牢后上下吊送;严禁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特殊情况需空中往地面抛物,地面必须

设防护围栏并专人监护;严禁在脚手架和脚手板上起重、聚集人员或放置超过计算荷重的材料。

2.4 防止起重伤害

(1)持证上岗,起重工具按规定期限试验检测合格,各种吊具、钢丝绳、麻绳不合格的决不使用。采用葫芦吊吊物前,检查各部件及刹车装置的完好灵活,有缺陷的及时修复。

(2)起重作业只许一个负责人进行指挥工作,注意结绳方法,保持吊物重心平稳,防止发生滑脱;起吊时要求各工种配合步调一致,正确使用各种起吊工器具,严禁超规范使用起吊设备;起吊机具(包括被吊物)与1kV 以下带电体的距离应大于1.5m,1kV以上应在3~6m以上。

(3)坚持执行起重机械“十不吊”:1斜向位置不吊;2超载不吊;3散装物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吊;4

指挥信号不明不吊;5吊物边缘锋利无保护措施不吊;6吊物上站人不吊;7埋在地下或夹固在他物中的构件不吊;8安全装置失灵不吊;9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吊;10六级以上强风不吊。

2.5 预防触电事故

(1)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保护接地与接零分开。运行和备用的高压设备网栏以及开关室均上锁,严禁入网栏内检查设备;雷雨天气,需要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穿绝缘靴,且不得靠近避雷针和避雷器;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外进入故障点8m以内(室内4m)范围,须穿绝缘靴,接触设备外壳和构架时,应戴绝缘手套;湿手不准摸触电灯开关及其他非安全电压的电气设备。在室内或室外高压配电装置上使用的梯子使用非金属材料所制,搬动梯子、铁件等长物,应放倒两人搬运,并与带电体保持不少3m安

全距离。

(2)生产现场检修电源或临时使用的手动电气工具,均加装漏电保护器和保护接地。电流型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电压型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压不大于36V,否则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电动工具使用前必须检查电源线及插头完好、无破损;严禁提着电气工具的导线或转动部分行走,电源线接触热体或放在湿地上、栏杆上,架空高度高于

2m;移动式电动工具及其开关板(箱)的电源线,单相的采用三芯橡皮扩套软线,三相电源线采用四芯橡皮绝缘护套软线,行灯变压器或开关板(箱)的一次侧电源线应采用3m以内的绝缘护套线;变压器一二次侧插头禁止互插。

2.6 防止热源烫伤

(1)在防爆门、安全门、汽包和压力容器水位计、高加紧急放水井、疏水口,高温高压阀门、法兰等热体或带压部件处禁止长时间停留;锅炉发生炉渣析铁流铁水时,不得在渣船、渣口、炉底处停留;渣床、渣井堵焦处理时注意防止渣口流渣而发生烫伤;液态锅炉清灰时避免在热灰上行走,只能站在设置的踏板上,进炉清灰穿高温劳保鞋;停炉冷却确需向堆灰洒水时,在炉膛外侧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防止灰爆伤人。

(2)设备及管道内外壁金属温度应低于100℃。当金属温度还有100℃左右需检修时,管道各疏水出口处应有必要的保护遮盖装置,放尽存水,注意防止放疏水时烫伤人。须拧松管道法兰盘螺丝时,先把法兰盘上离身体远的一半螺丝先松开,再拧松近身体一半的螺丝。

3 结语

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该厂多次被评为福建省网火电组安全评估第一名,连创安全佳绩。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完整版)几种常见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火灾、爆炸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 喷漆作业现场,电气焊作业区。 1.3 事故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1.3.1 火灾、爆炸事故可造成作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3.2 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区域均在单独的建筑物内,发生事故后造成的后果及波及的范围有限,对外界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浓烟对周边空气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4 发生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 界区内有动火作业,或其他作业产生火花; 1.4.2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巳达到爆炸极限而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4.3电源线路存在绝缘破损等问题; 1.4.4生产公司房无避雷设施或避雷设施不符合要求。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组织机构 发生事故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由该车间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和现场生产人员组成现场应急工作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应急职责 2.2.1 车间负责人职责 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公司汇报,在公司应急救援人员未到达之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紧急情况下,组织撤离。 2.2.2 安全员职责

协助负责人、班组长组织现场抢险救援工作;负责观察、维护事故现场安全、秩序,保护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2.2.3 班组长职责 在车间负责人领导下,负责组织班组成员进行事故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包括利用现场及附近可利用设施、设备、工具抢救被困人员和受伤人员。 2.2.4 现场作业人员职责 在车间负责人或班组长领导下积极参与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应急报警响应程序 (1)发现火情后,现场发现者应立即向当班组长、车间负责人及应急办公室报告,现场当班人员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应急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1.2事故扩大与上级预案衔接程序 当火灾无法控制及导致衍生事故发生,超出本部门及岗位应急处置能力时,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决定启动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当事故超出本公司应急救援能力时,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政府主管部门、消防、公安、卫生部门报告,请求上级单位或政府部门进行增援,邀请市有关专家咨询或协助抢险,启动政府级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扩大的应急响应。 3.2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切断事故现场的电源。 (2)救护受伤的人员。 (3)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灭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丝绸(蚕丝)制品》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二〇一七年七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1) 1.1 任务来源 (1) 1.2 任务背景 (1) 1.3 主要起草单位 (2) 1.4 任务分配介绍 (2) 2行业概况 (2) 2.1 我国丝绸工业的发展现状 (2) 2.2 当前丝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3 现行的丝绸行业标准介绍 (3) 2.4 丝绸产品生产工艺介绍 (4) 3编制依据和原则 (6) 4制定过程 (6) 4.1 组建标准编制组 (6) 4.2 文献和资料收集 (7) 4.3 现场调研 (7) 4.4 形成初稿和征求意见稿 (7) 5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8) 5.1 标准适用范围 (8) 5.2标准中产品的选取 (8) 5.3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 (8) 5.3.1 基本要求 (9) 5.3.2 指标评价要求 (9) 5.4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 (13) 6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13) 6.1评价方法 (13) 6.2报告内容框架 (13) 6.2.1 基本信息 (13) 6.2.2 符合性评价 (13) 6.2.3 生命周期评价 (14) 6.2.4 评价报告主要结论 (14) 6.2.5 附件 (15) 7评价结果 (15)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丝绸(蚕丝)制品》编制说明 1项目概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第四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丝绸制品》被列入制修订计划中,计划号:2016-1793T-FZ。该标准属于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主管部门为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技术归口单位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本标准旨在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支撑纺织行业生态设计产品评价工作开展,促进纺织工业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东华大学、成都亿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1.2任务背景 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丝绸产品也是从西汉开始中国与东亚、南亚和欧洲通商的标志产品,俗称“丝绸之路”。近几年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愈来愈突出,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从根本上分析,产业最终必须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真丝是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自然可降解性,生产过程中除了染料等化学品外,从种桑树、养蚕、生产过程、几乎所有生产副产品可以循环利用,例蚕砂经发酵后成为饲料;蚕蛹可作为食品等,可见丝绸产品天生具有绿色产品的属性。 《中国制造2025》提出“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2015年10月13日,《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生态设计产品标识》、《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规范家用洗涤剂》等系列标准已由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2016年9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开发推广万种绿色产品”的目标,为了体现丝绸产品的生态特点,将丝绸产品打造为纺织行业首个绿色产品,因此制定《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规范丝绸(蚕丝)

学习防人身伤害措施心得

330MW乙值学习防人身伤害措施心得近期,公司人身伤害事故频发,为此运行部组织我们学习防人身伤害措施,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学习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被设备伤害。 在电厂工作,要对高温高压部件潜在危险性认识充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现场作业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我们在巡检时周围到处是高温高压管路,而且经常要操作带电设备,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惨剧,对人身伤害不学习,不关心,倒霉的最终是自己。 在锅炉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危险情况有 1,水位计爆破。高温蒸汽把人烫伤,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一定站在侧面缓慢操作。 2,炉膛看火孔看火。在看火前一定要和盘上人员提前打招呼,提高炉膛负压,并站在侧面观察。 3,磨煤机着火。在着火后要立刻停磨,关闭冷热风门,使磨煤机里燃料尽快缺氧自熄,另外打开灭火蒸汽时要缓慢,防止蒸汽冲进磨煤机把高温烟气冲出烧伤自己。 4,吹灰器现场处理。在处理时要和盘上人员联系,在用摇把摇出吹灰器的时候绝对不允许启动吹灰器电机,我在甲值的时候就遇到在现场电气人员使电机忽然转动,使摇吹灰器的人手受伤。另外也要注意吹灰器刚启动时炉膛正压高温烟气的冲出。以及吹灰蒸汽的烫伤。 5,锅炉人员在巡检时要注意防止在楼梯上跌伤和撞伤。这些事件已经发生过数次,还好受伤不重。尤其是雨雪天气更应该注意。 6,锅炉人员在处理断煤时,也要注意用榔头敲煤时,头部脱落砸伤他人,以及自己从给煤机上摔下来。 7,汽机高加内水侧温度达到200℃以上,压力在10MPa以上,汽侧温度更高,我们在检查以及处理异常事故的情况下都要加强安全意识,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8,汽机主再热蒸汽管道内温度均在500℃以上,主汽压力能达到16MPa,在检查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9,汽机EH油压力在13MPa以上,并且具有强力腐蚀性,在进行有关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10,严禁在没有安全设施的管道、横梁上行走及操作。 11,保洁人员清擦设备应经过专门培训并用专用工具。 12,给煤机上部(靠下煤管处)加装防护栏。 13,在进行电气设备停复役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制度,防止人为误操作.14, 在进行电气设备消缺工作时,严格审核有关工作票,确保符合工作需要的安全措施,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要主动向检修人员交代清楚,指明工作地点和相邻带电部位,提醒注意事项.以防人身触电. 15, 在转动设备上工作时,尤其要注意着装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防止被转动设备缠绕伤人,对于带电设备则要作好防人身触电和导致保护动作的措施(如更换发电 机碳刷或处理接地碳刷冒火时,一定要扣紧袖口,束好发辫,清除口袋里易掉落异物,站在绝缘垫上或穿绝缘鞋工作等) 16, 正常检查室外高压电气设备时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不得举金属物件靠近带电设备,防止触电伤人.雷雨天气时更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17,在巡检氢系统时,一方面自己要遵守安规之规定,另一方面要仔细观察周围有无危害安全的隐患及违章事件等。 我们相信只要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检修规程。强化自身安全意识,未雨绸缪,重视工作中的每一项细节。平时加强对全国电厂事故的安全教育,认真学习《安规》及

电厂事故处理原则

总则 1.1 本规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1.1 本规程的目的是为电气人员规定出处理电气事故或故障的一般原则,各重要电气设备事故或故障的具体处理要求由各相关单位制定细则予以明确。 1.1.2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石化股份茂名分公司炼油茂名分公司供电系统各单位。各有关人员必须熟悉本规程。 1.2 处理事故的一般原则 1.2.1 尽快限制事故的发展,消除事故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危险。1.2 2 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持设备继续运行,以保证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1.2.3 尽快对已停电的用户恢复供电。 1.2.4 在处理事故时,值班人员及有关人员必须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力设法保持所负责的设备继续运行。当事故形势已经威胁到人身安全时,事故处理人员应选择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1.2.5 在交接班时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交接班,交班人员应负责处理事故,接班人员协助处理,直到恢复正常运行。 1.2.6 凡是不参加处理事故的无关人员,禁止进入发生事故的地点。 1.2.7 发生电气事故时,值班人员必须遵照下列顺序消除事故: 1.2.7.1 根据事故信号和设备的状况,迅速判断事故的原因; 1.2.7.2 如果对人身和设备有威胁时,应立即设法解除威胁,必要时可以停止设备的运行并及时汇报。 1.2.7.3 迅速进行检查和试验,判明故障的性质、地点及范围; 1.2.7.4 对所有未受到损害的设备,保持其运行; 1.2.7.5 为了防止事故扩大,应主动将事故处理的每一阶段迅速报告电力调度及车间值班人员,由车间报告上级机动、生产和安全部门。 1.2.8 处理事故时,必须迅速正确,避免事故扩大。 受令者在接受命令时,必须向发令者复诵一次;事故处理的发令者有条件时应作录音记录。听从电力调度(没有电力调度者为主管部门)命令执行后,要立即报告发令者。 1.2.9 事故处理完后,应做好详细记录。

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一、发生校内重大火灾、地震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1、学校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指挥全校学生紧急疏散(到足球场),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小喇叭发出紧急疏散信号。授课教师应迅速组织指挥学生排队有序疏散。提醒学生疏散时一定要沉着冷静,不惊不慌,不喊不叫,互帮互助。行进时严禁学生系鞋带等下蹲的动作。 2、学校发出紧急疏散信号后,无课人员要迅速到内操场集中,无条件接受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安排的任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确保每个楼梯口及楼梯拐弯平台处安排有一名疏导员,指挥学生疏散。 3、发生重大火灾时,学校护卫队及教师可利用一切消防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 4、学校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区教育局。 5、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发生(校外)学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1、带队教师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要迅速将事故信息报校长室或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带队教师要迅速组织抢救受伤师生,在医院救护人员未到之际,做好简易救护工作,要及时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危险程度、伤亡情况。 3、保护好事故现场以及重要物品、证据。 4、做好家长、家属和记者接待工作。 5、配合交警部门做好调查、取证、事故处理工作。 6、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学生上体育课、活动课或参加训练队活动时,发生一般性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1、负责教师要迅速把受伤学生送到校医室或校外的医疗机构救治,同时要协调其他教师,组织安排好其他的学生。 2、校医要及时实施救护措施。要通知家长到校接回治疗,并通报学生受伤情况。 3、活动结束后,负责教师要向家长致电了解受伤学生状况,告知其受伤过程。同时,活动的负责教师要将其情况向班主任通报,向校长室报告。 4、班主任接报后要做好受伤学生和家长的劝慰及心理辅导工作。 5、班主任、校医要通力合作,及时做好学生医保等善后处置工作。 四、课堂上,学生突发(非传染)疾病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1、授课教师要迅速把患病学生送到校医室就诊,同时要协调其他教师,组织安排好该班其他的学生。 2、校医要及时实施救护措施。如果病情特殊或紧急,报学校立刻送社区医疗机构就诊。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xxxx—2015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征求意见稿) 2015 - - 发布 2016- - 实施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目录 前言............................................................................................................................................................. 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2) 5污染物监测要求 (3) 6实施与监督 (5)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河北国华定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济元紫能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飞、王婷、陈小通、文亮、程俊峰、尉亚飞、谷瑞欣、何文杰、高翔、王春雨、孟欣、孟宪忠、于海、杜静、康海朋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燃煤电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单台出力65t/h以上除层燃炉、抛煤机炉外的燃煤发电锅炉;各种容量的煤粉发电锅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定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 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 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茶乙二胶分光光度法HJ/T 5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HJ/T 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试行) HJ/T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8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防人身伤害安全措施6个10条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十条重点安全措施 一、严格高处作业人员检查把关 高处作业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无妨碍工作病症,须持证上岗。登高作业前应确认身体及精神状态良好。高处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穿软底鞋,正确佩戴合格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高处作业人员严禁携带手机,特殊高处作业(如高塔作业等)应与地面设联系信号或通信装置并由专人负责。 二、登高工器具、设施必须可靠 登高工器具每次使用前必须对其外观、基本性能、检验标签等进行检查;登高前应检查登高设施是否牢靠;上杆塔前,应先检查杆塔根部、基础和拉线是否牢固;在不坚固的结构上作业前,应先做好防结构失去稳定、人员滑落等安全措施。 三、对登高过程应全程监护 上下杆塔应沿脚钉或爬梯攀登,不得沿单根构件上爬或下滑,严禁利用绳索、拉线上下杆塔或顺杆下滑;上下脚手架应走斜道或梯子,不得沿绳、沿脚手架立杆或栏杆等攀爬;攀登无爬梯或无脚钉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必须使用登杆工具,多人上下同一杆塔时应逐个进行;使用梯子登高要有专人扶守,并采取防滑限高措施;禁止携带器材登杆或在杆塔上移位。 四、高处作业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绳)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绳),且宜使用全方位防冲击安全带。安全带(绳)和保护绳应分系在不同部位的牢固构件上,不得低挂高用,系安全带(绳)后应检查扣环是否扣牢。禁止将安全带(绳)系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如避雷器、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

砍剪树木时,安全带不得系在待砍剪树枝的断口附近或以上。 五、高处作业人员转位时不得失去防护 在杆塔高空作业时,应使用有后备绳的双保险安全带。人员转位时,手扶的构件必须牢固,且不得失去后备保护绳的保护。进入杆塔横担前,应检查横担连接是否牢固和腐蚀情况,并须先将后备保护绳系在主杆或牢固构件上;下瓷瓶串时,安全绳应拴在横担主材上,安全带和安全绳或速差自控器不得同时使用;安装间隔棒时,安全带应系在一根子导线上。 六、高处作业防护器材组合必须完整 在大间隔部位或杆塔头部水平转移时,应使用水平绳或增设临时扶手;垂直转移时应使用速差自控器或安全自锁器。高塔作业必须使用速差自控器及安全自锁器。作业活动范围较大(当使用3米以上后备绳)时,应使用速差自控器。220kV及以上线路杆塔宜设置高处作业人员上下杆塔的防坠安全保护装置。在没有脚手架或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或坠落相对高度超过 1.5米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它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七、高处作业行为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高处作业人员不得坐在平台或孔洞的边缘,不得骑坐在栏杆上,不得站在栏杆外作业或凭借栏杆起吊物件。上下传递物件应用绳索吊送,严禁抛掷。作业人员不得依靠瓷柱作为支持物。上下构架必须使用工作梯。杆塔上有人时严禁调整拉线、突然剪断导(地)线等危及杆身稳定的相关作业。 八、高处作业面必须措施齐全、可靠 高处作业区周围的孔洞、沟道等必须设盖板、安全网或围栏,高处作业的平台、走道、斜道等应装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高处作业地点、各层平台、走道及脚手架上不得

发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

发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前进发展,电能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锅炉就是作为能量转化的设备,是在火力发电中最根本三大设备之一,也是发电厂的核心设备,而且其结构还是最复杂的。本文对发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做了简单的分析,并得出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 【关键词】发电厂;锅炉运行;安全事故;处理方法 发电厂各机组稳定、正常地运行是电厂稳定生产的必要条件,但是只要电厂的锅炉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那就一定会给电力生产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也会带来经济上的大损失。为了防患于未然,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一定要掌握发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下面对发电厂的锅炉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事故进行总结并分析,为以后的发电厂的安全运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火力发电厂运行的基本原理 发电厂主要由汽水系统、燃烧系统和发电系统组成。而汽水系统则是由锅炉、汽轮机、高低压加热器、凝汽器、凝结水泵以及给水泵等设备构成。其中经过锅炉燃烧加热产生水蒸气后,水蒸气进入汽轮机,再由汽轮机推动叶片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各个系统和装置只有实现协调运作,才能使各项生产流程顺利实施,从而维护发电厂正常运行。 2.发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常见事故与处理方法 2.1水冷壁管爆破 2.1.1事故产生原因及现象 锅炉运行过程中,在负荷突变时,气泡压力也会突变,这就可能引起水循环故障;而当燃烧调节不当时,炉内热负荷分布不均,也可能导致管子中发生循环停滞、倒流等水循环故障;蒸汽压力以及给水压力下降,排出流量小于给水流量、锅炉的各段烟温下降,灰渣斗中出现湿灰,甚至向外漏水;启动时升压、升温或升负荷速度过快,停炉时冷却过快、放水过快等,这些都是锅炉的水冷壁损坏事故出现的原因。当发生该事故时,会伴随着很多不良现象。例如,炉膛内传出爆破声,炉膛风压偏正,气泡水位下降,给水流量大于蒸汽流量,锅炉两侧烟温、汽温偏差增大,燃烧不稳或灭火,检查孔和门孔处出现汽水喷声,炉墙与门孔不严处有烟气或蒸汽喷出。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有可能就是发生了水冷壁管破损,要处理好才能使损失降至最低。 2.1.2水冷壁管破损处理方法 当出现水冷壁管损坏事故时,操作人员应当立即停炉,为了排除燃烧炉内的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23-1996 批准日期1996-03-07 实施日期1996-03-07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thermal power plants GB13223-1996 代替GB13223-9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原《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91)是199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较新标准,因此,本标准考虑到了与GB13223-91的衔接:本标准划分的Ⅰ、Ⅱ两个时段各包括的火电厂分别与GB13223-91中的“现有火电厂”和“新扩改火电厂”相一致,技术内容也基本一致。本标准修订的重点是制定Ⅲ时段的各类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 本标准根据我国大气二氧化硫及酸雨污染日趋加剧、火电厂是排放二氧化硫的重点行业的特点,对位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1997年1月1日起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新、扩、改建火电厂(本标准将其划分为第Ⅲ时段)实行二氧化硫的全厂排放总量与各烟囱排放浓度双重控制,其他地区的实行全厂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同时,对这一时段火电厂烟尘排放标准的制定考虑到推动四电场高效静电除尘器的应用。另外,根据近几年我国已开始引进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为促进该技术推广发展,及早控制火电行业氮氧化物的排放,本标准首次规定了排放氮氧化物的标准限值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3223-91《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GB13223-91《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行废行。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火电厂最高允许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规定了第Ⅲ时段火电厂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本标准适用于单台出力在65t/h以上除层燃炉和抛煤机炉以外的火电厂锅炉与单台出力在65t/h及以下的煤粉发电锅炉的火电厂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标态 指烟气在温度在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中所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指干烟气标态时的数值。 4 技术内容 4.1 年限划分 本标准将火电厂按年限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段: Ⅰ时段-1992年8月1日之前建成投产或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批准的新、扩、改建火电厂; Ⅱ时段-1992年8月1日起至1996年12月31日期间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审查批准的新、扩、改建火电厂,包括1992年8月1日之前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审查批准、初步设计待审查批准的新、扩、改建火电厂; Ⅲ时段-1997年1月1日起环境影响报告书待审查批准的新、扩、改建火电厂。 4.2 烟尘排放标准 4.2.1 火电厂锅炉最高允许烟尘排放浓度是以除尘器出口过量空气系数a为1.7(第Ⅰ、Ⅱ时段)或1.4(第Ⅲ时

防止人身伤害措施(标准版)

防止人身伤害措施(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87

防止人身伤害措施(标准版) 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烫伤、密闭空间作业伤害是火电厂主要的人身伤害事故形式,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防护能力差;违章作业;失去监护;安全措施不全;设备工器具缺陷等,针对此现象,公司编制防止人身伤害措施,请生产系统各部门组织学习,生产系统人员认真执行,确保人身作业安全。 1、工作或作业场所的各项安全措施必须符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哈热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哈热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2、各级人员应重视人身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掌握各种作业的安全措施和要求,遵守安全规程制度。认真执行劳动纪律,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1)生产系统各部门负责人应掌握本部门人员专业技术能力、

班组技术骨干和人员配备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好内部调配。 (2)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应掌握所辖设备的技术状况、参数、运行工况及威胁安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积极组织处理。 (3)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应正确、安全地组织生产,确保设备完好,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安全工具和防护用品符合规定,并检查督促正确使用。 (4)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经常进行现场巡视检查,了解安全生产和设备运行情况,查看记录,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重大隐患和缺陷应立即组织处理,对重要操作亲临现场监护指导。 (5)各级生产管理人员要组织制定、完善安全文明检查制度,编制安全检查表和检查考核通报,领导开展好安全检查活动,制定落实整改方案。 (6)发生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对待事故和违章作业行为,安监部组织相关部门、专业进行事故分析会并按规定进行调查分析,督促、审查或填写运行部的初步事故报告。 (7)按事故处理预案定期编制演练方案,组织应急演练,锻炼

(设备管理)2020年电厂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设备管理)2020年电厂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电厂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目录 一、电厂设备汽机专业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汽前泵非驱动端轴承温度高 (10) 2、汽前泵非驱动端轴承烧毁 (10) 3、开式水泵盘根甩水大 (10) 4、IS离心泵振动大、噪音大 (11) 5、单级离心泵不打水或压力低 (12) 6、电前泵非驱动端轴瓦漏油严重 (12) 7、采暖凝结水泵轴承烧毁 (13) 8、磷酸盐加药泵不打药 (13) 9、胶球系统收球率低 (13) 10、胶球泵轴封漏水 (14) 11、氢冷升压泵机械密封泄漏 (14) 12、开式水泵盘根发热 (15) 13、开式水泵轴承发热 (15) 14、采暖补水装置打不出水 (16) 15、低压旁路阀油压低 (16) 16、小机滤油机跑油漏到热源管道上引起管道着火 (16) 17、发电机密封油真空泵温度高 (17) 18、循环水泵出口逆止门液压油站漏油 (17) 19、循环水泵出口逆止门液压油站油泵不打油 (18) 20、主油箱润滑冷油器内部铜管泄漏 (18)

21、顶轴油油压力低 (19) 22、主油箱MAB206离心式油净化装置投不上 (19) 23、汽泵、汽前泵滤网堵塞造成给水流量小 (20) 24、冷段供高辅联箱和四段抽气供小机节流孔板泄漏 (20) 25、汽泵入口法兰泄漏 (21) 26、高加正常疏水和事故疏水手动门法兰泄漏 (21) 27、采暖补水装置不进水 (21) 28、高加加热管泄漏 (21) 29、阀门内漏 (22) 30、凝汽器真空低 (22) 31、锅炉暖风器疏水至除氧器管道接管座焊口开裂 (23) 32、高压给水旁路门盘根漏水 (24) 33、循环水补水压力混合器罐体泄漏 (24) 34、循环水补水加硫酸管结晶引起管路堵塞 (24) 35、发电机漏氢 (25) 36、给水再循环手动门自密封泄漏 (25) 37、安全阀泄漏 (26) 38、凝汽器不锈钢冷却管泄漏 (26) 39、循环水泵轴承润滑冷却水滤网堵塞 (27) 40、消防水管法兰泄漏造成跳机 (27) 41、阀门有砂眼及裂纹 (28) 42、检修中紧固螺栓时出现咬扣 (28)

完整word版,各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各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机械伤害 (1)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一般伤口小的止血,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的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止血带止血,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脚上1/3处,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2)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3)消除不安全因素,如机械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采用措施进行稳定,防止事故扩大,避免更大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4)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切断机构的电源。(5)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6)事故发生后项目现场的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的同时,应立即向公司领导、项目部报告。(7)项目部得知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落实上述应急措施,注意检查事故现场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防止事故的扩大,并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8)配合公司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1)发现者关闭机械设备(如条件允许进行断电处理)并高声呼喊传递事故信息,其他人员电话报告公司办公室(电话:xxxxxxx)。(2)附近人员对受伤人员实施抢救;抢救过程参照人身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背面简易处置流程,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3)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应急装备(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4)抢险过程中,抢险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5)做好现场保护等待调查处理。 2、物体打击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重点放在对伤者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部位的行处理上。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伤者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男女iii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触电 (1)发生触电,立即切断电源或使人体脱离带电体,进行现场急救;同时向上

河南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ICS13.040.20 Z 62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 1424—2017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s 2017-08-28发布2017-10-01实施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1/ 1424—2017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2) 5 污染物监测要求 (2) 6 实施与监督 (3) I

DB41/ 1424—2017 II 前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改善河南省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规定了河南省辖区内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 燃煤电厂排放的水污染物、恶臭污染物和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具有强制性执行效力。 本标准由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制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霞、曹金根、张长青、赵永辉、朱灵峰、冯继锋、付博。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汪太鹏、郭新望、谷一鸣、孙倩、刘勇亮、李卓立、李英姿、刘军、王涛、高丽萍、陈丙亿、窦利军、杨惠、安玉刚、杨先锋、蔡丽、张成、门宁、李金锋、陈轲、刘璐、黄冬、高鹏、杜鹏、赵凌飞、陈建阁、赵宇航、谢闯将、尤克、霍建、马智捷、李岳君昇、曹家璇、丁先飞、韩海旺、高沛霖、来志林、王宇峰、刘莹。 本标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2017年08月28日批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自2017年10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河南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2020新版货运系统防止机车车辆人身伤害安全措施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新版货运系统防止机车车辆人身伤害安全措施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新版货运系统防止机车车辆人身伤害 安全措施 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做到那些? 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充分休息好,严禁班前、班中饮酒.严禁脱岗、串岗、私自替班或换班.对视听不良、行动不便的人员,严禁单人作业和使用重点工、机具及担任防护员等工作. 2.生产作业班组于班前做到那些? 生产作业班组于班前,必须结合天气情况、作业处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工作重点任务,对人身安全关键进行周密的安全预想,并制定有效的联防措施,在作业过程中抓好落实。 3.从业人员上线作业时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从业人员上线作业时必须精力集中、严守两纪,认真执行安全检查确认制度和呼唤应答制度,不准打闹、玩笑、阅读书报、接打手机

和做与本岗工作无关的事情. 4.邻近线路不足3米的生产房舍面对线路的门口,门前应设防护栏并安设警示标志,但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 5.运行速度在120公里小时以上的列车到达作业点前应遵守哪些规定? 直达特快、特快、快速列车、特快行邮专列等运行速度在120公里小时以上的列车到达作业点前10分钟,本线及邻线作业人员下道,必须距离钢轨头部外侧2.5米以上的安全处所避车。 6.各单位要对从业人员上线路作业的上下工、交接班行走的安全路线做出具体规定,并做到同去同归。 7.横越线路时,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横越线路时,必须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制度,并注意机车、车辆动态及脚下有无障碍物等.严禁钻车、跳车和抢越线路,遇天气不良时,更应注意来往的机车、车辆. 8.横越有机车,车辆停留的线路时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横越有机车、车辆停留的线路时,必须先确认机车、车辆暂不移

电厂常见事故及处理

电厂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编写: 审核: 批准: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电厂设备汽机专业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汽前泵非驱动端轴承温度高 (10) 2、汽前泵非驱动端轴承烧毁 (10) 3、开式水泵盘根甩水大 (10) 4、IS离心泵振动大、噪音大 (11) 5、单级离心泵不打水或压力低 (12) 6、电前泵非驱动端轴瓦漏油严重 (12) 7、采暖凝结水泵轴承烧毁 (13) 8、磷酸盐加药泵不打药 (13) 9、胶球系统收球率低 (13) 10、胶球泵轴封漏水 (14) 11、氢冷升压泵机械密封泄漏 (14) 12、开式水泵盘根发热 (15) 13、开式水泵轴承发热 (15) 14、采暖补水装置打不出水 (16) 15、低压旁路阀油压低 (16) 16、小机滤油机跑油漏到热源管道上引起管道着火 (16) 17、发电机密封油真空泵温度高 (17) 18、循环水泵出口逆止门液压油站漏油 (17) 19、循环水泵出口逆止门液压油站油泵不打油 (18) 20、主油箱润滑冷油器内部铜管泄漏 (18) 21、顶轴油油压力低 (19) 22、主油箱MAB206离心式油净化装置投不上 (19) 23、汽泵、汽前泵滤网堵塞造成给水流量小 (20) 24、冷段供高辅联箱和四段抽气供小机节流孔板泄漏 (20) 25、汽泵入口法兰泄漏 (21) 26、高加正常疏水和事故疏水手动门法兰泄漏 (21) 27、采暖补水装置不进水 (21) 28、高加加热管泄漏 (21) 29、阀门内漏 (22) 30、凝汽器真空低 (22) 31、锅炉暖风器疏水至除氧器管道接管座焊口开裂 (23) 32、高压给水旁路门盘根漏水 (24) 33、循环水补水压力混合器罐体泄漏 (24) 34、循环水补水加硫酸管结晶引起管路堵塞 (24) 35、发电机漏氢 (25) 36、给水再循环手动门自密封泄漏 (25) 37、安全阀泄漏 (26) 38、凝汽器不锈钢冷却管泄漏 (26) 39、循环水泵轴承润滑冷却水滤网堵塞 (27)

12种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煤气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一、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煤气岗位职工由于煤气设备、设施泄露煤气而发生一氧化碳中 毒事故 二、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原因 1、贯彻执行煤气安全制度不严格,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如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班组长以上干部强行命令职工进入煤气区作业,职工凭经验作业,误入或提前进入煤气区,进入煤气区域作业不进行CO检测。管理混乱,没有煤防员现场监护等。 2、当煤气设备存在严重缺陷时,如放散高度不够、脱水器设计不合理、煤气管网和设施年久失修等,导致煤气泄漏而发生中毒。 3、缺乏煤气安全常识,在煤气设备附近休息、打盹、睡觉。 4、在停送煤气或煤气区域作业时,不注意风向,或设备内的残留煤气置换不彻底,没有严格执行检测、检查、监护制度。 5、在煤气区域作业,当煤气超标时,强行蛮干,不采取应急措施,不佩戴空气呼吸器,不进行强行通风等措施。 6、吹扫煤气管道(设备)的蒸气或氮气未及时断开,当蒸气或氮气压力低于煤气压力时,造成煤气倒窜到蒸气或氮气管道内,引起中毒。 7、用水封煤气的管道和设备,由于水压低,煤气窜入水管中,引起中毒。 8、对煤气管网、水封、排水器缺乏管理,检查不到位,造成亏水,补水量不足,使大量煤气泄漏。 9、当煤气管网压力波动大,或煤气压力超过水封(排水器)有效高度要求时,造成水封(排水器)水位被击穿,煤气泄漏。 10、处理煤气不彻底,没有可靠切断煤气来源,没有置换煤气或置换不合格,就组织干活。 11、处理煤气合格后,没有对管网或设施内的沉淀物进行彻底清除,就进入干活。 12、煤气放散塔灭火,没有及时点燃。 13、发生煤气着火或爆炸事故后,没有组织疏散周围人员和戒严,灭火或爆炸后煤气大量泄漏而发生中毒。 14、开关盲板时,没有组织对周围环境进行确认,没有组织疏散周围人员,没有组织四周戒严,煤气大量泄漏而发生中毒。 15、煤气水封和脱水器溢流管直接插入下水道,一旦击穿煤气直接进入下水道,还有可能直接串入电缆沟,而发生煤气群死群伤事故。 16、煤气仪表一次线直接引入室内,而发生中毒。 17、煤气区域管道、设备附近未设明显警示标志,致使他人贸然进入煤气区域或乱动煤气设备设施。 18、在煤气管道下、排水沟等处私搭乱建房屋和办公室引起中毒。 三、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的症状 1、轻度中毒。吸入CO后出现头痛、头昏、头沉重感、恶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耳鸣、心悸、神志恍惚。但不昏迷,离开中毒环境后,吸入新鲜空气能自行恢复。 2、中度中毒。除出现轻度中毒症状外,面颊出现樱桃红,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大小便失禁,昏迷等。 3、重度中毒。多发生于CO浓度极高时,患者很快昏迷,并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休克、肺水肿、呼吸衰竭、心脏停止跳动等。 四、煤气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一)及时报告和组织指挥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9

ICS13.040.40 Z6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664—2019 代替DB37/664—201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thermal power plants 2019-03-07发布2019-09-07实施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3) 5污染物监测要求 (5) 6达标判定 (6) 7实施与监督 (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664—2013《山东省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DB37/664—201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对锅炉或燃气轮机组进行分类和定义; ——调整了标准的执行时段; ——增加了氨逃逸和氨厂界浓度控制指标要求; ——加严了大气污染物部分项目排放限值; ——明确了达标判定方法。 本标准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军华、丁程程、郭龙、邓保军、张战朝、史会剑、苏志慧。 本标准于2007年2月首次发布,2013年5月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