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读书报告

本读书报告围绕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核心观点概括、结构分析与主要观点梳理、观点述评和现实思考这五部分展开。

一、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

(一)作者简介

著作《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的作者是尼古拉斯·亨利。尼古拉斯·亨利(Nicholas Henry)是美国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美国佐治亚南部大学的政治科学教授。他长期致力于公共政策分析与公共管理研究。他先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校区(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哲学博士学位。他曾于1987-1998年担任佐治亚南部大学校长,并曾就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大学、佐治亚大学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他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创建了公共事务学院。他所领导的佐治亚南部大学曾被CNN专题报道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颗新星,而他本人也步入了佐治亚洲100位当代最有影响人物的行列。《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是亨利教授的代表作,除此之外,他还著有另外十余本著作,发表论文几十篇,其论文获得过《美国公共行政评论》颁发的埃德文?O?斯坦恩(Edwin O.Stene)奖。

(二)时代背景

1975年,《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一版面世,这是与当时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初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诞生的,至今有近110年的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与行政权力日益扩大和科学管理运动推动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以伍德罗·威尔逊和古德诺“政治行政二分”和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传统公共行政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不再适应当时的现实。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滞胀的困境一直得不到缓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行政改革的浪潮在西方国家迅速展开,关于行政改革的研究层出不穷。对公共行政的研究都反映了公共部门的无人性化,《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阐述了公共利益中的人性表现。

二、核心观点概括

本书以美国人的视角系统地论述了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领域的理论研究前沿与实践发展动态,涵盖了公共行政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共行政的学科发展范式、公共组织、公共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政府间关系以及行政伦理等。本书研究分析了一种现实,一种介于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之间的协调。《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从根本上讲的是公共利益,阐释了什么是公共利益,如何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利益中人性的表现。

三、结构分析与主要观点梳理

本册《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是第十版,因为有些章节不适合中国读者阅读,第十版在第九版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章节。删减之后,全书共分为三篇九章,分别介绍了公共行政基本理念发展演进的六个范式、公共生产力的评估与发展、公共财政与预算编制模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不同范式,跨部门、跨政府行政的实践做

法和经验总结,最后是官僚伦理的背景、意义和理论依据。

第一篇主要介绍公共行政的范式变迁。在第一章中,作者从美国公共行政传统(制约)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智力背景——开始展开,介绍了美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接着理顺了三种具有影响力的美国价值论断;简单介绍了官僚体制的相关情况和公共行政人员的定位。第二章开篇给我们介绍了范式的含义,并指出公共行政局部定位和焦点,根据不同时期的公共行政的不同定位和焦点,梳理了这一百年来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在本章中,作者从历史的角度,纵向阐述了公共行政学科发展范式的六种更迭交替(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行政原则、作为政治科学的公共行政、作为管理学的公共行政、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公共行政、治理)及其在百年间的发展与困境。在第六个范式治理中,作者介绍了政府和公共行政的未来,认为公共行政是在其定位和焦点中找到了一种有益的平衡。

第二篇主要介绍的是公共管理。这一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各种量化测评技术使公共组织运行更有效率,并对公共财产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探讨,这些都是公共管理的细节方面。第三章主要是关于公共生产力的讨论,特别关注生产力的服务技术、绩效测评和公共项目评估的问题。在这一章中作者对公共生产力的评估的原因分阶段讲述了不同的影响因素,还详细介绍了绩效测评五种不同手段,最后对公共项目评估的产生,如何进行评估,对公共项目评估的评价都做了介绍。第四章是在对公共融资与预算编制的介绍,旨在传达一种对公共部门财政和预算的认识。在这一章中,作者从美国人愿意为政府支付的价格开始讨论,进而介绍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税收制度问题,联邦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公共预算理论的七种演进过程。第五章是介绍公共部门的人与职位的管理以及相关的人事政策的制定。这一章中首先对愿意为公共部门工作以及谁在为公共部门工作做介绍,然后分别探讨了公务员制度、集体谈判制度、政务官制度和专业的公共行政制度的不同价值特点和哲理。本章还介绍了公共部门的绩效和薪资。最后,本章大篇幅讨论了为了消除种族、性别和工作的偏见而制定的“积极行动”保护政策的相关内容。总而言之,第二篇讨论的是公共管理的细节问题,介绍了公共管理方法、技术及途径。

第三篇讲述的是执行公共政策,也就是如何完成公共行政的使命,属于“实务”的层面。第三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的是制定、提供并调整公共政策的各种模型,是第六章;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实际问题,即政府合同外包及民营化问题、政府间合作与协调问题以及跨部门合作,是本篇的第七章和第八章;第三部分主要是官僚伦理的背景、意义和理论依据。第六章中,作者首先将政策科学、公共行政和政策分析做了简单的比较分析,然后详细介绍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六种渐进主义范式和两种理性主义范式,紧接着对两种范式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解决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渐进主义范式和理性主义范式的办法,那就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战略规划范式的引出,战略规范范式将渐进主义范式和理性主义范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并弥补了它们的缺点。第七章主要是介绍了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盈利部门之间的合作。本章从跨部门行政的原因出发,介绍了跨部门行政的几种典型形式,如合同制、民营化、服务外包、政府采购等,通过政策实施和提供的方式的创新,完成特定政策目标。第八章主要是介绍了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采取不同经费组合和人员互动的政府间行政。这一章主要讲了各种不同的政府关系,四种不同的政府间行政的演变过程以及财政联邦主义、平级联邦主义和区域主义。第九章主要是讲述了公共行政的官僚伦理,即公共行政人员个体在公共政策形成和执行过程中的伦理决策,由此,本章详细介绍了官僚伦理的背景、意义和理论依据。

四、观点述评

本书是公共行政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既有公共行政基本理论的介绍和分析,也有相关实际案例,是一本在国外极有影响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专著。本书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以

下两个观点,现对这两个观点做自己的述评。

本书第一章第一部分《制约:美国公共行政的背景与传统》中早期的州宪法的结论是受制约的公共行政人员不一定等同于健康的民主政体。这个结论是通过行政首长的选举存在一定的问题得出来的结论,当时美国只有三个州准许行政首长可以由有投票资格的人员独立选举产生,其它都是立法院或者司法院任命,人们也不信任民主政体。不论这个结论对与不对,看到这个结论,我想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健康的民主政体呢?第二,为什么说受制约的公共行政人员不等同于健康的民主政体?书中第一篇的序言里面提到民主制度是“社群、多元、一般化的、孤陋寡闻的(如果不是无知的话)”,前面的三个形容词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最后的“孤陋寡闻的(如果不是无知的话)”是怎么理解的呢?按照这意思,就是说如果是无知的话,就不是孤陋寡闻了吗?对此,我不理解作者的意图。因为不理解,我不能说这个观点是对还是不对,或者说我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我只能说我认为的“孤陋寡闻的”意思什么。举例说来,民主制度在美国总统选举的体现上,直接选举是其表现之一。美国总统大选直选,那么那些没有文化、信息闭塞的民众如何投票呢?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根据从众或者被竞选者忽悠,从而投出自己的选票。这其实就是一种孤陋寡闻的体现。然而,这是无知的呀,在我的理解是因为选民无知,所以孤陋寡闻,完全跟作者理解的不一样。我试着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理解,是不是说若是无知,做出某些不是民主的事,就不算孤陋寡闻,值得原谅;而不是无知,做出的事有不好的结果,所以是孤陋寡闻的。为什么说受制约的公共行政人员不等同于健康的民主政体?我想我的理解是健康的民主政体不仅仅是由受制约的公共行政人员影响的,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一方面,受制约终归是被动的,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我们在求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说,总是要别人强迫你去学习,而自己不主动心里不愿意学习,那都不是长久的办法,治标不治本。我们也知道斯金纳的激励理论,不论正向激励还是负向激励都是会恶性循环的。公共行政人员通过法律等等被制约,自己内心并没有从根本上去约束好自己,这样一旦头脑一发热,很容易就会出错。另一方面吧,要有健康的民主政体只是靠制约公共行政人员是做不到的。公共行政人员只是民主政体的一部分,还有民众,还有民主政体等等。如果公共行政人员是受制约的,综合素质无可挑剔,但是,民众不配合不支持,民主政体本身是有问题的,那么这样子能够保证健康的民主政体吗?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受制约的公共行政人员只是健康的民主政体的一个必要条件。我国十八届六中全会主题“全面从严治党”,是从党员自身出发,“打铁要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高党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保持党的持久性,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在这里,很明显,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约束党员,另一方面,从党员自己出发,增强党员自身的素质。这样双管齐下,建设健康有能力的党。这就是受制约的公共行政人员不等同于健康的民主政体的说明。

本书第五章第九小节——种族、性别和工作:积极行动的挑战中联邦积极行动的执行情况分别讲到了国会的执行情况、司法部门的执行部门和基层政府的积极行动。其中,在讲到司法部门的执行情况就是用“差异性影响”或者是“反向影响”,该观点认为,声称在工作中受歧视的雇员没有必要证明他们雇员故意歧视他们,只要证明他们因不公正的工作政策而受到伤害即可。据此,雇员就可以受到惩罚,并被要求改变工作政策,歧视他们没有蓄意歧视。我看完这一段话,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存在道德风险怎么办?也就是说若是雇员恶意控诉雇主,该怎么办?虽然积极行动是为了保护那些易因性别、种族和工作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人,但是,用什么去保证司法部门提到的观点不会因为道德风险而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呢?后来看到“反向歧视”与配额问题这一小节时,我所思考的疑虑开始得到某种解答。因为积极行动,所以有意要在配额上注意分配,例如公共人事行政考试中,考试高分等相关资格都要求应该对弱势群体降低或取消,指导政府各个职级上工作的女性、少数民族群体成员、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数量与他们在总人口的比例大致持平为止。那就意味着一些非常优秀

的白人男性不会被录用、晋升,因为这些职位必须要留给弱势群体,即使他们没有这个白人男性优秀。看似这是正常的,在中国这是非常正常并大家都能够理解并接受,但是在美国,因为美国文化的原因,他们并不觉得这是公平的,他们觉得这是另外一种的“歧视”,即“反向歧视”。连美国司法部门自己都在几十年后发现自己陷入到让所有美国人更公平的奋斗中。我所担心的疑虑和本书所写的已经出现的问题,到底去怎么解决呢?他们用了两种检测效度:第一,测试是否真正的考察了所从事岗位真正需要的资格条件:特殊技能、一般认知能力的特殊水平、最低教育水平;第二,测试是否对少数民族和女性申请人是公平公正的。然而,这两种检测效度依然是存在问题的,怎么样算是真正考察了?怎么样确定测试对少数民族和女性申请人是公平公正的?这些都是非常难以把握的。我只能说,或者借哲学上的“矛盾论”来说:时时都是存在矛盾的,事事都是有矛盾的,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为了解决歧视问题,出台了积极行动政策,才有司法部门的“差异性影响”,可是,又带来了新的矛盾,催生了“反向歧视”,然后为了处理一系列的问题,引入两种检测效度。总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协调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类似于积极行动的政策,在我们中国也有体现,比如就业政策,比如高校招生政策,其实都是多多少少的问题,我们也在纠正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这些政策。

本书的概念分析脉络清晰,逻辑严谨,书中多处都是用横向比较分析的,比如跨部门行政中对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盈利部门的比较分析,得出跨部门行政的原因和效果;再如第六章中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渐进主义范式和理性主义范式之间的对比以及各自范畴不同类型的对比,都是横向比较分析。纵向思考主要是以时间轴为线索的,书中也多处有涉及,例如第二章中公共行政的百年发展与困境中六种范式的演变,都是基于时间线索更迭交替的,不同时间段不同范式的特点。

五、现实思考

本书中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实践做法与经验,对当今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教育也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来形成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

早在2008年、2013年我国就进行过大部制改革;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其中就包括深化行政体系改革;2017年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上也明确表达行政改革要简政放权。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可以借鉴西方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第一,行政改革要改变传统的行政观念和行政模式。公共行政是根植于地方文化之中的,我国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信念、集权主义的价值和原则、人治和礼治的原则和官僚主义的行政方式为主要内容。虽然现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官僚主义作风依然是存在的。我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值得借鉴的行政理念,如讲求法治和规范,依法治国,以法治取代人治,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用人原则。第二,加强专业化的公共行政人员的培养。专业化的公共行政人员是行政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我们需要加强这类人才的培养,有一套切实可用的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学习西方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如学习西方国家在ppp模式应用上的经验,改革公务员薪资制度,激活政府服务体制。第四,从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实践发展动态中汲取经验,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我们学习西方公共行政学的一些实践经验,不仅要学习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还要从他们失败的实践经验中获取知识,避免同样的问题在我国发生。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这本书仅可以对我们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也可以为我国的行政改革做实践的指导。但是,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文化,不可照抄照搬,我们要通过比较、鉴别、有选择地吸收发展中国自己的公共行政

与公共管理理论,并积极致力于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体制及公共管理模式,是中国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发展的现实选择。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多项选择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0277)多项选择题(2009-04-23 14:23:40) 标签:教育分类:教育学习类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意识形态、C。道德论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执 行国际经济政策、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 3、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墨西哥、D。埃及。 4、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 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5、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立法、C。行政、E。司法三种权力。 6、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西蒙B.怀特C.汤姆森E.斯密 斯堡。 7、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E.X理论时期。 8、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 离的观点。 9、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怀特B.魏劳毕E.费富纳完成的。 10、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 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1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A.自然地理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E.文化环境。 12、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管理对象E.组织文化。 1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特殊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 1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衍射型 公共行政模式。

公共行政概论 范围整理

公共行政概论 一、单选 1.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非政府组织又称第三部门。 3.政府活动的核心是对公共事务的处理。 4.“公民第一”的原则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5.亚当.斯密提出“守夜警察”政府理论。 6.界定和保护产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7.计划职能是其他职能实施的前提条件。 8.在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政府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9.行政权力结构是行政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 10.在议会内阁制行政体制的国家,行政机关要对立法机关负责。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现出一种反比例的形态。 12.行政领导的首要作用是决策决断。 13.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都要遵循最低数量原则。 14.当代领导活动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即软权力的应用越来越多,而硬权力的应用则越来越少。 15.领导特质理论还认为领导者的物质是“先天”的。 16.领导班子要有梯形的年龄结构。 17.在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政府是最核心的力量。 18.公共政策的实质就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 19.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去实现和解决的问题。

20.价值分析——因为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 21.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 22.政策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称之为“政策运行成本”。 23.摩擦损失,在各项政策缺乏配合、协调时,各政策之间必然产生摩擦。 24.偶然失效,随着人们对政策逐渐理解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执行过程逐步进入正常状态,尽管失效也存在,但失效率最低。 25.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 26.政策环境是决定或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27.人事行政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家公务员的直接管理活动。 28.人事行政是立国之根、治国之本、富国之道、强国之基,在政府管理中处于关键和核心的地位。 29.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现代人事行政的重要理念和原则。 30.职位分类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分类方法,品位分类是以人为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31.我国实行多级预算制,即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32.经常性预算以各项税收收入和其他一般性收入为来源。建设性预算以国有资产收入和专项建设资金为来源。 33.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34.决算是预算的总结,是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和政府公共活动的财政反映。 35.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36.法治主义作为一个基本的政治原则和治国原则,其产生和确立是近代民主革命及其以后的事。 37.法治就是确立法在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和政府依法办事。 38.行政法制是一国有关行政的法律制度之简称。 39.行政法治的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国家受法律的约束,这是法治的精髓。 40.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受“议会至上”和“无法律即无政权”原则的影响,强调政府的一切行为均

公共行政学论述题汇总

公共行政学论述题汇总 论述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简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3.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4.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坏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5.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答: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6.简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答: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7.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 答;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 8.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答: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9.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10.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 答: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11.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答: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互动关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即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一、统一性 (一)、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公共行政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超越 自威尔逊以来, 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要理论。在其一百多年历史中, 经历了从传统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的形式变革,公共管理学是70 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工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上可以看出,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公共管理是 对公共行政的继承和扬弃, 是对公共行政的延续和发展。 (二)、两者隶属于同一理论框架 在广义上,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 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也就是说, 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在狭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不同模式。一方面, 理论界倾向于把公共行政看成是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 在国内也被称为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 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 二、差别性 (一)学科设置: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在管理科学门类中,把公共管理定为一级学科,行政管理被定为公共管理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与行政管理相并列的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这是从公共管理的领域划分出的二级 学科。 (二)内涵区分: 公共行政的内涵与公共管理的内涵学界存有较多争议和分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公共管理基本等同于公共行政 一种观点是认为二者内涵是同一的。西方坚持传统范式的学者认为公共管理完全等同于公共行政,代表人物就是罗森布卢姆。

公共行政学模拟试题(二)(优.选)

公共行政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二、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一、、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15个 1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 组织文化: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3 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4 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5 行政领导: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6 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7 非程序性决策: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8 经验决策: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9 行政决策参与: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0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11 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12 行政道德: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极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13 行政规章: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15电子政府: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

《公共行政学》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公共行政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行政学 2.行政区划体制 3.考任制 4.非程序性决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19 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 A.《行政学导论》 B.《行政学》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2.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 )。 A.融合型 B.棱柱型 C.衍射型 D.分散型 3.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的行政区。 A.发展型 B.特殊型C.传统型 D.现代型 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 )。 A.英国 B.美国C.法国 D.中国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 A.奖惩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决策权力 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 )。 A.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B.领导决策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7.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税种 B.纳税人C.税法 D.税率 8.(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平行C.下行 D.网上 9.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 A.社会监督 B.事前监督C.事中监督 D.法制监督 10.目标管理方法是(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西蒙 C.伍德沃德 D.菲德勒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 A.墨西哥 B.新加坡C.智利 D.伊朗E.丹麦 2.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 )。 A.廉 B.绩C.勤 D.德E.能 3.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 )。 A.行政处分权 B.建议权C.调查权 D.检查权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4.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 )。 A.个人所得税 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C.农业税 D.地方税 E.中央税 5.行政基本方法包括( )。 A.法律政策方法 B.政治方法 C.行政指令方法 D.思想工作方法E.经济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2.简述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2.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论媒体沟通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当前,随着传统媒体的深刻变革和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新闻和信息发布变得愈加便捷和普及,尤其是网络媒体,凭借其实时、快捷、廉价、有效等独特优势,受到众多网民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使其极易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的关注,一方面可以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干群沟通建立良好的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如果舆论导向偏离,也可能混淆是非,误导群众,损坏公务员队伍形象,影响政府工作。能否正确运用媒体这把“双刃剑”,引导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和政府工作发展全局。新闻报道的媒体策划、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因社会舆论应对不力而导致的严重群体性事件,如贵州“瓮安事件”、沸沸扬扬的“杭州飙车案”、铁道部“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在解析这些群体性事件时,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关部门在舆论处置上犯 了两个相反的错误:一是有关部门处理过慢。“瓮安事件”中,因官方未及时回应群众越来越激烈的请求,使矛盾越来越激化,直接导致发生严重暴力事件,后来才由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二是有关部门处理突发事件时过急、过于草率。从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也使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特别是在征地拆迁中,干群对立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有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少数问题不假思索地“曝光”,降低了政府威信。尽管政府部门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缓解干群关系,但是此类事件愈演愈烈,使部分地区政府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某些政府部门舆论引导工作相对滞后,在舆论引导形式上呆板单一,依旧满足于在报纸上、电视上刊发些类似公文的消息,群众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在组织策划上,缺乏系统的宣传策划,宣传力量时强时弱;在时效上,断断续续,没有形成持续、有效的宣传舆论攻势,从而导致了政府舆论宣传工作受众面小、传播范围窄,有“王婆卖瓜”之嫌,甚至受到群众的抵触和反感,宣传效果事倍功半。客观地说,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工作,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迅捷多变的舆论监督的需要。 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面对新形势,舆论引导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相关人员没有准确把握舆论引导发展 趋势,观念陈旧,导致舆论导向偏差。当前,还存在一种观念:一提宣传首先想到的就是“夸”。个别领导认为宣传就是写给上级领导看的,轻视社会舆论宣传的力量,对媒体报道不能冷静对待,只能见好的,不能见坏的,见了正面报道就洋洋得意,见了负面报道就暴跳如雷,不是扪心自问自身行为中的不妥之处,而是指责媒体报道不实,给人以权压人的感觉,在公众中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单位和领导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仍停留在吃吃喝喝勾兑关系上,不知道换位思考,不考虑媒体的生存规律和运作方式,未能策划出满足媒体需要,又对政府部门、人民群众有利的多赢的宣传舆论方案。一些宣传干部缺乏媒体应对能力,对受众的心理需求置若罔闻,新闻宣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与媒体的沟通中普遍缺乏应对的经验和技巧,

2017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行政学题库及答案(供参考)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公共行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A.普耳 B.斯图亚特 C.斯密 D.欧文 2.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 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B.《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C.《政府生态学》 D.《公共行政生态学》 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行政决策 B.行政监督 C.政府职能 D.行政体制 4.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 A.奥地利 B.芬兰 C.瑞典 D.瑞士 5.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A.行政人员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职位 6.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7.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美 B.中 C.英 D.法 8.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A.确定控制标准 B.纠正偏差 C.衡量成效 D.行政指挥 10.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11.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12.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的行政区。 A.传统型 B.发展型 C.特殊型 D.现代型 13.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A.2006年1月1日 B.1993年10月1日 C.2005年4月27日 D.1994年1月1日 1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应变方案 D.追踪方案 16.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政府机关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余仁山 余仁山,生于20世纪70年代,豫南商城县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先后任职于《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华夏时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栏目组、社会新闻部《法治在线》,历任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策划人、新闻采编部策划人至今。 一、什么是媒体 (1)如何认识媒体。 媒体是什么?按性质可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现代媒体包括:网络和网络上各种与之相关的手段。现代媒体范围相当广,介质也相当多。需要我们开放视野。通过一切可能存在的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又要防止一切可能在媒体上的负面影响。 按地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媒体。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地域差异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任何一个地方小的新闻事件在全国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同样,全国大新闻事件在地方也能找到印证。 另一个分类就是所谓“喉舌”与商业媒体。“喉舌”就是党报党刊、主流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商业媒体的生存的本质就是靠新闻。 (2)媒体在哪里? 媒体的从业者无处不在,包括:通讯员、观众、线人及记者。 推荐媒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晚间新闻》、《朝闻天下》推荐网站: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人民网、凤凰网、天涯论坛 (3)媒体何时发力? 无休无止、随时出击,媒体舆论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 (4)媒体报道什么? 报道内容包括有正面和负面,有真的和假的,亲身经历的和道听途说的。报道范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监督的对象,都代表着国家机关,代表着公权。媒体监督什么: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或不法行为。2、涉及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3、群众最关心、最直

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

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 篇一: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摘要: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公共管理学的问题引起了行政管理学界的关注。其中一个基本问题是: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种观点认为,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公共管理学就是行政管理学,两者的差别是由于翻译的不同而造成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是有区别的,二者不能等同。但这种差别何在?后者没有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笔者认为,在今天的中国探讨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不能仅仅以西方学者的观点为依据,而主要应依据中国目前的理论与实践来探讨。本文试图首先通过对公共部门的科学界定来确定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究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 关键词:行政管理,管理体系,协调,服务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已成为一个独立,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蓬勃 发展。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是一门比较广的学科,作为初学者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公共政策的本质:一,公共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愿望。二,公共政策作为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手段,服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公共政策的目标:政策目标的价值前提。政策目标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既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又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一方面,确立政策目标要以社会的事实或客观条件为基础,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即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实由社会现实决定的。但另一方面,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干预措施或解决问题的手段,该达到何种理想状态,关建取决于全社会及社会成员个人价值判断或价值观。 一、关于“纯粹的”公共部门与“纯粹的”非公共部门之区别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然而这个整体又是各个部分组成的。人们可以对这些不同的部分给予不同的称谓,如社会团体、社会群体、社会部门等。其中,有关这些社会部门的分类,人们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运用不同的标准对之加以区

《公共行政学》要点及主要内容

《公共行政学》各章要点提示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行政的含义、特点。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同时,本章界定了公共行政学的概念、特点与研究方法,也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状况。 要点提示 公共行政的含义 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国家的公共事务。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政府)的行政,即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公共行政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公共性、法则性、民主性、公平性、高效性。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作用:第一、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 第二、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 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第四、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 第五、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科学管理时期 二、行为科学时期 三、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四、新公共管理时期 五、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与发展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政府能够管什么;应该管什么;政府管理由谁来管;政府管理怎么管;政府管理为什么管。 第二章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共行政管理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 要点提示 行政环境的含义 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作用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行政环境的特点 (1)复杂性 (2)约束性 (3)特殊性 (4)不稳定性 一般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 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1)自然地理环境与公共行政 (2)社会环境与公共行政 具体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 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凝聚力、

主动应对媒体 有效引导舆论

主动应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 非常有幸参加这次科级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研讨班。参加这次培训的最大感受是这次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针对性、实效性非常强,在培训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而其中专程外出到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参加的突发事件的媒体沟通以及模拟电视访谈等课程,更是让我们这16名学员记忆深刻、获益良多。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同学们普遍在如何与媒体沟通上有了更理性、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这肯定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我认为在与媒体的沟通协作中,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积极应对 古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与媒体打交道,首先我们要认识媒体,了解媒体。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其次在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要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过去我们在突发事件应对媒体中有时采取回避的方式,这是不可取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们更应该采取疏而不是堵的方式。所以对待媒体的态度,更好的方式是要主动掌握话语权,积极主动应对。 二、调查研究,充分准备 在接受媒体采访前,对采访可能涉及的相关事项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做到胸有成竹。如采访涉及事件的真实情况、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依据、事件发展态势、政府所采取措施以及达到的效果、下一步打算等,对媒体的性质特点(包括采访记者的相关信息、提问风格等)也要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才更能使采访有的放矢。在这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采访的内容、时机、地点以及接受采访者的心理调适、着装等方面也要有充分的准备。 三、灵活应对,有效引导 在采访中,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积极准备的前提下,在面对媒体的时候,要灵活应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特别在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中更要始终注意通过媒体塑造政府正面形象,在事实层面还原真相,在价值层面重建信任,从而通过媒体这个第三方,更好有效地与群众沟通,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同时在采访中,我们还要注重细节,比如着装简单得体、端正大方,运用好语言的音效感染等等,这样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政府和媒体的联系更加密切,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提升与媒体沟通协作的能力,从而推进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开展。

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区别

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区别 在西方,公共行政学本身大体经过了早期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以后的新公共行政学两大阶段。早期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并持续到60年代。其主要特点:①多采用法理式或旧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并以政府组织结构或官僚体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②坚持政治与行政二分论,只强调行政本身的原理性研究,忽视政治过程或政策过程的作用;③强调以“效率”为核心。 发端于40年代、流行于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提出诸多挑战,主要表现:①由单纯的法理或制度性研究方法向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转变;②抛弃了政治与行政二分论,把政治或政策与行政看成是政府管理中的连续或交融的过程,开始重视政府管理中的政策问题研究;③由仅仅以效率研究为核心转向更关注公平、责任和伦理等行政民主性价值取向的研究。 公共管理学是70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工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特点:①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②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的对象,除了政府组织管理外,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公共组织、公益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管理问题;它涉及的主题众多,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公共政治管理、公共(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2018年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选题:1*20分多选题1*10分填空题20分 名词解释4*4共16分简述题:8*3共24分论述题:1*1共10分 案例分析题1*1共10分 一. 填空题 1.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拂大学教授高斯。2.组织文化包括组织概念.法律意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4.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种。5.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威尔逊。7.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8.提出著名的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9.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1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11.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借鉴了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12.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3.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也叫传统组织理论。它产生并形成于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 14.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一是主张公民参与。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15.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 委任制 .考任制和考任制四种。 16.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17.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导者。 18.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分图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三维空间的领导模型。 19.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20.我国国家公务员目前主要的轮换形式有经历轮换. 职期轮换和地区轮换三种。 21.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实行职级工资制,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 22.国家公务员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虽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23.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 处理事务和搞好服务三个方面。 24.行政机关档案的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作业1答案

《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作业1答案 (绪论~~第五章) 一、填空题 1、纲鉴易知录 2、政治取向 3、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价值观 5、政治民主 6、非赢利性 7、英 8、部长会议制 9、社会公平10、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组织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2、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 协调的一种制度。 3、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4、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D 5、C 6、A 7、C 8、A 9、B 10、A 四、多项选择题 1、BCDE 2、ABDE 3、AD 4、ABCDE 5、ACE 五、简答题 1、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二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2、优点:一是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 二是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 三是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缺陷:一是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 二是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 六、论述题 1、主要观点:第一、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第三、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四、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第五、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六、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举例论述(略)。 2、主要观点:第一、政府(公共组织)是国家各种公共事物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第二、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第三、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第四、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定者与协调者; 第五、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举例论述(略)。 《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作业2答案 (第六章~~第十章) 七、填空题 1、领导方格图 2、四分图理论 3、非领导职务 4、县级 5、文字档案 6、管理信息层 7、立法机关 8、实施阶段 9、确定控制标准10、撰写评估报告

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尚自强 舆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是公众对社会上重大事件和争议的问题大体相同的看法。 舆论要素:公众、问题、意见。 舆论形成: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的引导。其过程为:问题发生,舆论领袖发现,意见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传播,意见互动与整合,舆论形成。 舆论的功能:信息功能,给社会公众传达某种信息,让人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指导功能,对个人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因而能够影响个人的言论和行为;沟通功能,使大众开始觉察到问题的存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协调并宣示自己的立场;最终作用于社会实践、影响社会发展;监督功能,通过舆论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形成讨伐之势,使舆论具备了一种监督功能。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媒体舆论监督类型:媒体报道海量的信息,让公众知道权力如何运用,使之透明化;媒体对事件做深度调查报道,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似的监督;媒体发表意见,刊登各种评论,对权力滥用及相关现象作出抨击、揭露。 媒体舆论监督方式: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舆论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业要善于做舆论的向导,把个人的分散意见经过宣传评述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使进步的、正确的舆论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同时对错误的落后的舆论注意引导,使之转化,对反动的思潮则予以批判,使之消解。 舆论危机:指某人或社会组织受到舆论攻击和谴责,陷入声名狼藉的境地,社会声誉暂时或长期低落。 舆论场:某一个具体的舆论在当时当地产生的特定的环境,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能使很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人们的交谈总是在一定空间和环境中进行的,舆论场同公众意见如影相随,根本无法分离。 舆论纸币: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报纸的传播特点时使用的一种比喻。1850年他们评论法国报纸时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该比喻意思是,报纸在社会中的发行状况,取决于它反映社会舆论的程度,就像纸币必须代表金或银才能在商品交换中流通一样。报纸只有用自己的正确言论和真实报道,客观公正地表达社会舆论,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才能取信于读者,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 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两重性:新闻事业具有为全社会提供新闻,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社会性,但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新闻事业又具有为一定阶级服务的阶级性。 李普曼《舆论学》中有影响力的理论:“两个环境”理论,我们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一是拟态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刻板成见”理论,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公共行政学考试试题(供参考)

公共行政学考试试题 单选题:1X20分多选题1X10分填空题20分 名词解释4X4共16分简述题:8X3共24分论述题:1X1共10分 案例分析题1X1共10分 一、填空题 1.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2.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威尔逊。 3.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4.提出著名的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 5.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6.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拂大学教授高斯。 7.组织文化包括组织概念、法律意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8.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9.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种。 1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11.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借鉴了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12.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3.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也叫传统组织理论。它产生并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 14.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一是主张公民参与。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15.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考任制四种。 16.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17.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导者。 18.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分图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三维空间的领导模型。 19.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20.我国国家公务员目前主要的轮换形式有经历轮换、职期轮换和地区轮换三种。21.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实行职级工资制,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 22.国家公务员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虽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23.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和搞好服务三个方面。 24.行政机关档案的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25.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事务处理层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层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决策支持层办公自动化系统三个功能层次构成。 26.对行政决策权的合法性的监督一般由立法机关进行。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别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别 公共管理职能是指公共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公共管理职能与公共管理目的相联系。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目的具体表现为公共管理目标与公共组织动机的统一。公共管理目的从价值形态上表明了公共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公共管理目的引导着公共管理职能,即为了实现公共管理目的而相应设定公共管理职能。 第二,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公共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所属工作人员。 第三,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整个社会公共事务,诸如外交、国防、公安、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交通、能源、信息、资源等。它们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公共管理职能还涉及公共组织为完成上述任务而对自身机构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第四,公共管理职能行使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共管理主体的权力。为完成公共管理任务,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国家必然要赋予公共管理主体一定的权力,公共管理正是通过运用这些权力来实现其职能。 第五,公共管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静态方面来看,公共管理职能由多要素构成,各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严密的结构;从动态方面来看,整个职能体系的运行环环相扣,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因此,对公共管理职能进行分类考察,从整体上予以把握,正确处理好职能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促进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科学化。 行政管理职能 职能,是指一定的人员或组织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作用。它是职与能的辩证统一。行政管理职能是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它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与基本方向,是行政行为本质的具体表现。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第一,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政府行政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的各级各类行政机构及其所属公务人员。在我国,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所有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 第二,行政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政府行政系统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诸如外交、国防、公安、财政、金融、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它们构成政府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围。同时,行政管理职能还涉及政府为完成以上任务而对自身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我们一般称后者为机关管理,单独对其研究。 第三,行政管理职能强调政府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作用的辩证统一。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功能不同,它首先遇到的是政府管什么事,管多一点好还是管少一点好,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然后才谈得上管理的作用。而行政管理功能只强调后一方面的内容。行政管理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责也不同,它又比后者增加了功能、作用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