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直升机发展史

中国的竹蜻蜓 中国的竹蜻蜓和意大利人达芬奇的直升机草图,为古代直升机的创造供给了启发,指出了切确的思想标的方针,它们被公认是直升机成长史的解缆点。 竹蜻蜓又叫飞螺旋和“中国陀螺”,这是我们祖先的奇怪创造。有人感触,中国在公元前400年就有了竹蜻蜓,此外一种斗劲守旧的估计是在明朝(公元1400年摆布)。这类叫竹蜻蜓的民间玩具,一贯流传到此刻。 古代直升机当然比竹蜻蜓复杂万万倍,但其遨游事理却与竹蜻蜓有近似的处所。古代直升机的旋翼就好像竹蜻蜓的叶片,旋翼轴就像竹蜻蜓的那根细竹棍儿,带动旋翼的筹谋机就好像我们用力搓竹棍儿的双手。竹蜻蜓的叶片前面圆钝,后面尖锐,上概况斗劲圆拱,下概况斗劲平直。当气流经过圆拱的上概况时,其流速快而压力小;当气流经过平直的下概况时,其流速慢而压力大。因而高低概况之间组成了一个压力差,便产生了向上的升力。当升力大于它本人的分量时,竹蜻蜓就会腾空而起。直升机旋翼产生升力的事理与竹蜻蜓是不异的。《大英百科全书》记实道:这类称为“中国陀螺”的“直升机玩具”在15世纪中叶,也就是在达芬奇绘制带螺丝旋翼的直升机设计图之前,就已经传入了欧洲。 《扼要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写道:“直升机是人类最早的遨游假想之一,多年来人们一贯信任最早提出这一想法的是达·芬奇,但此刻都知道,中国人比中世纪的欧洲人更早做出了直升机玩具。” 达芬奇的画 意大利人达芬奇在1483年提出了直升机的假想并绘制了草图 19世纪末,在乎大利的米兰图书馆创造了达芬奇在1475年画的一张对于达芬奇的直升机的想象图。这是一个用上浆亚夏布制成的重大螺旋体,看上去好像一个重大的螺丝钉。这类飞机械由四小我独霸,在达·芬奇时代风行的转变玩具可能激起了这位大创造家的设计灵感,他倡议以转变一绕垂直轴的螺旋面来达到垂直的遨游。它以弹簧为动力转变,当达到必定转速时,就会把机体带到高空。驾驶员站在底盘上,拉动钢丝绳,以转变遨游标的方针。事实上,达·芬奇称本人的创造也只是供给一个直升动力,而不是真正能工作的飞机。西方人都说,这是最早的直升机设计蓝图。 当然古代科学家感触达·芬奇设计的“直升机”可能永远不会腾飞,但这一设计摹拟还是是达·芬奇最驰名的创造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将达·芬奇视为双旋翼直升机概念的鼻祖。初期在20世纪40年月至50年月中期是合用型直升机成长的第一阶段,这一时代的范例机种有:美国的S-51、S-55/H-19、贝尔47;苏联的米-4、卡-18;英国的布里斯托尔-171;捷克的HC-2等。这一时代的直升机可称为第一代直升机。贝尔47是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研制的单发轻型直升机,研制工作初步于1941年,尝试机贝尔30于1943岁首步遨游,1945年更名为贝尔47,1946年3月8日获得美国民用航空署(CAA)的适航证,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获得适航证的民用直升机。该机是单旋翼带尾桨式结构、两叶桨叶的跷跷板式旋翼。旋翼下面有不变杆,与桨叶呈直角。通俗的主动倾斜器可进行总距和周期变距独霸。尾梁后部有两个桨叶的全金属尾桨。 卡-18是苏联卡莫夫设计局设计的单发双旋翼共轴式轻型多用处直升机,于1957年年中初度遨游,尔后不久投入批生产。采用两副转变标的方针相反的3桨叶共轴式旋翼,桨叶为木质结构。装1台275马力的九缸星形活塞式筹谋机。机身为钢管焊接结构,存在轻金属蒙皮和硬壳式尾梁。座舱内可包容1名驾驶员和3名乘客。采用四轮式升降架,前升降架机轮可以自由转向。 这个阶段的直升机存在以下特点:动力源采用活塞式筹谋机,这类筹谋机功率小,比功率低(约为1.3千瓦/公斤),比容积低(约247.5公斤/米3)。采用木质或钢木同化结构的旋翼桨叶,寿命短,约为600遨游小时。桨叶翼型为对称翼型,桨尖为矩形,气动效率低,旋翼升阻比

1纵观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

1纵观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试阐述对我国航空工业未来发展的设想 我国航空工业起步于清政府(即1910年)。从1910年到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动乱和战争时期,这时期所有的原材料,机载成品和设备几乎全部依赖外国进口,更没有与之相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师,维修人员也很缺乏。根本没有独立的航空工业,更谈不上航空科研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重视和发展航空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成功研制生产了上万架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支线客机和通用飞机,为国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60多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军械设备,仪表等专业设计研究机构,建立了空气动力,强度,自动控制,材料,工艺,试飞和计算技术等专业研究试验机构。我国航空工业科研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试验设备日臻完善,已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的风洞试验设施,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室,发动机高空试车台,飞行试验实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设备。 在发展航空工业的道路上,中国航空工业管理部门也几经变化。从最初设立的二机部四局、三机部、航空工业部、直到后来的航空航天部。1993年,航空航天部撤销,分别组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现状,决定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在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五大军工总公司的基础上,分立组建十大军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由于航空工业体系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我国在军用飞机,民用飞机,直升机等各种类型的机种都迅猛向世界各类先进机种靠近,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军用机从最初的仿制苏联的雅克-18飞机生产初级教练机,到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歼教1。它的研制成功对培养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人员积累自行研制飞机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诞生,这是一种高亚声速歼灭机,使我国的航空工业和空军进入喷气时代。歼6飞机是我国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歼7和歼8等在其基础上不断更新改进和提高。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轰5、轰6、水轰5、飞豹等轰炸机,枭龙FC-1型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使我国飞机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种类上也不断增多,这也说明我国航空工业不但在技术上不断更新和创新,在研制飞机种类上也不放松,两者齐头并进。 民用飞机运5飞机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小型运输机,之后“北京”一号、运7、运8等不断更新。直升机如直5、直8、直9、直11、“延安”2号、“701”型等种类多样。虽然现在我国现在还不能自主生产大型的载人客机,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拥有自主研发的大型空客。我国航空工业从最开始的标志性研制和研发,到现在在经济上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已经体现出了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潜力。 我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的技术到逐步赶超西方先进的航空工业技术。在这个漫长的困难的时间里,我国的航空工业技术人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奉献了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今,世界航空航天业快速发展,传统航空航天大国都在拟定新的发展规划,积极扶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新兴国家也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飞机发展史

飞机发展史 1、人类实现飞天梦想 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数千年。《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明朝万户因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进行飞行而名垂青史;1891年,滑翔机之父奥托—李林塔尔制成一架蝙蝠状的弓形翼飞行器,成功进行了滑翔飞行;1903年。莱特兄弟制作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上天了, 自此人类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2、飞机的发展历程 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飞机的诞生颠覆了人们常规的思维,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从而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0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展览会上,有一架飞机在表演时坠毁。驾驶员被抛出燃烧的机舱。但是,这架飞机却引起人们很大关注。因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发动机。设计者就是飞机驾驶员本人,他是罗马尼亚人,名叫亨利·科安达,毕业于法国高等技术学校。他设计的发动机是用一台50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气,同时增设一个加力燃烧室,使燃气在尾喷管中充分膨胀,以此来增大反推力。这就是最早的喷气发动机。 1911年,英国的肖特兄弟申请了多台发动机设计的专利。他们的双发动机系统,能使每一个飞行员都不用担心因发动机停车而使飞机下降。这在航空安全方面是一个重大的进展。人们把按照肖特专利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称为“3·2”型飞机。这个名字告诉人们,这种飞机装有3副螺旋桨,2台发动机。这种飞机还装有两套飞行操纵机构,因此,两名驾驶员都能操纵飞机而不必换座位。 20世纪30年代后期,活塞驱动的螺旋桨飞机的最大平飞时速已达到700公里,俯冲时已接近音速。音障的问题日益突出。前苏、英、美、德、意等国大力开展了喷气发动机的研究工作。德国设计师,奥安在新型发动机研制上最早取得成功。1934年奥安获得离心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专利。1939年8月27日奥安使用他的发动机制成He-178喷气式飞机。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燕山大学 21世纪武装直升机发展概论 现代武器装备概论 机械工程学院 09级机自10班 0901******** 孙亚鹏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直升机概念的萌芽 最早直升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前(B.C. 400)中国已有的竹蜻蜓,竹蜻蜓包含一螺旋桨装在一根垂直轴上,人们以手转动此轴即可使竹蜻蜓升空飞行,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概念直升机。但是此一概念并没有继续的发展,一直到十五世纪,达芬奇(Leonardo de Vinci)绘出他所认为飞行的机器,在图中他建议以旋转一绕垂直轴的螺旋面(双旋翼直升机概念鼻祖)来达到垂直的飞行。 第二节早期直升机的发展 大约在1900年,以汽油为燃料的往复式内燃机开始问世,使得飞机的飞行成真,同时人们亦开始利用在直升机的发展上。于1904年法国 Renard 制造一架横向双主螺旋桨直升机以一双缸引擎推动同时他利用翼片扑动插梢(flap hinge)来解决因翼片升力所造成螺旋桨轴毂的力矩问题。 1907十一月三日法国 Paul Cornu 驾驶自制的直升机,而这也是飞行史上第一架真正只由飞行员操作飞行的直升机 1912年苏联 Yuriev 建造了一架原型机重200千克(下图),这是世上第一架只有单一主螺

旋桨配上一垂直反扭力螺旋桨。而此设计即目前最常见的型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因战争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较佳的引擎被开发出来,直升机所面临功率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有了足够的动力令直升机起飞,先驱们开始可以集中精力在直升机稳定性及控制性的问题上加以探讨。为解决控制稳定的问题,一些以前直接引用飞机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修正,如不再以垂直尾舵的方式来控制方向而改以翼面循环倾角和以旋转翼来取代螺旋桨等。旋转翼与螺旋桨最大的不同在其刚性的设计,旋转翼为柔性设计,允许翼片大量的位移及变形。反之螺旋桨则为刚性设计只允许少量的变形。 第一次大战结束的几年后,有三位直升机制造者竞相地号称其完成真正的飞行。事实上他们试飞的日期相隔不久,且各自有其破当时直升机第一次飞行的记录和对直升机的发展有所贡献 I. Pescar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位阿根廷(Argentina)的工程师 Marquis Pescara 建造一架包含两个转向相反的共轴旋转翼直径 6.4米,每一旋转翼有上下两个平面,每一平面有四个翼片: II. De Bothezat一位苏联的科学家于苏联革命时被迫逃离母国到美国,于1916年他写了一本直升机旋翼理论的书。在1921年六月一日他和美国陆军签署一项合约,帮军方发展一架可升高至 100米且可在引擎转速下降情况下降落的直升机,此为美国军方第一次直升机订单的合同。此机为一交叉型铁管梁组成的机身,于梁的四端各有一六个翼片直径 6.6米的旋转翼,旋转翼片的倾角则由一飞轮控制,全机重 1610千克配以一200马力的引擎 典型的武装直升机 III. Oehmichen一位法国工程师 Etienne Oehmichen 在1920年建造一架类似 Paul Cornu 所造的直升机,机身由一水平梁构成,于梁的两端各有一双翼片旋转翼,其直径 6.4米由一20 到25马力的引擎透过皮带来带动。但此机升力不足,他以缆线将一充满70 立方米的氢气球悬吊在上机身架子 第三节直升机发展的起飞期 德国的 Heinrich Focke 教授,他所发展一系列横向双主轴旋转翼直升机不止打破当时的很多记录,完成直升机史上第一次的自动旋转降落,同时对于直升机的应用上亦有相当的贡献。此机通过一连串官方正式的认证,开创以后直升机于山地救难、游览观光及城市运输的商机。于1943年六月十二日在当时德国的统制者希特勒(Adolf Hitler)前的表演后,直升机开始被使用于战争上。虽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不过Focke 教授在直升机发展上的成功事迹激励了各国于大战前对直升机发展的投入。但欧战开始及战后家园的重建,使得各国不得不停止直升机的发展,反观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因为本土未受到战争的洗礼其直升机发展亦进步神速,进而发展成一产值可观的工业。1940年到 1945年期间可说是其直升机工业的诞生,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 Igor Sikorsky(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和 Authur Young (贝尔直升机公司)两人。目前最常见的单一旋转翼直升机亦因西科斯基的成功变成目前直升机型式的主流 第四节武装的开始 纵观直升机的发展史就可以知道武装直升机是必然的趋势。在直升机上加装武器开始于40年代。,德国在Fa-223运输直升机加装了一挺机枪。50年代,美、苏、法等国都分别在直升机加装武器,开始主要用于自卫,后来也用来执行轰炸、扫射等任务。6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直升机。战争中,其直升机损失惨重,因而决定研制专用武装直升机。第一种专门设计的武装直升机是美国的AH-IG,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并用于越南战场。 武装直升机的地位 在局部战争中日益凸显的独特性能:飞行速度快;反应灵活、机动性好;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机载武器杀伤威力大。在现代战争中,武装直升机主要可遂行以下的一些任务:一

飞机的发展史

■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制作木鸟,以此寄托人类渴望在空中飞行的梦想。从古人的许多著作中,会发现制作能飞木鸟的众多记载。古书中称木鸟为木鸢、鹊、鹄等名。《韩非子·外储说》记载着:墨子经三年制成的木鸢,飞行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安慰他说,老师技术高超,木鸢虽然坏了,但毕竟飞成功了。在《墨子·鲁问》中也有公输班用竹木制成了能飞三天的飞鹊的记述。墨子是鲁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公输班就是传说中的能工巧匠鲁班。有关他们制作木鸟的历史,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间。除他们二人外,还有如张衡、韩志和、高骈等木鸟制造家。其中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太平御览·文土传》中就有张衡制造木鸟的记载。所存史料确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竹木在尝试制作能飞的原始器械了。这一点,得到世界科学界的一致认同。 ■坠地而亡的先行者们 公元前9世纪,古英国的布拉德国王自造的一副飞翼,并试图从伦敦阿波罗宫出发,当他飞越出城时,坠地驾崩了。这可能是有关人类模仿鸟类飞行的最早记录之一。1503年,意大利的丹蒂也用自制双翼飞行,虽然幸免一死,但也落下终生残疾。1507年,英国的达米安从苏格兰的斯特林城堡纵身跃起,想要飞往法国,结果在城堡下摔断了大腿。达米安并不服输,他把失败归罪于使用了鸡的羽毛。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 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它也起源于中国。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中国古籍当中有关风筝的史料比木鸟丰富。唐朝的《事物纪原》记载了汉初的韩信是风筝的发明人。唐朝的记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韩信制风筝让张良乘坐,飞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营军心。宋朝的传说为:刘邦征伐陈烯,韩信打算里应外合,便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宫。 《事物纪原》和《新唐书》分别记载了利用风筝求援的轶事。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兵困南京。武帝的将军羊侃用风筝送出求援诏书。不料风筝被侯军误为妖术而射落,求援因此失败。 更为离奇的风筝传闻见于《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时,大杀“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孙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为元韶制作风筝,他们二人从金风楼乘风筝双双飞逃。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关于飞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来仍然很有趣味。 ■传说戴达罗斯发明“人翅”飞出克里特岛 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对飞行的渴望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传说雅典的戴达罗斯擅长雕刻,他的雕像栩栩如生;但他更热衷工程技术,特别对建筑格

空一军-空军军史

中国空军为何空一师 在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很长一段时间里,航空兵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但一直没有空军“第一师”这个番号。为什么长时间空缺此番号?它是什么时候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番号由“一”变成“四”,缘于刘亚楼一番话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加强华东地区的防空力量,抗击退居台湾的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等大城市和华东沿海地区的轰炸,并为解放台湾作准备,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华东地区组建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1950年4月的一天,时任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政委的李世安,突然接到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电话,要他马上到北京来谈话。 见面后,刘亚楼对李世安说:军委决定调你去华东地区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当政治委员,方强同志任旅长(未到职)。李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刘紧接着问他:新组建的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你看是叫第一旅好呢,还是叫第四旅好?李世安说:数一个数,编一个序列,都是从一开始的,新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当然是叫第一旅好。刘亚楼笑了笑说:我已考虑了很久,还是叫四旅好。叫“第一”容易产生“老子天下第一”骄傲自满情绪。我们要效仿毛主席的做法,他在井冈山创建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部队时,开始就叫红四军,没有叫红一军嘛!我看应叫空军第四旅,这里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这支部队的建设。

李世安听了刘亚楼的一席话,深受启发,回答说:司令员讲得好,我没有考虑这么多,没有想到还有个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的问题,这样叫意义就更大了。 刘亚楼说:这个部队是由4个机种混合组编而成的,来我国的苏联巴基斯基空军部队叫混成集团军,因此,我们这支部队的名称也可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这个名称是我与总政罗荣桓主任一起研究确定的(该旅当时对外代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 由此,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的番号就定了下来。 1950年6月19日,混成第四旅在南京正式成立。旅部以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军九十师师部为基础,加上空军司令部和华东航空处抽调的100多名干部,共300多人组成。先驻南京,后转驻上海龙华机场。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兼任旅长,李世安任政治委员,刘善本等3人为副旅长。旅机关设有司令部,辖作战、侦察、通信、管理、机要5个科;政治部,辖组织、宣传、保卫3个科和1个翻译室;后勤供应处和航空工程处。旅下辖4个团和4个供应大队(也是团级单位),全旅共有3500多人。 当时,混成第四旅是解放军唯一的一支航空兵部队,全国的战斗机几乎全都集中到这支部队来了,机型五花八门:有歼击机,有强击机,还有轰炸机;有喷气式的,也有螺旋桨式的。有的机种数量多达几十架,有的只有几架,可以说是我国当时所有战斗机的大汇集,是各型号战斗机的“大拼盘”。如:十团装备乌拉-9飞机3架,雅克-

人民空军战略的发展演变及规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人民空军战略的发展演变及规律 作者:田越英, Tian Yueying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战略部 刊名: 军事历史 英文刊名:MILITARY HISTORY 年,卷(期):2009(6) 参考文献(10条) 1.中国空军百科全书 2005 2.中国空军百科全书 3.毛泽东军事文集 1993 4.当代中国空军 1989 5.杨万青;齐春元刘亚楼将军传 1995 6.刘亚楼笔记 7.张治平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空军战略分册) 2007 8.邓小平论国防和军队建设 1992 9.邓小平文选 1993 10.中国空军百科全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雷火明.林强.余希华.Lei Huoming.Lin Qing.Yu Xihua地面中重频PD雷达探测巡航导弹性能分析[期刊论文]-舰船电子工程2010,30(2) 2.黄元威.HUANG Yuan-wei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成像检测掠海飞行导弹研究[期刊论文]-舰船电子对抗2005,28(2) 3.张彤.首照宇.ZHANG Tong.SHOU Zhao-yu预警网优化组网的网格GT算法研究[期刊论文]-弹道学报2006,18(2) 4.陈辉.徐林海.李晨.朱洪艳.CHEN Hui.XU Lin-hai.LI Chen.ZHU Hong-yan被动传感器系统的快速航迹起始算法[期刊论文]-光电工程2008,35(9) 5.杜超中国军队的跨越:历史上的几个先例[期刊论文]-军事史林2004(4) 6.庞海东.范瑞锋.张艺外军预警装备现状和发展[会议论文]-2003 7.张永芳.张安.张莉.汤志荔.史志富.ZHANG Yong-fang.ZHANG An.ZHANG Li.TANG Zhi-li.SHI Zhi-fu对抗条件下防区外发射飞机武器系统综合效能评估[期刊论文]-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28(7) 8.钱贵.杨承军以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积极促进我国核战略理论的深入发展[会议论文]-2006 9.中国将建与国家地位相称的强大军队[期刊论文]-中国军转民2010(10) 10.袁刚才.吴永强.张杰.YUAN Gang-cai.WU Yong-qiang.ZHANG Jie无源定位系统的快速航迹起始算法[期刊论文]-系统仿真学报2005,17(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f10518093.html,/Periodical_jsls200906005.aspx

中国的空防发展史

中国空军发展史 “歼10战斗机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斗机。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战斗机在国际上被定位成了“三代半”战机已得到一致的公认。歼10战斗机具有很强的超视距空战、近距格斗和空对地攻击能力。歼10拥有空中对接加油能力。2007年2月,歼10战斗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百度百科 一、建国之初的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岁。空军司令部于1949年11月11日成立。刘亚楼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当时的中国,国民经济、军事各方面百废待兴,其落后程度不言而喻。尤其是当时的空军、海军,装备、技术、人才等各方面都十分贫瘠,想要发展,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建国后,苏联向我国提供了一批飞机包括La-9 、La-11 战斗机,Tu-2轰炸机等作战飞机,这些飞机在保卫重要城市、战略设施,消灭国民党残余的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有的还参加了抗美援朝。1950 年 5 月19 日,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正式部队诞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初期的飞机除了苏联“老大哥”给我国提供的这些飞机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国民党飞行员弃暗投明,驾机起义。这些由起义飞机组成的部队担负起了保卫首都的任务,直到1949 年

10 月1 日,这支部队的17 架各型飞机组成6 个分队,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就在开国大典上接受检阅的时候,所有作战飞机都是带弹飞行,时刻准备拦截来犯敌机。 下面是部分起义飞机的型号和参考图片: 立川99高级教练机 P-51K“野马”战斗机 二、咱自己的飞机! 1、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5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郴州市九中209班贺虹莎 【摘要】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关键词】中国航天, 飞船发展史,稳定发展. 【正文】 一、简介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008年9月25日~28日,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三个人协同完成。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待命,实现了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2011年11月1日~17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飞机的发展历程

飞机的发展历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飞机的发展历程》的内容,具体内容:飞机(Fixed-wing Aircraft)指具有机翼、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靠自身动力驱动前进,能在太空或者大气中自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航空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飞机(Fixed-wing Aircraft)指具有机翼、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靠自身动力驱动前进,能在太空或者大气中自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航空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飞机是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有人将它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关于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到底是由谁发明? 争议 法国人认为世界最早的飞机是由法国人克雷芒阿德尔(Clment Ader)发明,于1890年10月9日在法国试飞成功,部分人认为他发明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美国人认为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莱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于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试飞成功。 巴西人认为是巴西人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发明了飞机,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飞机成功地飞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动力飞行,之前的飞行并没有达到真

正意义上"飞"的标准。 一般普遍认为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而有部分人认为是由克雷芒阿德尔或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所发明。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有动力、可操纵的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已用于作战,当时飞机的速 度已达180~220千米/时,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轰炸机载弹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速度达到750千米/时,轰炸机载弹量可达10吨左右。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发动机由活塞式发展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性能显著提高;80年代飞机的升限已超过30000米,最大速度超过3倍音速,航程超过20000千米,最大载重量超过100吨。 莱特 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飞机的诞生。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而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然不能把人带上天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为飞机的鼻祖。 20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 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

航空器发展简史

航空器发展简史 摘要:从古代开始,人类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开拓,制造出风筝和热气球等飞行工具,来追求伟大的梦想,这些简单的手工造制作便成就了飞行器的雏形。在往后的几百年里,无数的飞行先驱者不断努力尝试飞行,终于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综研制的“飞行者”1号飞机首先试飞成功。此后几十年的光阴里,飞机从实验室走向了战场,正因在战场上的应用而使得其飞速发展;并而在后来中应用到民航中,而使其作用发扬光大。展望未来,航空器将会向实用型和智能型方向继续发展。 Abstract:long long ago,the man tried hard to make facilities which can fry in the sky like the kite ,fire balloon and so on to realize their great dreams.These simple man-made facilities are the rudiments of air crafts.Then many outrunners try their best fry.Ultimately ,The Wright brothers invented “the first Aviator Ty”and let it fry in the sky success.after that the air craft was used to the war from the laboratory .It is the reason why the air craft develops so rapidly.what,s more ,its function is more evident when it i was used to the civil aviation.It will de more utility-typed and intellectualized in the future ) 关键词:航空器飞机发展史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1949 年11 月2 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共和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航事业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支持密不可分,是几代民航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新中国民航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 年-1978 年):筹建时期。 1949 年11 月2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 11 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 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1950 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 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 万吨公里。 1958 年2月27 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 1958 年3 月19 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 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 年11 月17 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 。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1 年开始, 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 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 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 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新建和改建了 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 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 特别是完成了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扩建工程。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