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试题第十章-神经系统

生理学试题第十章-神经系统

生理学试题第十章-神经系统
生理学试题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十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递质

2、受体

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5、传入性侧支抑制

6、回返性抑制

7、特异性投射系统

8、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9、牵涉痛

10、运动单位

11、脊休克

12、牵张反射

13、去大脑僵直

14、后发放

二、填空题

1、神经系统主要由和两种细胞构成。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等特征。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和两方面作用。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

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

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Na+内流K+外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是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

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和。

7、突触抑制可分为和两类。除了突触抑制外,还有。

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

和递质等多种类型。

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和两大类。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非特导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10、内脏痛的定位,还往往发生。

11、牵张反射有和两种类型。

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和。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此僵直属于丁僵直。

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和两大类。

14、前庭小脑的功能是,脊髓小脑的功能是,皮层小脑的功能是。

15、自主神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

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伴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

17、下丘脑是较高级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节、、、、

和等过程。

18、学习的形式可分为和两种。

19、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与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无关刺激转变成条件刺激的过程。

20、人类大脑皮层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有语言和抽象思维机能;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的是,人类特有的系统是有。

21、人类的记忆过程可分为四个连续性阶段,即、、和。短时性记忆主要是;较长时性记忆与有关;持久性记忆可能与有关。

22、记录大脑皮层的自发性电脑活动的电位变化称为。在感觉传入冲动的激发下,

脑的某些区域产生较为局限的电位变化,称为。

23、睡眠时相包括和。在时,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而在时,脑电波则呈现同步化慢波。

三、选择题

1、对神经元基本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E)

A、大多数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B、一个神经元可有一个或多个树突

C、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

D、轴突末端的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

E、轴突就是通常说的神经纤维

2、神经递质贮存的部位在(D)

A、胞体

B、突触小体

C、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

D、突触小体中的囊泡

E、神经末梢

3、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在(C)

A、胞体

B、树突

C、轴突始段

D、轴突

E、轴突末梢

4、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C)

A、接受信息

B、产生动作电位

C、传导兴奋

D、合成神经递质

E、释放神经递质

5、对神经的营养性效应叙述,错误的是:B

A、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有改变其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之作用

B、正常情况下,神经对骨骼肌的营养性效应常表现出来

C、当神经损伤后,可发现被它支配的骨骼肌出现萎缩

D、神经损伤出现的肌肉萎缩与神经冲动传导无关

E、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发生障碍主要表现为肌肉内糖原合成减慢,蛋白质分解加速,从而发生肌肉萎缩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不包括( C )。

A、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B、绝缘性

C、单向传导

D、不疲劳性

E、时间延搁

7、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结构的完整性

B、功能的完整性

C、单向传导

D、相对不疲劳性

E、绝缘性

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依靠下列哪方式实现的(A)

A、局部电流

B、动作电位

C、神经冲动

D、轴浆运输

E、跳跃式传导

9、对神经纤维传导冲动速度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直径粗的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快于直径细的神经纤维

B、有髓鞘的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快于无髓鞘的纤维

C、神经纤维遇到麻醉药时传导冲动速度可减慢,甚至不传导冲动

D、随着周围温度的下降,神经纤维传导冲动速度将减慢,当降至10℃左右,神经传导就要发生阻滞。

E、哺乳动物及人类的神经纤维传导冲动速度最快可达120m/s,最慢可为0、6m/s。

10、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下列哪项没有关系 B

A、纤维直径

B、刺激强度

C、温度

D、纤维类别

E、动物种属

11、关于神经纤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

A、具有传导信息的功能

B、神经纤维主要指轴突而言

C、传导速度最慢的是β类纤维

D、传导速度最快的是I类或Aα类纤维

E、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为Ⅰ、Ⅱ、Ⅲ和Ⅳ类

12、神经元的胞体与轴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依赖于 E

A、血液供应

B、细胞外液

C、顺向轴浆流动

D、反向轴浆流动

E、双向轴浆流动

13、对神经纤维轴浆运输叙述,错误的是:E

A、神经纤维中的浆液处于流动状态

B、轴浆流动呈双向性

C、轴浆的顺向运输是指从胞体向轴突末梢运输,而逆向运输方向则相反

D、轴浆运输的速度有快有慢

E、—般讲,顺向运输为快速运输,而逆向运输为慢速运输

14、关于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具有快速的顺向运输方式

B、具有慢速的顺向运输方式

C、具有逆向运输方式

D、缺氧对轴浆运输无影响

E、狂犬病病毒可以轴浆运输方式从外周转运至中枢

15、对神经纤维的叙述,错误的是:E

A、神经纤维为神经元的突起部分,即通常所讲的轴突。

B、神经纤维基本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它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冲动,将冲动传向胞体。

C、在实验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纤维的两端传导。

D、神经干中的许多神经纤维在传导神经冲动时,互相不会发生干扰。

E、用适宜强度的电流连续刺激实验中的神经纤维,几个小时后会出现传导阻断。

16、对突触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C

A、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叫突触

B、一个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与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

C、突触小体为神经元的树突末端形成膨大球状的结构

D、突触小体的轴浆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和囊泡

E、囊泡中含有传递信息的特殊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

17、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A

A、Ca2+内流

B、Ca2+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K+外流

18、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突触前轴突未梢去极化

B、Ca2+ 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以102个分子为单位

D、突触后膜Na+和K+,特别是Na+通透性增高

E、突触后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时,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19、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内

C、突触囊泡释放地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Na+、K+,特别是对K+的通透性提高

E、突触后膜电位达到阔电位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0、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是( A )。

A、电—化学—电

B、电—电—化学

C、化学—电—电

D、化学—化学—电

E、化学—电—化学

21、兴奋通过一个化学性突触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为:D

A、0.01-0.03ms

B、0.01-0.03s

C、0.3-0.5s

D、0.3-0.5ms

E、3-5ml

22、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决定于 E

A、刺激的性质

B、刺激的强度

C、感受器的敏感度

D、神经的传导速度

E、反射中枢突触的多少

23、神经元之间除了经典突触联系外还存在电突触,其结构基础是 A

A、缝隙连接

B、曲张体

C、混合性突触

D、交互性突触

E、串联性突触

24、关于电突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A、与化学性突触相比,突触间隙狭窄

B、突触前后膜阻抗较低

C、突触延搁较短

D、通常为单向传递

E、也称为缝隙连接

25、对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叙述,错误的是:E

A、目前认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除经典的突触性化学传递外,还有缝隙连接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B、缝隙连接处实现的是电传递,而不是化学传递

C、电传递的速度比化学传递快,几乎没有潜伏期

D、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轴突末梢分支上的曲张体

E、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时间比经典的突触性化学传递要快

2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中的哪些离子通透性增加所致(B)

A、Na+、K+、Cl-,尤其是K+

B、Na+、K+,尤其是Na+

C、K+、Cl-,尤其是Cl-

D、K+、Cl-,尤其是K+

E、Ca2+、K+、Cl-,尤其是Ca2+

2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E

A、极化

B、超极化

C、后电位

D、复极化

E、去极化

2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中的哪些离子通透性增加所致(C)

A、Na+、K+、Cl-,尤其是K+

B、Na+、K+、Cl-,尤其是Na+

C、K+、Cl-,尤其是Cl-

D、K+、Cl-,尤其是K+

E、Ca2+、K+、Cl-,尤其是Ca2+

2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

A、是去极化局部电位

B、具有全或无性质

C、是超极化局部电位

D、是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

E、是突触后膜Na+通透性增加所致

30、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D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

C、突触后膜去极化

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E、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

31、下列哪点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共同特征? A

A、突触前膜均去极化

B、突触后膜均去极化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一样

D、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一样

E、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最终效应一样

32、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是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 D、一般是在神经末梢突触小泡中合成

C、曲张体是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释放远质的部位

D、受体阻断剂可阻断递质的传递作用

E、递质释放后很快被降解或回收而失去作用

33、对神经递质叙述,错误的是:D

A、突触传递的实现,必须有递质参与

B、外周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C、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比外周神经递质要多

D、现已肯定中枢神经递质中的谷氨酸为抑制性递质,甘氨酸为兴奋性递质

E、肽类递质与感觉兴奋的传递、镇痛等生理过程有关

34、神经调质与递质的主要区别点是(C)

A、是否由神经元合成

B、是否释放入突触间隙

C、是直接传递信息,还是调节传递信息的效率

D、是否与受体结合

E、是否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效应

35、下列哪种神经递属于单胺类(E)

A、乙酰胆碱

B、腺苷

C、甘氨酸

D、阿片肽

E、去甲肾上腺素

36、在周围神经系统中,下列哪种化学物质不是神经递质(A)

A、肾上腺素

B、甘氨酸

C、多巴胺

D、乙酰胆碱

E、去甲肾上腺素

37、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为:B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5-羟色胺

D、多巴胺

E、肾上腺素

38、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多巴胺

40、支配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释放的递质为:E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儿茶酚胺 B、多巴胺 E、乙酰胆碱

4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C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42、去甲肾上腺素:C

A、是所有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

B、与多巴胺合成过程相同

C、对突触前、后膜都可发挥调节作用

D、作为递质,其灭活途径主要经过血液带走,在肝肾等组织被COMT和MAO破坏失活

E、作为递质,发挥作用后,主要在突触间隙内被COMT灭活

43、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D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

E、5-羟色胺

44、下列哪一类神经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 C

A、副交感的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D、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E、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45、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所释放的递质是:B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乙酰胆碱

E、γ-氨基丁酸

46、在人体内,下列哪种神经纤维不完全属胆碱能纤维?:D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47、毒蕈碱受体又叫(C)

A、α受体

B、N受体

C、M受体

D、β受体

E、5-HT受体

48、下列何种效应主要与胆碱M样作用有关? B

A、心脏话动加强

B、支气管痉挛

C、胃肠活动减弱

D、终板电位增大

E、瞳孔扩大

49、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 D

A、α受体

B、β受体

C、N型受体

D、M型受体

E、N和M型受体

50、M型胆碱受体的阻断剂是:A

A、阿托品

B、箭毒

C、酚妥拉明

D、普萘洛尔

E、毒覃碱

51、注射阿托品后,不会出现:C

A、汗腺分泌减少

B、胃酸分泌减少

C、心率减慢

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E、胆囊舒张

52、对于M型受体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属于胆碱能受体

B、能与毒覃碱发生特异性结合

C、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D、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

E、其阻断剂为阿托品

53、下列关于M胆碱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是胆碱受体的一种

B、可以与乙酰胆碱结合

C、可以与毒覃碱结合

D、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

E、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

54、引起自主神经节神经元兴奋的受体为:B

A、M型受体

B、N1型受体

C、N2型受体

D、α型受体

E、β型受体

55、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A

A、筒箭毒

B、阿托品

C、心得安

D、酚妥拉明

E、甲氰咪胍

56、对于N型受体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居于胆碱能受体

B、能与毒覃碱发生特异性结合

C、存在于交感神经节内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

D、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内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

E、其阻断剂为筒箭毒

57、下列关于N型胆碱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属于胆碱受体的一种

B、可以与乙酰胆碱结合

C、可以与毒覃碱结合

D、箭毒是N受体阻断剂

E、存在于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上

58、下列效应器上α受体作用表现为抑制性的是:C

A、皮肤、粘膜、内脏血管平滑肌

B、胃肠括约肌

C、小肠平滑肌

D、膀胱括约肌

E、瞳孔开大肌

59、下列效应器上α受体作用表现为抑制性的是(C)

A、瞳孔开大肌

B、胃肠括约肌

C、小肠平滑肌

D、膀胱括约肌

E、皮肤、粘膜、内脏血管平滑肌

60、肾上腺素能受体对下列哪些化学物质不起作用(D)

A、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NE

B、肾上腺髓质分泌的NE

C、肾上腺髓质分泌的E

D、乙酰胆碱类物质

E、血中的异丙肾上腺素

61、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胞体比较集中的部位是:A

A、低位脑干

B、脑干中缝核

C、纹状体

D、丘脑底核

E、黑质、脚间核

62、α受体的阻断剂是:D

A、筒箭毒碱

B、阿托品

C、普萘洛尔

D、酚妥拉明

E、西咪替丁

63、选择性阻断α2受体的阻断剂为(A)

A、育亨宾

B、哌唑嗪

C、酚妥拉明

D、普萘洛尔

E、丁氧胺

64、β2受体阻断剂治疗高血压的生理学基础是:C

A、直接抑制心肌活动

B、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活动

C、阻断突触前膜β2受体,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

D、激活突触前膜α2受体,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

E、抑制肾上腺素释放肾上腺素

65、下列效应器上β受体作用表现为兴奋性的是(A)

A、心肌

B、支气管平滑肌

C、小肠平滑肌

D、未孕子宫肌

E、骨骼肌血管平滑肌

66、引起心肌兴奋的受体为:C

A、α1型受体

B、α2型受体

C、β1型受体

D、β2型受体

E、M型受体

67、治疗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心绞痛患者,应选择下列药物中的哪种为宜? C

A、心得安

B、普萘洛尔

C、普拉洛尔

D、酚妥拉明

E、阿托品

68、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是:D

A、阿托品

B、筒箭毒碱

C、酚妥拉明

D、普萘洛尔

E、六烃季铵

69、下列效应器上β受体作用表现为兴奋性的是:A

A、心肌

B、支气管平滑肌

C、小肠平滑肌

D、未孕子宫肌

E、骨骼肌血管

70、就肾上腺素能受体而言,仅有β受体的器官是:E

A、脑血管

B、皮肤粘膜血管

C、胃肠道括约肌

D、竖毛肌

E、支气管平滑肌

71、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 D

A、兴奋和抑制

B、正反馈和负反馈

C、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

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E、神经内分泌调节和神经免疫调节

72、下列哪种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可以发生总和或整合作用? C

A、单线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聚合式联系

D、环式联系

E、链锁式联系

73、反射活动后发放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C

A、会聚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环状联系

D、链锁式联系

E、侧支式联系

74、反射活动后放现象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 B

A、链琐状联系

B、环状联系

C、辐散式联系

D、聚合式联系

E、侧支式联系

75、对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有140亿个神经元

B、在传入、传出和中间神经元中,以中间神经元数量最多

C、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各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有原生质相连

E、各神经元之间最重要、最基本的联系方式是形成突触

76、突触传递兴奋呈单向性特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B)

A、突触前、后膜的膜电位不同

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而后膜不释放递质

C、突触前、后膜受体不同

D、突触前、后膜兴奋时耗能不同

E、突触前、后膜离子通道不同

77、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决定于:C

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刺激的强弱和性质

C、中枢突触的多少

D、感受器的敏感性

E、效应器的敏感性

78、在整个反射弧中,最容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C)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元

C、反射中枢中的突触

D、传出神经元

E、效应器

79、关于兴奋在中枢传递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不能总和

D、中枢延搁

E、刺激停止后,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

80、交互抑制也称为 A

A、侧支抑制

B、去极化抑制

C、回返抑制

D、突触前抑制

E、负反馈性抑制

81、交互抑制的形成是由于:C

A、神经元侧支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神经元侧支释放抑制性递质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82、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构成的局部神经元回路所形成的抑制,称为 A

A、回返性抑制

B、前馈抑制

C、侧支抑制

D、交互抑制

E、突触前抑制

83、突触后抑制时,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 D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突触后膜Cl-内流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84、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称为:C

A、周围性抑制

B、侧支抑制

C、回返抑制

D、交互抑制

E、去极化抑制

85、闰绍细胞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构成的突触所释放的递质可能是:B

A、乙酰胆碱

B、甘氨酸

C、γ-氨基丁酸

D、5-羟色胺

E、去甲肾上腺素

86、对突触后抑制中的返回抑制叙述,错误的是:A

A、为一种典型的正反馈活动

B、其结构基础为神经元之间的环式联系

C、在脊髓中的返回抑制活动中、关键细胞为闰绍细胞

D,闰绍细胞为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E、闰绍细胞释放的递质可能是甘氨酸

87、对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特征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前者发生于突触后膜,后者发生于突触前膜

B、前者中间神经元是抑制性的,后者中间神经元为兴奋性的

C、前者为超极化抑制,后者为去极化抑制

D、两者抑制都与IPSP有关

E、两者最终均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88、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A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

89、突触前抑制的重要结构基础是:C

A、轴突胞体型突触

B、铀突树突型突触

C、轴突轴突型突触

D、胞体树突型突触

E、胞体胞体型突触

90、突触前抑制的轴-体突触处,突触后电位变化特征为:B

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增大

B、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减少

C、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减少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增大

E、突触后电位变化不大

91、突触前抑制的论述中,正确的是:C

A、突触前膜超极化

B、突触后膜超极化

C、突触前膜去极化

D、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E、潜伏期较短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

22、对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A、主要通过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

B、破坏中脑网状结构,动物将处于昏睡

C、参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唤醒作用的递质可能为乙酰胆碱

D、它为一个多突触接替系统

E、催眠药和麻醉药可在此发挥作用

23、一侧枕叶皮层接受视网膜的哪侧传入纤维的投射(D)

A、同侧眼

B、对侧眼

C、双眼全部

D、同侧眼颞侧和对侧眼鼻侧

E、同侧眼鼻侧和对侧眼颞侧

35、对大脑皮层运动区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B)

A、一侧皮层支配对侧躯体肌肉

B、一侧皮层支配对侧面部肌肉

C、其范围大小与肌肉运动精细复杂程度呈正比

D、该区定位的上下分布总体安排为倒置,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安排则为正立

E、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代表区在皮层6 区,而远端肌肉代表区在皮层4 区

21、以下哪种感觉不经过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 C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E、本体感觉

62、下列关于丘脑感觉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E

A、是感觉的最高中枢

B、与大脑皮质的联系称为丘脑皮质投射

C、是所有感觉传入纤维的换元站

D、感觉接替核属非特异投射系统

E、特异投射系统可维持大脑的消醒状态

63、关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是特异性投射系统的重要部位

B、感觉上行传导束通过脑干时,有侧支进入这里

C、具有多突触接替的特征

D、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传导途径

E、其中的神经元的电活动可由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刺激所诱发

64、下列关于丘脑的感觉接替核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是一般经典感觉的第三级神经元

B、后外侧腹核为脊髓丘脑束与内侧丘系的换元站,同躯干四肢感觉有关

C、后内侧腹核为三叉丘系的换元站,与传导内脏感觉有关

D、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换元站

E、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换元站

10、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E )。

A、维持觉醒

B、调节内脏功能

C、调节肌紧张

D、调节随意运动

E、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26、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D

A、协调肌紧张

B、维持觉醒

C、调节内脏功能

D、引起特定的感觉

E、引起牵涉痛

25、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A、引起指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调节内脏功能

D、维持觉醒

E、协调肌紧张

2、非特异投射系统

25、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E

A、引起触觉

B、引起牵涉痛

C、调节内脏活动

D、维持睡眠状态

E、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21、对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E)

A、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关

C、通过丘脑第三类核群

D、无专一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

E、可单独激发神经元放电

24、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C

A、由丘脑向大脑皮质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B、引起特定感觉

C、维持大脑清醒状态

D、是所有感觉的上行传导道

E、维持睡眠状态

61、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B

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协调肌紧张

D、调节内脏功能

E、维持睡眠状态

11、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

A、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B、引起特定感觉

C、调节内脏功能

D、调节随意运动

E、协调肌紧张

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D )。

A、产生特定的感觉

B、导致动物肌紧张加强

C、产生内脏感觉

D、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

E、激发大脑皮质传出冲动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代表区

(一)躯体感觉代表区

1、体表感觉代表区

84、全身体表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射区称为第一体表感觉区,它主要位于:B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中央前回和岛叶之间

D、枕叶距状裂

E、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

2、本体感觉代表区

(二)内脏感觉代表区

(三)特殊感觉代表区

22、关于感觉皮质代表区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E

A、体表感觉区在中央后回

B、本体感觉区在中央前回

C、视觉代表区在枕叶

D、听觉代表区在颞叶

E、内脏感觉的投射区在额叶

85、关于丘脑的髓板内核群、下列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从进化上看,是丘脑的古老部分

B、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

C、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等

D、当受到刺激时,可诱发大脑皮质感觉区神经元放电

E、丘脑束旁核与痛觉有关

86、关于丘脑第二类核群的论述,错误的是:C

A、总称为联络核

B、参与许多感觉的联系功能

C、与大脑皮质无特定的投射关系

D、包括丘脑前核、丘脑外侧腹核等

E、不直接接受感觉投射纤维

87、下列哪种感觉传入与丘脑感觉接替核无关? D

A、久视、听觉

B、触、压觉

C、痛觉

D、嗅觉

E、温觉

88、躯体感觉的皮质代表区主要位于:B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岛叶皮质

D、颞叶皮质

E、边缘系统皮质

89、右侧枕叶皮质损伤,引起的视觉障碍是:E

A、右眼全盲

B、左眼全盲

C、双眼全盲

D、左眼颞侧、右眼鼻侧偏盲

E、右眼颞侧、左眼鼻侧偏盲

114、对第一体表感觉区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它主要是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域

B、一侧躯体和头面部的感觉传入冲动向对侧皮质相应区域投射

C、除头面部外,四肢、躯干投射到皮质的区域呈倒置分布

D、投射到皮质区域的大小与体表感觉分辨力呈正比

E、中央后回为其所在部位115、对第二体表感觉区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E

A、其面积比第一体表感觉区小

B、该区在人脑位于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C、投射呈正立分布

D、刺激该区可引起双侧性感

E、人类切除该区可产生明显感觉障碍116、一侧枕叶皮质接受视网膜的哪侧传入纤维的投射:D

A、同侧眼

B、对侧眼

C、双眼全部

D、同侧眼颞侧和对侧眼鼻侧

E、同侧眼鼻侧和对侧眼颞侧

四、痛觉

117、对痛觉感觉器及痛觉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通常认为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

B、痛觉是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C、引起痛觉需要特殊的适宜刺激

D、组织释放的一些致痛化学物质促使神经未梢去极化,从而发放痛觉冲动

E、目前认为物理性和化学性刺激所引起痛觉,与产生致病物质有关

30、按电生理学特征分类,皮肤痛、温觉的传入纤维主要是:D

A、Aα

B、Aβ

C、Aγ

D、Aδ

E、sC

90、传导快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C

A、Aα纤维

B、C类纤维

C、Aδ类纤维

D、B类纤维

E、Aγ

91、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B

A、Aα纤维

B、C类纤维

C、Aδ类纤维

D、B类纤维

E、Aγ

27、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 C

A、有髓鞘的A类纤维

B、有髓鞘的B 类纤维

C、无髓鞘的C 类纤维

D、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E、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118、对皮肤痛与内脏痛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E

A、皮肤痛有快痛、慢痛之分,内脏痛没有

B、皮肤痛发生快,而内脏痛发生慢

C、皮肤痛产生后消失快,而内脏痛消失缓慢

D、皮肤痛定位明确,而内脏痛定位不明确

E、切割、烧灼等刺激对皮肤痛和内脏痛都敏感

25、下列哪项不是慢痛特点(D)

A、伤害性刺激作用皮肤时可出现

B、由C类纤维传导,定位不明确

C、一般在刺激后0、5-1、0秒才被感觉

D、一旦刺激停止,该痛觉立即消失

E、内脏痛觉通常表现为慢痛

28、下列刺激中哪项不易引起内脏痛 A

A、切割

B、牵拉

C、缺血

D、痉挛

E、炎症

92、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之一是:D

A、对刺激性质的分辨能力强

B、对电刺激敏感

C、对牵拉刺激不敏感

D、定位不精确

E、必有牵涉痛

12、内脏痛的特征不包括( C )。

A、缓慢、持久

B、定位不精确

C、对机械牵拉不敏感

D、常可伴有牵涉痛

E、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

39、下列哪一项是内脏痛的特点? B

A、刺痛

B、定位不精确

C、必有牵涉痛

D、牵涉痛的部位是内脏在体表的投影部位

E、对电刺激敏感

119、肝、胆囊疾患发生牵涉痛的部位可位于:B

A、心前区、左上臂尺侧

B、右肩胛部

C、腹股沟区

D、左上腹、肩胛间

E、上腹部或脐周围

23、牵涉痛是指:A

A、内脏痛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B、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

C、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

D、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

E、内脏及腹膜受牵拉时产生的感觉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的调节功能

(一)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

127、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甘氨酸

E、肾上腺素

124、γ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是:E

A、直接诱发梭外肌收缩

B、直接发动牵张反射

C、直接支配α运动神经元

D、引起腱器官兴奋

E、使肌梭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

109、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

A、梭外肌收缩

B、梭内肌收缩

C、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E、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1l0、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B

A、梭外肌收缩

B、梭内肌收缩

C、肌梭传入冲动减少

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E、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

151、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E

A、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α和γ之分

B、α运动神经元胞体大,纤维粗,而γ运动神经元胞体小,纤维细

C、α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内肌纤维

D、运动神经元兴奋引起骨骼肌收缩,γ神经元兴奋也引起骨骼肌收缩

E、α运动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γ运动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

(二)牵张反射

(1)腱反射

42、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B

A、肌紧张

B、腱反射

C、屈肌反射

D、姿势反射

E、多突触反射113、腱反射属于:D

A、紧张性牵张反射

B、行为性牵张反射

C、腱器官引起的反射

D、单突触反射

E、外感受性反射

34、腱反射亢进时,则提示(D)

A、反射弧传入通路受损

B、反射弧传出通路受损

C、脊髓反射中枢受损

D、高位中枢受损

E、肌梭病损

111、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时:A

A、兴奋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B、抑制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C、抑制同一肌肉的γ运动神经元

D、对其他关节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E、抑制闰绍细胞的作用

112、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时 B

A、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B、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使梭外肌收缩增强

D、使梭内肌收缩增强

E、以上都不是

(2)肌紧张

33、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为(A)

A、肌紧张

B、腱反射

C、屈肌反射

D、牵张反射

E、对侧伸肌反射

43、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B

A、屈肌反射

B、肌紧张反射

C、对侧伸肌反射

D、翻正反射

E、腰反射

32、不是肌紧张持征的是(C)

A、它是由缓慢持久地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一种牵张反射

B、感觉器为肌梭

C、参与反射的突触为单个

D、持久出现

E、不易疲劳

137、下列关于肌紧张的叙述,错误的是:E

A、它是缓慢持久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B、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活动

C、感受器为肌梭

D、效应器主要为慢肌纤维成分

E、主要表现为屈肌反应

31、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B )。

A、腱反射

B、肌紧张

C、屈肌反射

D、条件反射

E、对侧伸肌反射

106、下列有关肌梭感受器,错误的论述是:D

A、其感受装置位于梭内肌中间部

B、肌梭的传入神经为Ⅰa和Ⅱ类纤维

C、肌梭是感受肌纤维长度的感受器

D、梭外肌收缩时,感受器所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加

E、梭内肌收缩时,感受器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提高

107、牵张反射中,腱器官的传入神经为:D

A、α纤维

B、γ纤维

C、Ia类纤维

D、lb纤维

E、Ⅱ类纤维

108、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D

A、梭外肌收缩

B、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C、γ-纤维传出冲动减少

D、梭外肌受到牵拉

E、梭外肌松弛

l05、腱器官感受器:B

A、位于梭内肌的中间部

B、梭外肌等长收缩时,其传入冲动增加

C、梭外肌等张收缩时、其传入冲动增加

D、梭外肌等长收缩时,其传入冲动不变

E、是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

45、叩击跟腱时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收缩,是由于刺激了下列哪种结构? C

A、腱器官

B、痛觉感受器

C、肌梭

D、皮肤感受器

E、触-压觉感觉器141、对梭内肌、梭外肌与肌梭功能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梭外肌与肌梭呈并联关系

B、梭外肌等张收缩,肌梭感受器刺激增加

C、梭外肌等长收缩,肌梭感受器刺激无影响

D、梭内肌缩短,肌梭感受器刺激增加

E、被动牵拉肌肉,肌梭感受器刺激增加

152、对肌梭与腱器官特征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E

A、肌梭位于梭外肌纤维之间,腱器官位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

B、肌梭与梭外肌纤维呈并联关系,腱器官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

C、肌梭感受肌肉长度变化,腱器官感受肌肉张力变化

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引起肌肉收缩,腱器官传人冲动增加,抑制肌肉收缩

E、当肌肉受到牵拉时,可引起肌梭兴奋,而不会引起腱器官兴奋

153、处于肌紧张的肌肉不易疲劳,主要是由于:D

A、牵拉肌肉力量较弱且缓慢

B、伸肌和屈肌交替收缩

C、肌肉中的快、慢肌纤维轮流收缩

D、肌肉中的慢肌纤维轮流收缩

E、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不断传导神经冲动

154、对锥体系的叙述,错误的是:B

A、锥体束由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即皮质脑干束)组成

B、目前认为,锥体束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

C、锥体束下传冲动与脊髓α和γ运动神经元都发生联系

D、锥体束同下运动神经元的单突触联系,与完成精细运动有关

E、锥体束不仅发动肌肉运动,也可调整肌梭敏感性以配合运动

155、下列神经中,哪种从中枢发出后不须换元便直接支配效应器官? C

A、心脏交感神经

B、胰腺迷走神经

C、骨骼肌α运动神经

D、骨骼肌血管交感神经

E、汗腺交感神经

16、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 C

A、梭外肌收缩

B、梭外肌松弛

C、梭外肌受牵拉

D、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E、梭内肌受压迫

18、腱器官是一种 A

A、张力感受器

B、长度感受器

C、压力感受器

D、温度感受器

E、化学感受器

19、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 D

A、疲劳

B、负反馈

C、回返性抑制

D、腱器官兴奋

E、肌梭敏感性降低

17、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 B

A、梭内肌收缩

B、梭外肌收缩

C、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E、梭内肌梭外肌都收缩

20、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 E

A、使梭外肌收缩

B、维持肌紧张

C、使腱器官兴奋

D、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

E、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

2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B

A、多巴胺

B、乙酰胆碱

C、5-羟色胺

D、去甲肾上腺素

E、血管活性肠肽

46、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感受器是肌梭

B、基本中枢位于脊髓

C、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脊髓被横断后,牵张反射增强

E、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块肌肉收缩

l25、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C

A、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棱

B、牵张反射的基本中枢位于脊髓

生理学习题:10神经系统上

第十章神经系统上 选择题 1.B类纤维包括 A. 有髓的躯体传入纤维 B. 皮肤的触压觉传入纤维 C.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D. 有髓的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E. 有髓的躯体传出纤维 2.神经冲动抵达末稍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那种离子的作用?A.Cl- B.Ca2+ C.Mg2+ D.Na+ E.K+ 3.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A. 与阈电位成正比 B. 与髓鞘化的程度成反比 C. 与纤维直径成正比 D. 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E. 温度降低,传导速度加快 4.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 失去了神经冲动的影响 B. 因肌肉瘫痪使供血减少所致 C. 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 D. 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 E. 肌肉失去了运动功能所致 5.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双向传递 B. 不易疲劳 C. 突触延搁 D. 不能总和 E. 呈衰减性 6. 属于非化学性信息传递的方式是 A. 神经—肌肉接头 B. 激素对靶器官的作用 C. 经典突触 D. 缝隙连接 E. 曲张体 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后电位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高? A. Ca2+ B. Cl- C. K+ D.Na+和K+,尤其是Na+ E.Cl-和K+,尤其是Cl- 9.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加A.Na+、Cl-、K+,尤其是K+ B.Ca2+、K+、Cl-,尤其是Ca2+ C.Na+、K+,尤其是Na+ D.K+、Cl-,尤其是Cl- E.K+、Ca2+、Na+,尤其是Ca2+ 10.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 突触后膜超极化 D. 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 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 11.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A. 突触前膜超极化 B. 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 C. 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D.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E. 通过轴突—树突式突触的结构基础实现 12.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全属于 A. 突触后抑制 B. 突触前抑制 C. 周围性抑制 D. 交互抑制 E. 前馈抑制 13.脊髓闰绍细胞参与构成的抑制称为 A. 周围性抑制 B. 侧支性抑制 C. 去极化抑制 D. 交互性抑制 E. 回返式抑制 14.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与闰绍细胞形成的突触所释放的递质是 A. γ—氨基丁酸 B. 甘氨酸 C. 乙酰胆碱 D. 去甲肾上腺素 E. 5—羟色胺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1.M样作用(毒蕈碱作用):M受体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的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 受到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 2.γ-环路:由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纤维兴奋,使梭内肌纤维收缩,增加肌梭的敏感 性,则可增加肌梭的传入冲动,从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梭外肌收缩。意义是使肌肉维持于持续收缩的状态。 3.γ-僵直(γ-rigidity):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使其γ-纤维传出冲动增加,使肌梭敏感性提高,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高,α-纤维传出冲动增加,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4.第二信号系统:由抽象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 能系统)。人类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它们是具体信号的抽象。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即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 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即抽象的语言图文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统称为第二信号。 6.电突触:以电紧张扩布形式传递信息的突触。 7.调质:能增强或削弱递质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由神经元合成,作用于特定受体,但并 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 8.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指由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主要是髓板内核群)弥散地投射到大脑 皮层广泛的区域,不产生特点的感觉,仅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投射系统。 10.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某些神经元与效应细胞间无经典的突触联系,化学递质从神经末梢 的曲张体释放出来,通过弥散,到达效应细胞,并与其受体结合而达到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效应。 11.后发放(after discharge):指在反射过程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 内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反射仍持续一段时间。 12.化学突触:以释放化学递质为中介传递信息的突触,它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 隙三部分组成. 13.肌紧张:是指缓慢而持续的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肌肉持续、轻度的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 1.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脑脊髓 3.神经组织包括什么? 神经元神经胶质 4.神经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每个神经元都包括神经和突起两部分,后者又包括轴突和树突5.什么是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节、神经核、网状结构?在中枢部灰质: 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处(脊髓灰质) 白质: 神经纤维,即轴突的聚集处(脊髓白质) 皮质: 灰质在脑表面成层配布(大、小脑皮质) 髓质: 脑内皮质深方的白质 神经核: 皮质以外,聚成一团的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 纤维xx:

起止、行程、功能基本上相同的一束神经纤维 在周围部神经节: 神经元胞体聚集处,有感觉神经节与内脏运动神经节之分 神经: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合而成,由结缔组织膜包被 网状结构: 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由纵横交错的纤维和散在的神经元核团组成 6.12对脑神经中各种成分及其主要支配? 单纯感觉性 Ⅰ嗅神经(特殊内脏感觉性纤维) 起自嗅黏膜的嗅细胞,周围突分布黏膜上皮,中枢突由嗅丝经筛孔至嗅球,传导嗅觉冲动Ⅱ视神经(特殊躯体感觉性纤维) 视网膜内的节细胞轴突—视神经—视神经管—视交叉—视束—间脑外侧膝状体,传导视觉冲动 Ⅷ前庭蜗神经(特殊躯体感觉性纤维) 前庭神经: 传导平衡觉 蜗神经: 传导听觉 单纯运动性 Ⅲ动眼神经(一般躯体运动+一般内脏运动)

一般躯体: 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下斜肌 一般内脏: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Ⅳ滑车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支配上斜肌 Ⅵ展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支配外直肌 Ⅺ副神经(特殊内脏运动) 颅根: 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 脊髓根: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Ⅻ舌下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支配舌内肌、舌外肌 混合性 Ⅴ三叉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 支配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一般躯体感觉: 面部皮肤、眼及眶内、口腔、鼻腔、鼻旁窦的黏膜、牙、脑膜,管理头面部的痛、xx、触、压觉。 Ⅶ面神经 特殊内脏运动(面神经核——脑桥):

系统解剖复习习题 神经系统(中文)

网络练习题(神经系统部分) 杨新文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神经系统的的描述哪一项就是正确的? A、脊髓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脑神经。 C、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与脊神经。 D、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称神经节。 E、按部位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 2、成人脊髓下端平齐 A、第1腰椎体下缘 B、第2腰椎体下缘 C、第3腰椎体下缘 D、第1骶椎体下缘 E、第2骶椎体下缘 3、脊髓第6颈节段平对 A、第4颈椎体 B、第5颈椎体 C、第6颈椎体 D、第7颈椎体 E、第8颈椎体 4、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或轴突受损伤时,它所支配的骨骼肌失去随意运动,表现为 A、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B、肌张力增高 C、不出现肌萎缩 D、属痉孪性瘫痪 E、伴有痛温觉消失 5、关于楔束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A、位于脊髓后索全长 B、主要传导下肢的深感觉与精细触觉 C 、在脊髓后索中位于薄束的内侧 D、属第二级感觉纤维 E、起于中胸部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 6、脊髓空洞症(即脊髓中心部位产生空洞)临床表现为

A、引起双侧相应部位痛温觉消失 B、引起双侧相应部位运动障碍 C、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 D、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运动障碍 E、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与运动障碍 7、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就是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三叉神经 D、展神经 E、面神经 8、下列哪个核团发出舌咽神经的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A、上泌涎核 B、下泌涎核 C、疑核 D、孤束核 E、楔束核 9、支配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的节前纤维起于 A、动眼神经核 B、动眼神经副核 C、滑车神经核 D、展神经核 E、面神经核 10、关于原裂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将小脑分成叶片的浅沟 B、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半球之间的沟 C、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后叶之间的沟 D、小脑前叶与小脑后叶的分界 E、小脑下面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横行深沟 11、关于丘脑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A、背侧面的外缘处有前后走向的丘脑髓纹 B、内侧面参与构成第三脑室的旁壁 C、以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 D、外邻端脑的内囊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十章神经系统》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十章神经系统 【习题】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 ) A.不受温度的影响 B.与直径成正比 C.与刺激强度有关 D.与髓鞘的厚度无关 2.神经细胞兴奋阈值最低,最易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 ) A.胞体 B.树突 C.轴丘 D.轴突末梢 3.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主要靠 ( ) A.单纯扩散 B.化学突触 C.电突触 D.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4.中枢神经系统内,化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 ) 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 C.兴奋节律不变 D.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5.E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 )

A.Na+、K+、Cl-,尤其是Na+ B.Ca2+和K+ C.Na+、K+、Cl-,尤其是K+ D.Na+、K+、Cl-,尤其是Cl- 6.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的增加 ( ) A.Na+ B.Ca2+ C.K+和Cl-,尤其是Cl- D.Na+ 、K+和Cl-,尤其是K+ 7.EPSP是 ( )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静息电位 D.局部去极化电位 8.缝隙连接是神经元间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它普遍存在于 ( ) A.外周神经内 B.交感神经内 C.中枢神经内 D.副交感神经内 9.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相同点是( ) A.突触后膜膜电位去极化 B.是递质使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的结果 C.都可向远端不衰减传导

D.都与后膜对Na+通透性降低有关 10.为保证神经冲动传递的灵敏性,递质释放后( ) A.不必移除或灭活 B.保持较高浓度 C.必须迅速移除或灭活 D.保持递质恒定 11.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 )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多巴胺 12.去甲肾上腺素存在于 ( ) A.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B.神经-肌肉接头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D.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13.N1受体存在于下述组织结构 ( ) A.支气管平滑肌 B.内脏平滑肌 C.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 D.神经肌肉接头 14.对肾上腺素能纤维正确的叙述是 ( ) A.其末梢释放的递质都是去甲肾上腺素 B.它包括所有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纤维是肾上腺素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神经系统

11 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2反射弧 3灰质 4白质 5神经核 6神经节 7网状结构 8大脑动脉环 9硬膜外隙 10蛛网膜下隙 11纹状体 12纤维束 13锥体外系 14内侧丘系 15 脑桥小脑三角 16 胼胝体 17 内囊 18 血脑屏障 19 硬脑膜窦 二、填空题 1脊髓全长有两个膨大,位于上部的叫_____,连有布于_____的神经;位于下部的叫_____,连有布于_____的神经。 2硬膜外隙是指_____与_____之间的间隙。 3薄束和楔束上升至延髓后,分别止于_____核和_____核。 4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部分。 5营养脑的动脉来自_____和_____。 6脑脊液由脑室内_____产生,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经_____渗入到上矢状窦。 7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_____、_____和_____。 8脑神经共_____对。按所含的纤维成份可将其分为 _____、_____ 和 _____三类。 9三叉神经分支为_____、_____和_____。 10通过眶上裂的脑神经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1出入颈静脉孔的脑神经有_____、_____和_____。 12交感神经节按部位分为_____和_____;副交感神经节按部位分为_____和_____。 13锥体束包括_____和_____。 14躯干、四肢本体觉传导通路中,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_____节、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_____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_____核。 15 成人脊髓位于 _____,上端平_____,连于_____,下端平_____ ,末端逐渐变细称为_____,向下延为_____止于尾骨背面 16 31个脊髓节段包括 _____,_____,_____ ,_____ 和_____ 。上部颈髓与_____ 相对应,下部颈髓和上部胸髓与 _____ 平对,中部胸髓与 _____ 平对,下部胸髓与_____ 平对,腰髓平对 _____ ,骶`尾髓平对_____ 。 17 延髓前正中裂两侧为_____,其外侧卵圆形的隆起为_____,二者之间有_____ 出脑,延髓薄束上端膨大为_____ ,楔束上端膨大为_____ ,其外上方为 _____ 。 18 薄束和楔束纤维来自_____ ,止于_____ ,脊髓丘脑束起于 _____ ,止于 _____ ,皮质脊髓束起于 _____ ,止于_____ 。 19 脑桥腹侧面,脑桥与延髓以 _____分界,由内向外依次有_____,_____ ,_____ 神经根出脑。橄榄后沟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着 _____,_____ ,_____ 神经根。 20 菱形窝上部边界为_____ ,内侧隆起在髓纹以上有_____ 内有 _____,髓纹以下,内侧三角区为 _____ 内含 _____,界沟外侧的大三角区为 _____ 内含_____ 。 21 脑干内属于内脏运动柱的核团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内脏感觉柱 _____ ,躯体感觉柱为 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22 内侧丘系起于 _____和 _____,传导 _____ ,外侧丘系起于 _____ ,传导_____ ,三叉丘系起于 _____ ,传导 _____ ,锥体系起于 _____ ,传导 _____ 。 23 小脑位于 _____ ,中间部称 _____ ,两侧部称_____ ,可分为三叶 _____, _____,_____ 。一般把 _____ 称为古小脑,把 _____和_____ 称旧小脑,把_____ 成为新小脑 _____ 。古小脑与_____ 联系,旧小脑与_____ 联系,新小脑与_____ 联系。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集及答案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集及答案 一、中枢神经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脊髓() A、仅占据椎管的上1/3 B、颈膨大发出到下肢的神经 C、下端逐渐变细,称脊髓圆锥 D、前正中裂有前根穿出 E、后角的神经元发出纤维组成后根 2.对脊髓灰质的描述,错者是() A、由神经元胞体和轴突组成 B、围绕中央管周围 C、后角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 D、Ⅲ、Ⅳ层内稍大的细胞群称后角固有核 E、前角含躯体运动神经元 3.对脊神经节及其细胞的描述,错者是() A、神经节位于后根上 B、细胞属于假单极神经元 C、属于感觉神经元 D、细胞周围突参加脊神经组成 E、细胞中央突组成后根,全部终于后角 4.楔束的描述,错者是() A、占据后索 B、位于薄束的外侧 C、来自第5胸髓节以下的后根 D、传递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 E、终于楔束核 5.Medulla oblongata 腹侧面可见() A、基底沟 B、面神经丘 C、舌下神经根 D、薄束结节 E、听结节 6.属于 brain stem 背侧面的结构是() A、锥体 B、面神经丘 C、乳头体 D、基底沟 E、脚间窝 7.第四脑室() A、底为菱形窝 B、顶朝向中脑 C、下通中脑水管 D、无脉络丛 E、有成对的正中孔 8.属于脑神经核的是() A、红核 B、疑核 C、薄束核 D、脑桥核 E、上丘核 9.属于脑神经躯体感觉核的是() A、舌下神经核 B、楔束核 C、孤束核 D、脑桥核 E、蜗神经核 10.属于脑神经躯体运动核的是() A、动眼神经副核 B、副神经核 C、骶副交感核 D、脑桥核 E、三叉神经脑桥核

11.位于延髓内的脑神经核是() A、面神经核 B、迷走神经背核 C、上泌涎核 D、豆状核 E、展神经核 12.不属于脑干的内脏运动核是() A、动眼神经副核 B、骶副交感核 C、上泌涎核 D、下泌涎核 E、迷走神经背核 13.对 cerebellum 的描述中,错者为() A、左、右两侧较大称小脑半球 B、小脑半球下面靠内侧有小脑扁桃体 C、绒球小结叶为古小脑 D、前叶为旧小脑 E、后叶为新小脑 14.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是() A、神经核 B、纤维束 C、灰质 D、神经节 E、髓质 15.不属于丘脑的结构是() A、乳头体 B、灰结节 C、漏斗 D、视交叉 E、外侧膝状体 16.属于后丘脑的结构是() A、视交叉 B、灰结节 C、松果体 D、外侧膝状体 E、乳头体 17.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的是() A、外侧丘系 B、内侧丘系 C、三叉丘系 D、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神经系统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第十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递质 2、受体 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5、传入性侧支抑制 6、回返性抑制 7、特异性投射系统 8、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9、牵涉痛 10、运动单位 11、脊休克 12、牵张反射 13、去大脑僵直 14、后发放 二、填空题 1、神经系统主要由和两种细胞构成。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等特征。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和两方面作用。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 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 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Na+内流K+外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是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 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和。 7、突触抑制可分为和两类。除了突触抑制外,还有。 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 和递质等多种类型。 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和两大类。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非特导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10、内脏痛的定位,还往往发生。 11、牵张反射有和两种类型。 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和。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此僵直属于丁僵直。 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和两大类。 14、前庭小脑的功能是,脊髓小脑的功能是,皮层小脑的功能是。 15、自主神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 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伴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 17、下丘脑是较高级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节、、、、 和等过程。 18、学习的形式可分为和两种。 19、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与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无关刺激转变成条件刺激的过程。 20、人类大脑皮层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有语言和抽象思维机能;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的是,人类特有的系统是有。 21、人类的记忆过程可分为四个连续性阶段,即、、

生理学——神经系统

72.人类小脑受损后可出现一些症状,下列哪一项是不会见到的 a.运动共济失调 b.肌张力减弱 c.平衡失调 d .安静时出现震颤,做精细运动时震颤消失 e.以上症状可由大脑皮质代偿而缓解 73.下列哪项是人类新小脑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 a.肌张力降低 b.偏瘫 c.静止性震颤 d.意向性震颤 e.位置性眼震颤 74.下列关于小脑前叶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接受大脑皮质发出的冲动 b.接受躯体传入冲动 c.影响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d.不影响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e.调节肌紧张 75.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有 a.感觉迟钝 b.肌张力降低 c.意向性震颤 d.运动共济失调 e.静止性震颤 76.震颤麻痹主要是下列哪个通路受累的结果 a.纹状体-黑质γ-氨基丁酸易化通路 b.纹状体-黑质γ-氨基丁酸抑制通路 c.黑质-纹状体胆碱易化通路 d.黑质-纹状体胆碱抑制通路 e.黑质中的多巴胺神经元 77.治疗震颤麻痹的最佳药物是 a.左旋多巴 b.依色林 c.利血平 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 78.舞蹈病主要是因下列哪条通路受累引起的 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易化通路 b.黑质-纹状体多巴胺抑制通路 c.黑质-坟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 d.黑质-纹状体胆碱抑制通路

e.纹状体内胆碱能和γ-氨基丁酸神经元病变 79.支配远端肢体运动的大脑皮质代表区在 a,中央后回3-1-2区 b.中央前回6区 c.中央前回4区 d.运动辅助区 e.第2运动区 80.下列对皮质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躯体运动的支配有交又的性质,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的 b.功能定位总的分布是倒置的,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分布为正的 c.肌肉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愈大 d.人工刺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 e.运动区的基本功能单位呈柱状结构 81.下列哪条通路不属于锥体外系 a.网状脊髓束 b.顶盖脊髓束 c.红核脊髓束 d.皮质脊髓束 e.前庭脊髓束 82.边缘系统不包括 a.大脑皮质边缘叶 b.苍白球 c.隔区 d.杏仁核 e.下丘脑 83.下列哪种神经元联系方式是产生反馈性调节作用的结构基础 a.单线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聚合式联系 d.环状联系 e.链锁状联系 84.运动单位是指 a.一个运动神经元 b.一组具有相同功能的运动神经元群 c.一组可产生某一动作的肌肉群 d.一束肌纤维 e.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85.根据神经元在反射弧中的地位,可分类为 a.胆碱神经元,肾上腺素神经元

人体解剖学习题-神经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关于脊髓外形,下列何者正确 b A.脊髓和椎管等长 B.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1腰椎下缘 C.颈、胸和腰神经根形成马尾 D.脊髓下端变细为终丝 E.脊髓腹面有前正中沟,背面有后正中裂 9.腕不能伸直是何神经损伤 a A.桡神经 B.尺神经 C.正中神经 D.腋神经 E.肌皮神经 10.关于胸神经支配的阶段性描述,何者错误e A.胸2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B.胸6相当于剑突平面 C.胸8相当于肋弓平面 D.胸10相当于脐平面 E.胸12相当于耻骨联合上缘平面 25.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是 c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肌皮神经 D.腋神经 E.桡神经 26.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是 a A.桡神经 B.肌皮神经 C.腋神经 D.正中神经 E.尺神经 34.脊神经 c A.共31支 B.管理躯体骨胳肌的运动 C.前支较粗大 D.神经丛左、右不对称 E.只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 (15~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髂腹股沟神经 B.正中神经 C.膈神经

D.坐骨神经 15.骶丛的主要分支是 16.腰丛的主要分支是 17.臂丛的主要分支是 18.颈丛的主要分支是 (19~21题共用备选答案) 【答案】 ◇A1型题 1.B 2.B 3.C 4.D 5.C 6.B 7.E 8.E 9.A 10.E 11.A 12.A 13.D 14.C 15.D 16.B 17.D 18.D 19.A 20.C21.B 22.A 23.B 24.A 25.C 26.A 27.C 28.C 29.B 30.E 31.E 32.E 33.A 34.C 35.E ◇B1型题 1.B 2.C 3.A 4.D 5.E 6.B 7.D 8.C 9.A 10.E 11.A 12.D 13.B 14.C 15.D 16.A 17.B 18.C 19.A 20.C 21.B 22.A 23.B 24.C 25.A 26.B 27.C 28.A 29.C 30.B 31.A 32.C 33.B 34.D 35.E 36.B 37.C 38.D 39.A ◇X型题 1.ACD 2.BC 3.ABE 4.ABC 5.ABCD 6.ABCD 7.BC 8.BCE 9.ABCD 10.BCD 11.ACD 12.AC 13.BCD 14.AD 15.BD 16.ACE 17.AD 18.ADE 19.BCD 20.ABCE 21.AB 22.ABD 23.ACE 24.BC 25.ACDE 26.AC 27.ABCE 28.ABC 29.BCDE 30.BE 31.AD ◇名词解释 1.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聚的部位,色泽灰暗,称灰质。 2.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色泽白亮,称白质。 3.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聚集成的灰色团块状结构称神经核。 4.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细胞体聚集成的灰色团块状结构称神经节。 5.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灰质和白质混杂而成的部位,即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灰质团 块散在其中,称网状结构。 6.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纤维束组成,分为内囊前肢、 内囊膝和内囊后肢3部分,管理躯体对侧的感觉和运动等功能。 7.纹状体由豆状核与尾状核组成。在种系发生上,尾状核与壳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 称旧纹状体。纹状体具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重要作用。 8.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间较宽阔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内含清亮的脑脊液。 9.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 巴管和静脉丛等;有脊神经根穿过此隙。 10.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的下方,蝶鞍上方,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端、两侧颈内动脉 末端与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彼此吻合形成,又称Willis环,该环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11.白交通支主要由具有髓鞘的节前纤维组成,因髓鞘反光发亮,呈白色。 12.灰交通支由椎旁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多无髓鞘,故颜色灰暗。 13.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成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称神经。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十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递质 2、受体 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5、传入性侧支抑制 6、回返性抑制 7、特异性投射系统 8、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9、牵涉痛 10、运动单位 11、脊休克 12、牵张反射 13、去大脑僵直 14、后发放 二、填空题 1、神经系统主要由与两种细胞构成。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等特征。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与两方面作用。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 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与三种。 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与三种类型。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就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Na+内流K+外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就是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

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与。 7、突触抑制可分为与两类。除了突触抑制外,还有。 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 与递质等多种类型。 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与两大类。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就是;非特导性投射系统的功能就是。 10、内脏痛的定位,还往往发生。 11、牵张反射有与两种类型。 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与。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此僵直属于丁僵直。 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与两大类。 14、前庭小脑的功能就是,脊髓小脑的功能就是,皮层小脑的功能就是。 15、自主神经系统由与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与腺体的活动。 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伴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 17、下丘脑就是较高级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 节、、、、与等过程。 18、学习的形式可分为与两种。 19、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与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就是无关刺激转变成条件刺激的过程。 20、人类大脑皮层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有语言与抽象思维机能;人与动物共有的系统的就是,人类特有的系统就是有。 21、人类的记忆过程可分为四个连续性阶段,即、、与。短时性记忆主要就是;较长时性记忆与有关;持久性记忆可能与有关。 22、记录大脑皮层的自发性电脑活动的电位变化称为。在感觉传入冲动的激发下,

《正常人体解剖学》试题-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原胞体常聚集在一起,称为神经核 2.内囊 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的名称,位于基底神经节与丘脑之间。 3.蛛网膜下隙 脊髓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以及脑的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缝隙称之为蛛网膜下隙。 4.硬脑膜窦 为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特殊的颅内静脉管道,输送颅内静脉血。窦内无瓣膜,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硬脑膜窦损伤,出血较多。 二、问答题

1.神经系统的分部如何? 按部分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按功能区分:躯体神经、内脏神经 2.反射弧包括哪几个环节? 感觉器→传入神经→反射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3.脊神经的性质如何?纤维成分的来源和分布如何? 脊N前根是运动性的,后根是感觉性的,脊N是混合性的。脊N 出椎间孔后即分为前支和后支,前、后支均为混合性。 1)躯体感觉纤维:来源于脊神经节细胞,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 2)内脏感觉纤维:来源于脊神经节细胞,分布于心血管、内脏和腺体 3)躯体运动纤维:来源于前角运动神经元,分布于骨骼肌 4)内脏运动纤维:来源于侧角细胞及骶副交感神经元

4.试述臂丛的组成、分束及分支如何? 组成:由5~8颈N前支和第1胸N前支的大部分组成。 分束:锁骨下部在腋窝内,围绕腋A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 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5.腓骨颈骨折易损伤哪条神经,该神经损伤后出什么症状?为什么? 易损伤腓总神经,功能障碍:不能背屈,不能外翻,足部畸形:足下垂。由于重力和后群肌过度牵拉,足下垂并内翻,患者走路时呈跨阔步态。 6.腰丛的组成和位置及分支如何? 组成:第12胸N前支一部分,第1~3胸N前支和第4腰N前支一部分。 位置:腰大肌上部深面。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填空题 1.神经系统主要由①和②两种细胞构成。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①、②、③、和④等特征。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⑤和⑥两方面作用。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⑦。 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①、②和③三种。 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①、②和③三部分组成。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④、⑤和⑥三种类型。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①离子内流大于②离子外流而产生的③极化型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是突触后膜上的④通道开放,⑤离子内流而产生的⑥极化型电位变化。 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①、②、③、④、⑤、⑥和⑦ . 7.突触的抑制可分为①和②两类。相反,除了抑制以外,还有③易化。 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①、②、③、④、⑤_______、 ⑥和⑦等多种类型。 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①投射系统和②投射系统两大类。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③并④发出传出神经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⑤。 10.内脏痛的定位①,还往往发生②痛。 11.牵张反射有①和②两种类型。 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①作用和②作用。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③僵直。此僵直属于④。 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①和②两大类。 14.前庭小脑的功能是① ,脊髓小脑的功能是② , 皮层小脑的功能是 ③ ,并与④及⑤的编制有关。 15.自主神经系统由①和和②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③肌、 ④肌和腺体的活动。 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②系统;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③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④ 系统。 17.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节①、②、③、 ④和⑤、⑥等过程。 18.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释放①,或通过②而影响免疫功能。可见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之间有③关系。 19.学习的形式可分为①和②两种。 20.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①刺激与②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③刺激转变成④刺激的过程。 21.人类大脑皮层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有①机能;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是② 系统,人类特有的系统是有③系统。

神经系统解剖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系统解剖学 导语: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系统解剖学是一个大的学术范围,也是一门相关课程的名称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系统解剖学是一个大的学术范围,也是一门相关课程的名称,大家具体的神经系统有哪些吗?神经解剖学的内容里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内容介绍。 一概念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人体的神经系统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人体又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神经系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见,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调节作用,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特别是大脑皮层不仅进化成为调节控制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而且进化成为能进行思维活动的器官。因此,人类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主要功能 ⒈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共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⒉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⒊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人类不仅能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看完上面的神经系统解剖学的介绍后,对于神经系统的概念和主要功能作用,就会认识了,人类之所以能够适应和改造世界的原因,也是源于神经系统受外界刺激后自身调节的作用,神经系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很敏感,也是发展变化很快的部分。 生活知识分享

郑大远程神经系统《护理应用解剖学》第09章在线测试

《护理应用解剖学》第09章在线测试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脊髓前角神经元是 A、躯体运动神经元 B、内脏运动神经元 C、感觉神经元 D、联络神经元 2、从脑干背侧面穿出的脑神经是 A、动眼神经 B、展神经 C、滑车神经 D、面神经 3、语言视觉区(阅读中枢)位于 A、额中回后部 B、额下回后部 C、颞横回 D、角回 4、支配面肌的神经是 A、三叉神经 B、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迷走神经 5、皮质脊髓束的作用是 A、传导痛、温觉冲动 B、传导躯体运动冲动 C、传导精细触觉冲动 D、传导本体感觉冲动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脑干包括 A、延髓 B、间脑 C、中脑 D、脑桥 E、小脑

2、只接受对侧支配的脑神经核 A、动眼神经核 B、面神经核上半 C、面神经核下半 D、展神经核 E、舌下神经核 3、内囊后肢通过的结构有 A、皮质脊髓束 B、皮质核束 C、丘脑中央辐射 D、视辐射 E、听辐射 4、动眼神经支配下列哪些眼肌 A、上斜肌 B、下斜肌 C、内直肌 D、外直肌 E、上直肌 5、参与构成大脑动脉环的动脉有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前交通动脉 E、后交通动脉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四部分 正确错误2、锥体交叉是皮质核束的大部分纤维的左、右交叉 正确错误3、颞横回是听觉中枢 正确错误4、脑脊液最终流入静脉的部位是上矢状窦 正确错误5、坐骨神经起自骶丛,其本干主要支配大腿肌后群 正确错误

系统解剖学试题二详解

系统解剖学试题2 试题说明:所有试题均要求答在答题纸上,多选题答在题卡上(A型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K型题的答题方法为:①+②+③=A;①+③=B;②+④=C;④=D;①+②+③+④=E;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10分,每题1分) 1.神经节 2.纤维束 3.静脉角 4.肋弓 5.牙周组织 6.纵隔 7.肾窦 8.动脉韧带 9.感受器 10.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二,指出下列结构位置(10分,每题1分) 1.尺神经沟 2.垂体窝 3.交叉韧带 4.肱三头肌止点 5.McBurney点 6.膀胱三角 7.纤维环 8.奇静脉的注入部位 9.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10.迷走神经出入颅 三,填空(20分,每空0.5分) 1.关节的基本结构有(1),(2)和(3). 2.臂的前群肌有(1),(2)和(3);由(4)神经支配. 3.骨的主要构造为(1),(2)和(3). 4.腹股沟管男性有(1)通过;女性有(2)通过. 5.食管,输尿管和男性尿道的第二狭窄分别位于(1),(2)和(3). 6.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牙式为(1);左下颌尖恒牙的牙式为(2). 7.肾的被膜有(1),(2)和(3). 8.腹腔干的分支有(1),(2)和(3). 9.上肢的浅静脉有(1),(2)和(3). 10.位置觉感受器为(1),(2)和(3). 11.脑干内的副交感神经核有(1),(2),(3)和(4). 12.运动性语言(说话)中枢位于(1);听觉性语言(听话)中枢位于(2);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位于(3);书写中枢位于(4). 13.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为(1),(2)和(3). 四,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固定子宫的韧带的名称及各自作用 2,鼻旁窦的名称,开口部位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十章神经系统》

精品文档第十章神经系统 【习题】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 ) A.不受温度的影响 B.与直径成正比 C.与刺激强度有关 D.与髓鞘的厚度无关 2.神经细胞兴奋阈值最低,最易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 ) A.胞体 B.树突 C.轴丘 D.轴突末梢 3.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主要靠 ( ) A.单纯扩散 B.化学突触 C.电突触 D.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4.中枢神经系统内,化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 ( ) 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 C.兴奋节律不变 D.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5.E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 ) A.Na+、K+、Cl-,尤其是Na+ B.Ca2+和K+ C.Na+、K+、Cl-,尤其是K+ D.Na+、K+、Cl-,尤其是Cl- 6.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的增加 ( ) A.Na+ B.Ca2+ C.K+和Cl-,尤其是Cl- D.Na+ 、K+和Cl-,尤其是K+ 7.EPSP是 ( )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静息电位 D.局部去极化电位 8.缝隙连接是神经元间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它普遍存在于 ( ) A.外周神经内 B.交感神经内 C.中枢神经内 D.副交感神经内 9.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相同点是 ( ) A.突触后膜膜电位去极化 B.是递质使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的结果 C.都可向远端不衰减传导 D.都与后膜对Na+通透性降低有关 10.为保证神经冲动传递的灵敏性,递质释放后 ( ) A.不必移除或灭活 B.保持较高浓度 C.必须迅速移除或灭活 D.保持递质恒定 11.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 )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多巴胺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题库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题库 ※名词解释 (一)总论 1.、灰质 2、白质 3、神经元 4、神经节 5、纤维束 6、神经 7、反射弧 (二)周围神经系统 1、马尾 2、臂丛 3、脊髓前角 4、垂腕征 5、鼓室神经 6、翼腭神经节 7、喉返神经 8、自主神经 9、节前神经元 10、交感神经 11、副交感神经 (三)中枢神经系统 1、网状结构 2、菱形窝 3、锥体交叉 4、内侧丘系 5、脊髓丘系 6、外侧丘系 7、三叉丘系 8、锥体束 9、小脑扁桃10、旧小脑 11、新小脑12、下丘脑13、结节垂体束14边缘系统15、侧脑室 16、新纹状体17、纹状体18、基底核19、斜方体 20、第一躯体运动中枢21、语言中枢22、内囊23、瞳孔对光反射 24、上运动神经元25、锥体系26、锥体外系 (四)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海绵窦 2、蛛网膜下腔 3、蛛网膜颗粒 4、窦汇 5、大脑动脉环 6、小脑中脚 7、菱脑峡 8、脑桥小脑三角 9、小脑上脚交叉 10、顶盖前区 ※填空题 一、周围神经系统 (一)总论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两部分,它们分别位于_____和_____内。 2.在周围神经中,根据其支配、管理对象不同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前者分布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后者分布于_____、 _____、_____和_____。 3.躯体运动神经支配_____;内脏运动神经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部分,共同控制_____、_____和_____的运动。 4.脊神经共_____对。每对脊神经都借_____和_____与脊髓相连,前根属_____性,后根属_____性。 5.后根在进入椎间孔处有一膨大叫做_____,是_____和_____感觉传入神经元胞体聚集的部位。 6.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