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市芙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与开发专项规划

长沙市芙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与开发专项规划

长沙市芙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与开发专项规划
长沙市芙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与开发专项规划

长沙市芙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土地利用与开发专项规划

2011-06-09

一、区情概述

(一)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与人口

芙蓉区位于长沙市城区的东部,不仅是长沙市的中心城区,又是长沙市的窗口城区,总面积4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04万人,辖11个街道、1个乡、1个正县级单位(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平高科技园)和1个副县级单位(湘湖管理局)。

(二)经济社会发展

芙蓉区区位优势独特,名街老店众多,人文景观独特,洋溢着浓郁古朴的楚汉风情和绚丽多姿的湖湘风韵。省委、省军区等重要党军部门位于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密集。拥有长沙火车站、长沙汽车东站、湖南通信指挥中心等交通、信息枢纽。五一大道、八一路、远大路、芙蓉路、车站路、万家丽路等20多条城市主次干道纵横交错,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及武广客运专线穿境而过,黄花国际机场毗邻而居,是长沙市最有发展前景的区域之一。

全区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为“十二五”时期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时期,全区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和谐共进,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其中2008全年人均GDP(按常住年平均人口计算)为74761元,领先中部省会39个城区。2008年财政收入16.3亿元,在中部39个城区中,排名第四位。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0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15.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94亿元,年均增长9.7%;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06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9.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45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年均增长24.2%;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持续保持全省城区率先、中部城区领先地位。

(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2010年,全区土地总面积4240公顷。其中:耕地80.81公顷,占1.91%;园地85.43公顷,占2.01%;林地14.71公顷,占0.35%;建设用地3505.49公顷,占82.69%;其他土地553.56公顷,占13.06%。全区建设用地占绝大部分,土地利用率极高。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匮乏。辖区内土地初级开发基本完毕,可供初级开发的土地所剩无几,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老城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与城市承载功能要求不对称,目前还有大量棚户区有待改造和提升,再次开发成本极高;交通流量日趋增大,道路负荷接近饱和,堵塞较严重;停车场、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

东岸片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居民点零散,园地、林地布局欠规范,土地利用集约度有待提高;

老城区的部分地区、浏阳河沿岸的生态环境提升空间很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由于城区的发展,道路建设等原因,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部分农业科研用地(试验田)可以外迁,改变土地现有使用性质,根据东岸新城建设方案及经济区位条件,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

二、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依法有序改变耕地的使用性质,科学合理控制非农建设用地。

(二)土地供给制约和引导土地需求。

(三)合理利用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协调。

(五)有保有压,重点保障国家、省、市级重点交通、水利、能源、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逐步转变和置换落后产能单位的用地,为新型环保高效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三、规划期限

以2010为规划基期年,2015年为规划目标年。

四、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预测

(一)长沙市及芙蓉区的区位优势使得建设用地继续增加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湖南省“3+5”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确定了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成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要实现这些目标,产能升级及用地结构优化是必然选择。

随着武广客运专线、沪昆高速铁路等交通主干线的相继营运和建设,长沙市东部城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将逐步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交通中心,城市扩展强度将进一步扩大。

(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构建生态新城是最佳选择

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芙蓉区的自然条件及人文条件,浏阳河沿岸将建设成体现城乡宜居环境的风光带,东岸新城以城市生态理论为基础,完成了生态城区的构想和设计。“十二五”期间,土地供给应立足生态新城的建设和需求,微观服务宏观的原则,构建土地空间的协调、合理、科学的新景观。

(三)教学、科研用地对土地的特殊要求

教学、科研的基础设施是学校和科研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抓住了发展机遇,提升了科教层次,收获了大批成果。但是,科研农用地对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等有着特殊要求,由于作物、试验品等对环境的敏感性,城区中科研农用地将不适合农业科研的需要,因此,原有的科研农用地应做调整,对于那些不适合科研试验用途的土地逐步调整为高科技产业园区用地。

五、土地利用目标与方针

(一)土地利用的总目标

以发展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工业企业为主导,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以完善CBD核心区为中心的旧城区改造,优化中心城区的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率。

到2015年,全区土地总面积4240公顷。其中:耕地32.32公顷,占0.76%;园地40公顷,占0.94%;林地7公顷,占0.17%;建设用地3750公顷,占88.44%;其他土地410.68公顷,占9.69%。

(二)土地利用方针

1.提高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化水平

促进城区棚户改造,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利用法律杠杆、政策杠杆和经济杠杆,健全土地供给机制,积极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2.统筹安排,保障重点

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实行统筹安排,优化配置,综合平衡总量控制目标和具体空间布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保障重点,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扩张速度。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芙蓉区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东岸乡部分村庄存在的低效用地、空闲地与城区的快速发展以及用地需求相矛盾,为了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空间上,优先统筹新桥、农科、西龙、东屯、东岸、杉木、张公岭等村城乡一体化融合,真正推动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坚持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周虑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5.与其他规划衔接

土地利用和保护专项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行业发展规划相协调、衔接。

(三)年度土地利用目标

加强年度土地利用管理,十二五期间,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面积244.51公顷,结合东岸新城建设的要求,2011-2012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60公顷,2013-2015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41.5公顷,有序促进新城区的发展。加强旧城区的改造,结合长沙市人民政府及芙蓉区人民政府的统筹安排,大力配合上级及本级政府科学、有序、合理、合法开展棚户的改造,力争每年开展和完成3-4个棚改项目。道路建设按照总体部署,有序推进的要求,配合政府开展有关申报工作及征地拆迁工作,促进道路建设按时开工,顺利进行。每年支持3-5个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促进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其用地需求。

六、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调整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积极引导城镇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合理增加建设用地面积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沙市中心城区规模偏小,市中心城区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核心功能,再加上道路建设等,本区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增建设用地244.51公顷。

2.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有序调整耕地面积

探索“两型社会”建设模式。结合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大胆创新,探索土地节约、景观并行的土地利用模式,适当提高生态用地比例,高标准建设东岸生态新城、

浏阳河风光带。由于各项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需要,“十二五”期间,本区将减少耕地48.49公顷。

3.城乡统筹,合理布局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安排城乡各用途用地,逐步实现

农民居民化、农村社区化、农业现代化,形成协调共进的新型城乡体系。因此,将分散的园地、林地、居民点和利用率低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十二五”期间本区将减少园地、林地共93.92公顷,其他土地将减少142.88公顷(表1)。

(二)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根据全区土地资源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全区“十二五”期间总体上分为优化提质、改造提升、加速建设三大区域。其中,“优化提质区域”是指京广铁路以西区域,该区

将以CBD建设为载体,结合旧城改造,优化发展现代都市服务业,着力提升城区品位,建设成为体现城市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商务中心;“改造提升区域”是指京广铁路以东、浏阳河以西区域,该区以城市商务次中心为定位,在以湘湖、马王堆市场群和浏阳河风光带为基础,加强规划控制,加快整合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突出产业跟进,加快人流、物流、商流聚集,建设集现代特色商贸、高档住宅、行政办公、文化旅游、现代商务于一体的马王堆新城;“加快建设区域”是指浏阳河以东区域,该区以隆平高科技园开发建设为带动,高标准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城市化,大力发展高、精、清产业,着力打造东岸生态新城。

以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节,有重点、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有效开发和高效利用土地。“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主要有老城区的棚户区改造、道路建设,以及湖南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的建设。重点区域主要是东岸片区和浏阳河风光带。充分、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商场和地铁。

1.棚户区改造

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在老城区的朝阳一村、燕山街北、长岛路、人民新村等地方一共有15个棚改项目,总面积110.05公顷(表2)。

2.道路建设

芙蓉区将构建起以浏阳河为纽带,以“八桥七纵三横”为骨架的路网格局(八桥:二环线、万家丽路、营盘东路、远大路、人民东路、红旗路跨浏阳河大桥,长善路、白沙湾路跨圭塘河桥;七纵:二环线、万家丽路、长善路、滨河路、双杨路、京珠辅道、红旗路;三横:远大路、人民东路、营盘东路)。

“十二五”期间,共有13条主要道路建设,汽车东站改扩建、地铁站建设、解放路下穿铁路隧道、荷花路下穿浏阳河隧道、竹园路铁路涵洞建设等(表3)。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提质改造老城区学校,规划建设新城区学校

推出教育强区支撑工程,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改造老城区学校,规划建设新城区学校。具体见表4。

(2)合理安排科研、教学用地,塑造隆平高科技园区新风貌

隆平高科技园区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命名,品牌优势突出;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全部优惠政策和灵活的区级政策;距长沙火车站5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10公里,距长沙新港15公里,京珠高速和107、319国道等纵横园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园区有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30多家,科研人才、成果非常集中。

但是,由于临路、临街等带来的影响,原来划为科教试验的土地已经不再适合,而且湖南农业大学的很多试验基地已经搬迁至外地,因此,在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等教学

科研院所内,将那些不再适合科教试验的土地调整为高科技产业园区用地、农科院土地综合开发用地。具体见规划图。

(3)社区服务中心用地

在城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要合理设置社区服务中心用地,增强城区管理功能。对新开房地产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之间的项目,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应达到100平方米;对新开房地产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应达到150平方米。

(4)垃圾站建设用地

合理安排和布置各类垃圾站的建设,加强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理。东岸片区应科学合理设置1-2处综合污水处理站,1个综合固体垃圾处理站。完善现有垃圾站场的建设,提高处理垃圾能力。各单位应加强本单位的垃圾收集和处理水平和能力,完善全区垃圾处理链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文明卫生城区奠定坚实硬件设施和支撑平台。

4.东岸片土地开发利用规划

芙蓉区将拓展提升现代物流业,以东岸地区为重点,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在东岸片有芙蓉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天泉草业生态园、瑞祥陶瓷建材批发大市场、杉木村开发区等土地开发区,合计269.43公顷。具体见规划图。

5.开发地下空间

城市发展空间由地面向地下延伸、部分城市功能由地面转入地下,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地下空间的开发是充分利用城市土地的重要措施,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到目前为止,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仅限于地下管线、人防工程和部分地下停车设施和商业街,开发利用率不高。在“十二五”

期间,长沙市将有地铁、地下商场和更多的地下停车场项目,其中在长沙市的地铁二号线在芙蓉区设立了芙蓉广场站、迎宾路站、袁家岭站、火车站站、二环线站、古曲路站、万家丽站等7个站点,这对缓解地面交通拥挤有积极意义,也对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有了新要求。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规划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配套法规政策

全区土地资源匮乏,辖区内土地基本规划开发完毕,可供开发的土地所剩无几,发展空间受制约。因此,要从供地和用地等多方面来完善配套法规、政策,促进节约利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方式,集约利用土地,保发展、保资源、保环境。

(二)切实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碳、绿色的发展方式日益显现,再加之一些特殊用地的需求,要根据土地数量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和用途多样性,来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认真做好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十二五”时期,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更严,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要利用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态功能,并在用地方式上也做好“低碳、环保”。

(四)努力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推进和激励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制,挑战土地“承载极限”,让每一分土地产生“黄金效益”。

(五)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执法监察力度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国土资源法律法规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今后的执法监察工作中,要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执法程序,不断提升执法监察工作的震慑力,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乡镇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乡镇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篇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20xx-10-10] 【字号:大|中|小】【背景色】 1总则 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 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

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 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 2.1城市水资源 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 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 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 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 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城市用水量 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s Vol.26No.1Jan.,2012 第26卷第1期2012年1月收稿日期:2011-08-20 修稿日期:2011-12-22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住宅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研究”(2008BAJ08B03)。第一作者:徐保根(1963-),男,河南焦作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E-mail:xubaogen@zufe.edu.cn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n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Types in the Land Use Planning at Village-level XUBao-gen,ZHAOJian-qiang,XUEJi-bin,GUHui-na,FANGAi-jun,DONGChuan-de(InstituteofRealEstate,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ssessthefeasibilityofruralresidentiallanduseinordertoprovidesufficientreferencesforlanduseplanningatvillagelevelandruralresidentiallandreconsolidation.Methodsusedincludedliteraturereview,expertconsultation,comparativeanalysis,andsumofweights.Theresultsindicatedthatruralresidentiallandusetypesinnewresettlementareascouldbedividedintothreebasicones,i.e.,urban-type,town-typeandcentral-villagetype.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werethestructureoffarmers’employment,theeconomiccapacitiesoffarmers,villagecollectivesandthetownandcitythevillagelocates,etc.HuoyutangVillageandXichengVillageinYiwuweretheurban-type;HenggangvillageandBailianVillageinHaiyanwerethetown-typeruralresidentialareas.Itwasconcludedthattheindexsystemandmethodforthesuitabilityassessmentofruralresidentialareashadcertainvalueofapplicationandcouldguidetheruralresidentiallandreconsolidationandlanduseplanningatvillagelevel. Key words:landadminstration;ruralresidentialland;usetypes;suitabilityassessment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徐保根,赵建强,薛继斌,顾慧娜,方爱军,董传德 (浙江财经学院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村所在乡镇和县市的经济实力等;义乌市活鱼塘村和西澄村可建成城镇型农村居民点,海盐县横港村和百联村可建成集镇型农村居民点。研究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类型;适宜性评价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2)01-0027-05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2009 年 9 月 10 日

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和协调时期和区域土地利用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土地需求量受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质量和区位条件等的影响。耕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规划预测中最基本的内容。 三、实验过程 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四、注意事项 数据输入时要仔细,分析过程中做到谨慎认真。 五、上交资料 提交实验报告,内容书写要规范。

附件1: 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

例2.未来耕地面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口、单产、总产、基建投资等,并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下表提供了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的资料(表-2),由此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2000年的耕地面积,并列出回归分析方程,最后分析预测误差。 表-2 ××县1970-1999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

山西省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xxxx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第三章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第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内容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第五章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第六章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第八章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设计资料(地形图、水源调查或勘察报告、工程地质报告、相关可研报告或设计等); 五、采用相关规划设计规范与标准;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第二章xx概况与规划分析 一、城市概况。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与城市相关的河流水系及水文地质概况分析等。 二、城市规划概况。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与范围、城市性质、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总体布局、发展方向、规划经济发展指标等。 第三章xx供水现状分析 一、城市供水现状分析。包括现状供水人口、供水普及率,城市自来水公共供水水源、水厂、加压站、管网以及企事业单位自备水源供水现状概况。

电大农村行政管理专科《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答案

电大农村行政管理专科《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参考答案: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 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 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 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大全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2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3.降水量的单位为( C )。 A.cm B.m C.mm D.ha 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 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 A. 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 望天田 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 B. 城市规划 C. 风景旅游规划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植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B. 灵活性和动态性 C.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D.部门和公众参与 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完整版)绿化给水专项施工方案

XXXXXXX工程 景观工程 绿 化 给 水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水源及用水量‥‥‥‥‥‥‥‥‥‥‥‥‥‥‥‥‥‥‥‥‥‥ 1 2、管材及附件‥‥‥‥‥‥‥‥‥‥‥‥‥‥‥‥‥‥‥‥‥‥‥ 1 第二章、施工方案‥‥‥‥‥‥‥‥‥‥‥‥‥‥‥‥‥‥‥‥‥ 2 1、测量放线‥‥‥‥‥‥‥‥‥‥‥‥‥‥‥‥‥‥‥‥‥‥‥‥ 2 2、沟槽开挖与回填‥‥‥‥‥‥‥‥‥‥‥‥‥‥‥‥‥‥‥‥‥ 2 3、管线敷设‥‥‥‥‥‥‥‥‥‥‥‥‥‥‥‥‥‥‥‥‥‥‥‥ 3 4、管道试压‥‥‥‥‥‥‥‥‥‥‥‥‥‥‥‥‥‥‥‥‥‥‥‥ 4 5、管道冲洗‥‥‥‥‥‥‥‥‥‥‥‥‥‥‥‥‥‥‥‥‥‥‥‥ 4 第三章、施工注意事项‥‥‥‥‥‥‥‥‥‥‥‥‥‥‥‥‥‥‥ 5 第四章、施工验收标准‥‥‥‥‥‥‥‥‥‥‥‥‥‥‥‥‥‥‥ 5 第五章、附图‥‥‥‥‥‥‥‥‥‥‥‥‥‥‥‥‥‥‥‥‥‥‥ 6

绿化给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方案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绿化给水施工方案。1、水源及用水量 绿化给水采用甲方预留景观水源,进行绿化养护,采用快速取水器进行人工浇灌,取水阀尽量靠近路边安装,取水阀中心距路边线300,取水阀间距约为40m。 绿化给水量按:3L/㎡·d,绿化给水水源处压力不低于0.3 MPa,接水源点位置只为示意,准确位置由甲方最终确定;在绿化给水接口处的水表井内设倒流防止器,防止给水管网在失压情况下水倒流。 2、管材及附件 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承插连接。管道与阀门、金属管连接为法兰连接。 绿化给水管DN≤50mm时,采用球阀(热熔连接),DN>50mm者采用截止阀或蝶阀,阀门井做法详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5S502,P16,地面操作立式阀门井。井应高出绿地5公分,防止砂土进入井内。 二、施工方案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实践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实践 发表时间:2019-06-17T17:15:26.9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程娟许益共 [导读]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一号文件紧随其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法规。 ——以长兴县滨湖村为例 浙江浙大万维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万维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手段,以长兴县滨湖村为例,探讨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并探讨解决规划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的规划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土地利用规划 1滨湖村土地利用规划背景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一号文件紧随其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法规。浙江省从2011年开始探索完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制,已开展两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目前形成了以村土地利用规划为平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路径,最终实现全域土地空间布局优化和各类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农村土地利用体系。 长兴县夹浦镇是长兴的纺织重镇,滨湖村自上世纪开始,便大量兴建轻纺家庭作坊,成为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作坊遍布导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杂糅在一起,功能分区混乱,成为滨湖村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村土地利用规划旨在解决空间功能分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空间腾挪,以期达到老百姓宜居宜业的生活愿景。 2滨湖村思路和做法 2.1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心,确定村庄愿景 滨湖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优化村域土地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构建以现代规模农业种植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以工业文化为特色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2.2注重现状调查,合理确定规划内容 多次调查发现,滨湖村区位条件优、生态基底好、工业氛围浓,但是人居环境不佳、农居点分散、生产生活空间杂糅。特别是村内轻纺业,存在家庭作坊规模小、分布散、生产不够规范,生产场地缺乏监督、工人年龄断层等问题,对村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村内存在不少闲置的存量建设用地,部分地块形状规整、面积较大,后续可引导盘活利用。 依据调查内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村庄愿景,滨湖村土地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近期通过对村庄用地的重新布局和功能分区,实现生产生活相对分离、产业集聚和农居点集聚;远期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的集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乡村。通过近远期规划安排和实施,最终实现“工业集聚,生产高效;布局合理,生活舒适;碧波荡漾,生态平衡”的目标。 2.3合理利用存量,不向上级要增量 (1)“存量带存量,存量变增量”的滚动实施方案 现状建设用地拆除并复垦为农用地的,产生等量带规划空间的增减挂钩指标,并可提留部分作为预留指标。但是必须拆除完成才能获得建新指标。实际操作上,先拆后建和拆旧农户安置的矛盾一般通过向上级申请建设用地空间指标解决。 滨湖村拆旧地块涉及大量轻纺家庭作坊,若不提前解决家庭作坊安置问题,将导致企业停产,造成较大损失和社会矛盾,大量拆旧建新也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因此滨湖村土地利用规划提出“存量带存量,存量变增量”的滚动实施方案,以时间换空间,厂房和农户的拆旧和安置得以同步进行。 (2)存量利用多元化 滨湖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存量利用方式有三种:①闲置建设用地安置拆迁村民。编制小组选出空闲建设用地,通过实地走访确定可利用地块,引导拆迁村民在此安置。②家庭作坊变房前屋后的绿地。村内分散的家庭作坊搬迁到新建的工业园区,这些零散的拆旧土地留作房前屋后的公共绿地或庭院绿化,优化人居环境。③农房原拆改建为工厂。李王殿自然村靠近交通干道,利于工厂运输而不利于居住。村民搬迁后,原有农房用于厂房改造和扩建。 2.4合理安排用地布局,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巧妙布局,保障产业发展。规划将混杂在居住区零散的工厂、家庭作坊,分期搬迁至新建或者原地改造的工业园区;将拆旧地块复垦为耕地,提高耕地连片度;安排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产业融合,振兴乡村经济。立足滨湖村轻纺特色和资源、区位优势,第一产业提升改造,发展规模化种植和高级水产养殖,并积极融合第三产业,发展观光采摘农业。第二产业整合升级,以特色工业发展与工业创意旅游为目标,横向整合小微企业入园,产业集聚化;同时纵向提升工业文化,为转型工业旅游做准备。第三产业在一二产业基础上,结合盛家漾风景区发展生态观光游、农业+旅游、水产养殖+旅游、工业+旅游。 解决痛点,化解资金来源。家庭作坊工人渐渐年迈,年轻人不愿接班,工厂扩建无地可用,两大痛点制约滨湖村工业发展。本次村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家庭作坊自愿拆除,生产机器入股工业园区并参与分红,村民也可在园区工作获得报酬;同时,有意扩建的企业在园区自建标准厂房,或者在原址改造扩建标准厂房。 3思考与建议 3.1因材施策,尊重村庄内部差异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特别是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涌现了很多乡镇企业,不少村庄走上了农村工业化道路,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典型案例[2]。因此,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也有立足乡村的工业、服务业和已经城镇化的居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振兴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村土地利用规划相关规范也要因材施策,保障村庄产业发展用地。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聊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给水工程的有序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供水企业合理经营的主要指南 二、规划目标和原则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基本目标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规划为基础,建立布局合理、安全经济的城市供水系统,保障城市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一般遵循开源节流、经济适用、安全可靠、保证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等原则。 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规划期限也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一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给水工程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文明、安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基石。因此,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有长期的时效以符合城市的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预测城市用水量预测 ?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并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水质和水压规划 ?城市给水设施工程规划,其中包括水源、输水管线、净配水厂、调蓄水厂、增压泵站及配水管网等的工程规划 1、预测城市用水量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城市自来水)供给的水量。包括以下内容: 居民生活用水量: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水量。 工业用水用水量:企业生产过程所需的用水量。 公共设施用水量:宾馆、饭店、医院、科研机构、学校、机关、办公楼、商业、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等用水量。 其他用水量:交通设施、仓储物流、市政设施、道路浇洒、绿化、消防等用水量。 ?第二部分:不由城市给水工程(城市自来水)供给的水量。包括以下内容: 使用自备水源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河道航运用水、农业、养殖业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乡镇企业用水等水量。 城市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给水价格水平、工业回用率、污水资源化程度等因素确定。 2、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1)水资源的综合评价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 (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参考答案: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为了 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勺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 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十二五规划心得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以五年 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度的中短期计划,在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度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存程度不停进步,现如今年我们已经迈入了xx年,我们国家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在此 计划中,结构调整是主要目的,科学发展是主题,经济发展是主线,其中我认为以下个亮点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 1、 过去数年来提倡的‘强国’从十二五期间转为了‘富民’。梁启超曾撰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其实可以理解为‘民富国强’,只有人民都富饶了,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人民都强盛了,国度才是真正的强盛。做为人民党员的我们,肯定要高兴工作,多学各项技能,进步本身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复合型人才,创造成绩。 2、 生存在广东是幸福的,因为未来五年广东的发展蓝图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实为我党存眷民生的庞大办法,让我们看到党以人为本的庞大刻意。当人民的生活甘甜、居住环境清新、事业有成就、社会有人情、文化有咀嚼之时,幸福离我们还远吗? 3、 文明表现着文化素质,其实文明也体现着生存的富饶水平,当人民生存幸福了,文化的熏陶就会如春风吹过麦苗一样拂过民气,文明之风随处可见。做为一名顺德人,我非常支持“创

文明城市,建幸福顺德”这一发展目的,而且会从本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4、 在“十二五”的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增强资源节省和办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相信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向“清、碧、蓝”的偏向发展,地球会更康健优美。做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关注党的目标门路并坚决执行,同时认真学习,快速进步本身,努力提高服务他人和动员他人的本领,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面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搏斗。十二五规划心得(2):党的xx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计划发起光显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法的攻坚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汗青意义。通过学习集会的精神实质,我深感责任的庞大,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范畴,在变化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同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间的决议计划摆设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现实工作中,变化工作作风,加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心得(3):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 对明白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必要着力办理的题目。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办理的水平怎样,取决于诸多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决策,并明确要求“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不断加强,各地通过编制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维护了农民权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仍然面临建设布局散乱、用地粗放低效、公共设施缺乏、乡村风貌退化等问题。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也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前,迫切需要通过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细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统筹合理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求。 各地区要充分认识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统一部署安排,积极研究探索,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村土地利用供给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为农村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好服务和保障。 二、扎实有效做好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一)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编制,引导村民委员会全程参与。 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整治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保护的地方,应当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其他地方要明确推进时间表,结合实际有序开展。 (二)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考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相关规划的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农村经济发展、耕地保护、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用地;落实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明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具体地块;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的管控,优先保障农村公益性设施用地、宅基地,合理控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提升农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科学指导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遵循“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村路综合整治,发挥综合效益;强化对自然保护区、人文历史景观、地质遗迹、水源涵养地等的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村域内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规划期限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规划范围可结合当地实际,以一个村或数个村进行编制。规划基数以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和控制,进行补充调查确定。规划编制应当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充分运用遥感影像、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切实提高成果水平。鼓励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青年志愿者,为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提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