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夏青松)

11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夏青松)

11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夏青松)
11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夏青松)

文章编号:1009 3850(2003)01 0105 08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

夏青松,田景春,倪新锋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9)

收稿日期:2002 09 16

摘要:目前湖相碳酸盐岩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在众多专家学者历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现状,其主要体现在岩石类型、分布及发育特点、相模式、储集层和生油岩几个方面;并阐明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意义。关 键 词:湖相碳酸盐岩;岩石类型;相模式;储集层;生油岩中图分类号:P512.2

文献标识码:A

1 前 言

湖相碳酸盐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陆相碳酸盐岩,它是指在内陆湖泊盆地中形成的碳酸盐岩,包括淡水湖盆碳酸盐岩、半咸水 咸水湖盆碳酸盐岩和盐湖中的碳酸盐岩。

湖相碳酸盐岩由于具备储集条件且多靠近油源,形成油气藏的可能性较大,在有合适的圈闭和盖层的条件下,就能形成油气藏。湖相碳酸盐岩受自身结构、分布规律等条件影响,一般多以岩性和地层油气藏为主,也有成岩圈闭油气藏和构造油气藏。近年来,在我国泌阳凹陷和柴达木盆地西部等地区发现了工业油气流,表明湖相碳酸盐岩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极具经济价值;同时湖相碳酸盐岩是陆相石油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在沉积学自身领域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拓展了找油气领域,发展了我国湖相油气地质学,在进行盆地模拟研究、陆盆沉积模式研究以及在油气田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意义。

2 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现状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对湖相碳酸盐岩的油气生成、油气分布、油藏及资源量的研究更显得落后。

近十几年来,我国学者对湖相碳酸盐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松辽盆地西部白垩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湖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富集之间的关系[1]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分布的关系[2]

;饶阳凹陷下第三系碳酸盐岩结构、储集空间和含油气关系

[3]

;对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礁灰岩的

系统研究(钱凯等,济阳凹陷储层研究新进展,1990);对中国中、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的地史限定性、区域分布特征、结构组分的多源性和生物建造碳酸盐岩、粒屑碳酸盐岩及碳酸盐岩的成因与分布进行的探讨

[4]

;对松辽盆地太康地区湖相碳酸盐

岩的储层孔隙特征的研究[5]

。特别是1993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全面总结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的专著 中国湖相碳酸盐岩!

[6]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湖

相碳酸盐岩的岩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对中国湖相碳酸盐岩的时空展布、化学成分、微量元素、氧 碳稳定同位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和对比。总之,目

第23卷第1期2003年3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

Vol.23No.1

Mar.2003

前对湖相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的研究比较深入,孔隙及其物性的研究较多,为油气藏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当然,湖相碳酸盐岩方面的研究是与海相碳酸盐岩的研究现状分不开的。

正如人们对海相碳酸盐岩所做的工作那样,在有关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方面,以前的工作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储集性能方面,而对它的生油岩研究较少。

黄第藩(1987)首次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地层的生油岩特征作了专门讨论[7]。李任伟等(1991)把东濮凹陷的湖相碳酸盐岩单独列为一类生油岩,并首次提出了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的概念[8]。妥进才等(1995)全面系统地讨论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型生油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热演化特征等[9]。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的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以翔实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说明湖相碳酸盐岩不仅能够生油而且也可以成为商业性石油的源岩。此外,黄杏珍等(2001)还对泌阳凹陷的湖相白云岩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10,11],探讨了白云岩形成的古气候、古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古环境条件;还利用孢粉相结合有机质成熟度地化指标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的湖相碳酸盐岩的生油潜力进行了评价。

随着对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分述如下。

2.1 对湖相碳酸盐岩岩类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湖相碳酸盐岩的特点是:单层薄、岩石类型多变、物源复杂、成分不纯,并以盆内和近源沉积物为主,其结构和成因的基本特征随沉积环境的变化而异。

中国的湖相碳酸盐岩可分为六大类[4]:

(1)颗粒碳酸盐岩。该类型是由以螺、介形虫、蚌、藻类为主的生物化石和包壳粒、球粒、内碎屑等组成的单颗粒岩,以及由两种以上的颗粒组成的复颗粒岩。颗粒含量大于10%。

(2)骨架碳酸盐岩。该类型由造架生物或藻类障积粘接而成。骨架组分含量大于10%。目前已发现的这类生物有枝管藻、龙介虫管及形成叠层石的隐藻等,其产状有生物礁、礁丘、泥丘等。

(3)生物灰(云)岩。该类型由非骨架生物,主要是介形虫、螺、蚌等的壳体埋藏石化而成,生物组分大于10%。

(4)泥晶碳酸盐岩。该类型主要为化学及生物沉积,其中颗粒含量小于10%。

(5)陆屑混染碳酸盐岩。该类型的陆源碎屑含量小于50%。此类岩石在各类碳酸盐岩湖盆均有发育。

(6)重结晶碳酸盐岩。由于中国大多数含湖泊碳酸盐岩盆地比较年轻,此类岩石较少。

表1是王英华等提出的我国湖相碳酸盐岩的分类方案。除根据主要的碳酸盐组分对纯碳酸盐岩进行划分外,该方案还考虑了湖泊碳酸盐沉积中陆源碎屑的混入以及与膏岩、泥岩的过渡类型,是目前较成熟的分类方案。表内所列颗粒均为湖相碳酸盐岩中常见的颗粒。藻屑归于内碎屑,并依其粒径命名;包壳粒包括鲕粒、核形石等,其岩石命名应随包壳粒类型而具体化(如亮晶同心鲕灰岩)。

2.2 详细阐明了湖相碳酸盐岩的分布及发育特点

湖相碳酸盐岩是古湖盆从淡水向咸水直到盐、碱湖演变过程的必然产物,它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构造背景、气候和物源供给等方面的影响。在地层时代上,湖相碳酸盐岩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和新生代,自三叠纪到第三纪的古湖中均有分布;在空间分布上,湖相碳酸盐岩则遍布全国各类湖盆中。湖相碳酸盐岩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组、华北盆地济阳坳馅下第三系纯化镇组、黄骅坳馅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陕甘宁盆地上三叠统、山东平邑盆地下第三系、广东三水盆地下第三系、江汉盆地下第三系潜江组、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等地层较为典型。大多数湖盆的湖相碳酸盐岩以灰岩沉积为主,但部分湖盆,如南 襄盆地泌阳凹陷则主要沉积白云岩。

湖相碳酸盐岩的发育特点是:?在湖盆形成、发育和萎缩这个发展阶段中,湖相碳酸盐岩一般发育于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盆水体持续扩张的阶段;#在一个层序内部,湖相碳酸盐岩一般发育于湖侵体系域;?湖相碳酸盐岩较多地形成于温热的气候条件;%在陆源物质影响不到的地区,如湖盆中的水下隆起,尤其是碳酸盐岩水下隆起等部位,有利于湖相碳酸盐岩的发育。

2.3 建立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相模式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划分湖相碳酸盐岩相模式的方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06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

表1 湖相碳酸盐岩岩石类型[6]

Table 1 Types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after Wang Yinghua et al.,1993)

岩石类型填隙物或基质颗粒含量(%)

内 碎 屑

砾 屑砂 屑壳 粒(正常鲕、藻鲕、核型石)球 粒

藻 团

生 物 颗 粒

介形虫、螺、蚌等单体生物造架生物

石灰岩

亮 晶

泥 晶

>50

50~2525~10<10

亮晶砾屑灰岩亮晶砂屑灰岩亮晶包壳粒灰岩亮晶球粒灰 岩亮晶藻团灰 岩亮晶生物(完整)或生屑(破碎)灰岩泥晶砾屑灰岩泥晶砂屑灰岩泥晶包壳粒灰岩泥晶球粒灰 岩泥晶藻团灰 岩泥晶生物或生屑灰岩

砾屑泥晶灰岩砂屑泥晶灰岩包壳粒泥晶灰岩球粒泥晶灰 岩藻团泥晶灰 岩生物或生屑泥晶灰岩

含砾屑泥晶灰岩

含砂屑泥晶灰岩

含包壳粒泥晶灰岩

含球粒泥晶灰岩

含藻团泥晶灰岩

含生物或生屑泥晶灰岩

藻、虫管、根管等礁

泥 晶 灰 岩

云岩

粉 晶

泥 晶

泥晶或粉晶泥晶 细晶>50

<50<10粉晶砾屑云岩粉晶砂屑白云岩粉晶包壳粒白 云 岩粉晶球粒白云岩粉晶藻团白云岩粉晶生物或生屑白云岩泥晶砾屑白云岩泥晶砂屑白云岩泥晶包壳粒白 云 岩泥晶球粒白云岩泥晶藻团白云岩泥晶生物或生屑白云岩残余砾屑白云岩

残余砂屑白云岩

残余包壳粒白 云 岩

残余球粒白云岩

残余藻团白云岩

残余生物或生屑白云岩

藻、虫管、根管等礁

晶 粒 白 云 岩

混积岩

陆源砂泥及灰云质泥<50砾屑泥砂质灰(云)岩

砂屑泥砂质灰(云)岩包壳粒泥砂质灰(云)岩球粒泥砂质灰(云)岩

生屑泥、砂质灰(云)岩

<10

砂灰岩 砂云岩 泥灰岩 泥云岩 灰(云)岩 云灰岩 膏云岩等

非湖相淡水沉积

钙质结构 钙板 石灰华 穴珠 石钟乳等

图1 平邑凹陷官庄组中段内陆湖泊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官守锐等,1985)

(a)内源和外源混合沉积型;(b)藻滩型;(c)浅水蒸发台地型

Fig.1 Sedi mentary model for the continental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Guanzhuang Formation,Pingyi depres sion (after Guan Shourui et al.,1985)

(a)mixed endogenic and allogenic sediments;(b)algal bank sedimen ts;(c)shallow water evaporite platform sediments

1.按湖泊的发育阶段划分

我国东部中生代和新生代内陆湖盆一般都经历

了早期断陷、中期凹陷和晚期收缩3个发展阶段。官守锐等(1985)

[7]

在研究了山东平邑盆地下第三系

官庄组中段碳酸盐岩产出特征以后,提出了湖盆发育的3个阶段的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

(图1) 早期为内源和外源混合沉积型;中期为107

2003年(1)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

2.按构造背景和在湖盆中的构造位置划分根据对全国各地区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沉积特征的研究,结合各自的构造背景,以3个重点地区为代表,总结出了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3种沉积相组合及相模式

[12]

(

1)断陷咸水湖盆边缘碳酸盐沉积模式。该模式以平方王地区沙四段上部为代表。断陷咸水湖盆

边缘碳酸盐沉积包括4个亚相 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和深湖亚相;6个微相 藻礁微相礁、前滩微相、湖湾微相、后滩微相、沙坪微相和泥坪 藻坪微相(图2)。

(2)断陷咸水湖盆中央台地碳酸盐沉积模式。该模式以JZ20 2构造沙一、二段为代表,咸水湖盆中央台地碳酸盐沉积包括4个微相 前缘斜坡相、生物滩微相、台地浅滩微相、局限台地微相(图3)。

(3)坳陷淡水湖盆碳酸盐沉积模式。该模式以川中大安寨灰岩为代表。坳陷淡水湖盆碳酸盐沉积包括3个亚相和5个微相类型。亚相包括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和半深湖亚相,其中滨湖亚相分为泥坪微相、含生物介壳的洼地微相和湖湾滞流碳酸盐坪微相,浅湖亚相可分为介壳滩微相和介屑滩微相(图4)。

3.按湖泊的水文状况划分

可分为水文开口湖和水文封闭湖两种。水文开口湖又可划分出湖盆相和湖盆边缘相两种沉积环境。

4.按水深和水动力条件划分

从整个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条件、沉积特征及其与陆源碎屑岩的组合关系考虑,结合湖水的相对深浅、水动力条件和自然地理部位,可划分为滨湖相、浅湖相、半深湖相和深湖相4个相带。

图2 断陷咸水湖盆边缘碳酸盐沉积模式

Fi g.2 Sedimentary model for the carbonate rocks along the margins of a faulted saline lake basin

图3 断陷咸水湖盆中央台地碳酸盐沉积模式

Fig.3 Sedimentary model for the carbonate rocks on the central platform of a faulted saline lake basin

图4 坳陷淡水湖盆碳酸盐沉积模式

Fig.4 Sedimentary model for the carbonate rocks in a down warped fresh water lake basin

108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

5.综合模式

杜韫华(1990)在总结了我国渤海地区下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后,提出了综合性的湖相碳

酸盐岩沉积模式[13]

(图5)。该模式即反映了碳酸盐岩体的成因特征,又表达了其空间分布,并且对预测岩体的分布起指导作用。

2.4 对湖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表明,中国主要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为孔、洞、缝三大类,14种[4]

(表2)。

原生孔隙的成因取决于岩石结构,其分布与沉积相有关,如骨架孔主要见于礁核相和礁丘核相。各种粒间孔主要见于浅湖及深湖层状、纹层状碳酸盐岩。次生孔隙形成于表生溶蚀,也可受深层溶蚀

形成,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很大。

湖相碳酸盐岩体主要经历了同生、潜流、淡水渗流、浅埋藏及深埋藏等5种成岩环境和18种成岩作

用。对储集性能影响较大的成岩作用是白云岩化、同生胶结、大气渗流溶蚀及深层溶蚀作用。当深层孔隙形成以后,烃类在孔隙中大量聚集,即形成储油岩体;在构造条件及油水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储集体的成岩作用趋于终止,储集空间得以保存。

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按孔隙类型可分为4种储层类型。

(1)孔隙型储集层。这种储层的及物性参数受结构组分控制。常见的孔隙类型有粒间孔隙、晶间孔隙、生物格架孔隙等。这种储层的储集性能较好,

图5 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综合模式图[13]

Fi g.5 Generalized sedimen tary model for lacutrine carbonate rocks (after Du Yunhua,1990)

表2 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分布[4]

Table 2 Reservoir spaces,rock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after Du Yunhua,1992)

类 型

储集空间

主要岩石类型与沉积相关系

次生

原生

次生

生物骨架孔

生物体腔孔角砾间孔粒内孔

粒间孔遮蔽孔溶 孔

铸模孔收缩孔晶间孔溶 洞层间缝构造缝

溶 沟藻灰(云)岩、礁灰(云)岩生物介壳灰(云)岩砾屑白云岩、球粒白云岩鲕粒碳酸盐岩、生物灰岩介形虫灰岩、藻屑白云岩

团块白云岩骨架碳酸盐岩颗粒碳酸盐岩泥晶碳酸盐岩泥晶白云岩各种碳酸盐岩纹层状泥晶碳酸盐岩

各种碳酸盐岩

礁 核礁丘核生物层粒屑滩粒屑堤粒屑坝滨浅湖区滨湖区各相带各相带半深湖区 深湖区

与相带无关

109

2003年(1)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

孔隙度及渗透率较大且稳定。

(2)溶蚀孔洞型储集层。孔隙类型以溶蚀孔隙及溶洞为主。这种孔隙层厚度变化大、物性条件好。另外,深部的埋藏作用也可以由溶蚀孔洞层形成。

(3)裂缝型储集层。这种储层多见于较薄的脆性碳酸盐岩,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油气运移通道。多属于中、低孔隙度的储层,层位一般不固定,分布面积有限。

(4)复合型储集层。碳酸盐岩储层多为复合型的,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者同时出现或出现其中的两种。

2.5 确立了湖相碳酸盐岩为生油岩

自李任伟等(1991)把东濮凹陷的湖相碳酸盐岩单独列为一类生油岩,并首次提出了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的概念以后,对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增加了新的&湖相碳酸盐岩型?烃源岩[14],拓展了找油气领域。如今关于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已经取得了一些非常有益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环境。原生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基本上都是化学沉积的产物。按其沉积时的水介质条件可分为硬水湖中的沉积产物和卤水湖中的沉积产物。而具有生油能力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多形成于卤水湖中,如东濮凹陷第三系沙河街组、柴达木盆地西部下第三系和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

(2)组成特征。由于湖泊环境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湖泊沉积物的组成常受水介质条件和湖水系的影响,因此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几乎是不纯的,多数情况下由湖相泥岩与湖相碳酸盐岩呈互层甚至是纹层状的沉积。如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主要以泥灰岩和灰质泥岩为主,在整个下第三系生油岩中,湖相碳酸盐岩型生油岩占26%。可见,泥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是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的重要组成特征。

(3)有机质含量。由于湖相沉积环境的分割性和多样性,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中有机质变化很大。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中有机质的含量普遍比较低,其总有机碳含量一般均在0.4%以下,平均值只有0.32%;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中有机质的含量则比较高,其总有机碳含量一般均在0.5%以上,平均值达1.75%。

(4)有机地化特征。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形成于内陆湖泊环境,且多出现在盐湖,而其岩石组成又常常是以泥岩、碳酸盐岩及膏岩、盐岩等混合沉积为主,所以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常具有与泥岩、膏岩和碳酸盐岩等生油岩相似的有机地化特征。

(5)热演化特征。有机质与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以混合沉积为主要特征的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的热演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矿物成分对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可产生明显的不同的催化效应。贵阳地化所根据模拟实验结果,提出催化能力递减的矿物顺序为:钠蒙脱石(钙蒙脱石(方解石(高岭石(微斜长石。由于这种催化能力的差异,造成同一湖盆不同相带之间的生油岩在热演化程度上存在巨大差异,即相对于泥质生油岩,碳酸盐岩生油岩在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上存在明显的迟缓效应,这是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在有机质的热演化方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

(6)二次成烃。湖相碳酸盐岩在成熟阶段后期至高成熟阶段束缚有机质的二次成烃作用不容忽视,是形成深层油气资源的另一重要来源。

3 湖相碳酸盐岩的进一步研究

虽然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还有许多方面涉及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下几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1.研究湖相碳酸盐岩在地史时期中的演化规律

我国境内值得研究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始于三叠纪,发展于白垩纪,全盛于早第三纪(古近纪),衰落于晚第三纪(新近纪),表现了很强的地史限定性。但在地理分布上,却扩展迅速,很快形成遍及中国大陆的区域性分布格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海陆变迁,二是气候带的展布与变化,三是构造变动与古地形的差异,四是生物的进化及其对湖泊的适应。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海陆变迁。

事实上,中国湖相碳酸盐岩开始发育的三叠纪,正是海西构造运动后,海水从中国北方退出,形成著名的&南海北陆?的时期。三叠纪晚期,印支运动引起中国大部分处于大陆环境。从侏罗纪起,海侵主要限于西藏、青海南部和台湾、湖南、广东一带,仅在早期有短暂的海侵。因此&南海北陆?的状态基本结束,华南、华北连成一片。而这正是侏罗纪、白垩纪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大发展的基本条件。古近纪能成为中国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的全盛时期,除了中国大陆的广阔稳定外,主要是因为全球海平面的最后一次高值,使中国境内湖沼纵横、生物繁荣和4种气候带横贯中国,带来发育湖相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的有利条件。而新近纪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显著

110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

减弱,则是因为强烈的构造运动和欧亚大陆普遍存在的干旱性气候使得中国大陆剥蚀区多、游走性盆地多、红色盆地多、稳定湖泊少的特殊古地理条件造成的。今后应加强同一时代不同湖盆湖相碳酸盐岩分布规律和同一湖盆不同时代湖相碳酸盐岩的演化规律的研究。

2.研究不同环境内的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明显受控于古气候、古水动力和古水介质条件的变化。气候对湖泊的影响远比海洋显著得多,湖相碳酸盐岩形成于半潮湿和潮湿的较炎热的古气候。淡水到半咸水湖相碳酸盐岩的发育状况与生物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它主要发育在适合于大量生物繁殖的环境中,水体清浅、阳光充足、能量较高、营养丰富、生物繁茂,生物灰岩或藻灰岩发育。当气候干燥且有洪水入侵时,陆源碎屑大量入湖,水体浑浊,不利于生物生长,可沉积少量无颗粒灰岩。盐湖中的碳酸盐岩形成于气温高、蒸发作用强的常年咸水湖、季节性盐湖、盐体边缘的风化壳和含盐泥坪中。沉积水体的水化学条件应为碳酸盐型,其离子组成具有富K+、Na+、HC O-3和CO2-3,而贫Ca2+和SO2-4的特点,古水介质应为偏碱性,pH值大于9。今后应加强对淡水湖盆、咸水湖盆和盐湖中的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

3.研究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与海侵的关系

海侵作用与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近海湖泊。但海侵的影响并不能改变湖泊水体的根本性质。在湖侵体系域发育期,遭受海侵影响,最大湖泛面是在湖平面快速上升,岸线不断向陆迁移,退至最大限度时形成的。此时,新增可容空间足够大,水体变深、变广,同时盐度却增加了,而陆源碎屑物质供应不足,湖盆处于欠补偿沉积状态,以有机沉积和碳酸盐沉积为主,在陆源碎屑供给相对不足的地区发育碳酸盐礁体,在滨浅湖发育大量薄层湖相碳酸盐岩。今后应加强海侵过程为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提供了哪些物质,创造了什么条件的研究。

4.研究湖相碳酸盐岩的生、储性能与形成环境的关系

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主要发育在半深湖 深湖相,位于浪基面之下,水体较深,能量弱,靠湖流使上下湖水得以缓慢交换,氧气和光线不充足,生物不发育;以泥晶灰(云)岩和泥灰(云)岩为主,富含泥质、有机质、黄铁矿、硬石膏及介形虫等;具裂缝型储集岩及良好生油岩。在沉积剖面上,多呈透镜状夹在大套泥岩中,有充足的油源和良好的盖层。浅湖相的浅滩亚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由于较深的波浪与湖流作用,水体强烈搅动、能量较高,加之水体清浅、阳光充足,适于生物生长,所以常见多种类型的颗粒灰(云)岩和生物灰(云)岩,有良好的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具良好的储集性能。今后应加强研究不同类型湖盆中形成的湖相碳酸盐岩的生、储性能,建立两者的关系,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4 结 语

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石

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储集层和烃源岩,显示出非常良好的前景,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虽然在某些领域处于薄弱环节,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新的方法的运用,相信将不断有新的概念和新的成果出现,将对陆相石油地质及包括海相和陆相整个碳酸盐岩体系的生油理论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衡鉴,周书欣,等.松辽盆地西部白垩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淡

水碳酸盐岩的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5):1-5,(6):9

-13.

[2] 周自立,杜韫华.湖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分布关系 以山东胜

利油田下第三系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1986,(2):124-132. [3] 秦云龙.饶阳凹陷湖泊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

发,1988,(3):44-51.

[4] 杜韫华.中国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J].陆相石油地质,1992,

3(6):25-37.

[5] 王成,范铁成.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

与开发,1998,17(3):12-14.

[6] 王英华,周书欣,等.中国湖相碳酸盐岩[M].徐州:中国矿业大

学出版社,1993.

[7] 妥进才,黄杏珍.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

进展,1996,11(6):585-589.

[8] 李任伟.含蒸发岩建造湖盆生油特征及其意义 东濮凹陷油

气生成地球化学研究[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104

124.

[9] 妥进才,邵宏舜,黄杏珍.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及其有机地球化

学特征 以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

1995,17(3):26-30.

[10] 黄杏珍,邵宏舜.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湖相白云岩形成条件[J].

沉积学报,2001,19(2):207-333.

[11] 闫存凤,邵宏舜,黄杏珍.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碳酸盐岩系孢粉

相及烃源岩评价[J].沉积学报,1998,16(3):115-118.

[12] 赵澄林,等.油区岩相古地理[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111

2003年(1)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

2001,295-311.

[13] 杜韫华.渤海湾地区下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及沉积模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0,11(4):34-41.[14] 王寿庆,何祖荣.深化泌阳凹陷认识,开拓油气勘探领域[J].

河南石油,2002,16(1):1-6.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in China:An overview

XIA Qing song,TIAN Jing chun,NI Xin feng

(Institute o f Sedimentary Geology,Chengdu University o 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Sichuan,China)

Abstract:In spite of grea t economic significance,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The present paper,referenced to the previous data,gives an overvie w of the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rock types,distribution,facies models,reservoir rocks and source rocks.Future researches should focu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during geologic times;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in distinctive environments;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lac ustrine carbonate rocks and transgressions,and that between oil generating and reservoir capacities and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were deposited.

Key words: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rock type;facies model;reservoir rock;source rock

112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储层评价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地震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动静态资料等,从测井角度综合评价含油气储层,查明复杂岩性储层的参数计算方法、流体性质判别以及解决面临的某类特殊地质问题等。 中国石油拥有一批科研院所和测井公司,对碳酸盐岩复杂岩性测井评价方法有深入研究。其中在国内油田比较有特色的单位有四川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塔里木塔河油田等,在国外区块对碳酸盐岩有深入研究的有长城钻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过去几十年已经储备了一批碳酸盐岩测井评价专家,形成了多项特色评价技术。 (一)储层参数评价技术 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通常具有较大的非均质性,它使得基于均质性地层模型的阿尔奇公式难以准确地描述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获得这类储层的孔、渗、饱及其它关键参数,借助微观岩心分析、数字岩心技术和特殊测井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了均质性储层参数评价方法,形成了新的针对非均质性储层的参数评价技术。 1.储层四性关系综合评价技术 u技术原理: 碳酸盐储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大小相差大、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常规的孔隙不能完全反映储集性能,岩石物理研究采用薄片分析、X-衍射、毛管压力实验等多种手段解析岩石组分、内部结构、孔隙类型、裂缝发育情况、孔喉大小、孔喉配置关系等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充分了解岩石的岩性、物性特征,用岩心刻度测井,分析储层电性特征,结合录井、试油资料,确定储层的含油性,只有立足于充分的岩石物理研究才能更好地确定储层的“四性”关系。

u技术特点: 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坚实基础,确定岩性、物性特征,以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录井、试油资料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u适用范围: 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 u实例: 下图为某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实例,通过岩石物理研究确定储层岩性、物性、划分储层类型,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分析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分析储层的流体性质。

中国陆上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2014年7月 第19卷 第4期 中国石油勘探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中国陆上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闫伟鹏 杨 涛 李 欣 黄福喜 吴晓智 唐 惠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湖相碳酸盐岩在中国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广泛发育,油气勘探证实具生油和储油能力,自1956年在四川盆地获得发现以来,至2012年底,已在四川、渤海湾、柴达木等盆地探明湖相碳酸盐岩油气田63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97×108t。中国陆上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构造背景、气候、物源供给和海侵等多方面因素,主要发育生物礁型和复杂岩性型两类湖相碳酸盐岩,除分布局限的生物礁外,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多与烃源岩互层或共生发育,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油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相、裂缝发育和构造位置等多因素控制,甜点预测难度大。中国陆上以湖相碳酸盐岩为主要储层的致密油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大,评价认为分布面积在10×104km 2以上,地质资源量在57×108t 以上,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关键词: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控制因素;致密油;资源潜力中图分类号:TE112 文献标识码:A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 in China Yan Weipeng, Yang Tao, Li Xin, Huang Fuxi, Wu Xiaozhi, Tang Hui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 Abstract: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 i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Paleozoic and Meso-Cenozoic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has confirmed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 i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rock. By the end of 2012, a total of 63 oil and gas fields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 have been proven in Sichuan Basin, Bohai Bay Basin and Qaidam Basin since the discovery was made in Sichuan Basin in 1956. The proven oil in place reached 5.97×108t.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China’s onshore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 is controll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structural background, paleo-climate, sedimentary source recharge and marine invasion, with development of two main types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 – reef and complex litholog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 are poor, except for reef reservoirs. They are typical compact oil reservoirs. Reservoirs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 are often interbedded with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and have good condi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Hydrocarbon abundance is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facies, fractur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loc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sweet spot. Compact oil reservoirs mainly composed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 are extensive distributed in China with a great potential for resources. Assessment indicates that the distributed area exceeds 10×104km 2 while the amount of geological resources is 57×108t, showing a promising prospect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trolling factors, compact oil, potential for resources 湖相碳酸盐岩是指在内陆湖泊盆地中形成的碳酸盐岩,包括淡水湖盆碳酸盐岩、半咸水—咸水湖盆碳酸盐岩和盐湖中的碳酸盐岩[1],中国古生代、中— 新生代陆相湖盆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勘探实践证实具生油和储油能力。中国湖相碳酸盐岩勘探始于1956年四川盆地川中石油会战,发现了侏罗系自流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富集规律与大油气田勘探方向”(2011ZX05043-00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中国石油致密油成藏条件与关键配套技术攻关”(101013kt1009)。 第一作者简介:闫伟鹏(1976-),男,河北高碑店人,博士,200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规划部署与勘探领域评价研究工作。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资源规划所,邮政编码:100083。E-mail:yanwp@https://www.doczj.com/doc/a517724708.html, 收稿日期:2014-04-23;修改日期:2014-05-16 DOI : 10.3969/j.issn.1672-7703.2014.04.002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及标准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 1、内容和要求 (1)颜色; (2)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等,其中矿物结构分粒屑结构、礁岩结构、残余结构、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要求描述粒屑组分、含量、基质、胶结物等特征。粒屑组分描述应包括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粒屑含量是指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基质(一般把粒径<0.032mm的颗粒划为基质=成分、含量、颗粒形态、结晶程度、类型、成因及胶结物(亮晶)成分、含量、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等都是应描述的内容。 礁岩结构:分析原地生长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规模大小及成因;分析异地堆积的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等。 残余结构:确定原结构类型、残余程度,分析成因。 晶粒结构:描述晶体形态、晶粒间接触关系以及晶间孔发育和连通程度,确定晶粒大小、各种晶粒的比例。 (3)沉积构造 物理成因构造 a.流动构造:确定类型(冲刷痕、皱痕、微型层理及渗流砂),描述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向; b.变形构造:确定类型(滑塌构造、水成岩墙),描述特征; c.暴露构造:确定类型(雨痕、干裂、席状裂隙、鸡丝构造、帐蓬构造),描述特征; d.重力成因构造:确定类型(递变层理、包卷构造,枕状构造、重荷模构造),描述特征。 化学成因构造

a.结晶构造:确定类型(晶痕、示底构造),描述特征; b.压溶构造:确定类型(缝合线、叠锥构造)描述特征; c.交代增生构造:确定类型(结核、渗滤豆石),描述特征。 生物沉积构造 a.生物遗迹:确定类型(足迹、爬痕、潜穴、钻孔),描述形态和分布; b.生物扰动构造:确定类型(定形扰动、无定形扰动),描述形态和分布; c.鸟眼构造:描述鸟眼孔的大小、充填物质与充填情况、分布特点,分析成因。 生物—化学沉积构造 a. 葡萄状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b. 叠层石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4)、沉积层序研究 在单井剖面上划分沉积旋回,确定其性质、大小;分析旋回间的接触及组合关系;在旋回内部划分次级旋回并分析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建立研究井的沉积层序及单维模式。 2、技术和方法 (1)岩心观察和描述 系统地观察描述岩心的颜色、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以及孔、洞、缝发育情况。 (2)岩心实验室分析 岩心薄片鉴定。 酸蚀分析。将岩石制成光面,放入酸液(浓度为23%的醋酸或5%~10%的盐酸)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取出,清洗干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不溶组分。 揭片分析。将涂有醋酸盐的薄膜覆盖在经酸蚀后的岩石光面上,作用一定时间后揭下该薄膜,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非碳酸盐组分分离。把岩石制成3cm×3cm×0.6cm的样品,放入浓度为20%的醋酸中浸泡,使碳酸盐全部溶解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酸不溶物的成分和特征。 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超显微结构和构造、超微古生物化石。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碳酸盐岩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沉积相及成岩史、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孔隙、裂缝、溶洞、储集空间体系,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参数确定及评价等。基本工作流程列入表5.1。 无论是以原生孔隙为主,还是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沉积相及成岩史是这类储层形成和发育的基础。它决定储集类型、孔隙、裂缝、溶洞发育程度和分布、储渗能力、储层非均质性。也是储层层位对比划分的基础和依据。 一、沉积相描述

1.沉积相标志 (1)岩性标志。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 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下面在表5.2中列出碳酸盐岩常见的几种颜色反映由氧化到还原环境的 ②自生矿物: 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凝矿):海相矿物。 c. 锰结核: 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 黄铁矿: 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主控因素 及-甜点-刻画

收稿日期:20180710;改回日期:201809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河坳陷增储领域地质评价与勘探实践”(2016ZX05006-005-002);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E -3001) 作者简介:胡英杰(1973—),男,高级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矿场地球物理专业,200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测井评价及储量研究工作。DOI : 10.3969/j.issn.1006-6535.2018.06.002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主控因素及“甜点”刻画 胡英杰(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摘要: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勘探面临的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缺少致密油储层定量分类标准及适用于老油田的“甜点”刻画方法等问题,系统性开展岩心测试,研究了岩性、物性、孔喉、含油性、脆性、地应力与油层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储层中油气赋存状态,岩性、物性、含油性及产能之间的关系,确定储层物性及含油性下限,建立了致密油分类标准,形成了一套利用测井资料刻画致密油“甜点”的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岩性控制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含油性,进而影响油层产能,是沙四段致密油的主控因素;杜家台油层 I 类+II 类“甜点”区为27.2km 2,高升油层I 类+II 类“甜点”区为77.5km 2 ,新增三级储量近亿吨。该方法对老油田致密油评价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主控因素;“甜点”;测井;辽河坳陷 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535(2018)06-0006-06Main-ControllingFactorsand“Sweet-Spot” CharacterizationofLacustrineCarbonateTightOilReservoirHuYingjie (PetroChinaLiaoheOilfieldCompany,Panjin,Liaoning124010,China)Abstract:TheSha-4Member lacustrinecarbonatetightoil exploration in thewestern depression Leijiaof Liaohe Depression waschallengedbyunclear main -controllingfactors,lack of quantitativetightoil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standardand“sweet-spot”characterization methodfor oldoilfield.Thecoretestisusedto systematicallystudythe relationshipbetween lithology,physical properties,pore-throat,oiliness,brittleness,geo -stressandreservoir pro-ductivity.Thereservoir propertiesandlower limitof oilinessaredeterminedaccordingto therelationshipbetween thehydrocarbon occurrence,lithology,physical properties,oilinessandreservoir productivity.A classification standardfor tightoil reservoir isestablishedto characterizethe“ sweet-spot”through loggingdata.Research indi-catesthatthelithologyisconsideredasthemain -controllingfactor of Sha-4Member tightoil reservoir ,which de- terminesthereservoir type,physical properties,oiliness,andthen influencesthereservoir productivity.The“sweet -spot”areaof theClass-I andClass-II reservoirsin Dujiatai is27.2km 2,the“sweet-spot”areaof theClass-I andClass-II reservoirsin Gaoshengis77.5km 2,andthecorrespondingnew three-level reserveisnearly100mil-lion tons.Thismethodcouldprovidecertain referencefor thetightoil evaluation in oldoilfields. Keywords:lacustrinecarbonaterock ;tightoil ;main -controllingfactor ;“sweet-spot”;logging;LiaoheDepres- sion 0 引 言20世纪90年代,辽河油田在雷家地区沙四段储层发现湖相碳酸盐岩油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342×104t ,并按常规油藏进行了开发。2012年以来,研究人员按照致密油理念对该油藏进行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截至目前,该油藏探明储量仅开发动用40%,采出程度为5%。前人对湖相碳酸盐万方数据

碳酸盐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岩石化 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 (1)岩性标志 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 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礁岩结构: a.生长结构:原地生长坚硬生物骨架,代表台地边缘生物礁环境。 b.粘结结构:层纹状、波纹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上-潮间中低能环境。柱状、锥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间~潮下高能环境。 晶粒结构:泥晶代表盆地低能,广海陆棚低能环境。 ④沉积构造。反映水流成因构造: a.沟膜、槽模、递变层理代表浊流环境。

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

一.研究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影响因素 1.渗透率 1.1存在成层渗流的渗透率 对于渗流成层性的存在, 地下水往往具有承压性质。即使渗流的成层性不甚明显, 但岩体的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总是存在的。将岩体的渗透系数表达为 1.2裂缝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方法(详见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先通过建立裂缝型介质几何模型,利用几何模型对裂缝型介质做关于等效渗透率张量的分析,建立了求解裂缝型

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连续边界条件和周期边界条件下的边界积分方程,得到裂缝型多孔介质网格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所求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能够反映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油藏渗透特性的影响假设裂缝型介质为水平介质,裂缝为垂直于水平面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面,裂缝的纵向切深等于所研究区域的厚度,此时可视为二维空间中的介质体,裂缝等价于二维空间中的线型裂缝。 图一 裂缝的中心位置,开度,长度,倾角,方位角,密度,组系等参数称为裂缝的特征参数,所有裂缝以这些特征参数进行定义。如图二在二维空间,裂缝通过中点O方位角H长度L 及开度h 确定。根据裂缝属性参数的地质学统计分析研究,假设裂缝中心位置服从均匀分布,裂缝长度服从指数分布,方位角服从正态分。

图二 裂缝的开度是指裂缝壁之间的距离,主要取决于所处深度。孔隙压力和岩石类型。根据所发表的一些关于天然裂缝的宽度数据可知,裂缝开度通常在10~200Lm之间变化,统计资料表明最常见的范围在10~40Lm之间(如图三),且服从对数正态分。假设采用裂缝开度的对数正态分布,裂缝系统各属性参数的统计分布函数见表一。 表一

沉积相

沉积相★★★★★ 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 沃尔索相律——相序递变规律——相律★★★★★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相模式和相标志——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环境的钥匙 标准相模式的四个方面作用(Walker,1976): 1. 比较——标准 2. 进一步观察——提纲和指南 3. 新的研究地区——预测 4. 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基础 大陆相组:洪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沙漠相、冰川相 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 海洋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重力流沉积 第二章洪积(冲积)扇相 一、定义及形成条件(3个)★★★★★ ?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1、强烈的构造运动 ?2、山口处地形坡度突然变缓 ?3、干旱、半干旱的气候 二、沉积类型: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

三、亚相划分扇根、扇中、扇缘★★★ 四、沉积组合 1. 冲积扇——扇三角洲组合:冲积扇入湖(海) 2. 冲积扇+风成砂+(干)盐湖组合:干旱气候条件 3. 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组合 五、鉴定标志 1.岩性特征----砂砾岩为主 2.结构标志——成熟度低 3.沉积构造标志 4.颜色标志----泥岩氧化色 5.生物化石标志几乎不含化石,很少含有机质 6.垂向层序----正旋回 六、与油气关系:储集层——扇中;其次为盖层 第三章河流相 曲流河亚(微)相类型★★★★★ 河床亚相(河床滞留沉积、边滩(点坝、曲流砂坝)) 堤岸亚相 河漫亚相 牛轭湖亚相 辫状河亚(微)相类型★ 河床亚相(河床滞留沉积、心滩) 概念和原理 边滩(点砂坝、曲流砂坝):沉积曲流河中最重要的砂体类型, 是河道侧向迁移,河曲形成过程中在河道凸岸形成的侧向加积 的砂质沉积体。 沉积体系: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成因上有联系, 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二元结构——垂向模式★★★★★ 堤岸亚相、河漫亚相(顶层沉积,垂向加积)+底部滞留 沉积、边滩沉积(底层沉积,侧向加积) 相组合 山区冲积扇、辫状河——平原曲流河——滨湖(海)网状河、三角洲 鉴定标志 ?岩性:砂岩、粉砂岩;泥砾 ?成分: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砾岩复成分 ?结构:分选差至中等;粒度曲线两段式; ?构造:板状、槽状交错层理,上部波状交错层理;砾石叠瓦状排列;侵蚀—冲刷构 造;暴露构造 ?生物化石:破碎的植物枝、干、叶;硅化木 ?垂向层序:二元结构;底冲刷——F-U层序 ?砂体特征:平面上:条带状、树枝状;横剖面:上平下凸透镜体或板状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 现代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 分布地带: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南北纬30o左右)的清澈、温暖、滨浅海地带 条件:浅水、暖水、清水、阳光充分、没有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 生物: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 沉积物:主要是两类沉积物(1)颗粒碳酸盐(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2)造礁生物粘结岩。少量灰泥 在南北纬40o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藻类有密切关系 在水深15m中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 主要与浅水绿藻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成为颗粒的主要供给者)。藻类繁盛提供了大量碳酸盐沉积物。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生物有密切关系 藻类的生活需要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环境。 海水浑浊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生长,堵塞底栖生物的摄食器官,影响其繁衍(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 海水太深,阳光和氧气不足,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都不利。 海水太深,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会有大量碳酸盐的产生。 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浮游生物(颗石藻、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漂运来的灰泥或粉屑。 浅海碳酸盐颗粒的复杂成因 内(源)碎屑:盆地内准同生改造的碳酸盐颗粒。 内(盆内):直接来源与准同生改造;成分:碳酸盐。 在海岸高能带,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使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簸选,将细粒碳酸盐带走,而留下各种砂砾级碳酸盐颗粒,形成各种砂砾屑滩、介壳滩、沿岸砂坝、砂咀、滨外砂堤、砂洲、潮汐三角洲、潮汐砂坝等(西沙群岛)。 细粒碳酸盐(灰泥、粉屑)沉积在:

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分类及主控因素

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分类及主控因素 1 前言 碳酸盐岩地模式是理解碳酸盐岩相的分布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原生孔隙率的分 布及其成岩史有关的保存情况的重要辅助工具。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 海相碳酸盐岩地层 分布区逐渐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场所。中国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都有重大的发现, 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最近都有重要的突破, 因此, 碳酸盐岩台地的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各种观点、方法层出不穷。通常用来描述不同台地的许多术语,对于地质学家来说往往具有不同的含意。本文根据前人对碳酸盐台地的研究总结归纳其类型划分及其相模式。 2 分类 2.1 不同地理位置、坡度、封闭性和镶边性下的碳酸盐岩台地类型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地理位置、坡度、封闭性和镶边性把碳酸盐岩台地分为以下类型: 缓坡开放型无镶边台地、缓坡封闭型无镶边台地、陡坡开放型无镶边台地、陡坡封闭型无镶边台地、缓坡开放型有镶边台地、缓坡封闭型有镶边台地、陡坡开放型有镶边台地、陡坡封闭型有镶边台地、礁滩型孤立台地、岩隆型孤立台地。 表1 碳酸盐岩台地分类(据顾家裕,2009) 2.1.1 缓坡封闭型无镶边台地 此类台地的特点是整个台地地势平坦且相对开阔, 虽然台地边缘没有明显的镶边, 但在台地边缘发育水体较浅的滩地, 对水体交换有一定的阻隔性, 台地上

主要以潮坪沉积和澙湖沉积为主。在潮上带发育膏泥坪、膏盐坪和含膏白云岩等, 而在潮间带主要沉积以泥晶为主的云岩、藻云岩和少量的藻屑云岩, 下部见砂屑坪沉积等; 澙湖中以泥晶白云岩和纹层白云岩等为主; 台地边缘滩中见凝块白云岩和少量的鲕粒白云岩。 2.1.2 陡坡开放型无镶边台地 这是一类比较简单的台地。台地岸坡坡度较陡, 滨岸水动力强度较高, 滨岸沉积主要是粒级较粗的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灰岩或一定量的鲕粒灰岩, 在一些地区岸边还发育一定高度的风成沙丘;向外则是一个相对有一定坡度的开阔台地, 沉积物主要是泥晶灰岩和泥质灰岩, 沉积物由岸至海逐渐变细, 直到台地边缘出现更大坡度的斜坡。 2.1.3缓坡封闭型有镶边台地 该类台地的特点是台地广阔, 但由于受台缘带滩礁复合体或滩的阻隔, 台地内部水体交换阻滞,水体的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台地内主要沉积膏泥岩、膏盐岩或大量的石膏; 台地边缘发育生物礁或礁滩复合体, 在一些水体交换并未受到影响、较开放的地区, 水体盐度正常, 可以形成一定量的小型礁体或台内滩; 在滨岸地区主要是浅水平坦的、膏泥岩沉积的潮坪或泥坪. 2.1.4 缓坡开放型有镶边台地 该类台地的特点是台地边缘具镶边, 即存在一个大型生物礁的边缘, 但生物礁分布断续, 台内水体交换通畅无阻。 2.1.5陡坡开放型有镶边台地 该类台地的特点是滨岸坡度较大, 水体能量强, 主要发育粗粒的生物碎屑滩、鲕粒滩或少量的点礁, 而广阔的台地区则水体较深、能量较低, 沉积细粒的泥晶灰岩和泥质灰岩, 偶见台内浅滩, 台内不发育蒸发岩。在台地边缘区发育明显的生物礁滩复合体, 但断续的生物礁滩复合体对台内水体的交换阻隔较小, 水体流动畅通。 2.1.6滩礁型孤立台地 此类台地在中国南海广大海域有分布, 大部分是在海底喷发的火成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生物礁。 2.2不同受力机制下的碳酸盐岩台地类型 碳酸盐岩台地生长在构造高点之上, 如断层的上升盘、背斜和底辟的顶部。按照基底的受力机制,可将碳酸盐岩台地分为伸展作用控制下的基底断块台地、旋转断块台地和生长断块台地; 挤压作用控制下的生长背斜台地、孤立台地、顶部刺穿台地和前陆边缘台地; 底辟作用控制下的盐底辟台地和火山基底台地; 及其它因素控制的被动大陆边缘台地和三角洲顶部台地。 2.2.1伸展作用控制下的断块台地 1)基底断块台地[ 前期形成基底断裂, 当物质充足、水体适中即水体处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时, 在基底断层的上升盘便会发育碳酸盐岩建隆, 同时在下降盘发育盆地沉积。 2) 旋转断块台地主要形成于海底断陷盆地中(如红海苏伊士海湾) , 形成机制与基底断块台地相似, 旋转断块台地的独特之处在于断块形成之后要发生反转。 3) 生长断块台地[ 2 ] 生长断块台地的整个形成过程包括碳酸盐岩的生长、后退和碳酸盐岩侧翼偶尔的坍塌。通常, 碳酸盐岩台地的形成经历3 个阶段。第1 阶段, 由孤立的点礁组合成一个顶部水平的大型台地, 坡度角较缓, 该阶段

陈晶_2011010949_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及其基本特征 姓名:陈晶班级:地质11-7 学号:2011010949 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受到岩相、成岩、构造、流体等多方面的控制,根据储层成因机理、主要储渗空间类型和岩石特征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4种类型:礁滩型储集层、岩溶型储集层、裂缝性储集层、白云岩储集层。 1 礁滩型储集层 1.1 成因 礁型地貌隆起和海平面相对变化控制礁滩体的成岩早期暴露, 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和岩溶作用是控制台缘礁滩体优质储层发育的根本原因。 礁丘在纵向上营建,形成隆起,礁丘顶部及礁前发育礁坪及中高能的生屑砂砾屑滩,向两翼逐渐相变为礁翼和棘屑滩,横向上过渡为礁后低能带、中低能砂屑滩和滩间海。在海平面相对变化和礁丘营建的共同作用下,礁丘的顶部间歇性暴露于大气淡水环境中,受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在纵向上区别为大气淡水渗流岩溶带和大气淡水潜流岩溶带。 在暴露期间由礁型地貌转化而成的岩溶地貌,已形成岩溶发育规模。礁滩复合体核部形成岩溶高地,礁翼形成岩溶斜坡,礁后低能带、礁滩间海形成岩溶洼地、洼坑。储层在侧向上主要发育礁滩复合体核部和翼部,核部以好—中等储层为主,翼部以好储层为主,礁后低能滩和低能泥晶灰岩沉积区储层变薄变差。 碳酸盐岩的埋藏溶蚀作用是提高储层孔渗性的一种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多期油气运聚和埋藏溶蚀作用增加了储层的有效储集能力。多期构造破裂作用所形成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流条件,增加了储层和微观孔隙结构的连通性。

1.2 特征 1.2.1 礁滩型储集层岩石类型 塔中礁滩体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礁滩相礁灰岩类和颗粒灰岩类,其中生屑粘结岩、生屑灰岩、生物砂砾屑灰岩是发育孔洞型储层的岩石类型,而砂屑灰岩、砂砾屑灰岩、鲕粒灰岩是孔隙型储层潜在储集岩类型。以塔中82井区为例,在剖面上一般以内碎屑灰岩和隐藻泥晶灰岩为主,一般占地层厚度的25% 以上;生屑灰岩、生物礁灰岩和泥晶灰岩相对少一些,一般占地层厚度的10%~15%。 1.2.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礁滩体储层储集空间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粒内及粒间孔、裂缝为主。 溶蚀孔洞一般为肉眼可见的小洞、大孔,岩心显示礁滩体储层溶蚀洞比较发育,孔洞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孔洞发育段岩石呈蜂窝状。 粒内溶孔主要见于砂屑内,少数见于生屑和鲕粒内,是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所致。 粒间溶孔指粒间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形成的孔隙,主要溶蚀粒间中细晶粒状方解石,溶蚀强烈时,可溶蚀纤维状方解石甚至颗粒边缘,使颗粒边缘呈港湾状或锯齿状。 裂缝是碳酸盐岩重要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渗流通道之一,从成因来分主要有3种类型,即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 1.2.3 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特征 礁滩体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控制因素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沉积微相控制了岩石的岩性和结构,从而控制了岩石原生孔隙的发育。生屑滩、粒屑滩由于颗粒支撑作用形成大量的粒间孔,虽然大部分孔洞为灰泥、生物碎屑和多期方解石充填、半充填,但仍有1%~3%残余孔隙被保存,同时为组构的选择溶蚀奠定了基础。 二是早期暴露蜂窝状溶蚀是形成优质孔洞层的重要因素。中—晚奥陶世构造与海平面振荡变化频繁,造成沉积的多旋回叠加,海平面的相对下降可能造成短暂的同生期大气淡水岩溶成岩环境,使礁滩复合体形成的古地貌高部位露出海面。在潮湿多雨的气候下,受到富CO2 的大气淡水的淋滤,选择性地溶蚀了准稳定矿物组成的颗粒或第一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又可沿着裂缝、残留原生孔发生非选择性溶蚀作用,形成溶缝和溶蚀孔洞,从而形成优质孔洞层。 三是构造作用是改善礁滩体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走滑断裂活动的断裂和裂

碳酸盐岩沉积相

第二十四章碳酸盐岩沉积相 §24-1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 ●主要形成于温暖气候条件的浅海环境。 以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机械多种机制综合形成的一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颗粒和灰泥(相当于杂基)的比例及其组合而成的多种岩石类型,是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深水碳酸盐岩多起因于风暴条件,形成于大陆坡及深水盆地中。具有叠覆递变的角砾化碳酸盐岩、具有鲍玛层序的典型浊积岩和深水超微化石及遗迹化石的组合层序是鉴别深水碳酸盐岩的重要相标志。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制于沉积环境,也与成岩环境和成岩作用密切相关。碳酸盐岩具有易溶性和易变性。 二、碳酸盐岩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 ●潮坪碳酸盐岩——缺乏陆源输入物、海浪被阻止、潮汐为主的碳酸盐岩 盆地环境,——古今分布最广的一类碳酸盐岩沉积。潮汐沉积作用带主要发生在: 1)潮下带环境——高能、低能沉积带。 2)潮间沉积带——具间歇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和相标志。 3)潮上沉积带——具暴露蒸发和交代作用标志。 潮坪环境中以物理—生物作用为特征所形成的藻叠层及其形态分带是划分潮坪环境(相)的主要相标志。 ●海滩碳酸盐岩——主要处于缺乏障璧的开阔浅海(无广阔藻席);其次 主要受制于波浪能量大小,在不同古地形和水动力条件作用下,形成鲕粒滩(岩)、内碎屑滩(岩)和生屑滩(岩)等,其中有发育的冲洗层理和交错层理,以及生物扰动构造。视岩性、结构和构造特征的变化,它们可分别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相层序。 ●生物礁碳酸盐岩——具格架的珊瑚礁碳酸盐岩,特定形成条件: 1)造礁生物在迎浪带原地生长营造起来的。 2)具水下凸起的地貌,沉积厚度比相邻地区大。 3)具生物格架或只有造礁生物原地生长的痕迹。

沉积和成岩特征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沉积和成岩特征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以波斯湾南帕尔斯气田为例 1、摘要: 世界上最大的非伴生气藏赋存于上达兰-上胡夫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碳酸盐岩蒸发继承。南气田地区的详细描述表明,储层物性是区域沉积和成岩过程的函数。研究单元的沉积相研究表明,沉积物在碳酸盐均斜缓坡的内部区域沉积,随后受到表层成岩作用和埋藏作用。 沉积相的垂直分布表明旋回和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岩石类型的分类基于主导的毛细管空间,定义不同的区域。这种方法体现了孔渗性能和岩石类型的关系。成岩叠覆对储层物性有很大影响。 虽然在储层研究的原始孔渗非均质性继承了上达兰-上胡夫的古地台,但是孔渗性被成岩叠覆严重改变了。 因此确定了沉积相类型与储层物性的可能的初步关系。因此,要精确表征上达兰-上胡夫的储层物性特征就必须整合成岩特征和沉积史。 关键词:碳酸盐储层非均质性,成岩作用,波斯湾,南帕尔斯气田,胡夫储层,达兰-胡夫地层。 2、介绍 在波斯湾盆地自20世纪70年代,许多巨大的天然气和凝析气田已被发现。大多数气田生成于二叠,三叠层系(伊朗地层委员会1976年;萨博&凯拉德皮尔1978),或胡夫碳酸盐层系。根据我们的估计,波斯湾地区占世界已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在这个天然气前景地区,也被称为胡夫储层,有超过80个非伴生天然气领域。有机丰富的志留纪热页岩被认为是这些气藏的烃源岩。储集岩广泛分布在阿拉伯板块和扎格洛斯山脉,阿拉伯环拱,以及中部和北部阿曼山。在波斯湾地区这种潜在的储层在仍然相对未开发的(伊朗,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和科威特)。沉积物往往向北变厚,远离阿拉伯陆棚,说明存在一个内地深盆,现在的伊朗,和向西部和海湾东南区域变浅趋势(Kashfi 1992年)。三叠系的非渗透性的硬石膏和页岩层序(相当于Sudair地层)为储层提供了盖层。

沉积相

沉积相 第五章沉积相 一、名词解释 1、沉积环境:指发生沉积作用的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 2、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3、沃尔索相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 4、相模式:对特定沉积环境和某种沉积作用特征的全面概括。 5、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指河流相的垂向剖面中,下部河床亚相较粗的砾岩、砂岩沉积物与上部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较细的粉砂岩、粘土岩沉积物所组成的正旋回结构。 6、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7、重力流:指在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砂泥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流体,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8、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9、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二、选择 1、按照湖水盐度,含盐度1%-3.5%的湖泊为(C) A、微咸水湖; B、淡水湖; C、咸水湖; D、盐湖。 2、无障壁海岸带的波浪带中能量最高的是(B) A、升浪带; B、破浪带; C、碎浪带; D、冲浪带。 3、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中代表潮上带的是(B) A、海岸沙丘; B、后滨; C、前滨; D、近滨。 4、障壁海岸潮坪亚相中砂坪属于(C) A、高潮坪; B、中潮坪; C、低潮坪; D、潮上坪。 5、下列环境中不可能有浊积岩出现的是(D) A、深海; B、浅海; C、湖泊; D、河流。 6、标准相模式应该能起到以下作用(ABCD) A、可以作为对比的标准; B、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提纲和指南; C、可以对新区进行预测; D、可以作为环境或体系水动力条件解释的基础。 7、河流相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ABCE)亚相 A、河床亚相; B、堤岸亚相; C、天然堤亚相; D、河漫亚相; E、牛轭湖亚相。 8、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层序由底向上依次为(BAC) A三角洲前缘粉砂和泥;B、前三角洲泥;C、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积;D、远砂坝沉积。 9、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BCDE) A、泻湖; B、海岸沙丘; C、后滨; D、前滨; E、近滨。 10、根据沉积物颗粒在块体流中的支撑机理,把重力流划分为(ABCD)类型 A、浊流; B、颗粒流; C、液化沉积物流; D、碎屑流。

第四十一章 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第四十一章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学时: 1学时 基本内容: 碳酸盐岩台地的结构类型:缓坡型、镶边陆架型碳酸盐岩台地型、陆表海型、孤立型、淹没台地型。并依次对各个类型的台地基本特征和理想的发育模式进行了介绍。 教学重点: 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孤立型碳酸盐岩台地和镶边陆架型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特征及沉积模式。 教学思路: 依次介绍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及相带构成、镶边陆架型台地及相带构成、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台地及沉积模式、孤立台地及相带构成,最后简要介绍了淹没台地。 主要参考书: 1、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六、七、八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六、七章,地质出版社,1986. 3、郑俊茂,庞明编著《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4、Schmidt, V., and D. A. Mcdonald 著(1979),陈荷立,汤锡元译.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21-32. 5、翟光明等著.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一).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90-193. 复习思考题: 1、几种台地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转化?这种转化是否可逆?试着从构造及碳酸盐岩发育特征方面考虑。 2、镶边陆架型碳酸盐岩台地与孤立台地的镶边沉积特征是否存在共同之处?为什么?建议从两类台地边缘的沉积物类型、特征、生物群体之间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回答。 3、试述镶边陆架型台地发育并进型或追赶型碳酸盐岩体系的情况时,海平面应该如何变化?建议从海平面变化对台地发育的影响角度考虑。 教学内容提要: 依次介绍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及相带构成、镶边陆架型台地及相带构成、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台地及沉积模式、孤立台地及相带构成,最后简要介绍了淹没台地。其中,对镶边陆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