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ppt.Convertor

第二章.ppt.Convertor

第二章.ppt.Convertor
第二章.ppt.Convertor

第二章

人力资源规划

学习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及其含义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

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方法

对企业内部选拔的评价

人力资源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人力资源规划图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一、人力资源规划及其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

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科学地预测企业在未来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并使企业和个人都获得长期的利益。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2、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1)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保证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2)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是搞清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3)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不断变化;

(4)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环节;

(5)人力资源规划要使企业和个人都获得长期的利益。

3、人力资源规划分类

按时间分类:

1、一般来说,一年以内的人力资源规划为短期规划

2、一年至五年的人力资源规划为中期规划

3、五年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为长期规划

按规划的范围划分:

企业整体人力资源规划

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某项任务或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按照规划的内容分类:

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也称为战略规划,指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的目标、政策、实施步骤及预算的安排。

第二个层次是各项业务规划,它是战略规划的展开和具体化,是总体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人力资源业务规划

1.人员补充计划

2.人员配置计划

3.人员接替及提升计划

4.培训开发计划

5.工资激励计划

6.员工关系计划

7.退休解聘计划

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和策略规划

1、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长期规划

2、人力资源的策略规划:短期规划

3、有时将短期规划称为行动计划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规划的关系

1、是企业整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2、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企业规划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是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

建立企业内部长期、稳定的劳动力市场。

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人事决策的基础。

有效的预测人力需求,控制人工成本

保证人员使用的均衡性、调整性。

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提供准确的人员信息。

使员工认识到个人的职业成长轨迹。

保证最大限度的达求企业内部劳动力使用的综合效益。

有助于满足员工需求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四、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

1、企业内部因素

(1)经营目标的变化

(2)组织形式的变化

(3)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化

(4)企业员工素质的变化

经营目标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需求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企业为了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情况的变化来相应地调整经营目标,而企业经营目标的改变必然会影响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因而,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营目标的改变。

组织形式的变化。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逐渐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目的在于减少中间层次的信息与资源的损耗,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效率。

由于扁平化组织形式的出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必然会相应改变,从而人力资源规划也应该做出调整,以支持现代化的新型组织形式,促进企业制度的合理化和不断完善。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化。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变化,一方面会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企业的人力资

源规划;

另一方面,不同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所持太度不同,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支持程度,进而会影响他们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程度。

员工素质的变化。

现代企业的员工素质已有了普遍提高,员工知识水平、意识、爱好、需求等各不相同。

在这种形势下,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和方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体制和方法逐步规划了传统的体制和方法。

此时,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既能适应员工素质的变化,又能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2、企业外部因素

(1)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2)行业发展状况的变化

(3)政府政策的变化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的场所。所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就表现为劳动力供给的变化与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无论在劳动力市场上发生了哪一种变化,都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产生影响。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预测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在不同的人力资源供求情况下,便会制定出不同的人力资源规划。

行业发展状况的变化。

行业发展状况也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产生影响。例如,一些传统行业,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发展前景黯淡,因此企业要考虑调整经营结构,人力资源规划也应有所侧重,要着重于引进或培养企业转变所需要的人才,同时还要着重于解聘和安置已对企业无用的人员,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而对于一些所谓的“朝阳行业”,如高新技术行业,因为其发展前景好,潜力巨大,就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力资源规划,计划的重点应该放在吸引和激励人才方面,以保证企业的发展。政府政策的变化。

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也会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

例如,允许人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实施,就会促使企业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来扩大人力资源的招聘范围和吸引全国各地的人力资源来企业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保证。

外在环境

经济法律人口

文化教育市场

竞争劳动力市

场政策劳动力

择业倾向等等

经营战略

目标任务产品

组合市场组合

经营区域生产

技术竞争重点

财务及利润指标

组织环境

组织结构管理

机制管理风格

组织氛围薪酬

方案

企业文化等等

人力资源状况

素质结构人力

成本员工价值

观人事政策等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各类各级)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内部外部)

人力资源总规划

各项业务规划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

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评估与反馈

图3-2:人力资源规划流程图

实施评估阶段

制定计划阶段

供需预测阶段

调查分析阶段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一、收集研究相关信息

1、经营战略

2、经营环境

3、人力资源现状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二、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在收集和研究与人力资源供求有关的信息之后,就要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对人力资源的供求进行预测。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

根据供求预测的不同结果,对供大于求和供小于求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使人力资源达到供求平衡。同时应注意各项业务计划的相互关系,以确保它们之间的衔接与平衡。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

执行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最后一项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实施、审查与评

第三节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环节就是对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可以这样说,如果对人力资源的供求的预测缺乏科学行和准确性,那么人力资源规划将变成一纸空文.甚至会给企业组织带来损失,最终影响企业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人力资源需求总量预测

为什么要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明确企业未来空缺职位的数量和性质,以及现有人力资源(供给)情况后,就可以决定将必须的资源配置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

这些活动包括:

招聘(并不是必须的,只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

录用(对于企业发展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培训(使之具有承担目前工作的能力)

开发(使之具有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

晋升(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和组织发展组织)

其他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的内容:

1.企业发展预测:规模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人力资源需求。

2.生产率预测:生产率水平决定了对人的需求。

当然,也有企业是根据人才决定企业发展的。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应考虑的企业环境变化问题:

企业计划开展哪些全新的业务

哪些业务将会停止

哪些业务可能发生技术或者程序方面的变革

哪些业务或者人员将实行外包

战略期望的劳动生产率是什么

二、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

存量:企业人力资源自然消耗(自然减员)和自然流动(专业转移、变动而引起的变动)。增量: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行业调整等发展变化带来的人力资源的新的需求。

企业人力资源存量分析冗员分析

冗员:就是企业拥有超过正常需要的人员,包括保证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需要的适量人员储备。

两类冗员:

素质能力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愿意工作、不愿意工作)

素质能力适应但超过实际需要的人员(愿意工作、不愿意工作)

如何处理冗员呢?

三、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

社会总的人力资源结构

经济结构

预测目的:

保证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较好的人力资源结构的最佳组合。

避免出现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组织的不配套,或结构及比例失调等状况

四、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能够使企业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和方法,加快开发和培养特殊人才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

五、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

环境的不确定性

企业要有思想准备,制定应急计划,以防止危急事件的出现。

企业内部的抵制

需讲究技巧,平衡新规划与旧方法之间的冲突。

预测的代价高昂

知识水平的限制

六、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

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

生产需求(或者企业总产值)

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追加培训的需求

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

旷工趋向(或出勤率)

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影响

工作小时的变化

退休年龄的变化

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

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1.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风险)

2.竞争五要素分析法

对新加入竞争者的分析

对竞争策略的分析

对自己产品替代品的分析

对顾客群的分析

对供应商的分析

岗位分析(先要进行岗位分类)

1.企业专门技能人员分类—基本生产工、装配试验工、维修操作工、检验工、辅助工等。

2.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分类—技术人员、工艺人员、设计人员、检测检验人员、服务性技术人员等。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分类—战略管理类、运营管理类、市场运作类、保障管理类、社会化

服务管理类等。

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

1.数据采集—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调查表)

调查表—企业实际经营成果表、预期经营成果表、企业投资情况调查表、新产品研发项目情况调查表、企业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调查表、企业定额管理调查表等。

2.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统计数据期间,企业曾经购并其他部门,则应搜集被购并部门的相关数据,与该企业购并前的数据进行加总;

在统计数据期间,企业曾经剥离若干部门,则应搜集被剥离部门的县官数据,从该企业剥离前的数据中减去。

二、预测阶段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

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

将上述统计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出统计结果—计算出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人员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果—计算出未来人员流失量;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得出统计结果—计算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

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三、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员工总数

企业各部门对员工的补充需求量主要包括两部分:

由于企业各部门实际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增加的人员;

原有员工中,因年老退休、退职、离休、辞职等原因发生了“自然减员”,而需要补充的那一部分人员。

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对短期、中期、长期的人力资源需求分别预测与分析。

第四节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一、人力资源需求定性分析预测法

1、管理人员判断法

是指企业内的管理人员凭借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主要用于短期预测。这种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2、德尔菲法

这是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兰德公司提出来的预测方法.在处理和预测某种重大技术性问题时听取相关方面专业的意见.

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由于重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的预测,其具体作法是

将要咨询的问题归纳为明确的问题,

然后请相关的专家背靠背的回答这些问题,

再将专家们的意见集中,归纳,并反馈给他们,请专家们对归纳的结果重新进行考虑.

这样每位专家都有机会修改自己的结果并将意见反馈回来.

这样经过几轮(通常是3-4轮)的操作就可得出最终结果.

二、人力资源需求定量分析预测法

这是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需求预测的技术,具体的方法有工作负荷法,趋势预测法,多元回归预测法等,我们介绍前两种.

二、人力资源需求定量分析预测法

1、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指预测者根据员工数量的历史数据来确定其长期变动趋势,从而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做出预测。

主要通过建立趋势方程,并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方程系数,确定趋势方程;根据趋势方程便可对未来某一时间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

例1、已知某企业过去12年的人力资源数量,如下表所示,预测未来第三年的人力资源需求量为多少?

趋势方程Y =a +bX

其中:Y—人数

X —年度

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出a、b的计算公式

带入数据可得:a = 390.7,b = 41.3

Y = 390.7 + 41.3X

所以,未来第三年的人力资源需求量为:

Y = 390.3 + 41.3×15 = 1010(人)

2、回归分析法

是指根据数学中的回归原理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

基本思路是:确定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数量和构成高度相关的因素,建立回归方程;然后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方程系数,确定回归方程;从而只要得到了相关因素的数值,就可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做出预测。

例2、已知某医院病床数和所需护士数的历史纪录,如下表所示,根据医院的发展计划,要将床位数增至450个,则那时将需要多少名护士?

趋势方程Y =a +bX

其中:Y—护士数

X —床位数

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出a、b的计算公式:

带入数据可得: a = 20,b = 1

Y = 20 + X

所以,如果床位增加到700张,则需要的护士数为

Y = 20 + 700 = 720(人)

例题

试预测今后第三年、第五年所需的人数。

解题

年度是变量X,人数是变量Y

根据公式

a=∑Y/n—b∑X/n

b=[n(∑XY)—(∑X)(∑Y)]/[n(∑X2)—(∑X)2] 带入数字计算,得:

a≈465.98 b≈12.55

则:Y=465.98+12.55X

则未来第三年所需的人员数为:

Y=465.98+12.55(10+3)≈629.13≈630(人)

同理,得:未来第五年所需人员数为:655人。

3、比率分析法

(1)人员比例法

例如:某企业有200名生产人员和10名管理人员,那么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比率就是20:1,这表明1名管理人员管理20名生产人员。如果企业明年将生产人员扩大到400人,那么根据比率可以确定企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为20人,也就是要再增雇10名管理人员。

(2)生产单位/人员比例法

TP:生产总量

:个体平均生产量

例3、某公司计划明年销售10,000,000元的产品,每个推销员平均每年销售500,000元产品,明年需要多少推销员?

比率分析法假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变的,如果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员工需求量的影响,可用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N —人力资源需求量;w —计划期内任务总量;

q —目前的劳动生产率;R —计划期内生产率变动系数;

R = R1 + R2 - R3

R1 —由于企业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系数;

R2 —由于经验积累而引起的生产率提高系数;

R3 —由于年龄增大及某些社会因素而引起的生产率降低系数。

比率预测法

这一方法假设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量和某一因素成比例关系。以产量为例,假设产量和人力资源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公式:

-未来t时刻的产出水平;

-要预测的未来t时刻的人员需求量;

-目前的产出水平;

-目前的人员实际需求量

例题1

2007年某公司30名销售人员所完成的销售额是900万元,。假定企业2008年的计划是将销售额提高180万元,达到1080万元,那么将需要增加多少名销售人员?

解:

解:

即2008年要增加6名销售人员。

例题2

2002年为t=0,2001年为t= -1,现要预测2003年()的人员需求量。

已知:=1000人,=900人;=100000吨,=80000吨,=110000吨。求2003年的人员需求量,即的值。

解:根据预测模型公式:

=962.5(人)

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由于企业生产率发生变化,使2003年所需的员工人数比2002年少37.5人。

4、任务分析法

将某部门所承担的任务分成A、B、C三类,A类为日常性工作,几乎天天发生;B类为周期性工作,如计划部门制定年度计划,财务部门发放工资等;C类为临时性或突发性工作,具有不可预见性。然后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以及计划期内任务的变动情况,对各项任务的工作量进行估计。最后将每类中的各项任务的工作量进行加总。

A类

B类

C类

任务

工作量W A

任务

工作量W A

任务

工作量W A

1

2

3

WA1

WA2

WA3

1

2

3

WB1

WB2

WB3

1

2

3

WC1

WC2

WC3

合计

∑WA

合计

∑WB

合计

∑WC

工作量可按小时或工作日计算,则由以下公式可计算出该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量:NA =∑WA/q,NB =∑WB/q,NC =∑WC/q

N = NA + NB + NC

其中:q —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定额;

NA—A类任务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NB —B类任务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NC —C类任务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N —部门总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5、人力资源成本分析预测法

式中TB: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预算总额

S :目前每人的平均工资

BN :目前每人的平均奖金

W :目前每人的平均福利

O :目前每人的平均其他支出

a%:企业计划每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的平均百分数

T :未来一段时间的年限

例如:某公司三年后人力资源预算总额是300万元/月,目前每人的平均工资是1000元/月,

每人的平均奖金是200元/月,每人的平均福利是720元/月,每人的平均其他支出是80元/月,公司计划人力资源成本平均每年增加5%。

试计算该公司三年后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第四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第四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1、对企业内部选拔的评价

优点:

(1)相对来说,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员工了解较多;

(2)本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较为认同,离职率较低;

(3)现有员工易于沟通和协调,易接受指挥和领导;

(4)能激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四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缺点:

(1)影响内部团结;

(2)易造成近亲繁殖,不利于创新;

(3)易产生非正式群体;

(4)由于领导者的原因,可导致优秀人才流失或被埋没。

(1)管理人员接替模型(接班人计划)

这是预测管理人员内部供给的最简单的方法。制定这一规划的过程是:

(1)确定规划范围,即确定需要制定接续规划的管理职位;

(2)确定每个管理职位上的接替人选,所有可能的接替人选都应该考虑到;

(3)评价接替人选,主要是判断其目前的工作情况是否达到提升要求,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将接替人选分成不同的等级,例如分成可以马上接任、尚需进一步培训、问题较多三个级别;

(4)确定职业发展需要以及将个人的职业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这就是说,要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接替人选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之能更快地胜任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但这种安排应尽可能与接续人选的个人目标吻合并取得其同意。

(1)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人力资源的“水池”模型

基本思想:

未来的供给量=现有人员数量+流入人员数量-流出人员数量

人员流入原因:平行调入、上级职位降职、下级职位晋升

人员流出原因:向上级职位晋升、向下级职位降职、平行调出和离职。

图2—8企业未来各个层次职位的内部供给量

第四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2)管理人员晋升计划

①确定管理人员晋升计划包括的管理岗位;

②确定各个管理岗位上的可能接替人选;

③评价各位接替人员的当前绩效和提升潜力。根据评价结果,当前绩效可划分为“优秀”、“令人满意”和“需要改进”三个级别;提升潜力可划分为“可以提升”、“需要培训”和“有问题”三个级别;

④确定职业发展需要,并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

5)替换单法:通过职位空缺预测人员需求。主要包括晋升、离职、业务扩大等。

特点:明晰、准确。

晋升

调入调出

降职

职位编号

调动状况

评价等级

总裁

第四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优秀:★可以提升:☆

令人满意:●需要培训:○

有待改进:▲有问题:△

通过管理人员晋升计划,可以优先提拔培养企业的内部人员,为企业的内部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确保了企业有足够合格的管理人员供给,为企业的持久发展提供了保障。

示例:

销售部

A:O

B:1

资格代码

O:马上可提升

1:一年内可提升

2:两年内可提升

东北区

C:2

D:1

华北区

E:1

F:0

华东区

G:0

H:2

华南区

J:2

K:0

某单位销售管理人员置换图

(3)马尔可夫模型

通过发现组织人事变动的规律,推测组织在未来的人员供给情况。

预测前提是:企业内部人员有规律地转移,且转移有一定的规则,如管理人员接替模型所示的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技术原理:将计划期每一种工作的人数与每一种工作的人员变动概率相乘,然后纵向相加,得到组织内部未来劳动力的净供给量,基本公式:

关键在于确定转移概率,如果概率是固定和确定的,则运用模型预测较为简单。举例:某会计公司使用马尔可夫法预测下一年人员供给情况。

第一步:列出人员变动矩阵表,表明从某一年到下一年在两个工作之间调动的人员数量的历年百分比(以小数表示),一般以5-10年为周期来估计年平均百分比。

第二步:用上表中数据每一种工作人员的数量与每一种工作人员的变动概率相乘,然后纵向相加,即可得到企业内部未来的劳动力净供给量。

第四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1、对外部招聘的评价

优点:

(1)新员工可带来不同的价值观、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等;

(2)外聘人才可在无形中给企业原有员工增加压力,形成危机意识,激发其斗志和潜能;(3)外部挑选余地大,节约内部培养、培训费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4)可通过对外招聘树立企业形象。

第四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缺点:

(1)招聘筛选难度大,成本高;

(2)需培训和定位的时间较长;

(3)可能引发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员工的冲突;

(4)可能挫伤有上进心的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第四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2、影响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

(1)宏观经济形势

(2)人口状况

(3)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4)政府的政策法规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与法律因素

企业经营离不开国家特定的政治制度、方针政策和法律环境的影响。

企业制定和实施任何人力资源战略,都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各种劳动法律、法令和法规,这是企业能够正常、永续经营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已经实施的《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法》等法规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重要的影响。

2、经济环境。具体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经济条件,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消费者收入与支出、物价水平、消费信贷及居民储蓄等宏观因素。

经济环境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劳动力供需,从而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版微分几何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曲面论 §1曲面的概念 1.求正螺面 r ={ u v cos ,u v sin , bv }的坐标曲线. 解 u-曲线为r ={u cos v ,u 0sin v ,bv }={0,0,bv 0}+u {0 cos v , sin v ,0}, 为曲线的直母线;v-曲线为r ={ 0u v cos , 0u v sin ,bv }为圆柱螺线. 2.证明双曲抛物面 r ={a (u+v ), b (u-v ),2uv }的坐标曲线就是它的直 母线。 证 u-曲线为r ={ a (u+0v ), b (u-0v ),2u v }={ a 0v , b 0v ,0}+ u{a,b,2 v } 表示过点{ a v , b 0v ,0}以{a,b,2 v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 v-曲线为r ={a ( u +v ), b (0u -v ),20u v }={a 0u , b 0u ,0}+v{a,-b,2 u } 表示过点(a 0u , b 0u ,0)以{a,-b,20u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 3.求球面 r =} sin ,sin cos ,sin cos {a a a 上任意点的切平面和法线方程。

4.求椭圆柱面222 2 1x y a b 在任意点的切平面方程,并证明沿每一条直母线,此 曲面只有一个切平面 。 解椭圆柱面 222 2 1x y a b 的参数方程为x = cos , y = asin , z = t , } 0,cos ,sin {b a r , } 1,0,0{t r 。所以切平面方程为: 1 0cos sin sin cos b a t z b y a x ,即x bcos + y asin - a b = 0 此方程与t 无关,对于的每一确定的值,确定唯一一个切平面,而 的每一数值 对应一条直母线,说明沿每一条直母线,此曲面只有一个切平面 。 5.证明曲面} , ,{3 uv a v u r 的切平面和三个坐标平面所构成的四面体的体积是常 数。 证 } , 0,1{23 v u a r u ,} , 1,0{2 3uv a r v 。切平面方程为: 3 3 z a uv v y u x 。 与三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3u,0,0),(0,3v,0),(0,0, uv a 2 3)。于是,四面体的体积为: 3 3 2 9| |3| |3||36 1a uv a v u V 是常数。

物流装备与技术-习题与答案

物流装备与技术习题与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实践证明,先进的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提高物流能力推动现代物流迅猛发展的两个车轮,二者缺一不可。(√) 2.物流理念是物流系统水平先进与否的主要标志。(×) 3.汽车起重机属于一种专用起重机。(×) 4.建筑塔式起重机属于一种通用起重机。(×) 5.非连续运输机械一般沿着规定的方向,间断地进行物料输送,如振动输送机、各式给料机、锟式输送机。(×) 6.料仓、料斗、阀门、除铁器、计量装置、料位计属于装卸搬运技术装备的附属装置。(√) 7.额定起重量Q是指起重机能吊起的物料质量,单位为kg或t。(×) 8.桥式类起重机大车运行轨道中心线之间的水平线,称为幅度R,单位为米。(×)9.运输机械可按照用途、结构形式、工作原理等分为输送机械、装卸机械和给料机械。(√) 10.应用最广的运输机械是带式运输机,对各种离角度的输送都能适应。(√) 11.连续输送机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类,使用与运输重量很大的单量物品,可以自行取货。(×) 12.对于高层货架仓库用高货位拣选式叉车比较适合,其起升高度一般可达13米。(√)13.仓储技术装备按照作业方式分为搬运机械设备、起重吊装机械、存取设备。(√)14.低层型堆垛起重机的起升高度在5米——15米之间。(×) 15.高架叉车属于一种有轨堆垛机。(×) 16.普通叉车的作业灵活性高于有轨巷道堆起重机。(√) 18.无轨巷道堆起重机的灵活性高于有轨巷道堆起重机。(√) 19.普通叉车的自动化程度高于有轨巷道堆起重机。(×) 20.按库房高度分类,高架仓库可分为高层、中层和地层三种,一种认为10米——20米较佳。(√) 21.集装箱是为便于物品运送而专门设计的,在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中无须中途换装,集装箱具有耐久性而能反复使用,设有便于搬运和装卸的装置。(√) 22.罐式集装箱是专运散料的集装箱。(×) 23.集装箱的尺寸按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分类,国际标准几转向系列共分13种。(√) 24.岸边集装箱装卸具有效率高、车船作业方便、使用性强的优点,是集装箱码头前言进行集装箱船舶装卸的主要专用机械。(√) 25.物流现代化的标志是集装单元化。(√) 26.包装呆板找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为内销产品包装、出口产品包装和特殊产品包装。(×)

第四版 微分几何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曲面论 §1曲面的概念 1.求正螺面r ={ u v cos ,u v sin , bv }的坐标曲线. 解 u-曲线为r ={u 0cos v ,u 0sin v ,bv 0 }={0,0,bv 0}+u {0cos v ,0sin v ,0},为曲线的直母线;v-曲线为r ={0u v cos ,0u v sin ,bv }为圆柱螺线. 2.证明双曲抛物面r ={a (u+v ), b (u-v ),2uv }的坐标曲线就是它的直母线。 证 u-曲线为r ={ a (u+0v ), b (u-0v ),2u 0v }={ a 0v , b 0v ,0}+ u{a,b,20v }表示过点{ a 0v , b 0v ,0}以{a,b,20v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 v-曲线为r ={a (0u +v ), b (0u -v ),20u v }={a 0u , b 0u ,0}+v{a,-b,20u }表示过点(a 0u , b 0u ,0)以{a,-b,20u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 3.求球面r =}sin ,sin cos ,sin cos {?????a a a 上任意点的切平面和法线方程。

4.求椭圆柱面 222 2 1x y a b + =在任意点的切平面方程, 并证明沿每一条直母线,此曲面只有一个切平面 。 解 椭圆柱面 222 2 1x y a b + =的参数方程为x = cos ?, y = asin ?, z = t , }0,cos ,sin {??θb a r -= , }1,0,0{=t r 。所以切平面方程为: 01 0cos sin sin cos =----?? ??b a t z b y a x ,即x bcos ? + y asin ? - a b = 0 此方程与t 无关,对于?的每一确定的值,确定唯一一个切平面,而?的每一数值对应一条直母线,说明沿每一条直母线,此曲面只有一个切平面 。 5.证明曲面},,{3 uv a v u r = 的切平面和三个坐标平面所构成的四面体的体积是常 数。 证 },0,1{23 v u a r u -= ,},1,0{23 uv a r v -= 。切平面方程为:33=++z a uv v y u x 。 与三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3u,0,0),(0,3v,0),(0,0, uv a 2 3)。于是,四面体的体积为: 3 3 2 9| |3| |3||36 1a uv a v u V = =是常数。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

第2章逐步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缩聚与逐步聚合反应-习题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逐步聚合;缩合聚合;官能团等活性;线型缩聚;体型缩聚;凝胶点;转化率;反应程度。 答: 逐步聚合——单体转变成高分子是逐步进行的,即单体官能团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 缩合聚合——由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之间连续、重复进行的缩合反应。 官能团等活性——在一定聚合度范围内,官能团活性与聚合物分子量大小无关。 线型缩聚——参加反应的单体都含有两个官能团,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增长,得 到线型缩聚物的一类反应。 体型缩聚——参加反应的单体中至少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且体系平均官能度 大于2,反应中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增长,得到体型结构的聚合物的这类反应。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瞬间的临界反应程度。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 反应程度——参与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的分数。 3.由己二元酸和己二胺等摩尔合成尼龙—6,6。已知聚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432,如果要合成聚合度在200的缩聚物,计算反应体系中的水含量应控制为多少? 解: n X =n X =200,K=432代入此式可得: 224320.0108200 w n K n X === 答:反应体系中的水含量应控制为0.0108 mol/L. 4.计算等摩尔的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反应体系,在下列反应程度时的平均聚合度和分子量。0.500,0.800,0.900,0.950,0.995。 解: 等物质量条件下,有P X -=11,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结构单元的分子量:M 0=192。 11n X p =-,n o n X M M ?=,因此各反应程度时的平均聚合度和分子量见下表:

微分几何第二章 矩阵和坐标变换

二、矩阵和坐标变换 2.1 矩阵及矩阵的运算 由m n ?个数排列形成的一个矩形数阵,称为m 行n 列矩阵。 如1111 n m m n a a A a a ?? ? = ? ??? ,其中ij a 称为矩阵元素。若两个矩阵A 、B 的行数和列数都相同,并且对应元素相等,则两个矩阵相等,记为A B = 。 矩阵的加(减)法 两个矩阵A 、B ,它们的行数和列数分别相等,把它们的对应元素相加减,得到一个 新矩阵C ,则称为A 与B 之和(差),记为C A B =± 。 矩阵加法适合交换律:A B B A +=+ 矩阵加法适合结合律:()()A B C A B C ++=++ 数乘矩阵 用数λ和矩阵A 相乘,则将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乘以λ,称为λ与A 之积,记为A λ 或A λ 。 数乘矩阵适合结合律:()()A A λμλμ= 数乘矩阵适合分配率:()A B A B λλλ+=+ 矩阵乘法 两个矩阵A 、B ,它们相乘得到一个新矩阵C ,记为C AB = 。 矩阵A 和B 的乘积C 的第i 行和第j 列的元素等于第一个矩阵A 的第i 行与第二个矩阵B 的 第j 列的对应元素乘积之和。即 11221 n ij i j i j in nj ik kj k c a b a b a b a b ==+++= ∑ 注意:只有第一个矩阵的列数和第二个矩阵的行数相等时,才能相乘。 矩阵乘法适合结合律:()()A B C A B C = 矩阵乘法适合分配率:()A B C AC BC +=+ 矩阵乘法不适合交换律:AB BA ≠

2.2坐标变换 空间中不同坐标系下,同一点有不同的坐标,同一矢量有不同的分量。由于运算时要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为此,要考察两个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要用坐标变换的方式。 2.2.1底失的变换 给出两个直角坐标系[]123;,,O e e e σ= ,123;,,O e e e σ??'''''=? ? ,其中σ称为旧坐标系, σ'称为新坐标系。下面研究σ和σ'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首先把新坐标系σ'的底失123,,e e e ''' 看成在旧坐标系σ里的一个径失。则新坐标系σ'的底失123,,e e e ''' 在旧坐标系σ里的表达式可写成: 111112213322112222333 311322333e a e a e a e e a e a e a e e a e a e a e ?'=++??'=++??'=++?? 这就是σ变换到σ'的底失变换公式。 反之,又可推导出由新坐标系σ'到旧坐标系σ的底失变换公式。 111121231332121222323131232333e a e a e a e e a e a e a e e a e a e a e ? '''=++? ?'''=++??'''=++? ? 由上面两式不难看出,将九个系数按其原来位置排列成方阵: 11121321 222331 32 33a a a A a a a a a a ?? ?= ? ??? A 表示了底失变换关系,称为由σσ'→的底失系数变换矩阵。用矩阵乘法的形式表示为: 1 111112132212223223132 33333e e e a a a e a a a e A e a a a e e e ??' ???? ???? ??? ????'== ??????? ??????'??????? ?? 2.2.2矢量的坐标变换 设一矢量r 在坐标系σ和σ'里的分量依次是(),,x y z 和(),,x y z ''',则: 123r xe ye ze =++ 又 123 r x e y e z e ''''''=++

《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复习题库参考答案(精)

《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复习题库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10 DBDAB DADDD 11-20 DBACD ABBCC 21-30 CDACB BBDCA 31-40 BBDAA DABCA 41-50 CABDC DACCB 51-60 CCCDD CABBA 二、多项选择 1-5 ABCD ABC ABC ABD ABCD 6-10 ABCD ABCD AB CD ABC 11-15ABCD ABC BCD AC ABCD 16-20ABCD BCD ABC ABCD ABD 21-25 ABCD AD ABCD ABCD ABCD 26-30 ABCD AD CD ABC ABC 31-35 ABCD ABCD ABCD ABC ABCD 36-40 ABCD ABC ABCD AB BD 三、判断题 (对)1、公共仓储是公用事业的配套服务设施,专门为车站、码头等提供仓 储服务。 (错)2、仓库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划分为通用仓库、专用仓库以及特种仓库。(错)3、自动化立体仓库出入库作业调度时要遵循入库任务优先执行原则。(对)4、货位分配时要坚持为取而存原则。 (错)5、集装箱至少应具有10立方米及以上的容积。 (对)6、仓储管理时必须根据货物的尺寸、货量、特性、保管要求来选择合 适的货位。 (对)7、合同没有约定时,货物的入库检验一般应该在入库的10天之内进行。(错)8、货物存放时,跺码、存放的货物的正面应该尽可能地背向通道,以 免货物碰坏。 (错)9、入库业务包括清点货物件数、查验货物单重、货物分拣、剔除残损、 办理交接等。 (错)10、催提是直接向已知的提货人发出提货通知,它只能用信件正式通知。

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课程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平时作业答案(4次)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货站、车站,转运站、终点站,港口、码头等,应该属于( C )。 A、物流载体 B、流通性节点 C、转运性节点 D、储存性节点 2、( A )具有公共设施性质,是宏观物流的基础。 A、物流基础性设施 B、物流功能性设施 C、物流技术装备 D、物流系统中的载体 3、目前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引导车是由( A )开发成功的。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4、以下那种不属于包装的形式( D )。 A、充填 B、封口 C、捆扎 D、分拣 5、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分割、包装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称为( B )。 A、流通加工 B、配送 C、包装 D、运输 6、最业高度大于12米的堆垛起重机是( A ) A、有轨巷道式堆垛起重机 B、有轨巷道式堆垛起重机 C、普通叉车 D、双立柱堆垛机 7、通用货架与专用货架的划分标准是( C )。 A、封闭程度 B、制造材料 C、适用性 D、结构特点 8、24小时塔的推出较好地解决了( B )问题,提高了配送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 A、B2C B、门到门 C、AS/RS D、BtoB 9、装卸堆垛机器人作业不具有的特点( A )。 A、专业性 B、生产柔性 C、自动性 D、准确性 10、冷藏仓库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A )之间。 A、0~50C B、-20~50C C、-10~100C D、-35~20C 11、下列属于散装货物装卸机械的是( C )。 A、轨行式起重机 B、自行式起重机 C、抓斗起重机 D、带式输运机 12、将起重机划分为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类起重机和臂架类起重机的标准是(C )。 A、用途 B、使用场合 C、结构性能 D、特殊条件 13、起重速度可达70米/分的起重机械是( C )。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引入新课: 在生物体的降解代谢过程中,蛋白质代谢十分重要,所谓蛋白质代谢,是指已有蛋白质的降解和新蛋白质的合成。体内蛋白质不断降解,又不断合成,二者处于动态平衡中。蛋白质代谢使各种蛋白质得到自我更新,也使细胞中蛋白质组分得到转换,这对于机体新组织、细胞形成及机体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进一步分解或做为能源或转化为其它氮化物合成前体,因此蛋白质的代谢实质上就是氨基酸的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食物蛋白质生理功能: (一)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发育和修补作用。 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蛋白质,儿童生长发育与蛋白质的需求,特别是对大脑正常发育的影响。成人——组织更新。 (二)转变为含氮化合物。 体内酶、核酸、多肽激素的合成。 (三)氧化功能或转变为糖或脂肪。 机体18%能量来源于蛋白质,人体摄入蛋白质的标准可用氮平衡来衡量。 二、氮平衡 (一)定义:指机体摄入氮量并与同期内排出氮量(排泄物)之间的

关系。依据机体状况不同氮平衡可出现三种情况。 (二)氮的总平衡:摄入的氮量与排出氮量相等。表示蛋白质的合成等于分解(营养正常的成年人) (三)氮的正平衡:摄入的氮量大于排出的氮的氮量。表示蛋白质的合成大于分解(儿童、孕妇、恢复期病人) (四)氮的负平衡:摄入的氮量小于排出的氮的氮量。表示蛋白质的合成小于分解(营养不良或消耗性疾病)。 氮平衡对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补充儿童及孕妇和恢复期病人所需的蛋白质及指导临床上有关疾病的治疗都有实用价值。 三、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与必需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 1、必需氨基酸: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八种)。 2、非必需氨基酸:机体能合成。 (三)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增加营养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及比例,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一、体内氨基酸的动态平衡: (一)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 1、氨基酸的来源:①食物消化吸收;②组织蛋白分解;③营养非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3)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 (5)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5)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6)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 (7)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 (7) 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 (8)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 (8)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8)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10)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 (11) 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1) 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2)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3) 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15)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15)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

第二章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难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讲授提纲】 第一节农村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南移(从黄河流域移向长江流域) 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经展现了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文化向农耕生产过渡的风貌。 农耕居首三代时期,农耕业已成为中

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秦秋战国时期,列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无不与农耕经济联系在一起。 重农固本秦汉以后,“重农固本”成为治国的不易之道。 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流域达到较高水平,并使之成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而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为农耕的向南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重心南移汉晋以后,北方边患日趋严重,战乱频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中国农耕区的核心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 基本格局:隋唐以后,经济重心南移,“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长期的对垒与融合 耕守牧攻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

御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攻势。 长城心态万里长城正体现了中原华夏民族试图把农耕区围护起来的心态。 对垒融合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既有对垒的一面,又有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形式为中介,实行经济经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 中华文明两大源泉:农耕与游牧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它们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农耕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延续性。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一方面造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藕断丝连,含混不清:多元化经济成分的表现: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试题与答案)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氮平衡 2.必需氨基酸 3.蛋白质互补作用 4.内肽 酶 5.外肽酶 6.蛋白质腐败作用 7.转氨基作用 8.氧化脱氨基作用 9.联合脱氨基作用10.多胺 11.一碳单位12. P APS 13. SAM 二、填空题 14.氮平衡有三种,分别是氮的总平衡、____、____ ,当摄入氮<排出氮时称____。 15.正常成人每日最低分解蛋白质____克,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____克。 16.必需氨基酸有8种,分别是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____、 ____ 、____ 、_____、____。17.胰腺分泌的外肽酶有____、____,内肽酶有胰蛋白酶、____和____。 18.氨基酸吸收载体有四种,吸收赖氨酸的载体应是____ , 吸收脯氨酸的载体是____。 19.假神经递质是指____和____,它们的化学结构与____相似。 20.氨基酸代谢去路有合成蛋白质、____、____、____,其中____ 是氨基酸的主要分解代谢去路。 21.肝脏中活性最高的转氨酶是____,心肌中活性最高的转氨酶是____。 22.L-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或____,ADP和GTP是此酶的变构激活剂,____ 和____是此酶的变构抑制剂。 23.生酮氨基酸有____和____。 24.氨的来源有____、____、____,其中____是氨的主要来源。 25.氨的转运有两种方式,分别是____、____,在肌肉和肝脏之间转运氨的方式是____。 26.鸟氨酸循环又称____或____。 28.γ-氨基丁酸是由____脱羧基生成,其作用是____。 27.尿素分子中碳元素来自____,氮元素来自____和____, 每生成1 分子尿素消耗____个高能磷酸键。 29.一碳单位包括甲基、____、____、____、____,其代谢的载体或辅酶是____。 30.可产生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_。 31.肌酸激酶有三种同工酶分别是____、____、____,其中____ 主要存在于心肌中。 32.体内可产生硫酸根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其中____ 是体内硫酸根的主要来源。 33.儿茶酚胺包括____、____、____,帕金森氏病是由于脑组织中____生成减少。 34.支链氨基酸包括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35.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A. Gly B. Ser C. Cys D. Ile E. Asp 36.下列哪种不是必需氨基酸? A. Met B. ThrC. His D. LysE. Val 37.苯酮酸尿症是由于先天缺乏: A.酪氨酸酶 B.酪氨酸羟化酶 C.酪氨酸转氨酶 D.苯丙氨酸转氨酶 E.苯丙氨酸羟化酶 38.不参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B.谷氨酰胺 C.鸟氨酸 D.精氨酸 E.脯氨酸 39.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 B.联合脱氨基C.氧化脱氨基 D.非氧化脱氨基 E.脱水脱氨基 40.肌肉组织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 B.嘌呤核苷酸循环 C.氧化脱氨基

第二章 逐步聚合测验题--

第二章 逐步聚合测验题 一.填空题 1. 缩聚反应通常有 小分子 析出,所以结构单元分子量与单体分子量 不相等 。 2.线型缩聚的关键问题是 控制分子量 ;体型缩聚的关键问题是 凝胶点的控制 。 3. 等当量的二元醇和二元酸进行缩聚反应,设体系中起始羧基或羟基数为N 0,那么它等于 单体总量 ,也等于反应时间为t 时的酸和醇的 结构单元数 ,t 时残留羧基或羟基数N 等于当时的 大分子总数 。 4. 影响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有 平衡常数 , 反应程度 , 基团数比 ;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有 熔融缩聚 , 溶液聚合 , 界面聚合 , 固相聚合 。 5.邻苯二甲酸酐和甘油的摩尔比为1.50:0.98,缩聚体系的平均官能度为 ;邻苯二甲酸酐与等物质量的甘油缩聚,体系的平均官能度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6. 主链含—OCO —的聚合物一般称为_聚酯__,含—NHCO —的聚合物称为_聚酰胺,而含—NHCOO —的则称为_聚氨酯。 7. 在进行线性缩聚时,单体的官能度一般是_等于2_,而体型缩聚的单体的平均官能度是__大于2_______。 8. 计算体型缩聚的凝胶点有 carothers 方程和 flory 统计公式。 9. 在缩聚反应中聚合的聚合度稳步上升,延长聚合反应时间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_分子量__,而不是提高_转化率___。 二.名词解释 平均官能度 摩尔系数 三.选择题 1. 合成具有-NH-COO-特征基团的单体类型是(C ) A. 二元酸+二元醇 B. 二元酸+二元胺 C. 二异氰酸酯+二元醇 D. 二元酸+ 一元醇 2. 对缩聚反应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C ) A 、无特定活性种 B 、不存在链引发、连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 C 、转化率随时间明显提高 D 、在反应过程中,聚合度稳步上升 3. 下列聚合物种按线型逐步聚合的聚合物是(C ) A 、环氧树脂 B 、碱催化酚醛树脂 C 、聚芳砜 D 醇酸树脂 4. m 为(B C )时,H 2N CH 2COOH m 进行缩聚反应易于环化反应。 A 、2 B 、3 C 、4 D 、5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讲课稿).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主体 1、时间早。 早在四五千年前,兴起于黄河中游地域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经展现了华夏民族的先从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风貌。 神农氏,禹、公刘 三代时期,农耕业已经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古代诗歌的记载,反映了这一时期先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繁忙景象,所谓“同我妇子,磕彼南亩,田俊至喜”(《诗·豳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王世纪·击壤之歌》,即是其生动写照。 2、地域广。 黄河流域(粟作区)、长江流域(稻作区) 3、生态适宜 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 《论语·宪问》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史记》称赞周人的先祖公刘“务耕种,行地宜,……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扁道之兴,自此始”。农耕与部族的兴衰紧密相连。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 当黄河流域以南农耕文明日益发展的时候,中国的西北部地区,正繁衍生存着剽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世代“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史记·匈奴传》,依靠畜牧、狩猎为生。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促使他们经常南下劫掠,“利则进,不利则退”(《史记,匈奴传》,给中原的农耕民族造成很大的威胁。而当某一游牧部落出现了具有政治远见和号召力的领袖,游牧人短暂的经济劫掠便可能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征战,甚至入主中原,建立起混一游牧区和农耕区的王朝。 1、中原地区――农耕 中原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土地这个固定的基础上,稳定安居是农耕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但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 2、西北地区――游牧 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在整个社会发展水平上处于较低层次,但他们勇猛善战、粗犷强劲,富于流动性,善于吸取从远方带来的异域文化,成为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的补强剂。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汉唐时期开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原农耕文明博取游牧文明的精妙结晶。 3、二者不断融合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游牧人,从农耕人那里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技术,促进其自身社会形态的变化。促进了中原华夏农耕经济的周边扩展和多元交汇。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他们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生物化学(本科)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随堂练习与参考问题详解

生物化学(本科)第七章氨基酸代 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第四节氨的代第五节氨基酸转变的小分子生理活性物质第六节血红素与胆红素代 1. (单选题)人体的营养非必需氨基酸是 A.色氨酸 B.甲硫氨酸 C.丙氨酸 D.苯丙氨酸 E.氨酸 参考答案:C 2. (单选题)不出现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 B.胱氨酸 C.瓜氨酸

D.精氨酸 E.赖氨酸 参考答案:C 3. (单选题)营养充足的婴儿、孕妇、恢复期病人常保持A.氮平衡 B.氮的负平衡 C.氮的正平衡 D.氮的总平衡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4. (单选题)哺乳类动物体氨的主要去路是 A.渗入肠道 B.在肝中合成尿素 C.经肾泌氨随尿排出 D.生成谷氨酰胺 E.合成氨基酸 参考答案:B

5. (单选题)生物体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是A.氧化脱氨 B.还原脱氨 C.直接脱氨 D.转氨 E.联合脱氨 参考答案:E 6. (单选题)体氨的储存及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是A.谷氨酸 B.酪氨酸 C.谷氨酰胺 D.谷胱甘肽 E.天冬酰胺 参考答案:C 7. (单选题)合成尿素首步反应的产物是 A.鸟氨酸 B.氨基甲酰磷酸

C.瓜氨酸 D.精氨酸 E.天冬氨酸 参考答案:B 8. (单选题)高氨血症导致脑功能障碍的生化机制是氨增高可 A.抑制脑中酶活性 B.升高脑中pH C.大量消耗脑中α-酮戊二酸 D.直接抑制呼吸链 E.升高脑中尿素浓度 参考答案:B 9. (单选题)肾中产生的氨主要来自 A.氨基酸联合脱氨酸作用 B.谷氨酰胺的水解 C.尿素的水解 D.胺的氧化

中国文化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

书本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想与价值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习题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直接脱氨基 D.转氨基 E.联合脱氨基 2.成人体内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为: A.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合成必需氨基酸 C.合成NH4+承尿排出 D.合成尿素 E.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等 3.转氨酶的辅酶组分含有: A.泛酸 B.吡哆醛(或吡哆胺) C.尼克酸 D.核黄素 E.硫胺素 4.GPT(AL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 B.脑 C.骨骼肌 D.肝 E.肾 5.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主要在哪些组织中进行?A.肝 B.肾 C.脑 D.肌肉 E.肺 6.嘌呤核苷酸循环中由IMP生成AMP时,氨基来自:A.天冬氨酸的α-氨基 B.氨基甲酰磷酸 C.谷氨酸的α-氨基 D.谷氨酰胺的酰胺基

E.赖氨酸上的氨基 7.在尿素合成过程中,下列哪步反应需要ATP?A.鸟氨酸+氨基甲酰磷酸→瓜氨酸+磷酸 B.瓜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代琥珀酸 C.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延胡素酸 D.精氨酸→鸟氨酸+尿素 E.草酰乙酸+谷氨酸→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 8.鸟氨酸循环的限速酶是: 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B.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C.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D.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E.精氨酸酶 9.氨中毒的根本原因是: A.肠道吸收氨过量 B.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代谢增强 C.肾功能衰竭排出障碍 D.肝功能损伤,不能合成尿素 E.合成谷氨酸酰胺减少 10.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叶酸 B.维生素B12 C.硫胺素 D.生物素 E.四氢叶酸 11.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不能由酪氨酸合成?A.甲状腺素 B.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苯丙氨酸 E.黑色素 12.下列哪一种氨基酸是生酮兼生糖氨基酸?A.丙氨酸 B.苯丙氨酸 C.丝氨酸 D.羟脯氨酸 E.亮氨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