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煜

李煜

李煜
李煜

李煜

(南唐李后主)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早期经历

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2]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双瞳[3],因貌有奇表[4]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5]

显德六年(959年),太子李弘冀病逝,钟谟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请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钟谟至饶州[6],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住东宫。[7]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今南京)。[8-9]

李煜登基为帝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为李煜,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立妃周氏为皇后(大周后),封诸弟为王[10];并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进贡,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陈述南唐变故。[11]宋太祖回赐诏书,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贺李煜袭位。九月,宋昭宪太后病逝,李煜遣户部侍郎韩熙载、太府卿田霖入朝纳贡。[12]十二月,李煜设置龙翔军,教练水军。[13]

李煜奉宋正朔

建隆三年(962年)三月,泉州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病发身亡,其子留绍镃袭称留后,李煜降诏追赠留从效为太尉、灵州大都督[14];四月,泉州部将陈洪进以留绍镃勾结吴越,解送其家族至金陵,推举张汉思为清源留后。[15-16]六月,李煜遣客省使翟如璧入贡北宋,宋太祖释放南唐降卒千人。十一月,遣水部郎中顾彝入汴京进贡。[17]

乾德元年(963年)四月,泉州副使陈洪进废张汉思,自称留后,李煜就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以维持泉州对南唐的隶属关系。七月,李煜奉诏入京面见宋太祖。十二月,李煜上表宋廷,请求罢除诏书的不名之礼(李煜继位后,尊奉宋廷,故宋对南唐的诏书不直呼李煜的名讳),改为直呼姓名,未得许可。[18-19]

李后主题跋像

乾德二年(964年),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主持贡举;又命徐铉主持复试。[21][22]三月,颁布铁钱。九月,封长子李仲寓为清源公,次子李仲宣为宣城公。[23-24]十月,仲宣卒,皇后(大周后)感伤而逝,李煜撰《昭惠周后诔》。十一月,太祖遣作坊副使魏丕吊祭,李煜亦遣使入宋,献银二万两、金银龙凤茶酒器数百件。[25]

乾德三年(965年)九月,母亲钟氏去世;十月,太祖遣染院使李光图吊祭。[26]乾德四年(966年)八月,李煜遣龚慎仪持诏书出使南汉,相约臣服宋朝,龚慎仪至南汉,被扣留。[27]乾德五年(967年)春,李煜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值班光政殿,咨问国事,每至深夜。[28-29]开宝元年(968年),境内大旱,宋太祖赐米麦十万石。十一月,立周氏为皇后(小周后)。[30]

李煜降制示尊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朝贡,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从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军于荆南建造战舰千艘,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北宋战船,李煜惧怕惹祸,没有批复。[31]时国家形势紧迫,李煜忧心似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忧愁悲歌不已。[32]

开宝五年(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贬损仪制:下?诏?改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降诸?王?为?公?,避讳宋朝,以示尊崇。[33]元宗时,虽臣服后周,但金陵台殿皆设鸱吻(殿脊的兽头);乾德年间,宋朝使者到来,李煜就撤去,使者走后再复原;至此,遂撤去一应器物,不再使用。太祖晋封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阳坊赏赐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遣户部尚书冯延鲁为李从善所受封赐道谢,冯延鲁入汴京,因病未能朝见宋太祖而返。[34]

开宝六年(973年)夏,太祖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李煜上表愿接受北宋册封爵位,被拒。十月,内史舍人潘佑感于国运衰弱,上书极言劝谏李平为尚书令,徐铉、张洎进言?李平妖言惑众,煽动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杀,李平亦自缢狱中。[35-36]

李煜国破人亡

开宝七年(974年),李煜上表求放李从善归国,宋太祖不许。秋,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从,回复?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37]太

祖闻信,即遣颖州团练使曹翰兵出江陵,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等随后出师,水陆并进;李煜亦筑城聚粮,大举备战。闰十月,宋军攻下池州,李煜下令全城戒严,并停止沿用北宋年号,改为干支纪年。时吴越乘机进犯常州、润州,李煜遣使质问,说以唇亡齿寒之理,吴越王不答,转送李煜书信至宋廷。[38]北宋攻陷芜湖和雄远军,沿采石矶搭建浮桥,渡江南进。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继勋统领兵马,全力御敌,因强弱悬殊,兵败如山,内殿传诏徐元瑀、刁衎阻隔战败消息,宋屯兵金陵城南十里,李煜尚不知情。[39-40]

开宝八年(975年)二月,宋师攻克金陵关城。三月,吴越进逼常州,诛

南唐亡国形势图

杀皇甫继勋,权知州事禹万诚献城投降。[41]六月,宋与吴越会师,进发润州,留后刘澄投降。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兵十五万前往救援,行至皖口,遭遇宋军。朱令赟下令焚烧宋船,不料北风大作,反而烧至自身,朱令赟与战櫂都虞候王晖皆被擒(皖口之战)。外援既灭,北宋尽围金陵,昼夜攻城,金陵米粮匮乏,死者不可胜数。李煜两次派遣徐铉出使北宋,进奉大批钱物,求宋缓兵,太祖答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42]十二月,金陵失守,守将呙彦、马承信,马承俊等力战而死,右内史侍郎陈乔自缢,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43-45]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师,宋太祖封为违命侯,拜左(一说右)千牛卫将军。[46-47]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为陇西公。[48]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赠为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49-50]

李煜为政举措

李煜政治

尊奉宋廷

李煜继位后,寄希望于向宋纳贡以保全基业,在位期间,殷勤侍奉宋朝,除了岁贡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动,也进礼以示支持和祝贺,并多次派遣使者陈说臣服之意。[51]

礼仪方面,李煜登基后,沿用北宋年号,每次会见北宋使者都换龙袍为紫袍(官服),变更李璟臣服后周时,只除帝号,其他礼仪不变的旧制[52];开宝四年(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下令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并先后多次上表宋廷,请求直呼其名,以示尊奉宋朝。[33][34]

官吏任免

李煜即位之初,由于淮南战败和中主的去世,南唐朝野充斥着一种悲观颓丧的气氛,为重振人心、确立威信,李煜重用旧臣,稳定高层重心。何敬洙军功累累,

被授予?右卫上将军?之衔,封芮国公,及其去世,李煜下令废朝三日,以示哀悼。[53]对于在淮南战事中弃扬州化装逃跑的冯延鲁,李煜也重新给予礼遇。[54]同时,启用在杨吴时代就投奔江南的韩熙载、闽将林仁肇、皇甫赟之子皇甫继勋等人。

科举方面,李煜重视选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乾德二年(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韩熙载主持贡举,录取进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铉复试,并亲自命题考核。

[21][22]开宝五年二月,内史舍人张佖主持礼部贡举,录取进士杨遂等三人;清耀殿学士张洎称张佖遗漏了很多人才,李煜便命张洎对落第之人进行复考,又录取了王伦等五人。直至南唐亡国的开宝八年二月,李煜还举行了南唐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张确等三十人。[55-56]

李煜经济

李煜继位时,由于李璟时期多次战争连绵,南唐国削势弱,国库空虚,但李煜爱民如子,诏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生息;[58]取消李璟时设置的诸路屯田使,将各郡屯田划归州县管辖,将屯田所获租税的十分之一作为官员俸禄,称为?率分?,此项政策推行后,既增加了赋税,又可使百姓安心耕作,免受官吏的挠刻。[59-60]

南唐时期土地买卖十分频繁,以致土地兼并日趋激烈。李煜继位后,任用李平掌管司农寺,恢复井田制,创设民籍和牛籍,劝农耕桑,希望借此缓解国难。新制颁行后,因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激烈抵制与反对,百姓也多为不便,改革遂以失败告终。[61-62]

南唐后期通货膨胀,钱荒严重,为使货币流通良性循环,乾德二年,李煜颁布铁钱,规定每10钱,铁钱6枚并铜钱4枚发行。因铜钱逐步废除,商人多以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出境,朝廷不能禁止。为挽救铁钱的流通,李煜诏令铁钱以一当十与铜钱并行流通。到南唐亡国,各郡蓄积的铜钱累计达六十四万缗。[63-64]

李煜军事

南唐国弱,面对强大的宋朝,李煜采用陈乔、张洎之策,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长途奔袭的宋军为防御策略。[65]因此,南唐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缮甲募兵,潜为备战。[66]

宋与南唐开战后,李煜立即与宋断绝邦交,派兵应战,并亲自巡城;时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无意为战,刻意隐瞒战情,李煜即按罪诛杀以鼓舞军心。[67]同时,李煜展开积极的外交,致书吴越王钱俶,以图瓦解宋与吴越的联盟[68];朱令赟战死后,李煜又命张洎作蜡丸帛书求救于契丹。[69]

从战争过程看,李煜的军事战略是得当的,宋军于开宝七年十月正式出兵,到开宝八年十二月攻破金陵,前后历时一年有余,其中,宋军屯兵金陵城下即达一年之久。战况虽不利南唐,但双方亦各有成败。[70]正是这些地方的反复争战,牵

制了宋军的力量,导致久围金陵而不能下,甚至使赵匡胤产生动摇,打算撤军休整。[71]

李煜主要成就

编辑

李煜文学成就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煜画像

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其词的艺术成就,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②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73]、(《虞美人》的?自然奔放?[74],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75-79]

李煜书画艺术

李煜不仅擅长诗词,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李煜曾考证过拨镫法的渊

源,并总结为?擫、押、钩、揭、抵、拒、导、送?七种技艺。[81]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遒劲,有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又喜写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82-83]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周密评为?法帖之祖?。[84]

画作上,李煜的竹,一一钩勒而成,自根至梢极小,很有特点,被称为?铁钩锁?。

[85]他所绘的林石、飞鸟,也都意境高远,远超常人。[86]

李煜主要作品

编辑

据徐铉记载,李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80],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南唐二主词》1卷,录李煜词34首,存世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墨华斋本,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增加9首。李煜词集注本有清人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詹安泰《李璟李煜词》等。[87]

李煜人物评价

编辑

李煜总评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这三位末代君王,亡国起因各不相同,但却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

但是,李煜亡国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就南唐国来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论上,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了。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李煜继位,也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但是,尽管李煜时的南唐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其毕竟维持政权达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88]

李煜历代评价

徐铉:①王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驭民,钦若彝伦,率循先志。奉蒸尝、恭色养,必以孝;事耇老、宾大臣,必以礼。居处服御必以节,言动施舍必以时。至于荷全济之恩,谨藩国之度,勤修九贡,府无虚月,祗奉百役,知无不为。十五年间,天眷弥渥。②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③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颂宣。载笑载言,不忘经义。洞晓音律,精别雅郑;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为文论之,以续《乐记》。所著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味其文、知其道矣。至于弧矢之善,笔札之工,天纵多能,必造精绝。④本以恻隐之性,仍好竺干之教。草木不杀,禽鱼咸遂。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89]

郑文宝:①后主奉竺乾之教,多不茹晕,常买禽鱼为放生。②后主天性纯孝,孜孜儒学,虚怀接下,宾对大臣,倾奉中国,惟恐不及。但以著述勤于政事,至于书画皆尽精妙。然颇耽竺乾之教,果于自信,所以奸邪得计。排斥忠谠,土地曰削,贡举不充。越人肆谋,遂为敌国。又求援于北虏行人设谋,兵遂不解矣。[90]

陆游:①后主天资纯孝......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②.然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兵兴之际,降御札移易将帅,大臣无知者。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91]

龙衮:后主自少俊迈,喜肄儒学,工诗,能属文,晓悟音律。姿仪风雅,举止儒措,宛若士人。[92]

陈彭年:(后主煜)幼而好古,为文有汉魏风。[93]

欧阳修: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王世贞: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94]

胡应麟: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95]

纳兰性德: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96]

王夫之:①(李璟父子)无殃兆民,绝彝伦淫虐之巨惹。②生聚完,文教兴,犹然彼都人士之余风也。[97]

余怀: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98]

沈谦:①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99]②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100]

郭麐: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101]

周济:①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②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102]

周之琦: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陈廷焯:①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103]②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103]③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104]

王鹏运:莲峰居士(李煜)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大成者,当之无愧色矣。[105]

冯煦: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106]

王国维:①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②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③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④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⑤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⑥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107]

叶嘉莹: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间。我们有的人活过一生,既没有好好的体会过快乐,也没有好好的体验过悲哀,因为他从来没有以全部的心灵感情投注入某一件事,这是人生的遗憾。[108]

毛泽东: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109]

柏杨: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词学的造诣,空前绝后,用在填词上的精力,远超过用在治国上。[110]

编辑

李煜宽厚仁孝

李煜天性纯孝、好生戒杀[118-119],继位后,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南唐因此得以偏安十五年。李煜为政重仁慈、宽刑罚,每有死刑论决,莫不垂泪。宪司章疏如有过错,李煜就寝食难安,并多次亲入大理寺,审查狱案,释放多人。中书侍郎韩熙载上奏李煜,认为狱讼自有刑狱掌管,监狱之地非皇上所宜驾临,请求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李煜虽不听从,但也不因此发怒。后主入宋后,悲伤失意,常与金陵旧宫人写词,心情悲惋异常,难以抑制。噩耗传出后,江南父老有许多人都聚巷痛哭。[120]

李煜尊释重佛

李煜酷嗜浮屠,曾在宫中修建永慕宫,在林苑建静德僧寺;又在钟山设寺,并亲笔题词?报慈道场?,每日供应近千名僧侣,所需费用皆由朝廷所出。[121]据《十国春秋》记载,李煜曾于开宝二年(969年)普度僧侣,又于次年改宝公院为开善道场。可见,即使在南唐风雨飘摇、国库空虚之际,李煜仍不遗余力地建寺尊佛。[122]

李煜信奉佛法,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至颇废政事。[123]据野史记载,当时北朝(宋)曾暗中选拔能言善辩之人前往南唐,蛊惑后主。李煜不知,以为有佛出世,称其为?小长老?,朝夕与之谈论六根、四谛、因果报应之事。?小长老?劝说李煜广建佛塔,又聚众千人讲佛论道,吃穿用度极为奢侈。宋军兵围金陵,李煜诏?小长老?商议据守之事,?小长老?遂?摇旗退敌?,宋兵竟果然退却,后主大喜,命兵士诵《救苦观音菩萨经》以解围。至南唐将亡,李煜又诏?小长老?退敌,?小长老?托病不出。等到皇甫继勋死后,李煜才明白被骗,就鸩杀了?小长老?。[124]

李煜骄奢声色

李煜出生南唐深宫,自幼受皇宫亲眷、宫人爱宠,因而尚奢侈、好声色。[125]

李煜

李煜曾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以玳瑁为钉;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在窗上;屋外则广植梅花,于花间设置彩画小木亭,仅容二座,李煜就和爱姬周氏赏花对饮。[126]每逢春盛花开,就以隔筒为花器插花,置于梁栋、窗户、墙壁和台阶上,号为?锦洞天?。[127]每年七夕生日时,李煜必命人用红、白色丝罗百余匹,作月宫天河之状,整夜吟唱作乐,天明才撤去。

李煜前期的诗词作品,一首首都是词风瑰丽、旖旎柔情,尽述宫闱之乐、闺房之趣。如《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一词,嫔妃宫女满宫殿、晚间歌舞鱼贯列,饮酒听歌、月夜踏马,一派歌舞升平,可以说是他为帝时纵情声色的真实写照。[128]

李煜妙解音律

李煜精通音律,曾创作乐曲《念家山》及《振金铃曲》,并亲演其声为《家山破》、《金铃破》。[129-130]《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至五代时,因兵乱失传,李煜和大周后二人按谱追寻,更正所获谱曲错误,重订谱曲,使其清越可听。金陵城破后,所订之谱亦被李煜下令烧毁。至南宋年间,姜夔又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并记入《白石道人歌曲》。[131-132]

李煜伉俪情深

李煜在位期间,虽后宫嫔妃甚多,但却对两位皇后用情极深。大周后,名娥皇,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作《念家山》,大周后便弹奏词调、作《邀醉舞》。李煜曾为她创作多首诗词,记述香闺韵事、儿女柔情,表达迷恋周后之情。大周后生病时,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及其去世,后主又《昭惠周后诔》、《挽辞》,抒发对大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133]

大周后去世后,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为皇后。南唐亡国后,李煜与小周后一同被俘入北宋汴京,携手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李煜客死他乡后,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134]

李煜藏品故实

李煜精于鉴赏,极富藏书。宫中购置图书、画帖数万卷,法帖如钟繇、王羲之真迹甚多,公私藏皆印有?内殿图书?、?建业文房之宝?、?集贤殿书院?等,或为其签名、题字,或为诗歌杂言。宋军将攻陷金陵,李煜对保仪黄氏曰:?此皆吾宝,城若不守,尔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后,黄氏便依旨将宫藏书画等焚烧殆尽。[135]

李煜死因之谜

李煜的结局,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代撰修的《宋史》和明人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等史籍都未明说李煜被毒死之事,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曾考异说:?李后主之卒,它书多言赐鸩非善终?。其中,赐鸩说记载最详细具体的是宋人王铚的《默记》,后主死于牵机药之说便是来自此书。

据《默记》载,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闻言不悦。[136]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节,后主42岁生日,便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到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137]牵机药,据说为中药马钱子,性寒、味苦,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1]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2]

晏殊年少德高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1]

晏殊宦海沉浮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3]

乾兴元年(1022),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4]

晏殊创办教育

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5]

晏殊扭转战局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

晏殊

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5]

晏殊晚年生活

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因病,晏殊请求回京城医治。病好以后,请求再出京任职,皇上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皇上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皇上,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就死了。皇上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省长官)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3]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6]

晏殊主要成就

编辑

晏殊政治成就

真宗死,命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7]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5]

晏殊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且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如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又能识富弼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晏殊执政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阁也多一时之贤,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史学家艳称的?庆历新政?,实际上是由晏殊总领其事的。晏殊被罢相,范、韩、富等被贬,?庆历新政?遂宣告

失败。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8]

晏殊文学成就

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9]

晏殊人物评价

编辑

晏殊总体评价

晏殊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他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做了他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枢密使,富弼做枢密副使,于是,晏殊请求辞去所兼的枢密使职务,皇上没有允许,他受到皇上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他能写各类文章,尤其善于写诗,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晚年仍专心孜孜地学习,不知疲倦。[10]

晏殊名人点评

欧阳修《宋史·晏殊传》说他人仕?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后来又?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8]

《晏公神道碑》说他?及为相,益务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宋祁《笔记》载:?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

《宋史》中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8]清代学者冯煦说,曼殊与欧阳修二人同受冯延巳的影响,共?开江西一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11]

晏殊轶事典故

晏殊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12]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生平编辑

柳永早年经历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1]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或987年,任城;史无明确记载)。[2]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3-4]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5]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6]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7]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8]咸平四年(1001

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9]

柳永流寓江淮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

北宋杭州意象图

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10-11]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12]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13]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14],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15]

柳永科举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柳永

)。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16];清明,郊外踏青[17];端午,龙舟竞渡[18];汴京风情,纸迷金醉。[19]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20]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21]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22]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23]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24]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25]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柳永浪迹天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

雨霖铃中的晓风残月

(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26-27]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28]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29],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30]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31]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柳永释褐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

柳永画像

士的录取放宽尺度[32],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33],授睦州团练推官[34],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35]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36],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37-38]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39]

景祐元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40]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41]

柳永转官辞世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

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42]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43],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44-45]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46]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47]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48]

柳永文学成就

编辑

柳永柳词内容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49]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描写羁旅行役

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50],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51]

4、其他

柳永还写过不少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例如其《戚氏》一篇,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他在词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顾,字里行间颇多感触,唱出了天涯沦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誉为《离骚》的遗风。[52]

柳永艺术成就

1、丰富词调

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雅俗并陈

词本来是从民间而来,敦煌曲子词,也多是民间词,到了文人手中后,渐渐被用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柳永生活在市民阶层已渐壮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迹青楼酒馆,对市民的生活相当了解,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重新走向市井。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这一类词抒发的是士不遇的感情,这本身就属于?雅?的范畴;在创作手法上,柳永还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无不体现了?雅?的特色,使其词呈现出雅俗并陈的特色。[51]

3、表现手法

①抒情的自我化

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采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其《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尽情地抒发了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②语言的通俗化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副词?恁?、?怎?、?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③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柳永词《凤栖梧》(黄仲金书)

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定风波·自春来》不加掩饰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愿望,写景状物,运用白描手法,描述十分精细。

④结构巧妙

同时,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54-59]

柳永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58]

轶闻典故编辑

柳永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80],早年亦颇好其词。[81]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82]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83]

柳永眠花宿柳

柳永生在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系统训练,养成功名柳永

用世之志[5],然而,他一旦出入?秦楼楚馆?,接触到?竞赌新声?,浪漫而放荡不羁的性格便显露出来,因此,青楼成了他常去之处。科举落第后,柳永沉溺烟花巷陌,都市的繁华、歌伎的多情,使柳永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人填写。

[84]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66]

歌伎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86-87]

柳永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88]

墓葬

有关柳永的史料记载甚缺,其墓址自宋以来就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其说有四:襄阳说。宋人祝穆记载,柳永卒时,家无余财,由群伎合资葬于襄阳南门外。[91]花山说。据说柳永晚年游历到湖北枣阳,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为伴,靠作曲填词度日,后来死在枣阳兴隆一带,歌伎们凑钱将他安葬在花山上。宋人曾达臣、元人陈元靓均持此说。[92-93]《枣阳县志》亦记载有:?宋词人柳耆卿墓在兴隆镇花山?。

镇江说。宋人叶梦得曾说,柳永客死润州僧寺,由王和甫(王安礼)掩埋,但未提及葬于何处。[94]明代《丹徒县志》载,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95];万历《镇江府志》还记载在土山下发现柳永墓志铭残碑;元代镇江籍学者俞希鲁曾说土山改名银山,按此说,柳永墓所在的?土山?,就是银山。[96]柳永的故乡福建崇安也支持镇江说,但认为柳永墓位于镇江北固山,并非银山。[97]

扬州说。王士祯在《分甘余话》考证说,柳永葬于真州,其墓位于仪征西边的仙人掌,并有诗文印证。[98-99]明《隆庆仪真县志》和清《嘉庆扬州府志》都记载柳永墓位在仪征县西七里,接近胥浦,此说似较可信。[100-101]

,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是一座三层楼阁式仿宋民间建筑,李锐题写馆额,照壁高悬毛泽东书写的巨幅柳永佳词《望海潮·东南形胜》。

馆前草坪上矗立着柳永的全身铜像,旁边有一方长方形石头,上面刻写:?柳永墓冢抔土还乡记?。纪念馆内设有生平馆、柳词书画馆、《巫山一段云》词意画之馆和《煮海歌》词意画之馆。[102-103]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1-3]人物生平编辑

李清照家世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4]

李清照秉承家学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6]

关于写李煜的作文_高二作文

关于写李煜的作文_高二作文 关于写李煜的作文 我眼中的李煜 李煜,确实不是一般的历史风流人物,所以能引起后人的关注、同情、叹息与尊重。 我也看过不少评论李煜的文章。有人说,他到底是软弱的,以至于仅仅只能靠吟吟诗、作作词来抒发内心的忧伤,而他吸引人的,也正是那绵绵的愁。有人说,吟诗是一种战斗,哭泣更是一种抗争,他丧失了故国,丧失了自由,却并没有丧失自我,丧失尊严,他真正吸引我们的,是一颗自尊的心。还有人说,他阅历浅,性情真,不失赤子之心,然而感慨深,实乃以血为书,引人独爱。 这种种评论都很有说服力,我都不反对,不过我最赞同上述观点的第三种,也就是以清末王国维先生为代表的看法:李后主吸引人之处正是其真切。 但凡稍稍了解李煜生平的人,想必都听过一种有关他死因的说法:“太平兴国三年……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伎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义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默记》)从中不难看出,他着实是个真性情之人。他或许不知道这一阕《虞美人》会引来后来的祸端,可那毕竟是政治的非常时期。换了一般人,不都应该缩手缩脚、小心翼翼地将自己“臣服”、“安于现状”的一面展现给当朝统治者看吗?可是他做不到。那满腔的愁与恨,他抑制不住,也不想抑制。他非但不抑制情感,甚至连把那直白的话语转化为看似平和安静实则暗藏情绪的字眼都做不到。这么一个真性情的人,如何不叫人喜爱叫人敬重?然而这么一个不懂得隐藏情感的人,如何能平安?如何能长久? 李煜离世百余年后,历史中出现一个与他相似的人物:宋徽宗:我曾思考过:同是亡国之君,同以词寄情,为何世人偏好李后主?后来,随着对诗词学习的加深,我渐渐明白了。徽宗词,虽也是伤悲,可是长期艺术的熏陶与世俗的浸染,使他所作之词都要经过了华丽词藻的修饰。而后主的词,还没有来得及小心装点,便已随着无尽的愁恨汹涌而出。曾见过有人把徽宗词比作一个伤心的女子,再悲痛欲绝,也要描眉染唇打扮妥帖后才开始梨花带雨式地嘤嘤啼泣:我以为此喻甚是恰当。徽宗词美则美矣,然这一粉饰却少了几分真切,多了些做作之嫌。而李煜则不然,周介存一句“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我以为精辟之至, 确实,读李煜,感受他的“真”,就能发现那是一种不加粉饰、不细细考量、直抒胸臆甚至不计较后果的“真”。他作词是靠词来抒发自己的苦闷,而不剜刻意地向人展示他的才华抑或他的遭遇、他的愁绪。他放任他的情感在那些字句中爆发,不予精细思量,不加以所谓理性的约束。他作词不是给人提供观赏材料,不是让人欣赏把玩词句的精到美好,亦不是为博得几句叹惋之声。那种真挚深切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一个深深的漩涡,切身地感受他的无助、彷徨与忧愁。 呵呵,品赏自然容易,试问古今诗家词家,能到达他这般境界的人又有多少呢?李煜果然不是个一般的风流人物,如何能不叫我尊敬他呢?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周燕:李煜的"三度"解读

周燕:李煜的“三度”解读 在唐诗往宋词的过渡中,五代词是一个关键的桥梁,而其中的关键人物李后主,即李煜,更是重中之重,李后主的作品其实不多,但在文学史却有着扭转乾坤的力量,他是战争的失败者,却是文化的战胜者。他令原来属于走卒贩夫烦人歌声,忽然变成士大夫用来纾解生命的某种情怀的工具。所以,在解读他的词时,我总有一种无法读透,跨越太大的纠结感,怎么去讲,讲到哪里停,想给学生哪些,自己又有多少,如此多的感觉和后怕让我在解读李煜的词时,总是无所适从,潦草收场。 一日,再读《追寻语文的“三度”》,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从“三度”去解读李煜呢,我想试试。 一、丈量李煜的宽度 词这种文学形式可以说口语化很明显,特别和唐诗比较,读唐诗也许你需要常常查典故,可词就不那么需要,这种文学形式更讲究唱的过程,它的每一个句子往往是相对独立的,本身有很强的旋律,所以我们在听一个段落中某一句的时候,这一句有它自身情绪的发展,文字的独立性非常高,在解读这一文学体裁时,我们必不能忘记词本身的文本的特征,寻找意象,品味意境,词长与抒情、视觉性非常高,词是安静的,内省的,不能让学生唱,最起码让他们多读,文本的最初,文体的最初,语文的最初,在朗读中去体悟,去领会,词的宽度、词人的宽度,在阅读中去丈量。因为词本身的特点,同样的意象,在他前半生、后半生的词中却有着天壤之别,如在《玉楼春》中“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宴会结束了,李后主吩咐旁边的侍从不要点那红色的蜡烛,因为月光太美,想骑马踏着月光回家,这种享受的程度,这时,月光是一道生活美景,一切都那样朦胧而且奢靡;月还是月,可到了《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已残如钩,不再温情、不再奢靡,冷清的挂在空中,照着那个从天堂跌入地狱的人,同样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李煜作文素材

李煜 李煜,五代时南唐国君,世称李后主。他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有‘千古词帝’之称。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说》中说道:“花间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量。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李煜的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糜,语言明快,用情真挚,亡国后的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成为宋初婉约派的开山,被后世尊称为“词圣” 醉生梦死,懦弱亡国 南唐后期,国事颓废,宋金对南唐虎视眈眈,李煜的叔父和兄长争夺帝位,局势一片混乱。然而,对权势无意的李煜踏歌而行,高唱:“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谁料,叔死兄亡的现实将最无心争夺帝位的他推上了权利的顶峰。 李煜正式继位时,年仅25岁。他不谙政治,贪图安逸,沉迷佛教。他生性懦弱,没有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他庸驽无能,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他念佛填词,醉生梦死,诗书画造诣日臻佳境,而南唐皇朝气息奄奄,日薄西山。 公元975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草率迎战,溃不成军。自杀未遂后,有良知有爱憎的他以“不屠城,保民众”为条件,出城降宋,被俘至汴京。为羞辱李煜,宋太祖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一夜之间,李煜便从显赫一时的君主沦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 绝代才子,千古词帝 清代评论家赵翼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破家亡,李煜陷入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日的不绝悔恨之中。当比他早四年亡国,此时也在汴京的南汉国主刘鋹奴颜婢膝事宋时,他却在宋君臣面前始终保持沉默,“无言独上西楼”,任由“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在心头纷扰缠绕。于是在寂寞梧桐的深深庭院,有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苦苦追忆,在春意阑珊的冷冷秋夜,有他“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切切悔悟,在“林花谢了春红”的满地狼藉中,有他“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奈感慨。春已逝,梦已空。故国不再,情何以堪。“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凄凄楚楚的吟唱终令宋太宗心生恼怒,一壶鸩酒让这个不识时务的“违命侯”魂赴黄泉。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用字字血泪字字珠玑的词句去诉说国破家亡的深仇剧痛,血泪之词成就了他“词中之帝”的文名,可惜一杯毒酒结束了他42年短暂而幽恨深长的生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笔之作,唱出了他一生的愁绪,也成就了世代流传的千古绝唱。

古今中外人物小传之李煜

李煜 一.人物简介: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时间(961-975),亦为五代时最忧郁最悲伤出色的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莲蓬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他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李煜词的成就最高,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年表: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李煜文献综述

李煜研究综述 李煜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关于李煜的词作,有人认为他的后期词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堪称“神秀”之作;也有人以为是“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没有可取之处。就其肯定的方面来讲,对于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的评价,一般来讲是从三种方面来讲: 一方面是分析“李煜词为什么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其原因大概认为有以下几种。 第一,王国维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李煜词的精神生动飞扬足以超过现实涵盖一切,他用白描手法通过梦境的叙述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将词的意境美写到极致, 创造了一个清新自然, 坦率真切的审美艺术境界。【《以悲为美,以境为鉴——论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赵青,《语文学刊》2008年04期】他善于深入到人的心灵最深处,而又能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把那种抽象的、可感而不可说的感情,真实具体的描述出来,完成抒情诗人自我心理形象的塑造。【汤人民《王国维“境界”说试探》《南师学报》1962年第3期】这种不经意间营造的意境,给人以深切感受,让人难以忘怀。 “赤子之心”也是其作品能引起他人共鸣的重要原因。李煜词通常直言本事,一往情深。【唐圭璋《李后主评传》《读书顾问》创刊号,1934年3月】这位“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六则),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他的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不加掩饰;后期词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无论是荒唐的生活或是亡国的无奈,本都是不可饶恕的事,但由李煜如此坦率的说出,又不禁让人为他惋惜而不忍责怪。 悲情作品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乃至整个汉民族的感伤世界。“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人客观世界中去。”无疑,李煜词创造了亡国之痛、亡国之思、离别之苦、孤寂之恨、故国之恋的尖锐冲突,他将自身的身世之慨,上升为人类普遍情感的高度,营造了无限的忧患和惶恐的悲愤情结气氛,冲破了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廖廓的空间意念,在读者心中聚变成词学张力,荡气回肠,感人殊深。【《简论李煜词穿越历史时空的词学张力》王惠民,《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李煜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李煜 李后主是一个重要的作者,所以我们要对他作一个整体的介绍。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有人从表面上理解,批评王国维把李后主抬得太高了。但王国维所说的他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本意是一个比喻和象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我们不是李后主,但我们的生命都是这样消逝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堤 一个真理!往事知多少!”也是一个真理!每个人都在这大网罗之中。李后主写一个人的悲哀,而他写出了所有人类共同的悲哀。这是他的词的成就。 而李后主怎样达到这样一个成就呢?有一种人的内心有一个锐感的诗心,像是一池春水,你只要向它投下一块石头,不需要多,只要打在水的中心,它水波一延荡,一震动,也就是摇荡性情,性情摇荡的时候,自然就把它的境界推广了。李后主属于主观诗人,主观诗人不必多阅世,他虽然没有到各种阶层去生活过,但他所经历的国破家亡的悲剧,如同一块巨石,打在他敏锐的诗人心灵中。他一下子就扩散出了这么深沉,悠远,把整个生命的悲哀都表达出来的意境。 还有,王国维说后主之词是”以血书者也。于是有人就说这话不对,词里边很多只是写流泪,很少是写到血的。他说后主之词也只说泪,不说血。王国维说以血书不是你刺破手指写个血书,也不是说你写的词里边都是血,不是的。我们说话常常嘴皮子一碰就说出来了,而文字呢?大家也是千古文章一大抄,都抄来了。你要用最真切最深挚的自己的心灵感情说出来自己的话。李后主一生中干了多少错误的事情,而作为一个文学家,作为一个词人,他唯一的一大长处,就是说自己的话,而且他有敏锐的真切的深挚的心灵和感情。这是所谓 以血书者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要欣赏批评一首词,每一句,每一个字,每一个结 构,每一个组织,一定都有它的作用。我们现在来看看他这六个字的作用。林花炳个字表现了整个一片的凋零。林花是什么样的花?春,何等美好的季节。红,何等美好的颜色。满林这样美好的花朵都凋谢了,怎么这样好的春红竟然就谢了。谢了”两字有无穷的哀伤,悼念。他的感情不假掩饰,不加思索,他说了,是太匆匆”。是他感情内心最深处的流露。花,不只是仅有短暂的生命,还更有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打击摧伤。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之中必不可免地会遇到一些艰辛苦难的遭遇。他说有朝来的寒雨,晚来的寒风。那风雨是整个生命所遭受的挫伤,是整个生命的无常和苦难。 下面胭脂泪,相留醉”两句,从花过渡到人。花红得像胭脂,风雨喷洒的雨点,是胭脂泪”。相留醉”,那将要凋零的花树,它红色花瓣上的泪点,就留我再为它沉醉一次。几时重?”你什么时候再看见这样的花朵呢?你说明年春天来了,明年的花就开了。可是明年的花不是今年这朵花了。现在的时间消逝了,永远都不再回来了。因此他说我们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你看,李后主他从林花这么小的一个形象,写到整个人生,整个有生命的,包括草木在内,它的生命的短暂无常以及经受摧残和苦难的哀伤。有人说,李后主的词,亡国以后的作品意境才开阔博大了。他早年的作品内容空泛,所以,应该分别来看待。其实,我们认识一个词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

李煜专题阅读 引言 李煜是公认的五代词人的颠峰,他与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细数我国历代君主,能文者众,但诗词作品能流传后代的则寥寥无几。清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共达43392首,一人可敌全唐诗48900首,以诗的数量来说堪称举世“诗帝”,然而时至今天,竟无一首传世。而一千年前在位仅15载的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只写了三十五首阕词,却能流传千古,这不是异数,而的确都是至情至性之作,动人心弦,流芳百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几乎人人都能传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个个皆知。 人物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一、李煜——悲剧皇帝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李煜出生在了一个帝王之家,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还会点武艺。李煜不适合做皇帝,正如宋朝的徽宗。他也无意于皇位,但命运却偏偏钟情于他,虽然他有六个哥哥,但他们不是夭折,就是病死。就这样,不想作皇帝的李煜,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在没有接受任何政治培训的条件下,登上了大位。此时的南唐岌岌可危,这“危”在他父亲李璟在位时就已出现。他继位时宋已代周,南唐对宋称臣,颓势已就,无法挽回。而李璟也不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种,喜欢摆弄文字,从他现存的四首词中,可以看出危机已很严重,故字里行间除了“愁”,便是“恨”。 然而,有着一副纤弱柔肠,习惯吟风弄月的李煜,如何能整军治国?他想复兴国家,只可惜能力不济,于是整日与莺歌燕舞,琴棋书画为伴,在对宋的委曲求全中度过了十五年的帝王生活。宋灭南唐后,被封为违命侯。“此时朝夕只以泪洗面”,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之后,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生命遭压抑、围困,毁灭的痛苦时时吞噬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倍受煎熬,他在绝望中苦苦地挣扎。那国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以及在痛苦绝望中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力图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是何等的悲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是何等的凄凉……两年的囚徒生活,李煜是在泪雨与愁雾中度过,到了他的《虞美人》一下子将家“愁”国“恨”推到了顶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不愿意了,于是在他四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命其大儿子楚王元佐送去放有“牵机药”的寿酒,把他送上不归路。我们可以想见李煜颤微微的举起酒杯时那写在脸上的无奈的表情,他是不是有些后悔,他一定还有好多的话要说,还有好多的情要诉,可……他于是猛然举起了酒杯,在极度痛苦中,结束了他的“愁”,他的“恨”。短短的两载时光,李煜的文学天才得到了最彻底的释放,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以说李后主是老天开的一个玩笑,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许真能成为一代词宗,可老天偏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 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李煜词赏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的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2、把握《虞美人》的艺术技巧。 (二)能力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2、通过对比搜集资料、对比阅读,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煜的词所抒发的情感,探究其从个人情感中传达出的人生共同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分析李煜诗词的特点及情感; 2、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李煜代表词作中传达出的共同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几多愁》(邓丽君)。 音乐总有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给人以感慨。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几多愁》,所唱之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当古词与曲谱温柔邂逅,犹如黑夜中迸发出的光亮,绚丽夺目。古时候的诗词本来就是配乐演奏的。今天就让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走进李煜,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唱出《虞美人》。(播放音乐) (二)整体感知 1、《虞美人》这首词传达出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明确】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2、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找诗眼) 【明确】愁 (三)知人论世 想要理解李煜这种深刻又恼人的愁,我们就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生于七夕,亡于七夕。他25岁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南唐后主,却在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39岁时蒙羞投降,成为阶下囚,在宋都度过了三年的囚居生活。

解读李煜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豪杰为雄图千秋霸业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屈子的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出所有有志之士的心声。是的,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里,有数不尽的风流才子,他们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象唐宋八大家,竹林七贤,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学富五车的鸿儒,他们既能出口成章,倜傥浪漫,又对诗词歌赋样样皆通。只可惜他们空有抱负理想,他们的生存环境不能尽其才,明明是千里马,却偏偏死于黑暗的统治者和奸佞者、小人手下,顶多在受逼迫的时候怒发冲冠而已。也许性格就是命运,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一生。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象中唐时期的皇帝李煜就是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李煜字重光,兄弟十人,他排行第五,长得相貌出众,英俊潇洒,举止温和,性格柔弱,目光细腻,所到之处,象春风细雨一般带给人们阵阵暖意和滋润。他爱生活,爱艺术,写诗填词,音律书画样样皆精,在当时的社会里无人能与其比肩。正如现代开国领袖毛泽东写的豪迈诗句一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样作为一国之君,李煜缺乏了毛泽东的霸气和英雄气,也没有毛泽东那雄才伟略和政治、军事上的深谋远虑,他有的只是在文学、艺术和音乐上的才能,还有的就是他会怜香惜玉和将生活变成艺术来享受人生。他沉浸于艺术,沉醉于爱情,心里除了诗情画意,剩下的就是柔情蜜意。怪只怪他生错了地方和时辰,周边国家摩拳擦掌,他好象从来就没有去听闻,依然在自己的小楼里听晓风残月,羌管弄笛,寒雨晚来风!外面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和他的生活似乎一点也没有关系,他活在自己赖于生存的艺术世界里,并且深深地陶醉其中!什么政治权谋,生产经济,一切的一切都和自己没有任何牵连,他只要有文字和丰富的情感就足也!文字为他的情感服务,反过来情感在他的文字里得到酣畅淋漓的释放!他天生是一个多情的种子,春花秋月,江河流水在他诗意盎然的笔下意境深远,被推向了艺术的高潮!古人说:他一字一珠。的确是这样的,但珠宝有价而文字无价。他的那阕小令: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了了数语,道出了心里的千般情,万般痛!那种离情别绪无人能知,亦无人能懂。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 [摘要] 南唐末代帝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他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一、后唐词人对李煜词的评价 刘锋焘在《从李煜到苏轼—“士大夫词”的承继与自觉》(《文史哲》2006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觉,‘士大夫之词’在各种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完成了它演进确立的过程。而李煜和苏轼,则是千年词史上两个重要的关节点。”而苏轼之所以能承续李煜开创的新境界,作者认为是“人生遭际的变化为苏轼对词体的改革提供了最佳的契入点,最终使他的创作‘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从而把李煜晚年开创的‘感慨遂深’的‘士大夫词’在间隔几代词人后终于明确而自觉地继承了下来。”词研究上,李煜一直是个亮点,本年度对李煜的研究还有:章莉《李煜写梦词浅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就李煜记梦词作出分析。徐伯鸿《略谈李煜词的叙事性特征》(《社科纵横》2006年第9期)说“学术界一般说:强烈的抒情性是南唐后主李煜词最为

显著的艺术特征。”但“李煜的词作中叙事完整,叙述场景的空间有限,叙述话语独特。词人以内焦点叙述方式将叙事性和抒情性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特定的场景和简单的因果情节,成功地塑造了自我形象,重构了感人至深的话语世界。”熊开发的《“十字架”上的李煜—关于李后主悲剧宗教意义的比较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3期)则从独特宗教视野对李煜悲剧进行了比较研究:“李煜的‘罪’是全人类错误的象征,他的痛苦则是担荷这种错误的独特方式。王国维以‘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来评价南唐词人李后主,不仅意味着一种迥然不同的文学批评—宗教文学观,更是从担荷、‘罪恶’等具有终极关怀意义的角度来揭示文学和历史的意味。传统儒家思想、佛教和基督教等关于‘罪恶’、‘担荷’的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李煜悲剧更深层的意义,也有助于理解类似于李煜的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更多命运悲剧的意义。” 二、宋代著名词人对李煜词的学习和借鉴 李煜的词摆脱了唐五代浓艳香软词风的束缚,在微物小篇的词作中融入了一种极为高远深挚的意境,其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对宋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煜的词将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由“伶工之词”转化为“士大夫之词”的过程,映现出了唐宋词发展的轨迹,影响了宋一代的许多词人。自李煜后期“士大夫之词”出现后,给整个宋代词人以巨大影响,使他们知道,在“词为艳科”之外,还有另一种写法。范仲淹《渔家傲》气派宏大、苍茫混成的风格;柳永词感慨遥深、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轼、辛弃疾浑然一体、气

南唐后主李煜与荒淫逸乐的“花间派”

南唐后主李煜与荒淫逸乐的“花间派” 中国古代性文化考究之第五章封建社会“性宽松”的性文化 第七节唐代“诗词歌赋”中的性爱吟唱二、五代十国时红楼月夜的“花间派”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了五代。五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60多年间多次改朝换代,政治局势非常混乱,中原一带的广大人民经常处在黑暗动荡的生活里。但是,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西蜀和南唐都是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因而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富饶地区,而这两处小王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又都怀着苟安的心理,寄情声色,过着奢靡腐化的生活,成为沉溺于红楼月夜的荒淫逸乐之徒。纸醉金迷的生活使这个时期以性爱为主体的文学又有了一些发展。 这个时期,适应着歌台舞榭的需要,那些剪翠裁红、专以描写女人为能事的词就大量地应运而生。后蜀赵承祚把这些词编成一集,共收作者18人,词500首,名曰《花间集》,这

就是"花间派"得名的由来。这个词派的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鹿虔扆、阎选、尹鹗,李珣、和凝、孙光宪等。 《花间集》序文(欧阳炯作)中说: “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诸”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这篇序文,可算是把“花间派”的宗旨、渊源道尽无遗。《花间集》里的作品也确实是如此,绝大部分都是沿袭温庭筠香软词风的后尘,而内容却更加颓靡,风格也尤见苒弱。例如欧阳炯的《浣溪沙》:“凤屏鸳枕宿金铺”,“兰麝细香闻喘息”又如孙光宪的《菩萨蛮》:“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这样一类的淫巧侈丽之词是很多的。其它像牛峤的《菩萨蛮》、张泌的《浣溪沙》等,更是露骨地去描写追逐女人或幽会调情时的声态,词的格调愈见卑下。《花间集》中比较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息,具有较为开阔

关于写李煜的作文

关于写李煜的作文我眼中的李煜李煜,确实不是一般的历史风流人物,所以能引起后人的关注、同情、叹息与尊重。我也看过不少评论李煜的文章。有人说,他到底是软弱的,以至于仅仅只能靠吟吟诗、作作词来抒发内心的忧伤,而他吸引人的,也正是那绵绵的愁。有人说,吟诗是一种战斗,哭泣更是一种抗争,他丧失了故国,丧失了自由,却并没有丧失自我,丧失尊严,他真正吸引我们的,是一颗自尊的心。还有人说,他阅历浅,性情真,不失赤子之心,然而感慨深,实乃以血为书,引人独爱。这种种评论都很有说服力,我都不反对,不过我最赞同上述观点的第三种,也就是以清末王国维先生为代表的看法:李后主吸引人之处正是其真切。但凡稍稍了解李煜生平的人,想必都听过一种有关他死因的说法:“太平兴国三年……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伎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义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默记》)从中不难看出,他着实是个真性情之人。他或许不知道这一阕《虞美人》会引来后来的祸端,可那毕竟是政治的非常时期。换了一般人,不都应该缩手缩脚、小心翼翼地将自己“臣服”、“安于现状”的一面展现给当朝统治者看吗?可是他做不到。那满腔的愁与恨,他抑制不住,也不想抑制。他非但不抑制情感,甚至连把那直白的话语转化为看似平和安静实则暗藏情绪的字眼都做不到。这么一个真性情的人,如何不叫人喜爱叫人敬重?然而这么一个不懂得隐藏情感的人,如何能平安?如何能长久?李煜离世百余年后,历史中出现一个与他相似的人物:宋徽宗:我曾思考过:同是亡国之君,同以词寄情,为何世人偏好李后主?后来,随着对诗词学习的加深,我渐渐明白了。徽宗词,虽也是伤悲,可是长期艺术的熏陶与世俗的浸染,使他所作之词都要经过了华丽词藻的修饰。而后主的词,还没有来得及小心装点,便已随着无尽的愁恨汹涌而出。曾见过有人把徽宗词比作一个伤心的女子,再悲痛欲绝,也要描眉染唇打扮妥帖后才开始梨花带雨式地嘤嘤啼泣:我以为此喻甚是恰当。徽宗词美则美矣,然这一粉饰却少了几分真切,多了些做作之嫌。而李煜则不然,周介存一句“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我以为精辟之至,确实,读李煜,感受他的“真”,就能发现那是一种不加粉饰、不细细考量、直抒胸臆甚至不计较后果的“真”。他作词是靠词来抒发自己的苦闷,而不剜刻意地向人展示他的才华抑或他的遭遇、他的愁绪。他放任他的情感在那些字句中爆发,不予精细思量,不加以所谓理性的约束。他作词不是给人提供观赏材料,不是让人欣赏把玩词句的精到美好,亦不是为博得几句叹惋之声。那种真挚深切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一个深深的漩涡,切身地感受他的无助、彷徨与忧愁。呵呵,品赏自然容易,试问古今诗家词家,能到达他这般境界的人又有多少呢?李煜果然不是个一般的风流人物,如何能不叫我尊敬他呢?王睿秦的作文是有案头功夫的。她能在阅读李煜词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古今诗家的评论,找到王国维先生的“李后主吸引人之处正是其真切”,真是用心良苦。而且,作者还把李煜和宋徽宗相提并论,找出两者的高下之别,又是她读书细致,深入思考的表现。因此,正是在这样认真的阅读和扎实的研究基础上,以敏感的心思和良好的悟性觉察到了李后主之词的价值在其真”上。作品语言文白夹杂,爽快流利,朴实纯真,读来韵味十足。

南唐后主李煜和小周后的风流韵事 结局太悲惨

南唐后主李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词作,同时也留下了一段风流韵事,在李煜做 皇帝的时候,整天与嫔妃饮酒作乐,吟诗作对,好不快活!南唐被灭之后,李煜成了阶下囚,连他最爱的女人都要被玷污,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龙游浅滩遭虾戏”。 李煜在18岁的时候,就娶了美艳动人的娥皇,夫妻二人志趣相投,两人的婚后生活恩爱非常,就这样过了十年逍遥快活的人生,娥皇却突然患上了久治不愈的重病,一直被病魔折磨,只 能整日躺在床上,再也无法陪伴李煜。

而此时,李煜的身边却多了一位面容姣好、青春靓丽的少女,她就是娥皇的妹妹,也就是后人常说的小周后。小周后比姐姐小14岁,当她听说姐姐得了重病后,就从扬州赶到金陵来照顾姐姐。谁知,李煜一见到这位漂亮的小姨子就被迷得神魂颠倒,并且写词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还特地举办一场歌舞宴会来邀请小周后一同观看。

就这样,两人眉来眼去没过多久,李煜就倒在了小周后的温柔乡里。公元968年,也就是娥皇死后的第二年,李煜就用最高的皇家规格迎娶了小周后,不过快乐的二人世界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975年,北宋轻松的攻下了金陵城,懦弱的李煜率领王公贵族,王后嫔妃登上了宋船,来到开封,拜见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轻蔑的赐给李煜一个违命侯的封号,而后来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也常常用不堪的言语来侮辱李煜。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心里无限惆怅的李煜也得强颜欢笑。

但是让李煜生不如死的是,自己的女人竟然被别人玷污了。宋太宗赵光义经常下令让小周后和南唐其他妃嫔进宫来伺候自己,一去就是好多天,可怜的李煜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每次小周后从宫里回来后,都会声如雨下的向李煜哭诉宋太宗对自己的无耻逼迫和粗鲁摧残。

虞美人—李煜 公开课

一代词宗——李煜 教学目标: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帝王史上,许多权柄之手都写过气象万千的诗行。汉高祖刘邦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西楚霸王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暮年的曹操也曾长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只是他们在政治上的叱咤风云之势掩盖了文学上的成就,但有一位帝王却用文学上的辉煌掩盖了政治上的黯然,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二、作者简介 大家知道李煜哪些信息?给一分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一个人只能说一句、一个信息。) 小结: 李煜生性自然,无心帝位,但他的叔叔和五位兄长全部先他而去,历史将他推向了皇帝的宝座。25岁登基,39岁被俘,42岁辞世。15年的帝王生涯在史上乏事可陈,但3年的囚禁生活却使一位词人走向了成熟和辉煌。 三、词风的转变 现在不妨来看一下李煜被俘之前的词风和后来的词风有什么不同。 (幻灯片展示前后期的两首词。两分钟时间自由诵读,思考这两首词从内容到情感上有什么差异。) 提问:哪一首是前期的,哪一首是后期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 前期,15年的帝王生涯,多写宫廷的奢华享乐生活,做为一国君主,我们在他的字里行间看不到任何雄才伟略和政治抱负,格调情趣都不高。后期,由君主沦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的流露出来。 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板书: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 这种转变,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使词的地位提高了。亡国之痛在某种程度上成全了李煜,使他的词就此上升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从而成为一代词宗。 四、千古绝唱——《虞美人》 亡国之后的李煜仍然不改真情,不顾一切地公开表现他对亡国的感慨和悲伤,一首《虞

《无奈最是愁深处——解读李煜》作者:许瑶林

无奈最是愁深处 —解读李煜 作者:许瑶林 细雨柔光,烟锁江南,滚滚的历史车轮扬起尘埃,一位才华横溢的俊逸男子踽踽走来。他眉目纯情,黯然忧伤,在裹着雨翼的戚风中,边走边吟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是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南唐最后一位国主,史称李后主。南唐在五代十国时期,属于南方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政权,公元937年立国,开国君主李昪自称是唐明皇第六子永王璘之后裔。到了公元975年为宋所灭,只有近四十年政权,其疆土“东暨衢、骛,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据长淮,凡三十余州,广袤数千里,为其所有”(《旧五代史》卷一三四《李璟传》)。在同一时期并列的诸国之中,可谓是最强盛。 李煜的祖父南唐烈主李昪“崇文重教”,曾征书三千,为南唐开创了文化先河。其父李璟是南唐有名的词人,李煜自小就家学渊源,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文化的极好熏陶,比一般的文人过着更加雅致的生活。所以,李煜多才多艺,精通书画、音律、诗词,尤以词成就最高。《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概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也即是说,词体发展,到了李煜这里分为两界,一种是唐五代以前的伶工之词,这里的伶工是指宫廷内奉职的词曲演奏家,其作品多是为服务宫廷宴乐之作;另一种是十国之后的士大夫之词,这种长短参差,五言七言构成的文学体裁,开始渐渐被士大夫阶层接纳,且融入更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趣味。 在南唐宫廷里,有这样一群君臣,他们过着最富贵的生活,具有比一般文人更高的文学能力和艺术品味。他们喜欢音乐,燕会赋诗,以一种江南的婉约情调叙说闲愁,抒发情怀。这是一个由君臣构建的宫廷文化流派,被称为南唐词派,其在词坛的影响力使得宋以后文化更加融通,词风兴起,宋词成为一种十分具有特色的时代文体。 在时间上,南唐词派的出现稍稍晚于西蜀的花间词派,这个流派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过:“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巳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王国维对李煜的词评价很高,从一个“神”字,即可探见李煜的词即灵御万物,又担荷了人世的情感,比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以物入情,也许恰好意浓;以情化物,则世界顿开,世间万物皆传了神。李煜经历了与别人不同苦难,亡国之后,成为一名臣俘,在忧心忡忡中过着朝不

精美的关于李煜散文随笔欣赏(2)

精美的关于李煜散文随笔欣赏(2)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精美的关于李煜散文(三) 作者:范宜颖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一声冰冷的呵斥,使一朵林花谢了春红,我的心也沉了沉。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没有了宫廷歌舞的喧嚣,只有阁楼窗外的一轮明月。寒凉如水的月光洒进窗内,在地面的灰尘上掷下斑驳的影子。你裹了裹依稀能看出明黄色的单衣,满目愁绪,凭栏独倚。双目微阖,又想起了从前的帝王生活:手握生杀的大权,纵无挥师北上的豪迈,亦有指点江山的激昂;美味珍馐,万人之上,宫内三千盏孤灯只为自己一人点明;众人俯首称臣,只因自己是一代帝王,嘴角勉强扯起一个弧度,这些于你又能如何?众叛亲离,食不果腹,甚至生死只在别人的一念之间......这才是现在。 窗外的梧桐树还是梧桐,可如今的主人已成过客。“彻下梅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踏着片片落红,数着满地落叶,便想起“别仓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的孤寂。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当你被别人提起时,只会被道一声“悲矣”,可有谁懂你的悲?又有谁能懂那寄托在月中的无限的寂寥?我抬眼,看见那一轮弯月,千年前的月,亦是如此凉

的彻骨么?看不清冬季深远的天空,似乎变成触手可及的墨色小径,听不到缠绕在老墙上枯藤的私语,你想伸手抓住什么,掌心却只有飘落的雪花,融化后的水滴一如月般寒冷,终究寻不见一丝温暖印迹......夜太深,所以有人看见星辰;夜太深,所以有人望月独叹到天明。 在那个有些寒冷的下午,终于等来了自由----一盏鸩酒,作别了曾无数次轻点的梧桐叶,凝望着天边依稀可见的泛白的月牙,杯觞落地,正是“香魂一缕随风三更入梦遥。” 三生石旁,奈何桥上,只愿你喝了孟婆汤。忘了今世的愁,来世做个普通人,在平淡中幸福快乐,不再生在帝王家。 无奈草木黄,太苍凉,又是一缕淡云伴斜阳。 香魂散,寸肠断,泪行干,无言孤夜独望水茫茫。 精美的关于李煜散文(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像是做了一场华美的梦,你停留在最美的回忆里,迟迟不愿醒来。踏着春天将近的脚步,徘徊在无尽的忧伤里,一切都太匆匆了。 历史的滚滚长江中,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他没有什么可以流传于世的政绩,可是他在词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他熠熠生辉。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说实话,我并不是十分喜欢李煜的词,尽管他的《虞美人》流传于世,从来都不缺少谈论者。 一代帝王,或如武帝马上得天下或如太宗文治定乾坤。可偏偏他,既乏文韬又缺武略,日日沉溺于自己的宫廷生活中,写出来的也都是一些伤于轻艳的曲词。如此奢靡,国焉能不亡。你要将你的臣民置于

李煜,我想对你说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学会对话,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和名家的解读达成一种共鸣,是学习的最高追求,高二四班同学在《唐诗宋词选读》中设计了《悲情李煜》专题,老师布置“李煜,我想对你说”的作业,学生认真的完成此次作业,学生部分习作如下,与同学分享: 老师眼中的李煜 李煜,我想对你说: 喜文厌武的天性成就了一个文人墨客的风流倜傥, 翎毛墨竹挥洒一幅幅清爽不凡的神韵, 在笙鹤瑶天般的吟哦中, 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 你,真正的永恒。 李煜,我想对你说: 北宋的庭院飘荡着的是你无奈的叹息, 干枯的残花不会因为一滴眼泪而重新滋润, 龟裂的心灵不会因为一时悔恨而重新鲜活, 然而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 怎能不震颤那囚禁你的牢房。 李煜,我想对你说: 懂你,一江春水里的流淌, 叹你,独自凭栏处的牵挂, 此刻,愿千年的风, 轻轻地拂过你当年的南唐国, 给你那忧伤的灵魂一丝慰藉,一声问候 李煜,我想对你说: 末路而降并非耻辱, 文章圣手词人情怀 彰显你生命的本色。 你那泣血的文字, 必将继续谱写你千古词帝的传奇。 学生眼中的李煜 冯稳------------ 独上寒楼听风雨,谁人共与诉春风。 十年珍馐成落土,故园回首月可明。 昔年幽怜胭脂泪,未了哀怨几时重。 无奈落花春水去,天上人间已不清。 后人只扬李后主,叹惜无心成霸公。 谁人又知汝心志,恐为数年南唐名。 世事沧桑无偿变,一帘幽梦别瑶殿。 白衣素锦真才人,可怜名落虞美人。 一壶七夕牵机酒,千载吴王可否安? 姚瑶----------- 石头山下孕帝王 江山不保九五身

家人双双皆离去 骄子才意情为谁 太宗拘禁无人问 可怜薄命帝王君 后主千古词一帝 情愁化作春江水 王健----------- 明月遮几许,梧桐滴雨 寂寞深深别院里 东风又起,小楼栏杆人独立贪欢梦里,忽醒才觉泪已尽 你独自凭栏 望着那曾属于自己的江山泪雨才歇,又无言轻叹 轻轻地昂起头 想要保持那君王的骄傲 可当看见月明依旧时 才发现故国早已不可堪回首却还念那烟雨迷蒙的秦淮河却还念那雕栏玉砌的石头城无奈只有一江春水东流 流不尽许多愁 于是只能用笔写下往事 而那就是一篇篇的千古绝唱暂搁一下吧 慢慢饮下那杯御赐的牵机酒终于回到了 那令你魂牵梦萦的南唐 曾为君王 恨为君王 满纸字泪尽是愁伤 司英慧(一)---------- 世事沧桑,变幻无常 昔日为君 今日称臣 回往矣,已无泪 低声吟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