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墨溶解性的判定

油墨溶解性的判定

油墨溶解性的判定

油墨溶解性的判定

不同的油墨采用了不同的树脂,不同的溶剂对不同的树脂溶解性也不同,所以不同的油墨应使用不同的溶剂。

溶剂对油墨溶解性好,应具有以下特点。

1.能快速的与油墨相溶,无分层析出等现象。

2.能快速降低油墨粘度。

3.在较长时间放置后不会发胀,粘度不会明显上升。

化学溶解性表

化学溶解性表 图例 溶:该物质可溶于水 难:难溶于水(溶解度小于0.01g,几乎可以看成不溶,但实际溶解了极少量,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几乎没有) 微:微溶于水 挥:易挥发或易分解 —:该物质不存在或遇水发生水解

常见沉淀 白色:BaSO4 BaCO3 CaCO3 AgCl Ag2CO3 Mg(OH)2 Fe(OH)2 Al(OH)3 CuCO3 ZnCO3 MnCO3 Zn(OH)2 蓝色:Cu(OH)2 浅黄色:AgBr 红褐色:Fe(OH)3 溶解性口诀 溶解性口诀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⑤ 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 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四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溶解性口诀五(适合初中化学课本后面的附录) 钾钠铵盐硝酸盐① 氢氧根多钡离子② 硫酸盐除钡钙银③ 碳酸溶氢钾钠铵④ 生成沉淀氯化银⑤ 溶解性口诀六(初学记忆) 不是沉淀物……我们初中的口诀是 钾【化合物】、钠【化合物】、铵【铵根】、硝【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里银不溶 硫酸盐里钡不溶 注:①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②除了以上四种,氢氧根和钡离子结合时也溶于水 ③硫酸根除了和钡离子、钙离子、银离子结合时不溶于水,其他都溶 ④碳酸根除了和氢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和铵离子结合时溶于水,其他都不溶 ⑤氯离子只有和银离子结合时不溶于水

物质的溶解性练习题

物质的溶解性练习题 夯实基础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36 g B.3.6 g C.7.2 g D.10 g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K13 4.【2016·龙东】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6. 图K13-2 【2016·北京】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

初中化学溶解性表

1.2Mg+O2点燃或Δ2MgO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应用:白色信号弹

2.2Hg+O2点燃或Δ2HgO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应用:拉瓦锡实验 3.4Al+3O2Δ2Al2O3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4.3Fe+2O2点燃Fe3O4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5.C+O2点燃C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6.S+O2点燃S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2H2+O2点燃2H2O 化学反应现象: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应用:高能燃料 8.4P+5O2点燃2P2O5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应用: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9.CH4+2O2点燃2H2O+CO2 化学反应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应用: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10.2KClO3 MnO2Δ 2KCl +3O2↑ 化学反应现象: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1.2KMnO4Δ K2MnO4+MnO2+O2↑ 化学反应现象: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2.2HgOΔ2Hg+O2↑ 化学反应现象: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拉瓦锡实验 13.2H2O通电2H2↑+O2↑ 化学反应现象: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应用:电解水 14.Cu2(OH)2CO3Δ2CuO+H2O+CO2↑ 化学反应现象: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应用:铜绿加热 15.NH4HCO3ΔNH3↑+ H2O +CO2↑ 化学反应现象: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应用: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16.Zn+H2SO4=Zn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应用:实验室制备氢气 17.Fe+H2SO4=Fe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18.Mg+H2SO4 =Mg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19.2Al+3H2SO4=Al2(SO4)3+3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0.Fe2O3+3H2Δ 2Fe+3H2O 化学反应现象: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夯实基础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36 g B.3.6 g C.7.2 g D.10 g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K13-1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6. 图K13-2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 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后,溶液仍饱和 C.t 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 图K13-3 (1)t 1 ℃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 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 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 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 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 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 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 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 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 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

化学 物质溶解度表及常见物质颜色

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的扩展

中学常见物质颜色分类归纳 黑色:Ag2S 、Ag2O 、C粉、CuO 、CuS 、Cu2S 、Fe3O4、FeO 、FeS 、MnO2、PbS、石油等。 紫黑色:O3(固态) 、I2、KMnO4 灰黑色:石墨、晶体硅 灰色:As 、Fe3C 、Se、Sn 银灰色:Ge 白色:AgCl 、AgOH 、Al(OH)3、 Al2O3、BaCO3、BaSO4、CaCO3、CaSO3、无水CuSO4、Fe(OH)2、Fe(略带灰色) 、KClO3、 KCl 、K2SO4、MgO、Mg(OH)2、MgCO3、 NH4HCO3、 NH4NO3、 (NH4)2SO4、Na2O、 NaOH、Na2CO3、NaHCO3、 P2O5、 P4(白磷)、 ZnSO4、C6H12O6(葡萄 糖)、 (C6H10O5)n(淀粉)、 (C6H10O5)n(纤维素)、三溴苯酚等。 银白色:K、 Na、 Mg、 Al、 Sn 、Sb 、Bi 、Te 、Ti 、Hg 、Li 、Rb、 Cs(略带金色)等。 青白色:Zn 蓝白色:Pb 红色:[FeSCN]2+(血红色) 、Cu2O(砖红色) 红棕色:P(红磷)、NO2、Fe2O3 紫红色:Cu 、MnO4- 红褐色:Fe(OH)3、碘酒(褐色) 深红棕色:Br2 黄色:AgI 、P4(黄磷) 、Au 、Ag3PO4、FeS2、Al2S3、K2CrO4 淡黄色:Na2O2 、AgBr 、TNT 、S、PCl5、混有NO2的浓HNO3、混有Fe3+的浓HCl、溶有 NO2的硝基苯 灰黄色:Mg3N2 棕黄色:FeCl3、CuCl2 橙色:溴水、K2Cr2O7溶液 绿色:Cu(OH)2CO3、 Cr2O3 浅绿色:Fe2+、FeSO4·7H2O 黄绿色:Cl2 浅黄绿色:氯水、F2 蓝色:CuSO4·5H2O 、Cu(OH)2、Cu2+的稀溶液 淡蓝色:O3(气体) 深蓝色:O3(液态) 常见与Cu有关的颜色: Cu紫红色; Cu2O红色; CuO黑色;CuF2白色; CuCl2黄棕色; CuBr2棕黑色; CuI白色; Cu(OH)2淡蓝色; Cu2S黑色;CuS黑色; CuSO4·5H2O蓝色;无水CuSO4白色; 含Cu2+溶液:浓度很浓显黄绿色,浓度浓显绿色,浓度稀显蓝色。 焰色反应颜色: K紫色; Na黄色;Li紫红色; Rb紫色; Cu绿色;Ca砖红色;Ba黄绿色;Sr洋红色 卤素单质颜色: F2:(纯卤素)浅黄绿色

2020-2021学年初三化学第6章 6.3 物质的溶解性(填空题)

6.3 物质的溶解性(填空题) 1.(2018?金昌)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2)在t1℃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 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3)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4)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方法提纯A。 2.(2018?内江)已知NaOH、Na2CO3、NaCl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如表所示。 t/℃溶解度(g)物质NaOH Na2CO3 NaCl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1)分析表中数据,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小的物质是。 (2)20℃时,将三种物质各15g分别溶解在50g水中,其中可以形成饱和溶液的是。3.(2018?锦州)t1℃时,向盛有10mL水的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t1℃时,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4)关于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试管A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试管B中溶质质量分数 B.保持温度不变,向试管A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若温度升高到t2℃,两支试管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分蒸发) D.蒸发一定质量的水,两支试管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4.(2018?大连)如图是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1)氯化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

溶解度重要知识点

溶解度曲线相关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 1℃升温到t 2℃,仍是饱和溶液 B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 1℃时,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8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 .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 ℃,相同质量的a 、b 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使a 或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将相同质量的a 、b 分别加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 .20o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50o 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确的是( ) A .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 .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 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 .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一定能得到b 的饱 和溶 液 D .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在20℃时,a 、b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6.t 2℃时往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 和a g N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说确的是( ) A.t 2℃时,得到M 的饱和溶液 B.t 2℃时,得到N 的不饱和溶液 C .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 、N 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 、N 的饱和溶液 7.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0- 40- 30- 20- 10- 甲 乙 温度/ t 1 t 2 溶 解度/g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最新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②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认识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③在学习溶解性与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并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知道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④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本节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重要地位和应用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溶解情况有所了解。 2、教学重点: ①建立溶解性、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的概念。 ②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③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④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3、教学难点: ①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②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③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4、课型:探究、讨论、练习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引入】一杯水是否能够无限制地溶解蔗糖或氯化钠吗? 【阅读】课本16页第二段

【讲述】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探讨】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1】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克分别放入有5毫升的水的试管中振荡后观察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演示实验2】两支试管各放入少量的植物油一支加入少量的水另一支加入少量的汽油振荡后观察 【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演示实验3】取一支试管加入5毫升的水再加入3克的硝酸钾振荡后观察 【结论】同一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交流与讨论】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温度的影响。 【教师讲述】在实验3中我们看到硝酸钾没有溶解完加热后又继续溶解了,除了加热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其继续溶解? 【讨论】可以加水 【验证】学生在事先做好的试管中进行实验 【小结】配制硝酸钾溶液时,用水量越多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温度升高时,硝酸钾在一定的水中溶解的量也越多。 【教师讲述】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小结】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升温、加入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

一.选择题溶解度曲线训练 1.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 .. ....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 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 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 溶液 D.t 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为饱和溶液 3.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 最多 4.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A B C 0 t 1 20 t 2 温度/℃ g 40 溶解度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 .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则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 .在t 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 .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7.(10海南)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 3℃时,将60g 乙加入100g 水中可得l60g 溶液 C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 .t l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二.分析题 1. 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 ,其含义是在20℃ 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 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g 水中溶解9.7g 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 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2. 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 20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⑵ 将t 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C 时,析出溶质 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 ⑶ 20℃时,将30g A 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要 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_____________(填“升 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变化应类似于____(填“甲”、“乙”)曲线。

初中化学溶解性表

1、化合物 注:表中“↑”表示挥发性,“↓”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_”表示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会分解了,其余的全 是易溶于水。 )

1.2Mg+O 2 点燃或Δ2MgO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应用:白色信号弹 2.2Hg+O 2 点燃或Δ2HgO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应用:拉瓦锡实验 3.4Al+3O 2Δ2Al 2O3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4. 3Fe+2O 2点燃Fe3O4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5. C+O 2 点燃CO 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6. S+O 2 点燃SO 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 2H2+O2 点燃2H 2O 化学反应现象: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 4 变蓝的液体(水)应用:高能燃料 8. 4P+5O 2 点燃2P2O5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应用: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9.CH 4+2O 2点燃2H2O+CO 2 化学反应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 CuSO 4 变蓝的液体(水) 应用: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10.2KClO 3 MnO 2 Δ2KCl +3O 2↑ 化学反应现象: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1.2KMnO 4Δ K2MnO 4+MnO 2+O 2 ↑ 化学反应现象: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应用:实验室制

物质溶解度表汇总

1.锕、氨、铵 物质化学式0℃10℃20℃30℃40℃50℃60℃70℃80℃90℃100℃氢氧化锕Ac(OH)3 0.0022 氨NH3 88.5 70 56 44.5 34 36.5 20 15 11 8 7 叠氮化氨NH2N2 16 25.3 37.1 苯甲酸氨NH4C7H5O2 20 碳酸氢氨NH4CO3 11.9 16.1 21.7 28.4 36.6 59.2 109 170 354 溴化氨NH4Br 60.6 68.1 76.4 83.2 91.2 108 125 135 145 碳酸氨(NH4)2CO3100 氯酸氨NH4ClO328.7 氯化氨NH4Cl 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氯铂酸铵(NH4)2PtCl60.289 0.374 0.499 0.637 0.815 1.44 2.16 2.61 3.36 铬酸铵(NH4)2CrO425 29.2 34 39.3 45.3 59 76.1 重铬酸铵(NH4)2Cr2O7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56 砷酸二氢铵NH4H2AsO433.7 48.7 63.8 83 107 122 磷酸二氢铵NH4H2PO422.7 39.5 37.4 46.4 56.7 82.5 118 173 氟硅酸铵(NH4)2SiF6 18.6 甲酸铵NH4HCO2 102 143 204 311 533 磷酸一氢铵(NH4)2HPO4 42.9 62.9 68.9 75.1 81.8 97.2 碳酸氢铵NH4HSO4 100 酒石酸氢铵NH4HC4H4O6 1.88 2.7 碘酸铵NH4IO3 2.6 碘化铵NH4I 155 163 172 182 191 209 229 250 硝酸铵NH4NO3 118 150 192 242 297 421 580 740 871 高碘酸铵(NH4)5IO6 2.7 草酸铵(NH4)2C2O4 2.2 3.21 4.45 6.09 8.18 14 22.4 27.9 34.7 高氯酸铵NH4ClO4 12 16.4 21.7 37.7 34.6 49.9 68.9 高锰酸铵NH4MnO4 0.8 磷酸铵(NH4)3PO4 26.1 硒酸铵(NH4)2SeO4 96 105 115 126 143 192 硫酸铵(NH4)2SO4 70.6 73 75.4 78 81 88 95 103 亚硫酸铵(NH4)2SO3 47.9 54 60.8 68.8 78.4 104 114 150 153 酒石酸铵(NH4)2C4H4O6 45 55 63 70.5 76.5 86.9 硫氰酸铵NH4SCN 120 144 170 208 234 346 硫代硫酸铵(NH4)2S2O3 2.15 钒酸铵NH4VO3 0.48 0.84 1.32 2.42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单质 1、【金属单质 ....】:所有金属几乎难溶于水(但一些金属由于很活泼,在常温下能够和水发生反应:例如K、Ca、Na等)。 2、【非金属单质 .....】:①(固态)C、S、P等难溶于水; ②(气态) N2、H2 等难溶于水,O2 不易溶于水。 化合物 1、【酸的溶解性 .....】 【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2、【碱的溶解性 .....】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的碱大部分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其中AgOH 为白色固体,属于碱,常温下AgOH极不稳

定,易分解为棕褐色难溶于水的氧化银固体.低温下可制得氢氧化银在水中的白色沉淀,Ca(OH)2为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3、【盐的溶解性 .....】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 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Ag2SO4、CaSO4微溶于水, 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绝大部分不溶于水,一些微溶于水或者遇到水发生水解。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 CO3等】 4、【氧化物的溶解性 .......】 ▲金属氧化物一般都不溶解,例如:CuO, Fe2O3, Fe3O4 ,MgO, Al2O3 ,MnO2等, 其中CaO能与水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①难溶于水,例如:CO、NO等。 ②可溶于水,例如:CO2(其中CO2 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应)。 ③易溶于水:例如:SO2、NO2等。 5、【其他 ......】 ..物质的溶解性 ▲①难溶于水:CH4 ;②易溶于水: HCl、NH3 (其中NH3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应)、葡萄糖、蔗糖等。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

本溶解性表崔扬(vmbn)录入,2003-5-5,修正于2003-7-27

]锕、氨、铵 物质化学式0°C10°C20°C30°C40°C50°C60°C70°C80°C90°C100°C 氢氧化锕(III)Ac(OH) 3 0.0022 氨NH 3 88.5 70 56 44.5 34 26.5 20 15 11 8 7 叠氮化铵NH 4N 3 16 25.3 37.1 苯甲酸铵NH 4C 7 H 5 O 2 20 碳酸氢铵NH 4HCO 3 11.9 16.1 21.7 28.4 36.6 59.2 109 170 354 溴化铵NH 4 Br60.6 68.1 76.4 83.2 91.2 108 125 135 145 碳酸铵(NH 4) 2 CO 3 100 氯酸铵NH 4ClO 3 28.7 氯化铵NH 4 Cl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氯铂酸铵(NH 4) 2 PtCl 6 0.289 0.374 0.499 0.637 0.815 1.44 2.16 2.61 3.36

铬酸铵(NH 4) 2 CrO 4 25 29.2 34 39.3 45.3 59 76.1 重铬酸铵(NH 4) 2 Cr 2 O 7 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56 砷酸二氢铵NH 4H 2 AsO 4 33.7 48.7 63.8 83 107 122 磷酸二氢铵NH 4H 2 PO 4 22.7 39.5 37.4 46.4 56.7 82.5 118 173 氟硅酸铵(NH 4) 2 SiF 6 18.6 甲酸铵NH 4HCO 2 102 143 204 311 533 磷酸一氢铵(NH 4) 2 HPO 4 42.9 62.9 68.9 75.1 81.8 97.2 硫酸氢铵NH 4HSO 4 100 酒石酸氢铵NH 4HC 4 H 4 O 6 1.88 2.7 碘酸铵NH 4IO 3 2.6 碘化铵NH 4 I155 163 172 182 191 209 229 250 硝酸铵NH 4NO 3 118 150 192 242 297 421 580 740 871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_图文(精)

常见物质溶解性 Ag+Hg22+Pb2+Hg2+Bi3+Cu2+Cd2+As3+Sb3+Sn2+Sn4+Al3+Cr3+Fe3+Fe2+Mn 2+Ni2+Co2+Zn2+Ba2+Sr2+Ca2+Mg2+K+Na+NH4+碳酸盐, CO32- 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水水水草酸盐,C2O4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氟化物, F-水水略溶, HNO3 水HCl 略溶, HCl 略溶, HCl - 略溶, HCl 水水水水 略溶, HCl 略溶,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HCl 不溶HCl 水水水 亚硫酸盐, SO3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AsO3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As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磷酸盐, P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BO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略溶HCl 水水水硅酸盐, SiO3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 酒石酸, C4H4O62-HNO3略溶, HNO3 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水水水HCl 略溶,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硫酸盐, SO42-略溶略溶不溶略溶略溶水水-HCl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不溶不溶微溶水水水水 CrO4-HNO3HNO3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略溶, HCl HCl HCl 水HCl 略溶水水水水水

初中化学溶解性表[参照材料]

1、化合物 阴离子阳离子 OH- 氢氧根 NO3- 硝酸根 Cl- 氯离子 SO42- 硫酸根 CO32- 碳酸根 分 类 O2- 氧离子 H+H2O HNO3、↑HCl、↑H2SO4 H2CO3、↑→ 酸H2O 氢离子水硝酸盐酸硫酸碳酸水 NH4+NH4·H2O↑NH4NO3 NH4Cl (NH4)2SO4 (NH4)2CO3↓ 盐_ 铵根离子氨水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_K+KOH KNO3KCl K2SO4K2CO3K2O 钾离子氢氧化钾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钾碳酸钾氧化钾Na+ NaOH NaNO3NaCl Na2SO4Na2CO3Na2O 钠离子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氧化钠Ba2+ Ba(OH)2Ba(NO3)2BaCl2BaSO4↓BaCO3↓BaO 钡离子氢氧化钡硝酸钡氯化钡硫酸钡碳酸钡氧化钡Ca2+ Ca(OH)2Ca(NO3)2CaCl2CaSO4微CaCO3↓CaO 钙离子氢氧化钙硝酸钙氯化钙硫酸钙碳酸钙氧化钙Mg2+ Mg(OH)2↓Mg(NO3)2MgCl2 MgSO4MgCO3微MgO 镁离子氢氧化镁硝酸镁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氧化镁Mn2+ Mn(OH)2↓Mn(NO3)2MnCl2MnSO4MnCO3↓MnO 锰离子氢氧化锰硝酸锰氯化锰硫酸锰碳酸锰氧化锰Zn2+Zn(OH)2↓Zn(NO3)2ZnCl2ZnSO4ZnCO3↓ZnO 锌离子氢氧化锌硝酸锌氯化锌硫酸锌碳酸锌氧化锌Al3+ Al(OH)3↓Al(NO3)3AlCl3Al2(SO4)3 _Al2O3铝离子氢氧化铝硝酸铝氯化铝硫酸铝_氧化铝Cu2+Cu(OH)2↓Cu (NO3)2CuCl2 CuSO4CuCO3↓CuO 铜离子氢氧化铜硝酸铜氯化铜硫酸铜碳酸铜氧化铜Fe2+ Fe(OH)2↓Fe(NO3)2FeCl2FeSO4FeCO3↓FeO 亚铁离子氢氧化亚铁硝酸亚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氧化亚铁Fe3+ Fe(OH)3↓Fe(NO3)3 FeCl3Fe2(SO4)3 _Fe2O3铁离子氢氧化铁硝酸铁氯化铁硫酸铁_氧化铁Ag+ _AgNO3AgCl ↓Ag2SO4微Ag2CO3↓Ag2O 银离子_硝酸银氯化银硫酸银碳酸银氧化银分类碱→盐氧化物(注:表中“↑”表示挥发性,“↓”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_”表示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会分解了,其余的全是易溶于水。) 2 、单质金属单 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 Pb Cu Hg Ag Pt Au Mn Ni 铅铜汞银铂金锰镍非金属 单质 H2O2N2F2Cl2Br2I2O3 氢气氧气氮气氟气氯气溴碘臭氧 P S C Si B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40g 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甲 C.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将t1℃甲的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B.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3、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将10 g KClO3加入100 g水中,溶液质量为110 g B.3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5% C.分别将35℃的CaCl2和Ca(ClO3)2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40℃,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 D.除去CaCl2中混有的少量Ca(ClO3)2,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 4、在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图变化()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 A.溶液甲是饱和溶液 B.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C.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4g D.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 5、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6、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 后现象如图一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变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7、(2018?宁波)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 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实验小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水的质量/g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