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1.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收入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通胀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的政策。由于国民收入在短期内的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主要来自需求方面,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是可以调节需求的政策,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2.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当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的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

eq \f(1,1-β(1-t))中得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1eq \f(1,1-0.8×(1-0.1)),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eq \f(1,1-0.8×(1-0.25)),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3.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4.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为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

理论上似乎非常完美,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就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5.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哪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朝什么方向变动?

解答: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随经济波动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因为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

6.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解答: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这实际上就是让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增加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会按照货币乘数数倍地增加,这是政府的货币筹资,其结果往往是形成通货膨胀,这是国家征收的通货膨胀税;而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不过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不会增加基础货币,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这是政府的债务筹资。

7. 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解答: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也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如果用H、Cu、RR、ER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用M和D代表货币供给量和活期存款,则

H=Cu+RR+ER(1)

M=Cu+D(2)

即有eq \f(M,H)eq \f(Cu+D,Cu+RR+ER)

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则得

eq \f(M,H)eq \f(Cu/D+1,Cu/D+RR/D+ER/D)

这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Cu/D是现金存款比率,RR/D是法定准备金率,ER/D是超额准备金率。

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8.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的效果有何影响?

解答: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指政府支出或税收变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拿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说,这种财政政策的效果总的说来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上升多少。在其他情况不变时,若利率上升较多,则财政政策效果就小一些,反之,则大一些。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上升多少,又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这一利率系数决定LM 曲线的斜率。LM越陡,则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上升越多,从而政策效果越小。第二,取决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出”私人部门的投资。如果投资对利率很敏感,即投资的利率系数很大,则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较大,从而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投资对利率越敏感,IS曲线就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总之,当LM较陡峭,IS较平缓时,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较大。

9.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解答: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拿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说,这种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第一,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多少;第二,利率下降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从第一点看,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很大,则LM曲线较平缓,那么,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条件下,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得就较少,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小。从第二点看,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IS曲线较平缓,那么,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10.在要不要干预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两种不同意见?

解答:在要不要采用干预政策来稳定经济的问题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外生因素的干扰,社会经济本身会适应这些干扰,市场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提供良好的解决办法。比方说,外生的冲击(如技术变革、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了失业,只要想工作的人肯降低待遇要求,就总会找到工作,因此失业不会成为问题。再如,这些外生的冲击如果形成物价上涨,供不应求自然会促使生产增加,使物价慢慢平稳下来,因此通货膨胀也不会成为问题。另一些经济学家(如新古典经济学家)也相信市场会对经济变动作出迅速反应,政府干预政策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无效,反而会带来一些害处。这是因为:一是经济变动有很大不确定性,而政府预测能力十分有限;二是干预经济的政策具有时滞,指政策从认识到决策,再到实施和产生效果,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可能发生了与预期目标不同的变化,从而影响经济政策的效果;三是公众会预期到政府的政策干预,从而会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政策变得无效。总之,这些经济学家不主张对经济波动进行人为干预,相信市场本身会对经济作出自动调整。

然而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经济在遭受各种冲击后会衰退,工资和价格并不会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工资和价格即使会调整,这种调整也只能缓慢进行。要让经济调整到正常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甚至要几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局面,给社会带来痛苦。政府采取稳定的政策,即调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就会较快恢复经济。可见,这样的政策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11.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些不同意见?

解答: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以货币政策来说,经济学家提出过几种不同的政策规则。第一种是稳定比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则。这就是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的所谓“单一规则”。第二种是以名义GDP为目标变量的控制货币增长率的政策规则。第三种是以一定名义通货膨胀率为目标变量的控制货币增长率的政策规则。第四种是以一定的真实利率(“真实”的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变量的政策规则,若实际通货膨胀率或者失业率偏离目标值,就应当调整名义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率或者失业率。对比上述四种规则不难发现,第一种实际上属于不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自由主义,其余三种都属于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潮,只是在把什么当作政策目标变量上有些分歧罢了。

12.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家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主张,同供给学派的供给政策主张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何区别?

解答: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家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主张,同供给学派的供给政策主张的出发点和侧重点都有区别。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的出发点是解决滞胀问题,用收入政策(限制工资和利润的增加)对付通胀,用人力政策对付失业和经济停滞,他们政策的侧重点是总需求调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还只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角。而供给学派的供给政策主张的出发点则是给经济活动主体增强激励,主要通过减税等政策措施来提高经济活力,因此侧重点完全在供给方面,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思想完全相反。

13.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1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15.“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解答:C

16.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17.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1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收益

解答:C

19.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 eq \f(Cu,D)=0.38,准备金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答:货币乘数为km eq \f(1+rc,rc+r)eq \f(1.38,0.38+0.18)=2.46。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ΔM=100×2.46=246(亿美元)。

20. 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 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答:(1)在本题中,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于是,货币供给M=1 000+400/0.12=4 333.33(亿美元)。

(2)若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 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 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 000+2 000=3 000(亿美元),货币供给减少了1 33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ΔM =10eq \f(1,0.12)=83.33(亿美元)。

2020年(财务知识)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财务知识)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壹、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投资的利率系数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货币幻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再贴现政策充分就业 预算盈余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判断题 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于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和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8.当政府支出水平既定时,只有实际利率上升,赤字才会产生对投资的挤出效应。()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对政府来说,无论用货币筹资仍是债务筹资,其结果是相同的。()11.于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十分有效。()

12.财政制度内于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13.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IS和LM曲线的交点壹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15.于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于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17.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8.政府主要依靠出售债券来筹款支付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开支。() 19.于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20.货币政策的优点之壹是能够均衡地影响总需求的各个方面。() 21.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22.政府预算于长期壹定是平衡的,但于短期不壹定平衡。() 23.于本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普遍要求财政年度收支保持平衡。()24.财政预算的盈余说明壹国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5.失业保障制度对国民收入水平变动能起自动稳定的作用。() 26.壹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27.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是最灵活的政策。() 28.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是增发钞票。() 2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于什么条件下均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30.于宏观经济政策中,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是威力最大的货币政策。()31.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诱使商业银行增加向中央银行借款。()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E、以上四个目标。 2、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 )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私人投资支出 B、政府购买 C、个人消费支出 D、出口 E、进口。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E、四种情况都有可能 4、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5、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A、缓解周期性的波动; B、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推迟经济衰退。 6、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7、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A、提高贴现率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目的是()。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E、稳定债券市场 9、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10、下列()不是影响存款乘数的主要因素 A、法定准备率 B、超额准备比率 C、定期存款比率 D、货币流通速度 二、判断题 1、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只要达到了其中一项,也就实现了另一项. 2、不同的政策工具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 3、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附答案)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古典主义极端凯恩斯主义极端 二、判断是非题 1、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T ) 2、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F ) 3、若一项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强的 刺激作用,则该项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强(T ) 4、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二曲线相交,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 F ) 5、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则增加政府支出完全不会挤占私人投资和消费支出 ( F ) 6、LM曲线不变,IS曲线越平坦,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T ) 7、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则有效果(T ) 8、在非充分就业情况下,增加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和消费不存在挤出效应(F ) 9、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极大(T ) 10、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毫无效果(T ) 三、选择 1、下面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的是(A ) A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h越小越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2、LM曲线的斜率越大(越陡峭),则(AD ) A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大 B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 C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D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3、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里(B ) A 财政政策无效 B 货币政策无效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无效 D 财政政策有效 4、下面哪种情况货币政策将是有效的(C ) A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敏感 C 利率对货币供给是敏感的,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是敏感的 D 以上情况都是有效的 5、如果IS曲线与向右上倾斜的LM相交,投资对利率不是完全没弹性,那么财政政策 ( C ) A 如果单独采用将更有效 B 是无效的 C 如果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联合使用会更有效 D 不能用来刺激经济,因为它会导致利率上升 四、简答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几种组合,分别对收入和利率产生什么效应?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试题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 一、判断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2、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3、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很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美国官方的货币分类,应归入 M之中。(×) 1 4、大众持有现金的偏好增强,货币创造乘数会下降。(√) 5、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创造乘数也就越大。(×) 6、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 7、如果一个存款者从银行提取了现金,那么,银行的准备率就会下降。(√) 8、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率,那么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 9、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 10、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11、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比实现财政平衡更为重要。(√) 12、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购买政府债券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 13、在物价水平不变使,中央银行决定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使得LM曲线向右方移动。(×) 14、当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 响最大(√)。 15、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会引起利率上升,只会使实际国民收入增加。(√) 16、当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越陡峭时,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二、选择题 1、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D )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2、下列哪一项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D ) A、库存现金; B、贷款; C、证券投资; D、活期存款。 3、下列哪一项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范围?( D )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机厂放一笔贷款; C、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D、以上都是。 4、商业银行的储备如低于法定储备,它将( D ) A、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 B、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 C、增加利率以吸引存款; D、收回部分贷款。 5、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B ) A、吸收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适合的贷款对象;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自动稳定器的制度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就税收制度而言,在经济繁荣时期,随着收入的增多,边际税率越高,上缴的税收就越多,税收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对消费起到抑制作用,再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增速下降,税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随着收入的下降,纳税时按照相对低的税率缴税,导致税收减少幅度大于收入下降幅度,造成个人可支配收入比国民收入下降的慢,可以看做相对地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进而增加消费和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减轻经济萧条。 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两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就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就越大。这一点可以从三部门 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 1-β(1-t) 中得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就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 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1×1 1-0.8×(1-0.1) =3.57美元,当边际税率增至0.25 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1× 1 1-0.8×(1-0.25) =2.5美元,可见,边际税率 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美,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和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1世纪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标准来研究和评价中国经济,国际社会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结构中的竞争力,制造业优势的不断强化将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工厂”。 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范围的贫困人口减少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是,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发展快速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收益无法在全国各区域均等分布,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宏观经济政策”(macro 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状态。一些经济学家还用所谓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价格稳定成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扁你,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做生产的人均收入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宏观经济政策可分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即便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十章 1.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收益性增大,要采取()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方式加快发展步伐。 A.国家、社会 B.国家、社会和个人 C.社会和个人 D.国家、个人 答案:B 解析:P203.(三)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把握的指导原则。 2.重点建设()个左右重点学科,强化其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到2005年,力争100个左右的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成我国高等教育布局比较完善、结构比较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 A.300 B.400 C.500 D.600 答案:C 解析:P205.(三)继续实施“211工程”。 3.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以现有中国教育科研示范网和卫星电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信息资源和远程教育教学与管理系统,构成覆盖()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A.东部地区 B.发达地区 C.全国 D.中东部地区 答案:C 解析:P206.1.发展措施。 4.以健全农村()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完善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和人员的配套建设,加快贫困县医院改造,使中西部地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和骨干人才培养有较大改善。 A.初级 B.中级 C.高级 D.配套 答案:A 解析:P209.1.任务。 5.下列()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重点。 A.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技术及装备 B.海水资源利用技术

C.城市污染防治与治 D.水资源评价及承载力研究 答案:A 解析:P198.(三)社会事业领域科技发展规划。 6.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中,应将()作为根本性战略任务。 A.培育“四有”新人 B.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最大限度的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 答案:B 解析:P202-203.(二)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 7.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是()。 A.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B.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 C.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D.提高办学质量 答案:C 解析:P203.(一)努力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宏观经济学第13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判断 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2.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 小于1。() 3.消费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增量。() 4.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多。() 5.均衡国民收入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6.如果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多的数量,那么,注入量和漏出量仍然相等,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发生变化。() 7.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小于投资。() 8.投资乘数是大于1 的正数。() 9.税收乘数是大于1 的正数。() 10.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那么,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 () 11 .若消费函数为C=,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加1美元收入中消费85美分。()12.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大。 () 13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匸S+(T—G)°() 二、单选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 MPC和MPS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美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 不变 2. 满足储蓄等于投资的均衡点使经济稳定是因为()。 A.在这一点上政府停止干预 B.任何处于均衡外的经济将回到均衡点 C.人们为了有效地使用资源把所有储蓄用于投资 D.以上都正确 3.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 A. B. 1.25C. 4D. 5 4.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A.保持不变 B.增加3美元 C.增加1美元 D.下降4美元 5.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决定于() A.总收入 B.总投资 C.总需求 D.总供给 6. 如果消费曲线是直线,那么,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以上均不对 7.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增加投资将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B.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提高 D.国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8.平均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不能确定 9.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那么增加100亿美元投资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亿美元。 A. 100 B. 200 C. 500 D. 800 1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那么增加100 亿美元的转移支付将导致国民收入增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第十七章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判断题 (×)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10.在AD-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二、选择题 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D )。

20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0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根据人民大学近年来关于就业弹性的估算,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分别能够创造约58万个和100 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如果2017年第二产业增速能够保持在 6.0%,第三产业增速保持在7.5%,则分别可以创造约350万和750万个工 作岗位,总计可以创造约1100万个就业岗位。这就决定了2017年 中国GDP增速应保持在6.5%左右。 第二,考虑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企稳筑底的趋势,2017年实现 6.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这同时也与2020年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一致。 2016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企稳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呈现出九大底部特征:第一,实际GDP增速企稳为 6.7%;第二,从总需求来看,消费和投资增速双双企稳,内需较为强劲;第三,从 供给面来看,各产业平稳增长,经济回暖特征明显;第四,企业效益 出现持续改善,是宏观经济回暖的微观基础;第五,就业稳定向好, 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调查失业率下降;第六,价格指数回升,核 心CPI中枢上移,PPI由负转正;第七,景气指数和微观主体信心指 数回升;第八,贸易出现改善,进口和出口跌幅双双收窄;第九,各 项改革举措加速推进,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防范潜在风险、 激发市场活力以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因此,2017年实现6.5%左右 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 同时,按照2016年GDP增长6.7%计算,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目标,2017-2020年平均GDP增速需要达到6.5%,以实 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因此,2017年保持6.5%左 右的经济增长,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中期目标具有兼容性。

宏观经济学第13章练习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 - 第 13 章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 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 W 洋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之时。 B.实际 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 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 C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 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 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 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 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 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 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 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 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 解答: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可 以用公式 MPC = c y 或 MPC =dc dy 表示 ),二 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

15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15章练习答案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⑴3;⑵3;⑶1;⑷4;⑸3; 2、假设LM曲线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40亿美元-10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和2)当IS为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解答:(1)由IS曲线y= 950亿美元–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 25r联立求解得,950–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950 – 50r得均衡收入为y=950 – 50×6 =650,将r=6代入i=140-10r得投资为i=140 – 10×6=80 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 由IS曲线亿美元和LM曲线亿美元联立求解得y=500+25r = 800 – 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 将r=6代入y=800 – 25r=800 – 25×6 = 650 代入得投资函数得投资为i=110 – 5r = 110 – 5 ×6=80 (2)若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于1) 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 这种情况;由y=c+ i+ g,IS曲线将为y=40 + 0.8 (y -t) + 140 – 10r + 80 =40 + 0.8 (y - 50) + 140 – 10r + 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 = 1100 – 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 y= 1100 – 50r y=500 + 25r 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y=c + i+g = 40 + 0.8 ( y -50) + 110 – 5r + 80 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y =950 – 25r,与LM曲线y=500 + 25r联立可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这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受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1)这种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向右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1)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3、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 d,t=50亿美元, 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90 + 0.8y d ,t=50 , I =140 -5r ,g=50 和y=c+ i+g 可知IS曲线为: y=90 + 0.8yd + 140 – 5r + 50 =90 + 0.8 ( y - 50) + 140 – 5r + 50 =240 + 0.8y – 5r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失业率的计算 一般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失业的含义;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般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学派的争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例如,以前所生产而在该年所售出的存货,或以前所建成而在该年转手出售的房屋,等等。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

品一一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这样就引出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务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其二,价格是变动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要受最终产品数量变动的影响,而且还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一)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二)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三)部门法 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的总量: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之间存在一定的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第五章——财政政策练习及解析(1) 1.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理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 A.自筹资金 B.财政资金 C.自由资金 D.借用资金 答案:B 解析:P96.1.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资金。 2.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经过()部门批准。 A.国务院计划(物价) B.省级以上政府计划(物价) C.国务院或省级以上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 D.县级以上政府计划(物价) 答案:C 解析:P96.2.预算外资金的现行管理:(1)收费立项审批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以上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批准,其他部门无权批准行政事业收费。 3.目前,()是我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其收入居各税之首,约占我国税收收入总额的一半。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所得税 D.消费税 答案:B 解析:P97.(1)增值税:目前,增值税是我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约占我国税收收入总额的一半。 4.下列属于商品及劳务课税的是()。 A.增值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农业税

答案:A 解析:P96.(一)商品及劳务课税:商品及劳务课税是所有以商品及劳务为征收对象的税种的总称。我国现行税制中对商品的课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5.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与()的比率。 A.国债发行总额 B.国内生产总值 C.当年财政收 D.当年财政支出 答案:B 解析:P103.(1)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我国目前的这一指标为16%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 6.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其主旨是实现()。 A.分税制 B.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 C.转移支付 D.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答案:D 解析:P107.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是分税制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7. 下列关于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A.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资金,与预算内资金一样,都是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B.除国家政府部门外各级财政部门都必须在银行开设统一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管理和核算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