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教学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教学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教学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教学

科技信息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年第33期材料科学是当今世界的带头学科之一,而高分子材料是材料领域

的新秀,目前高分子材料在尖端科技、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各领域都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现代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

所不可缺少的材料,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的发展,单一

的材料已不能满足许多性能要求。高分子材料改性已成为科研、技术

开发和实际生产中各个环节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1-3]。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是我校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最重要的核

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聚合物的

化学改性、聚合物的填充改性、纤维增强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聚合

物的共混改性及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这几个方面的改性技术。

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

程在材料学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介绍该课

程的教学特点,并结合近几年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发展的新情况和我

们在该课程中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该课程的教学体会和教学方法。

1该课程的主要特点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实际上是一门综合了高分子物理、高分

子化学、高分子成型加工[4-6]等基础知识的实践运用课程它不仅讲述

了各种改性方法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传授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手段

对已有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可直接指导以后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促

进高分子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因此,这是一门要求综合运用高分

子材料学科的各种知识、并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的具有较强的理论联

系实践的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及知识前沿性的特点。

2

该课程的教学体会和教学方法2.1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并非要将其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重点

突出和注重课程衔接。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生产应用及科研的需

要,并结合最新改性技术技术在本专业的主要应用情况及前沿发展动

向。因此,目前本课程教学主要立足于聚合物的化学改性、聚合物的

填充改性、纤维增强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聚合物的共混改性及聚

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这几个方面,同时,还研究各种改性技术的基

本原理及实际应用要求,选用有代表性的示例,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以

培养他们对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2.2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教学

方法上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高分子材料

改性》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求结合实际问题来分析和理解理

论知识,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因

此,适当增设一些实践操作课,开展实践性教学也是教学内容中必要

的部分,在教学实践上,让学生参与样品的制备及仪器的实际操作,

并结合课程内容来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所在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亲自操作一些仪器,并对得到的图谱进

行解析,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和锻炼。也培养了他们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设小型科研活动,结合实际问题通过一两个系列

实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如提出请同学们“研究PE 材料表面热氧老化的机理”,这样教学形式从过去单一的验证转变为学生自主资料查阅交流思考设计实验制备样品,并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及结构的分析,包括利用热分析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差谱技术及表面能谱技术等,分析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及有氧和无氧条件下,PE 材料表面老化前后的结构变化,从而推断其热氧老化的机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不仅掌握了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及独立科研的能力。2.3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集合在一起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的一种手段[7],目前,用来制作课件的工具有PowerPoint Author Ware 以及Flash ,不仅能够使课件图文并茂,而且可以产生动画效果,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8]。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整节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虽然多媒体课件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能完全地替代板书。对于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以及一些重要反应式和理论公式的推导,我们必须要在课堂上进行板书,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因为虽然高分子材料改性更偏重于应用,但是其应用却是建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应用已有的改性技术。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绝不可忽视板书所起的作用。2.4注重教学效果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应与学校整体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在管理内容方面涉及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学质量的监控、学分制管理、考试考核以及教师的聘用、考评、奖惩等[9]。我们在讲授高分子材料改性试课程时,是把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在严格教学管理的同时,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定期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跟踪教学质量。有两种问卷,一种是不记名的问卷,一般有2个问题:(1)你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提供5个答案供选择,分别为:很“感兴趣”、“比较感兴趣”、“一般感兴趣”、“不感兴趣”和“很不感兴趣”;(2)对课程讲授的合理化建议。另一种是记名的问卷,有3~4个问题,内容与当节课堂讲授的知识相关,并且至少有2个问题是延伸性的。通过这两种问卷的调查,可以较好地认识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并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计划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即首先在课程讲授前期提供一些高分子材料改性相关的题目,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其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利用空余时间制作PPT ,在课程后期派出各个小组的代表上讲台进行演讲,每人讲3~5min ,讲完后大家提问题,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的时间限定在2个学时。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高分子改性技术的认识和理解。3结论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并随着我国材料应用领域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在高职高专院校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开设该课程以及提高其教学质量的要求愈加迫切。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去适应这种新的要求,改进(下转第363页)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教学探析

朱露山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摘要】《高分子材料改性》是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强且有着重要学科意义的基础课程。本文以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专业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学科人才为目的,在教学体会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改性;教学体会;教学方法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in Analysis and Testing of Polymer Materials

ZHU Lu-shan

(Yanche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Yancheng Jiangsu,224005,China)

【Abstract 】Modific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major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students in the professional experiment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totrain high -qualityperson,themethodsusedintheteachingreformofthiscourseinteachingexperienceandteachingmethodsarediscussed.

【Key words 】Polymermaterials ;Analysisandtesting ;Teachingexperience ;Teachingmethods

○职校论坛○34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手册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确定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实施主要途径,是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场所,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基本载体。积极而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着力点,是确保新课程顺利推进的必然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键在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评价依据,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方案).doc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根据教材、课程标准,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3.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便于操作。 4.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及组织处理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突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2)教学内容份量适当。 (3)突出重点、重点,显现课文的特色。 (4)教学内容布局合理、衔接自然。 (5)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7)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多样的教法,使教学方法的运用达到优化。 (2)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5)注意反馈并及时调节。 3.教学结构 (1)符合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诵读欣赏课、语文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语文知识教学课、复习课的教学规律,恰当运用学导型结构、讨论型结构、探究型结构、训练型结构四种常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并能灵活多变的运用。 (2)教学环节节奏鲜明,有条理、完整的完成既定设计方案。 4.师生双边活动 (1)充分发挥教师教授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教学民主,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3)注意非智力因素的激发。 5.教学艺术 (1)导入 合情合理、简洁明快、因文制宜、灵活多变、新颖别致。达到收心、引趣、激情、启思的功能。 (2)收束 情绪饱满、方式简便、方法灵活、语言精练。达到及时整理、系统归纳,及时提示、突出重点,及时回顾、强化记忆,及时训练,促进迁移,及时检测,加强反馈的功能。 (3)设疑与提问 有的放矢,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疑惑疏漏之处。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因人设问、先易后难、角度新颖、随机应变。 (4)教学语言 深浅适度,富有针对性;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情真意切,富有感染性;张驰有致,富有节奏感;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性。 (5)板书 板书具有概括的准确性、思路的条理性、内容的启发性、形式的生动性。

难忘的泼水节案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孟宪辉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燃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的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在教学中我抓住“火红火红”一词,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就像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抓住体现周总理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一词理解总理的和蔼可亲。在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让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的那份真挚的感情。 案例: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的那份热情 1、当傣族人民知道周总理要来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时,他们是用哪些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中做上记号。 2、组织交流、汇报。 3、重点体会: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指导朗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提出和探问题:当傣族人民知道周总理要来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时,他们用哪些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 质疑再探: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接着请三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读书的三个孩子都能抓住“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来表现。 板书设计:11、难忘的泼水节 泼水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亲如一家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沂源县初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3.突出开放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4.坚持可行性。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5.体现延续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确立中,要认真吸收已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要坚持“循序渐进、推陈出新”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标准,不断创新评价机制和手段,建立起新型的、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共设5个评价项目,14个评价要点(见下表) 沂源县初中课堂教学评价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龙源期刊网.cn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作者:周蓉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7期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学习成为有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形式化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勤于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有哪些呢?下面就我的一些初步的做法与大家进行探讨,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指正一、精心钻研教材,根据学情找准合作探究点1.教师精心钻研教材,找准探究点设计课堂教学探究环节前,教师应把文本自身蕴含的知识、情感、价值观和编者编排意图弄清楚弄明白,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找准合作探究点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学习时,经常会发现课堂教学时间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语文老师就提出引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可以是自读,可以是互读,也可以是抽读,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书……这里的关键是要通过合作以强带弱二、设计合作问题紧扣目标,由易到难,体现思维层进性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按“四读”模式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全可以贯穿于“四读”模式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那我们在教学环节设计问题时,也可以依据“四读”模式层层推进,合作探究的问题紧扣教学目标由易到难,体现思维的层进性问

题的设计要注意:问题数量一次不宜超过三个,且梯度适宜一般情况下,一组问题力求突破一个目标问题呈现时语言简明,思维指向明确,条理性强让学生一目了然,关键词句用鲜亮颜色标识出来1.读题环节设计情境导入读题,学生依据课题质疑问难,小组内讨论归纳,确定课堂教学目标2.自读环节设计小组互助学习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上传:刘颖更新时间:2012-5-3019:44:33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的“形”之美,“神”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

(完整版)(以激发兴趣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实践研究)

(以激发兴趣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核心概念 数学文化:狭义的数学文化指的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进展。广义的数学文化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进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 国内学者要紧从一般文化视角来看待数学文化,重视的是数学团体、个人在从事教学或者研究活动中呈现出来的特征、适应、约定和准那么。诚然,不同学者关于数学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基本上不同的,数学研究中的探究精神的存在、关于人类智慧文明的无限追求,以及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思想、精神、思维方式、方法和语言都能够算作数学文化的一部分。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其内部也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学中的计算方式、逻辑思考方式,均呈现出独特的数学之美,这是数学文化中引人入胜的重要一方面。而关于学习者来说,这方面或难以为其所理解和同意,因而,数学文化关于他们来说,应当是另外一种呈现模式。 渗透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依照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 渗透策略是教学策略中的一种,指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将文化理念植入到数学教学活动里面,用柔性教育的方式传达数学本身之美。将数学文化的思想和内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来,将数学文化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也是研究的一个重点。学者研究认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本身数学文化的底蕴并不是很深厚,将数学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的难度依旧比较大的。 〔二〕研究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如下: 通过本课题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践研究,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关于小学数学的接纳程度,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轻松的氛围,学习得更轻松、有效。用柔性教育的方式传达数学本身之美。将数学文化的思想和内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 本课题能够解决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足、动力不够的问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课题组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之因此还要开展“以激发兴趣为目标的数学文化渗透”教学实验,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发明,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容易被畏难情绪所打倒。因而,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当中不断的去挖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中的文化特色,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关于小学数学的接纳程度,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轻松的氛围,学习得更轻松、有效。而同时,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来说,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数学文化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从研究价值的角度上来看,在相关研究中,形而上的理论研究数量较多,实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课堂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2、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激励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达成有效学习。 二、评价指标说明 本评价量表设计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效果”五大指标,18项小指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一)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学目标 (1)要符合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符合课标、教材要求,没有知识性错误。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联系;课堂容量适合学生实际。 (2)抓住主干知识,重点、难点处理适当,条理性强。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方法合理有效。 (3)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拓展和运用,克服随意性。 3、教学方法 (1)课堂的导入方式新颖,引人入胜,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选择讲授、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形式,面向全体与注重个性发展相结合。尽量做到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抓准,条理分明,简洁生动,深入浅出。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风,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科学探究、重视交流与合作,对学生探究活动提供正确、有效的指导。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 一、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确定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考察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罗列相当多的因素。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体现开放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特色教学。 5、坚持可行性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的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共设置7个评价项目,其中前6个评价项目有14个评价要点,学科特色评价项目的评价要点由各个学科决定,原则上不超过4个要点(见表1)。 “评价项目”,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出发,设置项目。 “评价要点”,列出了对各个项目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 “对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采用描述性语言对评价要点中典型性的特征进行列举描述。 “学科特色”, 是前6个评价项目的14个评价要点不能充分涵盖的并且体现本学科教学特色的评价指标。具体评价要点与特征描述请参阅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其他”,是留给评价者列出自己认为所需要补充的评价项目和要点。 “符合程度”,是根据特征描述,对课的评价要点是否符合所作的判断。包括三个等级,“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 “评价等级和评语”,是评价者依据评价标准,评定等级,再写出评语。

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改进案例(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教 学设计改进案例 班级情况: 全是农村孩子,课程思维的宽度得到了限制,但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投入教师的各项口令当中来。 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云南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

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及各民族风俗习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 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 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2019融入数学文化丰富学生认知小学数学老师听专家讲座有感语文

融入数学文化丰富学生认知——小学数学老 师听专家讲座有感 本学期一开始,学校就安排参加各种专家的讲课与讲座,从王昌胜老师的“小学教材分析”到“国培计划”中李士錡教授的“认识数学学习的复杂性”、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加上之前我自己阅读了方启明教授的《数学文化》一书,对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输出与输入颇感兴趣,同时也很困惑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合理的引入数学文化,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从华东师范大学王教授探究《圆的周长》一课中圆周率的历史谈起,学生耳熟能详的就是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从而会误以为圆周率就是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准根溯源,圆周率最早的记载源于《周髀算经》,阿基米德和刘徽都曾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祖冲之将π值精确在 3.1415926~3.1415927之间,目前运用计算机可以计算到小数点后12411亿位,十分精确。这段数学文化的讲述同样出现在吴正宪老师的案例对比分析中,其中一位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了祖冲之的贡献,另一位老师完整地讲述了圆周率的发展史,课堂效果不言而喻。吴老师在讲授《面积的认识》一课中也适时的引入了面积的历史,使得整个课堂愈加丰满。对小学生来说,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嗯,从我的上学经历

来看,不管哪个学习阶段,都很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讲故事或唠嗑儿,印象很深的一位初中化学老师就很会聊天儿,在复习过程中他就会问我们是否记得哪个故事,在故事后他讲述了什么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十分轻松,也便于加深记忆。推己及人,我的学生也很喜欢听故事,四年级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开始说起》就包含很多数学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尤其集中,眼睛放光发亮,课堂气氛明显不同,效果也很棒。 恰巧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开发的课程《数学阅读》由我讲授,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是《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和《数学天地丛书——孙悟空西游学数学》系列,课堂讲授的是宋君老师编制的《数学智慧阅读》,课程纲要也是依据宋老师的这本书编写的。因此,要从多个渠道着手促进数学文化在数学学习中的渗透,具体实施办法及细节在下一篇文章中详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浅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浅探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论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与意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与定理等;运用数学文化将各个知识点串联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探究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知识体系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133-02 一、渗透数学文化,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与概念、定理、公式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且蕴含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隐含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巨大的帮助。 (一)理解概念 数学源自生活,数学的概念也是对生活的抽象延伸。教师可以在概念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枯燥的概念教学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运用数学文化理解概念。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数和负数》时,“负数”概念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但并不陌生,同时学生对

温度计已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温度计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实际意义,理解负数概念,建立正、负数的数感。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史:中国是最早提出负数的国家,《九章算术》是最早、最完整介绍负数的古算书,人们在求解方程时经常会遇到小数减大数的情形,为便于求解,便创造了负数;在古代为区分正负数,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方法:用不同颜色的算筹来表示正、负数;中国古代不仅提出了负数的概念,还提出了整套的正、负数的运算法则,这些法则沿用至今。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意义,利用概念与生活的相通性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 (二)理解定理 初中学生的数学认知处于发展阶段,定理教学要避免追求进度而忽视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定理,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通过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对定理逐渐形成自我感悟,从而理解定理,同时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情感的多重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时,可以从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的故事入手: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最为著名的数学家之一,相传2500年前,他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之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之探究 发表时间:2012-07-06T15:51:41.5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8月总第62期供稿作者:◆陆荣苏 [导读] 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知识的生成点上,教学机智与智慧上的闪光点,有不同寻常之处。 ◆陆荣苏广西自治区德保县荣华初级中学533704 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正在日益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初中语文课改的成果也正在不断显现,然而,在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还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一些比较系统规范的合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评价要求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更有力地引导农村初中学校语文教师更有目标、更有计划、更有可操作性地按语文新课程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具体评价方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语文能力培养,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掌握。目标的落实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做到具体、可行,便于在课堂上落实完成。 二、教学内容的评价 教学内容要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落实教材中所规定的语文知识,正确对课文的理解,教学容量适当。 1.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教材,重点确定合理,难点突破自然,疑点排除及时。 2.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深度、广度适宜,能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3.教师能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唯教材,创新适用教材。 三、教师教学手段的评价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使教学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1.善于创设适宜的语文教学情景,设计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发展性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探索和尝试的机会。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3.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线索清晰,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经历必要的学习过程,体验必要的实验感受。 4.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调控能力;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表达方式,让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的全过程;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5.有效地指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发展。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并把握语言规律,提高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和思想认识水平,让学生在理解”这一内容“的同时,涉猎课外的更多的内容,并引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到更广泛的天地里去进一步接受文化的薰陶,增加文化底蕴。 6.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语言准确简练,示范操作规范,板书合理适用,教学有一定的风格和艺术性。 四、学生行为的评价 1.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5.课堂气氛活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 1.教学目标达成度情况,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大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设计课堂训练题,检测效果好。 六、教学特色评价 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知识的生成点上,教学机智与智慧上的闪光点,有不同寻常之处。 本子课题的研究,是我校语文教师经过充分的准备,制定详细的方案,做出具体的分工。以足够的时间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课题组经过深入的讨论得出结论,也借鉴各同行的有关资料,结合我校的实际多次反复的课堂实践与论证,并对结论进行可行性分析,测试;一系列的评价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更使我校语文教师探索到了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同时,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手段是多样的,我们的研究结果会有很多的缺陷,但我们将会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八年级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 八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背景】 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践者、课程的改革者、更应该是带领 学生做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者。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 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更多一次实现需要的满足! 【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这一单元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情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候现象和物候学的说明;物候现象决定因素的说明。 说明顺序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 2、难点:说明顺序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 三、教学设想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一年有几个季节?(生)春、夏、秋、冬。 出示一年四季不同的画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一《大自然的语言》(板书文题和作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评价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下面,xx为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的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评价。 研究并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工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教学评价起到指导、推动教学的作用,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思想,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全面性原则 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价,应观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实施和效益,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所取得的总体效果。全面观测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氛围。总之,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3、主体性原则 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

(完整word版)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摘要: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在数学新课程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需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拓展教学内容、改善学习方式和加强自身学习等几方面同时作出努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课程数学课堂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数学文化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已受到广泛重视。您对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这个问题怎么看? 沈晓东(以下简称“沈”):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在经历了“激情”和“困惑”的洗礼之后,已逐步趋于理性,开始转向“务实”。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矫枉过正和形式主义倾向,有效教学被重新提起,并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重提有效教学,我们显然不应把它理解为是对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而应看到它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更深入的解读和实践,它的基本内涵也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追求数学知识教学的高效益和高效率上,而应体现在数学教育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上。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增加数学课堂的文化品味,是提升数学教学品质,从而实现数学教育三维目标全面达成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然而,对于广大实践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究竟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数学新课程中有哪些具体体现?数学文化如何融入课堂教学?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 识还相当模糊,在操作上也缺少相应的策略。您能就上面的问题深入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沈:好的,我先说说什么是数学文化。对此,我进行过相关的文献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学文化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他们主要从人类文化学、数学活动和数学史等不同的维度对数学文化的涵义作出解释,如: “数学是一种文化。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相对自然界而言的,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所创造的非自然的事物或对象。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特的而又自成体系的一种文化形态。” “数学文化是人类在数学活动中所积累的精神创造的静态结果和所表现的动态过程。其中静态结果包括数学概念、知识、思想、方法等自身存在形式中真、善、美的客观因素;动态过程包括数学家的信念品质、价值判断、审美追求、思维过程等深层次的思想创造因素。” “所谓数学文化,是指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观点、信念、态度和方法,是比数学成果更有价值、更宝贵的内容。” “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 透过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子系统,与其他文化发生关系,

初中化学课堂评价方案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引,以《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高效为出发点,以培养科学精神,落实人文素养为抓手,引领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习惯,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5.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6.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从一元向多元发展:从强调“双基”到课堂教学知识、技能、生活经验、情感陶冶等多种取向并存。 2.学科知识承载的教育价值更大:树立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与综合。 3.知识逻辑向学生活动转化:教学进程设计:活动——体验——表现,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学习知识。 4.促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发展: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建立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四、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1.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2.充分体现化学知识的教育价值与功利作用。 3.以化学问题为教学的起点,以自然科学方法论贯穿全过程的指导。 4.以化学用语为工具,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有机建构。

《简简单单教语文》心得

《简简单单教语文》心得 黄兰碰 一直以来,我都困惑,怎样才能教好一年级语文课呢?每次上课之前,我便考虑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发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读”,总是想着如何让我的语文课堂精彩活泼。一味地追求“新颖,时髦。”的确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涌跃举手,你一言,我一语,可热闹了。可是,一到考试,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尽人意。为何?今天听了何老师的讲座《简简单单教语文》后,恍然大悟。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大道至简”,返朴归真,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今天,何老师的讲座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将语文化繁为简,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想境界呢?我认为: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品位 阅读教学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时,教师应把握“三个维度”和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拟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如陈旖旎老师教学《葡萄沟》时,她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设定,既符合了阶段目标,又整合了“三个维度。”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陈老师上《葡萄沟》这一课时,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真是个好地方!”做切入点,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直奔主题,化繁为易,事半功倍。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 三、教学指导要简要──简要而不失到位 教学中,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理解肤浅时,教师要“开导,教师应努力追求指导得恰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使指导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和示范性。如陈老师讲到《葡萄沟》“五光十色”这个词与“五颜六色”的区别时,她就先引导学生用“光”来组词。 四、教学方法要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 陶行知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是的,虽然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教师应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陈老师在激趣导入后,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然后用小组合作形式认读生词,再把词放进句子中去读,最后是读一段课文。让这些生字词不断地出现,以不同方式的认读来记住这些字词,而不是死记硬背,或是单调乏味地重复认读。 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朴归真。这种“简单”是对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我想,文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会高。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