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导读:《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第一节重点字解释】之:的。产:生长。异:奇异,特别,奇特。质:质地,底子。而:并且,表示并列关系。章:花纹。触:接触,碰到。尽:全部,都。以:如果。啮:咬。无:没有。御:抵挡。之:它,指毒蛇,蛇毒。者:……的办法。然:然而,可是。得:得到,捉住。而:表示承接关系。腊:把蛇晾干。之:它,指毒蛇。以:把。为:制成,作为。饵:药饵。可:可以。以:用来。已:治好,治愈。去:除去,消除。其始:开始,当初,起初。其:助词,无义,不译。以:用。王命:皇帝的命令。聚:征收,征集。岁:每年。赋:征收,敛取。其:它。二:两次。募:招募。者:……的人。当:抵充。走:奔,跑。奔走:争着去做某件事。焉:指捕蛇这差事。

【第一节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死掉;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晒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疯、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租赋。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

【第二节重点字解释】专:专有,独占。三世:三代。(问)之:他,指姓蒋的捕蛇人。则:却。于:在。是:这件事,指捕蛇这件事。嗣:继承。为:做,干。之:指捕蛇这件事。几:几乎,差点。数:

多次。貌:外表,表情,脸色。若:好像。甚:十分,非常。戚:悲伤,忧伤。者:……的样子。

【第二节译文】有个姓蒋的人家,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好处已经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已有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送了命。”(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第三节重点字解释】余:我。悲:同情,怜悯。之:他。且:并且。曰:说。若:你。毒:怨恨。之:这个差事。乎:吗。将:打算,将要。于:向,对。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更:更换。若:你的。役:差役,给官府出劳力。复:恢复。赋:赋税。何如:如何,怎么样。

【第三节译文】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个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那怎么样?”

【第四节重点字解释】大:十分,非常。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涕:眼泪。君:你,您。将:打算。哀:哀怜,同情。生:使……活下来。之:我。则:可是,然而。之:的。斯役:这差事。未:不,没有。若:像。未若:不像,比不上。复:恢复。吾甚:厉害。向:从前。为:干,做。则:就。已:已经。病:困苦不堪。矣:了。自:自从。居:居住。是:这个。积:累计。于:到。今:现在。岁:年。矣。而:可是。之:的。生:生活。日:一天天。蹙:困苦窘迫。殚:用尽。出:生产的东西。竭:用完。庐:简陋的房屋。入:收入。号呼:哭喊。而:表示修饰关系。转徙:辗转迁移。顿踣:(劳累得)

跌倒在地上。触:顶着。犯:冒着。呼嘘:呼吸。疠:指疫气。往往:处处,到处。而:表示修饰关系。相:互相。藉:压,挤压。曩:从前,过去,以前。与:和,跟。其室:他们的家。十无一: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即:就,就是。徙:迁走,迁移,指逃荒。尔:用于句尾,表示限止的语气。而:可是。以:凭借,靠着。独:单独,独自。存:存活。悍吏:凶暴的官吏。吾:我们。叫嚣:吵嚷叫喊。乎:在。东西:与下文的“南北”一样,表示到处。隳突:骚扰。哗:喧闹叫嚷。骇:惊扰。者:……的气势,……的情形。虽:即使。得:能够,得到。宁:安宁。吾:我。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而:表示修饰关系。起:起来,爬起。视:看,看看。其:那。缶:瓦缸。尚:还。存:在,存在。则:就。弛然:放心的样子。而:表示修饰关系。谨:小心地。食:同“饲”,喂养。之:它,指蛇。时:按时,到时候。退:回来,回到家。食:吃。有:生产的东西。以:来。尽:过完。吾:我的。齿:岁月,年龄。盖:大概。岁:年。则:就。熙熙:快乐的样子。岂:哪里。若:像。旦旦:天天。是:这样,指冒死亡的危险。虽:即使。安:怎能,怎么能。毒:怨恨。

【第四节译文】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您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假使从前我不干这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他们把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杂税逼得)大家哭

喊着辗转迁徙,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处处是死人相互压着。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了;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了就是逃荒迁走了。可是我却靠着捕蛇单独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四外狂喊乱叫,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我提心吊胆地起来,看看那瓦罐,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下。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候把它献上去,回家后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大概我一年当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安乐的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就已经(死)在后面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第五节重点字解释】闻:听。而:表示承接关系。愈:更加。悲:悲痛。苛:残酷,苛酷。苛政:苛酷的统治。猛:凶猛。于:比。尝:曾经。疑:怀疑。乎:同“于”,对,对于。是:这句话。以:从。观:看。之:这句话。犹:还,还是。信:真实可靠。呜呼:唉。孰:谁。知:知道。之:的。甚:厉害。于:比。是:这。乎:语气助词,呢。故:所以。为:写,作。之:这。以:用来。俟:等待,期待,希望。夫:那些。观:考察。人风:民风。者:……的人。得:得到,看到。焉:它,指这篇文章。

【第五节译文】我听了这些话更加悲痛。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猛虎还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含翻译和词语解释)

七年级上册 5.童趣 一.课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二.翻译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三.文学常识: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四.基础知识: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徐:慢慢地。以:用果:果真,果然。唳:鸟鸣林:树林兴:兴趣方:正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细:仔细。察,观察昂:抬。首:头。怡然:愉快的样子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16.从 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国。 17.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国是处在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地,臣请往如楚。” 译: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仪就能抵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19.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烧毁了各学派的书籍,以便使百姓变得愚蠢。

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及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过中不至(到达),太丘舍(不再等待就走了)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敬词,指别人的父亲)在不(同“否”)?”答曰:“待(等待)君(敬词,指您)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丢下,舍去)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义,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之(代词,指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不尊君在不通否表示询问 待君久不至副词,表示否定 去离开:待君久不至,已去 到……去学校 距离:相去甚远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自己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指子侄辈的年轻一代,小辈)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高兴)然(什么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兄女曰:“未(不)若(如)柳絮因(凭,乘)风起。”公大笑乐。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文言文字词翻译教学总结

文言文字词翻译 41.绝,jué (1)动词 断绝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横渡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停,止 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 达到极点 例:以为妙绝。(《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陡峭的 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隔绝的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 很,非常 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

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n 动词 经得起,受得住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胜任 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能够 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3.克,kè 动词 战胜,攻下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成功,完成 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能够 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 克制,约束 例:克已复礼。(《论语》)译文: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通"刻",刀刻,雕刻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一)

1.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译:秦朝统治者喜欢豪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译:我从小没有适应适俗的性格,天性本来热爱山林。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译:爱护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译:当初假设韩魏楚三国爱惜各自的土地,齐人不归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到秦去。 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会商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宝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故意躲藏不露面,害我挠头正徘徊。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译:百姓都以为王是吝啬。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译:见大王的爱女在荒野上放羊。 安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译: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译:距离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既来之,则安之。 译:已经使他们归顺了,就使他们生活安定。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风雨不动摇,像山一样安稳。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使它的恩德和道义很深厚。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岂能屈身低眉讨好权贵,使我反而不能开心舒颜 沛公安在 译:沛公在哪里 被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译: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译:成名归来,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像披盖冰雪一样。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译:承蒙您加惠于我,怎能背弃恩德 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 译:再次是戴刑具,受杖打而受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译:英雄的流风余韵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消失。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译:夏桀王和殷纣王是多么猖狂放肆,只走邪路以到寸步难行。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译: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边走边吟叹。 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译: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译: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希望您向项将军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记他的恩德的。

文言文带翻译 有字词解释

1.狼 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高考文言文常考字词

高考文言文高频字词总结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 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 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 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 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 2 鄙鄙陋,目光短浅 3 兵①兵器,武器②兵士,军队 4 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 5 察观察,明察,识别 6 彻穿透 7 乘①坐,驾(战车)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8 从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 9 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正在③当前④占着,把着⑤应当⑥(dàng)相抵,当作10道①路,途②思想,道理,主张③说,谈论 11得①得到,获得,找到 (知道,了解)(看到) ②得当,合适③能够,可以 12定①安定,稳定②平定 13伐①砍伐②进攻,征伐 14犯①侵犯②触犯,冒犯③冒着 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地域,区域 16负背,以背载物 17赋①征收,敛取②赋税 18覆①覆盖②颠覆,灭亡 19更更换 20故①缘故,原因②故意,特意 21顾①看望,拜访②回头看 22观①看,观赏②观察,考察 23归①返回,归来②归还 24好(hào)喜欢,喜好 25号①(háo)大叫,呼啸②(háo)大声哭 26还①返回②同“旋”,回转,掉转 27惠恩惠,给人以好处 28及①赶得上②至,到③趁着,等到……时 29极极点,尽头 30计①计算,计量②统计,汇总 31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 32假借,借来 33间①间隙,中间,期间②(jiàn)隔开,间断③(jiàn)参与 34简挑选,选择 35见①看见②往见,拜见,参见 36节气节 37竭①竭尽,尽力做某事②枯竭,完 38尽完,没有了 (过完) (毫无保留) 39进①向前,前进,上进②进献,献上 40居①居住②处于③停留④在时间词前,过了⑤相处 41举①提拔,举荐②发动③全 42具①具备,具有②详细 43俱在一起,一起 44聚征集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完整版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 词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张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 17.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赵国是处在秦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阳光。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秦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译:张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张仪就能抵汉中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 19.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完整)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doc

初中文言文常字及其解 文言文虚用法 之 一、代 1、人称代,作“他”、“她”、“他”①公与人乘, 于勺。(《曹》)② 佐之,并两尉。(《涉世家》)③ 孔文子何以之“文”也?(《 < >十》)④醒侯故使之 之。(《扁蔡醒公》) 2、指示代,指代事物,作“它”、“它”或直事物名称。①学而之,不亦乎?(《 < >十》)②屠自后断其股,亦之。(《狼》)③子曰:默而之,学而不,人不倦。(《 < >十》)④鬼:“汝复?”定伯之。(《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 1、构助,作“的” ①君之病在胃,不治将益深。(《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狗盗之力哉?(《孟君》) ⑤叩石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构气助,放在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①医之好治不病 以功。(《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蔡桓公》)③ 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④日月 之行,若出其中。(《海》)⑤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 3、气助,凑足音。 ①公将鼓之。(《曹》)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 恨久之。(《涉世家》)④ 之,二十余四面集,步行弓矢从者百人。(《大椎》) 4、构助,提前的志。 ①菊之,陶后有。(《》) ②何陋之有?(《陋室》)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 而 一、 1、表示并列关系的,可“又”“而且”“也”等,有也可不。①温故而知新,可以矣。(《 < >十》)②永州之野异蛇,黑而白章。(《捕蛇者》)③ 中峨冠而多髯者坡,(《核舟》) 2、表示承接关系的,作“然后”“就”①学而之, 不亦乎?(《 < >十》)②扁望桓侯而走。(《扁蔡桓 公》)③尉挺,广起,而尉。(《涉世家》) 3、表示折关系的,作“但是”“然而”“却”“可是”。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十》)②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 可而不可玩焉。(《》) ③千里常有,而伯不常有。(《》) 4、表示关系的。作“而且”“并且”或不。①以三保勇而多, 推。(《婉》)② 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 亭》)③敏而好学。(《 < >十》) 5、表示修关系,可“地”“着”或不。①河曲 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吾恂恂而 起,其缶。(《捕蛇者》)③睨之,久而不去。 (《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 泉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 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 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 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 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