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鲁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鲁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鲁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战略大决战》学案 鲁教版

课题18 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三大战役的时间、领导者、成果、意义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轻松启航】:

流程一:自学指导

运用15分钟时间细读92---95页正文内容,完成目标

1.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主力决战时机成熟的表现是什么?

2.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

——三大战役

时间领导者部队名称主要成果歼敌人数意义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4.淮海战役以——为中心。

5.平津战役中,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6.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7.——年4月,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的是——和——。等侯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

流程二:合作探究

1.三大战役为什么选在东北作为突破口?

2.结合94页动脑筋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课本活动与探究的小讨论

流程三:达标测评

1.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2.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3.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是——。

4.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解放的大城市是——;

5.北平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6.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

7.到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

A 一百多万人

B 两百多万人

C 三百多万人

D 四百多万人

—【我的收获我快乐】—————————————————————————————————————————————————————

———————————————————————————【我的不足我改正】————————————————————————————。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本课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张謇兴办实业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A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B导入新课:放映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资料片,教师生动讲述书前引言,引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历史兴趣。 C讲授新课: 一、张謇创办企业 出示张謇创办企业的资料图片,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 (1)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 (2)张謇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最后教师简单归纳明确张謇出于爱国之心,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大生纱厂的结局也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二、出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时期、特征、原因),重点分析一战期间的“黄金时代”,提问“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黄金时代’”。 1.由学生讲述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明确一战后,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2.教师提出问题“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出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整体落后的历史结论。 3.归纳第二子目的知识结构,教师深入浅出简明的分析旧中国民族工业的阶段特征。

鲁教版八年级上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八年级上)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包括:、 、、、 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形成。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和亚洲的、和。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进入。 2、约从年开始,在非洲的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国家建立起来。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之称。 4、公元世纪,国王统一了(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5、约公元,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 2、公元,希腊半岛和出现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在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 3、年,罗马建立了。年,开始独揽大权,建立。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的结束。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世纪,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练习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 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 战役中得到体现( C ) A.血染卢沟桥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上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指挥“我们击退寇兵”的将领是( C ) A.杨虎城 B.杨靖宇 C.李宗仁 D.彭德怀 3. 为了阻止日军打通南北战场,国民政府与日军进行了( B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C )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台儿庄战役起到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是敌后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 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 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 战是( D ) A. 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7. 叶挺将军曾评价某战役为:“……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 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该战役发生在( D ) A. 卢沟桥 B. 广州 C. 南京 D. 万家岭 1 / 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上册课时训练: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阻击日军主要是为保卫() A.临沂B.南京C.徐州D.兖州2.1938年3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台儿庄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 C.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取得的重大胜利 D.是淞沪会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 A.朱德B.李宗仁C.佟麟阁D.赵登禹4.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此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材料描述的是() A.保卫大武汉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长沙会战 5.中国军队取得万家岭大捷的背景是1938年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这次战役的战果是中国军队() A.击毙日军10000余人 B.击毙日军300余人 C.击毙日军30000余人 D.击毙日军3000余人 6.【2019·玉林市陆川县月考】“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英勇抵抗,消耗敌人。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以上文

字是对哪一次会战的描述()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7.1938年底,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是()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D.正面战场抗日进入高潮 8.蒋介石曾称赞道:“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蒋介石所称赞的是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取得的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一次会战,此会战是() A.徐州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6月,会战开始,日军先后投入40多万兵力。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中国军队从持久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有序撤出战场,保存了有生力量。 材料二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下旬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中旬的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 (1)材料一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此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此次会战有何重要意义?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些会战。 1.C 2.A 3.B 4.C 5.D 6.A7.B 8.B 9.(1)武汉会战。 (2)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洋务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兴起标志及发展情况等基本内容。2、通过复习能够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复习重、难点:重点: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2、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内容。3、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复习线索: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 (三)内容整合: 一、洋务运动------________阶级的探索活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2)派产生 2、主张和目的:“师夷长技”,维护。 口号:前期“_________”,后期“__________” 3、代表人物:中央:为代表 地方:、、、。 4、时间:从19世纪到。 5、主要内容 前期:创办工业。主要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创办____工业。主要代表、、。中期:筹建。主要代表:、、 兴办。第一所新式学堂建立的时间和名称: 6、结果:破产,破产的标志: 破产的根本原因:运动没有触动制度。 7、评价: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 ________ 的自救运动。 (2)局限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极性: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 _,使中国出现第一批。②为中国_______积累了___________,培养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________ 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 __ 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________阶级______派的探索活动(1895年—1898年) 1、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的签订 (2)经过:、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_________。 (3)影响:揭开了的序幕。 2、康梁的主要活动 (1)领导公车上书(2)创办《》后改名为《中外记闻》 (3)成立政治团体: ,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日维新(103天)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体会中国军民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 知识目标:掌握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的经过和意义。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经过和意义。 3. 过程目标: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评价历史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2.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自由阅读法等。 四、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习近平与连战握手照片。 师: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国共两党领导人的这次握手发生在什么时候? 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照片发生在2015年9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时,是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又一次握手。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党派,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换来的。”的确如此,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两党相互配合,共赴国难驱逐日寇。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2、指出本课由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组成,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图片人物,感知人物与历史史实的关联。在老师详细的讲解下,带着立场学习本课。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目标展示任务明确 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的经过和意义。(重点) 2、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经过和意义。 3、体会中国军民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4、正确评价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难点) 【学生活动】阅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重点与难点,带着任务学习本课内容。第二环节:背景分析整体感知 展示图片:日本侵略中国形势图 师:根据前面所学,同学们知道了自“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开始了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先后挑起了“七七事变”、发动了“淞沪会战”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及华东地区。为了加紧侵略中国,日本军部继续向我国南部侵略,同时紧逼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于是,便有了本课的三次战役。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前面所学,整体把握三次战役的大的历史背景, 第三环节:战役分析重点掌握(一)台儿庄战役胜利舞人心 1、背景分析: 师:展示《徐州会战前期形势图》,找出徐州的地理位置,明确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提问: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基础知识汇编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基础知识汇编 第1课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关于孝敬父母 1、你对“家”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说家是温馨的港湾?) 1)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2)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3)家对我们而言,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海所能依靠的岸。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2、为什么孝敬父母?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 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是如何养育我们的?) 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 3、怎样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2)孝敬父母,就要对父母要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 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因素有哪些? 1)心理方面: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逆反心理(原因、表现)的支配下,对于父母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感觉与父母沟通困难,影响沟通。 2)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影响沟通与父母沟通。 3)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也会影响与父母沟通。 2、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如何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或:学会与父母沟通有什么要求?)1)学会与父母沟通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的唠叨,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理解父母也有烦恼,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2)学会与父母沟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父母的个性和欣赏父母的优点,当与父母有矛盾时,不回避、疏远和顶撞,必要时作出让步和道歉。 3)学会与父母沟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a.主动向父母汇报我们的学习、身心健康等。b.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c.和父母聊天,缓解父母工作中的压力。d.开展有利于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e.和父母探讨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来消除认识上的分歧等。 4)主动交流、创造机会、主动道歉、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分担责任、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第2课我们共有一个家 1、我们为什么要热爱祖国? 答:(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 (3)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①文字典籍;②艺术创造;③科技发明。 2、我们应该怎样热爱祖国?P18/P20(或: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 1)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优质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你知道右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材料展示: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为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2.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2.教师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日本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线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

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台儿庄战役》 4.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6.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提示:万家岭大捷。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武汉会战》 4.教师提问: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提示:整个战场对中国不利,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离武汉,武汉会战结束。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5.教师讲述: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日军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兵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目标导学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情况。 2.教师提问: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分组讨论。 提示:①中国军队指挥官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②中国军人的顽强奋战,不怕牺牲;③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十分困难。 3.教师讲述: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失去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4.教师提问:根据上述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抗战的评价。(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四(无答案)北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四 第四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②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③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④知道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⑤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⑥知道重庆谈判的史实; ⑦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理解层次:①了解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②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考点导学] 1、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a.时间:1931年9月18日 b.借口:柳条湖事件 c.结果:东北沦陷 d.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开展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a.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 c.目的: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e.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 b.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4、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5、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6、百团大战 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其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它的辉煌战绩,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7、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日本的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8、重庆谈判 ①原因: a.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b.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但为赢得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假意和谈 c.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②时间:1945年8月——10月 ③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④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9、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 史实的基础上,提高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你知道右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 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台儿庄战役》 2.教师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日本企图把从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

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3.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5.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武汉会战 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提示:万家岭大捷。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武汉会战》 4.教师提问: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提示:整个战场对中国不利,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离武汉,武汉会战结束。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 灭。 5.教师讲述:武汉会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日军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兵力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目标导学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情况。 提示: 时间1941年12月 经过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长沙城下 鏖战,打退增援长沙的三路日军和长沙外围的日军。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获得会战胜利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注意: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四大文明的比较:

二、其他重要知识点: 1、古埃及: (1)、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2、古巴比王国: (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 成文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 (3)、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 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第一等级)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三(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三 第三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②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③了解南昌起义; ④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理解层次:①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②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 [考点导学] 1、五四爱国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简单经过: a.1919年5月4日——6月3日:运动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 b.1919年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在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c.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d.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等 ③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 a.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

用。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⑤五四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2、中国“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③主要内容: a.通过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④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北伐战争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的合作。 ②黄埔军校的创建 a.创建: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b.作用: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③北伐战争 a.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b.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c.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d.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e.战果: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 4、红色政权的建立 ①南昌起义

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2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2 第一单元自测题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虎门销烟b.清朝政府的腐败落后c.英国为了 打开中国市场d.鸦片走私2.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 兵占领()a.广州b.宁波c.香港岛d.厦门 3.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率兵奋勇抵抗、最后战死 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a.林则徐b.关天培 c.琦善d.邓廷桢4.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慈禧太后5.清代皇 帝在北京西郊建造的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在中被毁掉的。()a.鸦片战争、英国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和法国c.甲午中日战争、日本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平方公里。()a.六十多万b.四十多万c.一 百六十多万d.一百五十多万7.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 城是()a.石达开、西安b.朱元璋、北京c.洪秀全、天京d.杨秀清、广州8.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外国“洋枪队”统领是()a.英国人、戈登b.法国人、孤拔 c.美国人、华尔d.日本人、伊藤9.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持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占中国新疆造成中国西北边疆危机的国家是()a.英美b.英俄c.英法d.俄日 10.新疆设立行省是在()a.1871年b.1875年c.1876年d.1884年1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 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a.林则徐b.左宗棠c.陈化成d.邓世昌12.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第一单元自测题新教材新学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3.在台湾的漳化、嘉义等地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黑旗军互相配合、重创日军的英雄是()a.邓世昌b.丁汝昌c.刘铭传d.徐骧14.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5.在北京崇文门曾修筑了一座象征中国奇耻大辱的纪念碑是()a.克林德碑b.公理战胜碑c.保卫和平碑d.大三巴牌坊16.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19.“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是谁临终前的名言?()a.关天培b.洪秀全c.邓世昌d.徐骧20.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a.英法联军b.侵华日 军c.清政府d.帝国主义列强21.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义和团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是在()a.天津b.北京c.廊坊d.秦皇岛

2019年精选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习题精选第五十三篇

2019年精选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习题精选第五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二者的相同点主要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和迅速扩展,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发生不少变化。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1789年9月,巴黎工商业者瓦尔特高兴地说:“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 B、1865年,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 C、1871年12月,10岁的田中一郎与父母到横滨港欢送日本使节出访欧美。 D、1866年,曾经从美国南方逃亡北方的黑人杰克,再也不能回去了,因为南方已是一个新的国 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各国历史发展的相似影响是( ) A、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确立起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D、助长军国主义势力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1861年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是( )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A、美国南北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一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鸦片战争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 本史实 2.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4.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 理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浏览本课,初略了解 (二)基础知识检索、完形填空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鸦片输入的危害 虎门销烟:时间;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爆发地__________,事 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说一说 1.本课文的梗概能否简单的说一下。. 2.完成以上基础知识填空。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时间:1839年6月3日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从中牟取暴利。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腐蚀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严重虚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为国捐躯) 二、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条件: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1840年6月—1842年8月 3、《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军事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修改条约被清政府拒绝) 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时间是1860年。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头目华尔。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取得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一(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一 第一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知道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②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 ③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④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⑤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⑥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理解层次:①简述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②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3、运用层次: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考点导学] 1、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鸦片的大量输入,一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二腐蚀了清政府的 统治机构,三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1839年6月3日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战争的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 ①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大门。 直接原因:清政府命林则徐实行禁烟运动。 ②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战争结束。

③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 a.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b.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④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扩大侵略权益。 ②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③主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残迹 ④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时间不平等条约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 1858年 60多万平方千米 中俄《瑷珲条约》 南、黑龙江以北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 1860年 约40万平方千米 中俄《北京条约》 括库页岛在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