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四川*****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学生姓名******

院系名称经济学院

专业名称经济学

班级经济学1班

学号201011015119

指导教师****

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财富的不断扩大投

资渠道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但银行利率相对较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股市高风险让人望而却步,所以人们期待金融机构推出更专业,更安全,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高收益产品和服务。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理财产品快速井喷式的增长,截至2012年11月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的资产达到76100亿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从2005年成立以来,业务发展迅速。 2011年中国商业银行在2011年底共推出89,100款银行产品,总额为45900亿元。理财产品业务是我们新开发的业务,中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有稳定的收入,业务范围广,市场潜力大,风险低,回报高,市场容量巨大的特点,在各大商业银行中引起极大的关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面向世界开放,中国的商业银行仅仅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再也无法与外资银行相互竞争,所以有必要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理财产品的开发研究,市场细分和定位,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加快国内商业银行的银行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市场定位

Bank financial product positioning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levels continue to increase, expanding personal wealth,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 channels for the growing demand, but the bank interest rates low,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the stock market has a high risk of allow people to stay away, so people expe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launch more professional, more secure, meet investor needs for high-income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recent years, financial products have become the key development areas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financial products has shown explosive growth, as of the end of November 2012, the national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nancial products reached 7.61 trillion yuan balance. Commercial bank financing busines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2005, has developed rapidly. 2011 commercial banks issued a total of 89,100 financial products, financial products in late 2011 amounted to 4.59 trillion yuan.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country is an emerging banking, commercial banking personal finance our business is in the late 1990s began to develop, it's a wide range of business, income stability, market

capacity, low-risk, features a huge market space for development, it is worth banking concerns. After China's full liberaliz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rely solely on traditional deposit and lending business, unable to compete with foreign banks, so the urgent need to open up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context, in-depth analysis of financial products development,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positioning, contact current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product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products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Market positioning Market segmentation.

目录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概述 (1)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义 (1)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1)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 (1)

三、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建议对策 (2)

(一)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2)

(二)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3)

四、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3)

(一)为什么要进行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3)

(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的相关概述 (3)

(三)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的相关概述 (6)

五、银行理财产品定位及市场细分的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概述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义

根据融资理论,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对特定的目标市场客户群开发,设计和销售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银行投资等金融产品的方式,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回报率和风险的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的方式承担。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通常根据银行理财产品本金及收益是否保证,我们将它分为保本浮动收益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和固定收益类产品。此外,在根据投资方式和方向,新股申购产品,银信合作产品,QDII产品,结构性产品,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

2005年11月前商业银行提供较少的产品,产品种类少,资金规模较小,这是萌芽阶段。 2002年10月年中国招商银行推出的“金葵花理财”业务,这意味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自2004年以来,银行不断发行自己的理财产品,大多数都是一些投资银行把流动性作为条件,卖一部分低风险取得的收入给投资者。在2005年初,推出中国首个用人民币本金投资的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利用海外成熟的金融市场,抢占理财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2005年末到2008年中期为发展阶段,此时理财产品逐渐丰富,结构化产品变得复杂化,产品发行规模和数量每年都保持高速增长。2005年12月,银监会允许银行发行股票挂钩产品和商品挂钩类产品,但是要获得衍生品业务许可证,这对中国银行理财产品提供了很大的发展体制保障。此后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项目融资,购买新股,股票挂钩, QDII和其他类别的新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在市场中。

2008到2009年为规范阶段,在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风险不断暴露出来,陷入了低潮和整顿时期,之后问题越来越严重,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接受和重视,法律法规的密集出台。由于银行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监管当局加强理财产品的规范管理,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

2010年以来到今天为成熟发展阶段,在2011年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理财产品飞跃增长,国家统计局表示,中国2011年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与2010年相比分别上涨了71%和134%。在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形式出现低开高走,通过1月份的低迷之后,二月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普遍上升,理财产品市场开始出现回温。

新一代理财产品产生的全过程,银行监管部门严格的管理,并不断完善相关的监管法律体系,在防范风险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创新的快速发展。 2005年,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业务进行了规范管理,促进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快速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银监会推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使理财产品市场具有了法律依据。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持续降温, 7月6日,中国银监会提出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

的通知》。 2010年,银行融资市场的快速复苏,中国银监会8月20日和8月28日,颁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金融监管范银信业务相关事宜》和《商业性金融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在2011年,银行融资市场仍然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1月20日和 9月30日分别颁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金融合作业务的通知》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各种经济和法律文件,在金融投资方向,产品发布,以及其他方面的银行信用合作问题更加得到规范,使我们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快速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

对于银行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和其他传统业务相比虽然起步较迟,但因为它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又有更稳定的收入,以防止和减轻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提高银行的竞争力还是不错的,为此它受到各个银行的欢迎。中国的主要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改进,人员培训,客户服务和其它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理财产品业务在最近几年迅速打开国内市场,让商业银行取得巨大的利益,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一项高收益的新兴业务.

三、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建议对策

(一)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已经慢慢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投资理财工具,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它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人员不够专业,银行理财产品缺乏准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还认识不够等,下面我重点介绍几点:

1.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识模糊不清

大多数客户在市场上是普通人,他们没有学过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大多不知道银行理财产品确切的定义,更加往往混淆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区别,可是往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是不可预知的,理财产品收入是密切形势和投资市场情况下的表现,人们最终获得的理财产品收益,往往与预期收益有很大的偏差。

2.各大银行对银行理财产品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品牌战略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期限、定价的灵活性,还有就是对于银行及客户来说风险更小、收益更稳定的特点,这就让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品种。各大商业银行为争夺高端客户,优质客户,以避免损失,激烈的恶性价格竞争,事实上,让客户肯定银行理财产品,获得庞大而稳定的市场份额,市场细分和定位精度创意和个性化的产品,是各大银行应争取的。但目前大量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是盲目发展的,缺乏准确的定位和品牌营销战略。许多银行只忙着市场占有率,市场营销策略,几乎相同的方式,毫无新意,没有目标客户的前期市场分割,产品设计是没有什么新东西,它不能在市场上和客户心目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3.理财专业人员稀缺

根据中国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共同颁发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的个人金融资产超过10万数量已达到70万,预计今年年底将增加840,000元,但我国理财规划师是稀缺的,十月底,中国大陆理财规划师中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超过30万人,其中多数是二,三级理财规划师,他们多数就职在保险,银行和第三方金融机构。从全国试点到今年5月以来,高级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都已经测试了11次,累计2180人参加高级考试,通过了三科,并取得证书为1237人。换句话说,如今全国高级理财规划师的人数只有1200多人,金融市场的人才供给完全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现有的财务人员不具备为客户特定的利益水平和分析估计

风险的能力,不能采取考虑到客户的短期和长期的长期财务目标和生活的规划,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整体素质不能满足的日益专业化和复杂的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不利于良好的营销理财产品。

4.银行淡化对理财产品风险的宣传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通常包括道德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那么银行的产品推广和销售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淡化风险的问题,过分强调理财产品收益的预期来误导客户。理财产品被宣传为“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银行对产品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度没有得到宣传的重视。

(二)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1.银行要对客户进行银行理财产品知识的正确宣传

银行要对客户普及投资理财相关的金融知识,对要进行投资的客户先要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建议客户购买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宜的理财产品,不能让客户盲目投资。

2.加大专业培训力度

国家,银行,证券等相关部门要大力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宣传理财规划师考试,在大学生中选拔更多的后备人才,让更多年轻人投身到投资理财行业中来,满足理财行业发展的需要。

3.精确的市场定位

也是本研究论文后面要着重强调的,要差异化的市场细分,精确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将理财产品市场细分,确定合理的市场定位。

四、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一)为什么要进行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及市场细分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利率市场化,多元化的服务,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市场上,任何一家银行,不管规模有多大,产品如何丰富,它是不可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并占据全部市场份额,因此,任何银行都不会当“寡头”的,随着在市场的分析和市场细分银行开发理财产品营销的前提下,大多数银行考虑到自己的资源,选择最好的目标市场策略,销售潜力最大,最赚钱的细分市场为斗争目标,采用适当的营销手段,占据这一细分市场,确定一个合理的市场地位,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上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的相关概述

1.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的定义

指银行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根据客户对理财产品的欲望和需求,购买动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将理财产品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被分成了一些消费群体的市场分类过程。

2.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的作用

根据投资者的购买动机、需求欲望、购买习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来细分产品市场,这对银行明确市场定位、制定营销策略、进行产品开发创新及营销都有重要的意义。

(1)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是银行选择目标市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前提。被细分后的子市场更加具体,使银行更加容易获知投资者的需求,同时可以依据自己的经营策略及生产水平和营销水平,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针对确定的小目标市场,银行更容易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细分后的市场,更容易获知投资者的需求和反馈客户的信息,当客户的需求有变化,也可针对性的改变营销策战略,制定出适合的营销策略,以适应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变化,提高银行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量。无论一个银行的实力再强,它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有限的,细分市场之后,选择适

当的目标市场,银行可以集中人、财、物力等,充分发挥在细分市场上的优势,然后再占领自己的目标市场。

(2)在银行理财产品的细分市场中,你可以找到新的机遇,开辟新的市场。银行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发现每个市场板块的潜力,和满足程度,竞争和其他的分析和比较的水平,发现银行市场机会的好处,确定适合银行进入和长期发展的市场及时开发创新理财产品计划,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这样就可以在竞争中拥有主动权。

(3)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行细分,银行可以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优势,拥有和竞争对手抗衡的能力。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市场细分,有利于银行发行目标客户的需求特性,从而调整产品结构,增色理财产品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效的和竞争对手相抗衡。

(4)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行细分,可以找到利润增长点,提高银行的利润。通过市场细分,银行才可能充分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理财产品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创新与开发,并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始终保持产品与目标市场的高契合度,以此保持市场的高占有率,让资金周转灵活、客户维护成本降低,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3.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的依据

多元化理财产品的市场细分,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比如地理因素,人口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者的利益因素。基于这些变量对市场进行细分,有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收益细分这五种基本方式。

(1)地理细分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客户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细分市场,如地区,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等方面的不同,将理财产品市场整体细分成具有差异的小市场。地理细分是相当可行的,主要是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导致客户对产品往往有不同的需求和喜好,他们采取对银行的营销策略,销售渠道,广告和其他措施的反应往往是有区别的。例如,中国的东南沿海区域,众多客户的收入水平高,有一个较高风险的胃口和高风险承受能力,他们是渴望购买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同时追求更高的理财收入,而许多中西部地区客户的经济收入水平差,属于风险厌恶性而且风险承受能力很差,他们更适合购买风险相对低的理财产品。易于识别和分析地理因素细分市场,首先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地缘因素,是一个静态的因素,客户的需求仍然在同一位置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银行也必须基于其他因素进一步细分市场。

(2)人口细分

客户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和喜好,与他们的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家庭生命周期,种族,职业,收入,宗教,教育,国籍和其他人口变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例如,综合月收入和年龄可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做出如下细分:

根据客户月收入和年龄状况,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行细分,年龄段分为18-25岁、26-30岁、31-50岁和51岁以上;月收入分为1500-2000元、2000-4000元、

4000-10000元。因此可以把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为九个细分市场,上图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产品主要集聚在26-30岁,月收入2000-4000元之间,以及31-50岁,月收入在4000-10000元之间。18-25岁之间的年轻客户,他们资金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51岁以上的年龄大的客户,他们经济负担较轻,体力不支,投资理财观念不如年轻人。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潜力型客户。这样的客户基本都处于单身时期的在校大学生或者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人,收入在1500-2000元,理财价值观倾向于先享受型,大部分选择性支出被他们用到了当前的消费中,提升生活水平。他们在理财方面,倾向于选择收益固定,风险较小的货币性理财工具以及债券型理财工具,是保守类的客户。当前这类客户由于所处的职业阶段和生活环境,导致他们的理财需求十分有限,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理财知识,随着财富的积累,他们投资会多样化,容易接受时髦的、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

2)关注型客户。大多数处于单身或者家庭形成初期刚有小孩,他们月收入大致2000-4000元左右,主要是一些公司基层管理人员,具有大专或者本科的教育的水平。这类别客户的理财价值观也多属于先享受型,理财风险态度偏好性,他们能把选择性支出积极投入到股票、外汇、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高收益投资领域中,渴望取得高收益。他们也会购买房贷寿险、短期储蓄险等保险来进行财产保障。

3)战略型客户。这类客户处于家庭成熟期,这时子女长大就学,他们主要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等高收入人群,月收入4000-10000元左右。他们的收入比其他类型客户收入高,他们投资理财主要是考虑到子女,他们主要是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定期定投基金、蓝筹股、债券、教育基金等稳健的投资工具,他们注重投资多元化,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保持投资工具收益的平衡。

4)稳定性客户。处于家庭衰老期,子女已经独立了,他们从事于收入较高的稳定行业,此类客户的理财价值观是后享受型,大多数选择性支出被他们用于退休规划,主要投资于养老保险,国债,保本型基金,储蓄等保守性理财产品,为了资金保本增值,他们投资理财观点很保守,不愿意承受更多风险。

(3)心理细分

心理细分是以客户的心理因素来进行市场细分的,客户的心理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就是说一个人怎么去生活,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人追求刺激冒险的生活,有些人追求平淡简朴的生活,也有些人追求时髦的生活。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他的投资风格,直接表现的业绩预期和风险偏好,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应该细分为保守,稳健,进取的产品市场。

2)社会阶层。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社会中具备同质性和持久性特点的群体。同一阶层的客户他们的理财价值观、投资偏好、投资观念很相似,不同阶层就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必须细分成具有差异性的多个子市场。

3)个性。一个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它会导致一个对其所处环境做出相对一致和持续的反应这就是个性。客户个性不可能相同,有保守、自信、顺从等,银行就要利用这一些个性因素进行细分市场。

(4)行为细分

就是根据客户不同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行为来细分市场的。影响客户行为的因素很多,这里着重说以下几点:

1)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时机。根据客户的需求产生、购买和使用理财产品的不同时机,就可以把客户分成不同的群体,以此来细分市场,比如分成经常性投

资客户和节假日投资客户两类。只要细分有效,营销策略好,银行理财业务就会取得较快增长。

2)客户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程度。可将客户分为潜在购买者、首次购买者、经常购买者等不同群体客户。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高,特别注重吸引潜在购买者,使他们成为首次购买者,然后成为经常购买者,这就让市场得到不断地扩大。

3)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品牌的忠诚程度。很多客户经常会变换银行或者该银行理财产品,另外一些客户则长期专注某一家银行或者该银行理财产品。我们可以发现客户的品牌忠诚情况不同,可以为银行细分市场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帮助银行了解为什么有些客户忠诚本银行产品,而其他一些客户为什么忠诚竞争对手的产品。

(5)收益细分

根据客户追求的利益不同来细分市场就叫做收益细分。因为客户各自追求的利益都不同,所以客户会被不同理财产品的不同特征所吸引,因而可以细分不同的客户。比如有些理财产品是保守的,有些是稳健的,有些则是激进的,不同的理财产品适合不同的客户。

4.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的基本原则

在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细分时,使用的细分变量很多,细分市场方法也多,但并不是所有细分都有效。一般来说,有效的细分应该满足几个原则:

(1)可衡量性。市场被细分出来必须应该能够进行认识和衡量的,它的范围必须明确,规模潜力和购买力的程度,是可以测量的。

(2)可进入性。市场被细分出来要让银行销售活动能够到达的,如果不能进行营销,那就没有意义,银行通过营销是可以影响客户的,让他们有可能进行购买产品。

(3)有效性。细分出来的市场,它的容量和规模要大到可以使银行盈利,如果市场容量太小,获利小,那就事倍功半了。

(4)可区别性。市场被细分出来,它在观念上要能够被区别出来,并且对不同的营销组合战略有着不同的反应。

(三)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的相关概述

1.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的定义

它的定义是指根据各大银行的目标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的条件下和同类产品的某些特性,针对客户对该种产品的某种特性,属性或利益的重视程度,大力打造自己银行理财产品与众的不同,它生动地传递给客户,使客户的认同。

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目标市场范围确定以后,银行需要进一步考虑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如何去接近目标客户、接近之后又要在他们心里建立怎样的形象、占据怎样的位置,进而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领头羊还是跟进者等。银行需要细分市场,选定目标市场,还需要明确自己的地位。有利的地位有助于目标实现。那么明确市场定位的过程就是市场定位。

2. 进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需要遵循的程序

银行对理财产品进行市场定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市场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银行应该在进行产品市场定位时遵循以下程序:(1)了解目标市场客户群的需求;

(2)分析竞争对手理财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定位;

(3)认识银行自己具有的竞争优势和相对于竞争对手拥有的优势;

(4)系统综合分析客户需求、对手优势和自身优势之后来明确市场定位;

(5)制定配套的市场营销组合,宣传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深入客户中。

3.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的策略

市场定位是一种竞争策略,是银行在全面了解、分析竞争对手在目标市场上及目标客户心里的位置后,为本银行及产品确定一个有利的竞争位置,以便更好地与客户沟通,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市场定位在本质上反映了市场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定位策略不同,竞争态势也不一样,市场定位策略主要有三种:

(1)迎头定位

这种定位就是指银行选择与竞争对手相似甚至相同的市场位置,彼此在产品、价格、分销、供给等方面也采取相似的策略,其实质就是与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竞争对手直接较量的定位方式。这种定位如果成功就能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轰动效应巨大,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战斗。但是迎头定位策略风险巨大,银行必须和竞争对手实力相当,同时知己知彼,不能盲目采用。

(2)避强定位

这种策略就是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来进行市场定位,而定位在市场“空白点”,针对目标市场尚未开发,拓展新的市场领域。这种策略使银行避开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风险小,成功率高,适合小型银行采用。它也容易遭到其他银行的攻击,空白市场选择不当也有经营风险。

(3)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指销路窄、市场反应能力差的理财产品进行二次定位。一般情况下,重新定位是银行为了逃离经营困境而寻求重新获得机会被迫采用的策略。当然重新定位还是可以给竞争者重新定位,就是竞争者占据了不该占有的市场位置时,可以通过适当的策略让客户认清对手虚假的一面,从而让竞争者让出它占据的位置,采用这种策略必须谨慎,以免引起恶性竞争。

4.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的三要素

如果要在目标市场上让自己和竞争对手有所不同,并且让客户记住自己的产品,银行在做出市场定位时,必须重点考虑三个要素:

(1)产品特色。市场定位的出发点就是要确定自身产品的特色。银行要了解目标市场上竞争对手所处的地位和自身预期的地位,以及同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性能和自身特点,必须知己知彼。同时,要了解目标客户群体对本银行将要推出的理财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激发客户购买该种产品的欲望。还要考虑自身资源情况,有些产品属性客户很重视,但是自身力所不及。

(2)市场形象。市场定位绝不是银行怎么想就可以了,关键还在于客户怎么看,银行市场定位成功的直接反映,就是客户对理财产品的积极态度和看法。所以银行必须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这就要求银行以自身产品特点为基础,通过积极主动和客户沟通,引起客户兴趣,获得客户认可,并且心中将其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别开来,才能树立起特定的市场形象,才有竞争力。

(3)维护手段。客户对银行及其理财产品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缺乏沟通、传播失误或者竞争者干扰,会导致客户心中形成的市场形象重新变得模糊,进而让客户对本银行理解出现偏差,态度转变。因此,银行成功的市场定位之后,要积极主动联系客户,传播消息,维持和强化客户对本银行的认识。

五、银行理财产品定位及市场细分的总结

在银行理财产品创新方面,必须明确以客户为中心为上帝的经营理念,以客户需要为基础,细分各类客户群体的市场,即根据客户的年龄、资产、偏好、教育等标准对客户进行划分,并把投资者生活的地理位置、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总体考虑,将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划分为无数个小细分市场。然后在众多的小

细分市场中,根据自身的人力、资金能力、规模水平等情况,选择有相当规模及发展前景和具有较大利润能力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通过市场的细分,然后进行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对各类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差异性的理财产品,改善营销策略,提高经营水平,让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都得到较好的满足。高端客户主要提供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银行理财产品,因为他们收入水平较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低端客户则主要推出保守型,稳健的理财产品,因为他们收入水平较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只有坚持产品开发差异化战略,个性化的研究,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和开发新的服务及产品功能的深度系统开发和差异化营销,为了探索我们所有的客户群体隐藏的潜在价值最大化。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投资理财需求越来越大。根据文中月收入和年龄综合考虑进行市场细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即以年龄在26-30岁之间、月收入在2000-4000元之间和年龄31-50岁之间、月收入在4000-10000元的客户作为目标客户,对于这一群目标客户银行应该针对性的重点作出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辛树森:《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43-58;

2.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0-143;

3.霍文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35-136;

4.乔楠楠、吕德宏:《基于聚类分析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细分—以陕西省杨陵区为例》,《海南金融》,2010年第8期,23-26;

5.刘倩倩、杨立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研究》,《海南金融》,2011年第8期,第82-88;

6.吕乐千:《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研究》,《武汉金融》,2013年第1期,45-50;

7.孟艳菊:《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2010年第12期,第68-72;

8.叶林、黄爱学:《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的信息披露义务》,《法治论坛》,2010年第1期,112-113;

9.William F.Sharpe,《A Simplified Model for Portfolio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1963年第2期,398-412;

10.Zvi Bodie,《Thoughts on the Future:Life-cycle Invest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Financial Analysts Jounal》,2003年第1期,24-29.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1

【发布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号 【发布日期】 -08-28 【生效日期】 -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号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9次主席会议经过。现予公布,自 1月1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活动,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以下简称理财产品)销售是指商业银行将本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向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以下

统称客户)宣传推介、销售、办理申购、赎回等行为。 第三条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等相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客户合法权益。第四条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等相关规定,对理财产品销售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五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如实告知原则。 第六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充分揭示风险,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销售。 第七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进行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销售活动包含的法律关系,防范合规风险。 第八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 第九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风险匹配原则,禁止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风险匹配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只能向客户销售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 第十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客户风险提示和投资者教育。 第三章宣传销售文本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理财意识的日益增长,中国的理财业务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商业银行,无论从产品种类上,还是从发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理财业务的开展,既为商业银行维护和拓展高端客户提供了有利条件,又为其带来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和综合效益。因而,作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中间业务,大力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将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与现状 (1)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当时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占有率比较低,缺乏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增强其吸储能力,缓解资金趋紧压力,这直接推动了我国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的出现。 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实施改革,外币理财业务开始占了理财业务的主导地位,但总体规模不大,也没有形成竞争市场。而后,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 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先河。 2006以后,随着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在面对存款市场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加大了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行力度,不断丰富和延伸理财品牌及价值链上的子产品。至此,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的变化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初创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初期的外币理财产品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更为规范,且客户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相互隔离。也就是说,此时的理财产品仅仅依靠银

各种理财产品对比

各种理财产品对比 一保险 保险分类: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 四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人民保险 平常保险理财分类: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 理财险种收益来源投资标的投资渠道投资期限年均收益对应客户 投资连结保险(与投资挂钩的保险) 投资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基金公司5年以上不确定可承受一定风险有中期投资心态的客户 万能险(保障型,灵活)投资 银行大额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AA级以上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基础设施银行发债机构20年以上 2%-6%保守型客户有长期理财心态 分红险(可分配盈余按比例分配给客户)公司经营盈余银行大额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AA级以上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基础设施 银行、发债机构终生2%-5%防守型客户 保险劣势 1、保险公司是一个规避风险的机构,不是专业的理财机构 2、周期长,最短5年以上 3、风险是投资者承担的

4、退出费用高 5、国家规定保险主要投资于债券 二股票 广义: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狭义:就是二级市场上交易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A股: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 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 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B股: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现阶段B股的投资人,主要是上述几类中的机构投资者。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只不过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 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 股票优势 (1)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五大银行哪个理财最好 保本理财产品排行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五大银行哪个理财最好保本理财产品 排行榜 “保本”是银行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收益来划分的一个类别。顾名思义,保本型理财产品会保证本金的安全,在本金的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收益的一款产品。下面小编分享了保本理财产品排行榜,一起来了解吧。 保本理财产品排行榜 1、国债

国债:保本保收益,由国家发行,是最安全的出资工具,可是收益不高,期限不等,共有1、3、5、7、10这5个期限。 2、稳妥类理财商品 保本保收益,出资期限对比长,收益通常比同期国债高出2%左右,与国债的差异即是,稳妥类的有稳妥特质。 3、保本型的基金 保本型基金的中心即是保本,对期限请求较高,若没有到期就换回的话,不但不保本,还要承担基金净值动摇的危险,与银行存款或国债出资对比,保本基金具有较高的增值潜力,在相同保证本金报答的一起,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

4、银行理财商品 危险与保本型基金差不多,收益通常是4%-7%,可是收益高的不是常常性的存在,并且数额也是有约束的,需求常常关注,不过银行理财商品期限对比灵敏,有1个月的,3个月的,半年的。保本也不在话下。 5、钱银式基金 与银行理财商品差不多,有时候收益也能到达年化5%以上,保本没问题,具有极好的流动性,出资者能够随时转让基金单位。他与前几个保本型理财商品的差异即是,每日记收益,1000元起购,出资者可利用收益再出资,不断堆集出资收益,添加出资者所具有的基金比例。 6、信任

收益较以上一切保本型理财商品都高,年化收益8%-12%。期限对比灵敏,大部分为1年期和2年期。安全性较高,因为信任商品中有风控办法,并且一切的风控办法都是由信任公司紧密把控的。起点较高50万或100万起步,通常情况 下保本保收益。 理财产品哪个好 最普通——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是比较常见的理财方式。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差距不大,一般年收益率在4.5%-5.5%左右, 投资期限也较灵活,几个月至一年的都有。不过银行理财产品中也有结构性的理财产品,这些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并非保本类型,投资者在投资理财前还需要了解清楚。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多只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以下简称理财产品销售是指商业银行将本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向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以下统称客户宣传推介销售办理申购赎回等行为 第三条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等相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客户合法权益 第四条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等相关规定对理财产品销售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五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如实告知原则 第六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充分揭示风险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销售 第七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进行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销售活动包含的法律关系防合规风险 第八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 第九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风险匹配原则禁止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风险匹配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只能向客户销售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 第十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客户风险提示和投资者教育 第三章宣传销售文本管理 第十一条本办法所称宣传销售文本分为两类 一是宣传材料指商业银行为宣传推介理财产品向客户分发或者公布使客户可以获得的书面电子或其他介质的信息包括 一宣传单手册信函等面向客户的宣传资料 二传真短信 三报纸海报电子显示屏电影互联网等以及其他音像通讯资料

四其他相关资料 二是销售文件包括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理财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客户权益须知等经客户签字确认的销售文件商业银行和客户双方均应留存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制作和发放的管理宣传销售文本应当由商业银行总行统一管理和授权分支机构未经总行授权不得擅自制作和分发宣传销售文本 第十三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应当全面客观反映理财产品的重要特性和与产品有关的重要事实语言表述应当真实准确和清晰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虚假记载误导性述或者重大遗漏 二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 四登载单位或者个人的推荐性文字 五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使用业绩优良名列前茅位居前列最有价值首只最大最好最强唯一等夸大过往业绩的表述 六其他易使客户忽视风险的情形 第十四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只能登载商业银行开发设计的该款理财产品或风险等级和结构相同的同类理财产品过往平均业绩及最好最差业绩同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引用的统计数据图表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全面并注明来源不得引用未经核实的数据 二真实准确合理地表述理财产品业绩和商业银行管理水平 三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应当明确提示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构成新发理财产品业绩表现的保证如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中使用模拟数据的必须注明模拟数据 第十五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提及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结果的应当列明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名称及刊登或发布评价的渠道与日期 第十六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中出现表达收益率或收益区间字样的应当在销售文件中提供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以醒目文字提醒客户测算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如不能提供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则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中不得出现产品收益率或收益区间等类似表述向客户表述的收益率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应当简明清晰不得使用小概率事件夸大产品收益率或收益区间误导客户

银行理财产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60399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0399A←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自2004年初露锋芒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2008年,尽管面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境内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不安的局面,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仍然创下历史新高。2008年各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23055亿元。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无疑,银行理财产品已稳居理财市场的第一位,规模超过其他类别理财产品的总和,成为推动国内理财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到44492个,同比增长%,发行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5月,共有128家银行发行了4378款个人理财产品,参与银行数量减少20家,产品发行数量环比降幅为%。 2011年以来,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保持高度关注,监管程度趋于严厉。2 011年10月9日,银监会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并规定从20 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8号文),规范商业银行理财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8号文表明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健康规范发展持积极鼓励的态度。“非标”债权资产的投资受限,实质是倒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而不是封杀或封堵理财业务的发展,这将利好整个理财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利于理财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23889款,较2010年增长%,

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研究》2008年第9 期 一、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和主要特征 随着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目前已形成人民币理财产品与外币理财产品两大类型,截至2008年 3 月底,国内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615种,外币理财产品1467 种。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两种产品预期收益率不断攀升。资料显示,2005 年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计最高收益率为 2.73%,2006 年达到 3.34%,2007 年进一步攀升到 11.73%,是2005年的4.3 倍。同时,2005年推出的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计最高收益率为 3.99%,2006 年达到 4.88%,2007 年进一步攀升到7.38%,比2005 年增长85.0%。 2. 人民币产品委托期限稳步上升,外币产品委托期限呈波动变化。资料显示,2005年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委托期限为270.8 天,2006 年增至310.0 天,2007年进一步增至336 天,比2005年延长了65.2 天。2005年推出的外币理财 产品平均委托期限为345 天,2006 年减至261.6 天,2007 年回升至334.3 天, 比2005 年略降10.7 天。 3. 产品购买门槛呈增高态势。资料显示,2005 年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起始金额为23000 元,2006年达到93411元,2007年略有回落,仍高达88867 元,是2005年的 3.9 倍。外币理财产品分币种看,2005年推出的美元理财产品平均起始金额为2997 美元,2006 年达到6871美元,2007年达到10919 美元, 是2005 年的 3.6 倍;2005 年推出的港币理财产品平均起始金额为14616港币,2006年达到40723港币,2007 年进一步升至55600 港币,是2005年的3.8 倍。 4. 产品发售明显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资料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发售较多地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更是银行理财的首选地。截至2008年3月底,推出的615种人民币理财产品中,28.8%的品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售,其中,14.5%的产品仅在上海发售;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对发达地区的热衷更加突出,推出的1467 种产品中,51.5%的产品仅在发达地区发售,其中,2 5.3%的产品仅在上海发售。 5. 产品发售以非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资料显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发售银行理财产品的力度明显不如其他商业银行。截至2008年 3 月底,推出的615 种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四大国有银行共发售106种,所占比例仅有17.2%,其他商业银行共发售509 种,所占比例高达82.8%。推出的1467 种外币理财产品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发售425 种,所占比例仅有290%,其他商业银行共发售1042 种,所占比例高达71.0%。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理财发售总额中占据了一半以上,成为理财产品的主要发售银行。 6. 美元和港币是外币理财产品的主要币种。资料显示,从外币理财产品的构成来看,美元和港币占绝对优势。截至2008年3月底,推出的1467种外币理财产品中,美元理财产品有991种,占6 7.6%,港币理财产品有317种,占21.6%,其他币种理财产品有159 种,仅占10.8%。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理财产品呈现出明显的“两高一长” 的特征,即预期收益率高、购买门槛高和委托期限长。众所周知,高预期不等于高回报,门槛高和期限长意味着大量的资金可能会被套牢。在这样的前提下,广大消费

5步买到最好银行理财产品21页

第一步 对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问这三个问题 这个产品是否保证本金和收益?(注意,保本和保收益是分开的)如果这个产品不能保证本金和收益,那么表现最差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什么情况下会达到最差收益,拿到最好收益的条件是什么? 银率网理财产品数据分析师狄麟麟提醒《钱经》的读者:购买理财产品,首先要了解理财产品的基本要素,如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多长时间),投资方向(投的是什么),预期收益率(能赚多少钱),收益率的计算方式,投资币种(投的是什么)等。在了解了这款理财产品的基本情况后,投资者需问三个问题: 此款产品是否保证本金和收益;如果此款产品不能保证本金和收益,那么表现最差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何种情况下会达到最差收益;此款产品可以拿到最好收益的条件是什么? 以一款最好收益为14%,挂钩四只股票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为例,读者就能明白三个问题的重要性。 首先,这个产品不保本(不能保证本金)和不保收益,表现最差的情况可能损失掉部分本金,如果投资者能接受此风险,那么进一步询问理财顾问,什么情况下可以拿到14%的收益?理财顾问可能会告诉投资者,四只股票每个观测日都要达到某个标准,高出标准多少,可以拿到收益等。

投资者与理财顾问沟通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判断,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未来能拿到预期收益的概率有多大,也就是判断四只股票达到理财顾问所说的条件的概率有多少。 2011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仍然是主要风险收益类型,该类型产品发行共计11246款。保证收益型产品发行数量超5000款,较2010年增长1437款。其中,固定收益型产品4803款,市场份额达四分之一,但相比2010年小幅下滑0.34个百分点;而保证最低收益型产品市场占比由2010年的1.25%上升至2011年的1.62%,发行数量逾300款,这部分产品主要为保证收益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数量为2817款,市场占比近15%。 第二步看懂产品说明书 所有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都由这两部分组成:风险提示和产品概述。 在产品说明书中,一般在产品说明书首页上方,会揭示产品的风险,投资者需重点关注:理财产品到期后本金及收益是否能够保证,以及保证的比例或金额。 在产品概述部分,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产品的风险等级描述和产品投资期限。前者用来检测是否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产品投资期限则用来匹配自己的资金流动性以及预计的投资时间。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征求意见稿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征求意见稿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活动,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以下简称理财产品)销售是指商业银行将本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向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以下统称客户)宣传推介、销售、办理申购、赎回等活动。 第三条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等相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客户合法权益。 第四条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等相关规定,对理财产品销售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五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如实告知原则。 第六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充分揭示风险,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销售。 第七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进行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销售活动包含的法律关系,防范合规风险。 第八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披露充分。 第九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风险匹配原则,禁止

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 风险匹配原则是指客户只能购买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 第十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客户风险提示和投资者教育。 第三章宣传销售文本管理 第十一条本办法所称宣传销售文本分为两类。 一类是宣传材料,指商业银行为宣传推介理财产品向客户分发或者公布,使客户可以获得的书面、电子或其他介质的信息,包括:(一)宣传单、手册、信函等面向客户的宣传资料; (二)电话、传真、短信、邮件; (三)报纸、海报、电子显示屏、电影、互联网等以及其他音像、通讯资料; (四)其他相关资料。 一类是销售文件,指需要客户签字确认的文件,包括: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理财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客户权益须知等;经客户签字确认的销售文件,商业银行和客户双方均应留存。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制作和发放的管理,宣传销售文本应当由商业银行总行统一管理和授权,分支机构未经总行授权不得擅自制作和分发宣传销售文本。 第十三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应当全面、如实、客观反映理财产品的重要特性和与产品有关的重要事实,语言表述应当真实、准确和清晰,不得有下列情形:

华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和发展

学年论文 题目:华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 状和发展 学院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 2012级(3)班 学号 1223110122 姓名庞诗婉 指导教师谭春枝(教授)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日

摘要 个人理财,是在对个人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结合预定目标运用诸如储蓄、保险、证券、外汇、收藏、住房投资等多种手段管理资产和负债,合理安排资金,从而在各个人风险可以接受范围内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大化的过程。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是一家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不同于其他银行的重要标志。文章首先介绍了华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背景,然后通过SWOT工具对华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华夏银行自身的优势和缺点提出了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的策略,以期为华夏银行制定个人理财产品发展计划略有帮助。 关键字:华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发展策略

目录 一、华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简介 (1) (一)华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背景 (1) (二)华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概况 (1) 1、稳盈系列 (2) 2、增盈系列 (2) 3、创盈系列 (2) 4、慧盈系列 (3) 5、金盈系列——代理个人黄金业务 (3) 6、天天理财系列 (3) 7、活期与通知存款联动业务 (4) (三)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 (4) 二、华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SWOT分析 (6) (一)华夏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的优势 (6) 1、电子银行渠道优势 (6) 2、品牌优势 (7) 3、客户资金管理经验优势 (8) (二)华夏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的劣势 (8) 1、网点渠道劣势 (8) 2、经营管理混乱、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 (9) 3、综合实力不敌大银行 (10) (三)华夏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的机会 (10) 1、经济持续增长,社会财富集中 (10) 2、理财意识、理财需求增强 (10)

各银行理财产品对比

各银行理财产品对比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近阶段证券市场止跌后有所企稳,楼市也逐渐趋于冷淡,大量避险资金涌入贵金属市场和低风险、收益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一些理财产品刚一发行就被“秒杀”的现象。根据投资币种不同,一般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和双币理财产品。如外币理财产品只能用美元、港币等外币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只能用人民币购买,而双币理财产品则同时涉及人民币和外币。 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后就可以获得协议上规定的收益,反之为非保证

型。非保证型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银行按照约定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一般银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风险仅次于储蓄风险,是追求稳定收益的稳健型客户的最佳选择。目前,兴业银行推出的6月第三期“天天万利宝”人民币理财产品正在发售中。 银行理财产品近些年来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从xx年的132只迅速蹿升到2016年的7353只,在类型上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有人民币理财、外币理财、保本保收益理财、保本浮动收益理财等,在期限上也是从7天到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不等,从各个方面满足了客户的投资需求。具体说来,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两种分类方式:第一种,按标价货币分类,银行理财产品分为外币理财、人民币理财和双币种理财

法律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共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活动,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以下简称理财产品)销售是指商业银行将本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向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以下统称客户)宣传推介、销售、办理申购、赎回等活动。 第三条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等相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客户合法权益。 第四条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等相关规定,对理财产品销售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五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如实告知原则。 第六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充分揭示风险,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销售。 第七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进行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销售活动包含的法律关系,防范合规风险。 第八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披露充分。 第九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风险匹配原则,禁止误

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 风险匹配原则是指客户只能购买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 第十条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客户风险提示和投资者教育。 第三章宣传销售文本管理 第十一条本办法所称宣传销售文本分为两类。 一类是宣传材料,指商业银行为宣传推介理财产品向客户分发或者公布,使客户可以获得的书面、电子或其他介质的信息,包括:(一)宣传单、手册、信函等面向客户的宣传资料; (二)电话、传真、短信、邮件; (三)报纸、海报、电子显示屏、电影、互联网等以及其他音像、通讯资料; (四)其他相关资料。 一类是销售文件,指需要客户签字确认的文件,包括: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理财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客户权益须知等;经客户签字确认的销售文件,商业银行和客户双方均应留存。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制作和发放的管理,宣传销售文本应当由商业银行总行统一管理和授权,分支机构未经总行授权不得擅自制作和分发宣传销售文本。 第十三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应当全面、如实、客观反映理财产品的重要特性和与产品有关的重要事实,语言表述应当真实、准确和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毕宁 摘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大银行为了更好的持续发展下去相继推出了不同的理财品,理财产品既是满足大众需求的一种新型产品,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不少收益。本文主要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当前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 银行; 理财产品; 市场现状; 问题; 对策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收入普遍上升,人们的理财意识也有所提升,对此,各大银行根据居民个人的理财意识继而推出了很多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是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它不仅能够满足居民投资的需求,同时也为银行拓宽了业务渠道,更好的获得收益。 一、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 ( 一)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规模 可以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较快,自2005 年开始,年增长率在不断上升。截止到2013 年年末,我国的银行理财资金已经达到10万亿元以上,这说明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银行重要的资产管理业务。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不仅发展速度较快,其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 ( 二) 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 近年来,我国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现如今,由最初发行的138 款产品现在已经多达4000 款以上。与美国相比,其市场活跃性强,美国理财产品没有明显的增长,但是其中的几百款产品数量波动明显。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多种多样,但是可以按照以下四个结构进行划分。首先,从是否保本的角度将理财产品划分为保本产品和非保本产品两类,其中非保本产品占据的比例较大。其次,从资金投向的角度划分,分为投向债券、投向存款等各大种类,分布占据不同的比例。然后,从期限的角度划分,产品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类型。其中一年以内的产品视为短期理财产品,其占据比例较高,多达88.4%,而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视为长期理财产品,占据份额大概占11.6%左右。 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 一) 立法的缺失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发展到大市场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和约束。虽然在2005 年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法被确立起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状况的变化,以往的部分法规显然已经不适用当前的市场现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之规定了个人理财业务,除此之外,其他相关的理财业务并没有与之相应的监管法规,立法的缺失无疑会加大理财产品的风险因素。 ( 二) 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要想银行的理财业务良好的运作下去离不开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在当前我国银行的内部管理中仍然存在多种问题。首先,理财业务的管理结构不清晰,战略定位不准确。银行的高层还没有对银行未来理财产品的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和定位,且银行管理部门也缺乏专业的人员以及专业的系统去管理和运作,这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次,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渠道有限,银行的理财没有法律主体投资地位,因此银行的资产投资基本都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银行的投资渠道有限,对发展理财产品市场也有着很大的制约性。

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目前,各商业银行竞相向市场推出了各具特色 的理财产品。本文在对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和银行理财产品下半年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指出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银行理财;股权投资;创业板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自2004 年初露锋芒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 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2008 年,尽管面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境内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不安的局面,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仍然创下历史新高。2008 年各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 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23055 亿元。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 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无疑,银行理财产 品已稳居理财市场的第一位,规模超过其他类别理财产品的总和,成为推动国内理财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率先反弹,相关市场相继回暖,

银行理财市场也火热起来,2009 年一季度,各银行共发行理财 产品985 款,与2008 年一季度持平,其中家银 3 月份全国43 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55 款,比2月增长三成,理 财产品 的发行呈现出回暖态势。2009年4月份,银行间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452 款,数量与3 月份基本一致,平均委托管理期限189 天。从期限结构看,短期产品依旧占据市场主流,全月共有301 款半年以内产品上市,占总数的七成。收益率方面,产品平均期望收益率2.42%,高于基准利率44 个基点。 从迄今为止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特点来看,绝大多数产 品都是看涨理财资金的最终投资方向。这些投资方向,按照中国社 会科学院理财产品中心的分类,已经涵盖了信用、利率、汇率、股票、商品、保险、混合等非常广泛的投资领域。 、2009 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1继续扩大境外投资。随着沪深股指的不断上行,整 个市场积聚的系统性风险也在逐步加大,资产的分散配置是投资者 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 现有的渠道实现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比如银行QD n产品。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仍具有贬值空间。 因此,在资产全球化配置过程中应注重对非美元资产进行投 资,购买的资产尽量避免以美元计价。鉴于欧元、英镑对美元的升 值幅度均比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更快,以欧元、英镑计价的资 产值得特别关注。 2参与股权投资。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造就了大量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南京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 及对策 姓名:平安 学号:256125440 专业:金融学 年级:大四 指导教师:余明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学号: 256125440 姓名:文宇 摘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虽然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极大制约了了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能够从现状当中发现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无疑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先解释理财的内涵,介绍理财产品的分类,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产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理财、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Abstrct: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marke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in full swing, but there are a lot of issues, greatly restricted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market. Were found to constraints from the status quo,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 commercial banks is no doub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business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first explains the mean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from the micro and macro aspects of the property market, commercial banks, manage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finally mak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anaging finances、Commercial bank managing finances product、present situation, existence ques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管理分析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管理分析 在当前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经营 范围也得到了逐渐的增加,在商业银行的自身经营中,需要不断对相关的理财产品的营销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摘要:当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未来发展 前景也比较乐观,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在产品的相关营销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实际的探讨中需要结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具体状况,正确认识理财产品在商业银行营销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然后对相关的营销管理策略进行不断的改进。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管理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特点 在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营销中,其产品具有无形性的特点,理 财产品不属于看得见、摸的着的有形产品,他们实质上是银行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客户通过消费这一服务能实现自身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另外,其服务还具有同质性的特点,通常银行的理财产品并没 有所谓的专利权,这就容易被其他银行进行模仿,再加上市场的准入条件要求较低,这就为模仿这一行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只要将产品进行名称等的变化就可以重新推向市场了,因此在产品营销管理工作中就要针对这一特点增强自身产品的差异化与个性化。此外,还应该重视品牌营销,在理财产品的发行上并不会存在太大的功能上的不同,而客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通常是被品牌 * 力所吸引。

并且理财产品的类型也比较多,客户的专业了解程度不高,在 选择过程中不会进行细致的优劣比较,在最后的决策上也往往会受到品牌形象 * ,因此在今后的营销中应该注重品牌的建立。根据wind、华宝证券研究所xx年的数据表明,在银行理财业务中,有72%的客 户是个人客户,因此,个人理财业务较大比重也是银行理财营销中的一大特点。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管理策略分析 1.适度开发针对中低端客户的理财产品 银监会出于稳健安全考虑,在xx年提高了投资者购买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门槛,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把重点放在了个人高端客户群体上。 由此可见,他们对银行的中低端客户缺乏重视,在银行中的理 财产品的潜在投资者群体中,大多数普通的投资者都会因为房价高的压力,在买房支付之后手中也没有了过多的闲置资金,这样大部分的客户拥有的投资金额在万元之间,尽管他们可以并且愿意承担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但是在实际的购买过程中却会被过高的“门槛”阻挡,最终只能将手中剩余的资金存为定期储蓄。 这样就造成了那些有需求,但不符合理财投资标准的人们望而 却步,也享受不到理财产品所带来的比定期存款还高的收益率了,对自身资产的持续增值造成了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逐渐增加,中等收入人群也在逐渐增加,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营销工作中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与中低端客户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一些适合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开题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越来越强烈,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同时,商业银行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上也越来越大。 从2004年9月推出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算起,我国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有快10年多时间,但每年理财产品都已成倍数量扩张。据统计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较2011年上涨25.84%,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2013年年末,普益财富统计显示,2013年1至10月银行理财市场发行个人理财产品共计37880款,较2012年同期增长30.47%。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4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理财产品存续51560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2.6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约2.41万亿元,增幅23.54%。这些数据表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受到了金融市场的认可,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化,集合化的投资理财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理财产品的产品的增多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问题。银行理财产虽然发行数量众多,但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金融创新,创新多以购买和模仿国内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主。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在产品说明方面以预期收益率为导向的说明方法,使投资者难以正确认识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

方面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客户获取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渠道较少,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的公布主要以银行定向通知为主,投资者很难获取理财产品的历史表现情况。 (2)研究意义 通过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银行之间理财产品的对比,提出投资风险控制的对策,让投资者更好的获益。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发展十分迅猛,但是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2008 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许多银行理财产品遭遇到了惨痛教训。首先浦发银行爆发了“零收益”的理财产品,随后东亚银行、中国银行、深发展等多家银行也相继出现了“零收益”的理财产品,渣打银行甚至出现了亏损5%的理财产品。这主要是因为出现“零收益”和亏损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对国外产品的生搬硬套,而且对于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过于乐观。因为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导致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产生了质疑。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增加了其表外业务,获得了更多的收入。 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居民来说,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多了一种对资金保值增值的选择;对于资金的融入者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也为其提供了快速筹集资金的渠道,满足了融入者对资金的需求;因为理财产品具有灵活性,所以能够充分的挖掘理财产品投资标的的流动性。显而易见,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当下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可支配财富不断增加,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通货膨胀和负利率也催化了居民的投资热情。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了金融全球化的步伐,国外金融理财观念的更新互相渗透,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积极转型,寻求打破依靠存贷利息差的新型盈利模式。外在需求因素和内在创新发展因素共同推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迅猛发展。然而中国理财市场仍属于一个新兴市场,存在着制度尚不完善,监管尚不到位,产品设计单一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对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推动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政策建议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Analysis 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rising income levels, increasing disposable wealth, so the demand for financial products is also increasing. Inflation and negative interest rates are also a catalyst for investment enthusiasm of residents.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foreign financial planning concept of updating mutual penetration, m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actively seek to rely on deposit and lending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to break new profit model. In summary, the external demand factors and internal factors that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products. However, the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is still in an emerging market,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supervision is not in place, a single product design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produc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products to mak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hoping to promote China's banking personal financ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play a facilitating role.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Products Policy Recommend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