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西藏隆子县的玉麦乡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脉北麓,面积3644平方千米,2017年底人口为32人.该乡南部地区被印度侵占。1983年至今,乡长桑杰曲巴及其两个女儿守望着这片国土,护卫着五星红旗,下图为玉麦乡位置及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下列正确描述玉麦乡气候特征的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丰富

C. 全年气温较高,干湿季较明显

D. 冬季较寒冷,降水集中于冬季

2. 导致玉麦乡的对外公路不够通畅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势高,空气含氧量低

B. 地形的起伏较大

C. 大雪封路和泥石流频发

D. 地震、崩塌频发

【答案】1. B 2. C

【解析】

1. 玉麦乡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因此年均温较低;同时据图分析可知,印度洋暖湿气流沿玉麦河谷北上,遇到高山阻挡,造成玉麦冬季多雪、春夏秋三季多雨的气候特点,因此降水较丰富。故选B。

2. 交通对外不够通畅应从沿途遇到的困难考虑。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冬季多雪,降水丰富的特点,因此冬季常大雪封路,且降水多,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泥石流多发。故选C。

冈底斯山脉的次高峰冈仁波齐峰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海拔6638米),形似金字塔,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于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两湖相距不远且有地下水道连接,前者是淡水的“圣湖”,后者却是咸水的“鬼湖”。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 冈仁波齐峰南坡白雪皑皑而北坡积雪较少,关于其成因的推测,合理的是

①北披坡度更陡②北坡光照更强③南坡风力更大④南坡降雪更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 冈仁波齐峰至今无人能(敢)登顶,其原因最可能是

A. 自然原因--位置偏僻

B. 政治原因--军事禁地

C. 宗教原囚--宗教圣地

D. 技术原因--坡度太陡

5. 与拉昂错相比,玛旁雍错盐度较低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 湖面风力较大

B. 有湖水流出

C. 汇入淡水较多

D. 蒸发量较小

【答案】3. A 4. C 5. A

【解析】

4. 从地貌因素来看,山地坡度越陡,积雪越易下滑,越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高,故①推断正确;北半球山地北坡光照比南坡弱,故②错误;风力越大,越不利于积雪的保存,故③推断错误;南坡为迎风坡,降雪比北坡多,故④推测正确。故选A。

5. 阅读材料可知,冈仁波齐峰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因此,冈仁波齐峰至今无人能(敢)登顶的原因最可能是宗教原因。故选C。

6. 两个湖泊狭长的水道沟通,玛旁雍错汇入河流较多,且水体又是流向拉昂错,相当于是拉昂错水体来源之一;拉昂错相对封闭,加上蒸发量大的原因,造成了拉昂错的盐度比玛旁雍错高。而与湖面风力大小关系不大。故选A。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的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藏南地区,与青藏高原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这里地壳垂直抬升与水平位移共同作用,地形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墨脱气候温和,年降水量3000~4000 mm。墨脱公路嘎隆拉雪山隧道时常发生透水事故,严重影响

了墨脱的物资供应。据此完成7~9题。

7. 墨脱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气旋雨

D. 锋面雨

8. 墨脱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A. 东南季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西北季风

9. 墨脱公路嘎隆拉雪山隧道建成后透水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原因是

A. 年降水量丰富

B. 岩层错动

C. 冰川侵蚀强烈

D. 地下水位高

【答案】7. B 8. C 9. B

【解析】

7. 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迎风坡一侧,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故选B。

8. 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挟带印度洋暖湿水汽,受地形抬升在该区域形成丰富的降水。故选C。

9. 墨脱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导致岩层错动,易引发隧道工程发生透水事故,B选项正确;年降水量、冰川侵蚀、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小。故选B。

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藏嘎至虾日)长约76 km。该地区地形抬升扰乱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成为中低纬度的高寒气候区。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水系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 下列有关图示区域地势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南部、北部和东部高

B. 中部高,南北低

C. 南部、北部和西部高

D. 中部高,四周低

11. 加查河段以藏木为界,其上游河谷狭窄,有两处瀑布,两岸为花岗岩;下游为弯曲河床。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河流上游以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成“V”形

B. 上游沉积物多,沿途冲积扇多且广

C. 下游河床成“U”形,两侧河床几乎对称

D. 瀑布多因断层影响发育而成

【答案】10. C 11. D

【解析】

本题组以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水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地势特征判断、流水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0. 根据雅鲁藏布江整体流向可知,图中干流河段自西向东流动,由此判断,地势西高东低,排除A、D。从支流分布看,以加查河为南北对称分布,说明与干流河谷相比,南北两侧地区海拔较高,排除B,选项C符合题意。

11. 加查河段上游属于雅鲁藏布江的一段,题中信息表明该河段河谷狭窄,应以下蚀为主,河谷呈“V”形,上游河段的两处瀑布有溯源侵蚀,但不是主要侵蚀方式,A错。题中信息表明,河流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说明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而冲积扇是位于河流流出山口以后,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的,B错。题中信息表明,下游多为弯曲的河床,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泥沙淤积严重,凹岸以侵蚀为主,河床两岸差别较大,C错。题中信息表明,两岸岩石为花岗岩,岩性差别不大,不会因岩性差别而形成瀑布;该地位于板块挤压边界,

地壳运动活跃,断裂发育较多,说明当地瀑布极可能是是断层影响形成的,D对。故选D。

二、综合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那曲地区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地表84%是草地,高嵩草、矮嵩草、紫花针茅是牦牛主要的饲用植物。牦牛四肢粗健,皮毛厚实,心肺发达,耐饥渴,是那曲地区主要畜种之一,每年10月是牦牛适宜屠宰期。早年牦牛主要作为役用(耕作、运输),近十多年来,随着牦牛奶、牦牛肉干、牦牛绒衫、牦牛工艺品等上百种产品生产加工,牦牛产业在那曲地区快速兴起。左图是那曲地区示意图,右图是那曲地区三种牧草生物量年内变化图。

(1)分析牦牛成为那曲地区主要畜种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简述牦牛适宜在每年10月屠宰的理由。

(3)分析牦牛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4)当地有企业计划大幅扩大牦牛产业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试为专家的质疑提出依据。

【答案】

(1)牦牛四肢粗健,适应当地高原丘陵地形;皮毛厚实,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心肺发达,

适应当地缺氧的环境;耐饥渴,适应当地干旱的环境;草场面积大,牧草丰富。

(2)每年5~10月份,牧草生物量增加,牦牛食物充足,体重增加;10月份后,牧草减少,牦牛体重下降,所以10月份是牦牛最为肥壮的月份,适宜屠宰。

(3)青藏铁路开通后,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市场规模扩大;牦牛放牧规模扩大;牦牛加工能力增强、产业链延长(或产品种类增多、用途广泛,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提高。(4)那曲地区高寒草场单位面积载畜量小;大幅扩大牦牛放牧规模会导致草地退(沙)化,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或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大规模加工过程中可能加剧环境污染。

【解析】

(1)该地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是突出的环境特征。结合材料分析,牦牛四肢粗健,善于爬坡,适应当地高原丘陵地形。皮毛厚实,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心肺发达,适应当地缺氧的环境。牦牛耐饥渴能力强,适应当地干旱的环境。高原上草场面积大,牧草丰富。(2)准备屠宰的牲畜,最好是长的肥壮。每年5~10月份,牧草生物量增加,牦牛食物充足,体重增加。10月份后,牧草减少,牦牛体重下降,所以10月份是牦牛最为肥壮的月份,适宜屠宰。

(3)青藏铁路开通后,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牦牛产品销售市场规模扩大。由于市场需求增加,牦牛放牧规模扩大。牦牛加工能力增强、产业链延长,产品种类增多、用途广泛,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提高。

(4)那曲地区高寒草场单位面积载畜量小,生态环境脆弱,大幅扩大牦牛放牧规模会导致草地退、沙化,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大规模加工过程中,可能加剧环境污染。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牧业发展的条件,牦牛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产生的影响。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萨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其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

(1)分析拉萨成为“日光城”的原因。

(2)说明拉萨7月降水的日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3)你是否赞同拉萨市作为避暑旅游城市。请表明态度并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理由。

(4)根据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推断MN段降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答案】

(1)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特点: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原因:拉萨市位于河谷地区,夜晚气温比谷坡高,形成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3)赞同理由:海拔高,夏季凉爽;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不赞同理由: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4)分布特点:降水由南向北递减,河谷及两岸地区降水多原因: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河谷北上,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多地形雨。

【解析】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地形、纬度、天气等。据图可知,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同时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因此太阳辐射强。

(2)据图中拉萨7月份降水总量日变化图可知,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原因应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拉萨市位于河谷地区,夜晚气温比谷坡高,形成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赞同应从海拔高,夏季凉爽;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等角度分析。不赞同应从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等方面分析。

(4)据图可知,MN河段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转弯处,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河谷北上,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多地形雨。因此降水由南向北递减,河谷及两岸地区降水多。

14.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节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江中沙洲上植被稀少。本区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描述丹娘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2)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并分析该沙丘的形成过程。

(3)指出图中公路常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答案】

(1)谷坡陡峭(坡度),相对高度大(高度),谷底较为平坦开阔(形状、起伏)。

(2)主导风向:东南风。

形成过程:该地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地表起伏大;滥砍、滥伐、滥牧导致植被减少,大量泥沙受暴雨冲刷,汇入河谷;(本区河段落差小,流速慢)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江中沙洲;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东南风挟裸露的河沙至雅江北岸山麓,受地形阻挡而沉积,日积月累,形成沙丘。(答对3点即可)

(3)滑坡或泥石流。

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坡地植被;调整区域生活能源使用结构;限牧、禁止乱砍滥伐。(答对2点即可)

【解析】

(1)河谷特征可从高度、坡度和地势起伏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地处河流上游,谷坡陡峭(坡度),该地的相对高度在1500-2500米,相对高度大(高度),河谷谷底较为平坦开阔(形状、起伏)。

(2)根据该地河岸沙丘的分布形态可知,该地的东南方向沙丘面更广,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向是东南风。形成过程从沙源、动力与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材料中“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可知该地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地表起伏大;从材料中“江中沙洲上植被稀少。本区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可知滥砍、滥伐、滥牧导致植被减少,大量泥沙受暴雨冲刷,汇入河谷;(本区河段落差小,

流速慢)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江中沙洲;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动力因素);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沙源),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3)图中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地势起伏大,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导致滑坡或泥石流。

措施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坡地植被、植树种草等;调整区域生活能源使用结构,减轻植被的砍伐;限牧、禁止乱砍滥伐。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一、北方、南方地区 二、西北、青藏地区 三、北京 1、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2、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40°N,116°E); (2)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华北地区); (3)地形区及行政区域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北经河北省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北经河北省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平原,向东经天津达渤海,距渤海仅150千米,向南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西经河北省出太行山进入黄土高原。 3、气候: (1)处于暖温带; (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旱。 4、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1)北京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 (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3)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 三个特别行政区: 四、香港 五、澳门

六、台湾省 1、位置: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弯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2、台湾自然地理: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山是玉山,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最长河是浊水溪,最大湖是日月潭,气侯是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侯,温暖湿润。 3、资源: (1)台湾岛是美丽而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2)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之称; (3)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之海”的美誉,樟树世界闻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4)旅游资源: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日月潭等; (5)台湾岛其他的美称:“东南盐库(海上盐仓)”。 4、经济: (1)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产品以工业产品为主。有利因素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海岛多港口;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2)台湾最大的城市和省会是台北,最大的海港是高雄港,台湾的城市分布在西部。 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地位和位置: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邻国最多的省区。省会是乌鲁木齐。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它们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3、气候特征: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4、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1)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众多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对应不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平原、高原、山地B南方地区——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C西北地区——山地、丘陵D青藏地区——高原、山地 3.北方地区中,各地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A均在地势第三阶梯上B河流均有较大的含沙量 C农作物均为一年两熟D1月份平均气温均在0摄氏度以下 4.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区的是() A四季有花常见雨B旱地麦浪泛金黄C大漠黄沙驼铃响D青稞美酒锅庄舞 5.黄河干流流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1)北方地方(2)南方地区(3)西北地区(4)青藏地区 A(1)(3)B(1)(3)(4)C(2)(3)D(2)(3)(4) 6.某中学初一(3)最近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他说他们那寒假长达40天,滑雪是他喜爱的运动。他可能来自() A杭州B深圳C哈尔滨D珠海 7.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 A阴山——黄河—线B巫山——长江一线C南岭——珠江一线D秦岭——淮河一线 9.四川盆地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10.我国耕地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存在差异B耕作制度存在差异C光热条件存在差异D降水量存在差异 11.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A季风B气候C海拔D气压带和风带 6.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C.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 D.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7.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藏地区海拔最高,气候严寒,冰川广布

1中国区域地理定位练习(教师版)

南丹高中2012届高三地理复习资料 考纲要求: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①地理位置。②国土构成。③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①地形的总体特征。②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③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④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①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②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③气候的主要特征。④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①外流区和内流区。②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③湖泊的分布。 ④主要湖泊。⑤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⑥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①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②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③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①地理位置和范围。②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③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④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①地理位置和范围。②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③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④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①地理位置和范围。②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③主要矿产地。④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①地理位置和范围。②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③能源和矿产资源。④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①地理位置和范围。②经济发展的特点。③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①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②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③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⑤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⑥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⑦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⑧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⑨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⑩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考向分析: 以我国某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特征及对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评价。 知识模块: 1、中国地理定位练习 2、中国的地形 3、中国的气候 4、中国的河流、湖泊 5、中国的资源 6、中国的农业 7、中国的工业 8、中国的交通 9、国土整治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第 1 课时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我国有哪些不同的地理区域? 2、我国可划分哪四大地理区域? 3、尝试划分不同的地理区域。 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界限。 (二)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哪些同学去过别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自己的家乡有何不同? 通过第一个活动设计,学生的兴趣高涨,顺理成章就引入《中国地理差异》的教学,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五带、地形区、工业区、温度带、干湿地区等的划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三)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2-3,思考下列问题,约10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请你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你的家乡所在的地理区域。 (在长江中游南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鱼米之乡”的美称。) 2.读P3图5.2:说明划分区域的理由? 山区——海拔在500米以上,颜色、等高线密;——林区。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坦。——农耕区(农作物分布)。 3.读P4图5.4:说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限。 四大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 以北,东临黄、渤海季风区的北部,一月00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以南,以东, 东南部临、海季风区的部,一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 山—阿尔金山以北非季风区,西北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 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课堂活动 1.读P5图5.5:请你说出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它与四大地理区域的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主要聚居区 2、宗教: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和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大。

(完整版)新人教版区域地理农业精心整理超详细学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一农业(种植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1. 农业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光热水土地)。 (1)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2)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适宜种茶树;甜菜耐盐碱) (4)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 (3)劳动力:数量、素质。 (4)工业、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呈递减状况。 (5)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6)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 2. 种植业 (1)自然条件 (2)分布 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3.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中国农业发展条件: 生物 水资源土地气候 自然条件 不利 有利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多大风、寒潮、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 总量丰富,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6 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径流季节变化大总量丰富、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 地资源不足、垦殖费用高 有些动植物资源缺乏保护和合理开发 种类多样 有利于品种的优化和改良 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沃多山、干旱地区面积广

4、中国区域定位及其地理特征

4、中国区域定位及其地理特征 1、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 C.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 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2.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结合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判断其原因最可能是①地( ) A.光照更强 B.土壤的水分更好 C.坡度更缓 D.植被覆盖率更高 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所示河流( ) A.冬季有结冰期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年径流量小 D.汛期短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科技发达 ②水电廉价 ③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④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塞罕坝植树造林适宜的树种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图为我国某省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调查发现,图示区域的古长城损毁严重,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强 B.流水侵蚀作用强 C.地震频繁导致破坏 D.农民耕作活动的破坏 2.下列说法属于图示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的是( ) ①资源贫乏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水资源短缺 ④交通落后 ⑤劳动力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

八(下)地理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1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0o C ________ 河流封冻状况________ 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________ 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_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玉米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____________ 公路、铁路、水运 1、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线是()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下图中能反映丙.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3、读右图,图中秦岭-淮河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不.属于该线的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o C等温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旱地、水田分界线 4、下列数据中,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o C B. 8o C C. -4o C D. 16o C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限的划分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地势 D.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6、下列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秦岭-淮河 线以北的是() 7、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 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地势 8.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景 点,两处景点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 区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 藏地区 9.下列山脉不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巫山 B.南岭 C.武夷山D.太行山 10.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7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填空题 1.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和三大自然区。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5.西北地区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地形多为和,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由于降水少,屋顶一般建的比较。 6.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北的,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杂粮的主要产区。 7.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的主要产区。 8.青藏地区主要分布于上,地形多为和,地势高,以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等高寒农业及林业。 二、选择题 9.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 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10.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 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1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划分与下列地理要求有关的是()

A.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大于或小于10℃有关 B.与能否被夏季风影响有关 C.与地形海拔高度是否高于3 000米有关 D.与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800毫米有关 12.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它们是我国1月平均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它们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它们是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13.根据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下列几组自然事项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由于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大多结冰 B.由于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 C.这里的气候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D.由于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充沛 14.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D.三年两熟 15.下列不是我国南方地区水果的是() A.山楂B.柑橘C.菠萝D.荔枝 三、综合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地理省区域划分及具体的直辖市、省、市、县

一、中国地理省区域划分: 1、东北地区(3个):黑龙江、吉林、辽宁 2、华北地区(5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3、华中地区(3个):河南、湖北、湖南 4、华东地区(8个):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 5、华南地区(5个):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6、西北地区(5个):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 7、西南地区(5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二、各直辖市、省、市、县: 1北京市: 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昌平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2上海市: 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县 3天津市: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县 4重庆市: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綦江区、、大足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5辽宁省: 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浑南区、沈北新区、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抚顺市: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顺城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 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时作业24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时作业(二十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图甲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解析:从图甲中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曲线变化可以看出,耕地面积先减小后趋于平缓,各年减少幅度不同,其耕地总量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2002年~2003年曲线的坡度最陡,说明减少最快。 答案:BC 2.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D.未利用地增加 解析:从图乙可以看出各类土地的变化状况,林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等呈增加趋势,且林地增加较为显著;耕地、未利用地减少较快,说明耕地减少的原因,一是建设用地增加,二是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答案:AC (2017·唐山高二检测)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 C.交通D.城市 解析:从河南省地形图和南水北调中线经过河南省的线路图对比,可看出线路在河南省境内发生较大的弯曲,主要是考虑既要避开

5.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 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全书教材分析:分区地理中区域差异就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就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就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与基础。而第一节课又就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就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上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本节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性,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与民主性。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为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关注细节,重视评价,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四、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五、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中国地理定位(作业)

中国地理定位方法一、地理坐标定位法 (绝对位置) (一)四至点:最东端(135°E)最西端(73°E)最南端(4°N)最北端(53°N)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133.5°E)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瞎子岛(48°27′N,135°05′E)。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约在中、塔、吉三国边界交点。(39°15′N、73°33′E) (二)大致范围:南北跨纬度近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为62°,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三)轮廓定位:请在每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区下面写出其名称、简称、省会。 姓名:学号: 地图上查找,熟读、记忆

北回归线: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珠三角—台湾海峡—台湾山脉 30°N :藏南谷地—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舟山群岛—东海 40°N :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包头)—鄂尔多斯高原—太行山—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 80°E :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 90°E :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罗布泊—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藏南谷地—喜马拉雅山脉 100°E :内蒙古高原(西)—祁连山—青海湖—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滇南谷地 110°E :内蒙古高原—阴山—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陕南谷地—巫山—两广丘陵—雷州半岛—海南岛(海口) 120°E (六)经纬网定位: 【重要城市】 【山脉】 大兴安岭 长白山 阴山 太行山 泰山 六盘山 ● 46oN 127oE ● 35oN 114oE ● 34oN 109oE ● 36oN 104oE ● 30oN 92oE ● 20oN 110oE ● 23.5o 104oE ● 23.5o 113oE ● 27oN 107oE ● 46oN 120oE ● 43oN 130oE ● 41oN 110oE ● 38oN 113oE ● 36oN 117oE ● 36oN 106oE ● 34oN 108oE ● 33oN 108oE ● 31oN 110oE ● 27oN 111oE ● 27oN 117oE ● 23.5oN 121oE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案设计

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课题】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2、说明秦岭—淮河的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基础梳理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1)依据、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 和可将我国划分为地区、西北地 区、和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经过— 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经过;划 分的主导因素。 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界线经过昆仑山脉、 山脉、山脉、、。划分 的主导因素。 (3)我们的家乡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 的。 二、秦岭—淮河一线 1、秦岭—淮河与1月℃等温线; 2、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 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封冻状况 主要的植被类 型 耕地类型 主要的粮食作 物 耕作制度 主要的经济作 物 (一)、学生阅读课文 自学; (二)、分组讨论交流; (三)、交流后集体回 答问题: 一、四大区域的划分 1、(1)地理位置、自然 条件、经济活动、人文 地理景观气候、北方、 南方、青藏; (2)、秦岭、淮河;气 候因素、大兴安岭、季 风因素、昆仑山、阿尔 金山、祁连山、横断、 地形地势因素。 二、1、0℃、800 (略) 通过学生 自学,培 养学生正 确表达和 分析能 力。 合作探究一、多媒体展示下图并提问:1、思考; 2、组织讨论; 3、组选代表说 出: 地形、气候、 气温、降水等。 提高学生 自我解决 问题的能 力和同学 间的协作 能力

最新中国地理定位(作业)

中国地理定位方法 一、地理坐标定位法(绝对位置) 最东端(135°E)最西端(73°E)最南端(4°N)最北端(53°N)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133.5°E)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瞎子岛(48°27′N,135°05′E)。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约在中、塔、吉三国边界交点。(39°15′N、73°33′E) (二)大致范围:南北跨纬度近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为62°,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三)轮廓定位:请在每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区下面写出其名称、简称、省会。 姓名:学号: 地图上查找,熟读、记忆

北回归线: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珠三角—台湾海峡—台湾山脉 30°N :藏南谷地—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舟山群岛—东海 40°N :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包头)—鄂尔多斯高原—太行山—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 80°E :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 90°E :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罗布泊—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藏南谷地—喜马拉雅山脉 100°E :内蒙古高原(西)—祁连山—青海湖—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滇南谷地 110°E :内蒙古高原—阴山—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陕南谷地—巫山—两广丘陵—雷州半岛—海南岛(海口) 120°E (六)经纬网定位:【重要城市】 【山脉】 大兴安岭 长白山 阴山 太行山 泰山 六盘山 ● 46oN 127oE ● 35oN 114oE ● 34oN 109oE ● 36oN 104oE ● 30oN 92oE ● 20oN 110oE ● 23.5o104oE ● 23.5o113oE ● 27oN 107oE ● 46oN 120oE ● 43oN 130oE ● 41oN 110oE ● 38oN 113oE ● 36oN 117oE ● 36oN 106oE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要求第一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故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结合导学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制简易“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准备地区景观图片,导学案。 (2)学生准备:七年级下册课本、地图册、彩笔。 七、教学过程:

区域地理——中国地自然资源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 .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空间定位专题

专题一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A.海拔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5.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读图“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6—8题。 6.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B.②地利于发展蔬菜种植 C.③地最适宜种植苹果树D.④地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7.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夏季光热充足,利用棉花生长 B.洪涝、盐碱、伏旱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C.城镇适宜发展油菜加工工业 D.内河航运是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 120° 40° ° 110° 乙 甲

8.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B.②③两地发展城效农业条件优越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D.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读某海岛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10.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 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 时间6月~9月9月~次年6月6月~9月农作物种植玉米小麦玉米 1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图2—1),完成13—15题。 13.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中国区域地理定位

一、中国区域定位常用经纬网 二、中国主要地形区表解

1、大兴安岭118°-123°E;43.4°-52.6°′N 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农牧区分界线。 2、长白山脉123°40'~131°E 41°~44°30'N。是中、朝两国界山。 3、天山山脉42.5°-43°N 是准噶尔盆地(中温带)与塔里木盆地(暖温带)分界线。 4、太行山36-40°N,112-115°E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东北-西南走向,为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5、贺兰山38.8°N ,106°E 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南北走向。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 6、祁连山36-39°N,95°-103°E。位于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处。河西走廊西南侧。聚宝盆柴塔木盆地东北侧。 7、秦岭(34°N,100-112°E) 东西走向山脉,南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北部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南部的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

7、巫山30~32°N,110°E。东北-西南走向。西面为重庆,东面为湖北。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分界线。长江经过这里时横切巫山,形成了长江三峡。 8、横断山脉22°~32°N,97°~103°E 四川、云南西部和西藏东部系列南北走向山脉的总称。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分界线。山高谷深,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各种矿藏多达百种以上;横断山脉是中国主要水能资源分布区。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近1亿千瓦。森林资源富饶而广布,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树种极其丰富。这里山崩、滑坡、泥石流及地震频繁,又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该地区及附近的丽江古城和“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武夷山25~29′N,116°~119°E。地处福建西北。江西与福建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 10、南岭24°~26°30′N,110°~116°E。位于湘、赣、粤、桂边境。东西走向。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西段的盆地(桂)多由石灰岩组成,形成喀斯特地貌;东段的盆地(粤)多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经风化侵蚀形成丹霞地貌。「丹霞」即由广东大庾岭西南侧的丹霞山得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