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习题答案1

第1章习题答案1

第1章习题答案1
第1章习题答案1

1. 什么是货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扮演哪些重要职能?

答:(1)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职能观,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生活中,当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就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的反映。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所有商品首先要借助于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表现其价格,然后才通过流通手段实现其价值。正因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随时可购买商品,货币能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可用于各种支付,所以人们才贮藏货币,货币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和发展。从历史和逻辑上讲,货币的各个职能都是按顺序随着商品流通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从而反映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历史发展进程。

2. 货币有哪些形态?推动货币形态演进的动力是什么?

答:(1)货币的形态有:古代的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和通过电子资金转帐系统储存、转移的电子货币。

(2)推动货币形态演进的动力:a、交易费用的节约,提供社会运行效率;b、信用制度的发展;c、网络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发展。

3. 什么是本位货币?本位货币有什么特点?

答:(1)本位货币是一国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国家出于经济条件或政策上的考虑,用法律的形式将本国货币与之固定地联系起来,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以及国际交易的最终清偿手段。

(2)本位币的特点是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用它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非本位货币不具有这种能力,当被用于流通和支付时,超过一定数量的非本位货币,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因而被称为“有限法偿”。

4. 为什么在金银复本位制的条件下会出现劣币驱良币?

答: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币”的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时,金就会被贮存或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银币”充斥市场,在市场上流通。相反,当“银币”的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时,“金币”将会在市场上流通,银币会被收存,所以说复本位制的条件下会出现劣币驱良币现象。

5. 金本位制三种类型的区别?

答:金本位制的三种类型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

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

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第一,这两种货币制度没有铸币流通,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银行券不能兑换自由黄金,一旦过多就会贬值;第三,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动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