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有机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有机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有机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评价双语教学在《诊断学》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级临床医学生分别选取50名学生为观察组,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平时考勤、课堂活跃程度、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接受双语教学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时考勤4.88±0.12,课堂活跃程度4.69±0.3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32±5.17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8.54±10.2;对照组的平时考勤3.54±0.36,课堂活跃程度3.70±0.2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89.18±3.69,理论考试平均成绩73.95±11.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诊断学》双语教学不但增加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结论双语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且无论是在知识掌握还是技能操作方面均获得较理想成绩。 标签:双语教学诊断学医学英语 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医学人才,加速我国的生命科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实行双语教学也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诊断学》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1]。为此,我们在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中选择了部分学生实行了双语教学,并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总结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为日后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来自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人为2010级学生,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0~24岁,平均为(20.37±1.25)岁。纳入标准:(1)均为自愿报名;(2)具备自学能力;(3)大学英语平均成绩70分以上或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且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合格。排除标准[4]:(1)不愿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2)英语水平不符合要求者;(3)因休学等其它原因而无法完成研究者。对照组为同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名,男34例,女16例。年龄20~25岁,平均为(20.09±2.20)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专业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教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观察组采取中文与英语的双语教学方式授课,对照组仅采取单一母语授课。具体内容:(1)授课方式:均为小班(<50人)讲授;(2)教学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视频,应用教学模型等,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及理解效率。观察组师生互动要求应用英语对答,制作的教学PPT为全英文,

中西方双语教学异同研究与思考

第16卷第4期2011年8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6No.4 Aug.2011 中西方双语教学异同研究与思考 罗晓语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双语教学的内涵和双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比较和对照,探讨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共性与差异性,以期更好地为我国双语教学服务。 关键词:双语教学;产生背景;内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7X(2011)04-0121-05 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ilingual Teaching LUO Xiaoy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Hunan,4111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ir background,connotation and teaching model,with the hope of serving China's bilingual teaching better.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background of origin;connotation;teaching model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崛起,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迅速扩大并深入各个领域,既精通汉语又通晓外语(主要是英语)尤其是精通专业领域方面的外语的双语型人才,必将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双语教学正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并在高等院校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国内双语教学的产生与发展和国外的双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其背景、内涵、目标和教学模式都完全不同,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一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比较 双语教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当时的两国政府为了能让大量涌入的移民尽快地融入社会,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以当地主流语言并结合移民的母语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美国实行双语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30-40年代。在俄亥俄州,德语移民要求用德语和英语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在路易斯安那州,采用法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在新墨西哥领地,采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到19世纪末,已发展了挪威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等与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在当时的背景下,采用移民国家语言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有关移民国家的文化传统。但随着这些移民后代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被熔化,双语教育失去了原有意 121 收稿日期:2011-06-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现状调查及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09BYY027) 作者简介:罗晓语(1981-),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工程学院讲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硕士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及国际贸易研究。

无机化学双语教育的感悟

无机化学双语教育的感悟 0引言 近年来,无机化学学科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是,笔者结合多年无机化学科研实践,发现前沿的、具有国际高水平的文献,大多为英文文献,国际学术会议及国际学术交流也大都使用英语。特别是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家们所使用的某些名词术语尚无固定的翻译,不利于学术交流,不利于课堂教学,但如果采用双语进行教学交流,可以避免对科学名词产生误解和不准确的翻译。采用双语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无机化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而且还可以使现阶段的本科教学充分和国际接轨,有助于拓展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促进高等学校培养创新性人才[1]。因此,建立完整完善的无机化学双语教学内容体系和双语教学团队,积极研究、试行无机化学双语教学和推进双语教学、研究与示范,提高教学质量,克服我国高等院校普通英语教学多年存在的教学效益低、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差及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的弊端,对获取国际先进研究成果信息、提高国内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各类人才十分必要,意义重大。以下结合近年来的双语教学实践探索,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谈谈实施双语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1教学方法 1.1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教学。英文和中文的课堂讲授比例,应注意循序渐进的推行,逐步增大英文比例。在双语教学初期,中文占70%,英文占30%,70%的中文是考虑到学生学习课程的重要任务是为了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便于双向交流,特别是在教学过程的初期阶段尤为重要。当课程教学推进到一半左右,开始使用英语比例达70%以上,课堂教学组织全部用英语,讲授内容重点、难点既用英文,又用中文讲;内容展示英文比例达到80-90%,重难点内容及重要的英文专业术语就近列出其规范的中文。内容展示比例较高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沉浸式学习英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水平。就近列出中文意义目的在于抓住重点难点,适应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如考研的需要,因为目前大部分研究生入学课程考试仍是采用中文。 1.2联系实际,培养兴趣和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紧密联系人们生产、生活的学科,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双语教学无机化学课程,本身是学生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同学都会有新鲜感而愿意接受;如果在课堂上再进

审计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审计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吕伶俐 (湖北经济学院武汉 430205) 摘要:2001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双语课程的教与学及衡量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审计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提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并从强化师资培训、确定授课对象、调整授课时间、创新双语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改善双语教学效果的思路。 关键词:审计学;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模式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各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自此,双语教学在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双语课程开设数量已成为衡量高校或院系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经过九年的实践,双语教学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院系开设的审计学双语课程,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双语教学中的困惑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开展审计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趋同,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及国际会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规模急剧扩张。作为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需要通晓会计审计国际化语言,熟悉国际会计审计准则,了解国际会计审计实务,并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双语教学实现了专业知识和外语学习的有机结合,满足了新形势下市场对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 同时,双语教学也是深化会计审计专业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当前会计审计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国外的原版教材一般都会随之修订完善,而国内吸收新知识并编写成中文教材出版需要较长的一个过程,导致不少中文教材内容陈旧过时。因此,选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师生及时学习和掌握学科前沿理论知识,推动学科发展进步。教师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相长,从原版教材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还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审计学双语教学中的困惑 1.教师及学生的外语水平制约 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双语教学主要指双语授课课程的开设,且对双语授课课程有明确的定义: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由此规定可以看出,一个学校要开展双语教学不但需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源,而且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外语素质。但是,不少普通本科院校师资不足,更缺优秀的学生资源,致使双语课程开设效果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 ────────── 收稿日期:2005-12-19 作者简介:张雪玉(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128 -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雪玉1,肖本罗2 (1.河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形势所需,可以弥补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了解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128-02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需要,应对时代挑战。而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胜任这一新时代的挑战,双语教学是适应社会新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 一、当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基础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各学校间存在着差距,发展极不平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比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另外,高中英语教学服务于高考,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脱节,新生入学后往往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四、六级考试而进行,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思想左右着大学英语教学,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与应试能力之间处于矛盾状态,使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3.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生进入大学英语学习的动机不是很明确,由于过多关注四、六级考试或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等应试能力,对外语应用能力水平要求不高,造成真正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最终英语应用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4.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矛盾 在大学学习中,英语与专业学科的学习相对独立,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不能自觉地与自身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水平低,自身利用外文文献资料能力不够,对其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一定障碍。 二、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双语教学是应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当今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下,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各阶段教学模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C —Chinese (汉语) E —English (英语) 根据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状况,双语教学应遵循这样一种模式:从传统的母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最终努力达到全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身能力及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兼顾本学科专业的发展,逐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切不可盲目追求双语教学。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外语教学有着相对特殊性,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在开展双语教学时, 要根据本学校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目标也要有所调整。总之,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为目标,注重教学实效性。 3.针对语言应用能力目标,调整教学评估测试体系 测试作为一种检查教学的手段,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将四、六级考试结果作为对教师教学成果评价的最主要的手段。实际上要对教学进行全

[药学,双语,教学]有关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有关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无机化学是我校药学方向的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化学基础必修课,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还对培养学生理科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学效果既要保证让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又要根据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和专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方向,如何开展双语教学,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目前无机化学教研室已开展了两轮无机化学理论课和一轮实验课的双语教学,总结了很多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藉此机会,谈谈对本校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双语教学定位的一些体会。 一、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无机化学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其理论与技术渗透到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目前无机化学仍然发展迅速,新的领域不断被开拓,与国际交流广泛,英文科技文献和书籍繁多。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医药科技人才,必须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最先进的东西,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大多来自英文报道。因此21世纪的化学教育应面向世界,其中英语作为工具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无机化学课程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最新信息的获取,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原版教材的能力。其次,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有了应用英语的机会,为专业学习服务,而专业学习的趣味性又能促进学生发展英语能力,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无机化学双语教学 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所以,在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的关系,是我们首要坚持的原则。就一门具体的课程而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学科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因此要保证能够完成无机化学基本知识的传授,而不能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而降低课程难度或缩减授课内容。经过两轮的教学,我们希望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的双语教学能够达到以下目的:基础,实用;以技能为主,英语为辅;追求质量,办出特色。 (一)以打好基础,培养学生长期学习兴趣为目标 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易接受新生事物。对开始接触双语教学的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新鲜感,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今后专业英语的学习,每周用于无机化学的课外学习时间超过4小时。但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差别较大,又是初次接触双语教学,面对大量的专业词汇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且无机化学本身还具有这些特点:①大部分内容抽象。学生对无机化学的绝大部分内容没有直接的感官印象,需要教师借助图、表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②逻辑性强,如果对前一章节的不了解就会影响到下一章节的学习。因此如何激发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是高质量地完成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重要保证。 为了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从陌生到熟悉双语教学,我们采用在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深入教学。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课堂提问、例题训练与精解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指定内容,熟悉该部分的专业词汇;授课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廊如4 附件2: 2010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加盖公章) (中文) (英文)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制 二0-0年二月 填写要求 一、 以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空缺项要填■,无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淸全称和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囤公开的内容, 四、 开设学期是指在教学计划中的开课学期。 五、 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列附纸张;均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所属学校 课程称 外语语种 课程类别 所属 专业代 开设学 课程负 申报 专 码 期 责 日 □基础课 业 英语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所在院系学科专业 通宿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1-2 教学 情况 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 1-3 学术 研究 近两年来科研情况 1-4 外语 水平 及 双语 教学 国外学习经历:双语教学经历(含课程名称、学时数、学生数、开设时间)1-5 获奖 情况 近两年获奖情况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 仰如4

(含外聘教师)姓需性別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2-2 主讲 教师 情况 除课程负责人外的其他主讲教师情况简介(国外学习经历;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3.课程描述 3-1本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 3-2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3-3教学方法、手段(举例说明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3-4考核(考试)方法 3-5教材(含双语教材使用与建设:扩充性双语资料使用情况)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双语教学在许多甘南的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关键词:藏汉双语困难对策教学资源 现在甘南州,确切地说在教育教学领域,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藏汉双语教学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就甘南藏区而言,在藏汉双语教学领域,目前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即在各级各类民族中小学,以藏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汉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用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第二种模式,即以汉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藏语文外,其余学科均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至于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中,到底哪一种模式更符合藏汉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藏汉双语教学的长期发展,是非常值得每一位真正关心藏汉双语教学工作的人去思考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名藏汉教学的实践者,不仅有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去关心这个问题。因此,谈一谈自己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藏汉双语教学中应以母语教学为主 要开展好藏汉双语教学,我认为,在以上两种模式中,必须而且只能采用第一种模式。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先生说过:“外语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母语才是我们的根本。”日本著名文化教育学家岸根卓郎也说过:“丢弃母语,就是通往毁灭文明的捷径。”他们强调的无非就是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需要在借鉴和交融中与时俱进,但作为少数民族更应该树立语言文字的主权意识,认识到母语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在强势语言的侵蚀中丢失自我,失去母体文化的生存根基。 2、开展双语教学,应从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 通常情况下,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开发人的智力离不开语言,而思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语言就是思维的工具。进而言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自然的联系。因为,一个人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他的母语,可以说母语为他认识世界打开了大门。3、开展双语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环境出发 双语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所以,作为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绝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语言条件。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因地域的差异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所谓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而言的。在这些地区汉语的普及程度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就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藏族学生学

[工科,双语,院校]简谈工科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简谈工科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工科院校本科专业不仅需要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开展双语教学符合社会的长远发展以及化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前身是武汉化工学院,是一所化工特色的学校,学生中重实验技能轻语言学习的思想比较严重,为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水平,从03年开始学校试点在有机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中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笔者自08年进校以来,即承担了部分班级的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对怎样开展好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有了一定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明确教学目的 双语教学是指利用外语和中文相结合的形式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述,目的是在学生掌握某门课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及应用能力。双语教学课不是外语课,其核心任务是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打下基础。理解了此点,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没有全国通用的模式,需要依据一个学校自身的教师结构、学生专业基础及英语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精心准备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中教师至少需要精心准备以下几点:(1)适宜的教材。双语教学首先要有合适的教材,而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的英语实验教材出版,完全国外原版实验教材价格昂贵,且不一定适宜本校的实际情况。为此,本教研室在多年双语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了有机化学及实验(双语版)教材作为本校双语教学教材,这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2)全新的讲义。双语教学与单一的母语教学特点不同,教师不能简单将以前母语的讲义翻译成英文。教师的英文讲义中要对实验中涉及到的专业英语单词及语法进行归纳总结。(3)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双语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强度,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在开课前,教师一定要花时间跟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强调有机化学实验英语教学是一个难得的系统学习运用专业词汇的机会,对以后工作、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非常重要,让学生及时树立有机化学双语学习的信心。 3加强预习力度 在实施有机双语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板书为英文部分内容采用英文讲授。而教学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班上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背景也不一样,教学中部分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可能会出现困难,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强预习力度,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1)预习报告全评全改,成绩占到总成绩的20%,让学生真正重视实验预习。(2)采用中英文结合预习方式。预习报告中实验目的、要求、原理等用英文书写,但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同时针对实验内容教师提出若干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只需在报告中用中文回答。这样,学生通过预习报告的书写熟悉了专业词汇,提高了应用英语的能力。教师给出的问题涵盖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回答这些问题,不但让他们对实验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文献查阅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实验预习非常重视,预习效果明显,教师在后续的实验教学中轻松很多。

化学学科双语教学的原则与技巧

化学学科双语教学的原则与技巧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增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在本科生中实施双语教学作为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教育界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利弊尚有争议,但在我国进行学科式双语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本文旨在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对双语教学的原则和技巧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双语教学;化学;原则;技巧 一、化学双语教学的原则 双语教学只是手段,目的是在学好化学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英语化学科普读物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化学,尤其是为掌握国外化学研究的新动态作好铺垫。 专业词汇的渗透应以专业词汇的渗透为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化学英语的学习与应用。而超过80%的专业词汇是一词多义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已经接触过这些词汇,只是未掌握它在化学学科中的意思。用英语表达化学概念或定义,使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有一个运用英语的机会,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应在英语的使用量上进行把握,在用英语讲解化学内容时必须符合学生的英语理解水平,尽量使用学生已掌握的英语词汇和句型,避免使用英语中的修辞语言。对于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在讲解时,要注意视听结合,尽可能利用实物、模型、示意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把化学教学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二、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技巧 (一)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为了形成双语教学的“润物细无声”的氛围,我们对语言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使学生熟悉并适应英语氛围。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开展双语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灵活多变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则是视具体情况而定。抽象内容只需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处用汉语讲解,直观内容则可采取完全沉浸式,用英语来进行教学。 (三)激发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使用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大学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辅助材料 —单词对照

Learning Supplements in Organic Chemistry 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辅助材料(常见中英文专业单词对照)

有机化学常见概念中英对照 中文名称 英文名 β-酮酸酯 β-ketone ester DL规则 DL convention D-异构体 D-isomer E-异构体 E isomer L-异构体 L-isomer n+1规则 n+1 rule π键 pi bond R/S构型命名法 Cahn–Ingold–Prelog (CIP) R/S convention R基 R group s-反式构象

s-trans conformation α,β-不饱和酮 α,β-unsaturated ketone σ键 sigma bond 氨、氨水 ammonia(NH3) 氨基 amino group 氨基酸 amino acid 氨络物 ammine 铵根离子 ammonium ion(NH4+) ammonium. 胺 amine 螯合物 chelate 八隅规则 octet rule 半缩醛

半缩酮 hemiketal 饱和脂肪族烃 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 苯 benzene 苯环 phenyl ring 苯基 phenyl group 苯炔; 脱氢苯 benzyne 苄基;苯甲基 benzyl group 变性 denaturation 变旋 Mutarotation 氢离子活度的pH值 pH 丙二烯

丙烷 propane 薄层色谱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不饱和烃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不规则的 Atactic 不完全八隅体 incomplete octet 布朗斯特碱 Br.sted base 布朗斯特酸 Br.sted acid 部分消旋的 Scalemic 差向异构化作用Epimerization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双语教学在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教材;对策 目前双语教学在许多学校广泛开展,双语教学促进了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为将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当前各校开展双语教学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1.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问题 在中国,双语教学,顾名思义,是指以外语(主要是英语)和母语(汉语)为媒介语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第二种语言。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而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是各门学科教师,而不是外语专业教师。合格的双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说外语的口语能力)。但严峻的现实是,除少数出国留学人员外,大多数双语教师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都不是很高。有些教师根本就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他们要么发音不够准确,要么语句不够连贯。他们之所以愿意从事双语教学,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原因有的是因为双语教学在计算工作量时系数比较高,而且在某些学校还有出国深造的优越条件。也有些学校是为了达到教育部的教学评价标准,在师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也强行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2)教学形式有悖于双语教学规律 当前各校的双语教学主要形式有:1. 使用中文教材,用外语授课;2.使用外语教材,用中文授课;3. 使用外语教材,用外语授课;4.使用外语教材,用双语授课。这四种形式中,只有使用外语教材,用双语授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因而才能收到双语教学效果。使用外语教材,用外语授课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偏重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不够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全外语授课,学生会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再则,各门学科的难易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某些学科方面(如高等数学、力学原理)连中文上课都不一定全懂,给他们全外语讲课无疑是行不通的。所以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顾,一味强调用外语讲课是不足取的。同样,使用中文教材,用外语授课,也是有悖双语教学规律的。主要是因为用外语讲课的内容与中文教材的内容未必完全吻合,而把中文教材的内容翻译成外语,其语言的地道性和术语的准确性也难以保障。而且由于缺乏外文资料,学生做外语作业也会有一定的困难。使用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实际上是以双语教学之名,行单语教学之实。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外语教材也成为了一种摆设。 (3)教材问题 对于教材的选择主要有四种途径:引进原版教材; 学校自编教材; 国内出版教材和翻译教材。但这四种途径各有利弊,学校可视具体情况来选择,再采取相应手段弥补不足。 原版教材是用地道的语言编写的,而且做工考究、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加之引进也比较方便快捷,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在选择时候应该注意,原版教材的编写应该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目标要求相一致,因为不同国家,教育体制和目标也有所不同,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进行取舍;对于语言难易程度超过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的,应当组织专家对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或者编写配套的参考书,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 学校自编教材是指学校组织专家和教师通过搜集资料、整合多种教材的方式自行编写的。相信大部分学校都有过类似的“活页教材”。这类教材的特点是集中了多本教材的优势,语言的编写上符合本校师生的外语水平,因此实用性非常强。但是对于编写者来说,工作量大,负担重,而且教师的编写热情不高。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附件2: 2010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所属学校(加盖公章) 课程名称(中文) (英文) 外语语种英语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所属专业 专业代码 开设学期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制 二○一○年二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空缺项要填"无"。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开设学期是指在教学计划中的开课学期。 五、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学位 行政职务 所在院系 学科专业 通信地址 邮编 研究方向 1-2 教学 情况 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 1-3 学术 研究 近两年来科研情况 1-4 外语 水平 及 双语 教学 国外学习经历;双语教学经历(含课程名称、学时数、学生数、开设时间)1-5 获奖 情况 近两年获奖情况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2-2 主讲 教师 情况 除课程负责人外的其他主讲教师情况简介(国外学习经历;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

3.课程描述 3-1本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 3-2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3-3教学方法、手段(举例说明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3-4考核(考试)方法 3-5教材(含双语教材使用与建设;扩充性双语资料使用情况) 3-6网络资源(含网络硬件环境,网上资源名称列表、网址链接及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3-7 教学效果(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两年的学生评价分数及评语;课程负责人教学录像要点) 4.课程建设规划 4-1 本课程四年内的建设规划(含课程网站建设规划) 4-2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来华授课计划 4-3所在高校鼓励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1.制定了《西南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管理体制。 2.学校对双语教学课程实施立项建设与管理,加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双语教学课程使用意识,把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以用促管,使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设立了双语教学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每门资助1万元,并给予任课教师每学时40元的课时补助;学校同时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市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5万元。 4.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等予以政策支持。购买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的费用按照学校60%、学院30%、学生10%的标准支付,教材由各学院资料室保存,学生支付的10%作为租用费用。 5.学校由人事处和国际交流处对双语教学教师在国内外有计划地进行双语教学培训。 至今,西南大学上述鼓励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5.说明栏

最新关于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什么叫双语教学?“所谓“双语 Bilingual”,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对此 给出了最权威的释义,其中文释义是:一个能用两种语 言的人。双语教学的内涵因国家、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 课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西班牙语 进行的学科教学。在中国,双语教学指的是用英语进行 的部分学科教学。也就是运用母语以外的第二种语言的 教学。” 往往有人认为,在一节课中只要运用母语和外语 同时进行的课堂教学就是双语教学。因此,往往在教学 中就出现了教师在上课、下课等环节中说英语的情况, 这样做理解是片面的。在语文课上的汉语教学如果还用 英语进行教学的话,那显然失去了母语教学的意义,于是,大家把双语教学的首选课程不约而同地都指向了数学,对此,我的观点有以下几点。 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可行性体现在: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英语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很需要工具,中国作为发 展中国家,英语的工具性就更显得格外重要。为适应我 国对外开放政策,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 须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小学现在 都开设了英语课,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哑 巴英语、死背句型的现象却仍然很普遍,这与现代社会 所需要的外交型人才的是十分不相符的。 因此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在基础教 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英语教学从小学到初中是统一规 划的,也就是说,七年级(初一)的英语教学不再从A、B、C等26个字母开始,而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学习,2003年开始,徐州教育局正逐步由市区到县区,由点到 面地全面展开从一年级开始的英语教学,从这点可以看 出,让孩子在一定环境下学习母语外的又一种语言,不 仅是提高公民的自身学习,同时让孩子在时代的发展中 不被屏弃。 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眼光要超前,教孩子5年,就

医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研究

医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105份,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收回102份,回收率97.14%,收回问卷均有效.为了很好的开展医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有机课组采取了以下步骤. 1.1.1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的编写 双语教学首先要有合适的教材,但是目前国内还几乎没有正式的英语实验教材出版,可供参考的国外原版实验教材也不多.根据学时数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多年来从事实验教学的经验,在确定教学任务后,有机课组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的7个经典的有机中文实验讲义译成英文.查阅了许多外文资料,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整理,力求在格式上统一、在语法上以及专业用法上规范,教材已经编写好.这为顺利开展医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材料.7个双语教学实验分别为:微量法测定无水乙醇的沸点和减压蒸馏装置的安装(Micro-scaledeterminationofboilingpointandinstallationandofvacuumdist illationequipmen)t、薄层层析(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青蒿素的分离提取系列实验(extractionandisolationofartemisininfromleavesofwildartemisiaannuaL.,分为3个子实验)、乙酰水杨酸的制备(Synthesisofaspirin)和分子模型(Molecularmodels).

1.1.2双语教学教师的准备工作 在开展医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工作中,笔者从专业词汇入手,对常用的试剂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归类整理.参考了许多的外文文献和学习资料,力求读音准确.教研室历来注重集体备课,对双语教学的备课更加重视,还特地安排英语基础好的教师率先开展双语教学,为大家提供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到四川外国语学院、澳大利亚和泰国学习,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有将近一半的教师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储备. 1.1.3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准备工作 在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Purposes),掌握实验原理(Principles)、实验仪器(Apparatus)、实验试剂(Reagents)、操作步骤(Procedures)及注意事项,用英文写好预习报告. 1.1.4双语教学中以专业词汇为学生学习的突破口 在双语教学中,首先从专业词汇出发,将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专业词汇进行分类,化学试剂:乙醇(Ethano)l、甲醇(Methano)l、丙酮(Acetone)、乙酸(Aceticacid)、乙酐(Aceticanhydride)、乙酸乙酯(Ethylacetate)、青蒿素(Artemisinin)、水杨酸(salicylicacid)、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acid-aspirin)等;实验仪器:提勒管(Thieletube)、毛细管(Capillarymelting-pointtube)、圆底烧瓶(Roundbottomflask)、冷凝管(Condense)r、层析槽(Chromatographyja)r等;基本操作:结晶

无机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大纲

The outline of bilingual teaching for Inorganic Chemistry 《无机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大纲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pharmacy) 1. The character, goal and task of the course Inorganic chemistry is the first basal course for related specialty, such as pharmacy, clinical medicine, etc. The inorganic chemists face the problem of ascertaining the structures, properties, and reactivity of and extraordinary range of materials, with widely differing properties and with exceedingly complicated patterns of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We must hence be concerned with a number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synthesis, manipu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In accounting for the existence and in describing the behavior of inorganic materials, more will also be depicted, including thermodynamics,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atoms, molecular bonding theories, reaction kinetics and the periodic relationships that exist among the types of substances, their structures and their reactivity. This course emphasizes thre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inorganic chemistry that include the structures, properties, and reactivity of the various inorganic substances, which we believe is the heart of chemistry. In doing so, one of the central themes to be found throughout the course is the periodic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among the types of substances, their structures and their reactivity. 2. Elementary demands of the course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earning level for this course: master, familiarity and understand. You should deeply learn the content for mastering, and can skillfully use the elementary theories and concepts. As for the content to be familiar with, you should know very well the relative concepts and theories. You can just know the relative concepts and theories for the content to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 study of inorganic chemistry, learners can master the elementary concepts, 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n a whole, including the thermochemistry, reaction rate, chemical equilibrium, acid-base equilibrium,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equilibrium, redox equilibrium, coordination equilibrium, periodic law of elements and substance structure. Furthermore, the major properties, structur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important elements and their compounds will be mastered. Learners can also train their experimental skills by the experiment courses. All these can be helpful for their consequent courses, work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period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for Inorganic Chemistry is 90 including 54 for academic teaching and 36 for experimental course. The academic course is divided into 5 parts: (1) the elementary theories of chemistry; (2) the properties of solutions; (3) the structure of atoms and molecules; (4) coordination compounds; (5) part of ele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 The content of examination including the part for mastering (70%), the part for familiarity and understand (25%) and the part beyond this outline (5%). The teaching material for this outline is General Chemistry(1st edition ZHANG Yingshan,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5). Recommendable teaching materials: 1. 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8th, Theodore L. Brown et.al, 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