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必知知识

中国人必知知识

中国人必知知识
中国人必知知识

中国人必知知识

【四大河流】中国四大河流是: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四大高原】中国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中国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四大岛屿】中国四大岛屿是: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四大沙漠】中国四大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四大醉石】中国四大醉石是:黄山李白醉石、九江陶渊明醉石、湖北苏东坡醉石、福建戚继光醉石

【四大景观】中国四大景观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吉林雾松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花】王者之香——兰花、群花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水中芙蓉——荷花、寒秋之魂——菊花、花中皇后——月季、

花中珍品(花中贞女)——山茶花、金秋娇子——桂花、花中西施——杜鹃花、寒冬仙女——中国水仙花、富丽堂皇——茶花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福建崇安县〗

【十大名胜】“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社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于当年9月9日评选出的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等十个风景名胜区。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

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美女】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四大皆空】(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

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四京】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

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日常英语口语900句:我是中国人

日常英语口语900句:我是中国人I'm chinese. 我是中国人。 Dialogue I A: I'm chinese. I come from Shanghai, but I live in Beijing. And you, Paul? A:我是中国人。我是上海人,但我住在北京。保罗,你呢? B: I'm British. I come from London. B:我是英国人。我从伦敦来。 C: And I'm Canadian. I live in Toronto. C:我是加拿大人。我住在多伦多。 Dialogue II A: Hello, Nice to meet you. Where are you from? A:你好。很高兴理解你们。你们从哪里来? B: We' re from Paris. We're French. B:我们从巴黎来。我们是法国人。 C: And we're from Sydney. We're Australians. C:我们从悉尼来。我们是澳大利亚人。 A: Welcome to Beijing! I hope you enjoy your visit. A:欢迎来北京!祝你们旅行愉快! Notes:

1. You can also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where you come from and where you now live, e.g. I come from Shanghai, but I live in Beijing. 你还能够说明你是哪里人,但你现在住在别处。如:我是上海人,但是我住在北京。 2. To find out where people are from, you can simply ask:Where are you from? 要想知道某人从哪里来能够简单地问:你从哪 里来?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解放日报/2007年/4月/29日/第008版 思想者·连载·广告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许纪霖教授在上海政法学院的演讲 近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人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象迷惑不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自我认同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和公共文化又是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绕过的大时代中的大问题。 为什么富裕地区庙里香火旺 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 当代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所谓现代化,从精神形态而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神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 在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无论欧洲还是中国,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上,都有一种超越的神圣价值。这种神圣价值,或者以上帝这样的人格神、造物主、意志主宰的形态存在,或者以天命、天理、良知等形态出现。这个神圣世界,提供了世俗世界的核心价值、终极关怀和生活的意义。然而,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世界进入了一个韦伯所说的祛除神魅的时代。人替代超越之物成为自己精神的主宰。人们的终极关怀、价值源头和生活的意义不待外求,而要从世俗生活本身自我产生,精神生活开始走向世俗化。 当超越的神圣世界失落之后,世俗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共文化的共同基础是什么?这些本来都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如今都发生了问题。 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人们考量生活和行动的重心,不再是衡量其有何终极性意义,而是作为达到特定世俗目的之手段,是否有效和合理。人的精神生活不再追求超越的意义,达到上帝的彼岸,或成为现世的道德圣人,而是看其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了多少具有社会象征资本的稀缺资源。由此,个人的自我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物欲主义的世界观和个人观,在一个生产欲望、消费至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之中,便呈现为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一彻底的、全面的世俗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精神现象,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正在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铺天盖地,不仅垄断了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也侵蚀到精神生活领域。市场社会的出现,使得市场的金钱逻辑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在全球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支援下,物欲主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倒性优势价值观,侵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一个千年礼仪之邦,一旦进入世俗化社会,物欲主义的出现会比其他世俗化的发达国家更凶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中国在进入世俗化社会的时候,宗教同时发生了衰落。一旦市场经济激发起人性中的原始欲望,那种没有灵魂的、赤裸裸的物欲主义便很容易迅速弥漫。 物欲主义的价值观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即便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主流地位,但与以往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相比,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它不具有超越和神圣的性质,无法成为一套进入宪法、教科书、宗教、公民教育等主流建制的冠冕堂皇话语。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的实践层面,它已经被公众默认了,成为不言而喻的“潜伦理”、“潜规则”,但永远无法登堂入室。于是,物欲主义便自我包装。在当代传媒和广告所呈现出来的物欲,都不是直观地、赤裸裸地呈

到国外中国人最易被问到十个问题

到国外中国人最易被问到十个问题 1.你最惊讶的事情是什么? 到了西方,刚结识的外国同事、朋友或老师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到了我们国家,最令你震惊和奇怪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去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答案应该是: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象差不多。原因很简单,今天的中国人通过报刊、电视、电影、因特网等媒介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实的了解,来到国外,除了一时语言还有所不适应以外,真的怎么也体会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许多外国朋友对这个答案自然很不过瘾。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觉得你们来自“黄土地”上那个至今还“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穷乡僻壤,乍一到我们这灯红酒绿的发达世界一定觉得头晕目眩,有很多感触吧! 2.北京什么时候“改名”的? 出国在外,总是有外国人问“Peking”(“北京”过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么时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汉语拼音,现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拼法)的。 对这个问题,我总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从来就没改过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国汉语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汉语的法国人接着问:那为什么“中国”不用汉语拼成“Zhongguo”在国外通用呢?我一时语塞。是啊,“中国”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发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语中是“思因”,在泰语中是“今”,还真就是没有叫“Zhongguo”(中国)或是“Zhonghua”(中华)的。不过不要着急,将来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以后的中国的外文名称说不定就叫Zhongguo 3.狗肉好吃吗? 刚到巴黎时,有法国人问:你喜欢吃狗肉吗?我那时初出神州,不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不论我怎么回答,我都承认了吃狗肉这个事实,而这正是他想达到的目的。在这些外国人看来,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你们怎忍食而啖之!?不过,我很难告诉外国人,狗儿在中国虽然一样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却不高,名声也不大好。比如我们中国人在贬低他人时常说“狗仗人势”、“走狗”、“臭狗屎”等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吃点这“狗东西”的肉也算不上什么吧。当然在老外面前千万不要夸耀鱼翅熊掌燕窝,免得担上虐待动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么喝汤? 许多老外下功夫练习使用筷子,到了中国餐馆就拒绝用刀叉,说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许多外国人始终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么喝汤?我听见有老外自作聪明地说一定是有一种像吸管那样的筷子,平时夹菜吃饭,喝汤的时候就放在嘴里吸。我告诉他们,中国人喝汤的时候把筷子放在一边,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国人听了似信非信:就这么简单? 5.哪个是姓,哪个是名? 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后,很符合逻辑。而西方人则不然,要先说名字,然后再说姓。所以外国人见了中国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问:那个是姓,那个是名?回答当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后面的名字是名字。别看这么简单,用英语说就罗嗦了,老外总是弄混。所以现在好多中国人出国后自报家名时干脆把姓名颠倒。 6.你不高兴吗? 记得那次去法国,在戴高乐机场有法国朋友来接,张牙舞爪,连亲带吻,夸张的动作好像几辈子没见面。同时来接机的还有在巴黎的中国同学,老乡遇老乡,虽然是两眼泪汪汪,但仅仅是握握手而已,脸上却平静如水。这令老外大为不解:难道你们不高兴吗?怎么跟外国人解释呢?中国人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悦,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现。当然,凡事总有个例外。我的一位中国朋友爱说爱笑,表情发达,虽然也是黑眼睛、

(转载)中国人的勤俭节约

(转载)中国人的勤俭节约 “省吃俭用”指的是持家的准则,特别用来处理收入与支出的关系。照我们的理解,省吃俭用可以体现在这样三条途径:限制需求,避免浪费,用少投入多产出的方式配置各种资源。不管哪条途径,中国人都是极度地俭省。 人们已经注意到西方世界已经在设法为极度贫困的人提供价格最低但营养丰富的食品。人们也不无有趣地看到这样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在中国,普通年景里每天两文钱就可以为一个成人提供足够的卫生食品。即使是饥馑三年,每天不足一文半的定额,也足以让成干上万的人苟全性命。这表明了一个普遍的事实:中国的烹调技艺真是高超。尽管中国人的食物通常是简单而粗劣,在外国人看来还经常是淡而无味,甚至是令人厌恶的,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对他们所拥有的东西进行烹调和眼务方面,中国人的确是烹调艺术的大师。在这个问题上,柯克先生把中国人仅仅放在法国人之下和英国人(他可能还算上了美国人)之上。这些国家的人排列起来孰前孰后,我们无论如何不会像柯克先生那样肯定,但中国人无疑要比别国人会烹调。如上所述,即使从生理科学的观点出发,中国人对主食的选择显然是明智的。高超的烹调,简单的作料,丰富的花色品种,即使对中国烹调最不注意的人,也全然知晓。

另外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实,虽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很容易证实。那就是,中国的饭菜在烹调时极少浪费,样样都要物尽其用。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每顿饭剩下的东西下顿都会重新端上桌来,哪怕这些残羹剩饭分文不值。要说明这个普遍的事实,只要看一眼中国的猫或狗的生存条件。这些动物的“生存”真是不幸,它们依赖人们的剩饭,始 终是“苟延残喘”。新兴国家中人们的浪费真是臭名昭著,我 们可以肯定,像美国这样生活富裕的国家,每天浪费掉的东西,足以使六千万亚洲人过上相当富足的生活。但是,我们愿意看一下这么多人被剩下的东西养肥,正 如许多中国人在“吃饱”之后,仆人或小孩就有份来分享剩饭 剩菜!即使茶杯里剩下的茶叶,也要重新倒回茶壶里去再煮一遍喝。 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给予充分的关注:人类很 注意食品的卫生,西方人越来越注意到这一点,但中国人却不是这样。进网的都是鱼,无论什么东西迟早都会进网,几无幸免。在中国北方,马、骡、牛、驴到处都在干活,很多地方还用上了骆驼。有些读者看到如下做法无疑会感到实在是节约得过分:动物死后一律吃掉,不管是撞死、老死,还是病死。这已经司空见惯,常常没有人说啥,也没有人因为动物可能死于常见于牛身上的胸膜炎等流行病而放弃这种 习惯。得这种病的动物的肉,不比得了其他病,人吃了也会

中美日常生活习惯大差异

中美日常生活习惯大差异(一) 信息来源:互联网时间:2010年12月15日 17:34 查看: 33 次 一、问候 国人打招呼,一般都是"吃了吗?""瘦了啊!""最近在哪发财呢?"比较的虚情假意一类。美国人,比较现实,遇到了,相互微笑一下就走了。要么,就停下来拥抱一下,问问最近的身体,有家庭的问问孩子怎么样一类的,反正不会超过一分钟。 二、量杯 美国人用量杯,中国人不用。刚来的时候,自己还是租房子住,有一次病了,房东太太给我一瓶感冒药(就液体那种),一个量杯,她让我照着说明去使用。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没怎么注意过,一直以为,量杯是药剂师的事。后来,自己买了房子,自己烧水、煮饭、做菜,虽然还在分期付款,但只要是病了,只要吃药,就会常常想起那个好心的美国老太太,想起她,教我用量杯的轶事。 三、显少 中国人一般都显少,男人50看上去也就30出头,女人30看上去也就十七、八九。美国朋友常常问我"你怎么看上去才像二十出头?"而问我的她,比我还小了好几岁。我说"中国人会保养,没听说‘龙

颜大悦'么?"我这么一忽悠,她还真不懂。中国人看字是字,美国人看字是谜。 四、吃食 美国人从不吃什么诸如风爪、猪蹄、鱼头、排骨类的东西,就算有个别的吃,也是很少。中国人爱吃,喜欢吃,讲究吃。风爪味道好,猪蹄养颜、护肤、促进S型美观,排骨就更了不得了,生筋利骨还能补钙。美国朋友来我家,看我做的红烧猪蹄、清炖排骨、蘑菇烧鸡,吃了后,啧啧称赞。味道好吖味道好!可让他们去买了自己做?不干。 五、车饰 中国人的车子内一般都比较传统,比如:中国结、红绳子、小可爱、公仔娃之类的装饰物。美国人的车内,比较的OPEN MIND,酷点的枪弹,含蓄点的是新奥尔良的狂欢节珠子,挂的越多,说明你在那个地方嗨皮得越爽,也说明你露的次数越多,所以你得到的珠串才多。美国人,以张扬自我为骄傲;中国人,以保守谦虚而自豪。 六、洗浴 美国人,一般都是早上洗澡。洗个澡,神清气爽去上班;中国人,一般都是晚上洗澡。洗个澡,干干净净的睡觉。刚来的时候,我还是晚上洗澡。日子久了,我早上也洗,晚上也洗。电话回家一报告,妈

浅析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常交往礼仪

浅析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常交往礼仪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11级日语姓名:代鑫鑫学号;0410110224 摘要:商务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 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商务礼仪的根本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商务 礼仪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商务礼 仪的精髓。为解决在与日本人商务谈判时,中国人由于某些方面不了日本人解而 被误解,介绍一些日本人的禁忌,以便于双方更好的交流,因此了解日本人是有 必要的,要赢得日本人的青睐,必须围绕“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来展开。所以学 习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关键词:日本人生活禁忌中日交流 1.交际中的禁忌 1.1对日本人的称呼的禁忌 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不要叫他们的名字。口头上只称姓加上先生就行了。第一次见面之后,通过晚间的娱乐活动,同你的日本伙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 表示尊重,这时你可称姓加上君,如山田君。这会使你们的关系更近一些,但是,“君”不应加在根本不认识的人的姓名。如果对每一个都以君相称,在日本人眼 里就是不真诚的表示。可是,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位日本经理,他的地位与你的相 同或比你高,或是一位明显比你年长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你则不必进一步熟悉,应一开始就尊称他为某君。如果是一位女性,对谈判小组里的任何一位男性都应 尊称为君。 1.2交谈的禁忌 同日本人谈话时,往往你说一句话,他就答一次“嗨!”(是的意思),这并 不代表他同意你的意见,而是礼貌的一种方式,表示他在专心听,他听懂你意思了。在别人说话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也不可老看手表,或做申懒腰,打哈欠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中国人的时间观

徐躬 【简介:通过回顾历史,意图初步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尤其需要在今天的新语境中,重提一些被遗忘的中国时间符号,彰显历史上的中国从来是文化大国的本色。并对当前物理学遇到的瓶颈现象提出一些看法,抛砖引玉。比如,怎样认知近代牛顿数学时间的问题,西方书人自己还不大懂,这只有在中国历史文化中能给出正面的解释。】 目录 第一章牛顿:数学时间 1.有点搞怪的牛顿现象 2.再读牛顿 3.认知量度意义中的数学时间 第二章远古,神话时间 1.神话中讲的时间源头 2.神话时间和历史 3.神话时间的相对性 第三章虚构:文学时间 1.文学,与物学,与人 2.文学时间,一种优化的排列 3.三种文学时间

第四章宗教,神学时间 1.三种神学时间 2.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 3.神学时间,异化为神主服务的工具 第五章思辨:哲学时间 1.时间中的哲学问题 2.中国哲学的逝者时间 3.哲学与历史 文化时间 第六章文明社会中的设定时间 1.是文明,让时间成了文化 2.文化时间,与美好愿望和智慧 3.文化时间,与物学 第七章奉天时,中国太阳钟 1.从天时到人时 2,中国太阳钟,时钟文化 3,认知阳光时间 第八章阳光时间,与生物视点 1.万物生长靠太阳 2.地球生物仆从阳光的本性 3.生物时感,与文化时间

第九章文明人的第一使用时间:历法 1.最早的历法 2.世界历法史的主线在中国 3.北纬30°文明区,与历法的公约 卷三真实的时间 第十章大自然的时间和运动 1.时光,与物质运动 2.运动,时限 第十一章大自然的时间和空间 1.六合的空间 2.时、空同构 一切物质,都离不开时间。时间这种概念,令人着迷。有趣的是,时间的存在看似很简单,但人类从古至今,一直都没能把它说说清楚。有关时间问题,是让古代各个时期的哲学家一老争论,也让当今各个方面的物学家感到头痛。时间,它到底该叫作什么?可谓是学界的一个顶级问题,高不可攀。如在公元四世纪,有一位罗马人奥古斯丁说:“时间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很清楚;一旦问起,我便茫然【《忏悔录》奥古斯丁(354—430)】。”众所周知,这种对于时间全无知的忏悔,非常著名,讲出了人类思想史上总也迈不过的一道坎。 时间的存在,通常会让人感觉很亲切,但它只顾自己一往无前,从不理会人类有什么感受。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只要是一旦离开时间,那他已不再是人了;也就是说,人在短短的百八十年之后,不是入土化泥就是成烟升天,所谓人生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如是杀猪刀般的时间不光对于人是这样,对于这世上的一切也是如此,最终使其都走向消亡。时

中国人必知道的100个常用俗语

中国人必知道的100个常用俗语 1.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齐鲁晚报》2003/1/30)“几万字的文字也能做成三五百页的大书,一些书的图和文八竿子打不着,配得莫名其妙,文不够图来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厦门晚报》2003/12/31) 2.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中国青年报》2001/9/20)3.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春城晚报》2003/6/5)“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新华网2003/12/16)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这次深圳市有关方面之所以安排曾在中国证券市场翻云覆雨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出山,标准也就是这一条,‘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上海证券报》2002/7/2)“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著名的‘猫论’,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一种形象化表述。”(《大连日报》2002/8/20) 5.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关了起来。”(《西湖民间故事·白娘子》)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销售与市场》1997/12)“‘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投资理念,主旨是强调分散风险。”(《中国经营报》2002/9/16)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中国教育报》2001/5/30)“孙伯渊知道马宝山非常能干,有一次跟他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另谋发展。”(《北京晚报》2004/1/26) 8.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办事情。“‘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四川在线2003/8/13) 10.唱对台戏。 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对台戏”(《解放日报》2001/12/28) 11.唱高调。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在道德问题上我们似乎总是陷入一种误区:唱高调的受到赞扬,说实话的遭到贬损;唱高调的得到好处,说实话的丢掉实惠。”(《大连日报》

中国人吃饭的习俗

1。请客要早通知,6:00入席,老人家你5:50才叫客人来,不对吧。2。主人家不能迟到;客人应当迟到5-10分钟,这是非常体贴的客人哦,注意掌握,自然宾主皆欢。3。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或是背*墙、柜台的;讲究些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请客喽:D 4。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5。做客人的不能直接向点菜员吆喝指点,应该乖乖坐等主人家点菜;如果客人确实有严重的忌口或爱好,应当轻轻告诉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满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6。主人家,不点或少点需要用手抓或握着吃的菜,比如蟹、龙虾腿、排骨等等。一顿饭来上三个这样的菜就没治了。还有什么礼仪可讲!7。不勉强也不反对别人少量饮酒,无酒不成宴嘛!8。上酒水上菜了!老外喜欢自夸手艺,国人可不作兴吹嘘自己点的菜,主人家细心观察凉菜上齐、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后,当立即举杯,欢迎开始。。。之类的,转动圆盘或是示意右手边的主客动第一筷。主客可别推让太久哦,大家肚子都饿了,就等你开吃了!吃了的别忘了赞美一下哦。9。之后的每道菜一上来,虽然服务员与主人还是会转到主客面前,但并不用太拘泥啦,如果正好在我面前,又没人转动圆盘,我也会先夹一小筷子尝尝的!10。主人家要常常转圆盘,照顾到绝大部分客人;陪客则补充招呼服务一下;客人的手能不碰圆盘而吃完整餐,则宾主又皆欢啦。11。如果没有服务员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夹菜的时候可要先看好,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挑来拣去,甚至搅拌!不是每个人都像爱人一样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通常看准了拣距离自己最近的那部分。12。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使吃相看起来不是那么急切。13。食物在口中咀嚼时,切记的大事就是闭紧双唇,以免说话、物体掉落、汁水外溢,以及免得发出"骠叽骠叽"的倒胃口声响。14。无论是用餐期间或用餐前后,都应当背部挺直,尽量往后坐椅子而不*。用餐期间,基本上双手都在桌面以上。15。一个太好胃口的主人,和正在减肥的客人,不适宜这样的饭局哦。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来,我们探讨一下中国人在澳洲的真实生活!

来,我们探讨一下中国人在澳洲的真实生活! 移民,到底开启了hard模式,还是easy模式?你真的看透了移民这件事儿吗?国内有多少澳大利亚移民的人,都说:“是为了孩子”。。。 这些出生在澳洲的中国孩子都有一个统一的名称:ABC(在澳洲出生的中国人)! 大家说到ABC,就会有以下几个标签要急着要贴:中文说不好,作风太豪放,对陌生人友善,大笑。。。 那么在澳洲,这些ABC们,到底是“永远的外国人”,还是成为了“新澳洲人”? 下面是一个澳洲ABC的真诚自白,看了以后,我们可能就明白了! 关于我的身份 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国籍,我是一个亚裔澳大利亚人。如果深究的话,我会说我是华人(Chinese)。很少人会说华裔澳洲人。事实上,每次我读到“华籍澳洲人”(Chinese Australian)的时候我自己也感觉特别奇怪,因为这样说的人实在太少了。 其实,只有非常少的人会说ABC,只有中国人才用这个词。。。 我和我的朋友通常把自己视为亚裔澳洲人(Asian Australians),因为我们的学校就是这么教育我们的。 在幼儿园,我得知有很多种族分类,所以,所有的档案都会问我是否是一个亚洲人,而不是我是不是中国人。而且大多数为亚裔澳洲人设立的社区组织会被命名成像亚裔国家性职业组织这样。那些特意叫自己中国人的组织通常指的是从小在中国长大的那种。 和大多数去过中国的朋友一样,我在澳洲的时候想念中国,但是我在中国的时候也会想念澳洲。我喜欢把这个叫做“灵魂的时差”,我的身体在一个地方,而灵魂却在另一个地方。 我同样也总是觉得我错过了很多事情,当和我同龄的中国朋友用中文开玩笑或是争吵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好像一个哑巴一样。但是当我回到中国,那种文化冲击有时也让我难受。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 由于中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在这一过程当中,“随着条约口岸的开放”,西方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作为西方文化的附生物也渐次传入中国,国人开始接受这些“新的生活方式”并由此在中国形成了“西俗东渐”的现象,晚清时期的城市华人社会生活方式开始了习俗化。 当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先进。但是它作为在近代工业文明基础是哪个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毕竟在实质和内涵上比在农业社会文明和封建专制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要先进许多。虽然西方社会生活方式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挫折和阻碍,但是,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还是不可避免地开始了西化的过程。 服饰、饮食、习俗、文化、政治,反映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社会生活方式最为直接的窗口。而中国人生活方式西俗化的历程也是首先从这里开始的。 一 通过生活方式的变迁,特别是服饰与文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民族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历程。 诸如穿鞋戴帽,本是纯粹的个人生活行为,但在近代中国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一代先辈思想启蒙的先声,生活方式国际化的滥觞。 鸦片战争后人们痛感到国家的积弱是由于民智不开,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其中尤以吸鸦片、裹足成

为摧残民体,有辱国格的两大公害。先进的知识分子莫不对此口诛笔伐。如果说禁烟是对少数人不良嗜好的整治,反对裹足却要变更上千年的陈规旧习,波及千家万户。19世纪末兴起男子剪辫子的风潮,成为维新运动和民族革命的动员号召。反对女子裹足和男子留辫子,必然推动鞋帽服饰的改革。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裾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 断发易服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导下的风俗改良,不同于历代改元易服之举,历史上的变衣冠所变的形制,不变的是伦理性和等级性,民国初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髦和燕尾服作大礼服,是对封建服式等级制的彻底否定。孙中山还提出“适於卫生,便於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作为改良服饰的指导思想,这一与现代文明接轨的服装观念在中国的实施,使得人人须臾不可离身的服装,彻底摆脱封建伦理的规范,向着实用、经济、卫生、美观的方向发展,这是服装史上的重要转折。 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去掉腰带。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这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某些形制而创作的新服式,可谓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从社会、思想和文化变迁的角度看服装的变化,那服装就成为考察社会文化变迁的窗口。所以一部优秀的社会生活史必定是社会文化史;一部优秀的社会文化史必然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具体详实的文化和社会的阐释。这是从不同方位对同一课题的描述

从春节来理解中国人的文化

从春节来理解中国人的文化 有人说中国的过年文化,是代表21世纪最无法阻挡的中国文化,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文化的强大,离不开文化的普及,相比物质,文化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中国人的春节文化是一个很需要研究和理解的话题。 节日是什么?节日是传统。是喜庆、家文化等各种文化的结合,除少数国家之外,传统在现代化大潮冲击之下日趋弱化乃至衰落,是后发展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乃至愚人节在中国大行其道,年轻人趋之若鹜,一时间引发了大量争议。有人说,这是西方的文化入侵。但我认为,这未免言重了。只要看看年轻人是如何过这些所谓的“洋节”就明白,这不过是追新逐异的时髦心理和商家的营销策略的合谋而已,热闹是热闹,但无关文化、无关心灵。 对中国人而言,真正重要的节日只有一个,那就是春节。春节如同写进中国人遗传基因里的密码,时序一到,自然启动。1/5中国人会在短短一个月内构成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移队伍。没有什么比这一数字更能说明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对中国人来说,春节即使饱受挤火车,赶大巴,排几天几夜为了一张火车票,也要义无反顾踏上这趟回乡路,哪怕短短几天,哪怕人在囧途,但春节,意味着全家团圆,意味着亲情的温暖。 说起来,中国人是特别善于吟咏“乡愁”的民族,历代表现这一主题的诗词歌赋不可胜计。但实际上,在农业文明时代,所谓乡愁不过是少数文人墨客、官宦商贾的特权,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离家不可能超过交通工具所及的最大半径。他们被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牢牢拴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而今天的中国完全不一样了。与传统社会相比,今天中国社会的流动性空前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家乡长大、在异地求学、在他乡工作,日常生活工作之地往往远离故乡、远离父母。每年仅仅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就有2.5亿,仅比美国人口略少一点。如此规模的人口远离故土,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人口的高度流动性在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弱化了家庭的联系、亲情的纽带。在现代化的奋斗历程里,中国人收获了很多,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多。看得见的是资源、环境的损耗,看不见的是心灵的焦灼与不安。在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变动不居的现代社会里,能给中国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是家,也唯有家。尽管高铁和手机缩短了时空距离,但技术永远替代不了哪怕一个轻轻的拥抱——当它来自亲人的怀抱时,就更加无可替代。 而中国人的春节文化的最大意义正在于,它给了中国人暂时抛下一切压力回归故土回到亲人身边的理由。春节是慰藉乡愁的节日。也只有在今天,“乡愁”二字才脱下了它两千多年来诗意的外衣,变成无数中国人的日常心理,结结实实,普普通通,平凡如水,难以摆脱…… 中国人的春节文化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让春节文化成为了世界最伟大的文化之一。从春节文化延伸出很多道理,文化越来越需要企业去重视、去关心,能建立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最所向披靡,

中国人的人性

中国人的人性 ——(美)阿瑟〃亨德森〃史密斯 姚锦鎔译 作者简介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1932),美国公理会教士,中文名明恩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22岁毕业于比罗耶特大学。1872年时年27岁的史密斯偕妻子来华,先后在天津、山东、河北等地做传教士,从事布道、救灾、医疗、教育等工作,在华居住54年之久。他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先后写成《中国人的格言与谚语》、《中国人的人性》、《中国的农村生活》、《骚动的中国》等书,其中《中国人的人性》一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先后被译成法、德、日等国文字,使他在国际上得享盛名。 内容简介 本书原著初版于1894年,面世后即刻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重视,鲁迅、潘光旦、费正清等先后发表文章予以力荐。该书作者美国传教士阿瑟〃亨〃史密斯在华生活达54年之久,他根据自己对中国人的日常行为、生活习性、价值形态的观察、体验,以西方的文化生活形态为参照,分为27章,精辟地论述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等诸多方面,充分显示了其敏锐的感受力、明晰的判断力、深邃的思辨力与高度的概括力。全书生动地勾画出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其目光所折射的力量是令人震撼的。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已 被译成法、德、日等国文字。外国人写中国人的一本好书,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鲁迅先生力荐“立此存照”的惊世之作。一部百年来研究中国人人性的权威之作,一部鲁迅先生力荐“立此存照”的惊世之作!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译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即《中国人的人性》)来,把这本书当成一面镜子,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鲁迅《“立此存照”(三)》 书中所历叙的中国人的特性,不但是一个事实,为明氏一般明眼人所见到,并且,就生物淘汰的学理而言之,也确乎是一些无可避免的结果。——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潘光旦非常快乐地读了你的大作《中国人的人性》,决非它书所能比拟,我觉得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今日德国大使曾对我说在他读过的所有关于中国的作品中,尊著是最好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美国人心目中的映像的幻灭,是由一本读者甚多的著作来加以完成的,即明恩溥牧师所著的《中国人的人性》……书中关于中国社会差别的叙述十分引人注目。该书同时辬志着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后来的社会学分析的基础。——美国著名中国学学者费正清 目录 第一章面子问题 第二章节约持家 第三章勤劳刻苦 第四章礼节 第五章缺乏时间观念 第六章忽视精确 第七章天性误解 第八章拐弯抹角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会觉得轻松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会觉得轻松【无老师力荐】 (2011-07-19 23:39:01) 转载 标签: 杂谈 在美国,如果两个人出去玩儿互相拍照,一定会有人主动走上来,问需不需要帮忙合影。拍完还会问,觉得满不满意,如果不满意还要给你们重拍。经常会被他们主动且热情的帮助深深感动。不过,大家如果让美国人帮忙拍照,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按照我们的审美习惯,他们拍出来的很多照片,我们会觉得拍的不好,取景不当。原因很简单,他们拍照很专一,如果是拍人,他们就会把人充满整个画面,根本看不到后面的景。你会觉得在自由女神拍的和在自己家厨房拍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而如果想拍景,他们会专门拍景。我的美国朋友说,特别好看的景物,如果人出现在图中,可能会破坏了画面的美感。而拍人物的时候,人就一定要大,这样才能更真实准确地记录人生此时此刻的喜怒哀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不过这种主动提出帮助他人拍照的情况在中国很少见。在中国,两个人互相拍照,基本不会有人主动上来问需不需要帮忙合影。而且如果你去找旁边的人帮忙拍照,遭到拒绝的几率会比较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的防备戒备心理远远高于美国人。大家的心理可能是:会不会他的相机是坏的,所以故意让我帮着照相,然后说是我弄坏的。也有人是比较害羞内向,而且受到的教育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当然也有嫌麻烦的,想:我们又不认识,我干嘛要替你拍照。同样,想找别人帮忙照相的,也是观察半天,看谁面相比较善,或者谁有可能答应帮忙拍照,或者谁不会拿过相机扭头就跑,才会上去问的。另一种情况就是,你好心主动提出帮别人合影,他们会一脸狐疑地看着你,然后说:哦,谢谢,不用了。在美国,你不会考虑这些。首先,会有人主动上来“请求”帮助。其次,你只要随便问旁边的一个人,他们也都会比较愿意帮忙。这些人不一定都是美国人,但在那种大环境下,如果经常接触这样的人、经历这样的事,人是挺容易被影响而改变的。你会发现,无论是美国人还是生活在美国的人,想法单纯,生活相对轻松,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美国较完善的信用体系。在这样的社会中,大家彼此信任。 我在哥大读书时,公寓楼下有个小超市,也可以复印。每次去复印,都是DIY,自己印完并数好张数。复印机离柜台还有一定的距离。拿到柜台,我报多少张,店员就按我报的数字收费,绝对不会再数一遍。那种被充分信任的感觉真好。而在国内的时候,曾经经历完全相反的情形。同样是小超市,我从进去就被里面的店员寸步不离地盯着。我从一排货架走向另一排时,店员也会出现在同一排的那一头。我再换到下一排,她又立刻跟进。我随即感觉场面变得很滑稽。当然,店员远观的情形算是好的。有一次在某城市的机场书店,无论我走到哪儿,里面的店员小姑娘永远跟在我左后方一肘的位置。我被跟的实在是纳闷儿,于是问她:小姑娘,你需要什么帮助吗?她说:哦,不用。然后她就把脸扭向一边。于是我继续往前走,谁知她立刻把脸扭回来,继续跟着我走。我当时还挺伤感,难道我长得就这

从中国人做客的一天看中国礼仪

从中国人做客的一天看中国礼仪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可见中国人是最早讲礼仪的,中国的礼仪也是最为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从中国人做客的一天来看中国礼仪吧。 首先是拜访礼仪。拜访前的相邀礼仪:不论因公还是因私而访,都要事前与被访者电话联系。联系的内容主要有四点:(1)自报家门(姓名、单位、职务)。 (2)询问被访者是否在单位(家),是否有时间或何时有时间。(3)提出访问的内容(有事相访或礼节性拜访)使对方有所准备。(4)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下具体拜访的时间、地点。注意要避开吃饭和休息、特别是午睡的时间。最后,对对方表示感谢。相邀之时免不了又会碰到电话的礼仪。电话接待礼仪电话接待的基本要求: (1)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 (2)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3)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 (4)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接下去是着装礼仪。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所以中国人一般在做客是男性西装皮鞋或者夹克皮鞋,女性的着装可以随意一点,但也不能过分随意,一般可以是上班的套裙或者连衣裙,冬天的话男女性均可以穿羽绒服做客,也可以带手套,带帽子,不过进屋时一般都会脱下外套,帽子,手套。 打扮完就可以开始出发去做客了,不过这又涉及到了走路礼仪和乘车礼仪了。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乘车礼仪:1、骑自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

东西方文化差异日常生活举例

我们xx人原来最好的问候就是: “您吃了吗?”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咱们过去温饱没有解决。以后咱们再见面就说: “撑着了吗?打嗝了吗?”,我觉得咱中国人应该向英国人学学,英国人见面打招呼都是“Hello!”Hello完了之后就问天气怎么样?“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我觉得今天天气不错啊!这真是难得一个晴天。” 2008年要开奥运会了,肯定很多外国人要来。来了之后咱得知道人家外国人是怎么想的,跟咱们是不是一样。你对他好,他不一定领情。 比方说尊老爱幼,尊老,要按咱们来讲,你要看见马路上一个老奶奶,颤颤悠悠地拿八十多个包袱在那儿正过马路呢,你不过去帮帮忙的话,你还是人吗?所以你一定要过去帮忙,过去后说: “老大娘,您要过马路吗?来,把包给我,我替您扛过去。”给老大娘搀过去以后,老大娘一定非常高兴: “谢谢你小伙子,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不要问我的名字了,如果您想知道我的名字,我叫雷锋。”一般都这样。可要是外国人就不是这样了,你看到一个外国老太太过马路,你过去了说: “Hello,天气不错,我替你搬。”那不行,老太太一定不高兴,倒不是因为她担心你抢她东西,关键是她不服老,如果你这样做就等于说她给人感觉她是一个老人。我记得我在加拿大住的时候有一邻居91岁了,走路直晃悠。那天刮四级大风,他拿了两包,我心说我一定得帮帮忙去,咱也让加拿大人知道,除了白求恩红遍我们中国之外,我们雷锋也能红遍加拿大。我就去了,说: “Heloo”他说: “NO,不用帮,不用帮。”我说这老大爷怎么这样啊?不让帮忙。其实,他们外国人就是这个习惯。 再如救死扶伤。如果我们看见有人掉到河里了,“噗通”一下,你得赶紧下去救人,可是在外国这样就不行。西方人就是这样,你甭救我,你千万别来救

在中国人的节日和日常生活中

在中国人的节日和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这个神采奕奕的形象。 During holidays, and in everyday-life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re is a certain mythical figure that is present everywhere. 这就是中国龙。 This figure is called a “sinosaurus”, or a Chinese dragon. 与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不同。 This dragon differs from the dragons in the Western tales. 作为一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神物,龙在华夏民族的心里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As an idol,that is nonexistent in science and reality, the dragon has a position in the hear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at is irreplaceable. 龙这种形象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The image of the dragon probably originated from the early Neolithic period. 传说中,华夏民族的祖先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面蛇身的。 The fable is that the Chinese ancestors Fu Xi and Nv Wa both had human faces with a snake-like body. 当华夏民族的祖先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了龙的形象。 The dragon was formed when the Chinese ancestors united the various trib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and wove together the totem images of all the clans. 因此在龙的身上可以看到许多动物的影子。 This is why the images of many animals can be found in the dragon.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的形象具有蛇身、蜥脚、鹰爪、蛇尾、鹿角和鱼鳞。 In the Chinese folklore, the dragon has a snake’s body, a lizard’s legs, an eagle’s claws, a snake’s tail,a deer’s antler, and a fish’s scales. 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一种具有超凡力量的神异动物,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 For the Chinese, it has long been a potent symbol of auspicious power, and is therefore worshipped religiously. 龙还能控制天气,能兴云雨,利万物。 It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weather, as the bringer of rain and water. 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 Many Chinese people often use the term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 as a sign of ethnic identity.在封建社会里,龙的形象一直是皇帝和皇权的象征。 During the feudal period, the dragon served as the symbol of the emperors and imperial authority. 历代帝王都自称是龙的化身。 The rulers of every dynasty referred to themselves as the incarnation of the dragon. 因此他们使用的物品大多都装饰有龙的图案。 This is why everything in the imperial palace was decorated with dragon designs. 据说,在清朝皇宫的主殿“太和殿”里,就装饰有大大小小12654条龙。 It is said that there were 12,654 dragon decorations in the “Taihe Palace” alone, the main lobby of the Qing Dynasty imperial palace. 而整个皇宫里的龙,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Considering this, the total number of dragons in the entire palace must be countless.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 Many of China’s folk celebrations are dragon-relat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