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截至2011-12-22,中国知网中对“薪酬”的研究有18857条,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经济(9651)、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529)、工业经济(1115)、高等教育(1076)、人才学与劳动科学(928)、金融(847)和投资(576)等,其中对管理者薪酬进行研究的有1489条,研究集中在:企业经济(1026)和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39);对高层管理者薪酬进行研究的有157条,对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进行研究的有78条,其中对电子信息行业进行研究的仅有“上市IT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激励的实证研究”、“高科技行业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绩效”,这说明高层管理者薪酬已经引起广泛重视,但针对某一具体行业,特别是已有183家电子信息行业上市企业的研究并不多。多年来,随着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的深入,视角也日趋丰富。对薪酬的研究从薪酬总体到薪酬差距,从年薪到股权,并且在研究中加入公司治理因素,使得研究更为深入化、全面化。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对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以及公司治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国内外对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与企业绩效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以及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管薪酬相关的理论

1、委托代理理论

2、激励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

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总体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针对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西方学术界起步较早,最早的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不相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众多学者利用不同时期数据对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得出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相关、有的学者得出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不相关的结论,国外的研究大都集中于CEO的薪酬,而国内的研究则更多倾向于总经理等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同,国内学者有些认为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也有些认为二者不相关,但从总体上来说研究结论更多的是支持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但是上述的研究大都没有考虑内生性的问题,只是把高管薪酬或公司绩效单纯地看作是外生变量,只进行了单方程研究,而忽略了变量内生性的影响,这或许既是造成各种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从2003 年才开始,这一主题的文章只有5 篇(包括2008、2009 年),其中定量研究4篇,定性研究1篇。定量研究从2006 年起基本上逐年增多,定性研究只从2006 年开始研究。总体而言,对该主题的研究还处在初始引入期。

从一般研究角度,林浚清、邹嫄基于锦标赛理论,以公司未来绩效为变量,得出高层管理人员内部薪酬差距和公司未来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较大的内部薪酬差距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且影响我国薪酬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从协作需要角度,张正堂基于竞赛理论研究了2001-2004 年264 家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薪酬差距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协作需要的调节作用以及协作需要对高管团队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没有加入协作需要变量时,薪酬差距并没有对企业绩效表现出正向的影响,当加入协作需要变量后,两者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关系。在定性研究方面,鲁海帆(2006)研究了边际生产率理论、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在高管薪酬差距中的决定作用,且分别指出了这些理论的适用条件。

四、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高管的薪酬组成主要有年薪、奖金以及持股和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其中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为数最多。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国外研究有的支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有线性和非线性关系两种结论,还有的则不支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另外,有不少研究指出两者之间并非线性关系,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多数认为股权结构是内生的,而国内的研究则大多视其为外生变量,且以线性关系为主,对曲线关系的研究较少。

五、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高管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研究薪酬与绩效关系时公司治理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关键影响因素。公司治理机制一方面可以从外部治理机制如市场监管环境、法律法规、机构投资者治理等外部因素讨论其影响,另一方面是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讨论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影响。有的单独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如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董事长及总经理两职兼任、薪酬委员会等因素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也有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对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影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与薪酬业绩敏感性联系在一起。国内的研究以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为主,研究其对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影响。

3.1国内外学者研究角度综述

3.1.1 国外学者研究角度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具体的研究情况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基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的角度的研究

托辛斯和巴克尔(Taussings & Baker, 1925)研究发现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只有很小的相关关系[1]。

迈克.盖尔,岂尤和艾尔宾(Mcguire,Chiu&Elbeing,1962)用42家大型企业的样本检验了销售额和利润额(自变量)与高管的现金薪酬(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公司规模或者用来衡量规模的销售收入联系密切,而与公司的利润关系不大。即销售额和报酬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

赖威伦和哈茨曼(W.Lewellen&B.Huntsman, 1970) 1970年发现:公司报告的利润对高管薪酬具有很强而且持久的影响[3]。

马森(R.Massnl,1971)高管薪酬与公司股票价值正相关[4]。

詹森和墨菲(Jenson & Murphy, 1990) 在1990年检验了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他们使用福布斯公司提供的7750个公司的数据估算了公司CEO的薪酬增加额和股东财富增加值之间的系数,发现每1000美元的股东财富增加额会使高管的薪水和奖金增加2.19美分,使高管的综合薪酬增加3.3美分,考虑了股票期权和股票出售后,这一比例提高到2美元。另外还研究了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全部财富对CEO产出的激励效果中,有近77%是来自股票所有权的力量,认为高管持股和企业绩效二者之间呈正相关[5]。

约斯考.罗斯和谢帕特(Joscow, Rose Shepard, 1993)对10833个美国企业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企业股票收益每增加10%,高管的报酬增加9.3%[6],这些检验结果与墨菲(Murphy,1985),高夫兰和斯米德(Coughlan&Schmidt, 1985)在八十年代所做研究的计量结果一致。证明了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性。

(2)基于高管薪酬与企业规模、公司行业、成长性的关系角度的研究

Muller(1969)[7],科什(Kersh,1974)[8],罗森(Rosen,1982)[9],科斯图克[10](Kerstuke,1983)等人研究了高管薪酬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报酬和企业规模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约斯考.罗斯和谢帕特(Joscow, Rose&Shepard, 1993)研究了高管薪酬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他们用企业销售额、资产和雇员数作为企业规模的衡量指标,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和企业规模之间存在强烈正相关关系。

科斯图克(Kestuke)通过对1969-1981年美国73个大公司的资料分析研究后发现,高管每年的薪水加奖金相对于销售额的弹性在0.2-0.25之间,包括企业固定效应在内的因素不会改变计量结果;他还发现,高管收入的资产弹性为0.3。

科什(Kersh)对英国1969-1971年间的数据进行估计的资产弹性为0.26。

巴罗(Barro)等人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CEO收入的资产弹性估计的值为0.32[11]。

肯约和斯沃巴兹(Conyon&Schwalbach,1999)用雇员数作为企业规模的指标,结果也是证明了高管薪酬和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2]。

Gibbons and Murphy (1990)在考虑了行业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对公司业绩和CEO报酬进行回归,但是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很显著[13]。

Agrawal和Walking (1994)提出了经理报酬的经济决定模型预测报酬=F(公司规模,成长性,业绩)[14]。

(3)基于高管人员的个人特征与高管薪酬的关系的研究

约斯考.罗斯和谢帕特(Joscow, Rose&Shepard, 1993),用高管的年龄、任职期间、是否是企业的创始人以及是否从企业外聘等因素来衡量高管的个人特征,结果表明:高管的年龄和任职期间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关系。

巴罗(Barro,1990)发现,随着CEO年龄的增加,其薪酬对绩效的敏感度下降了。

吉本斯和墨菲(Gibbons &Murphy,1990)的研究发现,当CEO在企业中留任多年时,其薪酬对股票市场价值的弹性通常是0.1,但是当他们没几年就离任时,报酬对股票的市场价值比率就能上升到0.18。

(4)基于政策、政府管制对高管薪酬影响的角度的研究

梅恩等人(Mainet.AL,1994)及巴克马(Flarkemaet.AL,1994)等人的证实,尽管英美两国高管可自由流动,但是税收制度、外部控制制度等是明显的国别差别导致了两国高管收入的差距很大,并且若以全球国别比较角度看,这种制度差别更明显[15]。

约斯考.罗斯和谢帕特(Joscow, Rose Shepard, 1993)对政府管制和高管报酬的计量研究也表明,被管制企业的高管报酬普遍要低于未被管制企业高管的报酬,政府管制对高管报酬的影响为负。

(5)基于高管人员的现金报酬与其持股比例的关系角度的研究

阔尔和科罗恩(Korr&Kron, 1992)利用不同产业的372家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了高管薪酬和股票期权与产业收益、市场收益以及持股者虚变量之间的关系,表明:现金报酬变动与持股5%的所有者虚变量负相关,和产业相对收益相关[16]。

米兰(Mehran,1995)利用1979-1980年间的153家制造业公司样本,检验了高管薪酬结构、索取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企业的高管持股水平越高,高管薪酬结构中基于股权的收入也呈负相关关系;公司的外部董事越多,高管的薪酬结构中基于股权的收入比重越高。公司研究和开发投入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越高,高管的股权收入也越高。另外他们还发现,高管的现金收入与其持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正相关,高管的现金收入与外部董事比例,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则呈负相关关系[17]。

(6)基于高管薪酬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角度的研究

Lee(2009)主要检验了财务业绩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和CEO业绩薪酬的关系,研究的重点在于财务业绩在年度之间的变化对CEO业绩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CEO业绩薪酬的变化与公司治理结构无关[18]。

Holthausenhe(1995)和Larcker(1999)等对公司治理结构、CEO报酬以及公司绩效三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治理结构与CEO报酬具有较大的相关性,CEO报酬随着公司董事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19]。

(7)基于高管薪酬和其它指标之间的关系角度的研究

Murphy(1985)基于1964-1981年美国73个大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样本分析了管理者薪酬与股东收益之间的关系,发现管理者薪酬随营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股东收益保持不变。

德姆塞茨用1980年美国511家公司的会计利润对各种股权集中度进行回归,发现股权集中度和会计利润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Joscow, Rose&Shepard(1993),研究表明:高管的薪酬水平和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20]。

3.1.2 国内学者研究角度综述

根据现有的文献分析,我国学者对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

(1)基于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角度的研究

关于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国内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三个,即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负相关、以及不存在相关关系。

魏刚(2000)认为,年薪、高管持股和公司业绩不存在显著相关,公司规模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21]。

王杜平,吴忠晓. (2010)以2007年5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科学准确的分析,证明了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22]。

李增泉(2000)认为,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不显著,资产规模对年薪有显著影响,行业因素影响持股比例,不影响年薪,国有股比例影响年薪[23]。

闫丽荣,刘芳(2006)用上市公司2001-2004年的数据,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4]。

詹浩勇,冯金丽.(2008)通过2004—2006年我国192家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无显著相关性[25]。

陈志广(2002)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情况.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企业绩效、企业规模、和法人股比例等显著正相关[26]。

张俊瑞等人(2003)采用经典回归分析技术与现代模型影响评价理论 ,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持股等激励手段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建模实证分析。结论是高管的年度薪金报酬与公司的绩效变量每股收益以及公司规模是呈显著正相关的,与高管阶层的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27]。

(2)基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角度的研究

周业安(2000),朱红军(2004),李玲(2006),张宏敏(2009等认为对上市公司的经理来说 ,因为存在政治力量及各种非货币化因素的干扰,货币化激励的效果普遍不好,要强化经理报酬的激励效果,只有结合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综合安排。

(3)基于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角度的研究

刘国亮、王加胜(2000)认为,管理层年薪对净资产收益率有负面影响;管理层持股对净资产收益率有正面影响[28]。

李增泉(2000)认为,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并不显著,资产规模对年薪有显著影响,行业因素影响持股比例,但不影响年薪,国有股比例影响年薪。

赵西萍(2000)认为,董事会构成对高管薪酬有显著影响;高管薪酬受高管人员持股水平和公司绩效影响比较显著[29]。

陈志广(2002)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 ,考察了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情况。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企业绩效、企业规模、和法人股比例等显著正相关[30]。

陈朝龙(2002)研究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薪酬提供激励的理论依据,以及实施激励保障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利益而达到“多赢”状况的机理。针对两种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表明薪酬激励效果显著,而持股在一定范围内也能起到显著的激励效果[31]。

张俊瑞等人(2003)采用经典回归分析技术与现代模型影响评价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持股等激励手段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建模实证分析。结论是高管的年度薪金报酬与公司的绩效变量每股收益以及公司规模是呈显著正相关的,与高管阶层的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32]。

谌新民,刘善敏(2003)通过研究发现资产规模、行业特性、区域范围、股权结构对经营者年薪、持股比例和经营绩效具有深刻影响[33]。

巩震,金永生,(2008)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率与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比率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呈三次函数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率在22.19%-54.83%之间时,其与经营绩效正相关;在这一区间之外时,其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34]。

李育军(2009)对高管人员现金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和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高管人员现金薪酬激励并不对公司价值增值的实现构成显著的影响;相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高管人员在管理层中所占的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实现价值增值的概率越大[35]。

(4)基于公司规模、所处行业地区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角度的研究

陈志广(2002)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企业绩效、企业规模、和法人股比例等显著正相关。还考察了行业、地区对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影响,但发现只在一些行业和地区有明显的差异。

李琦(2003)认为,公司规模对CEO薪酬有显著影响,而会计业绩与CEO薪酬没有显著相关性,国有股比例与CEO薪酬显著负相关,地区对CEO薪酬影响显著,而年龄的影响则不确定[36]。

王培欣,田英辰,李锐(2006)根据200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高管人员的年度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及公司经营规模之间呈现较显著的、稳定的弱正相关关系;从行业因素看,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薪酬与行业有关,总体薪酬水平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各公司之间差异显著,高管人均薪酬较低;从地区因素看,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薪酬与所处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高管人员的年度薪酬与国有股比例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37]。

闫丽荣,刘芳(2006)用上市公司2001-2004年的数据,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民营企业经营者薪酬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对经营者的薪酬没有显著影响,而公司规模对经营者薪酬有显著影响[38]。

陶金元,魏祥迁,李鹏.(2007)抽取120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为业绩指标作分析。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同上市公司业绩及规模都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关系。但高管持股市值虽同上司公司规模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但与业绩不存在相关关系[39]。

詹浩勇,冯金丽.(2008)通过2004—2006年我国192家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无显著相关性,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非公有制控制的公司高管薪酬高于公有制控制的公司,而股权激励比例偏低[40]。

(5)基于会计指标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角度的研究

刘斌等(2003)认为,CEO薪酬变动率与总资产净利率变动比率、营业利润率变动比率有显著相关,营业利润率变动影响CEO薪酬增长,总资产净利率变动影响CEO薪酬下降[41]。

柯可,邱凯(2009)以2006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高管人员薪酬与公司业绩、公司规模、是否发行B股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监事会规模存在负相关关系[42]。

(6)基于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角度的研究

鲁海帆(2009)利用2001-2007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内生性的视觉研究了高管层内的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内生性后,薪酬差距对业绩的影响呈倒U形,即薪酬差距在扩大的过程中会导致业绩先提升后下降[43]。

樊帆,杨蓉(2010)用坐标图形加上半对数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高管薪酬、高管平均薪酬、最高高管薪酬和职工薪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是显著的,而且是呈现先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减少上升速度甚至下降的曲线相关性[44]。

3.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从总体上看,国内外的学者关于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对于薪酬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较统一的结论,其中有些学者指出某些因素和高管薪酬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并没有进一步说明它们之间到底是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另外国外的研究很多数据都是取自发达国家,这就使得研究出的结果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高管薪酬问题仍是人们觉得深奥、困惑的问题,同时公司的所有者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合理的途径来协调与经营者目标的一致性问题,所以对企业高管薪酬的研究仍然是必要的。

在国内外学者的众多研究中,有将公司绩效作为因变量研究高管薪酬对其的影响,也有将高管薪酬作为因变量研究业绩的对其的影响,但在实际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将两者合并起来进行研究,学者们使用的模型到底可以从何种程度上证明到底是薪酬影响了业绩还是业绩影响了薪酬还是没有答案。总结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第一,模型本身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将两者合并研究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增加研究的难度。

第二,两者背后的支持理论相差较大,薪酬影响业绩是基于心理学上的激励理论,而业绩影响薪酬是基于代理理论。这些理论建立在不同的假设基础之上,研究不同的变量,并强调不同层次的研究问题。

第三,还有一些由时间决定的因素的影响,如高管任期、年龄等因素必需在研究时加以考虑,这些都显著增加了本已经很复杂的问题的复杂性。

总之,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但是毋庸置疑,这些结论对我们后面进行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指导作用,他们的很多精髓之处,仍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之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同,可能是由于他们所选的衡量指标、样本数据、时间范围、模型以及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本文选取了单一的电子信息行业183家上市公司做实证研究,建立综合模型,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研究,同时考虑变量的内生性影响,以期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资料检索情况介绍:

1.研究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化的竞争中,面临的市场越来越复杂,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与人才息息相关,薪酬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和长期目标的实现。有效的薪酬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对员工的激励,还有助于吸收和保留住优秀的员工、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改善企业的绩效。高级管理层作作为公司使命愿景的缔造者、战略规划的制定者、价值理念的倡导者、组织变革的驱动者,理应成为公司最为宝贵的核心战略资产和锻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对他们的激励,能够促进他们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检索策略(检索式、检索词)

检索对象:图书检索、学术期刊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

检索词:

高管薪酬、企业绩效、上市公司

检索方式:手检、机检

3.检索工具及系统(数据库、年限)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000-2011

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0-2011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0-2011

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Springer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NSTL免费外文期刊

百度搜索、Google学术搜索

巨潮资讯、中国上司公司资讯网、国泰君安数据库

参考文献:

[1]Taussings F W, Baker W S.Amencian corporations and their executives:A statistical inquiry. Quarterly Journal. 1925(3):1-51

[2] Mcguire, John.S.Chiu, Alvar.O.Elbing. Executive Income, Sales, and Profit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52, 1962(9): 753-761.

[3] W.G.Lewellen,B.Huntsman.Managerial Pay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0(9):710-720

[4] Massnl, Managerial defections, promotion criteria and firm grow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71.

[5] Ciscell&Carroll, "Executive Compensation: Excessive or Equitabl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Feb 1986, 29,4

[6] Jensen MC,K J Murphy. Pay and Top-mana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olitics.1990 (8):225-263

[7] Joscow, Paul, Nancy Rose, and Shepard Andréa. Regulatory Constraints on CEO Compensation[R]. Brookings Papers: Microeconomics. 1993(10):34-35

[8] Rosen,Sherwin,Contracts and Market for Executives Contract Economics [D], Lars Werin and Hans Wijkander, https://www.doczj.com/doc/ae5841525.html,bridge ,MA:Blackwell,1992:181-211

[9]Joscow,paul,Nancy Shepard Andrea, Regulatory Constraints On CEO Compensation[J],Brookings papers:Microeconomics, 1993(6):34-35

[10] Kestuke, Executive Motivation, Earnings, and consequent Equity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1(11):1278-1292

[11] Kersh,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2(11):38

[12] Barro, J.R.Pay, Performance and turnover of bank CEO [J], Journal of Labor Ecomomics, 1990(8):21

[13] Conyon, Martin.J.Schwalbach Joachim,Corporate governance , executive pay and performance in Europe [M],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Shareholder value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9,115

[14] Gibbons R, Murphy KJ.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chief managerial officer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90(11):43

[15] Mainet.AL, turnover,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85(7):43-65

[16] Korr&Kr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2(11):38

[17] Mehran Hamid.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5(11):38

[18] Lee, pay at the top :a study of the sensitivity of director remuneration to company specific shocks [J], National Institute Economic Review, V ol,2009(3):83-92

[19] Holthausenhe,.CEO Pay, Shareholder Returns and Accounting Profi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 1995

[20]Larcker,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act of Risk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JourmalofPolitiealEeonomy.1999

[21] Aggarwal R K Samwich,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lace of risk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9, (107)65-105

[22] Bertrand, M.,S.Mullainathan.Are CEOS Rewarded for Luck ?The Ones Without Principles Ar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1,(116)111-126

[23] Coughlan AT, Schmidt RM.Executive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turnover,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85(7):43-65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7(1):15

[24] Bertrand, M.,S.Mullainathan.Are CEOS Rewarded for Luck ?The Ones Without Principles Ar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116)111-126

[25] Guy, Frederick..CEO Pay, Shareholder Returns and Accounting Profi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 2006

[26]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 经济研究. 2000(03):32-64

[27] 周业安. 经理报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0(05)

[28] 刘国亮,王加胜.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0(05)

[29]李亚静,朱宏泉,黄登仕,周应峰. 经理期权计划在美国公司的兴起和影响[J]. 世界经济. 2000(07)

[30] 施东晖.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绩效表现[J]. 世界经济. 2000(12)

[31] 赵西萍,李有根,李怀祖. 董事会构成与经理控制机制关系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11)

[32] 陈志广. 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02(05):52-56

[33] 刘斌,刘星,李世新. CEO薪酬与企业业绩互动效应的实证检验[J]. 会计研究. 2003(03)

[34]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 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 会计研究. 2003(09):29-34

[35] 谌新民,刘善敏. 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 2003(08)

[36] 李琦,上市公司高级经理人薪酬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科学,2003(6)

[37] 周兆生. 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激励的实证研究[J]. 改革. 2003(03)

[38] 朱德胜,岳丽君. 管理者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4(06)

[39] 李增泉,孙铮,王志伟.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 2004(12)

[40] 宋德舜. 国有控股、最高决策者激励与公司绩效[J]. 中国工业经济. 2004(03)

[41] 胡婉丽,汤书昆,肖向兵.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04(06)

[42] 肖继辉. 关于经理报酬的西方研究动态[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06)

[43] 陈爽英,唐小我. 股权结构与高管人员薪酬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 2005(04)

[44] 闫丽荣,刘芳. 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01)

[45] 鲁海帆. 高管团队内部货币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 南方经济. 2007(04)

[46] 邹嫄. 广西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与业绩的相关性分析[J]. 企业经济. 2008(04)

[47] 吴泰来,李俊杰. 湖北上市公司企业家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性实证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48] 詹浩勇,冯金丽. 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49] ] 董波,于晓华.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J]. 会计师. 2009(01)

[50] 王杜平,吴忠晓.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水平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有色金属. 2010(S1)

[52] 杨玉凤,沈玉玲,胡欣.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研究[J]. 会计之友, 2010(02)

[53] 樊帆,杨蓉. 上市公司高管和职工薪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0(06)

[54] 张宏敏,单鑫,朱敏,股票期权薪酬绩效敏感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9.

[55]张维迎著.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56] 胡迟著.利益相关者激励[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

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非智力因素理论研究从1990年Salovey发表开发情商一文正式开始,2000年以美国为主的研究同时在各领域展开,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又称智商IQ)的作用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又称情商EQ)的作用要占80%。 Daniel Goldman, Harvard University psychology professor, in his book "emotio nal intelligence" clears that a person's success includes 20% intelligence factors (also known as IQ ) only, and 80%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also known as e motional intelligence, EQ) . 美国学者保罗?韦地博士调查了9万名幼儿心目中喜欢的教师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1)友好的态度;(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3)耐性;(4)兴趣广泛;(5)良好的仪表;(6)公正;(7)幽默感;(8)良好的品性;(9)对个人的关注;(10)伸缩性;(11)宽容;(11)颇有方法。在这12种素质中,半数以上是对教师非智力因素品质的期盼与要求。这其中包括学校领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心理学家韦克斯勒说:“所有智力水平上都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其他基本能力,但是,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2、国内研究现状 自从非智力因素的学说进入我国以来,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试图将它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开展了诸多有益的探索。湖北武昌王萍老师进行的音乐学科智力与非智力教育实验、章兼中教授的直接拼音英语入门“十字教学法””d irect phonetic alphabet method” and“ten words teaching method”in E nglish teaching 都体现了非智力的学说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将多媒体教学引用课堂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教师为幼儿创设民主谐的氛围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小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Wilkins 1976 。”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返之亦然。(杨梅珍,1997)。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投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天性和意愿发展、成长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其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带动和发展其他领域的智能,尤其是他们智能弱项的发展。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研究目标确定为: 1.通过教学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授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平。 2.研究学生的记忆特点,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记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语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队伍,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内容 1.改变创新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数学效率; 2.探究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调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4.课外巩固记忆的系统化指导方法。 七、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调查整理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教学内容,研究这些词汇教学与学生识记词汇的方法和习惯为切入点,研究高年级英语语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难点:研究五、六年级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研究一套适合高年级词汇识记和运用效果的课堂评价机制。 八、研究的创新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学生群体间的多向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更加关注的是“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追求词汇教学多向互动所形成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效性。 九、研究方法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的经济史上,学者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将效率和公平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目标。但效率和公平似乎一直都很难保持同步,提高效率的政策同时也会降低公平,这样的效率和公平的失衡在所得税中尤其突出(Mirrlees 1971; Ramsey 1927)。人们普遍认为实现效率的最好方法是进行一次性征税(lump sum taxes),这样不会扭曲人们的选择,但要实现纵向公平则要求实行累进税。结果,有效率的税收就会降低公平,反之亦然。 国外的学者对个人所得税促进公平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Wagstaff收集了OECD中12个国家的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家庭调查数据,采用AJL的分解法,利用实证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主要依靠税收抵免和大量使用非标准扣除的个人所得税体系的国家,更容易在实际和潜在的再分配效应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作者并未对税率结构和税基扩大的改革哪个的影响是占主导作用给出结论;同时,作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所得税上,排除了其他一切税种的影响,包括社会保险,这使得其研究不是很全面。 。Wagstaff收集了这十二个国家, 然后利用(AJL是指J. Richard Aronson, Paul Johnson and Peter J. Lambert于1994年提出的一种方法,利用税前和税后基尼系数的不同来测量税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empirical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得出结论:结果还表明在20实际80年代末期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些进行税率结构和税基扩大的改革在收入再分配上更容易产生相反的作用。税率结构的改革能够减少税率等级,降低平均税率,结构会导致纵向分配的下降。税基扩大改革,能缩短实际和潜在再分配效应的差距。作者在文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数据,从横向不公平和再排序方面对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很多实证分析的结果。这对后来对个人所得税公平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Richard和Eric(2005)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作用,二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应该依靠个人所得税来实现再分配的功能,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现在不够完善,累进税的实施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存在着机会成本。二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为了有效维护公平,在个人所得税税制完善方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实施综合所得税,二实施推定征税法,三实行二元所得税。 最后作者还提出在发展中国家里普遍存在这市场失灵的特征,所以最好的政策是引入税基广泛的增值税来提供政府的支出。Richard和Eric的这篇文章对长期以来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给依赖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警醒,不能完全只依靠个人所得税来调节贫富差距,这对以后的个人所得税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给了一定的借鉴,但文中的实证分析较少,问题可能反映的不全面,理论结果也存在不全面问题。 Denvil Duncan.和Klara Sabiranova Peter(2008)则探究了国家个人所得税体系是否会影响收入的不公平。二人利用多国详细的个人所得税信息,建立1981年至2005年全面随时间变化的国家所得税体系的结构性累进税体系,并采用理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交通应急信息化现状 2006年8月,交通运输部颁发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到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为““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主要任务可归纳为:建设两级数据中心、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三大应用系统,完善两大门户网站、三个保障体系和一个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建设部、省厅(局、委)两级数据中心;以业务数据为核心,整合业务系统,构建部省两级公路、水路和综合类管理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形成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核心内容;以三大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开发和推广交通运行综合分析、公路水路交通应急处理和公路水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三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内外网两大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前端展示;构建和连通覆盖区域的交通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为交通信息的传输、交换与共享提供支撑;构筑交通信息化建设运营、安全保证及标准规范三个保障体系,确保交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1.1.1公路应急 目前我国公路应急信息化发展较迅速,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举例如下: (1)北京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意外事件的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北京市完善了交通民警警务装备,建设了交通应急指挥硬、

软件系统。在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下,以宽带、高速数字通信网络为基础,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集成了交通指挥调度信息系统、“122”接处警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警车定位系统等。发现交通意外或接到“122”报警后,指挥中心利用警车卫星定位系统、无线指挥通信系统等技术手段,将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警车直接调度到达现场,处警时间缩短至平均3分钟每起,使得交通管理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系统平均每天接到群众交通报警、交通咨询7000余起,发布各种指挥调度指令700多次。通过快速处置,因交通意外造成的交通堵塞减少了25%。同时,在指挥调度中心设立了交通广播直播室,建设了户外信息显示屏、停车诱导系统,并利用电台、电视台、寻呼台等多种媒体,有效诱导交通流,均衡交通流量,为交通参与者出行提供方便。目前,已有340余处路口、人行横道信号灯实现了计算机集中控制,二环路内交通信号已全部实现计算机自动优化区域协调控制,路网运行能力提高15%以上,基本保障了全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山东省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山东省依托易华录公司按照”金盾工程”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要求,应用最新的现代通信、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理论与新技术,以现有网络和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山东省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有线通信系统为纽带建立了山东省交警总队应急指挥中心。中心将山东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警务工作站系统、各地市视频监控系统、GPS警车定位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整体效能,建立具有数据采集、整合、处理调度、反馈等功能的交通指挥运行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将新学的词汇用于句子、会话、故事讲述或写作之中,以加深记忆。④视觉映像:通过创造有意义的视觉映像在新语言信息与己掌握的语言信息之间建立记 忆联系。可以通过想象,也可以通过画图来建立。这种视觉映像可以来自事物或现象的画面、文字出现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想象来获得。⑤语义图示:以一个基本词为中心,在纸上画出跟该词有关的词语的语义关系结构图,并表示其相互关系。⑥语音串记:利用新词和己掌握单词之间语音上的某种共同特征来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此促进记忆。可利用的语音特征可以是押韵,也可以是音节上的相似。⑦缩略助记:从要一记忆的词组或有关词语中抽取第一个字母或音节,组成一个新的词语单位,并用作该词组或有关词语的记忆线索。⑧言行相伴和具体操作:通过做出相应的动作和摆弄实物来记住所学到的新词。⑨构词分析:在碰到新词时观察它的词形,如发现它是由若干已知词或构词成分组成,就从这些组成部分的意义推测这一新词的意义。 贾冠杰(2001)提出的词汇学习策略有:①利用词汇游戏辅助教学。教师可根 据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单词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词汇游戏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词汇。②通过阅读来记忆词汇。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记忆单词也可以准确理解单词的含义。③通过形一义联想法和音一一义联想法来记忆单词。形一义联想法就是对单词的结构赋予一定的想象。音一义联想法则是设法把单词的音和义联系起来。 2.2有关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情况 词汇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语言 学的发展历史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关于词汇教与学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语法翻译时期和听说法时期。Charter(1987)曾将词汇比作 为一个不受重视的“灰姑娘”(转引自孙兴文,1998)。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出现,词汇开始引起了西方学者尤其是英美学者们的关注,词汇的地位才得以很大的提高,至此,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才成为二语习得研究者和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 王文宇(1998)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规划策略(规划管理记忆全过程的方 法)、单词表策略、重复策略、联想策略、词性分析策略、上下文策略、语用策略。 姚梅林、吴建民、庞晖(2000)将词汇记忆策略分为9类:复述策略、联想策 略、归类策略、应用策略、单词表策略、上下文策略、词性分析策略、复习策略、管理策略。 将策略具体运用细分化的有: 易晓明和韩凯(1998)将词汇记忆策略分为四大类:①记忆术(如:对字母进 行转化、首字母法、编故事法、地点法、关键词法、想象形象、奇特想象)。②一般记忆加工策略(如:复述、分类、词根词缀等精细加工、对比、单词联想网)。 ③外部辅助策略(如:列表方式、物理刺激提醒、让别人告知、抄写在明显位置、利用单词等外部工具)。④元一记忆策略(如:重复、判断掌握程度、定任务量、难易判断、记忆过程总考虑、速度准确性权衡)。 程晓棠等(程晓棠、郑敏,2003)提出的词汇学习策略有:①在语境中学单词, 提出利用上下文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单词之间的指代关系以及词与词之间的搭配猜测词义。②利用联想增强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可以用情景联想和单词网络。情景联想即是把描述日常生活中一连串动作的动词集中起来学习或复习以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单词网络则是把同类词按照意思的层次关系设计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绩效考核的研究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企业业务流程再造(BPR)和全面质量管理(TQM) 等活动的风起云涌,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欧美先进企业的重视,绩效考核的观念和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偏重财务目标的达成,扩大为整体经营成效的提升。在绩效考核方法上,对个人考核大都采用目标管理法和360 度考评法,对 组织考核大都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和平衡记分卡法(BSC)[ I]。国外一些学者 关于绩效考核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1990 年,CampbeII 等人把绩效分为8 个独立的成分:工作特定的任务熟练程度;工作非特定的任务熟练程度;书面与口头交流的任务熟练程度;努力;遵守纪律;为团体和同事提供便利;监督与领导;管理[2]。 Robert S.KapIan 和David P.Norton (1992)提出了平衡计分卡(BaIanced Score card)的概念。通过对企业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客户和成长四个层面的绩效考核,将抽象的战略有效的转化为具体的员工行动[3][4]。 Borman 和MotowidIo (1993)在总结前人及自己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关系绩效(contextuaI performance)的概念。他们把任务绩效看作是组织所规定的行为,是与特定工作中核心的技术活动有关的所有行为;关系绩效则是自发的行为、组织公民性、亲组织行为、组织奉献精神或与特定任务无关的所有行为,涉及到职责范围外自愿从事有利于组织或他人的活动[NickoIs 等人(1997)认为要废止绩效评估而进行绩效管理,从绩效评 5]。 估到绩效管理有赖于以下四个原则:第一,必须设定目标,目标必须为管理者和员工双 方所认同;第二,测量员工是否成功达到目标的尺度必须被清晰表述出来;第三,目标本身应该是灵活的,应该足够反映经济和工作场所环境的变化;第四,员工应该把管理者不仅当作评价者,而应该当作是指导者,帮助他们达到成功[6]。Conway (1999)将人们对非管理职务的研究发展到对管理职务的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非管理职务来说,作业绩效中包含着职务奉献的成分,人际促进可以和任务绩效完全区分开;而对管理职务来说,任务绩效包含着人际促进的成分,职务奉献可以完全与任务绩效区分开。因此非管理职务与管理职务的关系绩效内容不同[7]。 Fred (2000)指出应该把绩效考核的重心从考核转移到员工发展上来,关注员工的发展并且让员工更好地进行自我实现[8]。 Gary https://www.doczj.com/doc/ae5841525.html,tham 和Kenneth N.WexIey(2004)在《绩效考评——致力于提高企事业组织的综合实力(第2 版)》中,对比研究了个性特质量表(Trait ScaIes, TS)、 成本相关产出法(Cost-Related Outcomes, CRO、强迫选择量表(Forced-Choice Scales, FCS、行为尺度评定量表(Behaviorally An chored Rati ng Scales, BARS、行为观察量表(Behavioral Observation Scales, BOS)、混合型标准量表(Mixed Standard Scales, MSS 等方法[9]。 Smith(2005)提出绩效考核是人们操作的一种工具,要保证它的有效性,要求考核者准确地观察员工的重要表现,人的评判涉及从工作能力到加薪过程的每一个标准[l0]。 Btyan J Pesta,DarrinS Kass,Kenneth J Dunegan (2005)提出在绩效考核中增加顾问职务,负责顾问训练、顾问监督、顾问评价项目,以实现更加清晰、公正的绩效评价[1l]。 David Parmenter(2007)提出了有效实施关键绩效指标首先需要遵循的四个 基本条件:企业与员工、工会、关键的供应商及关键的顾客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向基层的权力转移;评价方法、报告和绩效改进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与战略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战略,给出了建立关键绩效指标的12 步骤模型,并解析了各步骤的目的、与四个基本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的指导原则[l2]。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最新研究有以下四个特点:1.更加注重评价者的信息加工过程许多研究从信息加工论的角度探讨了评定者认知加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与评估的关系。他们认为:不同的评定者由于受评定动机、与绩效信息相关的经验以及评定任务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不同,认知加工方式会表现一定的差异。2.评估精度己成为当今绩效评估研究的重要课题所有研究焦点集中于评定者的评估精度上,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