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氧与工业氧的区别

医用氧与工业氧的区别

医用氧与工业氧的区别
医用氧与工业氧的区别

医用氧与工业氧的区别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医用氧与工业氧的区别

目前市场上,普通老百姓除了告知售卖氧气的店铺地址之外,还提供了一些可以灌充氧气的商铺地址。对此,专家特别提醒,“氧气”也分等级,而用于人体治疗的“医用氧气”属于药品范畴,家庭使用时建议选择正规的生产及经营机构。

医用氧气也是“药”

虽然氧气无处不在,但提纯后用于临床治疗的,就属于药品。医用氧气早在1988年就有了国家标准,并且在2000年被收入《中国药典》成为药品。

除了纯度,医用氧中的水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态酸和碱、臭氧和其他气态化合物含量及气味也有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把医用氧的生产纳入药品生产管理范畴,给予“药准字号”身份,生产及经营医用氧都需要取得许可证。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生产企业信息显示,目前,柳州仅有三家企业获批生产医用氧,分别是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柳州箭兴气体有限公司及柳州海湾恒日化工气体有限公司。

工业氧气不可乱用

除了医用氧气之外,还有一种氧气的浓度也很高,但不能用于人体,那就是工业氧气。

据箭兴气体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介绍,从生产方式来看,制作工业氧气与制作医用氧气的方法大致相同,并且国家规定的纯度标准也达到了%。然而,就是这%的差异,两者就有了巨大的区别。

首先,医用氧除了提纯,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过滤,将气体中的杂质去除,而工业氧则少了过滤工序;其次,医用氧的储存、运输、检测、使用等都有详细的特殊规定,工业氧没有这些要求;最重要的是,医用氧的水含量必须控制在%以下,这样少的水分不足以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医用氧是很干燥的。而工业氧则因生产工艺原因会产生一定的水分,却没有过滤要求。

这样一来,压缩充装工业氧时就会有水分及大量杂质气体进入钢瓶,不仅容易使钢瓶内壁锈蚀产生异味,杂质过多的工业氧气吸入人体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造成伤害。早在1998年,国家就已明文规定禁止医院给病人使用工业氧气。

如何识别“孪生兄弟”

作为普通市民,怎样知道自己买的是医用氧还是工业氧呢?

医用氧销售人员称,从外观上看,氧气瓶瓶身上会有大大的黑色字体,注明是“医用氧”还是“工业氧”。在医用氧气瓶上,会标注其“药品”身份:××卫药准字(××年)第×××号。和普通的药品一样,医用氧也必须注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一般来说医用氧的保质期为1年,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是否过期,超出有效期的医用氧也是和普通药品一样不能使用的。

而这些关于医用氧品质的内容,都明确记录在氧气瓶的《医用氧气合格证》上。在购买医用氧前,一定要看清楚合格证的内容,使用者必须知道,谁在对您所使用的医用氧气品质负责任。

另外,还要看瓶身上的水压钢印。水压检测是确保氧气瓶安全的重要手段,国家规定医用氧气瓶每隔3年必须进行水压检测,从检测时间向后计算3年为一个水压周期。钢瓶的使用时间越长,钢印就越多。

从气体本身上识别的话,如果能够闻到有化学异味如水锈、泛酸、硫磺等味道的,很有可能不是医用氧气。但这个方法只适用于使用了多次的旧氧气瓶,对于新瓶充装的工业氧来说,气味上很难区分。

药监部门建议,市民最好到正规的厂家及经营机构购买及充装医用氧,购买时可要求生产及经营方出示《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不要贪图便宜从不明渠道购买医用氧,如果发现有工业氧冒充医用氧行为的,可向药监部门举报。

化工工艺操作规程内容

化工工艺操作规程内容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化工工艺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工艺技术规程 1、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 产品质量规格、技术标准、包装运输方式、贮存期限。 主要用途。 原辅材料名称、规格及主要指标检验方法。 2、生产工艺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和生产流程图。 化工工艺路线及其基本原理。 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 主要物流的平衡及流向。 带有控制点的工艺及设备流程图。 3、生产控制技术 工艺控制点示意图。 各项工艺操作指标。 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仪表控制、装置和设备的报警联锁。 4、物耗能耗指标 5、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6、安全生产技术 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览表。

易燃易爆工序一览表。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贮存、运输要点)。 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处理预案。 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7、环境保护。 三废排放示意图。 三废排放及其治理。 三废排放标准和现状对比。 副产回收的处理的综合利用。 8、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 9、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0、仪表计量一览表及主要仪表规格型号 11、附录 有关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换算表。 二、岗位操作法内容 工艺编号岗位编号 1、岗位职责 2、本岗位工艺指标和操作指标一览表 3、本岗位制成品的质量标准或规格 4、原辅材料和其他材料规格、性能 5、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图,本岗位和上、下道工序的关系。 6、生产操作方法与要求。

开车 开车前的准备、正常开车和系统开车操作。 停车 正常停车、临时停车、紧急停车和系统停车操作。不正常现象及其处理方法。 7、原始记录格式和记录要求 8、生产控制和分析 9、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和重点操作复核制度 10、安全生产 11、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12、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13、设备仪表一览表 14、计量器具及仪器仪表的检查和校正

生产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1生产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为了便于生产操作管理,本处列出与装置有关的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数据,以便工作时参考。 表1 二氧化碳的相变参数

2).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规格 本装置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GB10621-2006标准的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

3).生产工序说明 本装置通过对二氧化碳原料气进行压缩,然后依次经过“夹心饼”精脱硫、催化氧化脱烃、分子筛干燥、冷凝液化、浅低温提纯等工序,得到质量符合 GB10621-2006标准的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 脱硫 二氧化碳原料气中含有以H 2 S、COS为主的多种形态的硫化物,脱硫的目的一是保证产品质量,二是保护脱烃催化剂。脱硫的任务及指标是保证原料气中的总硫≤。本装置采用“夹心饼”精脱硫工艺,即原料气先经过氧化铁预脱硫,脱除原料气中的绝大部分H2S,然后再经过水解塔,将原料气中的COS转化为H2S,然后在经 过活性炭精脱硫塔,脱除残余的H 2 S。主要反应如下: 预脱硫塔:Fe 2O 3 .H 2 O+3H 2 S= Fe 2 S 3 .H 2 O+3H 2 O Fe 2O 3 .H 2 O+3H 2 S=2 FeS+S+4H 2 O 水解塔:COS+H2O=H 2S+CO 2 精脱硫塔:H 2S+1/2O 2 =S+H 2 O

催化氧化脱烃 催化氧化脱烃的主要目的是脱除原料气中的H 2 、CO、烃类(碳氢化合物)等 可燃杂质。原料气经过预热至380℃后进入脱烃塔,在脱烃塔中贵金属(活性氧 化铝负载铂、钯)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原料气中的可燃杂质与O 2 发生催化燃 烧反应,生成CO 2和H 2 O,脱烃过程操作温度为380~500℃。由于硫化物会使脱烃 催化剂中毒,因此必须保证进入脱烃系统原料气中的总硫≤。 分子筛脱水 利用分子筛将原料气中的微量水脱除,保证原料气中的水分≤20ppm,分子筛吸附饱和后加热再生循环使用。分子筛吸附塔一共设置两台,一台吸附,一台再生,切换使用,采用热再生方式进行再生,利用放空尾气进行吹冷。 液化提纯 原料气经过液化后进入提纯塔进行精馏提纯,利用精馏原理,根据二氧化碳与杂质组分的沸点不同,在特定条件下将杂质加以分离,提高二氧化碳纯度,降低消耗。 4).工艺流程简述 从界外来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C0101),压缩过程中,从压缩机二段引出去预脱硫塔(T0201A/B),脱除原料气中的H 2 S。预脱硫塔共设置2台,可串可并,根据脱硫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串联或并联使用。经过预脱硫后的原料气返回压缩机(C0101)三段入口,经过三段压缩后,经过脱硫加热器预热至60℃~90℃后进入水解塔(T0202),将原料气中的有机硫水解为无机硫,然后进入精脱硫塔 (T0203)脱除原料气中残余的H 2 S。从精脱硫塔出来脱硫合格的原料气,经过脱烃热交(E0202)预热380℃,再经过脱烃电加热器(F0201)后进入脱烃塔(T0204),当温度不够时,开脱烃电加热器(F0201)进行提温。脱烃塔(T0204)出来的高温原料气经过脱烃热交(E0202)回收热量后,经过脱硫水冷器(E0203)冷却至常温,然后经过除湿器(E0204)与回冰机系统的气氨换热而被冷却至-5℃,冷却除湿除去原料气中的部分水分,除湿器(E0204)出来的原料气进入分子筛塔(T0205A/B),经过分子筛吸附脱水使水分≤20ppm,分子筛塔一开一备,当水份接近20ppm时,则启用备用塔,该塔退出再生 (再生时引入经电加热器加热至约250℃的空气进行再生,当再生气出口温度≥150℃时,再生结束,用提纯塔放空气冷却到35℃后备用)。

医用氧气的浓度区别与法规标准

医疗用氧的浓度区别与法规标准 医疗氧气是医院疾病预防与治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用气量最大的医用气体,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构成。因氧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医疗急救上的应用,医疗氧气的供气方式与氧源方式逐步演变与发展。供气方式由起初的分散性供氧到如今的集中性供氧,医院供氧系统氧源方式也从单一的瓶装氧到如今的液氧、分子筛制氧三足鼎立,医院中心供氧整体朝着安全、自主、现代化不断更迭,泰瑞医疗等一批先进的氧业单位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人体与临床氧浓度需求 氧是人体生理代谢的基本元素,构成人类形状的细胞和生命现象的中轴存在——大脑﹑心脏﹑肺以及维持它们的血液,离开氧气都无法继续活动。而且氧气含量的高低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直接、明显的。现今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在21%左右,当氧气含量过低时,人体会出现缺氧状态,严重缺氧时会危及生命;而当氧气含量过高时,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如果人呼吸的是纯氧,会引起“氧中毒”现象。所以从人体生理角度考虑,并不需要吸入高浓度氧气,一般吸入的是稀释后的氧气。

据泰瑞医疗了解,临床上对使用医疗氧气有着不同的需求,根据临床用氧的特点,可分为普通病床用氧、高压氧舱用氧、麻醉机呼吸机以及ICU病房用氧。 普通病床用氧一般是在常压状态下吸氧,多采用鼻塞给氧,有严重呼吸功障碍患者则采用面罩给氧、鼻导管给氧。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普通病人吸氧量为2.5-3L/min,氧气浓度一般控制在24%-35%。 高压氧舱是在加压状态下吸氧,以加压介质来说医用高压氧舱有两种:(1)氧气加压舱:用高浓度氧加压,稳压后病人直接呼吸舱内的氧,氧浓度一般是在80%以上。(2)空气加压舱:用空气加压,稳压后根据病情,病人通过面罩、氧帐,直至人工呼吸吸氧,氧浓度需控制在25%以下。高压氧舱氧源的选择在临床上没有明确限定,主要是要求瞬时用氧量大,氧气压力高。 麻醉机呼吸机以及ICU病房用氧对氧气供应的时间和压力要求相对较为严格。医药行业标准YY 0042-2007《高频喷射呼吸机》中规定呼吸机最高氧浓度是85%。为防止在治疗和抢救的过程,因吸入“纯氧”发生氧中毒,所有的呼吸机和麻醉机氧含量调整范围为21%-90%。 不论是从人体氧浓度还是临床氧浓度需求分析,医疗用氧的氧含量只要≧90%就可以满足缺氧的治疗与预防,因为瓶氧液氧与分子筛制氧的制氧原理不同,所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用氧与富氧空气的质量标准不同,标准主要是规范两大方面,一个是对于氧浓度的规定,另一个是对于杂质、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的规定,必须满足这两点要求,才是合法合规的医疗氧气。 医疗用氧的法规标准 1955年颁布《中国药典》之时,“氧气”一词便列入其中,但是对于医疗用氧一直没有明确的规范,随着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用氧方式的发展变迁,医疗用氧的法规标准逐步完善。根据制氧原理的不同,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瓶氧、液氧的医用氧气制定,一类是针对分子筛制氧产出的富氧空气制定。

石灰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一、石灰生产工艺流程图

二、主要参数 1 窑体主要参数 1)有效高度 21.7 m 。 2)有效容积 150 m3 。 3)窑衬外径 4.6 m 。 4)窑衬内径 3 m 。 5)高径比 7.58 。 6)焙烧带高度 5 m 。 7)烧嘴:低压套筒式。 8)烧嘴数量:2排共28只。 9)上下排烧嘴距离:2.5M。 10)上下排烧嘴布置:平面对称、上下错排。 2、煤气与助燃空气参数 1)煤气热值:850~950KCaL/NM3 2)空气过剩系数:1.05~1.15 三、技术要求 1 石灰石(执行YB/T5279-1999 二级石灰石标准) 1)粒度规格:40~80 mm。 2)成分: CaO > 52 % MgO < 3 % SiO < 2.2 % S < 0.10 % P < 0.02 % 3)石灰石应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加热过程无爆裂。 4) 石灰石中不得混入杂质。 2 燃料 1)高、焦混合煤气 2)高炉煤气热值:≥ 740 KCaL/M3 3)焦炉煤气热值:≥ 4000 KCaL/M3 4)焦炉煤气比例: 3~5 % 3 石灰主要指标(执行厂内控标准 JGN52-1999 ) CaO > 88 % MgO < 5 % SiO < 3 % S < 0.07 % 灼减:6% 活性度:300ML 4 烘窑 1)新窑衬烘窑烘炉时间不小于168小时 原则:驱除水分、烧结好炉衬。 2)新窑烘窑要求 升温速度:每小时不大于10~15℃。 保温:150℃、350℃、600℃进行保温,保温时间20~24小时。 烘炉终结温度:850~900℃。

烘窑前加入1米厚的石料保护炉底。 石灰窑烘炉曲线图(后附) 5 操作控制要求 A、焙烧温度控制: 1)焙烧带温度:1050~1150℃。 2)预热带温度:400~900℃。 3)冷却带温度:900~200℃。 4)窑顶烟气出口温度:≤ 600℃。 5)出窑石灰温度:≤ 200℃。 B、风气配比 1)煤气量:8500~10000 Nm3/h 2)空气量:6800~8000 Nm3/h 3)空气过剩系数:1.05-1.15 4)一次助燃空气与二次空气比:4:6~3:7 5)煤气压力:14000~18000 Pa 6)空气压力:13000~15000 Pa C、装料、出料 1)先上料再出料 2)每小时装料一次,每次6-9吨。 3)每小时出料一次,上多少出多少,保持料线高度1.5~2米。 D、焙烧检验项目 1)石灰窑烟气成分(CO CO2 O2 ...)。 2)石灰产品的生烧量、过烧量、活性度及化学成分。 E、休风操作要点 1)煤气降压操作,由加压煤气降至常压煤气。 2)空气压力,随煤气压力的降低相应的进行降压操作,保持空气与煤气压力差 < 3000 Pa 。 3)煤气压力由高压降至常压后,关闭烧嘴阀门。 4)烧嘴阀门关闭5分钟后,关闭二次风阀门,再停风机。 F、复风操作要点 1)启动风机,将风压与煤气压力匹配得当。 2)先送二次风,5分钟后再开烧嘴风气阀,进入煤气常压焙烧。 3)调整煤气、空气的流量、压力配比,使之运行稳定。 4)转入加压操作,根据煤气压力的升高,随时提升空气压力,稳定风气压力配比。 5)转入正常生产操作。

医用氧附录

医用氧 第一章范围 第一条本附录中所述医用氧是指空气经低温分离制备的液态氧、气态氧。 第二条本附录适用于医用氧工业化生产过程,不包括医疗机构内部医用氧的处臵。 第三条其他医用气体的工业生产要求参照本附录执行。 第二章原则 第四条医用氧的生产、贮存、运输、销售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并取得相关证件。 第五条医用氧生产和质量控制须满足其质量及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及差错的风险。 第三章人员 第六条企业的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如化工、药学、化学、机械和工业工程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三年以上的医用氧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其中至少一年的医用氧生产管理经验。 第七条企业的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具有相关专业(如化工、药学、化学、机械和工业工程等)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三年以上医用氧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其中至少一年的医用氧质量管理经验。 第八条从事医用氧生产的人员应定期接受医用氧相关知识培训,涉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按国家规定持有有效的并与医用氧生产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第九条应根据需要,为员工配备相应的工作服和安全防护用品。 第四章厂房与设备 第十条医用氧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应整洁。生产、质量检验、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应合理。 第十一条厂房应按医用氧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并有通风、照明、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设施。 应有足够的储存区域用于存放空瓶和不同阶段产品的气瓶(如待清洁、待充装、待检、合格、不合格等),不同储存区域应采用有效方法或明显标识区分,如:地标线、隔断、围栏和标志牌等。 第十二条医用氧充装生产车间应保持整洁,地面平整、耐磨防滑,并设臵专用更衣室;充装生产车间应与维修车间分开。 第十三条用于生产和检验用的设备、仪器应经定期确认和校准。 第十四条生产和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维护和维修应做好记录。生产设备的任何维护和维修工作不得影响医用氧的质量。 第十五条医用氧生产过程中的气体压缩设备禁止使用氟塑料材料制活塞密封的压缩机和水润滑压缩机。 第十六条用液态氧气化充装气态氧,必须使用低温液氧泵,加压气化后充装。 第十七条医用氧容器(槽车、储罐、气瓶等)应专用,且具有与其他气体容器区分的明显标识。容器应当编号管理,有安全效期标识,建立包括安全检定资料等相应档案。 第十八条医用氧充装应使用专用设备,充装夹具应有防错装装臵。

塑料颗粒加工工艺流程

塑料颗粒加工工艺流程 造粒工序是将高聚物树脂与各种添加剂、助剂,经过计量、棍合、塑化、切粒制成颗粒状塑料的生产过程,塑料颗粒是塑料成型加工业的半成品,也是挤出、注塑、中空吹塑、发泡等成型加工生产的原材料。 树脂有粉末状和粒状两种。 用挤出法造粒是最基本和最简单的造粒方法,应用广泛。 对于各种塑料成型加工方法,用颗粒料加工与粉料直接加工相比,用造粒的颗粒料的优点如下: (1)加料方便,不需要在加料斗安装强制加料器。 (2)颗粒料相对密度比粉末料大,塑料制品强度较好。 (3)树脂与各种固体粉末料或液体助剂的混合较均匀,塑料制品的物理性能较均匀。 (4)塑料制品色泽均匀。

(5)颗粒料种含空气剂挥发物较少,使塑料制品不易产生气泡。 (6)颗粒料对挤出机和生产环境无污染。 生产工艺: 1、配料前的准备工作 对回收的母料进行准备处理前首先进行清洗,清洗不同母料所用清洗剂有所不同,一般母料(饮料瓶、普通塑料包装等)可使用清水清洗,带有油污的母料(油桶等)可使用清洗剂清洗,对于染色严重的母料需要使用火碱(NaOH)进行清洗去色。 配料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树脂过筛、增塑剂过滤、粉末状添加剂磨浆、色母料粉的配制原材料干燥、块状添加剂的加热熔化等工序。 高聚物树脂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可能混入机械杂质或其他杂质,为防止损坏造粒设备和降低产品质量,树脂必须过筛后使用,粉末聚氯乙烯一般采用40目的筛网,颗粒状聚乙烯或聚丙烯过筛,可用比树脂粒径稍大的细丝网过筛。 为防止增塑剂内机械杂质或黑色垃圾混入制品,影响产品性能,生产电缆料时,增塑剂一般用60~120目的过滤网过滤〔粘度大的用60目的,粘度小的用120目。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草稿)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集团下属各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各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出固定的定额;——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各个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各公司生产部责任

5-工艺操作规程((模板)

XXXXXX(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规程1、产品概述 2、产品和原料的物化性质 2.1产品XXXXX 2.1.1、化学名称: 化学结构: 分子量: 2.1.2、产品的物理性质: 2.1.3、化学性质 2.2、原料的物化性质: 2.2.1、原料XXXX物化性质 2.2.2、原料XXXXXX物化性质

. . . . . 3、产品及原料质量标准:3.1、产品XXXXXX质量标准 外观: 3.2、原料质量标准:(例如) 3.2.3、环已烷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9.0%,水分≤0.02%。 3.2.4、三氯甲烷 符合GB4118—92一等品标准,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9.0%,酸度≤0.001%,水分≤0.01%。 3.2.5、硫酸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8%。 3.2.6、碳酸钠 符合GB210—92一级品标准, 外观:白色固体,含量≥98.8%,水不溶物≤0.1%。 4、生产工艺原理 5、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5.1、工艺流程叙述: 7、主要工艺控制点: 7.2、原料配比及生产控制点 (分工序叙述) 7.2.6、公用工程准备:

8、开停车操作:(例如) 8.1、开车前准备: 8.1.1、仔细检查各种设备、管道和阀门,是否漏气、漏料,管道是否畅通; 8.1.2、各阀门是否灵活好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8.1.3、各泵机是否能正常运转; 8.1.4、仪表是否指示正确灵活好用。 8.1.5、空车时中间罐、成粉器试真空达到0.06MPa 以上; 8.1.6、备足各种原料,通知冷冻准备开车送冷冻盐水,做好开车记录; 8.1.7、放空冷凝器开启冷乙二醇水溶液进出口阀门,吸附器充填硅胶; 8.2、备料 8.2.1、在乙二醇水溶液罐E118、E117、E120中配制足量的30%乙二醇水溶液, 8.2.2、E118的乙二醇水溶液通过盘管用冷冻盐水降温到约00C用于冷凝器E111、成 粉器R116、真空泵前冷凝器E127、真空泵后冷凝器E130、集中放空冷凝器E152冷凝物料、中间罐R114物料的冷却、冷凝; 8.2.3、E117、E120的用蒸汽分别加热到约400C、80~850C备用; 8.2.4、在碱溶液罐V103中放入约4吨自来水,加入200kg无水碳酸钠,用P104打 循环配制成约5%的碳酸钠水溶液,经分析合格后,再用P104打到碱高位罐V113中备用。 8.2.5、原料、公用工程达到生产要求和规定指标后,往高位罐备足各种原料。 8.3、开车操作 8.3.1、合成工序: 1)、关闭反应锅放料底阀,打开反应锅冷凝器冷乙二醇水溶液进出口阀门,往冷凝器 中通冷乙二醇水溶液; 2)、从高位罐中放入1000L环已烷, 从高位罐加三氯乙醛,开动搅拌; 3)、打开反应锅夹套进出口阀门,往夹套内通80~850C的热乙二醇水溶液预热物料, 当物料温度达到600C以上时,开始自高位罐滴加二甲酯; 4)、滴加二甲酯时,控制滴加速度及调节反应锅夹套进出口阀门,保持反应温度76—

年产2亿袋板蓝根颗粒剂车间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年产2亿袋板蓝根颗粒剂车间工艺设计 学院轻工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 12制药工程(1)班 组员姓名马展鹏 73 (组长) 吴健辉 77 陈少茹 84 韩冬秀 87 韦增晖 96 叶芷欣 00 指导老师谭伟 2015年12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产品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生产处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所用原辅材料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处方.................................................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生产工艺规程与物料衡算图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药材炮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药材炮制收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取:....................................................错误!未定义书签。 领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煎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醇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回收乙醇并浓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1原辅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间体(半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消耗定额和物料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 物料消耗定额计算及损耗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工序物料平衡...........................................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设备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取罐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醇沉罐....................................................错误!未定义书签。

滑板生产工艺操作规程概诉

滑动水口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滑动水口的原料管理、预混合工艺、泥料配料混碾工艺、成型工艺、半成品检验及不合格品处置方法;半成品热处理、成品检验及取样、入库及贮存和滑动水口标识说明。 2、引用标准 GB/T 7321—2004 《定形耐火制品试样制备方法》 GB/T 2997—2000(2004)《致密定刑耐火制品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真气孔率试验方法》 GB/T 5072—2008 《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 GB/T 3002—2004 《高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GB/T 10325—2001(2004)《定形耐火制品抽样验收规则》 GB/T 10326—2001(2004)《定刑耐火制品尺寸外观及断面的检查方法》 GB/T 16546—1996(2004)《定形耐火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3、滑动水口的型号和形状尺寸 根据生产计划,按照工艺卡上砖型尺寸进行生产。 4、工艺流程 滑动水口经过原料采购、化验,配料,混碾搅拌,压制成型,烘烤干燥,成品检验,入库等工艺流程。 5、设备和仪器管理 5.1 S114混碾机。 5.2 1000吨电动压砖机,1250吨手动压砖机。 5.3 游标卡尺、测量试样尺寸和检查其几何形状的工具。 5.4 100、500磅秤、模具等装置。 5.5 仪器设备必须保持干净整洁,摆放在规定的位置。 5.6 搅拌机要求每天在停机后清理一次,保持搅拌机内干净;每天生产前必须检查搅拌机刮板是否能正常,检查搅拌机运转是否正常。

每天配料前必须检查磅秤是否正常。 6、原料管理 6.1 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技术质量部制订原料的规格、品位及控制要求。 6.2 采购部向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可的合格分供方采购原料,所采购的各种原料由质检部门依据原料检验准则验收并取样化验,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6.3 储运部负责对库存原料的管理,验收合格的原料,必须按要求分类堆放,并给予明确的标识。验收不合格的原料不得投入生产,质检部门必须给予禁止使用标识。 6.4 入库的原料储运部必须按标准贮存及管理,避免滴漏、遇水及雨淋。 6.5 生产班组使用原料时,必须在指定的合格的原料区(有原料理化指标检验合格标识)按严格的领料程序领料,即必须由专人领料和填写领料单;原则是在每天作业完,打扫设备和现场卫生后,按生产计划和配料单计算后在储运部仓库保管员的监督和指导下领好下一天的各种原辅材料;原则每天领料一次,领好的各种原辅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堆放在指定的存放区域和料仓内。 7、配料 7.1 按照生产要求,对指定生产砖型,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卡指标进行称量配料,每种物料重量误差控制在该物料重量的5%以内。 7.2 为防止细粉受潮,细粉在搅拌时再单独称量加入。 8、泥料预混及要求

化工工艺操作规程内容

化工工艺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工艺技术规程 1、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 1.2 产品质量规格、技术标准、包装运输方式、贮存期限。 1.3 主要用途。 1.4 原辅材料名称、规格及主要指标检验方法。 2、生产工艺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和生产流程图。 2.1 化工工艺路线及其基本原理。 2.2 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 2.3 主要物流的平衡及流向。 2.4 带有控制点的工艺及设备流程图。 3、生产控制技术 3.1工艺控制点示意图。 3.2各项工艺操作指标。 3.3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仪表控制、装置和设备的报警联锁。 4、物耗能耗指标 5、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6、安全生产技术 6.1 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览表。

6.2 易燃易爆工序一览表。 6.3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贮存、运输要点)。 6.4 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处理预案。 6.5 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7、环境保护。 7.1 三废排放示意图。 7.2 三废排放及其治理。 7.3 三废排放标准和现状对比。 7.4 副产回收的处理的综合利用。 8、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 9、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0、仪表计量一览表及主要仪表规格型号 11、附录 11.1有关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换算表。 二、岗位操作法内容 工艺编号岗位编号 1、岗位职责 2、本岗位工艺指标和操作指标一览表 3、本岗位制成品的质量标准或规格 4、原辅材料和其他材料规格、性能 5、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图,本岗位和上、下道工序的关系。 6、生产操作方法与要求。

6.1开车 开车前的准备、正常开车和系统开车操作。 6.2 停车 正常停车、临时停车、紧急停车和系统停车操作。 6.3 不正常现象及其处理方法。 7、原始记录格式和记录要求 8、生产控制和分析 9、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和重点操作复核制度 10、安全生产 11、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12、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13、设备仪表一览表 14、计量器具及仪器仪表的检查和校正

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

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 生产车间岗位职责 建湖子木实业有限公司

魔芋小结生产工艺及其说明(表式)

魔芋小结生产操作规程 序言: 根据Q/JHCG0001S-2010 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一、个人生产前清洁卫生 1. 所有员工必须穿着统一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换衣后内衣不得外露,裤脚必须塞在工作鞋里,头发和耳朵不得露在帽子外面。 2. 进入生产区域不得佩戴首饰,不得留有长指甲,每周检查一次。 3. 洗手消毒:清水洗一洗手液一清水冲洗一消毒液浸泡30秒一烘干 4. 用滚轮除去身上灰尘和毛发。 二、生产前设备检查、工具清洗消毒 1. 生产前对设备进行检查,排除故障和安全隐患。 2. 生产前工器具清洗后用消毒液消毒。 3. 设备清洗后100C蒸汽消毒。 4. 预先配好定型流槽的专用水。 5. 定型流水槽放水前清洗,检查槽壁。 6. 检查管道口是否清洁,放掉管道内的剩水,待清洁水色正常后方可放水。 三、配制工艺用水和生产用水 1. 配制定型流槽用水:1700升清水,加入1.1千克食用氢氧化钙,完全溶解。 pH 值:11.0-11.7 。 2. 配制养护水:按照6.5-7.0 ? 比例,在清水内加入食用氢氧化钙,完全溶解 pH 值:11.5-11.8 。 3. 配制塑封水:按照6.0-6.5 ? 比例,在清水内加入食用氢氧化钙,完全溶解pH 值:11.6-12.0 4. 各种工艺用水和生产用水调节pH值,用清水或食用氢氧化钙。 5. 质检人员全程监督配制过程,并且将检测和调整数据记录在案。 四、备料

1. 质检部门对每一批次原料都应该进行仔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产地、包装、数量、清洁度、白洁度和统一性。 2. 质检部门对每一批次原料都应该事先做小样试验,计算好膨胀倍率,将结果填写在备用原料单(货卡)上。 3. 质检部门对每一批次食用氢氧化钙以及辅料进行严格检查和测试。 4. 生产时操作工应该按照领料单说明,向仓库领取指定批号的原料及辅料。 5. 领取指定批号的原料及辅料时,应该做到两人复核。 五、投料 1. 向清洗好的搅拌桶内注入清水,至750升时质检员取第一次水样。 2. 启动循环泵,清水注至1000升时,质检员在循环泵出水口取第二次水样。 3. 当水温达到20C±2C时,打开搅拌机,一分钟后,将原料缓慢投入搅拌桶内使其充分搅拌均匀,此时循环泵将原料从底部抽出,从上部注入搅拌桶。 4. 原料搅拌7分钟时,用长柄橡皮刮板将搅拌桶边缘的原料仔细刮入搅拌桶内。 5. 原料搅拌8至10分钟,停止搅拌机,倒开循环泵,使管道内原料全部进入搅拌桶内。 6. 关闭电源,盖上搅拌桶盖子,使搅拌桶内原料静置膨胀。 7. 原料静置,按照不同的倍率,膨胀时间90分钟一120分钟。 六、食用氢氧化钙溶液配制和均质机操作 1. 按照领料单规定,向仓库领取规定数量的食用氢氧化钙。 2. 在清洁的250L容量不锈钢桶内注入20C±2C的净化水100升,加入食用氢氧化钙,充分搅拌,使食用氢氧化钙完全溶解。 3. 测定并调整食用氢氧化钙溶液,使其pH值控制在12.0-12.5之间。 4. 将符合要求的食用氢氧化钙溶液倒入离心桶内,开动搅拌使其保持均匀。 5. 将均质机、离心桶、搅拌桶,三者管道准确连接。 6. 膨胀原料与食用氢氧化钙溶液混合比为10:1,食用氢氧化钙溶液流量为:70升/小时。 7. 均质机转速650转/分钟。 七、定型流槽准备 1. 将配好的定型流槽水注入流槽加热至70C。 2. 加入300g原料溶解于水槽中。 3. 用丝网清除水中络合物,直至看不见络合物为止。 八、出丝 1. 在定型流槽的喷头上安装带有标准孔径和密度的出丝板,出丝板应该安装紧密,不能出现泄漏。

医用氧使用知识介绍

医用氧使用知识介绍-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医用氧使用知识介绍 一、充氧后为什么使用时间比预定时间要短 问题原因解决办法 1.氧气瓶充氧压力低于规定压力(11Mpa-13.5Mpa)充氧后压力不应低于规定压力,否则重新充氧 2.使用供氧器时,流量调整过大使用时根据需要调整到适当流量 3.供氧阀门未完全关闭而造成泄漏停用时,关好供氧阀门 二、吸氧时,为什么吸氧管中会有水? 问题原因解决办法 1.湿化杯中加水过多将多余水倒掉至水杯的水位线上限以下 2.湿化杯进、出气嘴的管子接反正确连接湿化杯和吸氧管 3.流量调整过大根据需要调整到适当流量 三、吸氧时,为什么流量表及湿化杯中的气泡量均正常,而鼻塞处出气量却很小 问题原因解决办法 1.湿化杯衬垫未装好或损坏重新安装,损坏的要更换 2.吸氧管连接松懈或损坏漏气重新安装,损坏的要更换 四、充氧时,为什么压力达不到15Mpa? 问题原因解决办法 供氧器的氧气压力最高只能达到氧源的压力,而一般 氧 ①换瓶充氧方式:氧气灌装压力应高于13.0Mpa 源最高压力约13.5Mpa,氧气瓶冷却后压力也会降 低。 ②串瓶充氧方式:氧气灌装压力应高于10.0Mpa 五、为什么不用供氧器时,氧压表指示也不为零? 问题原因解决办法 1.供氧阀门未完全关闭关好供氧阀门,打开流量阀门放气最后关闭流量阀门 2.先关闭了流量阀门,后关闭的供氧阀门先打开流量阀门放气,再关闭流量阀门 3.压力表损坏损坏的要更换 六、氧气湿化杯内水垢的清洗方法 将水垢去除剂倒入湿化杯内,转动杯使瓶壁接触反应几分钟;对较顽固的水垢,可加大用量及延长使用时间,清除水垢后用清水冲洗三次即可。用后不损伤物体表面。[适用玻璃、塑料、水壶等容器,超市有售] 七、“严禁油脂” 氧气瓶为什么要严禁油脂 氧气瓶里的氧气是纯氧,由于纯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油脂特别是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遇到纯氧会 加速氧化,并释放大量热量,导致温度猛烈上升,如果氧气瓶瓶口、减压阀、瓶体沾有油脂,当开启瓶阀时 氧气急速通过瓶口,会导致油脂燃烧甚至引起爆炸。如果钢瓶沾上油脂类物质,应使用四氯化碳清除。八、氧气瓶为什么必须留有0.05MPa以上剩余氧气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压力应不小于0.05MPa。 如果留有压力太低或将瓶内氧气用尽,将直接导致空气中杂质进入气瓶,直接充装会引起气瓶发生爆炸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瓶内无剩余压力的气瓶不得充装;沾有油脂的气瓶不得充装。 九、听说氧气瓶要定期检测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每二年检验一次;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五年检验一次。 盛装一般性气体的气瓶,每三年检验一次;医用氧气属一般性气体,所以氧气瓶每三年必须检验一次。 液化石油气瓶,使用期未超过二十年的,每五年检验一次;超过二十年的,每二年检验一次

001-生产工艺规程管理规程(02版)

【目的】 通过制定生产工艺规程管理规程,规范工艺规程编制要求和使用管理要求,保证工艺规程文件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已取得生产批准文号产品的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使用管理。 【职责】 1生产部车间负责人 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执行,并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2 生产部全体人员、QA及QC人员 需接受本规程的培训,严格按本规程进行管理,填写相关记录。 3 生产车间/部门负责人 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4 质量保证部 负责本规程的审核,并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5 生产管理负责人 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6 质量管理负责人 负责本规程的批准。 【内容】 1 定义

工艺规程:为生产特定数量的成品而制定的一个或一套文件,包括生产处方、生产操作要求和包装操作要求,规定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工艺参数和条件、加工说明(包括中间控制)、注意事项等内容。 2 工艺规程的制定和编写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3版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中国药典》2015版 药品注册批件 研究开发过程的技术资料 验证报告 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3 工艺规程编制分工 3.1 生产部:负责根据药品注册批准的生产工艺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并负责经批准变更后的生产工艺按程序及时进行修订,确保工艺规程作为指导生产技术法规的权威性。 3.2 质量控制部:根据药品注册批准的检定项目制定工艺规程中产品检验规程,确保产品按工艺规程检测要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真实可信。 3.3 质量保证部:负责审核工艺规程的合法合规性、生产全过程、检验全过程监督。4工艺规程制定要求 分离工艺规程、分装工艺规程及包装工艺规程均按每种产品制定。工艺规程的内容应与注册批准的工艺一致。 5编写基本要求 5.1每种药品的每个生产批量均应当有经企业批准的生产工艺规程,不同药品规格的每种包装形式均应当有各自的分包装操作要求。 5.2产品工艺规程的制定应当以注册批准的工艺为依据。 5.3生产工艺规程中的计量单位均采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 5.4成品名称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本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法定名称。

食堂生产工艺流程与操作规程

蓝天学校食堂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为了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强化责任,规范流程,提高效率,确保安全,现就学校食堂操作 规程明确如下: 一、食品加工流程: 原料进货验收 ------ 择洗 ------ 精洗——切配 ------ 加工制作 ------ 备菜间存放——分发 二、餐具洗消流程: 餐具清洗消毒 ------ 浸泡 ------- 漂洗 ------ 存放保洁 三、餐具回收流程 餐具回收——残存物清理——归类——清洗 四、分餐运输流程 运输 ------ 抬入餐厅 ------ 分配到分餐窗口 ------ 厨房间卫生 ----- 厨房卫生管理 操作规程: 原料进货 1、学校一切食品必须定点采购,采购食品及其原料时,应向供货者索取食品的检验合格 证或者化验单(即索证)。 2、索证时对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必须查清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 日期,批号等。 3、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如为复印件,应加盖检验单位印章。4、包装食品必须检查食品标签,严禁“三无”产品进库。5、食品进库或制作加工前必须由验收员 验收,签字二、食品粗加工 1、动物性食品禽、肉、鱼和植物蔬菜等分开加工,生熟菜墩要分开 使用,肉类、蔬菜清洗池要分开使用,防止相互影响。 2解冻融解应提前进行,在常温下自然解冻,不用热水融解禽、肉、鱼类食品,处理后的 食品应分类摆放,用洁净的容器存贮,防止与未经处理食物接触造成污染。 3每天工作前处理好使用的设施,清洗水池,地面,容器架、框、刀具等,工作结束时要 搞好卫生,及时处理垃圾及废异物。 4加工间应保持墙面、地面清洁,加工原料应计划出库、采购缩短存放备用时间,防止腐败 变质,所有加工食物都应严格验收检查及至取样式检验,不符合规定和标准的不予接收,不 可加工处理。先处理的 食品原料应先提供使用,粗加工间内的工具,用具,工作服不得外借使用,并经常清洗保持 清洁。 三、烹调加工 1、烹调加工所用原料应保持新鲜,冷冻的肉、禽、水产应在室温下缓缓地彻底融解,不能 热水融解应急处理。 2、灶房内的所有原料进入时要认真检查,发现卫生问题及时处理,不干净返回粗加工间 重新处理,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应停止使用。 3、调料应认真检查,发现异杂物等及时筛选,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原料。 4、非食品用原料严格控制,禁止入内,防止误食引发食物中毒。

颗粒剂工艺操作流程风险评估方案

颗粒剂工艺操作流程风险评估方案 分发单位 质量保证部[]份质量控制部[]份生产技术部[]份计划供应部[]份动力设备部[]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颗粒剂工艺操作质量风险管理的管理内容和要求。 适用于颗粒剂产品生产周期内全过程进行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沟通与审核的管理。 2.目的 使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工具,通过对颗粒剂工艺操作质量风险的分析、识别和评价,制定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内,并对全部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记录,用来证明颗粒剂工艺操作风险管理的符合性,并为产品设计/生产和产品安全性评估提供相关的依据。 3.术语 质量风险管理: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对药品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 风险:危害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分析:与一些确定危害相关的风险估计。 风险识别:系统地使用信息以来寻找和识别所述风险疑问或问题的潜在根源。 风险控制:实施风险管理决策的行为。 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用于支持风险决定的信息进行组织的系统程序。 4.依据标准、法规与指南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TRT1202·015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药品GMP指南》 2011年8月第一版 《验证管理程序》TRT1205·001 5.人员职责与权限

6.概述 本方案对颗粒剂工艺操作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其生产周期包括从原辅料入库至成品入库全过程。针对生产周期中各个工序涉及的生产物料、生产方法、生产环境、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关键设施及系统、生产设备及各工序产品的质量、关键控制因素、预期用途等进行质量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沟通、回顾并制定产品质量风险管理过程表。 7. 风险分析 描述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涉及到的主要工艺设备、关键设施及系统、生产所处环境与控制因素情况。 7.1 生产流程图及生产工序控制表 颗粒剂工艺流程图 7.2各工序使用仪器设备、所处环境、使用物料、中间控制一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