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最新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最新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最新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2010年3月

目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1)

附件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4)

附录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12)

1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公路网规划编制,加强公路网规划工作管理,提

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公路网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合

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编制公路建设五年规划的依据,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基础。公路网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 年。

第四条编制公路网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

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生产力布局、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公路网现状,研究未

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明确公路发展目标,确定路网规模、布局和技术标准,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以及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

2

措施。

第六条公路网规划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可分为国道规划、省

道规划、县道规划、乡道规划,以及专用公路规划;按区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各级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和特定区域的公路网规划。

第七条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并商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省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

同级有关部门并商省道沿线下一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

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民族乡、镇

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县道、乡道规划应当报批准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专用公路规划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编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

定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专用公路规划应与其他公路规划相协调。

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由该行政区域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3

编制,规划编就后,报该行政区域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跨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可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政区域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按行政区域编制的

公路网规划应服从上一级公路网规划。

第八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新形势

及规划实施情况,适时组织规划调整。当出现重大调整时,须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第九条编制公路网规划要广泛征询公众、相关部门和相邻行政

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公路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公路网规划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应由具有相应咨询资

质的单位承担,其中承担国道和省道规划的研究单位应具备甲级咨询资质。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1990 年4 月原交通部颁布

的《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90〕交计字225 号)同时废止。

4

5

附件

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

1.规划报告一般按A4 规格装订,相关图表视情况也可采用A3

规格,封面为深蓝色。

2.规划报告封面需标明报告名称、规划期限、编制单位和编制

时间。报告名称为规划名称加上“报告”,如“××省××公路网规划报告”;规划期限采用阿拉伯数字,中间以“—”连接,外面加上

括号,如“(2010—2020 年)”;编制单位为编制报告的研究单位;编

制时间反映到年月。

3.规划报告设扉页,包括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技

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等签章,以及参加编制的人员姓名和职称,附工程咨询资格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6

二、公路网规划报告内容要求

公路网规划研究应根据规划的实际情况,突出特点,注重创新。

本附件的报告内容要求是按一般情况下公路网规划设计的,具体可根据公路网规划的性质和特点做适当增减。

第1 章概述

1.1 规划背景

阐述公路网规划的目的和意义,说明开展规划工作的依据。对于

公路网规划修编,需说明修编的必要性。

1.2 规划范围和期限

说明规划区域范围、规划对象以及规划期限。

1.3 规划思路

说明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4 规划过程

简述规划编制工作的调查和研究过程,以及征询意见、与相关部

门协调等情况。

1.5 规划结论

简要说明规划原则、目标、方案和实施安排等方面的主要结论。

7

第2 章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现状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概述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自然条件。

2.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分析规划区域人口、产业、城镇、资源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重

点把握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区域特征。

2.3 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分析规划区域内各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的运输线路、枢纽等重要基础设施基本情况,研究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和发展特点。

2.4 公路网现状及综合评价

分析现状公路网规模、结构、布局、技术水平和交通运行状况,

评价公路网的适应性,分析现状公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 章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

3.1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分析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

区生产总值等),阐述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等因素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8

3.2 综合运输发展需求

根据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分析

综合运输未来发展趋势和相关规划对公路发展的要求。

3.3 公路交通需求

分析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经济社会和

综合运输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的发展水平。分析现状公路网交通量发展水平、分布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握公

路交通流向、流量分布特征,预测未来公路网交通量。

第4 章规划目标

4.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

则。

4.2 规划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和综合运输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公路网现状和发展

条件,提出公路网规划目标。

第5 章布局方案

5.1 路网规模研究

综合考虑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运输条件、人口分布和

9

主要节点分布等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论证路网规模。

5.2 布局研究思路

说明布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5.3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主体功能区、城镇、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国家安全等经济

社会需求,以及环境、土地等限制因素对规划布局的影响。

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对规划布局的影响,以及对公路通道路线配置

的要求。

5.4 布局方案研究

根据规划目标,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在现有公路网基础上,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拟定公路网规划备选方案,阐述备选路线方案的理由和依据。

结合必要的实地踏勘,研究备选方案的路线走向,分析工程可行

性,测算路线里程和重大工程的规模,匡算工程投资和土地占用情况,分析路线方案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难点。从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对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环境和土地

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路网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对备选方案进行比选优化,确定布局方案。

10

5.5 布局方案

说明布局方案的路网规模和路线方案。路线方案包括规划路线的

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里程、技术标准和主要功能作用。根据需要,说明布局方案在城市过境、与其他路网衔接、重要附属设施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情况。

第6 章实施安排

6.1 用地规模和资金需求

说明规划路网的已建、在建和待建情况,匡算用地规模和建设资

金需求。

6.2 近期建设重点

根据经济社会、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和投资能力,提出分阶段建设

任务和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第7 章综合评价

7.1 路网技术评价

从路网规模、密度、技术等级、节点连通情况、路网覆盖程度、

主要节点间通达时间、运行速度、交通拥挤度等方面,评价路网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改善情况。

评价规划路网与其他路网、运输枢纽衔接情况,以及与其他运输

11

方式协调情况。

7.2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分析规划实施后在节约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事故

损失和节约燃油消耗等方面的效益。

7.3 经济社会影响评价

从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城镇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扶贫、教育、国家安全等方面,评价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7.4 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规划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

对策。

7.5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分析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性,提出减少耕地占用和节

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第8 章政策措施建议

提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建议。

12

主要插图和表格

主要插图包括:

1.行政区划图

反映规划区域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城镇分布。

2.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图

标示与规划路网相关的各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的现状路线走向、技术等级、枢纽站场分布等情况。

3.相关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图

与本规划相关的其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图。

4.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规划图

相关城镇体系、产业、资源等现状和规划图。

5.交通出行分布示意图

6.规划路网布局方案图

13

反映规划路网布局方案的路线走向,标明路线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和技术等级。

7.规划路网实施安排图

反映各特征年规划路网的已建、在建和待建路段情况。

主要表格包括:

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现状表

反映规划区域和各分区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区生产总

值等)的历年数据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2.路网现状表

反映现状路网的主要公路名称、路段起讫点、里程、技术标准、

路面状况和交通拥挤度等。

3.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表

反映规划区域和各分区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区生产总

值等)的预测值和未来增长速度。

14

4.历年公路运输量和汽车保有量现状和预测表

反映规划区域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以

及汽车保有量历年数据、预测值和未来增长速度。

5.公路交通出行OD 表

6.主要公路交通量现状和预测表

反映主要公路分路段现状交通量和未来交通量预测值。

7.规划路线方案表

反映规划路线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规划技术标准、里程

和主要功能作用等。

8.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实施表

附录

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本附录总结了公路网规划研究常用的技术方法,供规划人员参

考。规划人员应根据规划区域特点和路网特性,合理选用技术方法,也可选用本附录以外的其他技术方法,鼓励创新。

15

1 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1.1 预测的一般方法

1.回归预测法

利用回归分析研究预测对象(因变量)与相关因素(自变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自变量的未来发展水平,推断因变量未来发展水平。其回归模型和变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取。

2.时间序列法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以时间为自变量建立模型,预测因变量未来

发展的水平。常用模型有多项式模型、指数曲线、生长曲线等。3.弹性系数法

弹性系数一般用预测对象和影响因素发展速度比值来计算。弹性

系数法的主要步骤为:分析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历史弹性系数,总结发展规律,预测未来弹性系数,再预测影响因素未来发展速度,推算出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速度,预测未来发展水平。弹性系数计算模型如下:

E = ΔY ΔX

式中:

16

E——弹性系数;

ΔY——因变量(如运输量或交通量)的变化率;

ΔX ——自变量(如人口、GDP 等经济社会指标)的变化率。4.强度指标法

强度指标法是根据现状强度指标,乘以自变量预测值得到因变量

的预测值的一种方法。强度指标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比值。在现状与预测年度状况相差较大时,应考虑对强度指标进行修正,常用的强度指标有人均系数、单位GDP 系数、单位面积系数等。计算模型如下:Y = k ?X

式中:

Y——因变量预测值;

X ——自变量预测值;

k——强度指标。

1.2 交通量预测方法

1.2.1 四阶段预测法

交通量四阶段预测法是以现状交通分布(现状交通出行OD 矩

阵)为基础,通过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分担和交通分配四个阶段预测公路交通量。

17

1.交通生成预测

交通生成预测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规划

区域及各交通分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前述的一般预测技术都适用于交通生成预测。

2.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是根据各交通分区发生和吸引量,推算各分区间交

通出行分布的过程。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现在状态法,二是综合模式法。

(1)现在状态法

现在状态法是由现状OD 表推算将来交通出行分布的一种方法。

现在状态法主要有均衡增长率法、平均增长率法、底特律法(Detroit Method)和弗雷特法(Fratar Method)等几种模型形式,其中弗雷特法应用较为广泛。弗雷特法的计算模型如下:

18

Q Q G F

L L

G

Q

Q

F

Q

Q

L

Q

Q G

L Q Q F ij oij j i i j

j

aj

oaj

i

pi

opi

i

opi

oij j

j

n j

oaj

oij i

i

n

= ???

+

= =

=

?

=

?

= =

ΣΣ

2

1 1

( ) ( )

式中:

ij Q ——未来某预测特征年i 区到j 区的交通分布量;oij Q ——基年i 区到j 区的交通分布量;

j G ——j 区交通吸引量增长倍数;

i F ——i 区交通发生量增长倍数;

aj Q ——特征年j 区交通吸引量;

oaj Q ——基年j 区交通吸引量;

19

pi Q ——特征年i 区交通发生量;

opi Q ——基年i 区交通发生量;

i L ——i 区对于所有j 区的位置系数;

j L ——j 区对于所有i 区的位置系数。

(2)综合模式法

综合模式法是利用区域经济活动质量和交通出行阻抗情况,预测

将来交通出行分布的一种方法。综合模式法主要的模型形式是基本重力模型及其变形。重力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γ

αβ

Dij

Pi Aj

Q K ij

?

= ?

式中:

ij Q ——i 区到j 区的交通分布量;

i P——i 区经济活动质量(一般可以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也可以

采用i 区交通发生量);

j A ——j 区经济活动质量(一般可以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也可以

采用j 区交通吸引量);

ij D ——i 区到j 区的出行阻抗(常以距离、时间或费用来度量);K,α,β,γ——回归参数。

20

3.交通方式分担预测

交通方式分担是预测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量。常用方法为运输方

式分担率法。计算模型如下:

( )

( ) Σ=

?

?

= n

t

t

k

ijk

M

P M

1

exp

exp

式中:

ijk P ——i 区到j 区之间第k 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

k M 、t M ——第k、t 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包括时间代价、运

行费用等;

n——区域间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类型数量。

4.交通分配预测

交通分配是将未来交通出行分布量(OD 矩阵)分配到路网中,

得到路段交通量的过程。交通分配常用的方法包括全有全无法、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多路径概率分配法和均衡分配法等。

(1)全有全无法

全有全无法是根据路线阻抗,寻求i 区到j 区的最短路径,将分

布交通量Q ij 一次分配到最短路径上的预测方法。全有全无法仅适用21

于各路线阻抗相差较大或单个路线的情况。

(2)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

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的思路是将分布交通量Q ij

分割成若干份,按照全有全无法进行多次交通量的路线分配,所不同的是每次分配,要根据上一次的分配结果,结合路段通行能力重新计算路线阻抗,寻求新的最短路径。

(3)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多路径概率分配法的分配步骤与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

分配法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每一次分配时,需要根据路线阻抗,寻求i 区到j 区包括最短路径与次短路径在内的若干路径,然后按照一定概率把分割后的分布交通量分配到这些路线上。每条路线的分配概率可由下式确定:

Σ=

?

?

= m

i

i

k

k

t

P t

1

exp( )

exp( )

θ

θ

式中:

k P ——第k 条路径的交通量分配概率;

θ——分配参数;

i t 、k t ——第i、k 条路径的路线阻抗;

22

m——可供选择的路径数。

在进行路线未来特征年阻抗计算时,应考虑路段通行能力或容量

的变化。

(4)均衡分配法

均衡分配法包括用户最优均衡法和系统最优均衡法。用户最优均

衡法为假设通过交通量分配,使得使用的路线路阻相等,且都小于未被使用路线的路阻。系统最优均衡法为假设通过交通分配,使得路网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阻抗最小。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求解分配结果。

1.2.2 趋势预测法

趋势预测法是在基于公路路段交通量预测未来公路交通量的方

法。主要步骤如下:

(1)分析公路通道交通量发展规律和特点,预测通道未来趋势

交通量。

(2)分析运输方式的交通分担情况,以及通道内的运输方式构

成的变化,预测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交通转移率,得出未来公路承担的交通量。一般采用分担模型预测。

(3)根据通道内公路路线构成,预测不同公路路线交通量的分

23

担比例,得出通道内不同公路路段的预测交通量。

1.2.3 运量推算法

运量推算法是根据交通节点(运输枢纽、站场等)公路集疏运量

和汽车载运系数推算公路承担的交通量。主要步骤如下:

(1)分析交通节点的运输量发展状况,预测未来运输量。

(2)分析交通节点的公路集疏运比例,预测公路集疏运量。

(3)通过汽车载运系数,将公路集疏运量转换为汽车交通量。(4)根据通道内公路路线构成,预测不同公路路线交通量的分

担比例,得出通道内不同公路路段的预测交通量。

2 规划目标研究技术方法

2.1 研究思路

1.分析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以及公路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研究对公路网发展的要求。

2.根据公路网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初拟规划目标。

3.分析实现规划目标对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环境和土地等

方面产生的正负效益,以及目标成本。

4.调整并最终确定规划目标。

2.2 研究方法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 交规划发〔2011〕6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原交通部于1996年颁布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1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办法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和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提高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我部组织专门力量对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交通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交计发[1996]1130号)中《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同时废纸。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项目后评价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公路建设项目,其它公路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第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是用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工作的跟踪、调查和分析,全面评价项目的作用与影响、投资与效益、目标实现程度及持续能力等,总结项目的经验与教训。根据需要,也可针对项目的某一方面或问题进行专题评价。

第四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应遵循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后评价工作不受项目以往各阶段结论的约束。 第五条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公路建设项目,由交通运输部根据有关规划和具体项目情况,商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重点选择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或对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项目,并以后评价工作计划形式下达;进行后评价的项目应已建成通车运营5年以上并通过竣工验收。 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组织项目单位,按照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要求开展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工作,并组织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部门和单位配合,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基础资料。报告完成后,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初审工作,并将修改后的报告和初审意见报部。交通运输部根据后评价工作计划情况,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承担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审查任务。 第六条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应由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咨询机构承担,该机构不得是参加过同一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工作的工程咨询机构;参与后评价工作的人员不得是该项目各阶段的主要参与者。 第七条承担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的工程咨询机构,在接受委托后,应组建满足后评价要求的专家组或工作组,并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按照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评价。 第八条工程咨询机构在开展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的过程中,应重视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在后评价报告中予以客观反映。 第九条对于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项目,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应健全收集、保存项目各阶段的相关信息和档案资料的机制,为后评价工作积累完整的技术经济数据和资料。 第十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经费由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18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城市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现状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单位名称和技术负责人签字。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市(县)域基础资料 1、市(县)域的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 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 3、资源条件:

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 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 8、三废污染状况; 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 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城市基础资料 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35000。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1)气象资料; (2)水文资料; (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 (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等。 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经济 (1)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 (2)城市人口资料:包括现状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及其中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构增长的情况等;

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建设程序)

江苏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 建设程序 (试行)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2013年10月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工程前期 (1) 1.1委托项目建议书(预可)、工可研究咨询 (1) 1.2工程可行性研究报批 (1) 1.2.1报批流程 (1) 1.2.2报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提交的材料 (1) 1.2.3工程可行性研究报批需要提供的材料 (2) 1.2.4项目报批前应完成的工作 (2) 1.2.5项目报批同步应完成工作 (3) 第二部分征地拆迁 (4) 2.1征地 (4) 2.1.1征地申请前期的相关手续收集、办理 (4) 2.1.2征地单位向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提交项目用地申请需提供的材料 (5) 2.1.3区(县)国土资源局开展征地调查及征地补偿标准(人员)安置方案的拟 定 (5) 2.1.4区(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审核上报编制“一书四方案”,开展征地公示及 听证,由区(县)政府初步审核 (5) 2.1.5征地的审查(核)、报批 (5) 2.1.6征地组织实施及征地补偿安置 (6) 2.1.7征地资料汇总、归档 (6)

2.2拆迁 (6) 2.2.1拆迁许可 (6) 2.2.2实施拆迁 (7) 2.3杆管线迁移 (7) 2.3.1前期准备 (7) 2.3.2制定迁移方案 (7) 2.4城市树木砍伐、移植 (8) 2.4.1办理行政许可 (8) 2.4.2实施树木砍伐、迁移 (9) 第三部分工程勘察设计 (10) 3.1确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 (10) 3.2工程勘察设计 (10) 3.2.1初步设计(方案设计) (10) 3.2.2施工图设计 (11) 3.3工程勘察设计咨询 (13) 第四部分工程招标 (14) 4.1招标准备工作 (14) 4.1.1 编制招标工作计划表 (14) 4.1.2 确定招标代理单位 (14) 4.1.3编制招标实施方案 (14) 4.2发布招标公告 (15) 4.3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准备 (15)

精选公路工作报告

精选公路工作报告 精选公路工作报告篇1 106国道是北京经开封通往广州的国道干线公路,其北京段又称京开路,位于北京市南部。路线北南走向,经过北京市丰台区和大兴县,起点为北京市南三环玉泉营立交,终点为京冀界固安大桥。全长42~149公里,其中我院承担K18+000~K42+149.74段设计。现况旧路为1985年改建,玉泉营立交~黄村为四幅路,黄村以南为单幅路,交通量已达15000辆/日以上,交通拥堵严重。现况路线线形基本满足高速公路要求,改建旧路可少占地、少拆迁,总体上比另辟新线有效、经济。将旧路改建为高速公路需在主路两侧设辅路,供地方交通和非机动车使用。 公路所经地区为平原,处在永定河冲积扇的中部,属暖湿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最高温度42℃,冬季最低温度-20℃,冰冻深度60~85厘米,地下水位较深。K18+000~K42+14974段土质以低液限粉土为主,局部分布粉土质砂。 106国道是国家规划的干线公路,与北京市的三环、四环、公路一环、公路二环相交,是北京市规划路网的一部分,已纳入首都地区总体规划之中。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的建成,对于促进北京市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辐射能力和对外开放水

平,彻底解决沿线交通拥堵状况,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06国道(北京段)高速公路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标准采用适当。 2、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设计,立交及结构选型合理,既适用又经济。 3、利用钢渣做原材料有利于环保。 4、辅路外移,保留绿化带,美化环境。 一、设计依据 1、根据交通部关于《106国道线玉泉营至固安大桥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及其附件《106国道线玉泉营至固安大桥公路初步设计审核意见》。 2、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106国道(北京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 3、北京市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京开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优化的意见》、《106国道(北京段)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方案讨论会议纪要》。 二、项目简介 1、设计标准 (1)计算行车速度:高速公路120公里/小时,一级公路100公里/小时,辅路60公里/小时。 (2)路基宽度:高速公路主路宽28米,一级公路主路宽17米。

4_5讲第二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二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一节复习指导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准备知识 (一)熟悉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 1.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2.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 3.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规划期的发展要求; 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 5.应考虑与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街道景观的协调; 6.采用各项技术标准应该经济合理,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二)掌握净空与限界 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 1.行人 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 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1.0m。 3.机动车 小汽车的净空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0m,大货车(载货)为4.0m; 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0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载货)为3.0m。 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 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非机动车桥洞在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 汽车高度限界为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5.铁路通行限界 高度限界:电力机车为6.5m,蒸汽和燃机车为5.5m。 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 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 (三)掌握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 1.行车视距 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1)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城市规划编制合同协议书

编号: 城市规划编制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 年____ 月_____ 日(委托方)甲方:

(承接方)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工作,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本合同签订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 1.2 国家及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审批的法规和规章。 第二条本合同城市规划编制项目的基本内容: 2.1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项目范围:_________________ ,规划面积为_________ 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设计内容及深度: 上述范围内的 _____________ 规划,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规划的深度要求

第五条乙方应向甲方交付的规划设计图纸文件: 第六条项目进度

6.1概念设计阶段:乙方踏勘现场,对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概念 性方案,提交甲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确定一个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并提岀书面修改意见 进行规划工作。本阶段工作时间为__________ 个工作日。 6. 2方案深化调整阶段:乙方根据甲方确定的概念性规划方案进行规划的深化设计,甲方对本 阶段设计方案进行确认并提岀书面修改意见完成规划设计成果供专家评审。本阶段工作时间自 甲方提岀书面确认意见后为________ 个工作日。 6.3提交规划成果阶段:乙方根据甲方提供评审鉴定意见和书面修改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后,提交甲方正式规划成果。本阶段工作时间自收到甲方书面修改意见后为 _____________ 个工作日。 第七条设计取费及付款方式: 7.1、取费标准及费用总额: 依据国内同类规划取费的平均水平,确定本项目设计取费为______ 万元,总计费用_________ 大写_________ 万元整。 7.2、付款方式: 7.2.1签订合同一周内,甲方向乙方支付规划设计费用总额50%计_________ 万元。 722提交方案深化阶段成果后一周内,甲方向乙方支付规划设计总额50%,计 ___________ 万元。 第八条双方责任。 8.1 甲方责任。 8.1.1 甲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乙方提交有关基础资料,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甲方不得要求乙方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规划编制。 8.1.2 甲方提交有关基础资料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内,乙方按合同第五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 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乙方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8.1.3 甲方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基础资料错误,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 改,以致造成乙方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2010年3月

目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1) 附件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4) 附录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12)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公路网规划编制,加强公路网规划工作管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公路网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编制公路建设五年规划的依据,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基础。公路网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 第四条编制公路网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生产力布局、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公路网现状,研究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明确公路发展目标,确定路网规模、布局和技术标准,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以及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第六条公路网规划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可分为国道规划、省道规划、县道规划、乡道规划,以及专用公路规划;按区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各级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和特定区域的公路网规划。 第七条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并商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并商省道沿线下一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县道、乡道规划应当报批准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专用公路规划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编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专用公路规划应与其他公路规划相协调。 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由该行政区域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规划编就后,报该行政区域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跨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可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政区域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应服从上一级公路网规划。 第八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新形势及规划实施情况,适时组织规划调整。当出现重大调整时,须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第九条编制公路网规划要广泛征询公众、相关部门和相邻行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含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号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二日经第十四次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部长(签名章):侯捷 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城市规划的编制规范化,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编制城市规划,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第四条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需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详细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第六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对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八条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课件

东莞市市域干线道路网规划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二○○四年三月

目录 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1) (一)规划目标 (1) (二)规划原则 (1) (三)规划方法 (2) 二、规划方案 (3) (一)规划路网体系 (3) (二)高速公路网络 (3) (三)快速路网络 (5) (四)干线性主干道网络 (7) (五)规划路网规模 (8) (六)规划路网总体评价 (8) 三、分期建设计划 (9) (一)分期建设年限 (9) (二)各建设阶段的建设目标 (9) (三)分期建设计划 (9)

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一)规划目标 在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拟定干线道路网规划的目标。 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构筑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运作的一体化交通系统,以优质、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东莞市干线道路网规划目标为: 1、建立适应东莞市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促 进全市最终形成具有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包括干线性主干道和普通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以及城市支路(包括集散性支路和出入性支路)的完善的道路网络。 2、明确各类道路的功能,整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使过境交 通、对外交通以及市域内部交通各行其道,减少相互干扰。同时,适当分离城市客运和货运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合理配置全市干线路网的等级结构,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完善、 级配合理、规模适当的市域干线网络。 4、完善路网布局,提高全市各区域的通达性。 (二)规划原则 1、注重与国家及区域(珠三角)道路网总体规划相协调,加强与

北京市公路一环规划方案 - 城市交通——首页

北京市公路一环规划方案 项目承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主持人:李树三 项目参加人:刘斌贾舜尧刘欣郭占全俞巍龚嫣郑猛叶以农郑铮 一、规划概述 北京市道路网布局是由棋盘状、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环路的主要功能是疏解城市的过境交通和集散跨区域、跨组团的交通,对市中心区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北京市在规划市区范围内共规划了四条高等级环路,其中二环路和三环路已按城市快速路的标准建成,这两条环路负担了市区高峰交通出行量的46.8%,对疏解跨组团穿城交通、保护市中心区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这两条环路高峰时已趋于饱和。四环路规划标准高于二环路和三环路,规划为双向八条机动车道的城市快速路,它的建成可以分流二环路和三环路的交通量,并疏解较长距离的跨组团交通。公路一环位于规划市区边缘,距市中心(天安门)10-15公里,全长93.1公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公路一环为高速公路,并作为城市道路和公路的分界线。在公路一环规划中,首先需要从规划全局的角度研究确定公路一环的功能、技术标准,其次对横断面布置、立交布局及出入口安排、交通量预测、辅路设置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线1/2000详细规划方案。

二、公路一环的性质、功能 1.性质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公路一环为城市高速公路环线。 2.功能 北京市区的四条高等级环路在路网中所承担的功能各不相同,公路一环位于北京规划市区边缘,连接北苑、望京、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清河10个边缘集团。由城市土地使用布局决定了公路一环首先应以截流、疏导市区过境交通为主;并具有联系各边缘集团,均衡主要放射线负荷的功能。 三、线路技术标准 1.设计车速 公路一环规划为市区道路和公路的分界线,为了充分发挥公路一环的功能,其标准要高于市区的其他几条快速环路,要与国道主干线标准一致,规划确定公路一环为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20公里/小时,个别困难地段设计车速为100公里/小时。 2.其它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对应于设计车速为120公里/小时,线路平、纵线型标准如下: 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550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1000m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650m 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度720m 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度240m 最大纵坡(主路)3%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7000m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1000m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6000m 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4000m 净空:主路不应小于5米 辅路不应小于 4.5米 四、交通量预测 在考虑北京市路网建设水平、土地使用情况、人口规模、就业岗位分布、居民出行方式与目的构成等因素基础上,规划中利用TRIPS交通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分别预测了公路一环近期和远期交通量和道路负荷状况,从中也能够得出公路一环建成后对其它环路和市中心区的分流效果,预测的交通量和道路负荷状况,可作为确定道路规划横断面及公路一环建设次序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 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和社会环境影响。 4.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5.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 6.道路设计年限包括和。 7.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 9.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和。 11.环道一般采用、、三种车道。 12.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和三个方面着手。 13.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14.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 15.道路照明以满足、和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三种。 17.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18.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19.雨水口可分为、和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和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和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三种类型。 23.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二、单选题:

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A.城市快速路 B.城市主干路 C.城市次干路 D.城市支路 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A.明沟系统 B.人工疏导系统 C.暗管系统 D.混合式系统 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A.生理效果 B.习惯思维 C.心理效果 D.舒适依赖感 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 % % % % 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秒秒秒秒 7.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A.圆形 B.长方形 C.椭圆形 D.卵形 8.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A.车行道 B.路缘带 C.分车带 D.路旁建筑物 9.管道埋深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 )m。[ ] A.0.9 B.0.6 C.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能通过的[ ] A.最大小客车数 B.最大大客车数 C.最小大客车数 D.最小小客车数 11.环道不用设的是[ ] A.左转车道 B.交织车道 C.右转车道 D.集散车道 12.候驶车道不包括[ ] A.直行车道 B.直左车道 C.直右车道 D.斜左车道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第四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六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七条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八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九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承担城市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组织 第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城市分区规划组织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

2019国庆期间北京市路网通行情况分析报告 (3)10页

2015国庆期间北京市路网通行情况预报 一、编写说明 北京市道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以下简称“路网中心”)主要职能包括公路(含高速公路)路网运行动态监测、公众出行服务以及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目前路网中心已实现对北京市干线公路网的全天候动态监测;对各类路网运行数据开展不同维度、粒度的分析。 国庆假期黄金周作为旅游出行的高峰时段,考虑到市民不同出行目的,本报告主要从长途与短途出行两方面,对相关道路通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以期为市民节日出行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二、长途出行 长途出行层面,主要分析研判高速与43条省际通道节日通行情况。 (一)高速国庆通行情况预测 1.前三天以出京为主,后四天以返京为主,第六天达到返京高峰 通过对比分析2013、2014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市17条高速公路通行情况,预计今年国庆期间总交通量较去年同期有小幅攀升,达到日均200万辆。 预计国庆节前两日出京车辆总交通量明显高于进京车辆,第三天开始进京车辆总交通量开始高于出京,第四天进出京车流量都较小,第五天部分进京车流开始明显增多,第六天将迎来返京高峰期。国庆七天进出京总体走势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高速公路进出京车辆交通量情况 2.各高速日均通行量呈“驼峰”状,出行时间段相对集中 通过对于近两年历史数据的分析1,预计国庆期间出京高峰期在出京方1为确定进出京高峰期间,车流量较高的具体时间段,根据进出京车辆交

向车流量较大的时间段为09:00至12:00、14:00至18:00,呈明显的“驼峰”状,其中,京藏高速现象最为明显,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返京高峰在进京方向车流量较大的时间段为09:00至12:00、14:00至19:00,届时六环路交通量将达到7000辆/小时,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2 部分拥堵高速公路出京高峰期24小时交通量分析 图3 部分拥堵高速公路进京高峰期24小时交通量分析 3.高速主收费站通行情况差异明显,西、北部高与东部地区 通量对比分析结果,并结合交通总量、路线基础数据等因素,选取18条高速公路中的5条代表路线,观察其前三天在出京高峰期的24小时通车数量和第五、六天进京高峰期的24小时通车数量。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2006-4-6 发布机构:建设部文号: 建规[1995]333号实施时间: 1995-06-0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城市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现状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单位名称和技术负责人签字。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市(县)域基础资料 1、市(县)域的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 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 3、资源条件: 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 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 8、三废污染状况; 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 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城市基础资料 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35000。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1)气象资料; (2)水文资料; (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 (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等。 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经济

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简介

《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4-2030)简介 来源:时间:2010-08-13 [打印] [关闭] 随着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的调整、珠三角区域战略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山市用地空间布局的更新,1996年编制的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中山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理清公路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改善中山市公路运输情况,提高中山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中山市城市建设的发展,2004年,中山市交通局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山市规划设计院重新编制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 规划目标:在现有公路网基础上,增加中心城区与各组团片区的快速联系通道,尤其是与经济发达的镇区的联系,加强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区;加强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实现市域“30分钟生活圈”;高速公路枢纽与市域干道有较好的连接,充分发挥和扩大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影响范围,同时实现“镇区15分钟上高速”公路的目标;加强与周边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的联系,增强接受辐射和向外辐射能力;提高现有市域干道公路等级及交通条件;提高中山市的交通区位条件。 规划期限:本次干线公路网规划的规划期限定为2004年到2030年。近期为2004年至2010年,中期为2011年至2020年,远期为2021年至2030年。 规划方案:根据《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4-2030),确定公路网规划年2030年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归纳为“四高速、五横、六纵、九加密”的路网布局。即规划四条高速公路、“五横、六纵、九加密”一级干线公路的布局方案。 “四高速”,即京珠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由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确定。 1、京珠高速公路。经中山市三角、民众、中心城区、南朗,已通车。是中山与广州以远及珠海的快速联系通道。 2、沿海高速公路。经中山市坦洲、三乡,目前正在实施。是中山市与粤西联系的重要通道。 3、江中高速公路。经中山横栏、小榄、东升、港口、民众。该高速公路规划东与深圳机荷高速公路相接,西与广西连接,是中山东部接受深圳、香港辐射,西部拓展腹地的重要通道。 4、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经中山市南头、东凤、东升、沙溪、板芙、神湾、坦洲,是中山西部与广州及珠海的快速联系通道。 “六纵五横”主骨架路线布局如下: “一纵”:翠亨沿南朗东部沿海经横门,跨横门水道,沿民众东北侧至广州南沙。对东部沿海开发的启动具有关键意义的交通通道。为东部沿海地区南北向的主要通道。 “二纵”:原番中公路、逸仙公路、中拱公路走向。中山东部南北项主要通道之一,中山市联系番禺广州珠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三纵”:原城桂公路接长江路,经港口、三角至番禺横沥。中山市中部南北向重要干道。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实习报告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实习报告 班级:B1201 姓名:王雅蕴学号:21215050135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北京道路的实地实习认识,使我对公路的路基处理、沥青路面的施工、道路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11月18号至11月22号。 三、实习地点:北京市交通。 四、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 北京市全市面积16800平方公里,规划市区基本上由城近郊八个区组成,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有二环、三环、四环及五环(又称公路一环),其中二环内为老城区,面积62平方公里,三环内为建成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北京市总人口1100 多万,其中城市人口722万。另据调查,作为著名旅游城市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年平均流动人口总数达350多万。但是,北京市人口分布极不均匀,70%的常住人口和几乎全部的流动人口集中在不足全市面积10%的规划市区内,造成市区特别是三环以内的市中心区人多地少、车多路少、“求”大于“供”的矛盾极为突出。 发展现状: 1、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形态 从城市规模的变迁来看,北京市不规则扩张不太明显,战略上的区域规划也并不发达,城市基本上在一个中心以圈团模式发展,市中心还有相当一部分用地属于居住和工业用地。 2、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几年北京市政府下大力进行道路建设,特别是1999年打通了平安大街、菜市口南大街;修建了白颐路、三里河东路等一大批主干道;对二、三环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包括改建西直门、大北窑等多座立交桥,封堵了上百个出入口,将二环路和三环路改建为半封闭的快速路,车辆行驶速度可提高30%;四环快速路于去年建成通车,五环公路线也修建了一部分,并完善了环路之间的快速联络线,对22条相关道路进行整治、展宽,打通断头路。 3、车辆增长与交通流量增长情况 2002年7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从1995年末的89.4万辆增加到180万辆,其中70%以上又都拥在三环路以内;而截止到2000年底,北京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近1000 万辆。2002年6月底,北京的私人机动车近110万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61%,其中私人小型客车超过56万辆。目前,北京市车辆增长速度为15%,而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加率仅为1.2%和3.7%,车流量年增长速度已达18%。 4、公共交通发展情况 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常住人口突破1100万,流动人口突破350万,市区建成区以每年近11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些因素促成出行需求的成倍增长,而公共电汽车近十年间只增加不到10%,只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4.23%。5、交通环境保护发展情况 机动车由于燃烧石油,排放尾气,造成环境污染。北京是世界上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之一。 存在的问题: 1、城市交通路网布局不尽合理,城市主干线交通严重阻塞,车行速度缓慢北京的交通结构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练习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A、1067; B、1000mm; C、762mm; D、1435mm 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 A、G201; B、G101; C、G302; D、G203 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 A 方案一; B 方案二 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 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 A、1:1:2:4; B、1:2:3:7; C、1:2:3:4; D、1:2:5:4 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 A、方格网; B、环形放射式路网; C、自由式路网; D、放射式路网 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 B、主要干路 C、支路 D、高速公路 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3、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对危险品、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应设在哪?()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