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物中毒文章

食物中毒文章

食物中毒文章
食物中毒文章

时间: 2011.7.18

地点:学习室

授课人:谢明

内容:食品安全与预防食物中毒

目的:通过授课使同志们了解食物中毒的危

害,以及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注意饮

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本”,饮食是人类生存、劳动和繁衍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在与贫穷和愚昧告别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饮食卫生对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作用。军队是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维护国防安全的重任。因此,搞好饮食卫生,具有特殊意义。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品而导致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含有毒素的动植物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二、食物中毒的原因

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最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即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为充分煮熟。

2、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入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

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3、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用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动物性食品。

4、植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三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②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为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食用;③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引起的。

5、化学性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①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②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③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

三、食物中毒应如何预防

一、搞好宣传教育,做好思想工作,加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

饮食卫生工作是一个经常性的烦琐工作,一日三餐,周而复始,每时每刻都要按照卫生要求去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首先,管理员、司务长做为食堂直接管理者,不但要搞好管理,还要善于对炊事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懂得必要的食品卫生和卫生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加工的食品卫生安全可靠。炊事员要讲究职业道德,加工制作之前先搞好个人卫生。

二、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各食堂要准备好防蝇设施,保证炊事员做到人手一拍,防灭蚊蝇;开展灭鼠、灭蟑活动,并做好登记,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2、坚持食堂卫生日制度,食堂每周要有两次卫生日,彻底清理食堂卫生,平时注意保持,严格落实卫生岗位责任制。个人卫生要做到“四勤三短”(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服和工作服,指甲短、头发短、胡须短),禁止炊事员带病参加工作。

3、炊事员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分餐人员必须戴口罩。工作服、工作帽、口罩要做到勤洗勤换,保持干净整洁。

4、坚持食物验收制度;把好“四关”(食品采购关、食品验收关、食品加工关、食品入口关)。

5、坚持“三刀三板”制度;生熟分开,不得混用。所用盛具要有生熟标记,冰箱存放要求生熟分开,不得将带原包装的食品放入冰箱,冰箱要定期清理。

6、坚持餐厅厨、餐具消毒制度。要求食堂对公用碗、筷、勺、盆每餐前必须消毒40分钟,对刀、墩和制作用具每天用开水煮30分钟,彻底消毒,专人负责并做好登记。餐厅每天要定时通风透气,适时进

行薰醋。

7、空勤灶要坚持食品留样制度。

8、严格食品制作。食品制作要符合卫生要求,炊事员在制作前,必须洗手、消毒;操作时,炊事员不得用炒勺直接尝味。

9、各食堂杜绝吃凉拌菜。食用凉拌食品时,一定要有严格的制作和消毒程序,确保不发生肠道传染病。

10、落实分餐制,防止互相传染。

11、加强食品管理,食品仓库要有防护设施,严禁无关人员入内,确保食品安全。对购进的食品要专人验收,专人保管;要严格落实食品出入库登记制度,出入库食品必须按照食品储存时间和要求认真进行核对,严防变质、过期食品进入厨房。

12、针对夏季特点,结算中心要对采购蔬菜和副食品严格把关,保证蔬菜和副食品的质量,同时每周要对库房各种副食品进行检查清理,防止过期食品流向食堂。

三、要求

1、各食堂炊事人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措施要不折不扣落实,确保饮食卫生安全,不发生任何问题。

2、加强对全体炊事人员预防食物中毒常识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责任心。预想在前,防范在先,切实把预防食物中毒工作落实到实处。

3、管理员(司务长)、班长要经常督促、检查本灶人员落实情况,适时组织本灶工作讲评。

4、对预防措施落实不好,工作不扎实的单位给予以曝光批评。

食物中毒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市**市**镇初级中学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 **年*月*日上午,**市食安办接信称**镇初级中学在晨检的过程中发现约有**名的学生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因这些学生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且发病时间非常集中,怀疑为食物中毒。 二、事件概况 **市**镇初级中学为政府公办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132名,22个班级,83名老师,7名食堂工作人员。其中寄宿生630名,通学生502名,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至周日放假。根据学校报告,**5日下午17:20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头痛、头昏等症状,到**6日晨检发现有80余名左右出现同类症状,**6日上午7点30分向**镇卫生院报告,**镇卫生院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核实后于8点30分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控中心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并于9:20分到达现场。**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向**市卫生局和湖南省疾控中心报告后,并立即调集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等学科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于13时到达现场。**7日请省疾控中心专家一起,再次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 **市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有关部门奔赴现场,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该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名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处置得当。

三、问题分析 (一)、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认真详细分析 自**5日17:20出现首发病例后,截止**7日11时,共发生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94例。**7日11时后无新发病例。 1、病例定义:**年**5日中餐在该校食堂就中餐,出现呕吐或24小时腹泻3次及以上,伴或不伴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发热等症状的学生作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病例定义,截至**7日11时共核实符合病例定义病例94例,后无新增病例。 2、首发病例:**,女,13岁,125班走读生,于**5日17:20出现不适,主要为呕吐(3次)、腹痛,以脐周阵发性疼痛为主,并有头痛、头晕症状,6日8时左右前往**医院就诊,入院后出现体温升高(38.2℃),经积极治疗,患者已痊愈出院。 3、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腹泻(黄色水样便)、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例低热。详见表1。 4、病例的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所有发病均为学生,无教职员工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69(35/59)。年龄最大16岁,最小12岁。寄宿生64例,走读生30例。 班级分布:学校22个班级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班级聚集性。 时间分布:病例潜伏期最短为5小时,最**为47小时。中位数为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一般在进食后1-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植物种类而异。 近几年学校常见的集体有毒动植物中毒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等。因学生误食有毒动植物导致的中毒有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蓖麻籽中毒、马桑果中毒等。 四、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严禁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副所长滕仁明 写在课前的话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对其有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的概述及引发疾病的分类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天然食品(水果、蔬菜等)和加工食品(以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制成品)。 所谓食品安全,从目前来看即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难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所以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就是食品从种植到餐桌全过程的卫生担保。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从临床疾病上分类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从疾病的进程而言,有急性、亚急性、迁延性和慢性之分,另外还有一部分为潜在再现性(食用有毒有害的食物以后,当时并无异常表现,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中毒腹泻等情况),另外还有更严重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这些都是可以由食品不安全引起的疾病,下面将就引发的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 (一)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对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分为炎症型和分泌型。炎症

型腹泻是指致病菌进入体内,引起的肠道炎症;而分泌型腹泻,就是指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并不造成炎症,而只是通过刺激肠细胞膜的分泌而造成的腹泻。 以下属于感染性腹泻的是()。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什么是食品安全?其所引发的疾病分为几类? 对于食源性疾病如何进行判断?如何完成事件处理报告? 潜伏期主要症状有关微生物或毒物 主要或第一症状为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味觉异常,口有灼烧 不到1小时 金属盐 感

食物中毒案例作业(优质材料)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答:首先可能会作出腹泻查因或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症病人时,考虑同源性食物中毒,应开展初步调查患者近期是否曾在进食过同一种食物,进食的时间地点,统计病例数,初步判断是否为食物中毒事件。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答:若怀疑是食物中毒,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做好病人的呕吐物,粪便采样。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答:组织食物中毒现场处理小组分两组到现场进行调查,一组进行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调查,先向供餐单位到午餐食谱,对食品原料来源,对食堂生产、加工或制作与发病有关食物的场所实施环境调查。按确定了的可疑食品的加工制作环节,选择并采集食品原(配)料、食品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等样品进行检验食品存放条件、温度和时间;询问剩饭菜的保存、处理等情况;是否有不适当的储存,以及剩余饭菜是否重新加热后食用等内容。同时对接触可疑中毒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一组人到医院对中毒工人进行调查,根据食谱向中毒工人按统一制定的“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逐项填写,了解病人的发病和治疗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注意收集中毒的病例数及化验结果等;统计最早发病时间、最晚发病时间,推算平均潜伏期。对最早发病和症状较重的病人进行重点调查,调查进餐史:对患者午餐进餐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中毒患者的共同食品,以便确定可疑中毒食物,调查同时,需对部分同单位或同生活的健康人进行膳食调查,作为对照。最后整合两组调查组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流行性病学分析。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初中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安全教案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xxxx中心学校:七年四班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蜡样芽孢杆菌在15 oC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低温保藏。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易被察觉,因此,剩饭剩菜一定要在餐前彻底高温加热。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oC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食物中毒预防教案

第八课食物中毒预防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常见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以及怎样预防食物中毒,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区别食物的新鲜程度,变质食物不能吃。 教学建议 1、可结合实例讲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症状。 2、结合教材有毒植物中毒预防简表及五种动物食品质量鉴别,计述细菌性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3、结合实例,说明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中人”关。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食物中毒吗? 凡是吃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含毒物的食物、以及有毒食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称为食物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种类 1、按中毒病因,食物中毒可分3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2、食物中毒的一般症状 集体共食可疑食品发生中毒后,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有食物被细菌污染、细菌繁殖和未彻底加热灭菌3个主要环节。 4、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防止食品污染、控制细菌繁殖、进食前彻底加热灭菌

5、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鱼中毒 (2)发芽的马铃薯中毒霉变的甘蔗中毒白果中毒 (3)豆浆中毒未煮熟扁豆中毒 (4)亚硝酸盐中毒等。 三、在校学生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针对年龄特点,我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歌 食物中毒在预防,功夫完全在日常 饭前便后要洗手,卫生习惯要优良 专人餐具专人用,饭后洗净袋内装

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分析及急救措施样本

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分析及急救措施 摘要: 文章对引起食物中毒的植物天然毒性成分( 如毒苷类、毒蛋白、氨基酸类、生物碱、萜类、酚类等) 及其致毒机理进行了分析, 简述了几种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作用表现, 提出了中毒后的急救措施。同时,阐述了避免植物性食物中毒的对策。 关键词: 食物中毒; 天然毒性成分; 中毒机制; 急救措施 植物性食物中毒是指食入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植物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有毒植物, 稍有不慎, 就会引起中毒。特别是一些有毒植物的外形和我们日常食用的蔬菜、香料等非常相似, 有的野生果子外形极其鲜艳, 而内部却含有毒质, 很容易被人们, 特别是儿童当作普通蔬菜或水果采食。因此, 应当正确地辩别哪些植物有毒, 做好安全防毒工作, 避免发生中毒事故。现将几种有毒植物的性质、用途、简单的鉴别方法和消毒方法、以及不慎中毒后的简易急救措施介绍给大家, 供大家参考。 1 植物常见的毒性成分[1-4] 植物性食物中的有毒物质种类较多, 依化学结构可分为: 毒苷类、毒蛋白类、氨基酸类、生物碱、萜类和酚类。 1.1 毒苷 1.1.1 氰苷类及其致毒机理 氰苷主要指一类α-羟氰苷, 存在于某些豆类、核果和仁果的果仁中, 木薯块根中也少量含有。常见的含氰苷的果仁有枇杷仁、苦桃仁和苦杏仁, 甜杏仁也少量含有。氰苷中毒会出现口中苦涩、流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及四肢软弱无力等症状。中毒严重者感到胸闷, 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甚至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眼球呆滞、对光反射消失、全身性痉挛等症状, 最后可因呼吸麻痹或心脏停跳死亡。氰苷毒性源于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氢氰酸解离出的氰离子极易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结合, 破坏细胞色素氧化酶在生物氧化中传递氧的功能, 使机体陷入窒息状态。

食物中毒症状及应对措施

食物中毒症状及应对措施 一、概述-——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的五大类型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 2、真菌毒素中毒: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入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 4、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5、化学性食物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突出一个“快”字! 三、食物中毒可能出现的多种症状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重时可致休克。 四、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2.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3.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五、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八项建议 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定型食品。 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位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饭店。 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两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不私自采食瓜果蔬菜和野生食物。 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 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实习四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一、实习目标 1.说出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 2.叙述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 3.说出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二、学时数 2学时 三、实习内容 【案例一】 1998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物中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到医院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集了大量的有关食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

8 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作酱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和菜筐内,放在气温370C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 此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还有下列一些资料: (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住院及门诊观察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 (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小时,最长的为84小时,71%的患者在12~30小时内发病。 (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0C、最高420C;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问题讨论3] 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7.对此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 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1996年夏季某日下午3时左右,某厂陆续发生以腹痛、呕吐、腹泻及发烧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至夜间11时左右达到高峰,直至次日清晨7时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共达120人。 患者中大部分最先出现腹部绞痛,随后发生恶心,多为1~3次,个别患者在5 次以上,继之发生频繁的腹泻,多在1~8次,个别患者一昼夜达32次。大便为水样,伴有粘液;半数病人发烧,体温37~390C之间。 [问题讨论1] 1.若你是一位厂卫生所的医师,此时应做什么?

作业1-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自动保存的)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案例一】 1998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物中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到医院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集了大量的有关食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 8 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作酱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和菜筐内,放在气温370C 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 此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还有下列一些资料: (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住院及门诊观察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 (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小时,最长的为84小时,71%的患者在12~30小时内发病。 (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0C、最高420C;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问题讨论3] 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不能确诊。 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7.对此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 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1996年夏季某日下午3时左右,某厂陆续发生以腹痛、呕吐、腹泻及发烧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至夜间11时左右达到高峰,直至次日清晨7时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共达120人。 患者中大部分最先出现腹部绞痛,随后发生恶心,多为1~3次,个别患者在5 次以上,继之发生频繁的腹泻,多在1~8次,个别患者一昼夜达32次。大便为水样,伴有粘液;半数病人发烧,体温37~390C之间。 [问题讨论1]

食源性疾病 包括食物中毒 概述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一、1、食源性疾病定义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 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 )WHO类疾病(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品安全法) 、食源性疾病分类:有四类2食物中毒;经食品传染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疾病;与食物有 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主要特征的疾病①食物中毒金葡、沙门氏、变形、大肠、副溶、产气荚膜杆菌、细菌性蜡样、肉毒梭菌、李斯特菌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鼠药、砷化物、汞、镉、铅、锡、甲醇、亚硝酸盐、含高组胺鱼类、油脂酸败、矿化学性物油 黄曲霉毒素、赤霉病变、霉变甘蔗真菌性木薯、苦杏仁、桐子和桐油、蓖麻子、面子、发芽马铃薯、未熟豆浆、菜豆角、鲜黄花菜、曼陀罗、毒麦、植物性毒蘑菇 河豚鱼、猪甲状腺、动物肾上腺动物性②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体对异种蛋白产生的反应:蛋类、花生、乳类、黄豆、小麦、果仁、贝类、鱼类等 ③进食某种食物引起的传染病: 肠道:霍乱、菌痢、伤寒、阿米巴痢疾、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人畜共患:口蹄疫、猪链球菌病 寄生虫:猪绦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体病、肝吸虫病 ④长期、慢性损害 三聚氰胺、镉(痛痛病)、铅、汞、铝 3、需要区分的几个概念 要注意区分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经食品传染的传染病 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指食物中毒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明确的食物中毒不属于疑似病例/事件 二、食物中毒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018-食物中毒案例-word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食物中毒案例 篇一:食物中毒案例 关于安全问题 食物中毒案例 (一) 201X年9月,黑龙江省泰来四中初一学生李某,早晨到小卖店买了食品和一袋辣根,边赶路边吃。上课半个多小时后,李某突然肚子痛疼,嘴唇发紫,浑身哆嗦,呼吸困难。到医院经及时抢救方脱离危险。经调查检验,该生吃的辣根已过期变质,并含有大量的病菌,系没有生产厂家和出厂日期保质期的伪劣垃圾食品。 (二) 201X年夏,黑龙江泰来县和平中学四十多名学生早饭后上学,上课不久便突显异常,肚子疼痛,浑身无力,有的还口吐白沫,浑身抽搐。泰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经教委和医院调查研究后认定,此次事件是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概因食物变质和蔬菜不熟引起。 交通安全案例 (一) 201X年11月15日,泰来县第四中学一名年仅13岁的女学生骑电动车上学,在南道口桥洞边被一辆翻斗车碾压至死,身体四分五裂,惨不忍睹。当时该女生骑电动车经过,被一辆出租车蹭了一下,她从电动车上掉下来,不想一辆翻斗车迅速经过,压在了该生身上。年仅13岁的一朵鲜花就这样凋谢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安全教育了。 (二)201X年4月,泰来县实验小学西门口,发生一次交通安全事故,一名小女孩被汽车撞倒,造成腿骨骨折,身上多处受伤。学校西门,相隔五米左右就是繁忙的八一路,车流不断,加之接孩子的家长和车子,真是人满车满为患,因而造成了此次车祸。校门口面对繁华公路,危险系数太大。

食品安全的做法 我让学生做社会调查,了解小食品的渠道来源、加工厂房的卫生、工人的身体 和卫生、食品添加剂等情况。我还给学生介绍有关学生吃了变质的小食品而中 毒甚至丧命的事例,把电视台报道的小食品不安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另外,从生理卫生的角度去说明吃零嘴是不卫生的,也影响身体的发育。 我把小食品放到显微镜下,让学生看看小食品上放大后的病菌;我还举行问卷、班会、辩论会等形式教育学生远离垃圾食品。 交通安全的观点建议 我们要进行交通安全的讲座、演练,把那些交通事故的悲惨的图片张贴在楼道里,让学生每天都能看到交通事故造成的悲惨,以此让学生铭记交通安全,提 高安全意识。班团队会让学生讲搜集到的交通事故的事件,播放搜集到的交通 事故视频,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血淋淋的事实,给学生敲响生命的警钟。 校门口上放学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可以联系交警帮忙疏导,学校也安排人管 理疏导,并在校门口竖起警示牌,或者张贴车祸的图片,触目惊心的警示语或 图片,定能减少乃至扼杀交通事故。 篇二: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案例一】 1998年8月13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 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 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 诊观察治疗。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 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 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 物中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汇编

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一):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少华 学习目的: 1. 了解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原则; 3.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步骤和分析方法; 4. 提出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及撰写调查报告。 培训时间:4课时 培训方法:讲解、演练、讨论 参考文献 1. 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2. 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卫生部第8号部长令(1999.12.24):《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6.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2003.5.9) 6.《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1.1)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第三部分现场控制与处理 第四部分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 第五部分现场调查的实验室支持 第六部分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七部分结案处理与措施建议 附件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 教学建议:阅读15分钟,讨论问题10~30分钟,主要是复习食物中毒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能够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按照中毒致病因素分类可分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我省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为主。 第二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教学建议:阅读10分钟,讨论问题10~30分钟,主要是简述事件发生的过程经过,了解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和报告程序,提出问题。 《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食物中毒事件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重要内容;同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规定:对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政府需要作出应急处置。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四级) :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 级)、一般(IV级)。注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均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事件分级一经确认,必须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 二、食物中毒事件只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个级别,无特别重大(I级),即: ·重大(II级):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较大(III级):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中毒30—99人,并有9例及以下死亡)。

2020新版家庭常见食物中毒的急救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新版家庭常见食物中毒的 急救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2020新版家庭常见食物中毒的急救 豆角中毒 豆角种类很多,各地称呼也不同,如扁豆、菜豆、四季豆、刀豆等,是人们喜食的蔬菜。 生豆角含有一种毒蛋白,叫凝集索,还有的豆角含有“皂苷”,这两种毒素在高温中可被分解破坏,而若食用半生半熟的豆角则会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出现,一般在食用几十分钟后,不超过4小时。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一天数次甚至十几次。另有腹痛、腹泻、上腹胀满感。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出汗、胸闷、出冷汗、心慌、胃部有烧灼感以及四肢麻木等神经症状。 中毒轻者,吐泻之后不治疗也可自愈。但因目前对豆角中毒还没有特效药,对中毒重者,除催吐、导泻和洗胃外,只能送医院抢

救,但脱险希望较小。因此,要特别警惕。 为防止豆角中毒,在食用豆角时,要充分炒熟和煮透,不要只是用开水一烫后就做凉拌菜,更不能直接做凉拌莱,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中毒。 夹竹桃中毒 又名柳叶桃,有毒,含有强心毒甙,作用与洋地黄同,干燥的夹竹桃3克就能使人死亡。 主要表现为洋地黄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律紊乱、心跳缓慢、不规则,最后出现室颤、晕厥、抽搐、昏迷、或心动过速、异位心律,死于循环衰竭。 急救方法 洗胃:0.2%~0.5%鞣酸洗胃,用硫酸镁20克导泻,输液。 送医院急救。 马铃薯中毒 马铃薯又称土豆、山药蛋、洋山芋,是我国家庭常用的蔬菜。马铃薯营养丰富,但如食用未成熟或发了芽的马铃薯,则可能导致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食源性疾病定义 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WHO) 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品安全法) 2、食源性疾病分类:有四类 食物中毒;经食品传染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疾病;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①食物中毒 细菌性金葡、沙门氏、变形、大肠、副溶、产气荚膜杆菌、蜡样、肉毒梭菌、李斯特菌 化学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鼠药、砷化物、汞、镉、铅、锡、甲醇、亚硝酸盐、含高组胺鱼类、油脂酸败、矿物油 真菌性黄曲霉毒素、赤霉病变、霉变甘蔗 植物性木薯、苦杏仁、桐子和桐油、蓖麻子、面子、发芽马铃薯、未熟豆浆、菜豆角、鲜黄花菜、曼陀罗、毒麦、毒蘑菇 动物性河豚鱼、猪甲状腺、动物肾上腺 ②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体对异种蛋白产生的反应:蛋类、花生、乳类、黄豆、小麦、果仁、贝类、

鱼类等 ③进食某种食物引起的传染病: 肠道:霍乱、菌痢、伤寒、阿米巴痢疾、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人畜共患:口蹄疫、猪链球菌病 寄生虫:猪绦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体病、肝吸虫病 ④长期、慢性损害 三聚氰胺、镉(痛痛病)、铅、汞、铝 3、需要区分的几个概念 要注意区分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经食品传染的传染病 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指食物中毒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明确的食物中毒不属于疑似病例/事件 二、食物中毒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1、定义: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安全法)。 正确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可食状态、正常数量,以下不算: ①非可食状态:未成熟的水果 ②非正常数量:暴饮暴食 ③特异体质或刺激性食品引起的症状:过敏、过食辛辣食品导致的腹泻 2、食物中毒的特点:潜伏期短、集中发病、不传染、症状像、不分老少 流行病学特点: --中毒原因分布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较多,涉及人数较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否会有变化 --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分布特点:动物性食品更为常见 --季节性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二、三季度是高发季节,尤其是三季度。有些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学习知识

附件: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二)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

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C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

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主要包括: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误食有毒动植物(如毒蕈、桐油、蓖麻子、马桑果等)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而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如四季豆、马铃薯、生豆浆、河豚鱼等)引起的中毒。 学校常见食物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食品未烧熟、煮透;生熟食物没分开,导致交叉感染;食物过期变质;食堂从业人员因带菌污染食品;食用有毒、有害物质;食堂卫生管理不符合要求;饮用水被污染等。 一、如何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是食品本身无毒无害,储存方法得当,加工方法正确,处理过程无污染。 1.把好采购关 (1)不采购腐败变质的食品(如已酸败的油脂,霉变、生虫、污秽等不洁的食品),不采购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2)不采购来源不明、食品标签不清、超过保质期限等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3)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进货验收制度,建立台账。 2.把好贮存关 (1)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2)食品贮存场所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3)建立严格的食堂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注意上锁,防止投毒。 (4)储存食品要在5℃以下,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3.把好加工关 (1)蔬菜加工前要用食品清洗剂(洗洁精)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2)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煮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3)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4)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5)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6)烹调四季豆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