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一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案(教师版)

选修一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案(教师版)

选修一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案(教师版)
选修一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学案(教师版)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新课导入

首先打出俄国的现实主义画家拉宾创作的《伏尔加河的纤夫》的画面。炎炎烈日下,11个衣衫破烂的纤夫正吃力地拖着一只大木船。他们已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它反映当时的俄国正处在农奴制下,农奴过着悲惨的生活。画家通过作品猛烈抨击沙皇农奴制度,并寄希望于农奴的觉醒。同学们在欣赏这幅画的同时,你对十九世纪俄国中叶社会现实有了什么深刻认识?(农奴受到极其严重的压迫,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什么原因促使俄国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由此导入新课。

●教法案例

1.“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两个要点: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俄国的农业、工业、市场等方面概括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的阻碍,俄国落后于西欧诸国的根源在于封建农奴制的桎梏。

2.“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一个要点: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反对农奴制的革命运动席卷俄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奴、工人的斗争。

3.“敲响农奴制的丧钟”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两个要点:①十二月党人起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原因、主张、时间、作用等几个方面了解即可。②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代表人物、思想、影响等方面了解。

4.“克里米亚战争”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①原因;②经过;③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原因、经过、影响,使学生明确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

5.“沙皇的抉择”一目,教学中要抓准四个要点:①原因;②出发点;③措施;④特点。教师讲解这一目内容时,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并解答问题。

课程标准 重 点 难 点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阻碍,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反对农奴制和沙皇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革命思想。(重点) 2.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农奴制改革的背景。(难点)

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 1.俄国农奴制

(1)形成:大约15世纪末。

(2)概况

①在经济上地主敲骨吸髓地榨取农奴。

②农奴无人身自由,财产、子女归地主所有。

(3)影响: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2.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农业方面

①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了一些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

②农奴阶级内部产生了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2)工业方面

①19世纪30年代末,开始了工业革命。

②资本主义的总体发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

③19世纪50年代,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

(3)影响: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

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1.原因:农奴制度的迫害。

2.表现

(1)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政治要求。

(2)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行为等方面开展斗争。

(3)少数民族: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3.作用

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1.十二月党人起义

(1)原因

①西欧民主思想影响。

②俄国贵族军官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不满。

(2)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3)结果:起义遭到镇压,社会影响很大。

2.革命民主主义者崛起

(1)赫尔岑

①出版《钟声》杂志。

②号召进步力量为实现民主和农民的解放而斗争。

(2)车尔尼雪夫斯基

①认为革命是农奴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

②消灭沙皇专制制度是废除农奴制的前提。

(3)影响:迫使沙皇政府正视国内统治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克里米亚战争

1.背景

(1)沙皇和贵族试图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统治困境。

(2)俄国与英法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

2.过程

(1)1853年10月俄国发动了侵略土耳其的战争。

(2)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

(3)1855年俄国战败,1856年交战双方在巴黎签订了《巴黎和约》。

3.影响

(1)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大大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2)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

沙皇的抉择

1.原因:农奴制的存废问题已成为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2.方式:自上而下。

3.过程

(1)新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从1856年3月就对莫斯科贵族谈到废除农奴制的问题,1857年初开始着手改革的准备工作。

(2)组成“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负责改革工作,并于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了改革草

案。

4.目的:保护地主的利益。

农奴制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加剧了阶级矛盾

俄国农村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农奴,他们既要无偿为领主劳动,还要承担沉重的赋税,生活困苦不堪。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广泛反抗,并呈上升趋势。

2.阻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虽然俄国的工业中已经出现机器生产,但农奴制存在,导致俄国缺乏工业革命所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资本和国内市场。俄国工业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远远落后于西欧。

3.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俄国社会经济落后,而经济落后的根源又是农奴制的存在。由于经济落后,俄军装备陈旧,军需不足,交通运输落后,士兵营养不良,大大削弱了战斗力,最终败给英法等国。

1.19世纪40年代,俄国棉纺织业中最早出现了机器工厂,从而推动了俄国工业的缓慢发展,造成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技术落后B.缺少工业资本C.落后农奴制度的阻碍D.国内市场的狭小

【解析】A、B、D三项均是落后的农奴制带来的后果,只强调了影响工业发展的一个侧面。另外,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应是落后的生产关系。

【答案】 C

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实质和影响

1.性质

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对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但无法改变这次战争的非正义性。

2.实质

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

3.影响

(1)英法加强了在土耳其人世界的殖民势力。

(2)俄国南下扩张战略严重受挫,大大降低了它在欧洲的地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2.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为最佳选择题,A、B、C、D四项都是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但D项为最大的影响,正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才加速了俄国社会的改革。

【答案】 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对俄国经济和政治情况以及迫使政府准备改革的原因,作了深刻的分析。马克思指出,亚历山大一世和尼古拉一世早就不得不提出解放农民的问题,可是这“并不出于任何什么人道的动机,而出于纯粹的国政的打算”。克里木战争(即克里米亚战争)后,

农民解放问题特别尖锐地被提出来了。各省发生的火烧庄园事件,乃是对沙皇政府的警报,并迫使沙皇去推动改革的事情。——《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二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的贵族们发表下列声明:“人身握有的现行制度是不能维持不变的了。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潘克拉托伐《苏联近代史》

(1)材料一中“国政的打算”是指什么?

(2)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说“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设问解读第(1)问:“国政的打算”,也就是改革的目的。第(2)问:“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也就是代表两个不同的利益角度。

材料解读材料一:以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为切入点,把握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材料二:农奴制废除方式的利害关系。

解答思路第(1)问,从材料信息“不得不提出解放”说明农民问题威胁其统治。第(2)问,注意从地主和农民的利益角度来分析。

【尝试解答】(1)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面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它是指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2)从下面废除,意味着农民自己起来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从上面开始废除,能够保存沙皇专制统治,最大限度地维护农奴主的利益。

课堂小结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根本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

一、选择题

1.我们认为俄国工业发展落后主要表现为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很少

B.尚未出现工业生产

C.交通运输落后

D.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2.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表明()

图一地主毒打农奴图二贫困的俄国农奴

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

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图一表明农奴受到封建主的严格限制,社会地位低下,图二说明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而俄国还保留着落后的农奴制。所以,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C、D均正确反映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B表述不符合史实,当时俄国已经出现了工业生产。

【答案】 B

3.(2013·合肥高二检测)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总体发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的根源在于()

A.工业雇佣劳动力远远低于农奴人数

B.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占统治地位

C.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丧失了土耳其市场

D.俄国国内市场发展缓慢

【解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的根源在于落后的农奴制度。A、C、D三项都是由B项决定的。

【答案】 B

4.农奴制改革前,农奴及工人不断起来斗争说明()

①广大人民深受封建制度压迫②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极端尖锐③农奴制面临危机④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从农奴、工人所受压迫反映的阶级矛盾及农奴制危机分析,①②③④皆正确。

【答案】 A

5.下列不属于19世纪中叶俄国激进派的主张和活动的是()

A.要求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台

B.公开批判农奴制度

C.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活动

D.号召人民起来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的主张和活动。注意题干限制词“激进派”。B、C、D三项均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已在此前去世。

【答案】 A

6.大前提: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盛行农奴制度。

小前提: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结论:腐朽的农奴制在与资本主义对抗的过程中处于劣势。以上推理()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推理判断能力。大前提是俄国国情,小前提是失败原因,结论是两者的必然结果。

【答案】 C

7.俄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从本质上说是()

A.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

B.战略决策的失败

C.军事指挥的失败

D.用人制度的失败

【解析】克里米亚战争是西欧资本主义列强与沙皇俄国之间在土耳其问题上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从本质上看,战争的失败是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

【答案】 A

8.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为维护其统治服务的。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是后备阵地。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二世关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界限。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人民的英国史》作者认为1850年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及对俄国产了哪些影响。

【解析】第(1)问注意审题“作者认为……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回答时注意原因从英俄双方分析;第(2)问注意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1)原因:英国是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不赞同。冲突的真正原因是两国在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俄国战败。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加剧国内社会矛盾,成为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外因。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新课导入

面对严重的国内外危机,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改革的焦点问题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组织“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主要由一些高级官吏和大农奴主组成。这些官吏和地主贵族的代表分成好几个派别,有的反对分地给农民,有的主张只允许农民赎一小部分土地。农民不仅要求从农奴身份下解放出来,而且也要求把地主土地无代价地进行分配,并不断斗争。面对农民运动的强大压力,最后政府否决了解放农奴而不给土地的草案——这就是《农民改革法令》。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这项法令去认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教法案例

1.“农民的‘解放’”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①时间;②目的;③主要内容。这一部分是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掌握内容。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解放”的真正含义。

2.“改革的两面性”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①性质;②进步性;③局限性。对改革的评价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结合材料和课本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等方面,分析改革的历史进步意义;从俄国政治体制的落

后、经济基础的薄弱等方面,理解农奴制改革的残余,进而认识改革的局限性。

3.“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①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原因;②改革的内容;③改革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4.“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三个要点:①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②经济发展的特点;③弄清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教师讲解这一目内容时,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并解答问题。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861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提示:从经济、政治、军事、

教育、思想等方面归纳)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的变化。农奴制改革的性质。(重点)

2.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为什么说改革是不彻底

的?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难点)

农民的“解放”

1.文件

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2.基本内容

(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

①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②地主不能再任意买卖和交换农奴,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并未完全消失。 (2)关于赎取份地

①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将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 ②农民只要交给政府法令规定的赎金,就可以在六个月后成为土地的主人,但赎取份地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③政府规定赎取份地的最高和最低限额,具体面积由地主规定。

(3)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

①政府建立“村社”管理农民,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②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又被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3.实施结果

(1)2月19日法令的实施不仅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而陷于破产的境地。

(2)农民在极度失望中掀起了抵制改革、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新一轮斗争。

改革的两面性 1.性质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①改革破坏了农奴制的根基之一——劳动者依附于地主的状况,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结束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

(2)促进了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

①改革后地主对土地不再有农奴时代的特权,丧失了对无偿农奴劳动的垄断权。

②新的经济条件促使他们改革经营方式,这一切变化都使改革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带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3)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3.局限性

(1)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保存了农奴制的残余,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

(2)劳动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无权地位,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

(3)资本主义、残余的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融为一体,使俄国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项目 措施 影响 内容 意义 政治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规定严格的财产资格限制。 有利于维护贵族和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维护贵族、地主利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迈出了

由封

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 司法 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 比较彻底,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 军事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取代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养人才 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9世纪末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1)工业部门:以纺织业和石油工业为代表。

(2)生产方式:在一些地区,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3)工业分布:在彼得堡和莫斯科之外,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区。

(4)交通运输: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铁路建设发展起来。

2.农业

(1)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出现了阶级分化。

(2)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地位

(1)改革后的数十年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2)仍然落后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内容

影响 经济

近代化

农奴制的废除使农奴获得了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政治

近代化

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军事

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实现了兵役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建立了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教育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了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近代化

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与西欧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农奴制改革推进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解放了农奴,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答案】 C

(2013·晋中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设问解读第(1)问:“欧洲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步不前,”也就是考查欧洲前进,俄国停步不前的表现。第(2)问:从“政治观点”来看,而不是其他观点。

材料解读材料一:当时欧洲与俄国之间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距。材料二:俄国农奴制改革政治改革方面的措施。

解答思路第(1)问,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俄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差距。第(2)问,注意从政治角度来分析。

【尝试解答】(1)稳步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步不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

(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课堂小结

俄国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改革,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也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推动了俄国的政治改革。为使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对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这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从而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一、选择题

1.观察下图,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农民土地所有制

C.沙皇政府国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根据图示当时土地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是由地主保

留。图中所示部分的土地是农奴高价赎买的份地,其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答案】 B

2.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必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解析】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人购买商品都要付钱;农民有了自由才能出卖劳动力,这是1861年改革的积极作用所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并非指哪一个阶级或阶层成为商品;农民所付的份地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因此,1861年改革打着解放农奴的旗号,对农民进行了一次残酷的掠夺。

【答案】 C

3.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解析】1861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项要注意,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统治并未确立,俄国仍是沙皇专制统治。

【答案】 C

4.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在农民与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在这之前不能真正享受法令中规定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权利。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A.1861年改革彻底地废除了封建隶属关系

B.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1861年改革没有改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1861年改革彻底解放了广大的农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这表明在1861年改革后,地主对农民的强制并未完全消失,农民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这说明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答案】 B

5.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是()

①废除了农奴制法庭②建立了陪审制度③实行公开审判④完全实现了司法制度的现代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仍然保留着农奴制的烙印,如在政治案件中,司法诉讼程序充满了专横和暴虐的现象。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 A

6.以下对亚历山大二世政治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

B.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拥有高度自治权

C.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D.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自治机构

【解析】本题考查对亚历山大二世政治体制改革内容的认识辨析能力。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建立了自治机构,但实权却掌握在由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自治机构的权力受限。

【答案】 B

7.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A.资本主义经济全面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解析】本题所有选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特点。但B、C、D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而A项为最基本特点。

【答案】 A

8.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据《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解析】第(1)问从两则材料可知,列宁认为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俄国官员认为是有益于农民,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说明。第(2)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既要辩证、

全面地评价,又要从当时历史的主要潮流角度认识。

【答案】 (1)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材料二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二者的观点都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异同

比较项目 俄国农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不 同

点 性质 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性质是资本主义的改革 阿里改革并没有改变生产关系,其性质为封建性的改革 结果 农奴制改革取得了成功 阿里改革最终失败

相 同 点 背景 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领导者

都是封建统治阶级主持下自上而下的改革 阻力 都受到来自旧势力的强大阻碍

作用 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新题)某论文将“英法入侵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

败,开始农奴制改革”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判断问题的能力。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是在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埃及、俄国分别进行了学习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改革。

【答案】 B

综合检测(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3·青岛高二检测)19世纪初,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封建社会内部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不包括( )

A .出现了一些使用雇佣劳动力的资本主义农场

B .工业革命获得了迅猛发展

C.在农村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D.自由雇佣劳动力的人数越来越多

【解析】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受到农奴制的阻碍,其发展困难重重。因此,B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 B

2.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奴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①反映了农奴被奴役的程度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沙皇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农奴主对农奴的权力,表明农奴受奴役、作为农奴主私有财产的地位得到法律的确认。

【答案】 A

3.(2013·青岛高二检测)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要求变革的呼声日趋强烈,“十二月党人”与“知识分子”群体都()

A.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

B.都发动过武装起义

C.筹划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

D.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A、B两项是十二月党人的思想和活动,A、C、D三项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和活动,A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答案】 A

4.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解析】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的落后,而造成俄国落后的根源在于腐朽的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因此,部分受西方影响的先进人物产生了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想法。

【答案】 B

5.(2012·杭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国内外形势严峻B.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

C.统治者极力强化农奴制D.农奴主之间存在矛盾

【解析】19世纪以来,农民的反抗斗争使俄国统治者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试图有所改革,但由于各地农奴主在利益上存在矛盾,因此在改革内容上争执不下;故知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6.(2013·大连高二检测)《1861年2月19日宣言》指出:“有些人只想到自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土地而不给地主尽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这说明废除农奴制后()

A.农民和地主取得了对等的地位

B.农民以继续履行义务为条件获得自由

C.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很大损失

D.农民在取得土地前须继续履行义务

【解析】改革法令规定农民获得份地的大小由地主决定,地主得到了农民缴纳的远远

高于当时地价的赎金,据此可排除A、C两项;1861年的改革法令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宣布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自由,二是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得到一块份地,题目中的材料是针对后者而言的。

【答案】 D

7.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关于赎取份地后的农民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解放”时赎取的份地必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B.农民交纳赎金六个月后获得宅边园地的所有权

C.赎地农民必须按一定比例交付赎金

D.农民交纳的“赎地费”大大低于当时的实际地价

【解析】份地赎金的大部分是政府垫付的,这部分资金作为农民的债务由农民在49年内还清。农民最终缴纳的赎金总数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答案】 D

8.《农民改革法令》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主要是为了()

A.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C.把农民纳入地方贵族的控制

D.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解析】1861年改革前,农民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由庄园主进行管理;改革后,农民从法律上脱离了庄园主的管理,为加强对“解放”后的农民的管理,改革法令规定建立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

【答案】 B

9.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重要成分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资本占俄国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并有逐年上升之势。因此,④的说法不正确。故排除B、C、D项。

【答案】 A

10.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农奴制度的废除B.借鉴了西欧的技术经验

C.沙皇专制的终结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变革

【解析】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后,俄国仍然保持专制体制。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6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6分)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4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4分)

【解析】第(1)问,注意关键词“优厚”“暴动”“割裂”“手指砍掉”,从阶级利益角度分析原因。第(2)问,注意“义务农”“完全自由的农民”。第(3)问,不符合改革的局限性。第(4)问,主要回答改革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答案】(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财产。

(3)不符合实际。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99 11 600 7 954

1879年187 42 000 51 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6分)

【解析】第(1)问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考虑。第(2)问注意关键词“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说明不仅没有减轻农民负担,反而加重了。第(3)问注意材料三中机器制造业、生铁、钢、石油等工业产量增加的信息。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要从改革的内容和实际问题去考虑。

【答案】(1)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2)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3)俄国工业迅速发展,煤、钢、石油产量迅速增加。

根本原因:农奴制改革。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实质: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专 题 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教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4.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勇于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探讨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习导航: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必要性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业方面:A.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反对农奴制的革命运动席卷俄国 1.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 2.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③时间:1825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与工农运动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

选修一学案(19)第七单元第1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本课目标】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重点:俄国的农奴制。 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发展。【预习自学】 一、俄国的农奴制: 1.农奴制发展历程 ⑴确立:①国家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为中心,建立 ②农奴制确立:,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⑵强化:18世纪以后,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 ①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② 18世纪中后期,沙皇将及赏赐给贵族。 ③农奴制扩展到、等地。 ⑶危机: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反抗不断。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 ⑴地主:①占有和,是不可侵犯的特权;②可以公开出售; ③可用农奴作抵押 ⑵农奴①是地主的;②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 ③耕种自己的;④承担;⑤生活穷困不堪。 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表现:⑴俄国的中出现了机器工厂(19世纪40年代) ⑵农奴制下,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也缺乏 更不能提供 ⑶俄国处于阶段,工业生产各个部门明显落后于 2.有识之士意识到:是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⑴原因:19世纪初,俄国青年军官对俄国和非常不满。 ⑵目的:试图推翻,废除。 ⑶时间: ⑷结果:,但影响很大。 2.知识分子的争论 ⑴时间: ⑵焦点:和 ⑶主张:①守旧派:主张进行平缓改革

②改革派:提出 ③激进派:要求, 代表人物:、 四、克里米亚战争: 1.原因:①俄国为了扩大,攫取 ②为了转移。 2.经过:⑴1853年,俄国侵入,侵犯了和在 的利益。 ⑵英法同签定同盟条约,派兵进入参战。 ⑶英法与俄在要塞激战,1855年,俄军战败。 ⑷1856年, 3.影响:⑴国际地位国内矛盾 ①战争消耗②政府加重 (2)俄国人士气 (3)推动了沙皇不得不走上道路。【合作探究】 1.19世纪中叶,俄国的工业发展为什么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2. 面对19世纪俄国的社会现状,思想界有什么变化? 3.尼古拉斯·皮洛哥夫是一名外科医生,他在赶往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救治伤员的途中有这样的记述:“整条道路──忙着伤员、枪支、牛马饲料的运输。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病号,其中有些还是截过肢的,三三两两躺在马车里,冻得打颤,不住的呻吟。在齐膝的泥浆中,人和牲口寸步难行;每走一步都能看到死去的牲口;──同时听得到伤员的呼号、乌鸦成群地飞向猎物的号叫、备受折磨的马夫的咆哮、以及远远来自塞瓦斯托波尔加农炮的吼叫。”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导学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 2.识记和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内容。 3.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 【学习重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影响 【温故知新我能行】 1、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一地区大部分国家采用 拉丁语作为国语,这一历史状况是哪两个国家的殖民扩张造成的() ①英国②法国③西班牙④葡萄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与“南美的解放者”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 A.章西女王 B.罗伯斯庇尔C.玻利瓦尔 D.拿破仑 3、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的鲜明特点表现为() A.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4、19世纪中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说:“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用他们的土地的产品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东印度公司要与印度进行长期的贸易合作 B.英国要把印度变成他们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C.东印度公司和印度的贸易是互惠互利的 D.英国要对印度采取高压的侵略政策 【探索新知我能行】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兴起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界晚期统一了俄国。 2、正式采用“沙皇”称号:莫斯科大公() 3、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制盛行,封闭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4、彼得一世改革前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表现: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发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岳麓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岳麓版 选修1 一、[学习目标——中考要求] 讲述俄国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课前预习——主干知识] 1、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次改革缓解了俄国内部矛盾,避免了的发生,使俄国走上了发展的道路,所以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他们可以拥有财产、择业等自由;农奴获得自由后,还能以的方式分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管理。 3、1861年俄国改革很不彻底,农民背上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俄国的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人民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三、[课堂练习] 《宝典训练》P49-50选择题 四、[主要问题——课前小测] 1、“避免革命的改革”发生在哪一年?领导者是谁? 答:(1)时间: (2)领导者: 2、引起这场改革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导火线)分别是什么?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答:(1)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实质: 3、这场改革的方式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答:方式: 性质: 4、这场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各是什么? 答:进步性: 局限性: 五、[课后作业] 《宝典训练》P50非选择题16

结识盘点 原 因: 时 间: 领导者: 内 容: 进步性: 局限性: 性 质: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教学目标 1、识记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的主要建筑及特点,了解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及意义。 2、由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史实,理解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教学重点 努比亚遗址神庙群的杰出代表 教学难点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艺术特点;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中人类体现的精神意识及意义 教学设计 关于“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一目 在“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一目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的感受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做一个收集工作,收集关于古埃及神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作一个简单的汇报,看哪位同学收集的最多。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来验证古埃及神庙遗产的真实艺术特征,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情感,又可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俄 国 农 奴 制 改 革 影 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无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课型讲授课主备审核 学习目标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2.了解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3.两次改革为俄斯帝国的建立奠定。 学习 重点 两次改革的内容。 学习 难点 两次改革的影响。 预习案 1、彼得一世改组________机构,建立了________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通过改革,俄国的________、________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________准备了条件。 3、________曾告诫贵族:“与其等待________改革农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改革它。” 4.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________,夺取了________的出,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________。 5.彼得一世改革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目标,开启了俄国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________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6.19世纪中期,俄国________有所发展,使用________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________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 7.1861年,________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________,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赎买,所出的价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8.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________,促使社会的各个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________的发展道路。但是,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行课案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2、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表现? 3、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概况? 4、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5、为什么说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近代化是怎样开始的? 6、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概况?

岳麓版历史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 1、 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2、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评价: 1) 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 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 废除旧的 实行 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 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 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评价 1)客观上利于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4)是俄国从生产方式过渡到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 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需要两个课时)

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需要两个课时) 【提前预习】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P80—85; (注意了解什么是农奴制以及俄国农奴制的由来;) (了解克里米亚的地理位置,战争中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2、概述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具有的两面性,即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了解农奴制改革的性质、目的; 4、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难点】 1、如何理解农奴制度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以认识农奴制的落后性。 2、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3、将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农民的生存状态进行对比,以理解改革对俄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能力训练】 例1.(10分)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2019年春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导学案设计含答案.doc

彼得一fti i改革 < 废除侬奴制,俄国彻改革 ' 第2课俄国的改革 【学习目标】 1.掌握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等基本史实;理解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理解俄国是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2.通过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这是亚历山大的初衷吗?你怎样评价这次改革?”, 培养辩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改革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认识到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学习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 学习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材,梳理本课知识体系并完成知识提纲) ,背景:隹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国家封闭落后时间:18世纪初 学习对象:西方国家 政治I.:建'7.1 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上军事I::创建2 _______________ ,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膏经济I::鼓励兴办③______________ i文化教育上: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I.: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 ,[积极方面:开启了俄国④_____________ 的进程 影"I可< [消极方面:进?步强化K农奴制,m r俄国社会的发展 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⑤经济的发展时间:⑥年 人物:沙2 了 _________________ 政治上:农奴获得⑧,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内容』------------- [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⑨ 性质:是日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进步性: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主要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等问题) '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复习提问: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通过什么方式? 参考答案:国家:英国、美国、法国等;方式: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展示拓展】(学生巩固记忆,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针对本节重难点知识进行提问并作适当拓展) 1 .彼得…世改革的影响?

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模块】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nbwcohbdAx 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 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 力nbwcohbdAx 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 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 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nbwcohbdAx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 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 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 金,还要承担各种。nbwcohbdAx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 主服, 交) nbwcohbdAx 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 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

渡) 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 的来源,nbwcohbdAx 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 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 的发展,nbwcohbdAx 是俄国历史的重要 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 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理,很大程度 上还被束缚在上 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数超过改革时 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 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主的 nbwcohbdAx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局限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为国家富强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难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上图中的历史人物是哪两位? 学生回答:沙皇彼得一世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引导:照片上的两位沙皇对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彼得一世改革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奠定了基础。他们为何要改革?改革最终为俄国带来什么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教师讲解:17世纪末期,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沙皇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亲自参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并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提出问题:请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学生回答: 内容:政治上,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设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 影响: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2.教师提问:从彼得一世推行改革的具体措施上,我们能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回答: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文化,具有革旧图新的魄力。 3.教师过渡: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引进西欧的先进技术及军事理念,但拒绝其先进的政治制度,他的改革强化了沙皇专制制度。1825年,俄国爆发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对沙皇专制制度造成一次巨大冲击。 (二)农奴制的危机 1.教师提问: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学生归纳: 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盛行的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三)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教师提问:当时俄国在位的沙皇是谁?他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的目的、时间及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时间:1861年3月3日。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启迪: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在当今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评价及影响:(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明治维新对日本有哪些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新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是在欧美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侵凌其他有色人种之时,东亚人民自强自立的一次伟大而令人激昂的事件。这次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的权威,打破了延续近七百年的幕府统治,扫除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障碍,为日后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新课程导学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一)背景: 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1853年,俄国以为名,对发动战争。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一方作战。战争很快转到克里木半岛,被称为克里木战争。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和约禁止俄国在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俄国将和交给摩尔多瓦公国,将归还给土耳其。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的落后。 2、农奴制的危机。 主要表现在:被地主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和从事徭役,地主队农奴拥有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缺乏自由劳动力);原始,地主不愿投入以更新农具,农奴生活十分贫困(生产工具和方式落后)。总之,到19世纪中期,农奴制限制的流动,也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3、要求变革的呼声: (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俄历12月,俄国一些进步的发动了反对和的起义,起义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他们主张废除,实行。 (2)知识分子群体和文学作品的抨击。19世纪中期,以赫尔岑和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对和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要求 。 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改革: 目的:1855年,新沙皇感受到变革的压力,认识到 已成大势所趋,因此强制在俄国发起了改革运动。 准备:新沙皇亲自主持成立了讨论方案;发起大讨论等。最终强制在俄国发起了的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 内容:(1)政治上,宣布废除农奴制,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2)经济上,农民可以通过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且有权决定。 评价:农奴获得了解放,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背负沉重的债务;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的束缚。这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这样,更严重的农民起义爆发了,激进知识分子也对改革深感失望。 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原因:由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民的司法权消失,为配合解放法令,又进行了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内容:(1)司法改革:“解放”法令实施后,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全面建立。章程规定废除,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建立;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参考答案 探究一:(1)军事改革:实行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经济改革:他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还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 政治改革:彼得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地方各省设总督,直接听命于沙皇;废除旧贵族凭出身和血统享受高官厚禄的特权。 教育生活改革,彼得一世效仿西方,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2)促进:鼓励开办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阻碍:通过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供劳动力。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其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国内市场狭小,也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3)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使俄国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奠定了近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探究二:(1)鼓励发展工商业;把农奴引入手工工场,充当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由于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为了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彼得一世允许购买农奴作为劳动力。 从其作用和影响来看:此政策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从俄国长远发展来看,由于此政策的实质是进一步加强农奴制,所以对俄国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3)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改革推动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探究三:(1)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其落后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2)彼得一世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增添许多新税种,强迫农民终身当兵等措施来加重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从而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 (3)彼得一世强迫贵族子弟必须进学校或去国外学习,规定不毕业者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就剥夺其特权。 【基础题】1、B 2、A 3、A 4、D 5、B 6、C 7、A 8、C 9、C 10、C 11、B 12、B 13、C 14、C 【发展题】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识记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 2、政治的缓慢变革:识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 3、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识记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了解1861 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3、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2、认识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3、理解为什么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教学难点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 1、原因: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表现: (1)农业: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 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2)工业:

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 ②政府扶植工业的发展: ③机器生产占统治地位 ④工业部门增加 3、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二、改革的拓展 1、措施: (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1 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2)军事方面的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军事近代化) (3)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教育近代化) 2、成果: (1)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防止革命爆发,缓和社会矛盾和危机,维持沙皇专制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彼得一世改革导学案

年级_______科目______必修____(选修____)第____章______________第____节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课标要求:1.辩证地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 2.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重点 1.结合背景分析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难点:1.全面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对俄罗斯帝国崛起所产生的影响。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2.熟记基础知识,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3.书面完成练习题目。 预习案 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1.必要性 (1)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 2.可能性 (1)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 (2)彼得一世的欧洲之行使其深谙国际形势。 二、移植西方文明——彼得一世的改革措施 1.军事改革: 2.经济改革: 3.政治改革:中央设置 地方设 4.文化教育与生活习俗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 (1)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 (2)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 (3)用残暴手段推行改革。 三、俄罗斯帝国崛起——改革的影响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改革存在的不足(局限性)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 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课程标准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农奴制下的危机: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 (3)新思潮产生——要求废除农奴制.沙皇专制(新思潮产生)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1、经济因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的阶级产生(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也就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速度。 第四,农奴生产积极性低。农奴制对生产发展的障碍,在使用农奴劳动的冶金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80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大致相等。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不到一倍,而英国却增长了十一倍。 可见,农奴制的束缚,使俄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它主要资义国家。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新的阶级产生(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也就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速度。 第四,农奴生产积极性低。农奴制对生产发展的障碍,在使用农奴劳动的冶金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80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大致相等。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不到一倍,而英国却增长了十一倍。

高中历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单元总结(七 )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阶级关系 1.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意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又需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改革后的农民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而且由于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3.民粹派形成及主张 (1)形成: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 (2)主张:反对农奴制,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认为知识分子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局限性:民粹派不了解农民的真正想法,他们的行动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 (4)发展:民粹派遭到沙皇镇压后,发生分化。其中一部分人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了对沙皇的暗杀。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异同

例题(2016·江苏高考)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解题模板 第一步审题意第(1)问,为什么农民对改革不满意。第(2)问是俄国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第(3)问是吸取俄国改革的教训。 第二步抓关键第(1)问,据材料一“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并结合农奴制改革内容中有关农奴经济和政治地位的知识得出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第(2)问,据材料二“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形式和主持者是沙皇得出自上而下的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要与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如何对待守旧势力,改革者的进取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