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20XX年心理学考研真题解析真情奉献版

考研名师第一时间发布20XX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为20XX年的考生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5题)

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A. 认知科学

B.神经心理学

C.认知神经科学

D.心理生理学

【解析】C,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心理学方向。

2.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直接经验

B. 潜意识

C. 意识流

D.外显行为

【解析】A,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大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解析】D。延脑:和脊髓相连的部分,又叫延髓。延脑里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又叫生命中枢。

4.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顶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

C.颞叶、枕叶、顶叶

D.颞叶、顶叶、枕叶

【解析】B,此题考察大脑皮层感觉区的分布,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

5.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通常为

A. α

B. β

C.δ

D.θ

【解析】A,α是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是的脑电波频率为14-30HZ,δ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6.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A.梦

B.注意

C. 口误

D.笔误

【解析】B,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不是潜意识。

7.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A.习性学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武器效应

D.社会学习

【解析】C,武器效应,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8.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觉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觉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A. 不确定

B.前者小

C. 两者相等

D.不确定

【解析】C。考研据查阅资料得到如下结论:“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外侧膝状体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在猫和猴已证明与视神经节细胞所证实的感受野基本相同,只是外侧膝状体感受野的外周部对中心部的抑制作用比较强。”

9. 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

A.底部

B.顶部

C.中部

D.下部

【解析】B,行波说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震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的振动达到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蜗的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

10.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砖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举出很多例证,但都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这表明该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的特点是

A.流畅性差,变通性差

B.流畅性好,变通性差

C.流畅性好,变通性好

D.流畅性差,变通性好

【解析】B,在测验中,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看作是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指标。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范围越大、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强;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11. 在概念形成的策略中,记忆负担最轻的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解析】A,采用保守型聚焦,记忆的负担最轻。

12. 独白言语属于

A.对话言语B书面言语C.外部言语D.内部言语

【解析】C,独白言语属于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属于外部语言。

13. 当亲密关系面临破裂的时候,人们采用的主动破坏性策略是

A.忽视(neglect)

B.表达(voice)

C.忠诚(loyalty)

D.退出(exit)

【解析】D,退出是当人们认为没有必要挽回这种关系的时候会采用的一种主动的破坏性的策略。表达是一种主动的建设性的策略;忽视是很多男性会采用的一种消极策略;忠诚表现为被动地去弥补出现的裂痕。

14. 下列情绪理论中,强调对生理唤醒进行认知解释的是

A.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B.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C.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D.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解析】A,情绪唤醒实验表明,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15.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内在、不可控的因素是

A.努力

B.运气

C.能力

D.任务难度

【解析】C,能力属于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排除法。

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志行动特征的是

A.预定目的

B.克服困难

C.随意运动

D.习惯活动

【解析】D,意志是在达到目的的行为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的。无意识、无目的的,或不需要克服困难就能达到目的的行动,都不能体现出个体的意志。

17. 在阿希的从众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是

A.深度知觉判断

B.运动知觉判断

C.颜色知觉判断

D.线段知觉判断

【解析】D,阿希的从众实验给被试呈现两张纸,一张纸上印着一条线段,被试需要在另一张上印有几条线段的纸上找出与刚才那条长度相同的。

18. 小张性情急躁,成就动机水平高,具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他的人格类型属于

A.T+型

B.T—型

C.A型

D.B型

【解析】C,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敌意、竞争、性情急躁、富于上进心、有苦干精神、过分的时间紧迫感、外向、言语举止敏捷、社会适应性差。

19.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遵循现实原则的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力比多

【解析】B,自我,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位于人格的中间层。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它遵循现实的原则,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

20. 儿童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学前期男童和女童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

A.语文测验成绩

B.数学测验成绩

C.工作记忆容量

D.游戏模式

【解析】D,学前期男童和女童差异最大的是游戏模式上出现了性别差异,比在其他三方面的差异大。

21. 在家庭生活中,盈盈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接纳了她目前对音乐的喜爱,而盈盈也认同了父母关于学业成绩重要性的看法,这个例证所体现的发展现象是

A.同步现象

B.再社会化

C.相互社会化

D.远端—近端发展

【解析】B,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在某种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通过再社会化,有意忘掉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重新塑造出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生命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22. 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重演的心理学家是

A.蒙台梭利

B.霍尔

C.斯宾塞

D.桑代克

【解析】B,霍尔—复演论。

23.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比,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更强调

A.社会起因

B.个体起因

C.婴儿期的发展

D.青少年期的发展

【解析】A,维果斯基的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产生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他提出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

24.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未经历危机和探索就做出选择的个体,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类型属于

A.同一性达成

B.同一性延缓

C.同一性停滞

D.同一性混乱

【解析】C,同一性混乱也称同一性弥散,是指青少年既没有经历同一性危机,也没有进行各种生活上的尝试与选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打算。而题干中做了无探索的选择,因此属于同一性停滞。

25. 对同一批被试分别在其55岁,65岁和75岁时测量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随年龄增长,其中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的是

A.对事实性知识的回忆

B.感觉记忆能力

C.限时条件下的动作反应速度

D.控制了视敏度的个别差异后对线段长度的比较判断

【解析】B,对事实性知识的回忆和对线段长度的比较判断属于晶体智力,不会下降;而感觉记忆与动作反应速度相比,感觉记忆的下降更显著。

2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心理

B.学习心理

C.教师心理

D.课堂管理心理

【解析】B,教育心理学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主。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亲和内驱力

【解析】A,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28. 奥苏泊尔针对讲解式教学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使用该策略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A.比较组织者

B.观念固着点

C.关系类属者

D.符号中介物

【解析】B,固着观念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能为新信息与认知结构的联系提供切入点的具有的相关观念;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29.威特金把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

A.沉思-冲动

B.同时性-继时性

C.场独立-场依存

D.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解析】C,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30. “水中打靶实验”证明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

B.原理概括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解析】B,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提出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原理概括说)。

31. 根据阿特金森的观点,不属于高成就动机者特点的是

A.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力获取成功

B.活动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

C.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

D.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来选择工作伙伴

【解析】D,高成就动机者不会以交往的亲疏关系选择工作伙伴,他们会选择能带来结果最优的人合作。

32. 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A.韦伯

B.费希纳

C.缪勒

D.赫尔姆霍茨

【解析】B,1860年,费希纳费希纳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33. 波斯纳(M.I.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他采用的方法是

A.减法反应时法

B.加法反应时法

C.开窗实验法

D.心理旋转实验法

【解析】A,波斯纳应用简述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只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34. 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A.因变量

B.自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解析】B,此研究需要控制交通信号的亮度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所以交通灯亮度是自变量。

35.在心理学研究报告中,阐明研究所使用的被试、仪器设备和实验程序等情况的部分属于

A.引言

B.方法

C.结果

D.讨论

【解析】B,实验报告在方法部分阐述实验被试,仪器以及材料等情况。

36. 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A.2×3设计

B.1×3设计

C.2×2设计

D.3×3设计

【解析】A,该实验使用性别2(男,女)×年龄3(青年,中年,老年)设计。

37. 在听觉实验中,研究者为了控制噪音的影响,把实验安排在隔音室中进行。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A.消除法

B.恒定法

C.随机法

D.匹配法

【解析】A,排除法即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等。

38. 下表所示为一个有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该研究设计属于

A.匹配设计

B.ABBA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混合设计

【解析】C,解析略。

39. 在某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

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

A.交叉滞后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

【解析】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的实验模式是具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被试均进行前测验和后测验,以便于对照比较。

40. 有研究发现,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自由回忆的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XX辨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知实验存在

A.期望效应

B.练习效应

C.习惯效应

D.交互效应

【解析】D,交互作用,运用排除法。

41. 下列选项中,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

A.匹配组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解析】D,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

42. 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差别阈限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信号检测法

【解析】A,恒定刺激法的计算方法有直线内插法(S-P作图、S-Z作图),平均Z分数法(将P值转换为Z分数,这种方法比直线内插精确),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这是最为精确的方法),斯皮尔曼分配法(用次数分布计算,梯级间距够大时可用)

43. 平均差误法实验误差主要是

A.时间

B.习惯

C.动作

D.期望

【解析】C,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可能会产生动作误差和空间误差。动作误差是指被试自己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被试的动作方向不同,会出现过高或者过低估计比较刺激的反应倾向;空间误差是指视觉刺激,因刺激呈现方位不同所造成。

44.题目略。

45. 在研究瞬间记忆消退规律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A.自由回忆法

B.对偶联想法

C.系列回忆法

D.延迟部分报告法

【解析】D,斯柏林用部分报告法研究瞬间记忆的。

46. 在一个实验中,被试的简单反应时是300ms,辨别反应时是450ms,选择反应时是850ms,该被试的选择时间是

A.550ms

B.400ms

C.150ms

D.100ms

【解析】B,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是选择的时间。

47.在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中,因变量是

A.反应时间

B.旋转角度

C. 再认数量

D.回忆数量

【解析】A,心理旋转实验是测定反应时的实验。

48. 下列实验中,支持情绪先天获得论的经典实验为

A.华生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

B.哈罗德恒河猴依恋实验

C.沙赫特的认知激活实验

D.阿诺德的认知激活实验

【解析】B,哈罗德采用恒河猴作为被试进行的依恋研究证明情绪先天获得的观点。

49. 为了规范和维护心理测验工作的发展,中国心理学会于1992年颁布

A.《计算机化测验学解释指南》

B.《心理学家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C.《心理测验管理》

D.教育和心理测验标准

【解析】B,中国心理学会于1992年已提出《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但内容较为简单。

50. 多质多法(MTMM)所考虑的测验效度类型是

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同时效度

D.预测效度

【解析】B,多质多法由Campbell和Fiske(1959)提出,他们通过对多质多法的相关矩阵的分析来判断不同测量方法的汇聚效度和不同心理特质之间的区分效度。

51. 瑞文推理测验的常模分数采用的是

A.百分数

B.四分位差

C.百分位差

D.百分等级

【解析】D,瑞文推理测验使用被测试者的百分等级表示被测试者的实际智力水平在同龄人中所处的位置。

52. 美国心理学家莫里诺(J.I.Moreno)提出的社会测量法主要用于测量

A.人际关系

B.组织关系

C.组织

D.组织地位

【解析】A,由心理学家莫雷诺1934年提出。是指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53.如果要评估一个人员选拔测验的预测效度,最恰当的效度是

A.薪水

B.工龄

C.绩效

D.职务

【解析】C,以上选项中只有绩效可以作为预测效度。

5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A.句子完成测验

B.NEO人格量表

C.语词联想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解析】B,NEO人格量表即大五人格量表,此项不属于投射测验。

5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快速选拔官兵和分派兵种而编制的测验属于

A.个别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语词联想测验

D.团体测验

【解析】D,团体测验(group test)与个别测验相反,能够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者对多名受测者进行施测。团体施测较之个别施测显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与时间,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信息,同时主试者也无需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

56.下列选项中,具有等距单位的常模参照分数是

A.发展顺序量表

B.教育商数

C.T分数

D.百分等级

【解析】C,以上选项中只有T分数符合等距条件。

57.由五选一的选择题组成的测验,其通过率为0.60,消除猜测因素的影响后校正难度为

A.0.40

B.0.50

C.0.75

D.0.80

【解析】B,根据公式CP=(KP-1)/(K-1),得CP=(5x0.60-1)/(5-1)=0.5。

58.下列有关正态曲线模型,不正确的是

A.曲线以平均数为对称轴

B. y值越大,P值越大

C.曲线与X轴之间区域面积为1

D.曲线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

【解析】B,y是密度函数,而p是概率,是由曲线下面积的大小表示的。

59.通常主要成分分析要求所选择的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λ应该是

【解析】D,答案略,因子中的信息可以用特征根来表示,如果一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就保留,否则抛弃。

60.比较同一团体不同属性特质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恰当的统计指标是

A.全距

B.方差

C.四分位差

D.变异系数

【解析】D,变异系数

100%

s

CV

X

=?

,适用于比较同一团体不同属性特质观测值的离散程度。

61.心理学研究中,协方差分析能够

A.控制无关变异

B.使实验变异最大化

C.减少个体误差

D.减少随机误差

【解析】A,协方差分析将那些人为很难控制的控制因素作为协变量,并在排除协变量对观测变量影响的条件下,分析控制变量(可控)对观测变量的作用,从而更加准确地对控制因素进行评价。

62.当两个总体…时,当对两个..求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通常用

A.2检验

B. 检验

C.t检验

D.F检验

【解析】C,t检验适合小样本情况下两组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63单尾Z检验中,α确定为0.01时,其统计决策的临界值为

A.1.64

B.1.96

C.2.33

D.2.58

【解析】C,2.58对应双尾的99%,单尾的99%对应的是2.33。

64.总体平均数为M,方差为…的正态分布,则变量为n的……求平均数分布服从

【解析】答案略。

65.两个骰子掷一次,出现两个相同点数的概率是

A.1/3

B.1/6

C.1/12

D.1/36

【解析】B,每个骰子有6面,两个骰子掷一次共36种组合,其中有6个是相同点的,故出现相同点的概率是6/36=1/6。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66.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

A. 知觉对象的特点

B. 活动任务

C.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D.知识经验

【解析】ABD,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知觉对象的特点、活动任务、知识经验等都影响着注意的广度。

67.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式有

A.黏合

B.内化

C.典型化

D.夸张

【解析】ACD,想象对表象的改造形式有黏合、.典型化、夸张,内化不属于。

68.用测谎仪测谎通常使用的生理指标有

A.血压

B.心率

C. 皮肤电

D.呼吸频率

【解析】ABCD,人在说谎时的心理变化必然引起一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皮肤电、脉搏、血压、呼吸等的变化),它们一般只受植物神经系统的制约而不受大脑意识的控制,通过测谎仪测定这些生理参数的变化就可以分析心理变化,从而判断是“真实”还是“谎言”。“测谎其实测的是心理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参数变化,而不是‘谎言’本身。”

69.艾森克提出人格的基本维度有

A.外倾性

B.开放性

C.神经质

D.精神质

【解析】ACD,艾森克的三维模型: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

70.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毕生发展思想的是

A.心理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

B.心理发展包括生成和衰退两个方面

C.心理发展过程存在选择、优化、补偿三者之间的协调

D.从中年到老年的心理变化时一个逐步老化和衰退的过程

【解析】ABC,ABC是毕生发展观的观点,其中C是毕生发展的元理论的观点,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倡导者认为发展是一个伴有补偿作用的选择性的优化过程。选择、优化和补偿之间的协调存在于个体发展的任何发展领域。D是老年丧失观的观点。

71.下列观念中,与“认知结构”含义相同的是

A.赫尔巴特的“统觉团”

B. 托尔曼的“认知地图”

C.布鲁纳的学科结构

D.皮亚杰的“图式”

【解析】ABD,

(1)赫尔巴特提出了统觉和统觉团的概念。他认为,学习的过程表现为观念联想的过程,在这个观念联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统觉团。虽然在赫尔巴特的理论中没有明确地提出认知结构的概念,但其统觉团的概念表达了认知结构的意义,统觉团的实质就是认知结构。

(2)托尔曼的“认知地图”与皮亚杰的“图式”都是认知结构。布鲁纳的学科结构不属于认知结构。

72.一个声音的听觉阈值因另一个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的现象称为听觉遮蔽,其特点有

A.白噪音的遮蔽效果与纯音相同

B.单耳遮蔽的作用比双耳遮蔽的作用显著

C.遮蔽声音强度增加不导致遮蔽两的相应增加

D.被遮蔽声音在时间上越接近遮蔽声,阈值提高越大

【解析】 BD。本题考查听觉实验中的声音掩蔽的相关知识点。

73.研究注意的实验范式包括

A.点探测范式

B.启动范式

C. 空间线索

D.快速系列呈现范式

【解析】ABCD。本题考查注意实验的研究范式的相关知识。

74.霍兰德根据其职业人格类型理论编制的兴趣量表有

A. 自我定向调查表

B.职业偏好调查表(VPI)

C. 职业指向调查表(OOI)

D.职业评定调查表(CAI)

【解析】AB,霍兰德根据其职业人格类型理论先后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VocatIonaI Preference lnventory)和自我导向搜寻表 (Self-directed Search)两种职业兴趣量表。

75.在心理学科学的调查研究中,通常不可避免的误差有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组间误差

D.抽样误差

【解析】ABD,误差一般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系统误差稳定影响效度,不能避免,但可以通过精巧的实验设计、改进实验仪器等减小;随机误差大小和方向不固定,影响信度,但是可以通过多次反复测量改进减小;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全及总体指标之间的绝对误差。在进行抽样检查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抽样误差,因为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其结构不可能和总体完全一致。组间误差与前三个不同,是由于实验处理引起的变异。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

76.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

【参考答案】

(1)知觉的过程就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所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知觉组织最基本的原则。对象和背景相互依赖,又可以相互转换。

(2)图形组织原则还有:

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封闭:可以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简单: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77.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参考答案】

(1)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提出:能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具体包括如下七种能力:

言语:包括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逻辑–数学: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的能力。

空间: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如查阅地图等。

运动:包括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音乐:包括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社交: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解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自知: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2)后来,加德纳又继续补充了两种能力类型,包括:

自然能力:能认识、感知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敏锐地觉察周围环境的改变。

存在: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它们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78.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1)学习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观上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也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则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生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情节组成的,每一个情节(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则认为: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79.简述心理实验过程的主要流程。

【参考答案】(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3)实验设计与实施(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研究报告的撰写

80.在一项典型的儿童前瞻性记忆实验中,先向儿童介绍一个叫嘟嘟的鼹鼠玩偶,并告诉儿童,鼹鼠嘟嘟有很多图片,但它在白天看不到东西,请帮它把这些图片的名字读出来,但是嘟嘟很害怕动物(如牛,羊、猪等),如果发现了动物的图片,就把它们藏起来,请根据实验任务的描述,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中前瞻记忆的任务是什么?衡量的指标是什么?

(2)该实验属于那种类型的前瞻记忆实验。

【参考答案】

(1)该实验中前瞻记忆的任务是让儿童将动物图片藏起来,衡量指标是选择动物图片的准确率。

(2)此实验属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类型。

四、综合题(共3题,每题30分)

81.什么是工作记忆,请分析工作记忆各成分的功能。

【参考答案】

(1)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既有从感觉记忆转来的,又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处于工作状态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叫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2)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概念。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3)工作记忆分为三个子系统:

语音环路:主要用于记住词的顺序,保持信息;

视觉空间模板:重要用于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

情境缓冲器:用来整合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

中央执行器:类似于注意的中枢系统。主要用于分配注意资源,控制加工过程,这是工作记忆的关键成分。

82.下图是伍德?沃德在一项研究中用的所有刺激,只在考察6个月大的婴儿能否认识到实验者的伸手动作是指向某一特定客体的(即带有某种意图的动作,而不只是具体时间空间特征的动作)。(1)婴儿观看某种包括两个客体的事件场景(图1习惯化刺激):实验者从场景一侧伸出一只手并抓住客体a,反复重现这个动作直到婴儿习惯化;(2)然后调换两个客体的位置,并以左右平衡的顺序重现两个测验事件(图2,3)。测验事件一:实验者依然把手伸向并抓住,与步骤1相同的客体a(老客体事件)。测验事件二,实验者把手伸向并抓住另一个客体b(新客体事件)。结果发现婴儿对新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程度高于对老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程度。试依照习惯化-去习惯化范式分析该实验逻辑及其所得结果含义。

A(球) B(小熊) B(小熊) A(球)B(小熊) A(球)

图一:习惯化刺激图二:测验刺激图三:测验刺激

实验结论证明,婴儿对新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程度高于对老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的程度。

分析依照习惯化—去习惯化范式,分析该实验的逻辑及其结果的意义。

【说明:用文字取代图画的球和小熊。每个图从右下侧有只手伸过去,去拿A或B。选择的物品在图中用红色字体标注。】

【参考答案】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法”范式: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后,婴儿就会不再注意该刺激,或者其注视时间明显变短,乃至消失,这一现象成为习惯化。如果给予一个新的刺激,婴儿的注意时间又恢复或变长的现象叫去习惯化。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检验6个月婴儿的习惯化究竟是客体本身引起的,还是由动作引起的。

实验逻辑:

步骤一:一人多次反复从右下侧去拿A,使婴儿观察并习惯。

假设:反复几次后,婴儿关注A的时间减少,注意力转移到B。(A的习惯化和B的去习惯化)

步骤二:AB调换位置,仍从相同位置去拿A。(动作改变,客体未变)

假设:如果习惯化的是客体的话,时间应该显著短于步骤一中对A的注视时间。如果习惯化的是动作的话,时间应该无显著差异。

步骤三:AB位置不变,但转而选择B。(动作改变,客体改变)

假设:如果习惯化的是客体,对小熊关注的时间比第一步看球的时间要长。(根据结论确实如此)婴儿产生的是关于客体的记忆,而不是关于动作或支撑关系的记忆。

83.现有一项关于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研究,在分析两者的关系时,有人建议用相关分析,有人建议用回归分析。

(1)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2)若学生动机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95,能否判断学习成绩的变异可用动机水平来解释?如果可以,解释量是多少?如果不可以,为什么?

(3)已知动机水平的平均数为38.6,标准差为21.6,学习成绩平均数为33.8,标准差为18.76,求回归方程。

【参考答案】

(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均为研究及度量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从广义说,相关分析包括回归分析,但严格地讲,二者有区别。

回归分析是以数学方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而相关分析则是检验或度量这些关系的密切程度,两者相辅相成。如果通过相关分析显示出变量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则通过所求得的回归模型可获得相当准确的推算值。

根据不同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关系,这是回归与相关分析的共同起点。当旨在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时,一般使用相关系数,这个过程叫相关分析。倘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可能形式,找出表达它们之间依存关系的合适数学模型,并用这个数学模型来表示这种关系形式,则叫做回归分析。

(2)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的平方叫决定

系数,决定系数表示因变量Y 的变异中有多少百分比,可由控制的自变量X 来解释;本题中相关系数为0.95,决定系数为0.95的平方,为0.9025,则称学习成绩变异的90.25%可以由自变量学习动机来解释。

(3)解:使用最小二乘法,设

76.18,6.21,8.33,6.38,====+=Y X S S Y X bX a Y 根据题目求得

??

????=-=X Y S S r b X b Y a 解此方程组,代入以上各值,其中相关系数r=0.95,

求得:b=0.825,a=33.8-0.825*38.6=1.951

故回归方程为:X

Y 825.0951.1+=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2015年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试题题库及答案

2015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p74) 2.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p265) 3.最近发展区:指现有水平和在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p62) 4.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p39) 5.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p74)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行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成绩好坏,而成绩好坏反过来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269页 7.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p101) 8.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p198) 10、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p103) 1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p198) 12、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p43)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考研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历年真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真题汇总 年份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章节 2007 31 32;33;34 35;36;37;38 39 40;41 42;4344 45 2008 31;32;33 38;41;42 43;44 34;35;4536 37 39 40 2009 34 35;36;37 38;39;42;45 40;41 43;44 2010 35 34;36 38 37 2011 34;35 37 36 38 2012 37 34;36 38 35 2013 37 36;38 34 35 2014 37 36 35;38 34 2015 36 37;38 34;35 2016 34 35 37 36;38 2017 36;37;38 35 34 1

2018 34 36 35;3837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2007年,第31题】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 A.1877年卡普杰列大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2009年,第34题】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詹姆斯 D.赫尔巴特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知识点: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2007年,第33题】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08年,第32题】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2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历年四川省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15题×1分=15分) 1、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 A、初创时期 B、过渡时期 C、发展时期 D、停顿时期 2、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者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 A、社会化 B、人格化 C、价值化 D、人文化 3、莫雷若提出的收集关于班级和学校内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的手段是() A、观察法 B、社会测量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4、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有启动、导向、激励以及() A、沟通 B、管理 C、评价 D、聚合 5、皮亚杰认为,抽象思维阶段大体是出现在儿童() A、2-7岁 B、7-12岁 C、11-15岁 D、15岁以后 6、在经典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是一项关键性因素的是() A、评价 B、强化 C、反应 D、刺激 7、如果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者抑制这种行为的倾向称为() A、直接强化 B、符号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8、提出“迁移”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桑代克 C、纳金斯 D、奥苏伯尔 9、事物的属性或者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 A、经验 B、知识 C、道德 D、技能 10、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被称为学习() A、需要 B、动机 C、奖赏 D、兴趣 11、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称为学习() A、班风 B、心境 C、心理气氛 D、情绪体验 12、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目、施测和评分等)来了解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结果被称为() A、评定 B、考试 C、测验 D、测量 13、一个人从事某项实际工作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成绩的主观估计被称为() A、评价 B、理想 C、志向水平 D、成就动机 14、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是() A、正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常态分布 D、离散分布 15、反映测量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验与所要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的指标称为() A、信度 B、难度

2019年考研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考研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1/65)单项选择题 第1题 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派是______ A.机能主义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构造主义 下一题 (2/65)单项选择题 第2题 当一个人非常开心的时候,大脑皮层最活跃的区域是______ A.左侧颞叶 B.右侧颞叶 C.左侧前额叶 D.右侧前额叶 上一题下一题 (3/65)单项选择题 第3题 甜味感受器主要分布在______ A.舌尖 B.舌根 C.舌两侧前部 D.舌两侧后部 上一题下一题 (4/65)单项选择题 第4题 天黑后刚走进房间会觉得黄色灯光刺眼,但过一段时间后,灯光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刺眼了,这种感觉现象是______ A.颜色恒常性 B.色光适应 C.色光拮抗 D.视错觉 上一题下一题 (5/65)单项选择题 第5题 电影胶片上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播放时人们看到的却是连续运动的画面,产生这种效果的视觉机制是______ A.双眼视差 B.视轴辐合 C.视觉后像 D.线条透视 上一题下一题 (6/65)单项选择题

第6题 下列有关时间知觉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情绪、动机影响时间知觉 B.时间知觉需要以某种客观现象作为参照 C.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D.回忆往事时,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觉得时间越短 上一题下一题 (7/65)单项选择题 第7题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电波的特点是______ A.低频率、高波幅 B.低频率、低波幅 C.高频率、高波幅 D.高频率、低波幅 上一题下一题 (8/65)单项选择题 第8题 系列位置效应被看作是支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划分的证据,如果在实验中加快单词系列中每个单词的呈现速度,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 A.对首因和近因效应都有影响 B.对首因、近因都没有影响 C.对近因有影响,对首因没有影响 D.对首因有影响,对近因没有影响 上一题下一题 (9/65)单项选择题 第9题 在一项实验中,先让潜水员在海滩上或者水下学习一些单词,然后再检测其记忆效果,其中一组被试的测验环境与学习环境一样,另一组的测验环境与学习环境不同。结果发现,前者的测验成绩优于后者,能够较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______ A.编码的特异性 B.信息的易提取性 C.状态依存性效应 D.逆行性遗忘 上一题下一题 (10/65)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要成功解决“用6根火柴拼列成4个等边三角形”这一问题(见下图),需要克服的消极影响是______ 图片 A.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无关信息 上一题下一题

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五)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事件是学校中发生的() A.教学 B.学习 C.师生冲突 D.课堂纪律 2.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经验总结发 3.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者群体所要求的只是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称为 () A.品德形成 B.个体发展 C.社会化 D.价值化 4.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A.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B.教学质量的提高 C.教师地位的提高 D.经济社会的发展 5.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遗传因素 D.学校教育 6.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是一项关键性因素的是() A.刺激 B.反射 C.强化 D.联结

7.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一种()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8.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 A.练习 B.记忆 C.观察 D.强化 9.推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 A.成就动机 B.学习兴趣 C.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10.要求学生严苛,学生稍有违背就训斥与压服的教师课堂领导方式是() A.民主式 B.放纵式 C权威式 D.自由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1913年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扩展为() A.人的本性 B.教育心理 C.学习心理 D.个别差异及原因 E.管理心理 12.课堂师生交往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非正式 B.正式 C.代际 D.平等 E.一对多 13.教师发展的方向主要有()

徐州市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6)-(附答案)

徐州市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6)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将《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禁止人民反抗,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建使馆”浓缩为“钱禁兵馆”四个字,并用“前进宾馆”来帮助记忆。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自我提问法 B.位置记忆法 C.视觉联想法 D.谐音联想法 2.迁移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完成动作的速度较慢 33.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4.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诱导式 B.算法式 C.推理式 D.启发式 5.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A.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书山有路勤为径 6.合作学习体现了资源管理策略中的() A.时间管理策略 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他人支持策略 7.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生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式方法 8.小李在跳高比赛中得了冠军,他说,这个冠军的获得完全得益于体育场内观众的鼓劲。小李的说法属于() A.可控性归因、稳定性归因 B.可控性归因、不稳定性归因 C.不可控性归因、不稳定性归因 D.不可控性归因、稳定性归因 9.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非常高的水平 B.较高的水平 C.中等的水平 D.较低的水平 10.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1.自我价值感理论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是() A.自我价值感 B.需要的满足 C.自己的兴趣 D.适当的归因 12.与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概念是()

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四)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桑代克 C.菽 D.乌申斯基 2.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3.自我中心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哪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在这一阶段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对羞怯 B.信任对怀疑 C.主动对疚 D.勤奋感对自卑感 5.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教师的外部或部原因的倾向是() A.教学效能感 B.教学期望 C.教学归因 D.教学控制点 6.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A.服用兴奋剂提高比赛成绩 B.婴儿会吞咽 C.从不会开车到熟练开车 D.孩子从不会爬楼梯到会爬楼梯 7.华生是哪个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精神分析学派 D.建构主义 8.奥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B.有意义的发展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9.认知灵活性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斯皮罗 B.马斯洛 C.皮亚杰 D.维特罗克 10.能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期待 1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成长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美的需要 12.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属于________,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的描述。() A.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隐性知识 13.迁移的程度取决于先后学习情景的相同要素的多少,持这种观点的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元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三维迁移模型 14.书写、体操、骑自行车等是() A.动作技能 B.专门心智技能 C.习惯 D.一般心智技能 15.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或是解决法的问题是() A.结构良好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问题解决 D.问题空间 16.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案是()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7.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个体按照“好孩子”的要求去做是在() A.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B.人际协调定向阶段 C.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D.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18.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A.领会 B.运用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版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 全国2003年,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在,,世纪的( C.80年代 )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2.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D.卢梭 ) A.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 C.蒙台梭利 D.卢梭 3.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P50 A.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B.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D.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 4.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提到的是(D.综合运用)知识, 领会,运用,分析,综合,(( 评价 A.分析 B.领会 C.评价 D.综合运用

5.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提及的是 (C.创造性学习)P58 ((A.知识的学习(1) B.动作技能的学习(2) (3)智慧技能的学习 C.创造性学习 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4) 6.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 (C )P61 1、个体生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这是学习准备的物质基础; 2、个体智力因 素的发展,包括智力与技能两方面。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3、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学习动机, 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等,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A.动机状态和智力水平 B.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素质与心理发展水平 7.提出“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8.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 A )P92 (( A.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托尔曼 ) A.魏特海墨 B.加涅 C.托尔曼 D.苛勒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特征的是(B )P125 ((( 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5、能通过语 言认识事物;6、能作出延迟模仿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标准答案(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考研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教育心理学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 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 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 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 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 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 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2015年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

2015年考研心理学真题(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认知需要 B.审美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爱与归属需要 2.远处行驶的汽车看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的知觉特征是( ) A.恒常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损伤的脑区域是( ) A.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艾克斯乐区 D.运动区 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 ) A.桥脑 B.中脑 C.延脑 D.间脑 5、“马赫带”反映的感觉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补偿 C.感觉融合 D.感觉对比 6.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B.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C.椎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D.椎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7.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A.刺激物的新颖性 B.刺激物的强度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对注意任务的依从性

8.下列选项中,将明暗和阴影作为重要线索的知觉是(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颜色知觉 9.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注视一根点燃的熏香,开始你会看到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了一会儿,你会觉得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是(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10.格列高里(R.L.Gregory)认为,人们除了依靠网像运动系统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之外,还依靠( ) A.特征觉察系统 B.头—眼运动系统 C.外周神经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11.”小赵比小王聪明,小王比小李聪明”,据此得出“小赵最聪明”的结论。该推理属于(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概率推理 14.右图所示的是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但b线段显得比a线段长,这种现象是( ) A.缪勒——莱耶错觉 B.贾斯特罗错觉 C.波根多夫错觉 D.多尔波尔夫错觉 15.校长开车行驶在马路上,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狗,此时他顾不上多想,迅速转动方向盘并急刹车,刹车之后,他才感觉自己的新砰砰乱跳,呼吸急促,觉得害怕,能够较好地解释该现象的情绪理论是(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学说 C.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16、托尔曼有关动机的观点是( ) A.对达到目标的期待是个体行为的决定因素 B.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动机 C.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的动机水平 D.诱因和驱力共同决定个体行为 17.个体的目标定位在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既定目标就是成功。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该个体所持有的成就目标属于( )

徐州市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5)-(附答案)

徐州市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5)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之间的关系可以描绘成( ) A.倒“U”型曲线 B.波浪线 C.“U”型曲线 D.双曲线 2.(2019?徐州)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科技产品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次数的多少,能够说明教学手段的先进 B.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班级氛围有关 C.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其学习成绩 D.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3.某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考取心仪学校。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该生学习动机是( ) A.认知驱动力 B.人际关系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4.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过程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 A.高原现象 B.生理极限 C.倒摄抑制 D.及时反馈 5.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A.水果的定义 B.产品的使用说明 C.雷锋精神的内容 D.成语的定义 6.奥苏贝尔认为,同化模式不包括() A.概念学习 B.总括学习 C.类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7.从学习策略分类上看,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调整阅读速度 B.获得个别指导 C.自我测查 D.重新阅读 8.下列关于品德心理表述错误的观点是() A.根据不同的教育环境与学生年龄特点,可以选择知、情、意、行中任一个因素作为教育的开端 B.改变品德不良行为的过程有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C.费斯延格认为认知失调是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先决条件 D.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体道德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都有所提高 9.操作技能的特点,主要包括动作的() A.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B.客观性,内隐性、展开性 C.观念性、外显性、展开性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和答案解析

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3-74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