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世纪新能源-可燃冰

21世纪新能源-可燃冰

21世纪新能源-可燃冰
21世纪新能源-可燃冰

《能源与环境》

课程报告

题目:21世纪新能源-可燃冰学号:201148250107203 姓名:胡兆鑫

提交日期:2012-06-01

21世纪新能源-可燃冰

摘要: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发现的一大新型能源,因其优越的燃烧性能和清洁燃烧产物,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目前多个国家已进行了研究、勘探和试开发。我国也将其纳入重大项目,并已获得样品。本文阐述了可燃冰形成和发现过程,并分析总结目前国内外对可燃冰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可燃冰的应用对环境产生的利与弊,说明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对未来能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现状;开发前景

0 引言

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储量有限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正努力寻找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以取代日益枯竭的传统能源。此时,一种俗称“可燃冰”的“冰块”,正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科学家的视野,并有可能一举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可燃冰又叫做“天然气水合物”也称作气体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它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大于100atm,或大于10MPa)和低温(0~10℃)条件下合成的一种固态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固体瓦斯”或者“气冰”。因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体为甲烷,所以可燃冰又称为固态甲烷[1]。可燃冰具有很强的浓缩(吸附)气体的能力,是其他非常规气源岩(如煤层、黑色页岩)能量密度的10倍,是常规天然气能量密度的2~5倍。可燃冰的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废弃物,SO2产生量比燃烧原油或煤低两个数量级。可燃冰是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优质能源,已引起了各国政府和能源专家的广泛关注[2,3]。

1 可燃冰的发现与形成条件

1.1可燃冰的发现

早在1778年,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就着手研究气体生成的气体水合物温度和压强。19世纪70年代,美国地质工作者在海洋中钻探时,发现了一种看上去像普通干冰的东西,当它从海底被捞上来后,那些“冰”很快就成为冒着气泡的泥水,而那些气泡却意外地被点着了,这些气泡就是甲烷。据研究测试,这些像干冰一样的灰白色物质,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混合物。1934年,前苏联在油气管道和加工设备中发现了冰状固体堵塞现象,这些固体不是冰,就是人们现在说的可燃冰,自此对于可燃冰这一新能源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关注;于是,继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被苏联于1965年首次在西西伯利亚发现之后,各国相继地发现了可燃冰的存在,并着手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自此,可燃冰的神秘面纱正被一步步地揭开[1]。

1.2可燃冰的形成条件

“可燃冰”的形成有3个基本条件:首先,温度不能太高,零度以上,0~10℃为宜,最高限是20 ℃左右,再高就会分解。第二,压力要够,但也不能太大,零度时,30 个标准大气压以上它就可能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气源。因为在陆地只有西伯利亚的。因为在陆地只有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才具备形成条件和使之保持稳定的固态,而海洋深层300~500m 的沉积物中都可能具备这样的低温高压条件。因此,其分布的陆海比例为1∶100[3]。

2 可燃冰的分布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可燃冰”总资源量巨大,共有7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据保守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天然气的总资源量约为1.8亿亿至2.1亿亿立方米,其有机碳含量相当于全世界已探明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总碳量的两

倍,全球“可燃冰”的资源量可满足人类未来1000年的需求,是21世纪最理想、最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新能源,其开发利用目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4]。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已发现的主要分布区是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台等,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冲绳海槽、日本海、四国海槽、日本南海海槽、苏拉威西海和新西兰北部海域等,东太平洋海域的中美洲海槽、加利福尼亚滨外和秘鲁海槽等印度洋的阿曼海湾,南极的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北极的巴伦支海和波弗特海,以及大陆内的黑海与里海等。全球范围内的可燃冰分布如图1所示。

3可燃冰的开采利用

可燃冰的储量巨大,但有效的从可燃冰中开采天然气的方法至今还在探索和研究之中。

3.1非注热开采可燃冰方法

开采可燃冰的方法众多,主要分为注热开采和非注热开采法,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足。压降法:只需控制井口压力,使井底压力低于地层温度下水合物的平衡压力,此方法适用于高渗透层,深度超过700m的大型水合物的开采。缺点是在井口易于再次形成可燃冰;分解的气体中若含有C组分时,其平衡压力会显著降低,不利开采。

注入抑制剂:采用甲醇、乙二醇、丙三醇等化学药剂作为抑制剂,改变水合物平衡条件使部分可燃冰分解。该方法十分简单,使用方便;缺点是费用昂贵,作用缓慢,对海底环境造成危害。

CO置换法:将相平衡压力较低、更容易形成水合物的CO;注入可燃冰储层。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过程中释放热量,从而加热可燃冰使之分解。此方法开采可燃冰可以避免污染海底环境。缺点是开采时的反应速率较低。

3.2注热开采可燃冰方法

注热开采可燃冰是一种较为有前景的开采水合物方法,它是借助热水、蒸汽将热量输送到井底或是利用井底加热装置和钻具旋转产生热量分解可燃冰。但是由于注入的热量大多都

加热岩层而损失掉了,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提出了以下开采新思路。

(1)直井注热开采

在直井注热开采中,推荐采用盐水作为注热载体,盐水具有抑制水合物生成、防止采气过程中孔隙和井眼堵塞。为提高热效,尽量增加盐度,可使用饱和或超饱和盐水,若采用地热层的盐水,则地热层的温度便是盐水温度的上限,地热层盐水温度为394K-477K。

(2)多分支水平井结构

采取向水合物储层的非渗透层底部注入能自动生热的放射性废液,生成的热量向上传递,加热水合物产层。可结合水合物的开采周期采取间断性的注入放射性废液。具有费用小、放热多的优点。缺点是不渗透的热量交换慢,产生放射性危险污染[5]。

4可燃冰研究现状

4.1国外可燃冰研究现状

迄今,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美国、日本、印度等国近年来纷纷制订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战略和国家研究开发项目计划。美国于1981年投入800万美元制订了天然气水合物10年研究计划;1998年又把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长远计划,每年投入2000万美元,准备在2015年试开采。日本经济产业省已从2000年开始着手开发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计划分两段进行,前5年对开采海域的蕴藏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从第3年开始就打井以备调查用,之后5年进行试验性采掘工作,2010年以后实现商业生产。韩国产业资源部制订了《可燃冰开发10年计划》,计划投入总计2257亿韩元,用以研究开发深海勘探和商业生产技术。印度在1995年制订了5年期《全国气体水合物研究计划》,由国家投资5600万美元对其周边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前期调查研究[2,3]。

目前,美国、俄罗斯、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国探测可燃冰的目标和范围已覆盖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大洋陆缘的重要潜在远景地区以及高纬度极地永冻土地带和南极大陆陆缘区,同时,俄、美、加等国通过地震勘探工作,已查明在北极地区有大量正在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据日本经济产业省专家小组会议2008年8月18日在东京发表的一份文件所说,日本政府将在一个叫作Nankai海槽的深海沟中进行冰冻甲烷的试验性生产。韩国已成功完成《可燃冰开发10年计划》第一阶段任务,确认韩国周边海域海底可燃冰矿藏,并对储藏量进行初步估计;2008~2011年,韩国将完成对周边海域进一步勘探工作;2012~2014年,对周边海域发现的可燃冰矿藏储量进行最终确认,研发可燃冰商业生产相关技术[2,3]。

3.2我国可燃冰研究现状

1990年中国科学院与莫斯科大学冻土专业学者合作开展室内可燃冰合成试验。1992年,史斗等人将当时国外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精选,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中文资料《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1998年,中国完成了“中国海域气体水合物勘测研究调研”课题,首次对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做了总结。据专家分析,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和东海、南海、黄海的大陆坡及其深海,都可能存在体积巨大的可燃冰。2002年,国家批准设立了水合物专项“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测与评价”[2]。2003年10月,8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集聚青岛,召开可燃冰的学术研讨会。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统一组织下,中国海洋地质调查部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南海北部具有良好的可燃冰资源前景,2007年6月5日,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获得重大突破:经钻探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获取了可燃冰的实物样品。我国也因此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此次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南海神狐海域,成为世界上第24个采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地区。在南海北部获取实物样品之后尽快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已成为当前中国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的首要目标。为尽早在我国南海北部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可燃冰矿藏,南海可燃冰项目已纳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2013年结束。这标志着中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重大基础研究全面展开。项目将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做研究,包括可燃冰成藏的基础条件;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成藏机制及富集规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机理;开发中的多相流动机理和相关理论[3]。2008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海拔4062米)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2009年6月继续钻探,获得宝贵的实物样品,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此次钻探,证明了我国冻土区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对认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寻找新能源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在地学史上有里程碑意义,也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专家称:大庆油田的发现为我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可燃冰作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此次发现和随后的研究利用,可以同大庆油田的意义相媲美。

5可燃冰的开发前景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21世纪的一种环境友好燃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开发利用这种非常规资源还面临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挑战:首先,在技术方面,这类资源地处没有运输基础设施的冰封和遥远地区,难以开采利用;其次,在科学研究方面,为了更精确地预测甲烷气的蕴藏量,需要更充分地了解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6]。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溢散气体,因此开采时最易泄漏,如果控制不住,极易造成“井喷”。大量可燃冰排出后会造成强烈的温室效应,可燃冰中的甲烷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13倍,全球海底可燃冰中的甲烷总量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若不慎让海底甲烷气逃逸到大气中,将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一方面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对海洋本身也有极大地危害,可能造成大陆架边缘的动荡,甚至导致灾难性海啸,同时也会危及海底油气管线、水下电缆等设施[2,3]。从上述分析来看,“可燃冰”的开发会对环境带来种种不利因素,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排向大气中的甲烷最终会对于稳定全球气候产生积极的作用。冰川时期开始时,由于全球变冷、冰盖扩大进而引起海平面下降,而海平面的下降又会导致对海底压力的下降,这样天然气水合物的离散和甲烷的释放增加了大气的温室效应,从而全球气候持续变冷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又成为了稳定全球温度的一个重要因素[1]。

由以上种种来看,短时间内,可燃冰成为新能源只是人类的一个希望。但长期来说,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将成为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一种主要能源。

6结语

可燃冰作为本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能源,从性质研究到勘探开采,涉及到地质、化学、环境、物理、生物等不同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虽然许多国家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或正在开展许多科研攻关,但目前为止离实际大规模开采利用还相去甚远。而且可燃冰的开发有利有弊,如何在确保人类生存环境不受到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开采利用这一潜力巨大的能源是以后的研究重点。相信在不同领域专家的协作和不懈努力下,将可燃冰投入生活利用的日子将不会遥远。

参考文献

[1]马小娟,呼方涛,王锦华.浅析可燃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资源管理,2011,7.

[2]吴震.新型洁净能源可燃冰的研发现状.节能,2009,2:7-8.

[3]冯丹,李选民.新型能源—可燃冰的研发现状.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6:113-115.

[4]胡志琴.一种新能源—可燃冰.科学教育,2011,3(11):94-95.

[5]邵帅.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高校理科研究.

[6]钱伯章,朱建芳.天然气水合物:巨大的潜在能源.天然气与石油,2008,26(4):47-52.

2017中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最新科技之可燃冰

2017中考真题专题汇编——最新科技之可燃冰 1.(2017长沙)2017年5月18日,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最长 的国家,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1 C.+1 D.+2 【答案】A 2.(2017株洲)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蔗糖溶于水B.开采可燃冰C.生石灰变质D.金属拉成丝 【答案】C 3.(2017威海)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答案】B 【解析】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可燃冰在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常温常压下易分解,不易长久保存;C.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不可能变成石油。D.可燃冰作为一种相对清洁能源,燃烧时热值高,污染少,但不是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选B 4.(2017枣庄)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 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 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A.“可燃冰”外形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错误;

新能源论文

新能源的意义及开发现状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目前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传统生物质能等。下面分别对新能源做简单地介绍。 一、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太阳能,例如青岛凌鼎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利用太阳能研发了太阳灶、太阳能烤箱、太阳灶反光膜、太阳能开水器等系列产品。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1.核裂变能: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xxxx新能源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新能源场站)-v2.0(1)

XXXX新能源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XXXXXX新能源场站 2017年xx月xx

目录 1.概述 (1) 2.适用范围 (1) 3.方案依据 (2) 4.总体目标 (2) 5.防护原则 (3) 5.1安全分区 (3) 5.2网络专用 (3) 5.3横向隔离 (3) 5.4纵向认证 (4) 5.5综合防护 (4) 6.电力监控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4) 6.1监控系统 (4) 6.2系统2 (5) 6.3系统3 (5) 6.4系统4 (5) 6.5系统5 (5) 7.总体安全防护措施 (6)

7.1安全区划分 (6) 7.1.1控制区(安全区I) (7) 7.1.2非控制区(安全区II) (7) 7.1.3管理信息大区 (7) 7.2安全区边界防护 (7) 7.2.1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边界安全防护 (7) 7.2.2安全区I与安全区II边界安全防护 (7) 7.2.3系统间安全防护 (8) 7.2.4纵向边界防护 (8) 7.2.5横向隔离 (8) 7.2.6管理信息大区与外部网络之间边界防护 (9) 7.2.7第三方边界安全防护 (9) 8.技术防护措施 (9) 8.1入侵检测 (9) 8.2主机设备加固 (9) 8.3安全审计 (10) 8.4专用安全产品的管理 (10) 8.5备用与容灾 (10)

8.6恶意代码防范 (11) 8.7设备选型及漏洞整改 (11) 9.管理安全措施 (11) 9.1安全管理制度 (12) 9.2安全管理机构 (12) 9.3人员安全管理 (12) 9.4系统建设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系统运维管理 (13) 10.应急保障措施 (13) 10.1应急指挥机构 (14) 10.2安全应急预案 (14) 10.3应急响应与处置 (14) 10.4应急培训与演练 (14) 附件xx:xx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15) 附件xx:xx系统资产清单 (15) 附件xx:xx系统安全产品清单 (15) 附件xx:xx系统安全产品资质证明 (15) 附件xx:《保密协议》 (15)

醇基燃料_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

醇基燃料 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 熊道陵1 ,傅学政2,3 ,李金辉 1 (1.江西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2.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 3.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发展醇基燃料,实现燃料多元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必然选择。通过醇基燃料的特性分析和成本分析,论证了醇基燃料在新世纪可替代燃料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应用中将能取得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醇基燃料;新能源;潜力 中图分类号:TQ 5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 6772(2008)03 0008-04 收稿日期:2007-12-24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05年科技资助项目(赣教技字[2005]154号);江西省科技厅2006年科技资助项目(赣科发计字[2006]184号) 作者简介:熊道陵(1965-),男,江西吉安人,博士,教授,从事新能源开发与研究管理工作。 1 世界及中国石油资源现状 全球石油的总储量,乐观地估算为6500 108 ,t 悲观地估算为2700 108 ,t 实际上已探明的可采储量比这少得多。21世纪初,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10330 108 桶,折合1476 108 t 。按2000年实际日耗7300 l04桶计,还能开采40a 按美国能源部预测每年耗油增加2%,则只能维持25~30a 到2010年,全球石油资源的1/2将消耗掉。那时就是石油的 半寿期 。目前全球每年作为燃料耗用化石燃料折合标煤120 108 ,t 其中,石油37 108 t(折 标煤53 108t)、煤炭45 108t(折标煤32 108 t)、天然气26300 108 m 3 (折标煤35 108 t)。 中国的石油储量低于全球的平均值,虽然预计地质储量为940 108,t 但是,当新世纪开始时,已探 明的可采储量只剩33 108 t 。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2 7 108 ,t 2005年以后的年消费量均在3亿t 以上。如果不进口或想别的办法,只能维持到 2012年。平均每年进口1 5 108 t 石油,也只能维持到2020年以后, 半寿期 仍在2010年以前 [1] 。 2 醇基燃料的优势 2 1 作为民用清洁燃料 早在 六五 时期,中国政府就投巨资在山西省 建设煤制醇基燃料及清洁汽车产业化示范基地,按规划,到2010年山西省醇基燃料生产能力将达l0M t/a ,其推广地首选北京。北京的公交车冬天一直使用以醇基为主要原料的防冻液;而日常生活中醇基燃料及灶具自1983年起就逐步形成产品,进入市场,现已在全国形成产业,并颁布了国标GB16663-1996 醇基液体燃料 及农业部行业标准NY311-1997 醇基民用燃料 、NY312-1997 醇基民用燃料灶具 ,燃料甲醇经过近20a 家用灶具、火锅灶具、餐饮及食堂大灶的使用证明,比油料、液化气更安全可靠、洁净卫生。但由于甲醇的低沸点,因而在南方城市的夏季在使用时甲醇易于挥发而易危害人体健康。醇基燃料特性分析如下: (1)醇基燃料成分复杂。醇基燃料是一种以甲醇为主,混合有乙醇、丙醇等多元醇类和烷烃的液体燃料,被Vu lcan C i n cinnati 组织命名为 甲基燃料 。其闪点为7 ,属于中闪点液体燃料(-18~23 );沸点在64 7~200 间,自燃温度为436 。 (2)醇基燃料能量密度较低,蒸发潜热大。醇基燃料的热值一般在20 1~26 0M J/kg 之间,是柴油、液化气等高热值燃料热值的60%左右,属于低热值液体燃料,醇基燃料能和水以任何比例相互溶解,但不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水燃料的热值将更低。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 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

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响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 作者:张锐 班级:09汽车维修与检测 毕业院校:安徽工贸学院 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响(论文设计)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和运输工具。可以肯定地说,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改变整个社会面貌的重要手段,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问题,新型车辆的开发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和工业界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清洁无污染,零排放,技能提高交通工具的性能(环保)又能节约动力(能源)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且走大众消费路线的目标。 1.1.新能源汽车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等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现象增加、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维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低碳经济概念逐渐形成共识。而低碳发展的主要选择,除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特征明显的新能源产业。当前,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高碳特征明显,在保障能源供给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发展新

能源产业对增加湖南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展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近年来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石油需求大幅增加,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剧上升,并且快速的工业化导致了污染加重、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也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可以说,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要是越来越迫切了。但是,新能源汽车不仅技术种类多,各种技术在技术成熟度、成本、使用燃料、清洁性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并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涉及燃料与基础设施发展、市场需求培育、对传统汽车的替代等方面往往都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因此中国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特点,制定新方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多个产业部门,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一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创造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随着石油资源逐渐枯竭,能源危机的加剧,直接冲击着传统燃油汽车,同时由于各地人们的环保观念。意识的增强,对汽车发热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人们致力于

21世纪新能源教学设计

《14 21世纪的能源》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道里朝鲜族中小学校:朴京花 2012.12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采用分类、对比、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21世纪的三种新能源:威力最大的原子能,最清洁的太阳能,最便宜的地热。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了解21世纪的主要新能源的种类及其特点,结尾举例说明未来新的能源很丰富,感悟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难点是了解并运用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学情分析 五年一班的学生喜爱汉语文学科,进取心极强,综合实践能力也较强,学生们非常热情,愿意帮助弱小,但部分学生们并不是太自信,导致的结果是不敢想,又或者是想到了不敢证实自己的正确与独特,还有个别孩子个性极强,不是很愿意与他人合作,所以小组合作时会出现不和谐音符。而最重要的是学生们上中下层次较明显,汉语学科较突出的孩子思维活跃,大胆质疑,还有自己独道的见解,更有部分孩子非常容忍其他的同学,主动帮助学困生。而我从学困生的眼神里总是能够读到他们的无奈与沮丧,他们也渴望学好汉语文学科,所以上课也非常的努力参与着一切学习活动。针对上述情况,我采用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长为首组织、安排、帮扶学困生,指导组长如何用语言说服,有效指导好学困生,最终达到全组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设计理念(教法、学法) 《大纲》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而这篇课文恰恰成了学生通过文字认识新科技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学生们可以通过本篇课文对科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大自然产生景仰,对科学产生好奇,促使他们多读书以解自己的诸多不解之谜。也为他们成为未来优秀人才、国之栋梁打下坚实基础。 《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纲》对小学高年级提出的要求是: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从去年末开始我们学校根据省市民教部的宗旨进行着小班化教学工作。所以我根据上级部门宗旨结合大纲、教材与学生实际,采取了先制作学习卡,让学生自己充分预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与重点及自己的独道见解,并让学生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以作上课学习时作为重点学习的地方补己短。然后上课时先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说明文阅读【本题满分10分】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总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着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 “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 .... 消费速度 ....,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过程中,一旦造成可燃冰的分解,甲烷将会大量泄露,其危害将不可估量。因为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远离这样一种新能源。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 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 ..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了。 15.下列说法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3分)

21世纪新能源

21世纪新能源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关于能源方面知识的说明文。课文的题目提示了说明的对象和重点(能源)。全文按照能源分类安排说明的顺序。能源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目前,因为环境污染和一些能源的不可再生,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和发明更加环保、更加安全的新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使用新能源了。 设计理念 文章结构清楚,内容浅显,语言准确,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文章。教学时遵循“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学习、语言感悟与表达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模拟介绍等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文章内容,了解作者使用的常用说明方法。 3.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4认识“翱、铀、汐”等5个生字,会写“遨、廉、啸”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能源的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各种交通工具及工业生产中车床高速运转状态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飞机在蓝天上翱翔、火车在原野里奔驰、轮船在大海里遨游等等,它们依靠什么作动力你们知道吗? 学生交流预设:汽油、煤…… 像煤炭、油、天然气等能产生能量的物质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能源。(板书:能源) 你还知道哪些能源? 学生:…… 谁能说说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 学生交流预设: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能源被人们所开发和利用,进入21世纪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21世纪的能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并借助词典或同学、老师的帮助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用途和当今主要使用的能源,以及21世纪一些新的能源将得到开发和利用。) 详细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简要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阅读答案 可燃冰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 答案: 1.答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评分:本题2分,不得超过30字,意思对即可。 2.答案: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评分:本题共4分,每个方面答对得2分。 3.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不能去掉;“大约”表估算,去掉后就显得过于绝对化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本题共3分,说明方法正确得1分,只答一种不得分;“不能去掉”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 4.答案提示:方案中要结合可燃冰的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如何解决“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易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 评分:本题4分,设计有一定道理即可。

化学与新能源论文范文

XXXXXXXX学院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专业: 年级: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目前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氢能是高效清洁环保型能源 ,在我国发展氢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我国氢的来源极为丰富,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水电解制氢、生物质气化制氢等制氢方法,现已形成规模。 关键词:氢能;新能源;必然性;氢能源的优劣势 一、氢能源 (一)氢能源简介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以直接从地下开采、几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随着石化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合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 l、重量最轻的元素。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89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2、导热性最好的气体,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 3、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4、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5、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6、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滁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产物水无腐蚀性,对设备无损。 7、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 8、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

21世纪新能源之风力发电 感想

风力发电原理及现状 摘要: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节能减排,寻找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经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风能,作为21世纪可再生的清洁的新能源,已被人们广泛地关注。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风能产业的不断发展,风能将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财富。本文介绍了风力发电的原理,风能的利用形式,以及国内外风能发展情况。 关键词:能源;风力发电;原理;优缺点;现状; Abstract: Nowadays, we are facing a major problem on the shortage of energy and the pollution of the earth'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emission. We are eager to look for some new energy. And wind energy, as a renewable clean energy in twenty-first Centur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peop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energy industry, it will give us endless fortune. This essayfocuses on the principle of wind energy, the use of wind energ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ind energy internal and enternal. Keywords: power; wind energy; principle; advantages; present situation 正文: 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本世纪初进行的世界能源储量调查显示,全球剩余煤炭只能维持约216年,石油只能维持45年,天然气只能维持61年,用于核发电的铀也只能维持71年。另一方面,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的CO2、SO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暴风雨和酸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烦恼。根据计算,现在全球每年排放的CO2已经超过500亿吨。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CO2的排放量大约占世界的25%,位居世界第一,所以减少排放CO2、SO2等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推广可再生能源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风能,随着地球大气的往复运动,周而复始地循环,几十亿年内不会枯竭,因此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作为21世纪可再生的清洁的新能源,已被人们广泛地关注。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中相对成熟的、较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力发电区别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它所用的资源是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更加需要利用好这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 风能利用形式,主要有两大类: 1.直接利用风能:直接利用风能驱动设备,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风车。它在农村中经常还能见到用来灌溉农田的装置。这是一种最朴素的风能利用方式,也是最实在的。 2.间接形式:即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可谓是18,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如今,电能可以被我们利用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风力发电,通过电网传输到需要的地方,这便间接地利用了风能。虽说过程要比风车复杂,但他的应用范围有了质的飞跃。 风力发电原理 风力发电的原理,其实和其他的发电方式都是一样的,总归是让发电机的轴“动起来”,从而切割磁感线自由电子因受到洛仑兹力,而出现了定向运动,这就是我们所学过的右手定则,金属阳离子则向另一端运动,这便产生了电势差,从而有了电能。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及前景(四千字)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及前景 方霄 车辆一班 222012322220045 引言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又称气冰或固体瓦斯,是一种白色或浅灰色结晶。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会形成水合物。作为燃料能源,可燃冰清洁无污染,燃烧放热量大, 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气,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可燃冰分布广储量大,可作为石油及天然气等的替代能源。可燃冰分子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间通过范德瓦耳斯力形成稳定结构在点燃条件下甲烷分子被释放。它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形成的白色固体燃料,可以被直接点燃。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危机。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比如经常爆发战争的中东国家,大多是为了争夺石油资源战争不断。而可燃冰是二十一世纪公认的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逐渐枯竭,全世界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将提高30%。按今天的估测看,世界煤炭能源将在155年内全部枯竭。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煤的探明储量在2008年已接近16000亿吨。但如果以人均占有量来计算,却只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煤炭资源中等的国家。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朱马表明,全球可开采原油储量约为5.7万亿桶,目前只开采了1万亿桶,不到总储量的18%,以目前开采速度,全球的原油储量还可以开采100多年。目前世界已探明能源储量和可开采的年限,分别是石油

大学选修课《新能源》论文作业

新能源——太阳能 全文摘要: 1、关于能源; 2、世界各地能源的形势; 3、世界各地的太阳能利用情况; 4、太阳能利用的基本方式; 5、中国对太阳能的利用情况; 6、一些建议与措施。 一:关于能源。 能源的定义可以描述为:比较集中的含能体或能量过程称为能源。 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人类所需的燃料或动力来源的物质。 能源的分类: 1、按能量蕴藏方式的分类:第一类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太阳能(人类现在使用的大多来自太阳能,所以太阳有“能源之母”之称。最常用的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就是千百年前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之下,经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质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所形成的。);第二类来自地球自身蕴藏的能量(主要是指地热资源以及原子能燃料,还有火山喷发、地震以及温泉等自然现象呈现出的能量);第三类来自地球与其他天体引力相互作用(如潮汐能)。 2、按能源形态、特性分类:能源按其形态可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按特性分为水力、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核聚变能; 3、按能源转换方式和利用方式进行分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终端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常规能源: 新能源: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的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以及地热能等。新能源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新能源也可以称为替代能源。 可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一次能源。这类能源大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地热能也算作可在生能源。 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它是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已经被人类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质能等。 能源的转换: 1、能源转换流程: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终端使用能源。 2、一次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的方法:一次能源是从自然截取得的能源,如流过水坝的水,采出的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是用途极广的能源形态。一次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的方法各不相同。能源转换设备有时是系统的终点,有的是简单的机器。其间必会有能量损失; 3、二次能源转换成终端能源:最后阶段是二次能源转换成终端能源,如汽车、炉子、计算机或灯泡所用的能源。随后终端能源变成有效能。 二:世界与中国的能源形势

新能源论文 (1)

新能源问题 关键字: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种类;发展前景;资源短缺问题 摘要: 我国传统能源面临的紧缺危机越来越凸显,煤炭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能源危机会逐渐显现,新能源将缓解能源危机,并且对于我国的节能减排具有现实性的重大意义。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角逐新能源,为自身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加快满足经济发展中必需的能源。再者气候变化要求我们开发清洁能源,传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不容质疑,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敲醒了警钟,是全世界人民的问题。 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祉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日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上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随着技术的

新能源厂区车间管理制度

车间管理规章制度 一、严格遵守公司人事制度、考勤制度,违反者按规定处罚。 二、听从车间主任或班组长指挥和安排。 三、上岗前: 1、穿戴好工服、工作帽。 2、清楚工作台和身边影响工作的物品,做到工作顺畅利索。 3、到仓库找仓管领用生产所需的物料,并做好数据统计。 5、检查生产工具和生产设施是否能正常生产,如果不能正常生产立即上报给主管,由主管到办公室给予解决;如果正常,就开始生产。 2、生产用部件不能作为废品乱扔,每位员工都应有节少成本意识,要有把一个能用的螺丝垫片都要检起来用在产品。 4、各工序应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严防违规操作。 5、领取材料时填写材料领取单经车间主任签字后到库管处领取。 四、下班后应做到: 1、生产工具和零部件定位摆放,保持整齐有序。 2、检查岗位设备是否断电,电器线路有无隐患,各用电开关是否关闭。发现生产现场有隐患立即报告车间主任,并及时解决。 3、按照划分的清扫区域来清扫车间,保持车间清洁整齐;掉在地上的各种元器件、小配件,放在器件定位的地方,不能乱扔或丢在垃圾里。 4、当班值班人员关闭公司公用设施的用水、用电(如卫生间、开水器、电暖器等),关闭车间所有窗户、锁好所有门。 5、整齐有序地到打卡机前打卡下班。 五、规章制度: 1、员工如果不按规定操作或违规,发现一次罚款30元;如果三次违规除处罚外予以辞退。 2、员工要服从主管安排,分配到每个人的工作任务要认真做好做完,不得推诿、扯皮,否则给予重罚。 3、禁止在车间嬉戏打闹、玩手机、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项,车间工作中不做,更不能吵架、打架斗殴;违者:说与工作无关的话和说脏话者每次罚10

元,吵架、打架斗殴者,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原因罚50元,并给于辞退。 4、不能带陌生人进厂,如有违者每次罚款30元。 5、不能在车间内抽烟和玩打火机,违者罚款200元。 6、装车不能托托拉拉,应听从发货员的安排进行装车;如有不服从者每 次罚款20元。 7、退货回来的拆机配件和装机零部件不能丢在垃圾里,违者罚款50元;如果查明不了违反者,车间班组统一罚款5元。 8、如那个车间将垃圾没有丢在垃圾棚里而丢在外面,罚所丢者20元;如查明不了所丢者,车间班组统一罚款5元。 六、质量操作制度 1、员工必须严格按照工序质量流程进行作业生产,不得任意妄为。 2、员工不能为了省事而偷工减料,不能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定要 按工艺流程严格做到自检、互检,不合格产品不要流到下道工序;下道工序员工要对上到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如有发现上道工序质量问题应要求上道工序返工,不听者扣罚30元;如果员工在每月中有三次返工现象发生扣罚 100元;主管负责对质量的监督和抽检工作。 3、如因质量问题得到客户投诉的,查明那道工序出问题,其此工序员工 应承担一切经济损失;查明不了那个组、那道工序、那个人的过失,车间集体承担一切损失。 1.接班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提前15分钟参加班前会,听取交班者工作情况介绍及本班的工作安排。 2.到岗后按巡回检查路线认真检查,熟悉设备状况及工艺指标执行情况,仔细阅读上一班操作记录、记事,认真听取交班者的工作情况介绍。 3.查看本岗位的工作器具、门窗玻璃、安全护具、备品备件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附答案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附答案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14.文章第②-⑥段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价值和储量、产业化开采可能带来的危害。 15.第⑤段画线句除了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16.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天然气形成的像冰的魄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可燃冰这种新能源的产业化开采,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可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答案: 14.形成条件、分布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