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了,总结了一些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特别是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教学小窍门。曾经听了一些初中语文老师的课,大多数老师觉得诗歌教学是一个难点,不知如何教才能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弄懂编者的意图。于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一个一个无清打彩,怨声载道。为此,笔者把多年教学积累的关于诗歌教学的技巧,作简单介绍,与同仁们共勉.。

一、诗歌教学第一步——捕捉诗歌的意象

理解诗歌其实并不难,在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的情况下,不看教学用书,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来。

首先,必须把握几个概念。一、诗歌的主旨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大多数诗歌、诗言志,歌抒情。有的诗歌是托物言志,有的诗歌是借景借物抒情,由此可见,诗歌的主旨就是言志抒情。而志、情在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又属于理性的内容。二、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人类识识事物的规律是:由表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人类就是通过感性的事物(表象的、个别的、具体的)来理解理性的内容。而诗歌中的意象就是一些感性(能看见的、听得到、感受到的形象)事物。因此,教学生捕捉诗歌的意象是理解诗歌主旨的第一步。

大多数诗歌是通过一幅幅图画来表现诗歌的主旨的。例如:人教

版八年级下册所选的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第一、三、四句就能构成三幅不同的图画:结庐图、采菊图、飞鸟图。这三幅图画,就是此诗的意象。这些学生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再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泪、鸟是这首诗的意象,学生也是能找到的。现代诗歌也一样,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这首诗,其中“骑”、“呵,我多伟大”、“俯”、“做牛马”是意象,学生也能找出来。二、注意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志与情

理解诗歌最关键的是怎样通过意象来理解作者的志与情。一般来说,诗歌中的意象意义并不是它的本意。一个词就有它的三重意思。这个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这就是诗歌之所以含蓄、耐人寻味、意蕴深长的主要原因所在。沿着这个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这个表象去推测本质的志与情,也就是让学生思考:在当时的背景情况下,这个意象的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可能是什么?学生不难根据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的三幅意象图作出以下推测:结庐图——僻静;采菊图——闲适;飞鸟图——自由。那么,整个诗歌的志与情就出来了。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再让学生说出“真意”的含义就易如反掌了。也不难根据杜甫的《春望》中的意象推测出: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痛快的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花、鸟、泪,同样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由此,通过诗歌中意象就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志与情。那就是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有了以上的基础,学生理解现代诗歌就更容易了。学生根据臧克家的《有的人》中的意象可能推测出:骑——压迫、剥削,“呵,我多伟大”——狂妄自大,“俯”——忠诚老实,“做牛马”——任劳任怨,作者运用对比突出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学生就自己能推测出来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不仅仅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写出的东西具有诗情画意,让学生说出的话含蓄、耐人寻味,而意蕴深长、够文明、够文化、有水平。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其中“沉舟”、“千帆”、“病树”、“万木”是意象,都应该取它的比喻意义来进行推测:沉舟——沉沦不前的人,千帆——众多的人竞相向上的局面,病树——受挫折、萎靡不振的状态,万木——非常多的人,这句话揭示了社会上个体与整体之间相反的两面——你沉沦不前、萎靡不振,社会仍然是相互竞争向前发展的局面。所以,沉沦、萎靡不振并不能抵挡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只

能有害于自已的发展,最终被社会、被时代所淘汰。作者在诗中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后,似乎在嗟叹自己、勉励自己,也是在劝勉朋友。

由此,作为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造句,把改革开放比作“千帆”、“万木”,把自己比作“病树、“沉舟”,那就会有“如果改革开放是千帆竞渡,我决不做沉沦的沉舟,如果改革开放是万木竞春,我决不做受挫后,萎靡不振的病树。”千古佳句,这样一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写出的东西定有诗情画意,说出去的话也就含蓄而耐人寻味,够得上文明,够得上水平。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方面,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以感性的(表象的、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去挖掘出理性的(本质的、抽象的、一般的)东西,并且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凋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