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 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 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  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  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以过敏反应和爱滋病为例分别介绍了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免疫缺乏疾病的特点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本小节学习的重点为爱滋病的相关知识---爱滋病对免疫系统的危害,爱滋病的传播与预防。

自身免疫病也是免疫系统异常的一种类型,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发病率,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介绍,以小资料的形式提供学生阅读以了解其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个表较初级的阶段,对此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如学生已了解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理解了特异性反应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的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理解免疫功能异常的不同反应及对人体的影响。所以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小组,采取走访专家医生、探访病人、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收集更多的他们感兴趣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为他们创设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智力参与,使他们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免疫功能异常的不同反应。②知道过敏反应与功能减退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2.情感目标:①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疾病及其发病机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物质性和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世界观。②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①通过组织学生课外访谈、查阅资料、课上汇报交流等自学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使学生形成分析、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

1.过敏反应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这种病例很多,了解它的患病机理,可以帮助学生本人及其周围的人减少病痛。这是生物课学习中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却相对复杂,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生化反应,教师要尽量科学地。简要地介绍这一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

2.功能减退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其中的艾滋病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且无特效药,已成为全球性疾病。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懂得预防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五、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访谈、多媒体课件、图表模型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起,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提问学生,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指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听过见过的别人的过敏反应,指出过敏反应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却和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一样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了解这些病的发病机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们学习、研究免疫学的重要目的。

2.复习旧知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叫免疫应答,回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到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以对非己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当免疫功能异常时,就可引起各种疾病。

3.学习新课

(1)过敏反应

请负责该内容的调查小组介绍相关资料,在可能的范围内让学生把他们掌握的内容说足说透。学生事前准备的文字材料、数字、图表要用摄像头当堂打出来,效果会更好。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1)过敏反应的举例和类型

过敏症是一种文明病。医学上把过敏(变应性)分为4种不同的种类,并以罗马数字I至IV来命名。其中最常见的是I型和IV型。I型有时也被称为速发型过敏反应。例如,人体在被昆虫蜇伤后几秒钟就会作出反应,动物毛发过敏和花粉过敏在几分钟内就有反应,食物过敏的时间则在30分钟以内。与此相反,IV型过敏的反应则要慢得多,症状要在一天或者几天之后才会出现。例如装饰物过敏和许多类型的职业过敏等。因此,人们把其称为迟发型过敏反应。

学生举的实例可能会很多,尤其是走访专家医生和查阅资料之后,正好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因为课本上讲的只是临床上最常见的I型过敏反应疾病,其他类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如果学生举的实例中除了有书本上的实例外,还有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能引起I型过敏反应的物质与具体的过敏反应症状联系起来,例如:

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这样进行总结,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自己判断,有效预防。

2)过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反应就属于过敏反应,而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就叫致敏原,它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机理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过程,按照书上的示意图和文字叙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学生汇报查阅的资料也可能过于复杂。教师可将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致敏阶段:致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致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过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如果长期不接触该致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逐渐消失。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反应发生的快馒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致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致敏原刺激后6~12 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

4)防治措施

关于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学生调查后会汇报得比较全面。否则,教师可简要介绍致敏原皮肤实验的方法、脱敏治疗、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药物防治的机理。

(2)自身免疫病

由该部分内容的小组汇报调查情况,使同学们了解除了书上的实例,还有哪些病也用于自身免疫病。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还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肺出血肾炎综合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总结这些病的共同特点,都是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症状,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根据自身免疫病发生的范围可把自身免疫病分为两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孳生抗体志攻击某一器官,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中的胰岛细胞.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则波及全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关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具体过程各不相同。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由于分子模拟而导致自身抗原出现的过程,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它们都与正常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类似的抗原决定簇,针对这些病毒,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免疫缺乏病的概念及特点

由学生汇报收集资料的结果,首先明确免疫缺乏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教师还应从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该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应该理解到该病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脓皮病,甚至于恶性肿启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乏病的种类

学生汇报的免疫缺乏病可能有多种,教师应引导学生划归到书上提到的两种类型中,即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和获得性免疫缺乏病。

①对于先天性免疫缺乏病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但书上并没有举出实际的病例,教师可视具体情况介绍几种病例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性联无丙种球蛋白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乏病、重症联合免疫缺乏病等。

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到其实大多数免疫缺乏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较晚时期,属于获得性免疫缺乏病。接着教师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人体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

七、知识结构(概念图)或板书设计

八、反馈练习

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2.下列物质不属于超敏原的是

(A)牛奶(B)结核杆菌(C)花粉(D)某些海产品

3.比较过敏原与抗原,正确的结论是

(A)抗原和过敏原都是大分子或细胞结构

(B)抗原都是小分子,过敏原都是大分子

(C)抗原能使所有的人产生抗体,过敏原则只对部分人起作用

(D)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

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1、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1.1、血常规(侧重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消化系统检测(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风湿检测(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链O)+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核杆菌测定+甲肝、乙肝抗体检查+微量元素检测+体内激素检测+高发肿瘤标志物检测+梅毒艾滋病毒检测。 1.2、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会影响胃酸分泌,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异常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 1.3、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判断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监测体内免疫调节机制是否运作正常。 1.4、体内激素检测:判断体内激素水平是否正常,检测内分泌状况。 1.5、微量元素检测:检测铜、铅、镉、钙、镁、铁、锌七种微量元素在体内的水平,判断近期营养情况。 1.6、超声检测:检测肝、胆、心脏、肾脏等脏器的功能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罹患器质性疾病的风险。 2、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2.1、心理紧张。不安、焦急等心理劳累会给植物性神经造成不良影响,而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积劳造成的疾病往往是很难治愈的。 2.2、肉体劳累。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会跟心理紧张一样加重植物性神经的负担,而且也会给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2.3、消极悲观。过于消极悲观的性格会造成免疫力降低,所以保持心情舒畅很关键。 2.4、饮食失衡。饮食混乱、进食时间不规律、挑食等都会使提供人体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不足。 2.5、运动不足。运动不足导致体力下降,体力跟不上就难以抵抗劳累,进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3、免疫力异常的表现 3.1、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风疹块)、变应性结膜炎、食物过敏,皮肤易过敏等,可能是免疫力过高的变现。 3.2、爱长口疮,体内微量元素不足,免疫力失常引起。 3.3、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呼吸道最能体现免疫力的强弱。 3.4、感冒不断。不管是受凉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都与免疫力差,容易被病毒入侵有关。 3.5、容易累。同样的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但你总是疲惫、提不起精神,但又没有实质性的疾病。 免疫力异常怎么调理 1、改善体内生态环境。用微生态制剂提高免疫力的研究和使用由来已久。研究表明:以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广谱的免疫原性,能刺激负责人体免疫的淋巴细胞分裂繁殖,同时还能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去“吃”掉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等在内的各种可致病的外来微生物,产生多种抗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2、补充维生素。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身体抵抗外来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扰素及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都和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关。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作业1 选择题 1—5EDBCC 6—10DDEDC 11—15ACCBD 16—20BCCDB 简答题 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是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2.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主要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骨髓的主要功能:1)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是再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主要场所。胸腺的主要功能:1)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2)免疫调节作用。3)建立与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淋巴结的主要功能:1)T/B淋巴细胞居留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的主要功能:1)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2)对血液来源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3)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4)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作用:1)通过黏膜局部发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2)黏膜局部产生的分泌型IgA,3)参与口服抗原街道的免疫耐受。 3.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多种细胞(主要是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多种类型。 4.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4)穿过胎盘: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服用某些药物后,红细胞表面抗原性发生变化,产生抗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特点:(1)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2)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阳性。(3)红细胞寿命缩短。(4)AIHA多见于中年女性。(5)继发性者多继发于淋巴系统恶性病、结缔组织病、感染和药物应用后。(6)引起AIHA的药物有青霉素、奎尼丁、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甲基多巴等。抗红细胞抗体可分为三类:①温抗体,为IgG型,37°C可与RBC结合,不聚集RBC.②冷凝集素,为IgG 型,低温时与RBC结合使其凝集,引起冷凝集素综合征。③DonathLaidsteiner抗体,为IgG 型,低温时与两种补体成分结合,温度升高至37°C时,激活补体链,导致溶血,引起陈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PCH继发于梅毒或病毒感染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多见于儿童或年轻患者。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紫癜,血小板↓,骨髓中巨核细胞可增多,女性多发,发病率1/lOO00,患者有抗血小板抗体,其使血小板寿命缩短。三、重症肌无力(MG):患者体内存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该抗体结合到横纹肌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上,使之内化并降解,使肌细胞对运动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引起骨骼肌运动无力。四、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体内可检到抗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抗体,由于肺泡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故肺、肾同时发病。青年男性多见,反复咯血、血尿、蛋白尿,最后发展为肾衰。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其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可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肾损害、心血管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和脉管炎)、胸膜炎、精神症状、胃肠症状、贫血等;疾病常呈渐进性,较难缓解。免疫学检查可见IgG、IgA和IgM增高,尤以IgG显著;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系列)和免疫复合物,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抗dsDNA和抗Sm抗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标志。SLE的实验诊断:(1)抗核抗体1)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该法以小鼠肝细胞、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株)、Hela细胞(官颈癌细胞株)或小鼠腹水癌细胞等作为抗原片,以Hep-2细胞抗原片敏感性较高。2)抗DNA 抗体:分为天然(双链)DNA(ds-DNA)和变性(单链)DNA(ss-DNA)抗体。Ds-DNA抗体的测定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以短膜虫或马疫锥虫为抗原)、间接酶标抗体法(以短膜虫为抗原)、补体结合抗体法(以短膜虫为抗原,以抗人C3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DNA为抗原)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即Farr法)等多种方法。前四种方法检测到的都是低亲和力的抗dsDNA抗体,或敏感性低,或检测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Farr 法检测dsDNA抗体的特异性最高,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抗ds-DNA抗体的标准方法。当抗ds-DNA抗体结合率>20%时对诊断SLE有意义。3)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目前抗ENA抗体的检测方法有双向免疫扩散或对流免疫电泳和免疫印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以重组抗原为底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4)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2)抗组蛋白抗体。(3)抗核糖体抗体。(4)抗Ku抗体。(5)皮肤狼疮带试验。与SLE病情判断有关的免疫学检测包括:1)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SLE活动时血沉增快,CRP改变不明显。2)血清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冷球蛋白冷凝集素等。3)血清补体,包括总补体(CH50)和Cl、C3、C4、C2及C9. 4)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聚乙二醇(PEG)沉淀法。5)类风湿因子。6)细胞免疫功能。六、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的特征是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对称性、多发性损害,部分病例可有心、肺及血管受累。免疫学检查可见血清及滑膜液中出现类风湿因子,血清IgG、IgA和IgM水平升高。其他自身抗体也可出现:例如,抗角蛋白抗体;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抗核周因子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如:皮肤、黏膜和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唾液、泪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内非特异性反应 包括:体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 局部炎症反应:受损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现象,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作用。 脓液(死的白细胞、活的白细胞、死细菌、坏死的细胞)的出现表示正在克服感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反应(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点:针对特定病原体。 2、抗原:指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就 是任何一个能引发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标志。(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由于他们含有特异性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引起体内针对这些特异性化学物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抗原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2)举例:病毒、细菌、花粉、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等 3、抗体: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 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 1 / 6学习交流文档

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分子基本结构是Y型的(2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 (1)分布部位:血液、体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 (2)产生抗体的细胞 成熟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能合成但不分泌(称受体) 效应B细胞(浆细胞)能合成抗体并分泌到体液中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3)抗体特点:与特异抗原结合,每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4)作用方式: 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 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举例: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 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4、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 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一部分在(胸腺)发育成熟叫T淋巴细胞; 另一部分可能在(哺乳动物骨髓)中发育成熟叫B淋巴细胞。 5、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淋巴细胞以此为依据实现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同一个体的所有细胞的MHC是相同的,这样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 2 / 6学习交流文档

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第八章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第一节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称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 免疫缺陷病按机体免疫系统是否发育成熟分为原发性( 或先天性) 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 和继发性( 或获得性) 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遗传缺陷或发育异常,导致免疫细胞和/ 或免疫分子的数量减少、功能异常而引起的永久性免疫功能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感染、衰老、肿瘤和药物等原因抑制了机体成熟的免疫系统的功能表达所致。临床上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远较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见。 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①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持续的反复感染。一般体液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补体缺陷者易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而细胞免疫缺陷者易发生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原虫等细胞内感染。②易发生恶性肿瘤。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群高100~300 倍。③易并发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患者并发自身免疫病的概率可高达14% ,以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多见。④遗传倾向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有遗传倾向,其中1/3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5 为X 性联隐性遗传。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种罕见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其中,体液免疫缺陷约占50% ,联合免疫缺陷约占20% ,细胞免疫缺陷约占18% ,吞噬细胞缺陷约占10% ,补体缺陷约占2%( 表9-1) 。 表9-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

人类一旦患上吞噬免疫功能的疾病,人体的麻烦可就多的去了,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感冒、肺炎、肺结核、肝炎、肾炎、脑炎、糜烂、溃疡、肿瘤、癌症等各种感染性疾病乘虚而入,不易治愈,称为危机并发症。 吞噬免疫功能的疾病,选择性地破坏细胞、吞噬细胞。使抗癌细胞的防御机能大大减弱,导致癌细胞活跃、聚集。患者平均要少活十多年,让人毛孔悚然。 这种要命的疾病都是突然爆发的,等到患者有感觉时,疾病就已经发作了,给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通常人们谈到艾滋病就吓的哆嗦,艾滋病就是免疫功能缺失症。只要告诉谁谁患上了艾滋病,这个谁,很快就见了阎王。因为人类无法治愈艾滋病,患上就会死去,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胆子小的患者死的更快。 人类中还有一种免疫功能受损,叫沉默的杀手疾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堆积过多的疾病,称作“高血糖”,与高血压、高血脂一同称为“三高”。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患病率较高,这种病主要是遗传因素,DNA记忆父母的疾病,这种病本身不会致人死地,就怕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遍全身的疾病,神仙也难以治好。 患上沉默的杀手疾病,应严格控制血糖,处理各种心血管问题。 用药时应注意有否影响糖、脂肪、钾、钙、钠等代谢。 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能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是双刃剑。免疫力过高,人体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可能会对身体外部的物质反应过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敏”。 所有物质都可成为变应原,比如尘埃、花粉、药物或食物,它们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风疹块、变应性结膜炎、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对身体内部自己的组织细胞产生反应,患上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防治措施

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一.发病机制 (一)、自身抗原的形成 一) 隐蔽抗原的释放 隐蔽抗原(sequestered antigen)是指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抗原成分。正常情况下,终身不与免疫系统接触,机体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抗原成分无免疫耐受性。在手术、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隐蔽抗原释放,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便能诱导相应的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二)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物理因素(如冷、热、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如药物)可影响自身细胞抗原的性质,诱导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三) 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 感染是诱发自身免疫的重要因素。许多病原微生物具有与宿主正常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相似的抗原表位,宿主针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免疫效应产物能与被模拟的宿主自身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引起炎症和组织破坏,导致自身免疫病。 四) 表位扩展(epitope spreading) 正常情况下,自身抗原的隐蔽表位并不暴露或水平极低,故针对它的T细胞克隆可能逃逸胸腺的阴性选择,使人体成熟T细胞库中存在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病发生的过程中,APC摄取组织损伤的碎片,并可能将自身抗原的隐蔽表位提呈给机体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此现象称表位扩展。随着疾病的进程,机体的免疫系统不断扩大所识别自身抗原的表位的范围,因而使自身抗原不断受到新的免疫攻击,使疾病迁延不愈并不断加重。 (二)、免疫细胞和免疫调节异常 一) 多克隆刺激剂的旁路活化 在有些情况下,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是由于T淋巴细胞对这些自身抗原处于耐受状态所致,B细胞仍然保持着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性。多克隆刺激剂(如EB病毒、细菌内毒素)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TSST一1、肠毒素SEA 等)可直接激活处于耐受状态的T细胞,辅助刺激自身反应性B细胞活化产生自身抗体,引发自身免疫病。 二) Th1和Th2细胞的功能失衡 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组织损伤等因素所产生的炎症反应,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影响Th0细胞向Th1或Th2细胞分化。Th1和Th2细胞比例失调和功能失衡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Th1细胞功能亢进可促进某些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Th2细胞的功能过高,可促进抗体介导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三) MHC-II类抗原表达异常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组织细胞仅表达MHC-I类抗原,而不表达MHC-1I类抗原。在某些因素(如IFN-γ)作用下,组织细胞表面可异常表达MHC-Ⅱ类抗原,从而可能将自身抗原提呈给Th细胞,启动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 四)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逃避“克隆丢失”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在胸腺(或骨髓)内的分化成熟过程中,通过识别基质细胞所提呈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而发生凋亡,此即阴性选择。由于胸腺(或骨髓)功能障碍或微环境发生改变,某些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可能逃避阴性选择,该克隆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 (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通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触动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2、教学重点: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再精心设疑,指导学生正论、反辩,多向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难点分析: 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命周期。此过程涉及到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本案以边播放动画边总结的形式,加强直观性,降低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 1、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各媒体经常报导艾滋病的疫情情况、预防措施及最新科技动态,因此学生或多或少能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初中的自然科学已学过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容易地总结出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3、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在高中的生物中学到内环境的稳态、营养与健康、免疫机制等方面。 四、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是学生较熟悉的,如过敏反应、艾滋病等,有些则感到陌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教材中只是对相关内容作了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设计 李耀军盂县第三中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重点落实两个理念,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免疫调节的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疫苗等知识,学生在生活中也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和调查身边有关免疫的应用和例子;上课时合理分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比例,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概念图等手段使得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并通过列表、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对比和总结。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又一个调节机制,尤其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一节中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艾滋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的受损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强化麻疹疫苗接种问题,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中出示相关配套的图片,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采用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逐步形成生命活动平衡协调的观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虽然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细胞、抗体、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知识整体比较抽象,过程复杂,本节课在重温三

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2)概述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协同作用。 (3)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以全面“抗击麻疹病毒”为线索,通过阅读、梳理、比较、概括、表述等方法,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热点问题,强调疫苗接种和预防艾滋病问题,提升分析判断、防范疾病的意识。 (2)立足生活习惯的实际,设置增强免疫力的“头脑风暴”活动,提升自觉增强免疫力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展示:麻疹患者的照片介绍:麻疹的症状、危害。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 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过度反应、功能减退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以过敏反应和爱滋病为例分别介绍了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和免疫缺乏疾病的特点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本小节学习的重点为爱滋病的相关知识---爱滋病对免疫系统的危害,爱滋病的传播与预防。 自身免疫病也是免疫系统异常的一种类型,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发病率,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介绍,以小资料的形式提供学生阅读以了解其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个表较初级的阶段,对此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如学生已了解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理解了特异性反应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的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理解免疫功能异常的不同反应及对人体的影响。所以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小组,采取走访专家医生、探访病人、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收集更多的他们感兴趣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为他们创设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智力参与,使他们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免疫功能异常的不同反应。②知道过敏反应与功能减退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2.情感目标:①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疾病及其发病机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物质性和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世界观。②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①通过组织学生课外访谈、查阅资料、课上汇报交流等自学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使学生形成分析、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 1.过敏反应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这种病例很多,了解它的患病机理,可以帮助学生本人及其周围的人减少病痛。这是生物课学习中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却相对复杂,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生化反应,教师要尽量科学地。简要地介绍这一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 2.功能减退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其中的艾滋病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且无特效药,已成为全球性疾病。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懂得预防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五、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访谈、多媒体课件、图表模型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起,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提问学生,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有无曾经对某种物质过敏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愿意承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指出大多数过敏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听过见过的别人的过敏反应,指出过敏反应虽然是一种常见病,却和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一样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了解这些病的发病机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们学习、研究免疫学的重要目的。

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

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 人类一旦患上吞噬免疫功能的疾病,人体的麻烦可就多的去了,机体自身免 疫功能下降,感冒、肺炎、肺结核、肝炎、肾炎、脑炎、糜烂、溃疡、肿瘤、癌 症等各种感染性疾病乘虚而入,不易治愈,称为危机并发症。 吞噬免疫功能的疾病,选择性地破坏细胞、吞噬细胞。使抗癌细胞的防御机 能大大减弱,导致癌细胞活跃、聚集。患者平均要少活十多年,让人毛孔悚然。
b5E2RGbCAP
这种要命的疾病都是突然爆发的,等到患者有感觉时,疾病就已经发作了,给 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通常人们谈到艾滋病就吓的哆嗦,艾滋病就是免疫功能缺失症。只要告诉谁 谁患上了艾滋病,这个谁,很快就见了阎王。因为人类无法治愈艾滋病,患上就会 死去,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胆子小的患者死的更快。p1EanqFDPw 人类中还有一种免疫功能受损,叫沉默的杀手疾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 堆积过多的疾病,称作“高血糖”,与高血压、高血脂一同称为“三高”。四十 岁以上的中年人患病率较高,这种病主要是遗传因素,DNA 记忆父母的疾病,这种 病本身不会致人死地,就怕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遍全身的疾病,神仙也难以治 好。DXDiTa9E3d 患上沉默的杀手疾病,应严格控制血糖,处理各种心血管问题。用药时应注 意有否影响糖、脂肪、钾、钙、钠等代谢。RTCrpUDGiT 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能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 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 5PCzVD7HxA 感染细胞。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是双刃剑。免疫力过高,人体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可能 会对身体外部的物质反应过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敏”。jLBHrnAILg 所有物质都可成为变应原,比如尘埃、花粉、药物或食物,它们作为抗原刺 激机体产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风 疹块、变应性结膜炎、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对身体内 部自己的组织细胞产生反应,患上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慢性甲状腺炎、青少年型糖尿病、慢性活动性肝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xHAQX74J0X
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饮食、睡眠、运动、压 力等。其中饮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因为有些食物的成分能够协助刺激免疫系 统,增强免疫能力。缺乏营养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机能。LDAYtRyKfE

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1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免疫防御:生理:抗感染免疫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 病理: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自稳: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 2补体三条激活的途径比较: 经典激活途径3:激活物:抗原-抗体(IgG1~3和IgM)复合物 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 ,C5~C9 所需离子:钙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4b2b C5转化酶:C 4b2b3b 起始分子:C19 生物学作用: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MBL途径2: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N氨基半乳糖 参与的补体成分:MBL.MASP1,2,C4,C2,C3,C5~9 所需离子:镁离子 C3转化酶:C 4b2b C5转化酶:C 4b2b3b 起始分子:MASP 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旁路激活途径1:激活物:G-菌,脂多糖,葡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gA 参与的补体成分:C3,B因子,D因子,P因子,C5~C9 所需离子:镁离子 C3转化酶:C 3bBbP C5转化酶:C 3bBb3b 起始分子:C3 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初期发挥作用 3抗原的种类: 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 产生的主要抗体:IgG 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可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多糖类物质含多个重复排列的B细胞表位 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产生免疫记忆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IgG1.血清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小,半衰期23天。2.出生3个月开始合成,3-5岁达成人水平。3.可活化补体,介导调理吞噬和ADCC作用。4.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5.能与葡萄球菌蛋白A(SPA)结合,可纯化抗体,免疫诊断。 IgM1.血清中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B细胞表面为单体:mIgM,BCR 2.个体发育中产生最早。3.体液免疫应答中产生最早,早期诊断。4.激活补体能力强。5.天然血型抗体是IgM。 IgA1.分为两型:血清型(单体)存在于血清,免疫作用弱。分泌型(SIgA)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分泌液中局部免疫防御(一防)激活补体免疫调理作用2.SIgA为二聚体,有J链和分泌片。3.SIgA为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4.SIgA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婴儿。 IgD1.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2.血清中含量很少。 IgE 1.血清中含量最低。2.可介Ⅰ型超敏反应。3.寄生虫感染时升高。 5超敏特点: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快,消失快,可逆。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无严重组织细胞损伤,局部或者全身发生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性IgE介导。 补体不参与。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参与的抗体是IgG、IgM。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参与致病。靶细胞主要是血细胞和某些组织成分。Ⅲ型超敏反应特点:参与的抗体为IgG 或IgM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是致病的因素。补体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是引起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病变局部特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反应速度慢,消退亦慢。抗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由一个复杂的免疫系统实现的,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免疫系统的存在及其功能的正常化,是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基本保证。 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的作用,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来排斥非我的异物,以维护自身稳定性的生物学功能即为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通过这种对自我和非我物质的识别和应答,承担着三方面的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 ①防御功能,即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的入侵。 ②自我稳定功能,即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③免疫监视功能,即消灭突变的异常细胞。 免疫器官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根据它们的作用,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此外,粘膜免疫系统和皮肤免疫系统是重要的局部免疫组织。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中的前T细胞经血流进入胸腺,在胸腺分泌的胸腺激素和胸腺生成素的作用下成为成熟的T细胞。 骨髓是造血器官,也是各种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液的发源地和分化成熟的场所。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和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基地,也是淋巴液过滤的部位以及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组成环节。 淋巴细胞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之后,在淋巴细胞或脾内开始发生免疫应答。 脾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脾内除含有大量的T细胞和细胞外,还含有浆细胞。脾具有与淋巴结相似的功能。 2、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人和哺乳动物的所有免疫细胞,都是从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 3、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分子、补体分子、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等。

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

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 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呢,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够抵抗疾病,第一层防线是我们的皮肤,第二层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了,它的功能十分强大。但是有些人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会对自身的健康细胞进行攻击,这也就是自身免疫病。 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 1、类风湿关节炎 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中老年女性的身上,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病变侵犯机体关节,反复发作,随着次数的增多,关节的破坏会随之严重,最后会导致功能障碍和畸形。 2、溃疡性结肠炎 这种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是女性,其变现为直肠会出现浅溃疡,并且症状反复发作,会导致直肠内部的细菌和病毒增生。 3、天疱疮 天疱疮是一种皮肤疾病,有不同种的类型,有的是自限性的,通过一些治疗是可以得到缓解的;有的病变可以直击人的内脏,这种情况可导致人迅速致命。 4、皮肌炎 这种疾病的症状会变现为皮肤受累和肌肉乏力,其原因是由于肌肉萎缩,会导致患者全身无力,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变现最为明显。 5、硬皮病 硬皮病大多发生在女性的身上,其特征是皮肤的组织过度增生,因为皮肤增厚变硬,会导致人的外边紧绷而肌肤无光泽,面容呆板,表情呆滞。硬皮病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局限性的,病变主要侵犯其肌肤;一种是系统性的,会导致关节。心血管、肺等病变。 免疫系统疾病特点 这类疾病的治疗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针对自身机体的免疫反应。最常用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制剂,如:强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大家往往将其简称“激素”。如果疗效不佳,还可能用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等所谓细胞毒性药物,这些药既可用来抑制免疫,又用于治疗癌症。所有免疫抑制剂有个主要的共同的不良作用,它们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抗感染、抗肿瘤免疫功能。因此,众多专家一直在研究其他治疗方法,已发现某些生物制剂和天然药物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但对抗感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没有或少有不良影响。 不知道看完我们的介绍大家对于免疫系统疾病了解了多少呢,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最长见的就是过敏了。还有很多其他疾病,就比如我们上面说到的几种,都是危害很大的疾病,而且往往很难治愈,必须通过药物来减轻。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学习目标 ⑴举例说出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⑵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课前导学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免疫缺陷病 (1)概念:免疫功能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 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简称:或艾滋病。 b.病因:攻击人体而引起的。 c.传播途径:包括传播、传播和血液血制品传播等。 ②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a.病因:由于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b.举例:B细胞免疫缺陷病。 2.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 (1)概念:机体接触抗原时产生以或为表现的反应,如花粉过敏引起的、青霉素过敏引起的等。 (2)防治措施:找出超敏反应中的并尽量避免。 3.:当机体出现异常时,则会将当做抗原加以排斥或使其损伤,如风湿性心脏病等。 四、免疫应用 1.克服器官移植时的问题。 2.预防接种:把或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获得,产生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力的方法。 质疑探究 1.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和免疫功能过强分别会引起什么样的疾病?举例说明。 2.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大致是怎样的? 3.中国累计报告指出,艾滋病在我国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今后什么传播可能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4.找出超敏反应中的过敏原是预防超敏反应的主要措施,那么过敏原的来源可以分哪两类?举 例说明。 例题精讲 1.(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 细胞的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 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 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 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2.人类下列行为一般不会 ..传染艾滋病的是 A.与艾滋病人共同用餐B.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注射器 C.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制品 3.艾滋病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为艾滋病。下列表示HIV侵入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和T细胞数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反馈矫正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 A.由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刺激引起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D.不会对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 2.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A.风湿性心脏病 B.风湿性关节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脊髓灰质炎 3.下列哪一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传播 B.血液传播 C.母婴传播 D.饮食(水) 4.自身免疫疾病产生的原因是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 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 5.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通过握手传播 B.艾滋病患者的根本原因是病菌感染 C.HIV能攻击人体的B细胞和T细胞,导致患者的丧失一切免疫机能 D.人体感染HIV后,潜伏期可失2-10年 6.当体内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时,神经冲动传递减弱,导致肌无力。 该病是 A.过敏反应 B.自身免疫病 C.免疫缺陷病 D.线粒体异常的细胞质遗传病 7.不能解决器官移植中的排斥问题的做法是 A.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组一样,器官移植易成活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12《免疫功能异常分析》练习题

微专题12 免疫功能异常分析 1、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其它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就是B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就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A、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与清除的功能。其中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干扰素就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重要成分 B、重症肌无力就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就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C、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就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 D、溶菌酶与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3、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就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就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不会发生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C、非特异性免疫就是能够遗传的 D、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4、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就是() ①a表示的就是浆细胞;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④方框内细胞也就是免疫细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常用HIV表示 B、常用AIDS表示 C、主要侵犯人体B细胞 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继而影响细胞免疫功能 6、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